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焦慮,按摩有高招


焦慮讓不少人心煩意亂,寢食難安,有的人甚至因為焦慮患上抑鬱症,更嚴重的選擇了自我結束人生的道路。雖然每個人都有會焦慮的時候,但有的人會自我調節釋放壓力,而有的人因為壓力沒有及時得到釋放,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

對於焦慮這個問題,一定要學會自我調整,我們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釋放壓力的,比如按摩一些能鎮靜安神的穴位,那麼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緩解焦慮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為你介紹。

焦慮



1.勞宮穴

作用:手厥陰心包經穴位之一,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焦慮心煩時按摩此穴可寧心靜氣。

操作:以一手拇指點壓另一手掌心的勞宮,每次時間2分鐘,以有酸麻感為度。長期堅持,可抑制心火旺盛。

勞宮穴

2、中衝穴

作用:主治熱病心煩、舌強不語、頭痛、心痛等,對因熱病心煩引起的焦慮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操作:以拇指指尖掐按穴位5-10分鐘,每日2次,又感到有明顯疼痛感為度。

中衝穴

3.膻中穴

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心痛、心悸、心煩等心血管系統病症。

操作:在感到心生焦慮和悶氣時,以拇指指腹稍用力按揉穴位5秒种,放鬆3秒後,重複剛才的動作,操作100次。

膻中穴

4.內關穴

作用:按摩內關穴可以緩解由於過度緊張引起的心慌、噁心等症狀,還可以有效緩解失眠。

操作:以一手拇指按壓另一手的內關,並配合一定的揉法,按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30-50次,力度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內關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每天按摩這五大穴位,養生益壽


一、按摩“氣海穴”

“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樞。它位於臍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

按摩“氣海穴”,中國傳統養生經驗認為,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現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二、按摩“命門”和“腎俞”

命門穴位於第三腰椎突出下。腎俞穴位於第四腰椎下旁開3—4寸凹陷中。

上列二穴按摩方法:將兩掌心相對搓至發熱,貼著後背第二及第四椎兩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磨擦。每做五十下,再將兩手心搓熱繼續摩擦。並作四次,共計兩百下,則周身發熱,並有微污,有極大益處。

經常按摩“命門”及“腎俞”二穴,可以增強腎上腺,有刺激脊椎中樞神經反射的作用,對心、肝、肺、脾、胃、腎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環系統與血壓等均有極大益處。終生行此功不輟,有祛病延年,老當益壯之效。


三、按摩“足三里穴”

此穴位於左右兩外膝眼直下三寸約四橫指處。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分別以左右大姆指針對兩膝足三里穴各按摩100—200次。

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強體力,緩解疲勞,健脾健胃,預防多種疾病。如頭痛、頭暈、肥厚性鼻炎、腹痛、腹瀉、嘔吐、氣脹及過敏性疾病等,還能舒筋通絡,治療下肢酸痛,麻木及癱瘓等,能提高人體系統免疫功能,抗癌防衰,延緩老化。

四、按摩“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處。

按摩方法:端坐,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之湧泉穴位,不計數,以腳心發熱為止。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位,也是以腳心發熱為止。

按摩“湧泉穴”,對大腦皮質神經是一種良好的刺激,能夠通過神經反射,使人感到輕鬆舒適,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同時,能使腳底毛細血管擴張,血液下流,血液循環加快,減輕腦部充血狀態,防止腦脹、頭暈及腦溢血等症。另外,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具有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經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躍腎經內氣,固本培元,確可收延年益壽的功效。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

敲膽經,助消化、能排毒、舒肝鬱、調情志!收了吧!


之前有一篇敲膽經的文章,敲膽經不但能增加膽汁分泌,有助消化排毒,更重要的是能夠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解決諸多身心病造成的亞健康問題《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凡十一藏取決於膽。”可見膽經的重要作用

膽經是一條穴位眾多的經絡,左右兩側各有44個穴位,起於眼外角旁的瞳子,止於腳四趾趾甲外側的足竅陰。膽經上特效穴很多,可謂是群英薈萃,下面先選出五位精英,詳解一番,以彰顯下此經的神奇妙用。

一、風池——讓風邪沒有藏身之地!

風池穴,“風”指風邪,“池”是淺水塘。

風邪含義很廣:感冒,我們常說成是“受了風寒”;頭痛頭暈中醫稱為“頭風”;身體抽搐痙攣,叫作“羊角風”;突然起了疹子俗稱“風疙瘩”;卒中習慣稱為“中風”等。

風池穴即為風邪窩積之處,但它隱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如出汗怕風,迎風流淚,凡是和風沾邊的病症,大都與這個穴位有關。經常艾灸刺激此穴,那麼風邪也就沒有藏身之所了,可預防和調理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症、帕金森症等。

此外,人的頭面五官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痺都可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青少年的近視眼,此穴為特效穴,常灸此穴,會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氣爽。

風池穴之所以沒能顯示出其應有的功用,主要在於取穴不准,點按無力,且用力方向不對,比較好的方法是艾灸。另外,此穴還是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的終止穴,陽蹺脈起於足跟,主管下肢運動,所以風池還是調理足跟痛的要穴。



二、肩井—有四通八達之象!

凹陷深處為井,此穴在肩膀上較深的凹陷中。右手隨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貼於頸左側,右中指尖下即為此穴,肩井穴之“井”,從字形可以看出其“四通八達”之象,其意正是如此。

肩井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調“不通則痛”之症,對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時緩解之效。肩井穴調理牙痛,若與大腸經的合谷穴同時按壓,通常在30秒內止痛效果就很明顯。不妨收藏此法,以備急用。

另外,拿捏肩井穴還可緩解坐骨神經痛,正所謂“下病上治”,若能同時用肘尖按揉臀部膽經的環跳穴,效果更佳。

三、風市—安眠大穴!

此穴最好找,直立,將手垂於兩腿外側,中指尖處即為此穴。

風市,是風邪的“市場”。此穴也善調各種風症,與風池穴有近似功效,也可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此穴還有安神之功效,艾灸或用按摩棒稍重一些點按此穴一人易產生睡意,對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風市穴對三叉神經痛也有輔助作用。在此穴刮痧,有風止之功效。

四、中瀆一中焦的排污通道!

中瀆,指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瀆,本來是污水溝的意思。中讀中焦的排污通道。中焦只有一個地方常堵塞瘀滯,那就是膽囊及膽管,因此中讀是調理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

古人將治法隱藏於穴名之中,以傳承其效驗,真是用心良苦,令人讚歎其實敲大腿上的膽經部分,主要就是敲擊風市與中瀆穴。此處肌肉較厚,穴位較深,建議用四指關節尖來敲打,效果更佳。

五、陽陵泉——對口苦之症有特效!

在膝蓋下外側,腓骨下頭前下方凹陷中。此穴為膽經之合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口苦之症有特效。

此穴還為筋之會穴,凡與人體的筋有關的病症,皆可通過刺激陽陵泉來改善,如小兒抽動症、肋間神經痛、肩肘關節痛、急性腰扭傷等。而且此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調和肝脾。

陽陵泉為膽經合穴,膽經屬木,氣通於肝,合穴屬土,血貫於牌,此穴正為調節肝牌功能之樞紐。對於婦女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甚至更年期綜合徵,撥動刺激陽陵泉,總能解紛擾於亂世,化干戈為玉帛。

不管是艾灸穴位,還是敲打膽經,一定要專注,就像與身體在對話一樣,經絡穴位就像我們的孩子,你關心他,他自然會對你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養護女人一生的12大穴位,艾灸透了,受益終生!


中醫認為:色不衰身體健,離不開氣和血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陰陽平衡,人才能健康而無疾。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

讓女人氣血好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食療、運動、艾灸等。今天寶妹專門給大家蒐集了艾灸12大穴位恢復氣血的療法,助女人留住美麗的容顏,淡去歲月留下的痕跡,永葆青春健康。

艾草為純陽之物,可以迅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的散發活力與魅力。經常利用艾草施灸下面這12大穴位,對於女性的整個代謝系統與生殖系統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經常系統的艾灸這12大穴位,可以迅速補充女性體內的氣和血,從而達到氣血通達,身體舒暢,各個功能器官運轉正常的功效。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血充足呢?

1.看眼睛

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您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沉重,則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

皮膚白裡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等,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無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等,則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摸手的溫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氣血不足。

4.看牙齦

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裡,就要注意了,說明身體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5.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養護女人一生的12大穴位

1.印堂穴

印堂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

印堂是一個人精氣神聚集的地方,灸後可以快速地疏通氣血,讓面部恢復光澤;有延緩衰老、駐顏回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女性隨時都會遇到生活上的心煩事,灸這裡可以有豁然開朗,寧心安神的作用。

2.膻中穴

膻中穴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我們的“出氣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膻中歸屬任脈,臨近乳房,是預防治療乳腺系統相關疾患必用的穴位,故為“婦科要穴”之一。

3.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4寸,艾灸中脘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所以艾灸中脘穴對女人有多重要,相信不需要我再贅述了。

4.神闕穴(肚臍位置)

神闕穴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神之所捨其中;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人體先天的禀賦與這個穴位關係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

注意:隔鹽灸肚臍,可以起到溫中養胃健脾,鼓舞一身陽氣。

5.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一般自己手的四指併攏時為3寸),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地;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艾灸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6.中極穴

中極穴位於臍下四寸處,是膀胱氣聚集的地方,位於女性精的根源——子宮上方。經常艾灸中極穴,能讓子宮變得健康,疾病就會遠離,由內而外散髮美。

主治: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頻尿急、生理不順、精力不濟、宮寒等。

7.血海穴

血海穴顧名思義:血的海洋,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功效。

艾灸血海穴的好處有補血養肝、滋潤皮膚、瘦腿、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治療雀斑、月經不調、痛經、貧血、腹痛等。

8.大椎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的一個穴位;與六條陽經相交匯, 艾灸大椎穴可升一身之陽氣。

艾灸大椎穴可行氣活血,祛寒濕;在人體陽氣虛衰的時候,特別寒涼的時候,用這個穴位非常好。

9.八髎穴

八髎穴位於尾椎兩側,髎,孔隙也;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凡是婦科病,都跟氣血水液有關。因而,八髎能通調所有的婦科病。

10.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燥化脾濕,生髮胃氣,具有強壯作用,為人體保健要穴。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之充養,是生命的根本。

艾灸足三里,可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中散寒、化瘀消腫的作用,並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11.三陰交

老話說:女人常灸三陰交穴位,終身不變老。

三陰交滋陰大穴,為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在小腿內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有奇效。

人體的“三陰交”穴就是我們的父母留給我們的巨額財產。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

12.隱白穴

隱白穴具有:調血統血,扶脾溫脾,清心寧神,溫陽回厥的功用,是足太陰脾經的井穴,隱白穴最善止血,是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的要穴,也叫女人穴。

以上是給大家了總結了12個對女人一生有用的穴位。實際上每一個穴位針對不同的病症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希望大家靈活掌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痛經全靠忍?來來來,試試點穴+泡腳止痛


紅糖薑水、暖寶寶可以說是很多女性應對痛經的標配,標配抵擋不了的,就只能靠強大的意志力來抗衡了。

其實,妹子們遇到痛經也無需“正面剛”,今天中醫教你用點穴和泡腳緩解痛經。快學學,沒準兒能和痛經說拜拜~

對於寒濕凝滯型的痛經,除了中藥內調,大家也可以試試中醫的外治方法。

艾灸

寒濕凝滯型的痛經通過艾灸以下三個部位可緩解疼痛,也可以在經期按揉這三個穴位,同樣可起到作用。

中極穴

即任脈的穴位

它通於胞宮(子宮)

一般在臍下四寸



水道穴

水道穴屬於胃經的穴位

在臍中下三寸

前正中線旁開兩寸的部位

地機穴

它是脾經的穴位

具有解痙鎮痛行氣活血的效用

可聯合針刺

既能健脾利濕

又可以調血溫經止痛

中藥泡腳

用溫經通絡、祛濕散寒的中藥泡腳,可以有效減輕寒濕凝滯型痛經的疼痛程度和時間。

以小茴香、艾葉、丹參、川烏、伸筋草等(一般臨床常用量在每種10克左右,建議大家根據自己體質諮詢醫生後使用),用不銹鋼盆或者陶瓷盆煎煮半小時以上,每天一劑來泡腳。

長期嚴重痛經並且不見好轉的患者,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治療,切勿總是依賴吃止痛藥。

能強忍痛經的,小編敬你是條“漢子”,但是一直傻忍著,可真的就是蠢了!身體是自己的,調理好月經對女性健康來說,很!重!要!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強身健體請先從用梳子梳手心開始


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人體全身上下有數不清的經絡穴位,而人體最重要的十二條正經中,與手相關的有6條,手部與此相關的穴位有23個。此外,手上還分佈有經外奇穴34個“全息穴(區)”42個。也就是說,僅僅在手部就有99個穴位(區),按摩或按壓這些穴位,幾乎可以治療全身疾病。

1、用梳子梳手心

採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每天堅持,可以達到強身祛病的目的。方法是,可先在手心上塗一層護膚油脂,選一把圓頭梳子,不要選擇尖利梳齒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膚劃破。然後按著順序來梳,先從上往下梳,再從右往左橫梳,繼而再順時針梳一圈;第二遍從相反的方向再梳。如此重複多次。


2、按壓手部穴位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橫紋中,仰掌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按摩此處可以治療癲癇、嘔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瘡等。

魚際穴:位於第一掌骨中點,按摩此穴可理氣、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氣管哮喘、急性扁桃體炎、小兒疳積及咳嗽、咳血、頭痛、胸痛等。

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療心痛、心煩、心悸、遺尿、小便不利等。

在按壓手掌時,還應注意幾項原則:掌部穴位是一個小區而不是一個點;穴位如出現壓痛、酸、麻、脹等現象,具有病理診斷價值;在治療穴區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輕、柔、緩、慢的指力進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線也可畫圈;初次按揉後局部若出現酸、微痛、脹等感覺,這是指力大的緣故,以後應減輕力度;可以隨時進行,重點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

脾氣大=等於脾虛?艾灸健脾應該這樣灸!收了吧!




常用的艾灸健脾穴位有:

1、神闕:為任脈經穴,經常艾灸,可溫通元陽,脾胃健旺。



2、氣海:常用艾灸此穴,補元氣,暖脾陽,強壯後天之本,祛病養生減緩衰老。

3、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全身四大總穴之一,經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的作用。

4、另外:小腿集中了脾胃經的不少穴位,比如足三里、陰陵泉。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按後覺得舒服就行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無論男女,睡覺時,出現3個表現,小心肝火“燒”起來了,莫忽視


肝火,指肝的陽氣亢盛,所表現出的熱象。

一旦,肝火“燒”起來,導致肝火過旺,則對於五臟六腑皆不利。

中醫有“肝火一燒,百病難熬”一說。

無論男女,睡覺時,出現3個表現,小心肝火“燒”起來了,切莫忽視!



表現1、頭痛自汗

如果,睡覺時,經常頭痛,甚至有多汗的情況,並且伴有心煩意亂。

此時,要注意,很可能肝火“燒”起來了。

“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肝火過旺,會導致頭痛自汗等。

2、失眠易夢,易驚醒

如果,經常睡眠不好,甚至失眠多夢,尤其是,凌晨一點左右,容易醒來。

此時,或許是肝火“燒”起來了。

在《病因脈治》中記載“肝火不得臥,善驚”,也就是說,受到肝火的侵擾,會導致失眠等睡眠問題。

因此,經常在凌晨醒來的人,要注意警惕肝火。


3、睡醒後,口乾苦

一覺醒來,口乾苦,刷牙漱口後,可很好的改善,一般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而一旦,在刷牙後,還沒有得到改善,此時,警惕肝火。

口乾,多由肝腎陰虛、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熱盛津傷、煎灼津液所致。

口苦,則是肝火旺,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濁氣上逆所致。

此外,肝火還有“三大特點”

1、肝火上炎,到達頭部,可致目赤腫痛、眼乾澀、模糊,出現紅血絲。

2、肝火橫逆,到中焦,可致胃脘燒灼、疼痛、燒心泛酸、嘔吐等。

3、肝火下注,到下焦,可導月經不調、經量少,小便熱澀疼痛等。

肝火“燒”起來,三件事是“幕後推手”

1、熬夜

熬夜,睡眠不足,是導致肝火“燒”起來,很大的一個誘因。

當肝臟,在夜晚,無法得到休息,與很好的排毒,導致毒素累積,便易引起肝火過旺。

並且,熬夜傷陰,身體需要不斷調動肝腎之陰,進而導致肝火過旺。

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同樣有助於降肝火,保護肝臟健康。

2、生氣

愛生氣,脾氣暴躁等,不良的情緒,也會導致肝火旺。

肝主疏泄,長期情緒不佳,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肝火上升,進而導致肝火旺。

而肝火“燒”起來,與會加重不良情緒,如脾氣變得暴躁等。

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肝火越來越大。

3、飲食

民以食為天,然而,不注意飲食,也會導致肝火“燒”起來。

尤其是,經常吃油膩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加重肝負擔,引起血液循環不暢。

久而久之,肝臟充血,並且下腹腔靜脈受壓,就會導致肝火上升。

因此,飲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一些,切莫貪吃重口味食物。

降肝火,護肝臟,飲一茶,食二蔬,揉三處,快速降火,保健康

“飲一茶”

中醫降肝火,經常用清熱利濕、疏肝洩膽的草藥,煎水代茶飲。

而多喝水,還有助於補充體液,促進排毒,減少肝臟負擔。

動手做,金桂菊茶,泡水喝,快速降肝火。

首先,準備一些小茶包。

然後,將乾蒲公英3.3g,幹菊花0.3g,乾金銀花0.3g,幹桂花0.1g,裝入茶包,做成一個茶包。

最後,每次取一個茶包,熱水沖泡,靜待3-5分鐘,代茶飲,即可。

方解:

金銀花,用其泡水喝,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對於火大引起的口乾苦、口臭等,有改善作用,常和菊花搭配。

而菊花,可以降肝火,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了解,用其泡水,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對於肝火引起的口乾、目赤紅腫、乾澀,效果尤佳,臨床上常與蒲公英搭配。

蒲公英,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野菜,同時也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草藥。

用其泡水喝,安全可靠,對於清肝熱,改善口乾苦,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效果尤佳。

桂花,不僅性質溫和,香氣濃郁,還可促進身體排毒,改善口臭等。

肝火大,泡上一杯,快速降火,又護肝。

“食二蔬”

1、芹菜

蔬菜中,多吃點芹菜,也有助於降低肝火。

中醫認為,芹菜,味甘、辛,性涼,歸肺、胃、肝經。

多吃點芹菜,可平肝清熱、祛風利濕、除煩之效。

用其煮粥,是不錯的降肝火之法。

2、菠菜

多吃菠菜,可滋陰潤燥、舒肝養血,同樣有助於降肝火。

此外,菠菜,可利腸胃,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對於肝火引起的大便乾硬的情況,有較好的緩解之用。

菠菜焯水後,涼拌食用,是不錯的選擇。



“揉三處”

1、太衝穴

位置: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手拇指指腹,按揉此穴,產生酸、脹、痛為宜。

經常按揉,可疏肝泄火,幫助降肝火。

2、行間穴

位置: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手拇指指腹,按揉此穴1分鐘,然後,從太衝推至行間,再推回太衝,以此,反复推揉,即可。

3、陽陵泉

位置:小腿外側,膝蓋斜下方,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兩手拇指,分別按於兩側穴位,有酸麻感為好。

適當運動,放鬆心情,注意飲食,多喝水,保證睡眠,降肝火,更健康。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老年人皮膚瘙癢不用愁,按一穴炙一穴,皮膚不癢,精神也好了


老年人皮膚瘙癢典型的症狀是一旦脫衣上床睡覺,溫度的身體受到室內較涼的空氣刺激,便立即誘發皮膚發癢。一般情況下,小腿脛骨前面的皮膚先開始發癢,逐漸蔓廷到大腿,直至周身,這是因為脛骨前面的發膚中分佈到皮脂腺最少的緣故。

瘙癢會隨著被窩溫度變化而逐漸的劇烈,瘙癢一般白天較輕,夜裡會加重,皮膚除瘙癢外還有燒灼、蟲爬、螞蟻爬行等不一樣的感覺。感情衝動、環境溫度變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瘙癢發作或者加重皮膚瘙癢這個症狀。也讓很多老年人無從下手。


臨床用穴:艾炙血海穴

血海穴位於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給大家說一個簡單的找此穴的方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患者屈膝,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老年人皮膚瘙癢多為“氣血虧虛,不能充膚澤毛”屬風證,大家可以找到此穴後,採取艾炙的方法,因為風中有濕,濕用火來調理。艾炙不僅可以刺激此穴,也可祛濕之功效。

穴位二:手解穴(董氏奇穴)

此穴位於手掌朝上,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為手解,手解穴裡面的解字,主要表示解疼痛、皮膚過敏引起的瘙癢、解暈針、暈車等等症狀。此穴調理急性皮膚​​瘙癢效果很是很速效的。在配合上艾炙血海穴調理老年人皮膚瘙癢效果更為突出。

文章來源:一痛一穴位

灸透這幾穴,讓你不再做血虛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