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主治健忘、失眠的奇穴!心悸胸悶也可按按神門穴


穴位小檔案

穴位名:神門穴

功效:補益心氣、養心安神

適應證:健忘、失眠、癡呆、心痛、心煩、心悸等

用法:按揉,每天2次,每次3~5分鐘

我有個朋友打電話來,說他最近特別容易忘記事情,記性特別差,鑰匙放在櫃子上,一會兒的時間就忘記放哪了,再找就找不到了,想也想不起來。上班的時候也是,剛才放好的檔案,同事再問他就忘了放哪了,他有時候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我問他最近睡眠怎麼樣,他說睡眠也不太好,有時候醒了就睡不著了,一直到天亮。

我告訴他沒事的話可以來我診所,我邦他免費針灸治療,他高興地直說好。過了幾天,他真的來找我了,我檢查了1遍,然後針對他的情況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還囑咐他回家沒事的時候就按摩神門穴,對輔助治療健忘失眠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後來我這個朋友堅持治療了1個多月,健忘的症狀就好了,這期間也沒有忘記在家按摩神門穴。

為什麼健忘失眠要按摩神門穴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神門穴。神門穴屬於手少陰心經,是心的原穴,心主血脈,負責將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以濡養身體的各個器官。在中醫看來人之所以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症狀,愛忘事,精神疲倦,容易失眠等症,根源在於心脾氣血兩虛,所以要想改善這種症狀就要補血養心,而神門穴就有這個功效,它可以補益心氣、養心安神,治療健忘、癡呆、失眠等症。

那麼神門穴在哪呢?我們又如何按摩它呢?神門穴在腕部,取穴的時候仰掌,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圓骨後緣向上處能夠摸到1條大筋,大筋外側緣(橈側緣)與掌後橫紋的交點就是神門穴。按摩的時候就用大拇指的指端對準神門穴進行按揉,每次3~5分鐘,每天2次。

其實神門穴不僅可以輔助治療健忘、失眠、癡呆等神誌病,它還能調節心臟的功能,因為它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能夠調動心經的元氣,所以它還能治療有關心臟方面的疾病,比如心痛、心煩、心悸。在保護心臟方面,神門穴通常與大陵穴和太淵穴一起配伍使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陵穴,大陵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和腧穴,它位於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既與心包經的元氣密切相關,又是輸送心包經元氣的重要通道,所以它有很好地養心氣和養心血的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脅脹痛等疾病。

接著我們再來說一下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上的穴位,它位於腕掌側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搏動處。可以扶正祛邪、通調血脈,主治胸痛、咳嗽等疾病。我告訴大家一個既簡單且效果極佳,又同時可以按摩這幾個穴位的方法,同樣可以達到養心養血和扶正祛邪的目的,這個方法不要求時間和條件,沒事的時候就可以做。這種按摩方法,老人可以提高免疫力,女人可以美容養顏,調節神誌,總之,這個動作是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

慢性胃炎不難治,艾灸這幾穴即可

8個小動作,輕鬆遠離腰椎病困擾!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腰椎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腰椎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1

腰椎病的危害常常表現為以下四大症狀:

1、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2、下肢放射痛

有很多患者都會出現這種症狀,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主要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會呈跛行狀態,重者的話需要臥床休息。



3、腰痛

95%以上的腰間盤突出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4、腰椎病腰痛不治當心癱瘓

腰椎病患者經常性的腰痛,如果不採取任何的治療,那麼後果會不堪設想。據美國骨傷病學會調查,1995年以來,因頸椎病、腰椎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使用輪椅的人僅次於腦血管病,名列第二位。

輕度頸椎病、腰椎病患者在出現頸肩疼痛、酸脹、僵硬、腰腿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後,由於治療不積極,或工作、生活習慣無法改變,大多數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疼、手臂竄麻痛、腰部鈍痛、酸痛、痙攣性劇痛、行走困難、腰部活動受限、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中度症狀;大多數中度患者三年至五年內發展成眩暈、四肢無力、視力下降、耳鳴等重度程度;嚴重者甚至出現高位截癱、大小便失禁、失聰、失明等。

腰椎病的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間盤功能退變。要想從根本上治療腰椎病,必先養骨,次以通絡,只有達到了養骨、通絡的目的,骨病才能有效的治療。

2

每天久坐在辦公室,腰椎是不是經常會覺得酸酸的?在生活中,這種症狀比較常見。如果有,可要當心了!腰椎正在勞損,很容易腰椎間盤突出。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套腰椎養護操,每天花一點時間,做幾個拉伸腰部的動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肝經鍛煉,常堅持,健康效果好!



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肝的排毒功能減弱時,毒素就會越積越重,導致長斑、長痘、脫髮、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

所以養護好自己的肝臟很重要。而養護自己的肝臟,從鍛煉肝經入手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下面介紹的幾個鍛煉肝經法,你選擇其中的一兩種,堅持每天練習,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橫位拉筋”

將大腿盡量劈開以增強肝腎功能,其實不過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男性生殖器名為“宗筋”,即是諸筋匯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從源頭來解決肝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生殖的問題。

“橫位拉筋”有兩式:一是平躺在床上或地上,兩腿盡量向兩邊水平展開拉10分鐘(需有人幫助拉開腿);二是仰臥在床上,雙腳朝上,臀部和兩條腿都貼在牆上,雙腳盡量分開,如同英文字母V。

練V式採用循序漸進,初期會痛,還會感覺到足底的脈博跳動,只能堅持5分鐘,兩腿夾角可逐漸加大,慢慢達到15分鐘,每天早中晚練習三次。

建議採用V式,俗話說:兩腿一分,大補肝腎,比補藥好,還沒有毒副作用了。

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打拉筋,一是原本常年冰冷的腿腳可熱呼;二是睡眠得到明顯改善,本來躺到床經常是不能馬上入睡,起夜後也是翻來复去地難以入睡,現在是頭挨到枕頭就會睡著。

二、推肝經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的,反复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推。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大腿的內側有肝、脾、腎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你坐下後,曲膝,大腿內側朝上,你一推三條經都推到了!

三、蓮花式

面硬一點的床上、或就在地上鋪塊毯子,坐下來,把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然後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

依上圖示做,剛開始練習時,很難完全展開,你就靠著牆,背、腿和手臂都貼著牆,這樣很快就找到平面側展的感覺了。持續了1分鐘,就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真的好像陽光照進來一樣。

不論男女老幼,每天練習幾分鐘“蓮花逍遙式”,就可以增強肝經的解鬱能力,讓您樂得逍遙在人間。

四、蝴蝶式:鍛煉髖部

坐下來,屁股下用一個折成兩個手掌厚的毯子墊一下。然後曲膝,使腳心相對,腳掌併攏,腳跟盡量往裡靠。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這就是“蝴蝶式”了。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脊背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向兩邊地板振動。

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現在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坐著,氣血中的雜質慢慢地沉積到骨盆裡。久而久之, 經脈不通了,氣血不運行了,這裡就會滋生出細菌,從而導致炎症。

“蝴蝶式”通過雙腿的頻繁運動,能打通腿上的經絡,使氣血像“掃帚”一樣把身體上的衛生死角給清除乾淨。不但能消滅炎症,臉色也隨之紅潤。

經常練習這個體式還能調節泌尿功能、緩解坐骨神經痛;對男性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養效果。孕婦經常做這個,分娩時會更順利。你不要看它很簡單,甘草雖不起眼,卻能和百藥混搭。關鍵是您要練對體式,方法對了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揉“地筋”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擾,還有強直性脊柱炎、腰脊間盤突出、失眠症、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指甲凹陷、性功障礙以及小兒多動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問題都出在一個地方——“筋”。《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筋是什麼呢?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

揉地筋:養生之道宗秘訣中說:“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見上圖)。

這個滾動擀麵杖的動作也是揉地筋、柔肝的好方法。經常按,養成習慣,就和按太沖一樣,肯定受益匪淺。

肝是解毒的。如果長期吃西藥的話,一定要堅持每天伸筋,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側壓腿,大家不妨一試。

此外,穴位按摩也是疏肝理經:

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脊椎督脈上有個“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理筋即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鬱”等有關的病症,都與肝經有關。

“消氣穴”太衝、“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谿等,都是獨當一面的人身之大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艾灸這個穴,解放你的“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疾病。本病好發於體力勞動者,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而且容易因為受寒而得,所以又稱為“五十肩”、“凍肩”。

為什麼五十歲左右的人容易發生肩周炎呢?

首先,是自然規律使然,人到了四五十歲,機體自然衰退,器官和功能也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

其次,年紀大了以後,人體的陽氣也開始衰弱,人就很容易受涼,這樣也容易發生肩周炎。

再次,一些慢性的勞損也會引起肩周炎,即使是二三十歲的人,如果肩部的勞動量大,也可能得肩周炎。

肩關節周圍炎屬“痺症”範疇,具體又屬“十二經筋病候”,認為其發生是由於外傷勞損,內傷勞累,以及人過中年後血氣漸衰,以至風、寒、濕邪乘機侵襲肩部,導致肩部經脈閉阻、氣滯血瘀所致。“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故患者患病後肩部反复疼痛不已,並伴有功能障礙。

艾灸條口穴

在臨床上有一些治療肩周炎的經驗穴和常用穴,最常用的就是條口穴。

條口穴:屬足陽明胃經,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在脛骨前肌中。

條口穴作用:主治下肢痿痺,轉筋,肩臂痛,脘腹疼痛。條口穴通經活絡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您有手麻、胳膊麻、胳膊肘痛等症狀,那一定要多揉一揉條口穴。此穴連食指痛都能管。

艾灸方法:如果擔心自己找的不是很準,那就在找的點附近上下按壓試試,哪裡最酸痛就在哪裡施灸,艾灸條口穴,用艾條每次灸20~30分鐘;條口穴在左右腿各一個,可以兩個穴同時灸。

艾灸患處

肩周炎又稱為“凍肩”,就是說寒冷能引起或加重肩周炎,而艾灸有溫通經絡的作用,能夠祛寒止痛,如果在患處施灸,緩解疼痛的效果當場可見。

中醫講“痛則不通,不通則痛”,並主張“以痛為腧”,所以我們可以在發生疼痛的地方取穴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艾灸治病方式。

配穴

因為肩周炎一般發生在機體開始衰退的時候,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所以,一些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也是日常要艾灸的重點。

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陽穴,有很好的溫陽作用,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適合用隔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或手持艾條溫和灸。

關元穴:在臍下3寸,也就是肚臍眼直下四指的位置。關元穴有很好的溫陽作用,還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可以隔姜灸,也可以手持艾條溫和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此3穴,能快速有效緩解哮喘!收了吧!



選用穴位:少商、商陽、三陰交。

手法:掐法(姆指指甲)、(姆指指尖)。

力度:患者能忍受為限。

1少商

手太陰肺經的終點。與肺、氣管息息相通。引氣遠行。

2商陽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交接點。與肺、氣管息息相通。引氣遠行。

3三陰交

足三條陰經脈交匯處之點。引氣下行。上病下治。

加用推拿油推脊背。何愁哮喘治愈之難題也!(推拿油不公開)。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腰肌勞損需要知道這3個穴位,暢通腰部經脈,緩解腰部疼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情況:長時間站立,長時間彎腰,甚至長時間坐著,腰部都會疼痛。這是腰部使用過度。當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了之後,一直沒有改善,人們就會得腰肌勞損。它是腰部損傷的一種反應。腰部會酸痛、脹痛,甚至撕裂痛的感覺,一旦發作會很難受。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壓力增大,患有腰肌勞損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想要緩解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通過按摩來改善。所以記住這三個穴位!

飛揚穴

飛揚穴這個穴位一听就能記得住。飛揚穴是膀胱經的穴位,但是跟腎有關,不過都跟排毒有關。飛揚穴在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7寸。飛揚穴對於頭昏目眩、頭疼頭痛很有功效。

而按摩飛揚穴對於腎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還可以很好地改善腰肌勞損的情況。腰部的經絡受到了阻塞,長時間阻塞導致營養缺乏,就造成了要肌損傷。這樣的話,只要我們用腰,腰部疼痛就會比較明顯。所以我們要按摩飛揚穴,暢通腰部的經脈,緩解腰部疼痛。

腎俞穴

腎俞穴也是膀胱經的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的地方。身為在腰部的穴位,腎俞穴可以增加腎功能,甚至可以緩解心絞痛。

因為關係腎部,按摩腎俞穴可以增加腎部的血流量,改善腎部狀況,從而強健腰部。腰部更加強壯,就可以能有效改善和緩解腰肌勞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按摩的方法,用適度的力道來按揉腎俞穴,使其發熱。

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是一個男女通用的穴位。腰陽關穴在人體在脊柱區,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按摩腰陽關穴可以促進腰部血液流通,加快新陳代謝。腰部是人體的中心,這裡不出錯,對整個人體都有重要的意義。女性按摩腰陽關穴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和一些婦科炎症。男性南無腰陽關穴可以改善腎功能,治療遺精等情況。腰部疼痛,坐骨神經痛,都可以按摩腰陽關穴,會有奇效哦!

文章來源:愛問360

飯後揉這處,護心又養心!還能防心梗、心絞痛,人人適用!


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中,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吃飯別吃得太飽,千萬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甚至導致心髒病發作。

所以,我們吃完飯以後,除了養胃,也要注意養心。中醫認為,飯後按揉“心包經”可養心、預防心髒病,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學會按揉即可!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症狀,這個方法,不但適用於患心髒病的老人,對所有中老年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養生妙招!

▲圖為心包經

凡是心血管問題


要從心包經入手

人的身體有兩條與心臟有關的經絡,分別是心經和心包經。心主神明,心經和神智有關;心還主血脈,主要與心包經有關。

中醫認為,心包是心臟的護衛,能“替主擋邪”,凡是心血管方面的問題,要從心包經入手解決。

心包經兩個關鍵穴位

護心、養心、還能急救

心包經的走向是從心臟出發,經過腋窩,沿手臂內側的正中線到達指尖,途中有天池、極泉、內關、勞宮等穴位。

在心包經上,更有兩個護心、養心、急救的關鍵穴位:位於腋窩頂點的極泉穴和手腕內側的內關穴,它們都是心臟急救穴。

1


極泉穴

緩解心梗、心悸、心絞痛

突發心髒病時,如果身邊沒帶急救藥物,這時應首先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可以彈撥心經上的急救穴——極泉穴,為救護爭取寶貴時間。

此外,心梗或心絞痛發作時,彈撥極泉穴,也有增加心臟供血的效果。

大多數老人在遇到突發事件或勞累時會出現心跳加速、胸悶等不適,這就是心悸。中醫專家建議,心悸時也不妨彈撥腋下的極泉穴。

對極泉穴進行彈撥,可以把刺激傳導到心臟,對於心臟供血不足,經常出現心悸、心痛症狀的人來說,經常彈撥極泉,不失為一個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

具體方法:

伸出左臂,用右手拇指伸入左側腋窩內,用力彈撥腋窩頂點的極泉穴。

彈撥時會有條索感,此時手指用力向內勾按,速度不要過急,以有明顯酸麻感,並向肩部、上肢發散為好。

2


內關穴

保護心臟、防治心絞痛

按揉內關穴,也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內關穴位於手腕部內側,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

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率過速或過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具體方法:

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鬆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

如感到心悸,可迅速按壓內關穴,直到心悸消失,並隔日重複一次,以加強和鞏固療效。

飯後按揉心包經

保護心臟、預防心髒病

人吃完飯以後,血液多往胃腸流動,目的是集中力量消化和吸收營養,這時心臟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如果再吃得過飽過撐,心臟缺血就會更加明顯。

飯後半小時左右,如果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可以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

具體方法是: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我們吃完飯以後,除了養胃,也要注意養心。飯後按揉“心包經”可以養心護心、預防心髒病,人人適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常按這個穴位,助您安神益腦!


健腦益智安神助眠:神庭穴

庭,指庭院;該穴位於額上,寬廣如庭,且善於調神,多用於治療精神相關疾病,故名神庭。

隨著現代社會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導致人們腦力勞動過度、精神壓力過大。隨之而來的是精神困乏,卻又難以入睡,讓人陷入“矛盾”的不適之中。想舒緩腦疲勞、安神助眠,不妨多按按神庭穴!

神庭穴,是督脈的腧穴,具有健腦益智、安神助眠之功。中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府。元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表現,受腦主宰。神庭穴位於額上,與腦府相近,且督脈的循行是入絡於腦。故常按神庭穴可以給予大腦良性刺激、改善腦疲勞狀態,又可調節精神、幫助睡眠。



取穴法: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按摩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置於穴位上按揉,以感覺酸脹為度。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按揉約2-3分鐘。

艾灸法:部分人群腦力勞動後會自覺腦門發冷,則可選用艾條熏灸神庭穴。操作時將點燃的艾條置於距離神庭穴皮膚約3-5厘米處,以感覺溫和為度。每次艾灸約20分鐘。1次/日。神庭穴艾灸亦可用於治療感冒後鼻塞、流清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路走多腳會又累又痛,這個穴位按按腳部更輕鬆,對胃毛病也有幫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節奏的加快,我們走路的時間對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準確地說是比小跑的時間增加了很多。很多女性穿著高跟鞋跑上跑下,奔波勞累,很多學生也需要走路上學,甚至很多老人一天也要走很多路。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女性逛街會走很久,旅行更是走得很遠,這些時候我們的腳因為使用過度,所以會很疼,很是勞累。

但是可能我們第二天還是要走很多路,腳需要做一些處理,緩解疲勞的狀態。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知道一個穴位,那就是太白穴

太白穴是足太陰脾經,為脾經供養,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太白穴上佈滿了許多神經,是內側動脈經過的地方。太白穴對於胃部疾病像是嘔吐噁心、胃痛都有很好治療作用。

對於腳,它更是有著強有力的療效。按摩太白穴可以有效緩解肌肉疲勞,放鬆腳步肌肉。我們都知道太白穴和脾經相關,我們長時間運動,會導致我們的肌肉氣血虧。按摩了太白穴,可以進行調理,所以肌肉就能得到緩解。

我們平常因為腳疼,回到家把襪子脫掉,揉我們的腳疼痛就會好很多。那是因為我們一般都會揉到腳心,太白穴在腳心附近,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刺激了太白穴,才會感覺不那麼累腳。

想要更快一點有效果的話可以採用更專業的按摩方法。我們可以用手掌按揉太白穴,也可以用拳頭捶打,力度稍重,有痛感為宜。或者我們直接用雙腳,用另一個腳的腳後跟來輕踩輕踏,力度和用手一樣,有痛感比較合適。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配合泡腳。我們都知道泡腳對於身體是百利而無一害。泡腳的時候可以在水里加上生薑,會比普通的熱水更有效果。這些都做好就查不到了。但是也別忘了好好休息,休息不夠,體力跟不上,第二天就沒辦法活力滿滿地“開始新征程”了。

文章來源:愛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