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道艾灸培訓班分享: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祛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艾灸培訓班告訴大家,恰當運用艾灸,找准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個,每週灸2~3次,可以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幫助我們遠離亞健康。記住以下穴位,自己在家也可以輕鬆做艾灸,預防及緩解病症!
一、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腧穴,對神經系統的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經常艾灸此穴可預防緩解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病症。艾灸此穴還能夠補足氣血,以改善有氣無力的症狀。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二、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是膽經上的合穴。陽陵泉又稱為“筋會”,也就是說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關節炎、腰扭傷等)都可以艾灸陽陵泉來緩解。陽陵泉降壓的作用也十分明顯。曾有人在刺激陽陵泉前後進行血壓測量,發現刺激5分鐘後血壓有顯著下降。所以高血壓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這個穴位。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
三、氣海穴
“氣海穴”是膏之原穴,屬任脈,位於肚臍以下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氣海穴位於人體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部位,具有調經固經、益氣助陽的作用。對氣海穴施灸,可使人體經穴暢通,經氣充溢,身心舒暢,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強化消化功能。
√施灸方法
迴旋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7次為1個療程。
四、脾俞穴
“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氣輸注之處,內通於脾。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穀精微,人體的營養物質吸收,都依賴於脾胃的運化輸布,故為後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運脾胃,加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補養氣血、增強體質,對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均有良好的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採用迴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五、風門穴
“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所謂風邪之門戶、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風證,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的功效。經穴命名淺解說:“出入之處為門。穴屬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該穴為風邪入侵的門戶,主治傷風感冒,發熱惡寒,咳嗽頂痛,鼻流清涕,因名風門。”玉龍歌說:“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強調風門穴可疏風解表,宣通肺氣,既能治療又能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艾灸培訓班艾灸風門穴,對預防感冒、肺結核、腦中風有顯著效果。
√施灸方法
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六、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腧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項下背上正中,為手、足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大椎穴為人體諸陽經交會之所,故能振奮全身陽氣,鼓動、調節全身氣血,對機體有強壯、補虛、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艾灸培訓班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對於預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
√施灸方法
迴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康道艾灸培訓班溫馨提示大家1、自己做艾灸的時候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市面上也有賣艾灸盒,可以自行在網上看下,自行艾灸會比較方便一些,也不容易燙傷, 2、一定要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才能讓艾灸效果更佳,3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4、注意保暖和防暑,冬天艾灸的時候,沒有灸的部位要毛毯遮蓋,以防受涼,夏天需要防止中暑,但是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吹。今天先分享到這,如有其它症狀想在家裡艾灸的,可以留言探討~
文章來源:康道中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