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異常很傷身
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但有兩類人的汗就不太正常,一是動不動就汗流浹背,一是怎麼都不容易出汗。
這兩類人夏天都比較難熬,因為汗血同源,出汗多易傷血、傷元氣;汗是心之液,流汗過多,會造成心氣受損,虛火內擾,致使體內元氣不足等;汗出得太少,體內的濕氣和毒素又不能及時排除。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空調的普及,夏天很多人都不出汗了,這樣人體氣機不能正常張開,會給健康帶來很大隱患。
但是這類不適,西醫檢查似乎又查不出什麼問題,中醫卻有說法:衛氣虛則多汗,營血虛則無汗。這話出自清代醫學家程文囿所著的《醫述》。
為何氣虛多汗,血虛無汗
首先我們這裡的多汗不是指盜汗,而是指自汗,即醒時常汗出,活動後尤甚。多見於氣虛證或陽虛證。“陽”與“氣”常相提並論,表現在:神疲肢軟,少氣懶言,汗出畏風,容易感冒;或特別怕冷,喜吃熱飲,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衛氣屬陽,行於脈外,如同衛士守護著體表,衛氣虛會致“衛表失固”,門戶大開,皮膚的腠理少了這個衛士的保護則門戶大開,體內津液易外洩,出現多汗,出汗根源在氣虛。
營血屬陰,內有津液,如果營血虛了,我們體內的津液因之而不足,會出現無汗的症狀。許多月經不調,比如經量少的女性朋友,一般都很難出汗,其實就是血虛。
還有一種夜間多汗,即盜汗
盜汗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洩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汗需分清是熱汗還是涼汗
1、涼汗,乃陽虛所致
這類患者體內陽氣推動不了體內的寒濕,所以睡覺會很累,而身體內寒濕重,需要排寒來保護陽氣。睡覺後陽氣入體,將體內的寒濕逼出來了而出汗。
2、熱汗,乃陽鬱或陰虛所致
如果熱汗伴有大便不好,心情煩躁,這是體內陽氣鬱積而致的盜汗。是由於睡覺後陽氣進入人體內,運行不暢鬱而化熱所致。肝氣鬱結,也會引起陽鬱於內,肝主疏泄,與氣的運行密切相關。如果熱汗伴有大便基本正常,但舌紅苔少,失眠多夢,這才是陰虛而致的盜汗。
各種汗出異常,跟著艾灸大師調
雖然說汗證分虛實,但一般汗症多屬虛證。自汗以氣虛、陽虛為主;盜汗以陰虛、陽虛為主;無汗以血虛為因。小兒汗證的發生,也多由體虛所致。
所以補虛是其基本治療原則。營衛失調者調和營衛,氣陰虧虛者益氣養陰,血虛者艾灸補血。
而艾灸具有對陰陽、氣血的雙向調節作用,不僅可以調理多汗、盜汗,同時還可調理少汗、無汗。
(一) 自汗可灸氣海、陰郄、大椎、陽陵泉。
(二)無汗、少汗艾灸∶合谷穴、後溪穴、陰郄穴、复溜穴
後溪穴:
合谷穴:
(三)盜汗艾灸陰郄穴、背部反應區、复溜穴
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辯證艾灸:陽虛導致的涼汗,多灸扶陽祛濕的穴位,比如神闕、命門、陰陵泉、豐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飲。扶陽除濕艾灸是最適合的。
陽鬱導致的熱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衝,另外多運動以促進體內氣血運行,改善鬱積狀態。陰虛陽亢而致的盜汗可艾灸湧泉、陰郄。
注意:如果是艾灸後出汗,並且之前本身是沒有汗症的,一般考慮可考慮為排病反應,是好事,不用過多干預,控制時間,溫度,頻率即可,正常艾灸,你會發現身體越來越舒暢。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