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換季的時候,天氣常常變化,身體就容易出現許多問題:皮膚瘙癢、皮屑增多、濕疹 ……不僅如此,還可能有反复感冒、鼻塞、腹瀉等等不適,這些煩惱都可能反映一個問題,那就是陽氣匱乏!
想要改善這種情況,有一種特別好的辦法—— 洗澡!不僅是簡單的清洗,而是結合穴位按摩操對全身做一次保養,幫助陽氣生髮,驅除體內病氣!
到底該怎麼做呢?馬上跟著可可學起來吧!
1
洗澡按摩一學就會
7個穴位補足一年陽氣
中醫一直提倡“秋冬養陰,春夏養陽”的調養規律,所以春季更要抓緊機會補充陽氣。恰好洗澡時血液循環加快,體內陽氣蒸騰,搭配按摩操,具有更好的補陽、護陽效果。
1
頭頂: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間的百會穴是人體經脈的匯總之處,百脈之會,貫達全身。按揉百會穴能放鬆腦部神經、開竅醒腦、回陽固脫,也能緩解頭暈、頭痛、耳鳴、鼻塞等感冒症狀,對保護大腦血管、預防腦中風也有一定好處。
2
耳後:翳風穴、風池穴
耳朵後面常常是被大家忽略的清潔死角,但其實從耳後到枕骨附近分佈著數個穴位,比如翳風穴、風池穴等,能將流經的氣血化為陽熱風氣,對落枕、失眠、眼睛疲勞、腦中風等都有緩解作用。
3
腋下:極泉穴
氣溫回升讓出汗變多,體味也會跟著加重。而腋下汗腺發達,是最容易產生臭味、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所以洗澡時一定不能忽略。
腋窩頂端有極泉穴,歸心經,適度揉搓腋窩,可以疏泄心火、寬胸理氣、調理睡眠,並且減輕心悸、胸悶等症狀。
4
肘窩:曲池穴
肘窩是心經、心包經、肺經通行的部位,搓揉肘窩可以疏經絡、通氣血,保養心肺健康。
肘窩外側還有曲池穴,能幫助調節血壓,緩解發燒症狀。
5
肚臍:中脘穴
肚臍與胃腸等消化系統聯繫緊密,圍繞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揉,有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作用。在肚臍正上方4寸的地方有中脘穴,按揉5分鐘左右,能調降胃氣、健脾消食。
6
膝窩:委中穴
膝蓋窩是腿上最容易有污垢的地方,也牽連著大部分腿部肌肉。搓按膝窩能緩解腿部疲勞,預防靜脈曲張,減輕關節疼痛。
膝窩中心處的委中穴,有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對益腎固陽、化濕利尿都有好處。
7
腳心:湧泉穴
雙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十二經絡和多個穴位都匯集在腳底,其中腳心上的湧泉穴,被認為是腎經經脈的第一穴。按揉腳心不僅能放鬆全身,還可以調經活血、補充腎陽、改善睡眠。
2
洗澡3誤區
方法不對傷身體
方法用不對,再洗也白費!不恰當的清洗不僅會損傷皮膚,還容易積存病菌和細菌,更別提發揮養生功效了,所以我們還要糾正一些錯誤的洗澡習慣。
1
天天洗很乾淨?
細胞每時每刻都在代謝,所以皮膚上總是會有皮屑、油脂、汗液、灰塵,可能還有病菌和蟎蟲。如果只是每天抹抹沐浴露、沖沖水,那麼清潔效果仍然有限,需要定期搓洗一遍,但不要過於用力。
2
洗澡就要用力?
很多人洗澡時喜歡大力搓洗,雖然可能很舒服,但還是不提倡這種做法。一是容易破壞皮膚角質層,而角質層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保持水油平衡,被破壞後可能變得乾裂、粗糙和皺紋增多。
二是容易使皮膚反复破損,抗感染和自愈能力降低,可能引發局部皰疹、蕁麻疹、粉刺、痤瘡、紅血絲等。當用手指一搓皮膚,有“吱溜”的聲音,就不需要再搓洗了。
3
水溫高能活血?
春季水溫應比冬季低、比夏季高,保持40℃左右溫暖微熱為佳。過高的溫度會帶走皮膚和體內的大量水分,長期如此還容易使皮膚皴裂、瘙癢。
熱水會讓血管擴張,血液流速加快,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小心。應盡量讓水溫貼近體溫,以免刺激血管發生意外。
3
3個小細節
排除健康大隱患
洗澡的時候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我們注意,如果做得不好也會損害我們的健康。
1
注意浴室通風
浴室常年潮濕,很容易滋生病菌和黴菌,一旦水汽蒸騰,就可能隨呼吸進入體內。而且長時間待在濕度大的環境中,我們會感覺胸悶、頭暈,所以在洗澡前後和過程中都要注意通風,既能減輕潮濕,又能保證不會缺氧。
2
注意清潔花灑
花灑長期不清理,水管中積累大量水垢,容易變成軍團菌這種“肺部殺手”的聚集區。每3~6個月清理一次花灑和水管,有益於保護肺部健康。
3
先淋浴再泡澡
浴缸裡的水不是流動的,如果先泡澡,身上的污垢和細菌反而會隨著毛孔張大而侵入皮膚。先淋浴、搓洗乾淨,就可以舒服放心地泡個澡了。但要注意,泡澡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左右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