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
【定位】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肱二頭肌短頭和喙肱肌;穴區淺層有頭靜脈和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與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深層有胸前神經內側支、外側支和胸肩峰動脈與胸外側動脈搏分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氣態物,以肺氣和脾氣為主,分布為少氣多血,即是氣壓低、溫度高。
【運行規律】體內的溫熱水濕氣態物由三焦腑系統躍遷到體表系統的皮部層次。
【功能作用】以水濕氣態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統向體表系統輸送高溫能量、體液及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向外輸送物質能量的形式來調節改變三焦腑系統和體表系統的溫、壓狀況。
【治法】肺虛肺寒肺濕則多灸或久留針補之;肺實肺熱肺燥則急瀉之或用水針,莫灸。
【功能】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
【主治】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現壓痛,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配穴舉例】配意舍治胸滿噎 (《百癥賦》);配陽交治喉痹;配定喘、內關治哮喘;配少沖治心痛、胸痛 (《針灸資生經》);配間使、合谷治面腫、腹腫 (《千金要方》)。
配肺俞,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
配復溜,有生津潤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熱咳嗽。
配意舍,有降氣寬胸的作用,主治胸滿。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責任編輯:吳紫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