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大腸俞穴位的作用
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膚由第3、4、5腰神經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間,有腰動、靜脈經過。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兩側,呈紡錘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個腰椎體和椎間盤的側面以及全部腰椎橫突,止于股骨小轉子。腰叢的神經根位于肌質內,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內、外側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還有輸尿管由腎門行經到盆腔。
定位: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四腰動、靜脈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經皮支,深層為腰叢。
穴位配伍:配氣海穴、足三里穴、支溝穴治便秘。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刺法:1、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腸俞,局部酸脹,針感可向骶髂關節放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1、運動系統疾病:腰痛,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
2、消化系統疾病:外散大腸腑之熱。理氣降逆,調和腸胃。腹脹,泄瀉,腸炎,痢疾,便秘,小兒消化不良;
3、外科系統疾病:闌尾炎,腸出血;
4、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
5、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腎炎,淋病。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附注:大腸背俞穴。
(責任編輯:吳紫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