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不通不用愁,每次按按這些穴位!順通經絡,排毒、消炎、消氣!


人體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常揉會有什麼好處?

人體,可以說是這個界上最傑出和最完美的藝術品,沒人能夠完全的複制。我們知道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裡面特有的一個名詞,穴位指的是人體經絡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對於中醫來說,穴位的掌握就是一個關鍵。我們的身體中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聯通著我們的五臟六腑,如果掌握穴位按摩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養護內臟,同時還能夠促進身體健康。

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乾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我們大腦頂部的正中心,說的嚴謹一點,就是頭頂到後腦勺的0.618處。百會穴位於人的頭頂,也就是人體最高的地方,因此這裡交會了各路經脈的陽氣。常揉百會穴可以順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保持心情舒暢。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會穴,每次按照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天大概兩到三次。

大敦——疏肝理氣作用最強

在足大趾靠第二趾一側甲角旁1分,古代的醫家一致認為此穴為治療疝氣的特效穴。《玉龍歌》說:“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也道:“灸罷大敦除疝氣。”

此穴為木經木穴(肝經屬木),疏肝理氣作用最強,善治因氣鬱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症,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徵。同時,此穴還是治療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的要穴。

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

此外,用指甲輕掐此穴還有通便之效。“病在臟者取之井”,若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療與保健要穴。

行間——專治身熱之病

此穴在足大趾和第二趾的縫紋端。“滎主身熱”,行間屬火,為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等,掐此穴對眼睛脹痛尤有顯效。《類經·圖翼》上說:“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木氣自下。”

另外,此穴還治心裡煩熱,燥咳失眠。

因肝經環繞陰器,所以行間還善治生殖器的熱症,如陰囊濕疹、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

對痛風引起的膝踝腫痛,點掐行間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排肝毒:太衝穴

有些人會經常偏頭痛、還會長痘,女性還有痛經。大家觀察一下,偏頭痛、長痘、痛經所發生的位置,就是下圖中肝經、膽經所經過的區域。一旦肝經排毒功能受阻,肝臟的毒素過多,就容易出現以上情況。

肝經的原穴—太衝穴,經常艾灸或者按揉太衝穴,就能疏通肝經、幫助排出毒素。可以先敲打肝經所經過的路線10分鐘,然後著重按揉太衝穴5分鐘,按揉完畢,艾灸此穴10分鐘。

排腎毒:湧泉穴

湧泉穴就是腎毒的排污口。經常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排出腎毒,下顎長痘、容易疲倦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可以先按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揉湧泉穴10分鐘,力度不用太大。按揉完畢,艾灸5分鐘即可。

排脾毒:商丘穴

脾內毒素多時,常常會有色ban,腹部肉較多,口氣也會比較明顯,嘴巴周圍容易長痘或者口腔潰瘍反反复复。

可先按揉商丘穴10分鐘,然後用艾條懸灸10分鐘。

太衝——“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

此穴在行間上2寸,第一二蹠骨接合部的凹陷中,是最令我敬畏和感動的人身大穴。

肝為“將軍之官”,太衝穴所表現的功能就如一位橫刀立馬而又寬宏大度的將軍,時時保護著我們的身體,而且有求必應。

當我們感到頭昏腦漲(如高血壓)時,太衝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覺得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衝穴會給我們補足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衝穴令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沖天時,太衝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

保健穴位—-太白穴,不但能治病,還能瘦大腿!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太白穴布有隱神經及腓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太白穴為健脾要穴,能夠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

按摩太白穴除可緩解治療胃痛、腹脹、嘔吐、呃逆等症外,還可緩解體重節痛、腰痛不可俯仰、下肢麻痺或疼痛等;還可緩解治療腳氣、腳氣紅腫等症;對於身體肥胖的患者大腿部減肥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按摩太白穴,也可緩解治療肌肉酸痛,特別是運動後肌肉酸痛,按後很快見效。

按摩時,可採用正坐姿,平放足底的姿勢。一種方法是通過雙腳相互踩壓太白穴起到按摩作用,最好在飯前,一隻腳踩壓另一隻腳的太白穴,每次3分鐘。第二種方法是用先用右手按揉左腳太白穴,每次3—-5分鐘後再用左手按右腳,力度要適當,以穴位處感到酸痛即可。還可艾灸,用溫和的灸法灸兩側太白穴15—20分鐘。

此外,太白穴與中脘穴、足三里配伍,可迅速緩解胃痛,可採用直刺穴位方法,使局部感到酸脹;或用3—5壯艾灸,灸3—5分鐘,效果明顯。

文章來源:健康養生醫師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絡穴位按摩點點讚-養生保健DIY真簡單 » 經絡不通不用愁,每次按按這些穴位!順通經絡,排毒、消炎、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