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旦氣血不正(氣虛血瘀、氣滯血瘀、氣道血脈不暢等現象,中醫上統稱為氣血不正),勢必會對五臟六腑產生不利影響,五臟六腑受到影響,功能就會衰弱,出現腰膝酸軟、眼乾目眩、脫髮耳鳴、尿頻尿瀝等症狀。
如果不及時調理,五臟六腑勢必長期受到傷害,出現病理性損傷,引發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脂肪肝、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肝炎、慢性腎病、前列腺疾病、眼病等。在中醫上,凡是這些由氣血不正引發的疾病統稱為“氣血綜合症”。
氣血不正,五臟皆病
慢性肝炎
在中醫上,“肝藏血”,如果出現血瘀、濕熱等情況就會加重肝臟負擔,引起氣道、血脈不暢,出現慢性肝炎;另一方面,由於肝腎同源,肝久病必傷腎,“腎主納氣”,進一步加重腎氣紊亂。故對本病應從調理氣血這個源頭入手進行調理,同時滋肝補腎,佐以清熱化濕,方能起到良好的調理效果,單純對肝臟用藥只會導致疾病更加難以治愈。
慢性支氣管炎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主納氣,如果腎氣不足,不能助肺納氣,肺氣上逆就會出現咳嗽、氣短、呼吸喘促等慢性支氣管炎症狀。而一般這類疾病的發病原因都不是外因,而是氣血不正所引發的腎氣不足,久病之後,氣滯血瘀越發嚴重,肝腎越發虧虛,症狀就更加明顯,咳嗽、上氣不接下氣,動則尤甚。
慢性腎病
中醫學上把慢性腎功不全和其他腎病歸結為“水腫”、“虛勞”、“腰痛”、“血尿”等範疇,病位主要在肺、脾、腎三臟,關鍵是腎。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氣滯血瘀導致三臟功能衰弱,不能很好的化生氣血,久之必然導致腎臟生理功能失調和一些並發症狀。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炎,中醫學將其歸屬為“精濁勞淋”、“氣血瘀滯”、“肝腎陰虛”等範疇,發病多為勞傷腎氣、感受外邪或內外因素交織,其根源就是氣滯血瘀,調理當以調養腎臟和氣血同治的方式為主,再輔以一定量的抗生素等藥物。
前列腺增生,中醫學將其歸屬為“淋病”、“癃閉”範疇,病因病機多為溫熱下注、氣機上逆、淤血凝聚。調理上主要選用滋肝補腎、氣血同治的中藥。
前列腺肥大,中醫學認為其病位在膀胱,瘀血阻滯,尿路不通,膀胱氣化不利──氣機不固、血脈不足引起。調理方法大致為:調血祛瘀,平氣通竅,清熱利濕,氣血同治是關鍵步驟。
中醫防治氣血綜合徵
1、氣血同治
氣為血之師,血為氣之母,氣血不分家,如果單純治了氣,血還是不好,必然又會影響氣,反之亦然,唯有氣血同治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肝腎同補
氣血與五臟六腑中的肝腎兩臟關係最密切,“腎納氣、肝藏血”,氣血不正首先影響肝腎,反過來肝腎不好也勢必氣血的化生,如果將氣血和肝腎割裂開來治理,調理過程勢必會大大延長。
以上兩者同時運用,缺一不可。原因是因為通過平氣調血、滋肝補腎、平衡陰陽、調三焦等方法來暢通人體經絡血脈,修復五臟六腑功能,達到氣血綜合症的整體康復。
氣血不足,試試4個中醫調理步驟
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等都是氣血不足的症狀表現,那如何調理氣血不足呢?老中醫認為,養足氣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大體可通過五個步驟來調理,供大家參考。
第1步: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調理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第2步: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第3步: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溫水泡腳、勤做按摩。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註意。
第4步:補氣血多艾灸
1.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這是任脈經過的地方,主管女性的生殖;
2.血海:位於髕骨內緣二寸,這是脾經經過的地方;
3.足三里:這是胃經所經之處;
4.三陰交:肝、脾、腎經都要從這離交會。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