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灸五大穴,補陽氣驅寒氣!


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了,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那麼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和改善呢?

艾灸可以改善陽虛體質

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

《本草從新》中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 .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

意思是說:艾製成的艾炷,能使熱氣內註,溫煦氣血透達經絡,如果艾灸一些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穴位,就能達到扶正祛邪,強身保健的作用。保健灸法是自古以來的防病之術,對肢體寒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現在醫學研究證明,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必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艾灸施於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冬季驅寒,艾灸五主穴

01


大椎

大椎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是治療寒涼疾病的首選穴位。

可以家人幫助手持艾條溫和灸,也可選擇隔姜灸。不方便的灸友可以使用單孔艾灸盒、艾灸罐,你覺得方便即可,自灸的時候謹防燙傷。艾灸大椎的時間可以在20分鐘左右,熱度以自己適應為度。

02


神闕

神闕在臍窩正中,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是氣和,氣舍,氣具之穴,是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溝通上下之功效。灸神闕一穴可暖全身。

施灸方法:最好選擇隔鹽灸、隔姜灸,效果最好。不懂的灸友可以手持艾條溫和灸,自灸也方便。每次施灸時間也在20分鐘左右,熱度也是以自己適應為度。

03


足三里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長壽穴。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

金元時代,四大醫學家之一的李東垣特別注重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灸的方法很多,可用直接灸的方法。

基本作法:端身正坐,取好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後可以用紫藥水或紅藥水點個點,打個記號,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比麥粒稍大也可)的圓錐形之艾柱,然後把它直立放置於穴位之上,再用線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壯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掐滅,或快速捏起;第二壯仍在原處,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次一般灸9次(壯),至發紅或起小水泡即可。

不會直接灸的朋友可以選擇隔姜灸,也可手持艾條溫和灸,每穴施灸時間在15分鐘左右。

04


命門

命門乃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蘊藏所在,人體生化的來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

常灸命門和大椎可提高督脈之陽氣,補足督脈元陰元陽。補命門,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灸命門給各臟器的生理活動起到溫煦、生髮和推動作用,故灸命門是推動生命之火。

為了自灸的方便,灸命門可以選用艾灸盒施灸,每次施灸時間在20-30分鐘之間,熱度以自己適應為度。

05


湧泉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黃帝內經》中說:“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濯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施灸方法:可以在睡前先熱水泡腳20-30分鐘,然後點燃艾條溫和灸湧泉穴,每穴灸15分鐘左右即可。現在有專用的足底施灸器具,可以踩在腳下,很方便;也有艾灸罐可以綁在腳上施灸,不耽誤夜間睡眠。

陽虛體寒的人,不妨常灸這五大穴來暖暖身吧,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三焦經:灸透它,有效解決便秘、黃褐斑、痛經!


“ 三焦” 到底是什麼東西?

中醫把它當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

正如張景岳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類經.臟像類》)。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氣

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通過三焦而輸佈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左右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上下皆通也。”(《中藏經》)。

2、疏通水道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能“通調水道”(《醫學三字經》),調控體內整個水液代謝過程,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三焦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

3、運行水穀

“三焦者,水穀之道”(《難經.三十一難》)。三焦具有運行水穀,協助輸布精微,排泄廢物的作用。

“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肌,澤毛”(《靈樞.決氣》),有輸布精微之功;

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註於肺脈”(《靈樞.營衛生會》),有消化吸收和轉輸之用;

下焦則“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靈樞.營衛生會》),有排泄糞便和尿液的作用。

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穀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泄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為“五臟六腑之總司 ”(《類經附翼.求正錄》)。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

中老年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後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症狀。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男性腎虛、前列腺疾病,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症以及婦科炎症。

通三焦經的簡單方法

手少陽三焦經,一側有23穴,其中有13個穴分佈在上肢背面,10個穴在肩頸頭部。

打通三焦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每晚睡前拍打,站著或坐著都可以。

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拍打,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拍打速度及力道均勻,一直拍打到手腕。每次拍打5至10分鐘,拍完一側後,再用食指按揉陽池穴約3分鐘。

然後再按上述方法,交換右手拍打左側肩膀,堅持3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最佳拍打時間:


每晚21點至23點拍打最佳,其它時間也可以。

三焦經上的藥穴

人體就是一個大藥房,每一個穴位就是一味藥,下面列幾個三焦經上的治病穴位。

關衝穴:可治心裡堵得慌、暈車、咽喉痛、急性咽喉炎。

液門穴:可治眼乾、嘴幹、咽喉痛、嗓子乾、身體發熱、疲勞。

中渚穴:可治眼疾、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上火引起的突發性耳聾、耳鳴等耳鼻喉症狀,肩膀痛、腰後面脊椎痛、膝蓋痛、肩周炎、頭痛、耳痛、牙痛、胃疼等痛症,手指蜷曲不能伸開。

陽池穴:能激發身體的陽氣。

外關穴:打通膽經、緩解坐骨神經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頭痛、落枕。

支溝穴:治便秘、肋間神經痛。

天井穴:治淋巴結核。

消濼穴:祛濕化痰。

天牖穴:治耳聾、耳鳴、肩頸痛、落枕

個人的感覺,艾灸三焦的原穴陽池非常有效!我艾灸陽池兩週,不僅手腳冰涼的狀況有改善,而且心情舒暢,還明顯瘦了,因為三焦主情緒,也主水液條達,並且改善末梢循環,和這三者都有關係。你也可以試試,陽池穴在手背一側的腕橫紋上。我是兩邊陽池各灸10分鐘,再灸10分鐘關元穴。另外,晚上9點-11點灸最好,因為亥時是三焦經當令,氣血最為旺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氣血足不足,臉色就能看出來!艾灸這五個穴位,養出女人好氣色!


女性的身體保健最重要的就是補足氣血,充足的氣血讓女性看起來更加地美麗動人。

氣血是否充足的小測試

女性朋友可以從皮膚的情況來自測:當皮膚白裡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黃、白、青、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皮膚,反映氣血的晴雨表

中醫認為,寒則凝,凝則淤,淤則堵。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凡是容顏老,必是氣血淤。只有氣血平衡充盈,女人才能身心健康,容光煥發。反之,痰、淤、濕、毒等邪氣在體內的淤積會在皮膚上表現出來。



1氣血不足——皺紋提前爬上臉部

女性的氣血不足使皺紋提前爬上臉部,賴著不走,繼而引起皮膚暗黃鬆弛、眼袋大、毛孔粗大、痘痘橫生、乾枯脫髮、失眠多夢、手腳冰涼、陰道乾澀、更年期提前等。

2血虛——面色慘白或萎黃

很多女性都呈現出面色慘白或萎黃。如果膚色呈現出慘白或萎黃的狀態,大多是由血虛引起的。通常血虛的女性平時會覺得容易疲倦、頭暈,有時也會有心悸。

3氣虛——面色灰白

氣虛的女性,一般表現為疲倦乏力、面色灰白、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虛弱無力。而且平時即使只是坐著沒有運動,也總會覺得喘不過氣。

4宮寒——面色鐵青

如果膚色白卻白得不健康,經常呈出鐵青無血色,那麼很可能是缺乏血氣而使得肌膚白得不好看。面色鐵青通常是因為平常吃太多冰冷食物,特別是夏天愛待在冷氣房等而引起所謂的宮寒體質,由於火氣不足,因此容易怕冷及痛經。

艾灸——女性健康的大救星

艾灸補陽,通治婦科病,像痛經、月經不調、宮寒、乳腺增生、婦科炎症、卵巢早衰、月經量少之類的婦科疾病,以及各種女性常見的皮膚問題,都可以通過艾灸來解決!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使熱力深達肌層,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後,可以改善虛寒體質,使膚色紅潤後襯出皮膚的白皙,自然而然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

補足氣血的特效穴

那麼,女性氣血不足如何調理呢?艾灸以下穴位,調理以上女性常見婦科和皮膚問題。

一、關元

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此穴是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

艾灸關元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效果顯著。

二、氣海

氣海穴是任脈之穴,是補氣要穴。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

經常艾灸或按摩氣海穴,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三、血海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此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能調血、理血、引血。血海擅調婦科血病,是治療婦科血證及同血分有關的皮膚病的要穴。

四、三陰交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彙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常對三陰交穴施灸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五、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隱白穴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艾灸方法

艾條懸灸:對於剛開始艾灸的朋友來說,應該是循序漸進地增加單次艾灸時間,一般腰腹部的時間大約在30—40分鐘,肢體艾灸大約在15—20分鐘,適應後逐漸延長艾灸時間。自感舒適為宜。

 穴位艾灸中醫痛經婦科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風市穴——可做到利肝的功效,常按此穴可以調理肝部症狀!


風市穴位於:大腿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給大家講一個簡單的找此穴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雙手自然下垂(跟站軍姿一樣)當中指尖處接觸到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風市穴。

風市穴為足少陽膽經的腧穴,此穴名字大家可能會說:此穴一定調理風寒濕等症狀。答案是對的,其實每一個穴位都有自己的本名的意義,也是老祖先的精華所在、含義所在。不過此穴也可以調理肝臟疾病。

中醫學稱“風為百病之長”六淫的其它邪氣多依附於風而起病,常出現“風濕”,“風寒”、“風熱”等病。人體中風邪有外風與內風之分,其中內風致病根本在於肝、腎。正所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因此風市穴不僅僅可以調理風寒濕之症狀,也可以調理肝臟之症狀。

患者可以選擇站立的方式,雙手自然下垂,中指肚接觸到我們大腿正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風市穴,然後用中指肚按住風市穴後開始按摩3~5分鐘。大家也可以採取拍打的方式來刺激此穴位。大家可以每天操作個5~7次,每次3~5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一痛一穴位

天天失眠睡不著,怎麼辦?看中醫按摩怎麼​​治好失眠的!


以前常說: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後睡不著,可是現在啊三十年前的人也開始睡不著了。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現在都是失眠的高發人群。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經常熬夜,打亂生物鐘,久而久之失眠多夢的情況也就出現了。而很多年輕人面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老中醫提醒,中醫按摩可以有效的改善失眠多夢的情況。

中醫按摩是怎麼治療失眠的

1、中醫按摩心包經緩解失眠:循著雙側上臂內側中線由上向下按壓,建議每日1~2次,如果有痛點要重點按摩。



2、中醫點揉神門穴緩解失眠:神門穴位於腕橫紋肌尺側端,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每日臨睡前用拇指點揉另一手的神門穴,以感酸脹為宜,左右手各重複30次,可以有效的改善失眠。

3、中醫睡前搓湧泉穴緩解失眠: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睡前用雙手分別搓雙腳底的湧泉穴可以改善睡眠。每日30次。

4、中醫揉捻耳垂緩解失眠: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雙側耳垂部位,輕輕地捻揉,使之產生酸脹和疼痛的感覺,揉捻約2分鐘。

5、中醫梳頭法緩解失眠:用指叩法,雙手彎曲,除拇指外,餘4指垂直叩擊頭皮,方向為前髮際、頭頂、後頭、項部,左中右3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5分鐘。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以上是為大家介紹的中醫按摩是怎麼治療失眠多夢的,僅供參考。專家表示,很多失眠的患者平時都會變現出情緒低落,焦慮,緊張,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出去散散步。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呼出五臟六腑毒氣的養生六字訣


補氣六字訣,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吐納養生法,它的最大功能就是通過呼吸引導,調動五臟六腑之氣。

五臟六腑之氣混濁,人就會生病,如果將五臟六腑的濁氣吐出,再吸納進清新之氣,人就會恢復健康。如何來吐出體內的濁氣呢?古人發明了六字訣——噓、呵、呼、呬、吹、嘻。

發噓聲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氣。

發呵聲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氣。


發呼聲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氣。


發呬聲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氣。


發吹聲可以吐出腎上的毒氣。


發嘻聲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氣。

通過六字訣吐出了臟腑內的毒氣,再吸納進天地間的清氣,五臟六腑之氣如此循環,日日更新,就會激發它們的潛能,這樣一來,人就會精神百倍,健康長壽。

1、如何呼出肝上的毒氣

要呼出肝上的毒氣,就要發出“噓——”音。首先,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含胸拔背,鬆腰松胯,雙膝微屈,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噓,讀( xū)。口型為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

呼氣時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面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噓氣功可以對治目疾、肝腫大、胸脅脹悶、食慾不振、兩目乾澀、頭目眩暈等症。

2、如何呼出心上的毒氣

要呼出心上的毒氣,就要發“呵——”音。呵,讀(kē)。口型為半張,舌頂下齒,舌面下壓。

呼氣念呵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裡由小腹前抬起,經體前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呵氣功治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盜汗、口舌糜爛、舌強語塞等心經疾患。

3、如何呼出脾上的毒氣

要呼出脾上的毒氣,就要發“呼——”音。呼,讀(hū)。口型為撮口如管狀,舌向上微捲,用力前伸。

呼字時,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裡,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迴旋掌心向裡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裡,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於體側。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呼字功治腹脹、腹瀉、四肢疲乏、食慾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經疾患。

4、如何呼出肺上的毒氣

要呼出肺上的毒氣,就要發“呬——”音。呬,讀(si)。口型為開口張腭,舌尖輕抵下腭。

呼氣念呬字,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然後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調息。

5、如何呼出腎上的毒氣

要呼出腎上的毒氣,就要發“吹——”音。吹,讀( chuī)。口型為撮口,唇出音。

呼氣讀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兩臂自體側提起,繞長強、腎腧向前劃弧並經體前抬至鎖骨平,兩臂撐圓如抱球,兩手指尖相對。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於膝蓋上部。下蹲時要做到身體正直。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垂於身體兩側。共做六次,調息。

吹字功可對治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痿、早洩、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

6、如何呼出三焦的毒氣

要呼出三焦的毒氣,就要發“嘻——”音。嘻,讀(xī)。口型為兩唇微啟,舌稍後縮,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氣念嘻字,足四五趾點地。兩手自體側抬起如捧物狀,過腹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並向頭部托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身體兩側緩緩落下並以意引氣至足四趾端。重複六次,調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暢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疾患。

補氣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練三遍,日久必見功效。

經絡就像一條條鐵路線,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穴位是這些鐵路線上的一個個車站,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為列車加水、加油,增加動力。而氣血則是列車上裝載的貨物。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血運行的動力,當列車載著氣血在鐵路線上運行一段距離之後,氣就會逐漸減弱,列車就必須在下一個車站補氣,以便繼續前行。在人體中有十個最重要的補氣穴位,就是這些穴位負責為各條經絡補充真氣,增加動力。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

告別吃不下飯,讓你胃口大開的3個穴位,多按能刺激腸胃增加食慾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雖然很餓,但是沒什麼胃口。雖然很久沒吃飯,但是還是不想吃,沒什麼食慾。這是我們的身體出現情況了。因為飲食不規律或者作息不規律尤其是飲食,我們的經常會胃口不良,食慾不振,然後有的時候又暴飲暴食,解決這種情況,我們先從身體內部開始調理。從按摩穴位開始最好。

梁丘穴

梁丘穴是用來約束胃經經水向下排泄,是胃經的穴位。梁丘穴對於通經活絡還有理氣和胃有很好的功效。按摩梁丘穴不僅可以治療腸胃炎、腸胃病,緩解腹痛腹瀉,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從而達到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的作用。

所以感覺有些積食或者想要多吃一點就可以按摩梁丘穴。按摩的時候用大拇指按住這個穴位,長達20-30秒,然後間隔一會兒再繼續按,重複幾次。按摩一段時間後就會想吃東西了。

足三里穴

只要事關於腸胃,那一定離不開足三里。足三里跟腸胃的關係很密切,對於腹痛腹瀉、噁心都有功效。按摩足三里可以健胃和胃,通腸潤腸,所以能刺激腸胃,增加食慾。

按摩的時候要最好一直坐著,然後找到足歲哪裡學,用手指按住,用力按揉,或者上下推揉,力度有酸痛感為宜,每天最好一至兩次,長期堅持才會有效。只有長期堅持,三餐規律,才能讓人體在三餐的時候有正常的食慾。

中脘穴

中脘穴是奇經八脈之一,對於胃部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補氣止嘔,緩解胃部不適以及相關疾病。吃不下飯或者沒有食慾的時候就按一按中脘穴。按摩的時候有手指按揉3-5秒,然後休息一會兒,繼續按5-8次,就會有開胃的功效。

文章來源:愛問360

9個動作,緩解腰背部疼痛,初學者也可以練!


今天,給大家推送一套有效預防和緩解腰背部疼痛的瑜伽序列,動作超級簡單,強度也不是很大,普通大眾每天都可以做。

1、簡易坐+側彎

  • 簡易坐或者隨意的坐姿
  •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身體向右側彎
  • 右手小臂壓在墊面上,左手向上舉過頭頂
  • 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

2、嬰兒式

  • 跪立在墊面上,雙腿併攏
  • 臀部向後坐向腳後跟
  •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軀幹向前
  • 前額點地,雙手放在身體的兩側
  • 注意臀部盡量靠近腳後跟
  • 保持5-8個呼吸,吸氣延展脊柱
  • 呼氣身體向右側移,雙手臂伸直延展
  • 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

3、貓牛式

  • 跪立在墊面上,雙手雙膝分開與髖同寬
  • 手腕在肩部的正下方,膝蓋在髖部的正下方
  • 進入到四角跪姿,吸氣抬頭挺胸,呼氣含胸拱背
  • 注意一節一節的延展脊柱,重複練習5-8組

4、穿針引線式

  • 貓牛式還原到四角跪姿,吸氣延展脊柱
  • 呼氣右手帶領胸腔向右側打開
  • 保持5-8個呼吸,右手向身體下方穿過
  • 右側肩部觸地,保持5-8個呼吸
  • 換另一側,重複練習5-8組

5、下犬式

  • 從四角跪姿開始,臀部向上
  • 伸直雙腿,延展脊柱,雙手臂伸展
  • 進入下犬式,初學者可以微微屈膝
  • 注意保持脊柱延展,保持5-8個呼吸
  • 右手握住左小腿,保持5-8個呼吸
  • 換另一側,重複練習2-3組

6、快樂嬰兒式

  • 仰臥在墊面上,屈雙膝靠近腹部
  • 雙膝打開放在胸部的兩側
  • 雙手握住前腳掌,小腿垂直地面
  • 保持5-8個呼吸

7、仰臥脊柱扭轉

  • 仰臥在墊面上
  • 屈右膝將右腳放在左大腿上
  • 雙手側平舉,身體向左側扭轉
  • 右膝向下找地面
  • 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

8、倒箭式

  • 靠牆仰臥在墊面上,雙腿臀部靠牆
  • 雙手側平舉,閉上眼睛,保持5-8個呼吸

9、挺屍​​式

  • 仰臥在墊面上,雙腳打開略大於髖部
  • 雙手放在身體的兩側,掌心朝上
  • 閉上眼睛,保持5-8分鐘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最滋養骨盆的5個瑜伽動作,每天練,氣色真的不一樣了!


今天推薦5個體式,可以很好的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滋養腹內器官,並鍛煉到盆底肌。久坐不動,腹部寒涼的女性朋友,趕快練起來吧!

1、貓牛式

  • 四腳跪姿,雙手雙膝雙腳同肩寬
  • 呼氣,低頭、卷背、收腹
  • 吸氣,坐骨找天空、胸腔打開、抬頭
  • 每個動作停留5輪呼吸,重複5輪

2、下犬式

  • 雙手、雙腳同肩寬,手腳間距一腿長
  • 呼氣收腹,坐骨上提、足跟下壓墊面
  • 背部、雙腿延展,停留5-8輪呼吸

3、蜥蜴式

  • 掌心、小臂貼地,手肘放雙肩下方
  • 左小腿、腳背貼地,左腿向下延展
  • 屈右膝,右腳踩於右小臂外側
  • 右大腿外旋打開,腳尖外展
  • 脊背延展,停留5-8輪呼吸換反側

4、鷹式

  • 右大臂下、左大臂上相互纏繞
  • 小臂纏繞,掌心相貼
  • 右腿上、左腿下,從大腿根部纏繞雙腿
  • 屈雙膝,右腳背纏繞左小腿
  • 脊背延展,胸腔打開,雙肩放鬆
  • 停留5-8輪呼吸換反側

5、快樂嬰兒式

  • 仰臥,雙腿打開,大小腿成90度
  • 腳尖回勾、腳跟蹬向天空
  • 雙手抓腳踝內側或外側
  • 脊背延展,停留5-8輪呼吸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小腿腫了不著急,3個穴位助你消腫,促進血液循環溫中補氣


現代的工作時間雖然說是八小時,但是很多人們實際工作的時間其實超過八小時,工作時間很長。就算是在八小時以內,也有可能是長時間的坐著或者站著,這就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小腿腫痛。看著畸形的小腿,很多人為此苦惱。不要擔心,你需要知道這幾個穴位。學會按摩,小腿水腫不是問題!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簡單的說,就是在膝蓋外側的下部。兩條腿上各有一個足三里穴。在中醫上,我們講究那個部分的疾病那就要按哪個地方的穴位。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強力緩解小腿因為一直坐著或者一直站著而造成的酸痛和水腫情況。按摩的時候用手指按壓,力度要較大,持續三到五分鐘即可。

水分穴

水分穴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也就是肚臍上面一點。水分穴的名字清楚易懂,跟它的功能也是密切相關的。水分穴可以治療緩解身體的水腫,健脾利水和通調水道。對於促進小腿的血液循環,消除下肢的疲勞感和水腫,按摩水分穴有奇效。

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穴位,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血海穴名為“血海”,這是因為脾經的氣血都在這個穴位交匯。按摩血海穴可以緩解膝蓋附近以及小腿的腫痛,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中補氣。所以按摩血海穴是非常有用的。按摩的時間不能短於三分鐘,力道也需要偏大,有酸痛的感覺。

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左右兩腿都有一個委中穴。有很多神經都分佈在委中穴上,尤其是腿部的。所以按摩委中穴對於膝蓋腫痛,小腿疲勞有著很好的緩解功效和作用。要是按摩的力度和時間都比較好,那麼腿部浮腫會很快消失。

文章來源:愛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