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五個疏肝解鬱的“開心穴”


我們在生活中的情緒是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影響的,心態好日常很開心的人群整個人看起來都非常的有朝氣,反之日常情緒很差的人群會讓人看起來都很喪。身上的5個“開心穴”,常按能夠疏肝解鬱,緩解焦慮。

1、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我們手臂前緣正中線的一條靜脈,起始點在胸口的中間。是屬於心包的經絡,一直延續到中指,我們兩邊的手上各有一條。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沿著心包經的血液逐個逐個的進行按揉,在按到某一點的時候感覺疼痛感比較強烈的話,可以多按幾次,建議每個穴位按揉個兩三分鐘。如果你感覺找穴位比較麻煩的話,可以直接的拍打心包經,沿著這條經絡一點一點的拍打下去,這樣做可以打通心包經,對於你鬱悶的情緒是可以起到緩解作用的。



2、合谷穴。

合谷穴是位於我們的戶口上方的位置,在生活中經常會鬱悶的人群,一般睡眠質量也會不太好。經常會出現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現象,在日常有出現這個情況的話建議可以通過按壓合谷穴來緩解,當睡眠質量好了之後,你的鬱悶情況也會改善許多。

3、內關穴。

這個穴位是位於掌內側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這個穴位是主管我們心腦疾病的,經常按摩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胸悶、心慌等現象,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胸悶的現象,可以通過按摩這個穴位來緩解。

4、攢竹穴。

這個穴位是位於我們眉毛內側的眉頭處,通過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的治療頭痛、眼睛疲勞等情況,對於煩躁的情況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緩解作用的。

5、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我們的掌心內,經常按摩這個學位可以有效的幫助清心火、安心神。對於日常很鬱悶煩躁、失眠和神經衰弱的人群,可以有效的起到緩解的效果。建議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使用揉擦的方法,一次性按壓五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余磊醫生工作室

冬季進補應適宜,可用這個穴位防“內火”!


支溝穴

支,通“枝”,有枝葉展開、分佈之義;《爾雅》:“水注谷曰溝”,指水道、流通的道路。該穴可如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協助體內物質能量在三焦中進行正常的輸布,故以其“形”而名。

冬天進補的食材多為甘溫之品,其熱量相對較高,稍有溫補太過,加上缺乏運動,則易引起口乾咽痛、牙齦紅腫、大便秘結等“內火”症狀。進補適宜,防治“內火”,那就認識一下支溝穴!

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有清熱瀉火、通利三焦之效。中醫學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陰陽相平、和諧,是養生的基本要求。而飲食偏於甘溫,進補太過,則使得陽熱內聚、偏盛,火熱邪氣內生,而表現出口乾咽痛等症。因此,冬季進補之餘,可用支溝穴以通利三焦、協助食材的吸收,且可清瀉陽熱、以防溫熱太過,起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取穴法

在手前臂外側,腕背橫紋上3寸,前臂的尺、橈骨之間取穴。

按摩法

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按於穴位,其餘四指於前臂內側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感覺酸脹為度。每次按揉2-3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來源:CCTV4中華醫藥,廣東省中醫院】

文章來源:廣東中醫藥

脫髮、便秘、頸椎病、婦科病……對穴治病


脫髮、便秘、頸椎病、婦科病……對穴治病

1


脫髮

少海穴:手肘內側

功效:促進頭皮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

按摩時手臂伸直左右手交替按摩最好在洗澡後(9點30分左右最佳)長久堅持對生髮敲有好處

2


失眠

神門穴:手腕部位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

功效:失眠心煩驚悸健忘等

睡不著按100下睏意馬上來

3


頸椎酸痛

後溪穴: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

雙手此部位放桌子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來回滾動揉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小時1次即可

4


便秘組穴

今天分享便秘組穴合輯

➀商陽穴:食指橈側指甲角旁(通便穴)

遇便秘用大拇指指甲掐3-5分鐘可排便

如果便秘較嚴重每天掐兩次每次5-10分鐘

➁支溝穴:手腕橫紋正中間大約三寸左右

手指輕輕往下按摩也可通過轉圈進行按摩有很好的治療便秘效果哦

5


月經淋漓不止

斷紅穴:手背食指和中指之間(第二/三掌骨間)

用牙籤/筆頭等按壓斷紅穴50-100次2隻手都按見效快

6


婦科問題

三陰交:足內踝尖為起點手指併攏4指寬靠近骨頭凹陷處坊間稱“婦科御醫”

➀先摩擦:掌根摩擦三陰交20-50次感覺穴位溫熱

➁然後敲擊:手握成拳敲擊三陰交100下

➂然後按揉:用右(左)手拇指按揉左(右)邊三陰交一壓一揉交替進行10分鐘

7


痛經

女福穴:外踝前側約一寸處肌肉微凸(最敏感痛處)

每次按壓8分鐘止痛效果超強產婦宮縮痛10分鐘內緩解對痛經等婦科疼痛效果好簡直“婦科病剋星”

8


血崩

隱白穴:足大趾裡側在第二腳趾指縫另一側腳趾甲根部平行處(兩隻腳都有哦)

功效:治療脾不統血造成出血崩漏

每天晚上洗腳時洗腳水里滴幾滴白醋然後邊泡腳邊搓揉隱白穴緩解手腳冰涼

9


去濕氣

曲池穴:屈起肘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功效:去除風濕調理氣血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梳手心10分鐘,就能有效預防腦中風!收了吧!


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人體最重要的十二條正經中,與手相關的有6條,手部與此相關的穴位有23個。

此外,手上還分佈有經外奇穴34個“全息穴(區)”42個。也就是說,僅僅在手部就有99個穴位(區),按摩或按壓這些穴位,幾乎可以治療全身疾病。



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手部穴位的保健作用。

勞宮穴:

位於手掌心橫紋中,仰掌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按摩此處可以治療癲癇、嘔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瘡等。

魚際穴:

位於第一掌骨中點,按摩此穴可理氣、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氣管哮喘、急性扁桃體炎、小兒疳積及咳嗽、咳血、頭痛、胸痛等。

少府穴:

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療心痛、心煩、心悸、遺尿、小便不利等。

在按壓手掌時,還應注意幾項原則:

掌部穴位是一個小區,而不是一個點;穴位如出現壓痛、酸、麻、脹等現象,具有病理診斷價值。

在治療穴區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輕、柔、緩、慢的指力進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線也可畫圈;初次按揉後局部若出現酸、微痛、脹等感覺,這是指力大的緣故,以後應減輕力度;可以隨時進行,重點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

除了按壓手掌之外,還可以採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可以先在手心上塗一層護膚油脂,選一把圓頭梳子,不要選擇尖利梳齒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膚劃破。

按著順序來梳,先從上往下梳,再從右往左橫梳,繼而再順時針梳一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堅持按摩,就能達到強身祛病的目的。

常梳大椎穴,防頸椎病

人體後頸部有個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時正坐低頭,後頸處明顯的骨性隆起即第七頸椎,其下凹陷內即大椎穴。

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陽氣充盛,用梳背或梳柄經常按壓刺激該穴,可使陽氣流轉,治療、緩解肩背痛、頸椎病等。

此外,常梳大椎穴還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對身虛乏力、易感冒等“糖尿病病友”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選什麼樣的梳子好?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按摩科主任唐學章提醒大家:用梳子養生必須選對材料,一般以牛角梳和桃木梳較好,塑料梳因為易起靜電,不利於健康,最好不用。

選一把梳子,每天除了用來梳頭通暢全身,還應該用來刮刮手,保護這第二心臟,也就是緊緊抓住自己的健康哦!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三個保健穴位:足三里穴、關元穴和內關穴



中醫歷來強調預防保健的重要性,早在《黃帝內經》時期的中醫藥學已認識到人體由健康向疾病的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認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聖人之舉,上工之為。經絡腧穴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不僅在疾病治療方面療效卓著,而且在養生保健方面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體經絡“內屬於府藏,外絡於支節”,具有聯繫人體內外,運行氣血的作用。而穴位是人體經絡上臟腑、經絡之氣血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推拿、點按、艾灸、刮痧、貼敷等方法刺激體表特定的穴位,來激發經絡之氣,以起到通經活絡、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的作用,達到預防保健、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穴位保健是一種簡單、方便且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大家在家里通過艾灸或按摩特定的穴位,就能對健康有極大幫助。因此,介紹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常用保健腧穴,希望對大家養生保健有所幫助。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四橫指),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處,是全身的強壯穴之一。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養生秘方強調“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一書也提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生活中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至穴位局部酸脹發熱,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培元,強身健體的作用,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另外,此穴位有很強的健運脾胃的功能,常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有效調理胃腸功能,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位於肚臍直下3寸,即臍下四橫指處,是古今醫家皆推崇的中醫養生保健要穴。在《扁鵲心書》中就曾記載,南宋紹興年間,一名喚王超的江洋大盜,年過九十仍精神飽滿,肌膚紅潤,其晚年被抓捕時監刑官問他是修煉什麼奇術嗎?王超答道,沒有別的,就是每年在春夏之交,在關元穴艾灸千壯,久而久之便不懼寒暑,多日不吃飯也不覺飢餓,肚臍下總像有團火那樣溫暖。這則傳說的記載說明長期灸關元穴可以增強體質,保健益壽。生活中我們經常按揉或艾灸關元穴,能夠起到補益元氣,祛寒回陽,調理衝任等作用,對於正氣不足、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氣喘氣短等各種虛損性症狀以及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有良好的補益和調節功效。

內關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位於手腕掌側橫紋中央上2寸處(約三橫指),善治內臟疾病,是心臟保健的要穴。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脈,在五臟中居最重要的位置,心功能強大了,身體自然強壯。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內關穴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會元針灸學》就記載:“內關者,陰維脈所發,是心包經之絡脈通於任脈,關於內臟,血脈之連絡,故名內關”。大家日常可以通過按揉內關穴,達到補益氣血、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每天按揉內關穴1-2次,每次10-15分鐘,對於緩解胸悶心悸、心絞痛,改善心動過緩或過速及失眠等症狀均有良好效果。

文章來源:健康中醫李大夫

肩頸疏通不能等,這些疏通法要知道!收了吧!


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肩頸疏通的好處

1、改善睡眠,頭暈頭痛,面部膚色暗黃無光澤;

2、改善肩周炎,肩頸疼痛,易落枕,記憶力減退;

3、改善腦部循環差,供血部足,供氧不足;

4、預防頸部淋巴結腫大,長痘;

5、預防形成黑色素,沉澱長斑;

6、預防老年癡呆,心腦疾病。

一次改善睡眠,三次改善肩頸疼痛,七次乳酸自動分解,後背頸部變薄,打通五臟六腑氣血通道,精力充沛!

一、肩頸結構:

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

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

二、肩頸堵塞會引起:

由於肩頸是大腦的總開關,上註於頭部和麵部的血液都要經過肩頸。中醫講到調節人體最好的良方就是打通氣血,如果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堆積在肩頸,就會使肩頸硬化。



肩頸不好有多要命?很危險!

可怕的是,醫學上還發現肩頸問題至少可引發全身70種病症,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病症。

1

吞嚥不暢:吞嚥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

2

視力障礙: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等,甚至還可能失明。

3

腹脹便秘:部分肩頸問題患者因鄰近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損傷,使受其支配的內臟器官胃腸道蠕動減慢。

4

高血壓:血壓明顯升高,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問題和高血壓皆為老年人的常見病,故二者常常並存。

5

胸痛: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六和頸七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

猝倒:站立或者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

7

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個別患者還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或大小便失禁等。

8

老年癡呆:一旦肩頸問題突出導致橫突孔變細、變形,會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慢性腦缺血引起了遺忘等認知功能下降,長期以往最終會出現癡呆。

這肩頸問題看著不起眼,對我們的生命健康的威脅非常大!

同時引發內分泌失調:

腰酸背痛,腿腳無力,易疲勞,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痛經,易肥胖,婦科感染, 性生活失調, 宮頸糜爛,子宮肌瘤等等。

肩頸堵了→血壓上來了!

肩頸堵了→睡眠不好,經常多夢!

肩頸堵了→記憶力越來越不好了!

肩頸堵了→頭都不能後仰了!

肩頸堵了→婦科病越來越多,更年期提早了!

肩頸堵了→腦補供血不足,導致各方面問題來了!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體分為三焦,分別主:上焦主“氣循環”、中焦主“血循環”,下焦主“水循環”。

首當其衝的就是氣循環,因為氣不行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肩頸護理我提倡刮痧和艾灸,從而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打通管道、淨化血液、排除毒素,起到緩解肩頸肌肉疲勞、僵硬、疼痛、幫助解決氣血不暢的問題。

三、肩頸人體最先衰老的地方

肩頸處有幾個穴位“風池穴、風府穴、風門穴”,這幾個穴位是“風寒濕邪氣”進入人體的主要通道,風寒濕邪進入肩頸後,就會在這裡形成瘀阻。

而人體循環是從上往下,當人體內毒素較多的時候,毒素首先堆積的地方就是肩頸,因為肩頸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毒素堆積就會造成肩頸硬化、衰老。當肩頸不通就會造成頭部腦下垂體的營養不足,不能很好的分泌生長動情激素,尤其是女性,就會直接導致內分泌失調,提前進入更年期!



四、如何肩頸保養?

肩頸僵硬之前,首先是風寒濕引起的瘀阻,要真正的打通瘀阻的肩頸最好的辦法還是刮痧和艾灸。

先順著(1、2、3)刮痧方向塗抹刮痧精油,然後每個方向刮3-5分鐘;如果手頭上剛好沒有刮痧工具,可以用我們炒菜用的色拉油和瓷的湯勺刮。

如果刮完後,再艾灸“大椎穴、肩井穴”各30分鐘,長期堅持效果非常好!

注意:做完肩頸保養後,不宜沖涼、洗頭,避免著涼,因為刮痧、艾灸有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當人體血液循環較快的時候是不宜沖涼的,以免著涼寒濕侵體、身體不適等。後多喝熱水或者花茶促進代謝,不宜做劇烈運動。

做一次肩頸保養就能解決肩頸問題嗎?

做一次肩頸保養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頸椎問題的,因為頸椎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解決它也需要一個治療過程。

但是做一次會明顯感覺到肩頸很輕鬆,肩頸問題得到了緩解,如果能夠堅持做完所設定的療程,是一定能夠解決肩頸問題的。

很多人認為頸椎病不是很要緊的病,休息休息就好了,但是拖延下去,治療會越來越難,有的甚至要做手術治療!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常按揉三穴位,助力心臟健康!收了吧!

身體自帶“催眠穴”,輕輕一按,幫助失眠者找回好夢!


有一個詞叫“冬眠”,可見冬季睡眠是一種享受,睡在暖和的被窩裡,一覺睡到大天亮,第二天醒來,神清氣爽……

但是,對於那些失眠人群來說,寒冷冬夜是多麼痛的折磨,數綿羊都數到1000了,還是毫無睡意,然後再想到各種壓力山大的事情,越想越焦慮,直到睜著眼睛到天明。

隨著現如今各方面壓力的增大,失眠患者越來越多,目前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



失眠的經歷每個人都有過,有的是因為興奮或悲傷短暫失眠,而有的人則是經年累月睡不著,那麼失眠了該怎麼辦呢?

身體自帶“催眠穴”,輕輕一按,幫助失眠者找回好夢!

1、勞宮穴

中醫認為,心藏神,心為神舍,心臟有兩條經脈連接到體外——小指處和掌心經脈。睡不著時,手半握拳,中指按住的地方即為勞宮穴。左手按右手勞宮,交替按摩,按壓3~5分鐘,感覺熱脹即可。

2、神門穴

心氣虛或心血虛者選神門。此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是心經的原穴。

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3、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線上,距前髮際5寸,或兩耳尖連線與頭部正中線之交點處。

在按壓百會時後,兩手輪流用食、中指指腹按揉,注意手指用力不能太重。百會穴主要的作用是定神安眠。

4、湧泉穴

每晚睡前洗腳後,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腳湧泉穴120 次,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腳湧泉穴120 次,每次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脹痛為宜。即可驅除失眠,安然入睡。

文章來源:健康中醫李大夫

“睡眠三招式”:促進睡眠、調和五臟!收了吧!



如今緊張忙碌的生活正在逐步打亂人們體內的生物鐘,慢慢地,身體就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而我們離健康也越來越遠,一個完整舒適的睡眠竟成了一種奢望。

今天給大家分享這個“好睡安眠方”獻給所有正在被失眠痛苦折磨的朋友們,願你們從此擺脫失眠困擾,一覺舒舒服服地睡到大天亮。

“睡眠三招式”勝過安眠藥



這三招不但可以提高睡眠質量,還能調和五臟,讓您一覺睡到大天亮。

1


雙腿背部伸展式

雙腿併攏伸直,您如果是在家裡練習,那就平坐在床上,腿上放一床被子,上半身向前趴在被子上,腳尖向回勾。如果覺得輕鬆,您就把被子放低點,這樣可以拉伸到膀胱經,緩解疲勞、消除精神緊張。

2


半橋式

把被子墊在腰臀下面,雙腿彎曲,雙腳踩在地上,肩膀撐住地面,堅持3至5分鐘。這樣做可以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柔和的按摩到內臟,使身體由內向外都舒適放鬆。身體舒適,心情也跟著放鬆,這才是進入好睡眠的關鍵。

3


倒箭式

平躺在床上,雙腿併攏搭在牆壁上,雙手平展在身體兩側,保持5至10分鐘。這個體式可以把氣血引到頭部來滋養大腦細胞,從而改善腦供血、消除大腦疲勞。

對於養生來講,自然的保養是最好的方式,一個好的睡眠勝過大多數保養品。

這個“睡眠三招式”每個人都可以把它當成睡前的習慣。幾分鐘,就能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願大家都有個好睡眠。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摩治療耳朵發炎,疼痛時可點按這幾個穴位!


耳朵是很重要的一個器官,如果不在生活中多加註意,易導致耳朵發炎,對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耳朵發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一般來說,常見的誘發耳朵發炎的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還有一個原因是外傷所致的鼓膜穿孔,若有水進入耳部,影響創口的癒合,導致耳部繼續發炎。另外有些人喜歡用耳機長時間聽搖滾類的高音量音樂,這種行為也很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耳朵發炎

耳朵發炎的患者一般會出現聽力減退、耳痛、耳鳴等症狀,那麼怎麼治療呢?我們可選擇點穴療法,通過點按穴位來治療耳朵發炎,接下來就跟著下面的穴位按按吧。

耳部疼痛



1.聽宮穴

定位: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等。

聽宮穴

2.合谷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咽喉腫痛,耳聾等。

合谷穴

3.翳風穴

定位: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主治: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翳風穴

4.外關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面,於手腕背側橫紋向上,用拇指比二橫指前臂內橈尺兩骨之間取穴。

主治: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外關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