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是乳腺增生高發的一大原因,乳腺門診就診的一般是30-50歲的女性,也有十幾歲的少女,而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女性的發病率正日趨增高。
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鬱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症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了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來舒壓。
頭上的3個“撒氣穴”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
角孫穴位於人體的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正坐或側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當耳翼尖所指之髮際處。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處牽動者取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取太陽穴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仰靠的姿勢,以便於實施者能夠準確取穴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穴,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下肢的2個“撒氣穴”
太衝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按摩太衝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俱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怎麼按摩太衝穴?
揉太衝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衝穴,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
睡前刺激太衝穴十幾分鐘,如懂經絡再點揉其它肝經的穴位,哪裡痛、酸、麻,幾分鐘就可心蘋氣合,自然安睡。把指甲剪平,然而掐進去,仔細找一找最痛的點,把它轉移行間上去,因為行間是散心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間就基本上發出去了。需要注意的是,揉的時候要從太衝穴揉到行間,可千萬別揉反了。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是“ 足陽明胃經 ”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文章來源:女性調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