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失眠,下肢發冷,防治高血壓無非這3穴,按摩降壓常用健康


夏天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高低起伏變化大,早上因溫度高容易使人出汗,人體周圍血管舒張,導致血壓下降;但一到晚上,高血壓患者血壓便會攀升,患者多為情緒緊張,心悸,因長期失眠造成血管收縮,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心臟結構、功能改變,出現高血壓性心髒病導致心力衰竭。不妨嘗試以下穴位。

太衝穴:平息肝火,緩解高血壓

肝火上逆可造成氣血妄行,血液不按原定路線行進,需要更大的血管壓力維持正常血流方向,毫無疑問加重心臟負擔。太衝穴可回陽救逆,按摩消除肝火實旺,​​疏泄不良情緒,使體內陰陽平衡穩定血壓。



內關穴:心臟要塞的保健穴

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血壓降。按摩內關穴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緩解胸脅脹痛,防治失眠。常見太衝、內關共同使用,兩穴皆有緩解失眠之功,但太衝穴更善於清除肝臟實火,護肝防止血液妄行;內關穴更善於保心護心,消除心悸,通達氣機,使得血液暢通。兩穴相須而用,可使血壓驟降平穩。

足三里穴:長壽穴,引血下行

高血壓患者都有的通病,就是感覺到下肢發冷,行動無力,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不下注無法滋潤下肢。此時可按摩足三里穴,通經活絡,引血下行從而減輕“血壓負擔”。

養生保健食療方推薦:

木耳炒芹菜:清水泡發木耳,芹菜洗淨切段,佐以薑片、蔥在鍋上煎炒,最後調味即得。

玉米須煎飲:玉米三根,剝皮後留下玉米須,洗淨後加水煎,堅持日飲三次,促進體內細胞新陳代謝。玉米須中含有鐵、鈣、磷元素有利於脂肪、膽固醇代謝,預防高血壓、慢性腎炎、膽結石病。

友情提示,高血壓老齡患者可嘗試多拍拍頸部血管,減輕頸動脈硬化造成的頭暈、臉紅症狀。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絡穴位按摩點點讚-養生保健DIY真簡單 » 心悸失眠,下肢發冷,防治高血壓無非這3穴,按摩降壓常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