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崑崙穴,緩解各種頭頸腰腿痛


崑崙穴是治療頸肩腰腿疼的要穴,但位於人體腳踝處的崑崙穴為什麼稱之為崑崙?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停留兩分鐘,謎底馬上揭曉!

“凡諸孔穴,名不徒設,必有深意”:孫思邈

這是孫思邈對穴位名稱的認識,一個穴位它的定位古人不會憑空定出來,就像我們給孩子起名一樣,都會含著對子女的期望,名字中每一個字都是細細斟酌而來的。

一提到崑崙穴,我們都會聯想到崑崙山。崑崙山脈在我國的西南部,南面就是世界高峰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被稱為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山海經·西山經》: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崑崙山在古時候的地位是很高的,那可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古人認為崑崙山是母親河——黃河的源頭,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

講完了崑崙山的地理,現在回到正題來說說崑崙穴。崑崙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五行屬火,位於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中。

小編以前一直困惑,為什麼古人偏偏把這個地方叫做崑崙穴,不把內踝尖與跟腱的連線中點凹陷中叫做崑崙穴而叫太谿穴呢?

為什麼這個地方明明是個凹陷,卻取一個高山的名字?而且此山在古人眼中還是最高山峰。下面就來談談我對此穴的認識:

從足太陽膀胱經來看

膀胱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經脈,從頭走足,在背上還有兩條分支。“六經為川,腸胃為海”,如果把經脈比喻成河流,我會把膀胱經比作黃河,為什麼?李白的將進酒開篇就感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崑崙山正是黃河的發源地(古時的巴顏喀拉山脈也屬於崑崙)。

有人就說了,不對啊!崑崙穴在腳上啊,而且膀胱經的經脈循行是從頭走向腳,也沒從腳上開始循行啊!其實,百會穴在最早的時候也叫崑崙穴,百會又被稱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六條經脈都匯聚於此。

一條經脈的循行並不是按照單一方向,否則怎麼又能出現雙向針感呢。就像人體伴行的動脈和靜脈它的流向是相反相對的,動脈血液從上流到下,相伴靜脈就要從下流到上。經絡的經氣也是這樣,可以雙向流通,所以膀胱經的循行也不是單單從頭走向足,也有經氣從足走向頭。

所以從膀胱經氣從腳向上的方向來看,崑崙穴處的經氣已經呈流動不居之態,蓄積能量沖向巔頂。

從穴位位置來看

本穴位於足外踝附近,觀遍全身,足外踝較其他踝突最高。前面說到,古人眼界未寬,認為崑崙山是最高山峰,所以也將此處叫做崑崙穴。腳上的崑崙與頭上的崑崙(百會)是相互呼應的。

從穴位功效來看

崑崙穴尤善治太陽頭痛。傷寒論第一條條文就講“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就好比把天空中的太陽遮住,天空昏蒙,寒氣襲來。你看崑崙山非常高,離著穹頂、太陽最近,如果從崑崙山上把遮住太陽的那層烏雲揭掉不也很容易嗎?

在治療腰痛時,我們經常取崑崙、委中,只是因為崑崙穴在膀胱經嗎?我們經常說“不通則痛”,不通的地方就像河流堵塞不暢,我從崑崙這個“黃河之水”發源地多調一些水,往前沖一沖不就通了嘛!

現代醫學新用法

現代常用於治療運動系統疾病,如膝關節炎,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踝關節扭傷,下肢癱瘓;神經系統疾病,如坐骨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其他,如內耳性眩暈,高血壓,甲狀腺腫大,腳氣,佝僂病,胎盤滯留,痔瘡出血。

操作方法

被施術者俯臥位,施術者用拇指指腹點揉崑崙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局部組織,以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崑崙穴交替點揉。

怎麼揉這個穴位呢?大拇指的指甲要剪短,摳進去,撥動裡邊那根筋,效果才會好。崑崙穴能及時地解決好多問題。比如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腰痛,另外,這個穴位對高血壓也很有效。不過要想降血壓,還要用拔罐的方法,而且要先把氣血引下來在拔罐才會有好的效果。

一般我們身上某個部位疼痛或者酸痛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總是本能的去敲打這些地方,多數時候是可以緩解一點,但不能徹底消除。拔罐、推拿自己又不好操作。所以說不管疼痛的部位是不是在頭上、背部、腿上,只要在膀胱經的這條路上,就去按摩崑崙穴。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哪一側疼痛,就按摩哪一側,不要按錯哦。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腰疼、頭疼、腿疼,就要按摩腳上的這個穴位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每一條經絡,都是一個整體,經絡上的穴位也是各有分工,就像一條生產線一樣,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運轉。

所以說,崑崙穴是負責膀胱經的暢通,如果這條經絡堵塞了,就會出現不舒服,疼痛之類的。那麼按摩這個穴位也最有效,一般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減輕,多按摩幾次就會消失。但是按摩也要有個度,不要一直按,一個穴位最多不要超過10分鐘,過猶不及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絡穴位按摩點點讚-養生保健DIY真簡單 » 神奇的崑崙穴,緩解各種頭頸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