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益肺要穴


作者:腫瘤科李文濤

中醫認為肺為“華蓋”、相傅之官,五行屬金,為陽中之陰臟。其主要功能為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調水道。同時肺又為嬌臟易受邪侵,若被癌毒侵犯則發為癌病。因此在肺部腫瘤的治療中益肺治療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小編簡單介紹幾個具有益肺作用的穴位,既可配合常規腫瘤治療又有預防保健的功效:

小編提示

以上方法只適用於腫瘤患者或健康人群的保健或輔助治療,若病情較重者建議去醫院進行系統的診治!!!

文章來源:天津中醫一附院

艾灸培訓班分享:記住以下六個重要穴位,自己在家也能輕鬆做艾灸


康道艾灸培訓班分享: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祛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艾灸培訓班告訴大家,恰當運用艾灸,找准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個,每週灸2~3次,可以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幫助我們遠離亞健康。記住以下穴位,自己在家也可以輕鬆做艾灸,預防及緩解病症!

一、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腧穴,對神經系統的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經常艾灸此穴可預防緩解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病症。艾灸此穴還能夠補足氣血,以改善有氣無力的症狀。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二、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是膽經上的合穴。陽陵泉又稱為“筋會”,也就是說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關節炎、腰扭傷等)都可以艾灸陽陵泉來緩解。陽陵泉降壓的作用也十分明顯。曾有人在刺激陽陵泉前後進行血壓測量,發現刺激5分鐘後血壓有顯著下降。所以高血壓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這個穴位。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



三、氣海穴

“氣海穴”是膏之原穴,屬任脈,位於肚臍以下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氣海穴位於人體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部位,具有調經固經、益氣助陽的作用。對氣海穴施灸,可使人體經穴暢通,經氣充溢,身心舒暢,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強化消化功能。

√施灸方法

迴旋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7次為1個療程。

四、脾俞穴

“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氣輸注之處,內通於脾。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穀精微,人體的營養物質吸收,都依賴於脾胃的運化輸布,故為後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運脾胃,加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補養氣血、增強體質,對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均有良好的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採用迴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五、風門穴

“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所謂風邪之門戶、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風證,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的功效。經穴命名淺解說:“出入之處為門。穴屬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該穴為風邪入侵的門戶,主治傷風感冒,發熱惡寒,咳嗽頂痛,鼻流清涕,因名風門。”玉龍歌說:“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強調風門穴可疏風解表,宣通肺氣,既能治療又能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艾灸培訓班艾灸風門穴,對預防感冒、肺結核、腦中風有顯著效果。

√施灸方法

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六、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腧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項下背上正中,為手、足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大椎穴為人體諸陽經交會之所,故能振奮全身陽氣,鼓動、調節全身氣血,對機體有強壯、補虛、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艾灸培訓班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對於預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

√施灸方法

迴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复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康道艾灸培訓班溫馨提示大家1、自己做艾灸的時候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市面上也有賣艾灸盒,可以自行在網上看下,自行艾灸會比較方便一些,也不容易燙傷, 2、一定要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才能讓艾灸效果更佳,3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4、注意保暖和防暑,冬天艾灸的時候,沒有灸的部位要毛毯遮蓋,以防受涼,夏天需要防止中暑,但是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吹。今天先分享到這,如有其它症狀想在家裡艾灸的,可以留言探討~

文章來源:康道中醫培訓

手腳冰涼、面色差?用用這個穴位!


俗話說,冬補三九。這個補字不僅僅說的是補陽,還需要注意補益氣血。尤其對於面色蒼白、經常手腳冰涼的人,不妨趁著三九天,用地機穴來養血美容!

地機穴

穴名:地,中醫認為脾胃猶如土地生養萬物般化生人體所需的氣血;機,一指樞機,言其重要,又指生機。該穴能使氣血充盈、而人體生機旺盛,是人體重要穴位,故名地機。

穴性:地機穴,是足太陰脾經的腧穴,具有健運脾胃、補氣養血的作用。中醫的《黃帝內經》認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爾”。氣血的虛盛和運行的通暢與否,影響著人體健康。氣血不足、運行受阻,不能濡養頭面或者不能通達四肢,就會表現出面色蒼白、手足冰涼的症狀,甚至會出現頭暈、月經量少等症。脾胃是人體氣血的生化之源,用脾經的地機穴來健運脾胃、促進氣血化生,讓您告別手腳冰涼,擁有好氣色!

取穴法

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為陰陵泉穴,在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可用手四指的“一夫法”量取3寸)。

按摩法

將拇指腹按於對側腿上的穴位,其餘四指於小腿前固定,拇指適度用力按揉,以輕微酸麻感為度。每穴按揉3-5分鐘,每日可行2-3次。

艾灸法

對於畏寒怕冷的人群,可以用艾條懸灸地機穴。將點燃的艾條置於距離穴位皮膚約3-5厘米處熏灸,約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潮紅及感覺溫和為度。每日可行2次。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及用火安全。

【來源:CCTV中華醫藥,廣東省中醫院】

文章來源:廣東中醫藥

10個瑜伽體式,排除毒素、撫平小腹


平坦緊實的小腹,是好身材的重要指標。想要雕刻一副完美身材,最好先從小腹開始,先與你的腹部贅肉說拜拜!

研究顯示,練瑜伽不僅有助於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緩解心理壓力,某些體式還能強化腹部肌肉,有效減少腹部脂肪。下面這10個瑜伽體式,輕鬆幫你打造性感完美小腹!

1 | 樹式

首先保持山式站立,左腿保持平衡,屈右膝,把右腳掌貼在左大腿的內側。
吸氣的同時將兩臂抬起,與肩同高,雙手在胸前合十,穩定幾秒找到平衡感。
呼氣的同時,將後背與手臂伸直,手臂向上伸直舉過頭頂,保持5個均勻深長的呼吸,然後換一條腿重複這個動作。
在樹式站穩的過程中,你的上半身需要保持正直以維持身體平衡,能夠強化你的腰腹部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右腳的位置越高,越能夠鍛煉踝關節,也可以達到矯正骨盆的作用。

2 | 弓步祈禱扭轉式

要保持這個姿勢的穩定,需要你的腹肌力量,在這個體式的扭轉運動過程中,你的腰腹部肌肉被進一步伸展。
首先保持祈禱式的姿勢,雙手合十於胸前,然後把你的左腿向前邁出一步,並把你的膝蓋彎曲呈90度,保持背部和右腿挺直。
旋轉你的上半身,讓你的脊柱和腰腹得到伸展,把右手肘放在左膝蓋外側,轉頭目光看向天花板。
保持10個深呼吸,再換身體另一側重複這個動作。
如果很難保持平衡,你可以不抬頭看著天花板,而把你的目光轉向前方。

3 | 滾背式

這個體式在滾動中完成,相當很有趣,還可以增強你的核心力量。
首先你要雙腿交叉,坐在地板上,兩隻手分別抓到你的兩個腳踝。然後讓你的腿部抬離地面,平衡你的坐骨,拉伸你的腹肌和脊柱。
深呼吸,緩緩向後滾動身體,直到肩胛骨觸碰到地板上,再抬起臀部,挺向空中。
仍然抓住你的腳踝,保持你的腹肌緊張,搖滾回到坐姿,再次找到坐骨平衡的位置,重複這個動作10次。

4 | 單腿下犬式

單腿下犬式可以讓你的腹肌進行深度拉伸,從下犬式開始,抬高你的左腿,指向到天花板。
把重心放到你的身體前方,然後彎曲左膝到你的胸部前方位置,感覺你的腹肌和脊柱的拉伸運動。
然後再回到單腿下犬式,連續做這個動作10次,然後換一條腿重複這個動作。
如果這對你來說比較困難,你可以先從基本的下犬式開始練起。

5 | 戰士三式

這是對你身體平衡性的極大挑戰,你要擁有足夠的核心力量才能做好戰士三式。
首先做戰士一式,讓你的右腿支撐在身體前方,上身保持挺直。慢慢把身體的重心轉移到你的右腳上。
然後緩緩抬起你的左腿,上半身向前傾斜,兩條胳膊保持伸直,適當調整姿勢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讓你的上半身和左腿呈一條直線,並與地面平行,如果直線對你來說太難,你可以適當彎曲你的膝蓋。
在這個動作保持5個呼吸,換另一側,繼續做。

6 | 半駱駝式

這個體式可以牽引你的腹肌和大腿肌肉,增強你的後背力量。
跪在地面上,大腿和軀幹保持成一條直線,並與地面形成90度角。小腿放平,腳趾支撐在地面上,腳板朝天。
抬平你的手臂,直接放在你的胸前,掌心向下,目光看向前方。
吸氣,由上背開始,慢慢把身體向後彎,收緊大腿股四頭肌、臀部和腹部,面朝著天花板,不要過分伸展頸項。
彎到適當的位置停下來,同時保持你的胸腔和腹部得到伸展,然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這個動作10次。

7 | 變體橋式

這個體式可以塑造你臀部,並讓你的腹肌在穩定平衡的過程中得到強化。
平躺在地面上,雙膝彎曲,雙腳掌平放於地面。把你的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下。把重心放在你的腳後跟上,支撐起你的臀部向上,腹肌保持繃緊。
保持你的臀部一直抬離地面,並抬起你的左腿,左腳彎曲內鉤,目光看向天花板。
讓左腿在空中左右運動,讓臀部感受伸展,腰腹部肌肉繃緊以保持身體的平衡,重複10次,然後換右腿繼續做。
當你的腿在空中運動的時候,盡量不要讓你的臀部下降到地面上。

8 | 船式

船式是構建核心力量和耐力的最佳體式之一,對於平坦小腹有著非常顯著的功效。
坐在地面上,兩腿繃直束緊,緩緩抬離地面。上半身向後緩緩向後傾斜,把重心放在你的臀部,
雙臂放在你的兩膝蓋外側,上半身保持正直,與兩腿保持90度夾角,你的身體形狀像一個“V”型。
在這個姿勢保持10個深呼吸。

9 | 反台式

反台式通過運用腹肌力量降低和抬升你的軀幹,可以讓你的腹肌和背闊肌得到動態拉伸和收縮。
坐在地面上,讓兩膝彎曲,腳掌平放於地面,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的距離,把你的雙手放在你的臀部後面。
五指分開,用雙臂的力量慢慢支撐起你的上半身,讓你的身體姿勢像一個四腳桌子一樣穩定下來。
然後放低你的臀部(不碰地板)保持上下運動,腹肌和脊柱得到伸展。
重複這個動作10次,如果這對你來說太困難,你可以把你的臀部放在地板上休息片刻再繼續做。

10 | 側板支撐式

側板支撐式就是用你的腹肌來穩定整個身體的平衡。
躺在地面上,讓你的雙腿繃緊,把你的右手掌按在地面上,你的臀部緩緩抬離地面,直到你的身體形成一條直線。
鉤緊你的腳,用你的右臂側面支撐起你的身體,把你的左臂伸向天花板,腹肌保持繃緊,維持身體的平衡。
在這個姿勢深呼吸,保持60秒鐘,然後重複另一側。
如果這個體式對你來說太困難,你可以將你的雙膝彎曲到地板上來減輕壓力。

文章來源:瑜伽網

冬季,血液易粘稠,喝好三杯水,做好“四多五少”通血管,少堵塞


血液粘稠,也就是血液中某些成分增加,導致血液變得粘稠,流速變慢,阻力增加,久而久之,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危害生命健康。

很多人都認為,血液粘稠,是中老年人需要擔心的問題,其實不然。

近年來,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血液粘稠,越來越年輕化。

甚至有十幾歲的中學生,也查出了血液粘稠。

所以,生活中,預防血液粘稠,顯得尤為重要。

冬季,血液易粘稠

寒冷的冬季,血液容易粘稠,形成血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一方面,是因為,冬季天冷,出汗少,人們喝水也少,導致血液容易粘稠。

另一方面,寒冷的天氣,人們運動少,經常靜坐,也會導致血液容易粘稠。

此外,寒冬進補,吃一些夠油膩的食物,也會增加血液粘稠的機率。

另外,受到寒冷的刺激,血液容易收縮,痙攣,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也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危害健康。

所以,冬季,要格外注意預防血液粘稠。



一旦,早起後,出現這3種表現,提示血液已“粘如粥”

1、早起後,四肢發涼

人體的四肢,處於身體的末梢循環,一旦,血液粘稠,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便會使得手腳冰涼。

因此,冬季,早上起床後,四肢發涼,除了考慮天氣寒冷以外,還要警惕是血液粘稠所致。

2、早起後,無精打采,晚上卻精神抖擻

經過了一夜的睡眠休息,早起後,應該是精神抖擻的。

如果,此時,感覺疲乏,無精打采的,要吃過早飯後,才逐漸清醒,而到了晚上,卻異常精神的話,也要警惕血液粘稠。

3、早起後,視力迷糊

早上起床後,經常出現看東西一陣陣模糊的情況,也要警惕血粘稠。

醫學上,稱之為“陣發性視力模糊”,是血液粘稠度的一種表現。

一旦,血液粘稠,血液循環不暢,便容易造成供應視網膜的血液不足,進而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

冬季,不想血粘稠,遠離兩件事

第一件:久坐

雖然,冬季寒冷,室外運動減少,但也不能久坐。

當人長時間靜坐時,身體代謝會降低,導致血液流速變慢,易血粘稠。

並且,久坐,也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會加速血液粘稠。

尤其是,三高者,更要避免久坐,否則血液粘稠,易形成血栓,危害生命。

第二件:熬夜

冬季,晝短夜長,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裡,才是自己的娛樂時間。

追追劇,打打遊戲,刷刷段子……往往是,不知不覺,已經深更半夜。

然而,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易導致血液粘稠。

長期以往,更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心髒病、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

所以,保證睡眠,充足的休息,對於血液健康,十分有益。

喝好三杯水,稀釋血液,防血栓

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可見,多喝水,對於血液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想要稀釋血液,改善血粘稠,預防血栓,首先,要喝好三杯水。

第一杯:早起後,一杯溫開水

冬季,清晨的6:00-10:00,這一時間段,被稱之為“魔鬼時間段”。

在這一時間段內,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佔全天的60%以上。

經過一夜的睡眠休息,身體處於缺水狀態,血液也更易粘稠。

此時,喝一杯溫開水,35-40℃左右,200ml。

不僅可補充體液,稀釋血液,還可減少血栓的形成。

所以,早起後,不論是否口渴,都要喝一杯溫開水。

第二杯:兩餐間,一杯代茶飲

白天,除了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以外,在兩餐之間,泡一杯代茶飲,還可消脂排毒,防血栓。

可以自己動手,用蒲公英葉子、荷葉、小葉苦丁,搭配做成荷葉苦丁茶,泡水代茶飲,可降脂排毒,改善血稠,防血栓。

荷葉,用其泡水,藥用價值極高,其含有較多的黃酮和生物鹼,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改善血液濃粘狀態。

小葉苦丁,泡水喝,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降低之效,有助於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預防血栓。

蒲公英,藥食兩用,用其泡水喝,既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還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改善血脂,排出毒素。

搭配在一起,做茶飲,可排毒,降脂、改善血粘稠,防血栓,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第三杯:晚睡前,一杯溫開水

晚上,人體睡眠時,血液流速會變緩,血液粘稠度,也會有高低起伏。

睡前,喝一杯溫開水,不超過200ml即可。

有助於,減少夜間血液粘稠度,還可滋潤呼吸道,助力睡眠。

做好“四多五少”通血管,少堵塞

“四多”

1、多蔬果

多葷少素,也是導致很多人血液粘稠的一個因素。

所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果,有助於改善血液健康。

含有維生素、胡蘿蔔素的食材,可保護血管內皮,避免斑塊和血管病變的產生。

水果中,香蕉、葡萄,蘋果等,都具有一定的降脂之效。

因此,適當的多吃一些水果,有益血液健康。

2、多粗糧

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膽固醇排出體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預防血粘稠。

“秋吃果,冬吃根”,紅薯、山藥、芋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多蔥蒜

炒菜時,會用到很多的輔料,此時,不妨多點蔥蒜。

大蒜,含大蒜素,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量,有助於預防血液粘稠。

洋蔥,富含前列腺素A,可降低血液黏度,減少外周血管阻力。

此外,洋蔥所含的槲皮酮,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對抗血栓形成。

4、多運動

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脂健康,預防血栓的形成。

寒冷的冬季,打打太極拳,快走,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室內,可踮踮腳,活動腳踝,勾勾腳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少”

1、少抽煙

抽煙,損害血液內皮,會加重血液粘稠,導致動脈硬化,容易形成血栓。

更有“吸煙傷血管,十年難修復”之說。

因此,少抽煙,甚至戒菸,才是最好的選擇。

2、少喝酒

喝酒,會導致血液升高,還會增加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導致血液粘稠。

尤其是喝啤酒,還容易導致肥胖,加重血液粘稠。

因此,少喝酒,盡量做到“滴酒不沾”。

3、少油鹽

過於油膩的食物,會增加血管壁脂肪,誘發血液粘稠,引起血栓。

而過鹹的時候,會危害血管健康,進而影響血脂健康,不利於改善血液粘稠。

因此,要清淡飲食,少油鹽。

4、少甜食

奶油蛋糕等甜食,會擾亂膽固醇,增加血管壓力,危害血管健康,誘發心血管病。

所以,甜食,也要注意少吃為好。

5、少宵夜

愛吃宵夜,容易導致肥胖,增加血液粘稠的機率。

並且,宵夜吃的晚,還會影響睡眠,甚至導致失眠,又會進一步危害血液血脂健康。

所以,少吃宵夜,晚上九點後,盡量不要再進食了。



​ 這幾個動作,經常做,通血管,更健康

勾腳

踮腳

轉手腕

原地小跑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人手上有1個止痛穴,經常按摩,頭痛齒痛痛經通通一掃而光!


一位癌症患者經化療治療後,出現了明顯的噁心、嘔吐症狀。又不敢隨便再吃西藥,以免加重身體負擔,便前往北京中醫醫院就診。接診的王教授按揉其合谷穴3到5分鐘後,患者便興奮的表示其噁心感消失了。

王教授解釋到,中醫認為嘔吐因”胃失和降,氣逆於上”引起。按揉合谷穴可清泄陽明胃腸,理氣止嘔。儘管針刺的效果更強,但化療期間患者的身體虛弱,按揉亦可緩解。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

合谷穴在哪兒?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現代解剖學發現,合谷穴位於第1、2掌骨之間,第1骨間背側肌中。有手背靜脈網,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按揉、針刺合谷穴的功能作用及主治功效

中醫典籍記載,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屬陽經。太衝屬足厥陰肝經,屬陰經。合谷與太衝陰陽經上下相配,行氣活血,通調氣機。按揉、針刺合谷穴可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雲氣。

功效: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

主治:頭痛,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痛經,鼻衄,血淵,耳聾,面腫,中風口噤,熱病無汗,黃疸等。對癌症後期的疼痛感也有緩解作用。

此外,日常常見的牙痛、口眼歪斜、無汗或多汗等也可通過按揉合谷穴來緩解。當然,針刺效果更好,但需要醫生協助進行。

按揉方法

合谷穴的位置好找,易於取穴。另一方面,按揉合谷穴操作簡單,不受時間、季節等條件限制。

按揉手法: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鬆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此外,也可在合谷穴按照順時針按揉。在按摩合谷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

按壓需要有一定的力度,以合谷穴下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症狀為佳,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的鎮靜止痛、緩解嘔吐作用。

切記:身體虛弱、體質較差的人,不宜給予合谷穴較強刺激。如大病恢復期、孕婦一般不宜常按揉合谷穴。

合谷穴的應急作用

除日常的鎮靜止痛、通經活經功效外,合谷還可作為一個急救穴。

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甦的效果更好。

文章來源:問上醫

有效治療偏頭痛的6個穴位


大家都知道偏頭痛是一個西醫很難治好的疾病,在急性發作期也是選擇非甾體抗炎藥來對症止痛。

而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像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又會對腸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其中10%~25%的病人會發生消化性潰瘍。這也是很多偏頭痛患者比較困擾的事情。

作為被疼痛折磨的患者,他們的需求是:既想能快速止住疼痛,又想沒有副作用,最好能一勞永逸的治好。

作為醫生來講,選用一個緩解頭痛有效且副作用非常小的治療方法就顯得尤其重要。

說到對疼痛立竿見影,副作用極低的治法非針灸莫屬。

針灸不僅能快速緩解發作期的偏頭痛,而且能夠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 部分甚至能徹底治愈。

如何正確的選穴

第一步:辨別經絡

在進行針灸治療時,我們要選取正確的穴位才能有效果。

氣血不通則痛,醫生通過針灸穴位,疏通經絡氣血,從而緩解偏頭痛。因此,我們在選穴時,首先要辨明是哪條經絡氣血不通。

偏頭痛的位置處於少陽經。少陽經分手少陽和足少陽。

足少陽膽經

手三陽三焦經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第二步:快速取穴

①取患側懸顱、頷厭—足少陽膽經

《百症賦》記載此二穴的作用:“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

患者在偏頭痛的急性期,取此二穴能立刻緩解疼痛,可疏通局部氣血。

頭維穴與曲鬢穴

連線中點

頭維穴與曲鬢學連線上四分之一處

②取雙側太陽穴、風池穴

《針灸達成》認為:“太陽治眼紅腫及頭疼…..”針刺太陽穴可疏通十二經氣血。

風池穴為足少陽經穴, 後髮際線上一寸,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

太陽穴位為經外奇穴, 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

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越一橫指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

③取患側絲竹空、率谷

《玉龍歌》 曰:“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延皮向後透率谷,一針二穴世間稀。”

率谷:在頭部,耳尖直上發跡1.5寸。屬足少陽膽經。

絲竹空:在面目,眉梢凹陷處,屬手少陽三焦經。

在頭部,耳尖發跡1.5寸

在面部,眉梢凹陷處

當然除了針刺法之外,按壓穴位也是有效的,醫生也可囑咐患者平時按壓上面6個穴位來緩解疼痛。

文章來源:余磊醫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