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臟,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肝
《黃帝內經》: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主藏血,開竅於目。
與肝相關:顏色(青)、味道(酸)、音韻(噓)、情志(大怒傷肝)
常見症狀: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脅脹痛、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
食療養生:菊花、薄荷、芹菜、烏梅、醋、山楂、木瓜等
經絡養生:敲膽經、摩兩脅、雙手托天。
敲膽經方法:
如圖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
這四個點實際上是膽經上的四個穴位:環跳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
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敲膽經的最佳時間
敲膽經的時間安排其實沒有那麼嚴格,只要不是在飯後等特殊時間點就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在深夜(23點至1點之間進行),23點至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一般在早上的7點到11點之間敲比較好。早上的9點多到11點,也是膽經最活躍的時候。
注意事項:
1、飯後不能敲膽經
因為飯後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膽經的話,膽經就會和胃部搶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會變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償失的。
2、女性經期不能敲膽經
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於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後,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所以,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
二、心
《黃帝內經》:心為君主之官,司神明,主血脈,開竅於舌。
與心相關:顏色(赤)、味道(苦)、音韻(呵)、情志(大喜傷心)。
常見症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神經衰弱、冠心病等。
食療養生:蓮心、苦瓜、紅棗、紅椒、赤豆、櫻桃、桂圓等
經絡養生:拍打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
拍打心包經:
在飯後半小時左右,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可以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
具體方法: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心包經的阻滯點在上臂的心包經上。
把天泉穴與曲澤穴之間分成三份,心包經的阻滯點就位於靠近曲澤的三分之一處。每個人略有差別,有的人偏上一點,有的偏下一點,具體以痛點為準。
如果在這個阻滯點的位置按上去很痛,說明心包經在這裡堵住了,心血管也出問題了。有的人經常感到胸悶、心絞痛,或者到醫院檢查時發現患有冠心病或早期的心肌梗塞,這個阻滯點就會非常疼痛。
如果有痛點的話,一定要把這個阻滯點揉開揉散,淤阻的地方會揉出一個大青包,這是堵在裡面的淤血被揉出來了。
三、脾
《黃帝內經》: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開竅於口。
與心相關:顏色(黃)、味道(甘)、音韻(呼)、情志(多思傷脾)。
常見症狀: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腹瀉、打嗝、燒心、胃炎、胃潰瘍等。
食療養生: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
經絡養生:拍足三里、腹式呼吸、摩腹部、拍胃經
飯後徐行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所以持之以恆最好!
食後徐行百步多,並摩腹。
方法:雙手自上而下反复輕推腹部(從胃部頂端推至小腹),至腹內無積塊、鳴聲陣陣,多數放幾次大屁。
注意:一定要輕輕的,就是比撫摸稍微在意識中用點力量就可以。
食後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四、肺
《黃帝內經》:肺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
與心相關:顏色(白)、味道(辛)、音韻(噝)、情志(多憂傷肺)。
常見症狀: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皮膚粗糙、痤瘡等。
食療養生:銀耳、百合、梨、薑汁、洋蔥、魚腥草等。
經絡養生:拍肺經、拍大腸經、摩鼻翼、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方法及注意要點:
腹式呼吸的原則是把腹式呼吸跟胸式呼吸配合進行,就是在胸式呼吸的同時增加腹部的鼓起及回縮。
具體方法如下:
在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縮回;
腹式呼吸注意要點
第一,呼吸要深長而緩慢。
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15 秒种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 3—5 秒,屏息1 秒,然後慢呼氣(回縮肚子) 3—5 秒,屏息1 秒。
第四,每次5—15 分鐘。做30 分鐘最好。
第五,身體好的人,屏息時間可延長,呼吸節奏盡量放慢加深。身體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氣要吸足。每天練習1—2 次,坐式、臥式、走式、跑式皆可,練到微熱微汗即可。腹部盡量做到鼓起縮回50—100 次。呼吸過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嚥。
修練這個是內在的感覺越來越舒暢,對集中精神很有幫助。若小孩子最好能從小養成這種習慣更好。
五、腎
《黃帝內經》: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開竅於耳。
與心相關:顏色(黑)、味道(咸)、音韻(吹)、情志(驚恐傷腎)。
常見症狀: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牙齒鬆動、骨質疏鬆、耳鳴、脫髮、腎虧、不孕不育、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等。
食療養生:核桃、韭菜、海產品、黑芝麻、黑小豆等。
經絡養生:拍腎俞、摩湧泉、鳴天鼓、叩齒、下蹲。
鳴天鼓:
“鳴天鼓”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古老強腎按摩法。
中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氣足則聽覺靈敏;耳通於腦,腦為髓之海,髓海賴腎的精氣化生和濡養,腎虛則髓海不足,就易致頭暈、耳鳴。
鳴天鼓則通過掩耳和叩擊對耳產生刺激,因此,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的功效。經常做鳴天鼓,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症狀也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鳴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所謂“鳴”,就是用我們的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然後彈撥後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