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身上的五個“暖氣開關”,抵禦寒邪輕鬆過冬!


穿再多也覺得冷?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身體的”暖氣開關”!

快跟著我們一起學習,

打開身體五大”暖氣開關”,

抵禦寒邪侵入身體,輕鬆過寒冬!

開關一:耳朵

功效

冬季經常按摩雙耳,能預防凍瘡、保護腎臟、讓氣血更加順暢。

操作方法

可以採取拉耳垂、提耳尖、磨耳輪的方式。按摩時間2~5分鐘,但手法一定要輕柔。如果耳朵上受傷或剛從戶外進入到室內不建議進行耳部按摩。



開關二:頸後

取穴、功效

取穴;大椎,位於頸部,低頭時,頸後最明顯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處就是該穴位。

功效;艾灸大椎可治療感冒、落枕、肩頸痛等。

操作方法

可以按摩,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揉至發熱,時間在5-10分鐘的樣子。還可以採用艾灸,每次灸15分鐘左右,效果極佳。

開關三:肚臍

取穴、功效

取穴;神闕,位於臍窩正中、臍中央。

功效;可使腹部溫暖、面色紅潤,緩解腹痛腸鳴、水腫膨脹、腹瀉等症狀。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放於神闕穴(即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按揉至發熱,或採用艾灸,每次灸15分鐘左右。

開關四:掌心

取穴、功效

取穴;勞宮,當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該穴。

功效;能夠起到暖手助熱、寧神養心、促進睡眠的作用。

操作方法

可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做逆時針按摩,每次10分鐘左右,每天2至3次。

開關五:足心

取穴、功效

取穴;湧泉,位於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處。

功效;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湧泉穴是養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適合腎虛、怕冷、體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

操作方法

每天早晚用手指按揉湧泉穴,每次2~5分鐘即可;或者採用艾灸,配合上面的神闕、大椎一起,效果加倍。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冷在三九,防血管“崩潰”,4個小動作,一個也別做,記好三句話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

1月9日-1月17日,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三九天”。

三九,朔風凜冽,荒原地凍,水面結冰猶如冰橋。

在能凍哭人的“三九天”,一定要謹防血管“崩潰”。

寒冷刺激,對於血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冬季,心腦血管類疾病死亡人數,要比夏天高出約41%,為全年最高時期。

研究發現,氣溫下降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

一收一縮,對於血管來說,十分容易導致血管“崩潰”,危害生命健康。


冷在三九,防血管“崩潰”,4個小動作,一個也別做

動作1,清晨“猛”起床

很多人,早上起床時,是“猛的一下”,迅速起床,尤其是年輕的上班族。

然而,這樣做,十分危險,清晨人體的心血管壁最為脆弱,易突發猝死等。

而猛然起床,體位在短時間內變化過大,會使血壓快速升高,易誘發心血管病的急性發作。

因此,早上起床時,要切記“慢慢起床”,可以在醒來後,活動一下手腳,然後再慢慢起床,下地活動。

動作2,猛然“回頭”

寒冷的空氣,會刺激人體血管收縮,此時,一定要注意,切莫猛然“回頭”。

轉頭時,脖子也跟著動,會扭動頸部,一旦過於迅速,則容易使頸動脈的血液,產生渦流,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或者頸動脈硬化斑塊脫落,易導致腦中風等。

因此,轉頭時,要切記,也要慢一些,切莫太著急,此外,還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外出時,最好帶圍脖,保護頸部免受寒冷的刺激。

動作3,”用力”排便

這一點,便秘者,排便不暢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

一旦,用力排便,會增加腹內壓力,使心率加快,也會加重血管負擔。

尤其是,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者,排便時太急,屏氣用力,易導致血壓驟然升高,誘發腦溢血。

因此,排便時,要切記,不要“太用力”,日常也要注意預防改善便秘的情況,多喝水,補充膳食纖維,進行適當的運動。

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熱的開水,有助於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動作4,“起夜”過猛

起夜,是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然而,此時,一定要注意,慢一點起來。

很多人,被“憋醒”時,會猛的起身,然後下地去廁所,這樣做,比較危險。

一旦,膀胱“迅速”被排空,再加上受到寒冷刺激,極易誘發低血壓,引起大腦短暫性供血不足,導致排尿性暈厥。

即便被“憋醒”,也要注意慢一點起來,穿著暖和,再慢慢走向廁所。

防血管崩潰,記好“三句話”

第一句:少刺激,莫受寒

在這寒冷的三九天,一定要切記,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有晨練習慣的朋友,最好等到太陽生氣後,在出門鍛煉,或者是改掉下午四點左右,再進行鍛煉,也是不出選擇。

外出時,要注意穿戴好帽子、圍脖、手套等,做好保暖措施。

室外溫度過低時,建議減少外出時間為宜。

晚上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暖身驅寒的同時,還可溫補腎陽。

第二句:防血稠,喝點水

天氣寒冷,運動量減少,出汗量也少,很多人還會很少喝水,此時,血液容易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危害血管健康。

預防血液粘稠,一定要注意,多喝點水。

早起後,睡覺前,起夜時,這三個時間段,血液更易粘稠,最好都喝點水。

注意,溫熱的白開水,淡茶水,才是血液最好的稀釋劑。

尤其是,早起後,最好選擇白開水,不要喝淡鹽水、蜂蜜水、果汁等。

第三句:戒菸酒,要堅持

吸煙,喝酒,對於血管的危害,也十分巨大。

所以,這一點,也要格外注意。

尤其是喝酒,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喝點小酒,然而,飽餐、酗酒、激動,也是導致猝死的高危因素。

而吸煙,也會損害血管內皮,不利於血管健康。

因此,保護血管,少喝酒,戒菸草,十分有必要。

保護血管,做好“三控”,很重要

一、控血壓

寒冷的三九天,一定要控制好血壓,穩定的血壓是血管健康的“基石”。

日常要勤檢測血壓,每天6至9時,17至20時,兩個血壓高峰時段,各測一次。

每次測壓3遍,一遍測壓完成後,靜待2分鐘再測,取平均值。

一旦血壓不穩定,最好及時就醫檢查,防患於未然。

對於高血壓者,日常可以多喝點代茶飲,降脂降壓,有助於血管健康。

泡一杯荷葉苦丁茶,調血脂,降壓,促排毒,還可暖身驅寒。

自己動手,用蒲公英葉、荷葉、小葉苦丁,烘乾後,搭配在一起,熱水沖泡代茶飲,有助於消脂降壓,改善血粘稠,有助於心腦血管健康。

荷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含有黃酮和生物鹼類,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降脂降壓,預防血栓的形成。



小葉苦丁,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還可以清熱散風,可以降低血壓,對高血壓者有很大的好處。

蒲公英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寒冷的天氣,泡上一杯,暖身驅寒,有可促排毒,降脂、降壓、改善血粘稠,穩定血壓,保護血管健康。

二、控體重

控制好體重,避免超重,肥胖,對於血管來說,也很重要。

肥胖,是諸多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

尤其是,腹部脂肪囤積,與心血管疾病間,有著密切關係。

腹部脂肪的堆積,會刺激許多激素的分泌,不僅使得減重更加困難,還會促進全身性炎症、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內脂肪斑塊形成的進程,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肥胖,嚴重影響著心血管健康,因此,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

除了要管住嘴,少吃高油、高脂、高糖食物以外,還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

要減掉脂肪,步行一小時,和跑步20分鐘的效果相等。

冬季,可以在室內,進行空中蹬腿運動,是減腰圍很有效的運動之一。

腿部在進行動作時,會運用到腰腹的力量,蹬腿動作越到位,對腰腹部的鍛煉就越有力。

仰臥在墊子上,雙腿抬起,保持上身貼地,然後雙腳屈膝,交替模擬蹬自行車的動作。

蹬的時候,幅度要大,動作要從慢到快,每次持續5-10分鐘,每日晚上睡前練習即可。



三、控睡眠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熬夜,還有一部分人會失眠。

而睡眠,是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

如果,經常熬夜,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導致很多疾病高發。

並且,睡眠不足,易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

因此,管理好睡眠,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尤為重要。

最後,拍拍手,踮踮腳,有助血管健康

經常拍拍手,可疏通經絡,有益心血管健康。

經常踮踮腳,可加速血液循環,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中醫教您幾招助安眠!收了吧!


睡眠是人體順應自然界晝夜變化的一種生理性調節行為,當你想睡而不能睡或半夜醒來不能再入睡,那你很可能是失眠了。如經過多種方法調理仍存在失眠,尤其對於長期被失眠折磨的患者,根據自己的失眠情況,可選用以下幾種代茶飲方或穴位按摩來改善。

1


入睡困難

此類患者多表現為出現睏意後,躺在床上頭腦卻很清醒,30分鐘內不能入睡,煩躁不安,輾轉反側。入睡困難多由心火旺盛或心肝火旺而擾動心神所致,治療應以清火安神法為主。

可選用淡竹葉5克,蓮子心5克,炒梔子6克,丹皮10克。每日一劑,開水沖泡代茶飲。



2


早醒多夢

此類患者多能在短時間內就入睡,而多在半夜醒來,醒後不能再入睡,心煩,可伴有口乾,夜間口乾尤其明顯,腰酸乏力,精力下降。早醒常見於肝腎陰虛,精血不足,陰虛生熱,熱擾心神所致,治療應補益精血,養陰清熱以安神。

可選用生黃芪15克,山萸肉15克,知母10克,當歸10克,百合15克。每日一劑,開水沖泡代茶飲。

3


入睡困難且早醒

這類失眠患者入睡困難且早醒,心煩,乏力,口乾,腰酸腿軟,兼具前兩種失眠的特點。可由前兩型轉化而來;或心火、心肝火旺日久,火熱傷陰,肝腎陰虧;或肝腎陰虧,陰虛火旺引動心火而成。治療應以補益肝腎、清熱寧神為主。

方藥可選用淡竹葉10克,山萸肉15克,知母10克,五味子10克,生黃芪15克,炒梔子10克。每日一劑,開水沖泡代茶飲。

此外,亦可於睡前進行穴位按摩。取坐位或其他舒適體位,保持身體放鬆、心情平靜,輪換按揉以下穴位10~15分鐘。對於一些輕度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神門穴:坐位,伸肘仰掌,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可摸到一突起圓骨,在該圓骨下方,掌後第1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可觸及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此穴。

安眠穴:患者取俯臥位或側伏位,先確定翳風穴與風池穴。

翳風穴:將耳垂向後按,正對耳垂的邊緣,按壓有凹陷處,張口時更為明顯,即是翳風穴。

風池穴:平耳垂,位於頭骨下大筋外緣陷窩中,用力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安眠穴位於項部,在翳風穴和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三陰交:手四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脛骨後緣的交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臉上這3個穴位,按一按、揉一揉,養眼不用愁!


小穴位,大健康!如果眼睛有一些不適,可以按揉臉上的一些穴位緩解。臉上有三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護理眼睛。

四白穴

四白穴是人身體一個重要的穴位,屬足陽明胃經。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醫生表示,四白穴的功效如下:

(1)按揉四白穴位,可以提高眼部機能,防治青少年近視及老年人的老花眼,對眼睛脹痛也有效果。

(2)無病無痛時,按摩此穴位可保持眼睛的水潤,清涼,讓雙眸明亮動人。

(3)黑眼圈是由於用眼過度,眼睛疲勞造成眼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按摩四白穴,可以活血化瘀,保證眼部氣血正常運行,補充眼部神經營養,緩解眼部肌肉緊張,消除疲勞。

使用雙手的食指,略微用力進行按壓;時間與次數:每次持續按壓3秒,10次為1組。在感覺疲勞的時候,除了給於適當的休息外,按摩四白穴進行刺激,也是舒緩疲勞的好方法。



承泣穴

再來介紹一個穴位—— 承泣穴,它被稱為是眼科疾病專家,能治療很多眼病。

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醫生表示,承泣穴具有散風瀉火,通腹瀉熱,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等,由於該穴位緊鄰眼球,可以治療很多眼病。

1、眼睛供血不足導致的夜盲

2、老花眼

3、白內障

4、迎風流淚

正坐,舉起雙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內,以中指或食指指腹點揉承泣穴,點揉時要用巧靜而,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不能用蠻力。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

老花眼、白內障是老人的常見眼病,兩者都是晶狀體的變性引起的,都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可以同時解決白內障、老花眼,甚至是近視、散光也可以一併矯正。

陽白穴

陽白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1寸,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布有額神經外側支。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醫生表示,按揉此穴不但緩解和治療頭痛,同時對於眼睛也有保護作用,經常按揉,不但避免了前頭痛,還保護了眼睛。

陽白穴指壓方法

(1)正坐,舉起雙手,指尖向上。

(2)掌心向內,以中指或食指指腹輕輕的點揉陽白穴位,點揉時指腹緊貼皮膚,不能與表面形成摩擦。

(3)點揉該穴位時力度要輕柔、滲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

保護眼睛最有效的一個辦法還是要控制用眼時間,不要長時間看電腦、手機,要懂得勞逸結合,多休息。

文章來源:光明君

頭痛欲裂?擺脫各種頭痛的方法都在這了!收了吧!

冬天用好這幾個穴位,養生的人必收!


天氣越來越冷了,針灸科醫生推薦幾個冬季常用的穴位,利用好它們,可以幫助大家在冬季增強免疫力,少生病哦。



1、 冬季咳喘:定喘穴

冬季很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出現咳、喘等情況,不想生病,就要用好定喘穴。

定喘穴,有止咳平喘的功效。位置就在大椎穴旁邊,刺激該穴位能夠溫陽解表、宣肺止咳,適合居家用於防治冬季咳喘等病症的調理。

坐位取穴,在大椎穴旁開0.5寸(即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具體做法:可以準備約0.3毫米厚的生薑片,並置放於定喘穴上,隔著薑片按揉,以皮膚微微發熱為度,每日可行1~2次。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力揉擦而損傷皮膚。

2、緩解鼻炎:迎香穴

冬季鼻炎也容易犯病,一定要用好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緣的深溝處,按揉迎香穴可以御寒、治感冒,對鼻炎有輔助治療作用。

具體做法:兩隻手分別放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置按壓,感覺有壓迫感的力度就可以,3~5分鐘就好。孩子對穴位更敏感,效果更好。



3、 改善腸胃: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眼下面三寸的地方,約三指寬。艾灸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禦寒,還可以改善腸胃功能,調節內分泌。

具體做法:點燃一條艾條(和一個煙卷粗細差不多為好,中藥舖都有賣的),距離關元穴5~6厘米,感覺皮膚溫熱,根據熱度可以調整距離,堅持10分鐘就可以了,每天一次,堅持一個月可以停幾天。

4、緩解疲勞:內關穴

年底工作忙碌,容易緊張、疲勞,心臟也容易累,可以用上內關穴。平時經常按壓內關穴,解除疲勞,還能寧心安神、寬胸理氣。冬季裡,有心髒病的患者臨睡前可以經常按揉,能有效防止病發。

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具體做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在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指壓在同側外關穴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在左側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5、防感冒:合谷穴

冬天感冒的人也多了起來。合谷穴在手上虎口處,按摩它可以有效的預防感冒,對於正感冒的人來說也是個輔助的治療手段。

具體做法:一隻手按揉另一隻手的合谷穴,兩隻手交替做,感覺有酸、麻脹的感覺,力道垂直於手背按壓,每隻手做3~5分鐘就可以。

這個穴位除了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外,還可以治療一些疼痛,比如牙疼和肚子疼,暈車時按壓也有緩解作用。

6、降血壓:大敦穴

冬季血壓也容易波動,要好好地利用我們人體自身的降壓藥——大敦穴來調理。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為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是和情緒密切相關的要穴。中醫認為,肝陽上亢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主要病因,按揉大敦可以將這些陽氣拉下來,是中醫裡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

具體做法: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兩側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找到這幾個穴位“使勁打”,養生簡易!收了吧!



我們人體有7個“排污口”,找到“排污口”,把濕毒排出去,人就會少生病,不生病,其實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們都“窩”在關節的部位。

1


腋下: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2


肘窩: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每一到兩週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3


膝窩: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週拍打一次。

4


陰陵泉: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5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可以協助陰陵泉祛濕。

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閒的時候按揉陰陵泉,一天要保證10分鐘。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3-5分鐘,最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1-2分鐘。

6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

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7


豐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每週拍腹排毒一次,就可無毒一身輕

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用力拍打10分鐘。大多數人都能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痧斑、包點,這就是體內淤滯的寒濕、火毒被拍出來的表現。拍完後馬上喝一杯溫水,能加速排毒。

每週拍一次,連續幾次,您就會發現拍出的痧斑逐漸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不會再出現了。寒濕淤滯排乾淨了,減肥自然就快。

每天敲天樞穴排便減肥法

天樞穴屬於胃經,又聯繫大腸,最能通腸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實的減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樞穴便要跑廁所就是這個緣故。腸道通了,脂肪就不會堆積。

天樞穴在肚臍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敲打兩次,每次5乣10分鐘,敲至小腹發熱為止。

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參一支

民間有句話叫“揉腹治百病”,可見揉腹的好處。小腹是陰中之陰,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

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可以有效地驅寒暖腹,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

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

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小腹常溫,元氣充實,減肥就會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

以上三種方法為您提供了一套絕佳的減肥方案。通過調節經絡,既能減脂,又能降壓。隨著體形一天天的瘦下去,身體也逐步地健康起來。開始行動吧,“減肥三步曲”讓您輕鬆實現健康與苗條。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養血就是養命!血虛的這8個症狀,兩招快速補氣血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青春永駐,而氣血就是保持容顏與健康的根本所在。只有氣盛血盈,才能使肌膚紅潤光澤、嬌顏如玉、精神旺盛。

而隨著年齡逐漸增大,人的氣血開始偏衰,則出現面枯色晦,身材走樣、發福,及各種氣虛、血虛的疾病。

您有這樣的經歷嗎:蹲在地上兩分鐘,然後猛地站起來,眼前瞬間變黑一下?

如果有,那麼您大半是血虛啦!建議把本篇文章看完哦~



血虛的八大症狀

血虛之人,面色無華,臉色總是沒有那种红潤的感覺;
血虛的人容易失眠,這叫血不養心,所以會失眠,現代人裡面,這種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較多;
血虛的人容易健忘,剛剛見過的人,轉眼忘記人家的名字了,這也是血不養心的緣故;
血虛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顏色淺,比如,指甲裡面的顏色、嘴唇的顏色、眼瞼的顏色等等,總是慘白;
血虛之人,容易疲勞。一般女性應該喜歡逛街,血虛的女性,逛一條街,就會累得“骨頭架子像要散了一樣”。而且,在疲勞的時候容易心悸,心臟無力地亂跳,而且容易頭暈;
血虛之人,夏天的時候,手腳是熱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腳立刻冰涼,夏天進入空調冷氣房間,也會如此,這是血虛不能濡養四肢。這樣的人會怕冷風,冬天要比別人多穿衣服;
蹲下兩分鐘,猛地站起來,會眼前突然變黑瞬間,然後才能正常,這樣的人,往往是氣血不足,但是,中醫理論認為氣血互生,此時補血,往往可以效果非常好;
血虛之人舌質淡白,沒有紅潤的感覺。

很多人認為血虛就是貧血,但實際二者有一定區別,很多輕症血虛者,血液檢查時未必貧血;但是,嚴重血虛者,血檢結果大都符合貧血指標。

補虛養血吃兩“鮮”

1


豬肝

古籍中有記載,鮮豬肝外敷能夠治療局部的紅腫;豬肝烤乾後碾成粉和粥一起食用也可以治療疾病。

《普濟方》記載:將豬肝與蔥、米下鍋煮粥,能夠健脾胃、補肝血不足,對脾胃弱引起的出汗多、腹瀉、痢疾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用量:每月1-2次,每次不超過75g。

您會挑選新鮮的豬肝嗎?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

1、顏色相對淺;

2、表面看起來比較光滑,沒有疙瘩。

2


鴨血

鴨血性味鹹、涼,歸肝、脾經,具有補血、解毒的功效,用於勞傷吐血、貧血虛弱、藥物中毒的治療。手心發熱、陰虛火旺的人吃點兒鴨血能清體內的熱。

現代研究發現,鴨血裡所含的鐵元素非常利於人體吸收,對於貧血的人來說,多吃點兒鴨血補氣養血非常靠譜。

如何在超市裡挑選到新鮮的鴨血?

鴨血越鮮越好,在超市裡面買的盒鴨血一定要看生產日期;

同時要注意觀察鴨血的顏色,顏色紅潤沒有黑邊,有一定的彈性的鴨血為佳。

激活人體的補血機制

血虛的人容易出現容易疲勞、面色㿠白、指甲沒有血色的症狀;此時,按壓中脘穴和血海穴會有酸痛的感覺。

1


中脘穴

手指閉合放在肚臍正上方,大拇指邊緣的位置就是中脘穴。

同時,中脘穴是足陽明胃經和任脈的交匯點,它是足陽明胃經在腹部氣血匯聚的地方,所以通過中脘穴也可以達到養血補血的目的。

2


血海穴

膝關節臏骨內側上方兩寸,大約兩橫指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血海穴是脾血匯聚的地方,它可以活血、通絡、祛除面部的褐斑,有美容的作用,可以緩解女子經期的腹痛。

中脘穴和血海穴合在一起,補血養血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起到1+1>2的作用。而且,用穴位補益身體不會上火哦~

肉桂粉貼敷中脘穴補血養血:

用法:把肉桂粉用薑汁調成糊,放在貼敷貼上,貼在中脘穴處即可。

穴位貼敷不要超過8小時。睡前貼,連續貼10天為一個療程。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這樣動動手指,腦不衰老、人不癡呆,記性更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出現一些退化,我們的大腦同樣如此,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記憶力退化、腦萎縮等毛病。專家介紹,大腦中有相當一部分範圍操控著手指的運動,因此我們通過手指的簡單鍛煉,就能刺激相應的大腦範圍,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對已經開始出現退化或者腦損傷的大腦也有恢復作用。

上圖紅色框內的大腦區域都和手指運動有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黃一寧主任,就曾推薦了兩套簡單的手指操,常做有助於健腦益腦。

兩套手指操,常做腦不老

1

兩手掌撐開,左手握拳,大拇指伸出來,右手握拳,把大拇指包在掌心中,然後手指再次打開,交換動作,右手握拳伸出大拇指,左手大拇指包在拳心中。這個動作反復交替進行,一定要同步,才能起到鍛煉左右腦協調性的目的。

2

左手做“OK”的手勢,右手做“yeah”的手勢,然後兩手同時交換動作,即左手比“yeah”,右手比“OK”,動作交換同樣要同步進行。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祛濕氣,防疾病,艾灸這六個穴位效果好


中醫方面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濕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

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體的艾灸穴位如下:

1、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5、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6、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數不勝數。

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注意事項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保健身體的工作,並且密切注意身體的變化,避免病邪、濕邪進入我們的身體,引發濕症以及各種疾病。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濕症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濕,另一種則是外濕。

除了上面所說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體恢復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千萬不能夠過度的服用菸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這對於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