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風痰、熱痰、濕痰、燥痰,中醫辨證治痰多


咽喉有痰,能咳出來就會舒服很多,咳出來的“有形之痰”不難對付,停滯在經絡中的“無形之痰”才難纏。所謂“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現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風、心髒病、腦血栓等,都與痰邪有關。今天我們來學習中醫的祛痰之法。

一、中醫辨證治痰多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

調理: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乾薑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2、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

調理: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0克,銀花12克。


3、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

調理:瀉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4、濕痰

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

調理: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蒼白朮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

調理: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化痰的中成藥: 1、鮮竹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2、複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3、痰咳淨:每日3次,每次1匙。

中醫祛痰經典方劑

痰濕的產生與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有關,中醫祛痰有一經典方劑二陳湯,由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烏梅六味藥組成,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之所以稱為“二陳”,是因為兩味主藥(法半夏和陳皮)都是年頭越陳,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濕作用,可以化痰濕;陳皮不僅理氣化痰,還有燥濕和胃之功;配合烏梅斂肺止咳,生薑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組成此化痰經驗方。

祛痰的穴位—豐隆、陰陵泉

1、豐隆穴是化痰祛濕的經驗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無形之痰。

2、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按摩方法:兩個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鐘,力度均勻、 柔和、滲透,就相當於服了身體自帶的化痰湯。十分推薦給平時頭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膩、胸腹脹滿、形體肥胖的痰濕之人。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絡穴位按摩點點讚-養生保健DIY真簡單 » 寒痰、風痰、熱痰、濕痰、燥痰,中醫辨證治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