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說:”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而現代人由於長期的生活習慣問題,造成大多陽氣不足!
1、冷飲:
現在的孩子、年輕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冷飲,大冬天吃冰激凌的不在少數,殊不知過度吃冷飲會阻遏體內陽氣,會出現咽喉疼痛,甚或耗傷陽氣而生病。脾胃虛寒之人就更要少吃。
2、涼茶:
很多人一有上火情況,便自行服用各種清熱瀉火藥或喝涼茶,涼茶並不適合所有人,專家指出,一般涼茶性質寒涼,體內有熱時可以清熱,無熱時則易傷陽氣。所以有了上火情況,還是就醫診治比較好,也許只是點虛火而已。
3、空調:
這就不說了,哪個人不是夏天在空調房裡過?家裡還好,特別是寫字樓裡,空調冷到很多白領在辦公室裡需要穿長袖工作,該出的汗不出,不僅不排毒還受了寒氣,如果寒濕之氣封存在體內,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4、水果:
現代人都知道多吃水果可以補充各種各種的維生素,會有利於美白皮膚、會清潔腸道、會抗衰老等等,但是殊不知很多水果也是涼性的,多吃會損傷脾損傷脾陽,特別是夏天吃冰鎮的西瓜、冬天吃冰涼的水果……
灸法昇陽第一方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扁鵲心書》書中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書中強調: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南宋年間,抓住一個年過90歲的江洋大盜,審判官問他:有什麼長生秘術?大盜回复說:秘術我沒有,只是我每年在小腹部的關元穴,用艾施灸千柱。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幾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臍下總是像有一團火那樣溫暖。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可見灼艾對培固人體陽氣的力量有多強大!《神農本草經》記載:艾草有溫陽、暖宮、除濕、通筋活血的功效。
關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的作用。
除了關元,還常灸足三里、三陰交、腎俞穴,腎俞穴有很好的溫補腎陽之功效。
道家還有一個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把手掌的勞宮穴對準關元穴,意守此處,慢慢入睡即可。勞宮是心包經的大穴,屬火,關元是小腸經的募穴,小腸經也屬火,用心經與小腸經的火來溫補任脈之陰,收到水火既濟之功。
三陽開泰開啟人生大運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
日常中,不用藥物、不用針灸就可以昇陽的方法也有,做好”三陽開泰”,陽氣每天升一點!
1、動生陽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裡面有一句至理名言:” 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麼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動搖正是對動則昇陽最好的詮釋。
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瘀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
2、善生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語善;第二視善,第三行善。
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
我們至少不能出口傷人。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去看美好的事物。以此養目調心。
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
行善在日常生活當中,你順手幫人家一把,人家回過頭對你說聲謝謝。
這個時候你心裡一定會感覺到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
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
《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會讓你心裡暖暖的,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生陽
喜能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沖喜”。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昇陽方法,沖喜沖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者轉運。
實際上沖喜是藉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身心狀態。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稱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對身體的滋養是比吃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