《阿房宮賦》:“綠雲擾擾,梳曉鬟也。”韋莊《酒泉子》:“綠雲傾,金枕膩。”汪藻《醉花魄》:“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
這是文學經典中多麼令人嚮往的意境,古人將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形容為“綠雲”。然而,現代都市人卻常常為自己的“綠雲”早白、頭上“少雲、無雲”而煩惱。現代生活中,導致鬚髮早白、頭髮乾枯無華、少發、脫髮的主要原因常與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均衡,精神緊張焦慮或內分泌失調有關。
中醫理論認為,頭髮為“血之餘”,“腎其華在發”,頭髮與中醫理論中的腎、肝、脾胃都有密切關係。肝藏血,肝血充足,頭髮受到滋養才不易脫髮;脾主運化,疏布水穀精微於毛髮;腎氣充足是頭髮健康的根本。
頭髮早白、枯槁無華或脫髮與肝腎不足、血虛精虧、肝膽火旺或脾胃失調等幾種常見的中醫病機有關。
養護頭髮的中醫理論原則:滋腎益精、補氣養血、疏利肝膽、調和脾胃。只有腎精充足、氣血充沛、經脈氣機調暢,才能養出健康的頭髮。
中醫養髮方法
1. 穴位養髮:
頭上不同位置的出現頭髮早白、脫髮,提示身體不同的問題:
頭頂——與厥陰肝經、督脈有關。
選取穴位:百會、四神聰、三陰交、太衝。
百會:正坐,位於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四神聰: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後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內踝尖直上4橫指處取穴)。
太衝: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前額——與陽明經和脾胃有關。
《內經》雲:“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意指女子三十五歲開始,陽明脈氣血開始衰減,面部氣色開始少華,開始出現較多頭髮脫落,故陽明經的氣血充盛對頭髮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選取穴位:足三里、合谷、神庭、頭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拇、食指併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兩鬢——與少陽膽經有關。
選取穴位:率谷、陽陵泉、中渚。
陽陵泉:位於在小腿外側,外膝眼斜下方,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中渚:在手背部,當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率谷:位於人體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枕部——與膀胱經有關,與腎聯繫密切。
選取穴位:腎俞、太谿、風池。
太谿:正坐或仰臥,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齊平。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1.5寸處(約二橫指)。
風池: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
穴位操作: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每穴按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2. 藥物養髮:
七寶美髯丹、二至丸,具有滋腎陰,益肝血,養鬚髮之功效。中草藥:制首烏,菟絲子,茯苓,枸杞子,牛膝,當歸,地黃、覆盆子、女貞子、旱蓮草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 茶飲方:
枸杞子、桑葚、烏棗,每日開水沖泡,代茶飲之。滋腎益精,養血生髮。枸杞子、桑葚補腎益精烏髮,烏棗養血潤發。
4. 蜜丸方:
桑葉和黑芝麻研磨成粉,蜜製成丸,日常服用,可調理肝經虛熱致鬚髮早白、脫髮,常收顯效。此方養血清熱,潤燥烏髮。桑葉輕清升散,疏風清熱,平肝明目;黑芝麻質潤多脂,滋養肝腎,潤燥烏髮,滑腸通便。
5. 外洗方:
啤酒浸泡鮮側柏葉7天后,濾取啤酒洗頭髮,同時按摩頭皮滋養髮根。或取啤酒濾液塗擦毛髮脫落部位,每日1次。
側柏葉性微寒,入肺、肝、大腸經,有涼血止血、烏鬚生髮、止咳平喘的功效,生品外用具有烏髮及防脫髮的作用。
6. 食物養髮:
黑色五行屬腎,腎其華在發,黑色食物可以補益人體腎氣精血,精血充足,頭髮色黑有光澤、不易變白,常選用的食物有:黑芝麻,黑豆,核桃,黑米,黑木耳,烏棗、桑葚、各種雜糧等。日常生活中應合理膳食,營養均衡,飲食清淡。
7. 生活起居:
規律睡眠,調節情緒,避免生氣,加強運動,經常梳理頭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