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乾燥缺水?3大補水穴位幫你補水


皮膚乾燥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問題,一般通過飲食調理和護膚品就可緩解,其實還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治療,那麼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解決皮膚乾燥的問題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下。

皮膚乾燥

1.太谿穴

太谿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位有滋陰益腎,壯陽強腰的功效。天氣乾燥時,應多按此穴,因燥能傷陰,按摩此穴有滋陰防燥的作用,很適合腎陰虛體質的人。

位置: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鐘。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太谿穴30次,力度適中,出現酸痛感為佳。

太谿穴



2.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脾經、肝經和腎經的氣血交匯之處,按摩此穴主要是行氣活血,疏經通絡,促進皮膚新陳代謝,適合肺陰虛和腎陰虛的陰虛體質。

位置: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按摩方法:以手掌擦熱後摩擦三陰交穴,20次左右,每天兩次。注意孕婦忌按此穴。

三陰交穴

3.照海穴

人體腎水一旦減少,導致腎陰虧虛,虛火上升,導致皮膚乾燥。而按摩照海有滋補腎陰的作用。

位置:在踝區,內踝尖下1寸,內踝下緣邊際凹陷中。

按摩方法:以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點、壓、摩照海穴,力量由輕到重。每日入睡前按摩10-30分鐘,每日一次。

照海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頭暈!3穴道刮痧有效緩解


頭暈原因主要可能是因為高血壓、 低血壓、動脈硬化、眼睛疲勞、內耳症、神經症引起的,找不出問題的情形也不少。西醫頭暈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單一因素,而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病徵,並非簡單就能治癒的,但是,穴道指壓法中有幾個穴道,對於減緩日常的頭暈非常有效,請務必試試。

適用對象、身體虛弱易眩暈者

方向、由上往下輕刮或按壓(體虛者不宜用力刮拭)

位置、肩膀、頭部

穴位、四神聰、太陽、肩井

1.用魚形刮痧板上背頭部,在四神聰穴四周,由前往後輕刮整個頭部。

2.以刮痧板的魚尾圓角在太陽穴點按1分鐘。

3.用魚形刮痧板上背頭部輕刮肩井穴1分鐘。

你我的穴位不一樣

因為每個人的身材體形皆不同,所以在穴道按摩時,需以自己的指頭來測量距離較為準確。也不用擔心會按不准穴位,因為只要在其穴位附近,都能刺激到經絡。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

腿部水腫影響美觀怎麼辦?按摩這3個穴位來解決


腿對於人體來講是很重要的,我們每天的行走都離不開腿部的活動。但如果腿部水腫了,行動起來就不是很方便,而且對於女性來講,腿部水腫了會影響美觀。按摩對消腫也很好的療效,那麼腿部消腫按摩哪些穴位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腿部浮腫

1.湧泉穴

定位: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功用: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腎主水,按摩該穴位,能緩解疲勞,改善腿部浮腫,增強體質。

操作:以拇指用力按壓腳部湧泉穴1-3分鐘後,換另一腳按壓相同的時間,每次循環按摩15-20分鐘。

湧泉穴



2.無名穴

定位:位於大腿內側中點。

功用:按摩此穴能促進代謝,防止腿部浮腫,緊實大腿肌肉。

操作:以拇指用力按壓穴位數秒,感到有酸脹感即可。

無名穴

3.承山穴

定位:在膝關節後面於胭窩橫紋中點處取穴。

功用: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消痔,用於小腿聚集、疼痛等症。

操作:穴拇指翹立,用力點按承山穴,盡量用力,並堅持點住不要放鬆,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

承山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遇上失眠,艾灸支援!收了吧!


睡覺,是身體最好的放鬆和休整方式。而對於失眠的人來說,睡覺卻很痛苦,翻來覆去都睡不著!

失眠危害有多大

失眠的危害數不勝數,失眠不僅會影響到心理和生理,還會影響到社交和工作。

1


加快衰老

失眠會導致我們身體裡的內分泌失調、生物鐘被打亂。很多熬夜的人都有這種經歷,一個晚上沒睡著,第二天就能明顯感到自己的皮膚變得黯淡無光,所以經常失眠的人衰老速度遠高於睡眠質量良好的人。

不但如此,失眠還會讓更年期提前到來,皮膚變得越來越粗糙,皺紋和色斑都會不斷增多。

2


引發肥胖

失眠會讓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混亂,無法正常的對葡萄糖進行代謝,從而引發肥胖。

3


容易脫髮

越來越多的人有脫髮困擾,研究表明:脫髮跟失眠有關。晚上睡不好覺,得不到充分休息,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脫髮。

4


免疫力下降

失眠會讓我們的免疫力下降的很快,免疫力下降導致抵抗力減弱,容易導致甚至加重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腸胃疾病和糖尿病等。

辯證艾灸,助您好眠

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入睡困難、淺睡、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者質量差,有時伴有夢境等。

之所以會有失眠問題,除了外在環境,如噪音、燈光、溫度等的影響外,情緒上的亢奮或是緊張、焦慮、生病、睡眠規律改變都可能產生短暫性失眠障礙。

失眠問題若不處理,部分人可能會產生慢性失眠。

從中醫觀點來看,失眠通常是因肝陽上亢、胃腑不和、氣血不足、心脾兩虛、心腎不交所致。在相關穴位上艾灸可以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從而改善失眠的症狀。

上述的失眠症型通常以失眠為主症,伴隨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症狀,因此相應的艾灸方法也不同。

1


肝陽上亢型失眠

症狀分析:以失眠為主症,同時伴有煩躁、臉紅、頭痛、上火、脅肋不舒等症狀。

治療方法:艾灸太谿穴+大敦穴

太谿穴

太谿穴歸屬足少陰腎經,艾灸此處滋腎水以涵養肝木,使肝體得養,肝陽不亢。位於足內側,足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即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大敦穴

大敦穴歸屬足厥陰肝經,為肝經井穴,艾灸此處可以引肝經熱下行。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 寸。

2


胃腑不和型失眠

症狀分析: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胃腑不和型失眠的症狀主要是睡不著覺,胃裡嘈雜不舒。針對這類失眠,應當以調和胃腑為主。

治療方法:艾灸中脘穴+內庭穴

中脘穴

中脘穴歸屬任脈,是胃經的募穴;艾灸此穴可以和胃、通腑、降氣,胃腑順暢之後,睡眠也就能安穩一些。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內庭穴

內庭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瀉火、理氣止痛等作用。胃腑不和常因吃飯不注意、吃多了消化不好,艾灸此穴可以有效的健胃化食。內庭穴取穴:在足背,第2 趾與第3 趾之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3


氣血不足型失眠

症狀分析:氣血不足型失眠,也就是心脾兩虛,伴隨有氣色不好,臉色蒼白,動不動頭暈、乏力等症狀。

治療方法:艾灸神門穴+三陰交穴

神門穴

神門穴歸屬手少陰心經,有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等作用。位於手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有保養子宮和卵巢、改善性冷淡,緩解月經失調、痛經、帶下、前陰瘙癢、不孕、遺精、陽萎等作用。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 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4


心腎不交型失眠

症狀分析:心主火,腎主水。心腎不交,則上面火大,下面水大(上熱下涼)。這種類型的失眠一般同時伴有舌頭紅、眼睛紅,手心發熱但腳是涼的,夜尿多等症狀。

治療方法:艾灸大陵穴+湧泉穴

大陵穴

大陵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有鎮驚安神、清心通絡的作用。位於人體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湧泉穴

湧泉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緩解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等作用功效。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 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艾灸方法

使用艾益生艾灸儀施灸

手部和腿部穴位每穴每次艾灸15-20 分鐘;

腹部穴位每穴每次艾灸30-40 分鐘。

每10 天為一個療程,中間休息3-5 天。堅持艾灸三個療程,情況有所好轉次數就可以減少到一周艾灸2-3 天。

特別提醒

在治療失眠過程中,要堅持完成艾灸療程,同時還要消除影響睡眠的因素(如噪音…等)。還可以在睡前用艾灰(用完的艾餅點燃成艾灰)葉煮水泡腳,有助睡眠。

失眠常合併有頭痛、頭暈、健忘、心悸等症狀,想要有所改善,就盡量不要在睡前4小時內吃過於刺激的食物,不要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氣不足說話走路無力,按摩這些穴位能補氣!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加上飲食和作息時間的不規律,很容易導致中氣不足。中氣不足是中醫上的說法,患者表現為精神不濟、食慾不佳、說話無力、經常感冒、出汗異常、腰酸背痛、面色灰黑、頭重乏力、口舌生瘡、便秘易等症狀。對於中氣不足該怎麼調理呢?大家可以用中藥來調理,或者按摩能補氣的穴位來調理,現在就來說下按哪些穴位補氣。

中氣不足



1.合谷

手陽明大腸經多氣多血,谷谷穴是陽明經之原穴,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止痛之效,故可用於治療婦產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

按摩方法:以另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使勁掐、捏即可。

合谷

2.氣海穴

氣海穴為人體先天元氣聚會之處,其穴居於人之下焦,所以又有調氣機、益元氣、補腎虛、固精血之功能。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同樣方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

氣海

3.關元穴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配合氣海穴和命門穴,可起到補益元氣,強身健體的作用。

按摩方法:雙手搓熱,以手掌的勞宮對準關元,順逆時針各按揉100次。勞宮是”火穴“,可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

關元

4.足三里

古中醫認為陰陽俱不足,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此穴能夠調理陽氣或陰氣的不足,是保健養生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每日以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足三里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食慾不佳?這些穴位能增進食慾,讓你吃啥都香!


每個人都有胃口不好的時候,即使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在眼前也毫無食慾。影響食慾的因素很多,有可能是天氣原因,還有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原因。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導致體內沒有營養物質補充,為了補充能量和營養,我們必須進食。那有什麼可以增進食慾的方法嗎?按摩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下面我來說說怎麼做。

厭食

1.胃點穴

這是一個跟消化有關的穴位,按摩胃點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食慾,有瘦身減肥的作用。

定位:位於右耳耳廓中央

操作:以食指或中指間斷式按壓胃點,左右耳各按30下,早晚各一次。

2.飢點穴

這是一個跟飢餓感有密切關係的穴位。此點對胃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果飢餓按壓此點可以緩解飢餓感,如果飽脹按壓此點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

定位:耳垂上方

方法:以食指或中指間斷式按壓飢點,左右耳各按30下,早晚各一次。

飢、胃點



3.中脘穴

按摩中脘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對胃痛,胃潰瘍,胃擴張,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此穴對胃潰瘍、胃炎、胃酸過多、胃下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定位:在上腹部,於胸骨體下端(即胸劍結合處)與臍連線中點處取穴。

操作:以指端或掌根在穴位上作揉法,約揉2-5分鐘,感覺胃脘部有溫熱感為佳。

中脘穴

4.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能生髮胃氣,主治胃痛,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厭食等疾病。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操作:取坐位,以雙手拇指指腹按揉兩側足三里穴各2-3分鐘,以局部出現酸脹感為佳。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生薑貼2穴,用於失眠、五心煩熱,煩熱沒了,睡眠也有了很大保障


五心煩熱是什麼?我們經常聽醫生說起五心煩熱,但是對它又一知半解。究竟什麼是五心煩熱,食療上有哪些調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指出,五心煩熱多為腎陰虛,陰虛的人容易上火,建議多喝水,中醫認為,腎主五心,當腎陰不足、腎火過旺時會造成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貼穴治療:

做法:把新鮮生薑(連皮)切片,貼在兩手心、兩腳心,外面用創可貼固定,第一晚貼3小時(如不習慣可以少貼一會),第二,第三晚貼一夜。

連貼3天手心熱,腳心熱,心口煩熱基本能消除。不要覺得方法簡單就沒效。

手心:勞宮穴,心包經的火穴,具有溫煦人體的功效。勞宮穴位於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腳心:湧泉穴,腎經的第一穴,泄熱寧神,滋補心腎,引火歸元。湧泉穴位於足底部,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治療五心煩熱的食療方:

百合雞子黃湯

【做法】:百合50克,洗淨,加水適量,然後取雞蛋2個,去蛋清,將蛋黃搗爛,倒入百合湯內攪勻,煮沸,調味服食。

參麥粥

【做法】西洋參10克,麥冬12克,粳米100克,煮粥。

【適宜人群】: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口乾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津而不干。

文章來源:健康中醫李大夫

一旦肺不好,身體常有5大表現,冬季,做好“6個字”,護肺更健康


肺,主呼吸,又稱“華蓋”,可為五臟六腑“遮擋風雨”。

百脈之氣朝於肺,通過肺部呼吸,進行氣體的交換,再輸佈到全身。

肺部健康,對於生命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肺,為嬌臟,有“三怕”:

一怕“氣”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中,肺最害怕三種“氣”。

其一,便是煙氣,香煙燃燒後的氣體,最損害肺部健康,以增加肺癌風險。

其二,廚房油煙氣,炒菜的油煙氣體,對於肺部來說,危害巨大,也是女性患肺癌的高危因素。

其三,污染的空氣,大氣污染,對於肺部來說,危害巨大,也是導致各類肺部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



二怕“燥”

燥邪侵襲,肺失清肅,肺部,最害怕燥邪。

燥邪,易損耗肺陰,導致口鼻乾燥、乾咳無痰、皮膚乾裂等症。

三怕“寒”

肺,位於胸腔,經絡與喉、鼻相連。

寒邪,最易經口鼻侵犯肺,使肺氣不得發散,津液凝結,誘發呼吸道疾病。

久而久之,易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易引發慢性鼻炎等。

所以,寒冷的冬季,要格外注意保護肺部健康。

肺不好,常有5大表現,若一個也不佔,說明肺部還算不錯

1、經常咳嗽

咳嗽,是保持喉嚨、呼吸道清潔的重要途徑。

偶爾咳嗽,一般是正常的情況,但如果,是經常咳嗽,需要警惕肺部積毒多過,是肺部自我排毒的一種方式。

如果,持續咳嗽持續三週,那麼,最好及時檢查,以防病變。

2、面容憔悴

肺,主一身皮毛,給皮膚輸送營養,若肺的功能不好,便會導致面容敲錯。

如果,長期感覺皮膚暗淡無光,起皮屑、毛孔粗大,沒有光澤。

此時,需要警惕肺部早衰,肺氣虛弱。

3、早起便秘

早起後,進行排便,可很好的清理身體,排出毒素。

一旦,早起後,容易便秘,此時,要警惕肺部毒素過多。

中醫講,肺和大腸是一套系統,當肺裡的毒素旺盛時,會造成大腸排便不暢,引起便秘。

所以,早起後,經常便秘,除了腸道問題,也需要考慮肺部毒素過多了。

4、情緒抑鬱

如果,總是感覺抑鬱,處於多愁善感之中,要警惕肺功能下降。

肺,不但指引呼吸,更直接運行人體血液。

一旦,肺功能下降,導致氣體運行不暢通,便會使血液循環變緩慢,引起胸腔的沉悶感。

所以,經常情緒不佳,需要小心肺部受損。

5、氣短乏力

如果,經常感到氣短乏力,需警惕肺氣虧虛。

尤其是,在運動之後,或者忙碌工作後,出現萎靡不振、呼吸急促的症狀,更要格外注意。

冬季,做好“6個字”,護肺更健康

第一字:飲

肺,害怕燥,喜歡濕潤。

多飲茶,可潤肺排毒,還可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促進痰液咳出,可很好的保護肺部。

經常泡一杯,尾參桔梗茶,潤肺排毒,還可止咳、宣肺、消炎。

自己動手,用尾參根、桔梗根、蒲公英根、菊苣根,搭配在一起,熱水沖泡,代茶飲。

尾參,被醫書稱為上品,味甘多脂,生津止渴,補益五臟,增強免疫力。用其泡水喝,可治咽乾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干咳少痰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桔梗,不僅是好吃的野菜,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功能,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蒲公英,隨處可見的小植物,被稱為“八大金剛”之一,能夠消除炎症,幫助肺部對抗炎症,助力身體排出毒素。

菊苣根,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排毒。

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幫助肺部排毒,止咳利咽,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字:食

食物,對於肺部,也有很好的幫助。

五色入五臟,白色入肺,所以,想要養護肺部健康,多吃點白色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水果中,雪梨,是不錯的選擇,汁多甘甜,可潤肺止咳。

此外,枇杷,也是好選擇,可潤肺下氣、清熱止渴。

百合,也不錯,含有大量的黏液質,可潤燥清熱,對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白蘿蔔,生吃清肺熱、止咳嗽,熟吃潤肺化痰,冬季,不妨多吃點。

第三字:呼

經常練習深呼吸,可吐故納新,增強肺活量,有益肺部排濁。

早上起床後,走到陽台,或者,找一處清新之地,練習即可。

深呼吸,最好採用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吸氣時,小腹微向外張,呼氣時,小腹內收,調養肺功能。



第四字:動

雖然,冬季寒冷,但是,適當的運動,也不可缺少。

適當加強室外活動,如散步、太極拳等,輕鬆柔緩的運動,對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運動,要注意強度有度,不宜劇烈運動,以防出汗過多,耗損陽氣。

冬季有晨練習慣的人,也要注意,切莫太早晨練。

一方面,清晨溫度偏度,不利於肺部健康。另一方面,清晨的空氣,也比較渾濁,同樣不利於肺部健康。

所以,運動,也要選擇好天氣,空氣質量佳的時候,再進行運動。

第五字:笑

大笑,可宣肺,是呼吸更通暢。

所以,生活中,不妨多大笑,有益肺部健康。

並且,經常笑一笑,也有助於改善情緒,調節心情。

保持舒暢的心情,避免悲憂傷感,對肺部健康,尤為重要。

第六字:咳

主動咳嗽,有助於肺部排濁。

經常主動咳嗽,還可增強肺活量,提高肺部免疫力。

所以,閒來無事,咳一咳,也不失為養肺的好方法。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中醫科:冬季寒冷感冒發,八大穴位預防它!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疾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或減輕感冒的發生。

搓大魚際:大魚際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處,用兩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魚際50次。

按揉太陽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用兩手中指分別按摩左右太陽穴50次。

揉大椎穴:該穴在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30~50次。

推摩雙頰:用手掌向上推摩兩側面頰30次,推摩軌跡如一個“0”字形。

刮擦鼻旁:用兩大拇指在鼻樑兩側自上而下刮擦30~5​​0次。

提拿肩井穴: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按揉迎香:迎香穴在鼻孔兩側,鼻唇溝內模平鼻中點。用兩手食指分別按住迎香穴按揉30次。

按摩風池:風池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相平處,用食指、中指一起按摩風池穴30~50次。

文章來源:遊走在知識的海洋裡

這個穴位,在眼睛的下面,經常按揉可以緩解4種眼病


再來介紹一個穴位——承泣穴,它被稱為是眼科疾病專家,能治療很多眼病,一起來看看,學習一下。

1、承泣穴在哪兒

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

2、承泣穴的功效

承泣穴具有散風瀉火,通腹瀉熱,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等,由於該穴位緊鄰眼球,可以治療很多眼病。

1、眼睛供血不足導致的夜盲
2、老花眼
3、白內障
4、迎風流淚

3、按摩承泣穴方法

正坐,舉起雙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內,以中指或食指指腹點揉承泣穴,點揉時要用巧靜而,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不能用蠻力。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

文章來源:光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