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髒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一、相生相剋
春木、夏火、土長夏、秋金、冬水。五行之間,以季節為序,相資生、相養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間為序相制約、相抑制,叫五行相剋。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有相生則不會導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剋則不會造成某行的太過,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態。
《內經》把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學說是古代人類研究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
二、五行非五材
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
五行的“行”字,《說文解字》說:“人之步趨也”,也就是邁步行走的意思,進而可引申為行動、運行、運動。
所謂“五行”,應是指自然界氣的5種運行方式,或說是5種運動形式,而非五種材質或者元素。
三、陰陽五行對中醫的指導作用
伴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伴隨著地面上春、夏、長夏、秋、冬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氣機進行著展放、上升、平穩、內收、潛降這樣有序的運動和變化。
由於環境的改變和人體自身的成長變化,身體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現象,陰不制陽或陽不制陰。這種陰陽失衡就會導致臟腑、經絡、氣血等相互關係失調,出現各種病理症狀。
中醫把養生和四季聯繫在一起,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具體地說就是春季養生、夏季養長、秋季養收、冬季養藏。中醫還把五臟和四季聯繫起來,提出春季護肝、夏季養心、長夏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在中醫學裡,肝和春氣相應,也就是說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氣的疏條展放之氣相應,臨床通過調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療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療婦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
中醫裡有個詞叫“水火既濟”。心屬火、腎屬水,心火下行溫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滅心火,心神相交,陰陽和諧,才會身體健康,謂之水火既濟。
四、兩則五行生剋小故事
杯弓蛇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這個故事裡包含著一個用五行生剋治病的道理。朋友喝了有蛇的酒被嚇出了病,是為驚恐,恐在五行中屬水,樂廣解開朋友的心結靠的是思考,思在五行中屬土,五行中土克水,情誌上思克恐,因此“杯弓蛇影”的故事中包含著五行相剋的道理,心病還須心藥醫。范進中舉發瘋也一樣,范進的發瘋是由於大喜過旺而傷心氣所致,胡屠夫打他,使他因驚恐而清醒,是以恐制喜,恐在五行中屬水,喜在五行中屬火,水克火,恐克喜,只有用這種辦法才能使范進恢復神智。
陰陽五行學說是形而上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及其相互關係的思想方法,是中醫理論的根基。學習中醫必須首先掌握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原理和辯證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把抽象的中醫理論化為臨床治病的具體方法,更有效準確的解除患者的病痛,使更多的人受益於偉大的中醫文化。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