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穴位,睡前按一按,舒筋通絡氣血暢,趕走腰椎頸椎病!還排毒



現如今,以頸椎、腰椎病為代表的脊柱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其中,除了常見的由退變導致病變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活中,許多的頸椎病患者都是在症狀極其嚴重,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才去就醫,為治療增加了難度。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頸椎病和腰椎病也非一日之因導致,從現在起保護好自己的頸椎、腰椎,才能遠離頸椎疾病。

事實上,生活中有許多的小方法都有助於頸椎病、腰椎病的測定。



頸椎腰椎小測試

1.腳後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通常是由於雙腿長度不平等或沿著脊柱長軸壓力的不均衡造成的。

2.下頜運動時會發出“卡嗒”的聲音。多是由於頸部或者髖關節半脫位引起的。

3.不能完成舒適的深、長呼吸。

4.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脊椎半脫位可以影響你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而神經內分泌系統在抵抗疾病和防止傳染方面很重要。

5.行走時,腳尖會向外展開。只要你不有意改變的話,這種檢測實驗很容易完成。走路時注意看腳,它們兩者都指向前方嗎?或者有一側腳已向內或向外展開?腳外展也許是下部脊椎或髖骨的問題,或是頭頸部、顱骨基底部壓力不均衡的信號。

6.頸部、背部或更多關節會發出爆裂的聲音。通常是由於脊椎關節被鎖住或卡住。

7.頭或髖部不能向兩側輕鬆地扭動或者旋轉相同的角度,運動的範圍正逐漸縮小。

腰椎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艾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以舒筋活絡為主。腰椎疾病主要取穴當然是以腰椎部位為主,很多患有腰椎疾病的人,不僅僅是腰椎部位,還會壓迫臀部,腿部。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對症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1.腰夾脊穴

夾脊穴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

2.腰陽關穴

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命門下約2寸。多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痛、類風濕病、小兒麻痺、盆腔炎。

3.阿是穴

疼痛點,腰部局部壓迫點,因為受到了壓迫,才會感到疼痛。此穴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哪裡痛,哪裡就是阿是穴。

4.殷門穴

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用來緩解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小兒麻痺後遺症。

5.承扶穴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用於通便消痔,舒筋活絡。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根炎,下肢癱瘓。

6.委中穴

腰病委中求,此穴位於膕窩橫紋正中。用來緩解腰背疼痛,下肢痿痺,轉筋等。如果患者感覺已經壓迫了腿部,那麼哪裡疼痛就可以灸哪了,還要艾灸承扶和環跳,這裡要多灸一會,很多患有腰椎疾病的人會壓迫坐骨神經,另外很多患腰椎疾病的人,會有臀部冷漲的感覺,所以艾灸環跳和承扶就顯得很重要。

7.環跳穴

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腰腿痛,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

以上7個穴位是治療腰椎頸椎病的主要穴位,每天每個穴位艾灸1次,每次10-20分鐘,一周後就會感覺到有所緩解,然後繼續堅持,就會看到曙光。


腰椎頸椎病的最佳療法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穴位艾灸的方法,能夠緩解腰椎、頸椎疼痛,但是起不到根治的作用。想要根治腰椎、頸椎病還是得依靠中醫療法。

我國中醫文化博大精深,用於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中以膏貼療法最受歡迎。因為膏貼療法效果好、安全無副作用,且易操作。

患者在使用膏貼時,一定要謹慎選擇,因為現在網上有很多劣質膏藥,是用辣椒鹼和熱熔膠製成的,成本很低,毫無效果。

正宗的膏藥是用是用植物油和純中藥熬製而成的,成本較高,效果甚好,患者使用時也不會刺激皮膚。所以患者在購買和使用時,一定要分辨清楚。

《.黃塔銘.氏痛.》,就是這種外用膏貼的代表。從明代正德年間歷經16代傳承至今,已經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遵循古方堅持純中藥純手工熬製膏體。

經過很多患者和醫生的驗證,它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骨科疾病非常有效,用過的患者95%以上都恢復健康了,現在網上也能找到,使用非常方便。


艾灸的注意事項與禁忌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一個穴位艾灸完畢,要輕輕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邊位置,這叫封穴!很重要!封穴完畢後,要用衣物遮蓋住艾灸部位。

4.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只是洗菜做飯,可以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艾灸後至少2個小時才能碰冷水。

5.選擇灸量注意事項(可自己施灸參考,不限制專業艾灸機構辯證施灸)

(1)兒童、婦女、瘦人、體弱者、初次灸者、功能減退之疾患:宜小火(艾條的火頭離皮膚遠一點),施灸時間短。

(2)成人、肥胖者、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充進之疾患:宜時間長。

(3)體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初期時間短,火力小為宜。

(4)敏感者:艾條的火頭應該遠離皮膚,間隔3-4厘米。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施灸時間可以多一些。

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痺痛灸量不宜過度。時間短一點。

6.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艾灸一定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艾灸的體位除了要適合艾灸的需要,還應注意體位的舒適、自然。一定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文章來源:墨棠子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絡穴位按摩點點讚-養生保健DIY真簡單 » 7個穴位,睡前按一按,舒筋通絡氣血暢,趕走腰椎頸椎病!還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