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專用的幾大穴位,艾灸後,迅速補充體內氣血!


年輕與健康是女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

中醫認為:色不衰身體健,離不開血和氣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陰陽平衡,人才能健康而無疾。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

讓女人氣血好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食療、運動、艾灸……今天專門介紹艾灸療法,助女人留住美麗的容顏,淡去歲月留下的痕跡,永葆青春健康的12大穴位。

艾草為純陽之物,可以迅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的散發活力與魅力。經常利用艾草施灸下面這12大穴位,對於女性的整個代謝系統與生殖系統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經常系統的艾灸這12大穴位,可以迅速補充女性體內的氣和血,從而達到氣血通達,身體舒暢,各個功能器官運轉正常的功效。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血充足呢?

1


看眼睛

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沉重,則代表氣血不足。

2


看皮膚

皮膚白裡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等,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無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等,則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


摸手的溫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氣血不足。

4


看牙齦

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裡,就要注意了,說明身體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5


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養護女人一生的12大穴位

1


印堂穴

印堂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

印堂是一個人精氣神聚集的地方,灸後可以快速地疏通氣血,讓面部恢復光澤;有延緩衰老、駐顏回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女性隨時都會遇到生活上的心煩事,灸灸這裡可以有豁然開朗,寧心安神的作用。

2


膻中穴

膻中穴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我們的“出氣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膻中歸屬任脈,臨近乳房,是預防治療乳腺系統相關疾患必用的穴位,故為“婦科要穴”之一。

3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4寸,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所以艾灸中脘穴對女人有多重要,不需要我再贅述了吧。

4


神闕(肚臍位置)

神闕穴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神之所捨其中;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人體先天的禀賦與這個穴位關係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

5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地;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艾灸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6


中極穴

中極穴位於臍下四寸處,是膀胱氣聚集的地方,位於女性精的根源——子宮上方。經常艾灸中極穴,能讓子宮變得健康,疾病就會遠離,由內而外散髮美。

主治: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頻尿急、生理不順、精力不濟、宮寒等。



7


血海穴

血海穴顧名思義:血的海洋,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功用。

艾灸血海穴的好處有補血養肝、滋潤皮膚、瘦腿、治療雀斑、月經不調、痛經、貧血、腹痛等。

8


大椎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的一個穴位;與六條陽經相交匯, 艾灸大椎穴可升一身之陽氣。

艾灸大椎穴可行氣活血,祛寒濕;在人體陽氣虛衰的時候,特別寒涼的時候,用這個穴位非常好。

9


八髎穴

八髎穴位於尾椎兩側,髎,孔隙也;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凡是婦科病,都跟氣血水液有關。因而,八髎能通調所有的婦科病。



10


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燥化脾濕,生髮胃氣,具有強壯作用,為人體保健要穴。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之充養,是生命的根本。艾灸足三里,可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中散寒、化瘀消腫的作用,並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11


三陰交

老話說:女人常灸三陰交穴位,終身不變老。

三陰交滋陰大穴,為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在小腿內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有奇效。

人體的“三陰交”穴就是我們的父母留給我們的巨額財產。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

12


隱白穴

隱白穴具有:調血統血,扶脾溫脾,清心寧神,溫陽回厥的功用,是足太陰脾經的井穴,隱白穴最善止血,是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的要穴,也叫女人穴。

我們的祖輩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每一個穴位,每一條經絡都有明確的註解,也用大量的案例來證明穴位經絡的作用,給我們留下了無價之寶。

我們參照祖輩的精華,也結合我們自己十年的艾灸實踐經驗,總結了以上12個對女人一生有用的穴位。

實際上每一個穴位針對不同的病症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希望大家靈活掌握。

如果各位女性艾友,平時多做做保健灸,可起到預防衰老,促進健康的作用。

對於上面12個女人大穴,可以採用循環灸的方法,每天選取3,4個穴位,每次艾灸20分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4個對消化不良有幫助的穴位,能緩解胃痛、噁心便秘等情況


因為各種原因,我們經常會產生消化不良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吃多了東西,可能是因為咀嚼不夠,可能是因為吃了涼的東西。但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消化不良總是很難受的。按摩這四個穴位可以緩解這種情況,快來試試吧!



中脘穴

中脘穴是人體上任脈上的重要穴位。自古以來,中脘穴一直有“健胃消食第一穴”的美稱。可見其對於胃部的重要作用。按摩中脘穴可以促進消化系統發揮作用,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對於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甚至便秘都有很好治療效果。

當人體消化不良時,容易打嗝,導致胃酸蔓上來,按住中脘穴可以把胃酸壓下去,加快消化事物的速度。按摩的時候找准穴位,不斷按揉。

天樞穴

天樞穴是臨場醫學上經常用到穴位,是跟腸胃密切相關的穴位,主要就用來治療腸胃的疾病。天樞穴位於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摩天樞穴能夠有效緩解噁心反胃的感覺。因為食物沒有好好消化所以會往上泛,這時候反胃讓人想吐,而且肚子有種隱隱的痛感。按摩天樞穴就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合谷穴

合谷穴是陽明大腸經,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穴除了可以治療腸胃相關的疾病和不使,對於頭痛和牙齒痛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當我們吃了涼的食物或者吹了冷風,這時候導致胃部受冷收縮,造成胃部痙攣性的收縮。這時候胃部絞痛,按揉合谷穴最有用。按揉幾分鐘可以幫助胃部放鬆,緩解疼痛或者痙攣的情況,有效改善胃痛。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足三里穴也是一個比較萬能的穴位,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生髮胃氣、燥化脾濕,還可以治療失眠和腳氣。胃部負擔有些重的時候,發揮功能的速度就會變慢很多,這時候胃部裡面的空氣就會變多,讓胃部很不舒服,產生胃脹氣。這時候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胃脹氣,促進消化。

文章來源:愛問360

床上這樣做,腰椎間盤突出、腰部不適就好了!


上了年紀,多多少少都被腰痛折磨著,痛起來還真是要命,簡直就是坐立難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超簡單的秘方,不用上醫院,在床上就把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給治了。

中醫秘方治腰椎間盤

“三法六招”

第一法


飛燕點水法

找一個硬板床,趴在床上雙腿併攏,腹部緊貼於床面上,頭和腳慢慢翹起來成飛燕狀。保持這個姿勢3-5秒,然後突然放鬆落下連續操作5-7次即可。早晚各一次,對於鍛煉我們腰背以及腹部肌肉的力量有非常好的效果。(不可操之過急)

第二法


五點支撐法

仰臥在床上,不要枕枕頭,屈膝、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頭和肩(一個點)、雙肘部(兩個點)和雙腳(兩個點)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持續3~5秒,放鬆腰部肌肉,放下臀部休息3~5秒。

第三法


仰臥蹬車法

仰臥床上,雙腿向上似蹬自行車狀。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鐘,此方法是廣大患者推薦的一種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鍛煉方法。

六招

一、懸

利用門框或單槓等物進行懸垂鍛煉。懸垂時要放鬆腰部和下肢,使重量自然下垂,以達到牽拉的目的。動作要輕柔,緩上慢下,盡量讓家人在一旁協助保護。

二、撐

即撐腰鍛煉,不適宜做懸垂鍛煉者可做撐腰鍛煉。每次36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以自己能夠承受的力量,循序漸進,適應後可逐漸用勁。

三、後

即腰部後伸鍛煉。雙臂置於腰部,雙腳叉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在腰部向上直抻的同時腰背向後抻36次,每日做兩次。動作輕柔,防止摔倒。

四、蹲

即下蹲鍛煉。兩腳叉開與肩同寬,雙手平舉,緩慢深蹲,腳尖著地,腳跟抬起。每日做兩次,每次下蹲36次。動作輕柔,下蹲要慢,防止摔倒。

五、多

即多角度不同方位的腰部運動。如左右側彎腰、前後大彎腰,左右轉腰、 晃腰等,每項各做36下,每日做兩次。動作輕柔舒緩,幅度不宜過大。

六、倒

即倒走鍛煉。倒走時要選擇平坦而又安全的場地進行退步走。每次一般倒走15分鐘,每日兩次。注意控制速度,小心摔倒。

注意事項

1、不要長期久坐

坐的時間長了,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過大,會加速腰椎間盤退變,再承受外力的施壓,椎間盤纖維環很容易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

2、不要長期彎腰

長期彎腰工作的腰背痛發病率高,很容易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因此,建議患者盡量減少彎腰,否則對腰椎間盤康復是極為不利的。

3、注意休息

臥床休息可使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同時在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勿長時間臥床!)

4、睡硬板床

堅持睡木板床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木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緩解疼痛。

5、堅持鍛煉

堅持體育鍛煉,特別注意加強腰腹肌的力量練習,腰、腹肌力量強則腰椎的穩定性就好,能起到保護腰椎的作用,減緩脊柱蛻變的進程。(勿鍛煉時長過長!)

6、注意保暖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別秋冬季節,避免腰部受風、寒、濕、冷的刺激,經常做腰部熱敷、熱浴等溫熱的物理治療。

7、飲食要調理

平時的飲食上,要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等,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於鈣的補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5大妙方能瀉火疏肝!收了吧!


在生活中,當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時,人們常常說這個人“肝火太盛”,如果你注意觀察,一個人一旦發怒,那真是“臉紅脖子粗”,這是因為“肝在志為怒”,從而在我們的身體裡引起一系列的變化。

“怒”作為一種不良的情志反應,怒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使肝氣上逆。進而引起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故說:“怒傷肝”。

因為肝本來就已經是陽中之陽了,再陽氣太盛,就過分了,這陽氣一太盛, 人就急跟易怒。

中醫認為,“氣為百病之長,”一個經常生氣而且是常常暴怒的人,就會給身體的髒腑造成不良影響,其中,肝受的傷害最大,因為肝屬木,喜條達疏泄,不喜歡壓抑。

肝本身還有藏血和調節全身血量的功能,當肝血隨怒氣上升時,血液就到達頭部,嚴重者引起腦溢血等急病,即使不引起這樣的急病,長期如此,也會讓肝陰受損,陰陽失衡,肝火過地熾,必將燒枯竭,所以說,氣怒傷肝,人易患病。

因此,一個人要長壽,就要先瀉肝火,一方面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情, 以一種好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另外, 還要注意平時來取一些瀉肝火的方法,不妨經常來用下面的穴位養生法。

1


每天堅持按揉、叩打膽經上風池、肩井、風市穴。

具體方法:按揉雙側風池穴5分鐘,按揉頸雙側膽經,從風池至肩井,3分鐘,用掌或拳眼叩打雙側肩井穴,各36次,稍微下蹲,用掌拍打雙下肢風市穴,各36次。

2


敲打膻中穴

對於肝火旺的女人,每天推腹,敲打大腿內側段,搓搓整個腳底板都是滋陰降肝火的好方法。

膻中穴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敲打膻中穴,因為膻中為人體“氣會”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氣容易在這裡鬱結,我們經常敲打膻中穴,能起到消氣解鬱的作用。女人只要氣順了,氣血循環就會好。

3


每天按揉兩側太衝、魚際和太谿,不拘時間,每穴3分鐘

太衝:太衝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魚際:位於大拇指(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太谿: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具體方法:早起先按揉肝經上的太衝,肺經上的魚際和腎經上的太谿3分鐘,晩睡前用熱水泡腳,然後依次按揉魚際、太衝、太溪穴,每次每穴3分鐘,再加按肺經上的尺澤穴。

4


堅持每天晩上睡覺前

每天晩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泡至小腿肚子以上,然後開始從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揉兩側陽陵泉3分鐘,然後點按承山3分鐘,最後按揉雙腿側的三陰交,向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

5


蝴蝶式,很好的拉通肝經

要想肝氣調達,我們除了日常保持一個好心態,常做穴位養生按摩以及飲食上多吃綠色蔬菜,起居有時外,每天按揉肝經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如下:

坐姿,屁股下方可以墊一塊薄薄的毯子。然後雙腿彎曲,腳心相對,腳跟往會陰部靠,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背部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上下振動。每天10分鐘。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鍛煉到的部位——髖部。

有些人髖部比較緊,做起來會有些難度,宜緩宜輕,循序漸進。

蝴蝶式對拉伸腿部的經絡,特別是肝經很好,也簡單方便。

蝴蝶式做起來像一個蝴蝶張開翅膀,不僅對疏肝理氣很好,也可以加快盆腔的血流量,對久坐的女性非常好。

長期堅持下來,就可以讓你不再肝火旺盛,且能養肝護肝了。

菊花雪梨銀耳羹

肝火旺會引起頭痛、頭號、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等症狀,推荐一款菊花雪梨銀耳羹,以瀉肝火。

方法:把泡好的銀耳去掉根部硬結處,撕成小塊,然後將銀耳放入滾水中,大火煮沸後改為特小火;小火煮至膠質溶解湯變稠,中途可添水;將梨去皮切小塊後下鍋,煮至色變為透明即可;加入菊花,使湯完全浸沒菊花,煮至花葉吸水飽滿;最後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加入冰糖飲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長期肩膀酸痛會造成關節炎,這3個穴位放鬆你的肌肉筋骨


因為我們工作壓力的增大,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工作時間的增長。別看可能只是幾個小時,我們的肌肉和筋骨都會出現問題。長時間的低頭、彎腰、甚至是背著重些的包,就連逛街,肩膀的肌肉隨時處於緊張的狀態,都有可能造成肩膀的酸痛,時間長了就會發展成為關節炎這種比較嚴重的疾病。而面對這種情況,最適合的就是按摩,按摩的話就需要知道這三個穴位。

肩井穴

肩井穴在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按壓這個穴位,會讓肩膀感覺非常酸痛。這個位置是肩膀處非常有代表性的穴位。按摩肩井穴可以有效緩解肩膀酸痛,以及肩膀肌肉僵硬。

而且按摩的力道一定要有,要使肩膀有酸痛感,覺得發熱才行。每次按摩一到兩分鐘,將肩膀位置的經絡打通,促進肩膀附近的的血液循環,肩膀肌肉才會放鬆,不會那麼緊繃。

中府穴

中府穴是太陰肺經的穴位,雖然在肺部附近,但是其實是在肩膀附近的。中府穴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外側。中府穴是位於身體前端,跟肩膀後的肩並穴有些呼應。因為是肺經的穴位,所以按摩中府穴可以有效治療哮喘、心悸、咳嗽等疾病。

雖然人們經常忽略這作用,但是按摩中府穴還可以消除肩膀的酸痛感。身體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會變得僵硬,肌肉緊繃就會又拉扯酸痛感。按摩中府穴能夠使肌肉有所放鬆,得到舒緩,就不會這麼那麼疼了。

天宗穴

天宗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常見穴位,位於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這個穴位明明是位於肩胛骨附近,跟大腸小腸聯繫的。但是天宗穴也是治療肩膀酸痛的重要穴位。按摩天宗穴不僅可以緩解哮喘、支氣管炎等問題,還能治療肩關節炎,肩關節疼痛等疾病。按摩的時候也要注意力度,力度適中,感到輕微酸痛即可。按摩兩到三分鐘,感覺情況嚴重就多按摩一會兒。

文章來源:愛問360

治痔瘡的方法,讓痔瘡不再煩!收了吧!



針對疾病:痔瘡

適宜人群:此證患者皆適宜

操作方法:

拇指用力按壓孔最穴,或鈍頭筆、按摩棒在穴位上搓揉,稍用力至略酸痛為宜,按摩時間2~3分鐘。長期堅持。

俗話說“十人九痔”,儘管這話有些誇張,但卻道出了痔瘡患者之多,發病率之高。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現代人由於久坐辦公、飲食偏向油膩、多肉少菜以及缺少運動,容易導致便秘,痔瘡的發病率也大大提高了。特別是在老年人當中,由於運動量較小,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更高。

但“十痔九不醫”。許多痔瘡患者往往覺得這種病不好說出口,或者認為這算不上大病,治不治無所謂,常自己買些成藥醫治,但往往見效甚微,有時還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病情加重。

我就遇到過不少這樣的老年人,得了痔瘡,但不好意思接受治療,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實在受不了,才到門診裡來。平添了痛苦不說,還增加了治療難度。得病最忌諱的就是“諱疾忌醫”,那樣只能自個遭罪。

不過,我在這裡倒可以教您一個辦法,自己輕輕鬆鬆就可以將這種難言之隱解除,那就是按摩咱們身上的孔最穴。

痔瘡要從大腸調

孔最穴可謂是我們身上治痔瘡的一味大藥,它是肺經上的穴位可能有人覺得奇怪,痔瘡和肺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肺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痔瘡?這首先得從痔瘡的成因說起。

中醫認為,痔瘡是由於飲食不節,濕熱下注或燥熱內生而下迫大腸,加上久坐不運動,負重遠行,以致血行不暢而直腸末端經脈結滯不散而成。

孔最穴為肺經的郄穴,郄穴為臟腑經脈之氣深聚之處,有宣肺解表、肅降肺氣、涼血止血等功效。“肺與大腸相表裡”,也就是說它們的經絡是互通的,中醫叫“相互絡屬”,肺氣可以推動大腸的氣我們刺激孔最穴,就可以促進大腸氣血的運行。

大腸的氣血通了,直腸末端經脈結滯得到疏散,痔瘡自然也就好了。有痔瘡的人此處會明顯感到疼痛,最好經常按壓。

除了老人之外,孕婦也是痔瘡的高發人群。但由於孕婦的情況特殊,進行藥物治療,又會對胎兒產生不利,此時按摩孔最穴是最好的解除痛苦、呵護寶寶的安全方法了。

我以前遇到過一位患者孕期患上痔瘡非常痛苦,後來按照我的方法,對孔最穴進行按摩,每次按摩10分鐘,每天1次,結果第五天,她的病情就好多了,不但疼痛消了,大便也順暢多了。

孔最穴治療痔瘡

孔最穴為郄穴,郄穴主治急證,所以此穴緩解痔瘡所帶來的疼痛時,見效甚至比藥物還要快得多,一般刺激10分鐘左右就可見效。當然,為了鞏固療效,祛除病根,對此穴最好長期進行刺激。

尋找此穴時,可先將掌心向上握拳,孔最穴在腕橫紋7寸上(四個手指3寸,再加四個手指的寬度為6寸,再加一個大拇指的寬度即為7寸),處於太淵穴與尺澤穴的連線上。

也可以將太淵穴(手腕內側橫紋處,橈動脈搏動處即為此穴)與尺澤穴之間連一條直線,然後將其分成12等份,在距太淵7份、距尺澤穴5份處即是此穴。

可用拇指用力按壓,或鈍頭筆、按摩棒在穴位上搓揉,稍用力至略酸痛為宜,按摩時間在2~3分鐘之間。

按孔最穴,止鼻血

孔最穴不僅是老人和孕婦的特效穴位,年輕的媽媽也有必要熟練掌握,因為這個穴還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小孩子鼻內毛細血管嬌嫩,再加上活潑好動,跌倒撞傷時有發生,經常會流鼻血,這時候按按孔最穴,鼻血很快就可以止住了,這比很多老方子都管用得多。

原因很簡單,單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這個穴位肯定與“孔”有關所以,身體裡所有與“孔”有關的穴位,它都管。孔最穴的主治特點可用“急”“通”二字來概括。

“急”就是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症,比如流鼻血。“通”又是指什麼呢?“通”就是開瘀通竅,感冒鼻子不通了,你刺激此穴,鼻子很快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可見,無論是針對孩子流鼻血,還是一般感冒所引起的鼻塞,孔最穴都是最好的治病良藥。

刮手治痔瘡的動畫圖

七年前第一次和痔瘡打交道,居然是用吃飯的湯勺和芝麻油刮好的,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這些年這種方法愈人無數,有不少人能夠刮完後立即去洗手間檢查發現外痔回縮,變軟變小。

有不少人回家把家人的痔瘡刮好了。多傳播一些地方吧,可以為不少人免除手術。

1、刮5-10分鐘

出水泡或出痧為止兩個食指都要刮,從指尖向手掌刮,只刮如圖的側面就可以,

刮痧要用光滑而不割手的器械,如玉質的刮痧板、陶瓷的湯勺,玻璃杯口等。

刮痧速度宜慢力度均勻而不傷手為好。

刮痧期間後要飲食清淡,不要吃辛辣發物。

可以練習提肛促進肛部血液循環。

可以作為痔瘡預防方法,對於想懷孕的婦女出痧或水泡有助於預防痔瘡。

2、如果配合拍打委中穴放血,會效果更好

3、同時配合用白蘿蔔水內服外洗。

為何刮手指可治痔瘡

從中醫經絡學角度講,食指屬於大腸經,而食指向上刮屬於補法,而出痧和出水泡又屬於瀉法,因此這個方法是補中帶瀉。

此法能激發大腸的正氣,推動大腸及其經絡的氣血的運行,瀉除大腸的積熱,故能通便治痔瘡而除酒糟鼻。

五指健康按摩

【拇指】可緩解心臟疾病、過敏性皮炎、脫髮、喉嚨痛;

【食指】便秘、食慾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中指】肝臟疾患、疲勞、食慾旺盛、耳鳴、頭暈;

【無名指】感冒、咽喉疼痛、頭痛、尿頻、汗多、宮寒;

【小指】肩痛、腰痛、月經不調、視疲勞、肥胖、失眠。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6個瑜伽體式勤加練習,再現迷人背溝!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不胖,但是顯得胖和更年長呢?其實,是體態不良、圓肩駝背使人在視覺上產生錯覺。想擁有好身材,就不可忽視背部線條。

下面推荐一組瑜伽體式,幫助大家消除圓肩駝背、糾正不良體態、美背減齡。

6個瑜伽體式美背減齡

↓ ↓ ↓

1、人面獅身

  • 前額點地俯臥,雙腿伸直、雙腳同肩寬
  • 屈肘,雙手五指打開放於頭兩側
  • 吸氣,上提胸腔、脊柱延展、雙肩放鬆
  • 雙手同肩寬,小臂貼地、大臂垂直地面
  • 保持5-8輪呼吸

2、眼鏡蛇

  • 前額點地俯臥,雙腿伸直、雙腳同肩寬
  • 雙手五指打開放於肩下方或頭兩側
  • 屈手肘,大臂內夾
  • 吸氣,上抬上身、脊柱延展向上
  • 打開胸腔、雙肩放鬆、頭頂找天空
  • 停留5-8輪呼吸

3、跪立開胸腔

  • 金剛跪,腳尖回勾點地
  • 臀部坐於腳跟,背部延展向上
  • 雙手體後交扣,手臂伸直
  • 打開胸腔,雙肩放鬆
  • 保持5-8輪呼吸

4、駱駝式

  • 跪立,雙腳、雙膝同肩寬
  • 雙手扶髖,手肘內夾
  • 髖部擺正,大腿垂直地面
  • 收腹,打開胸腔、進入後彎
  • 雙手推腳跟,手臂伸直,肩頸放鬆
  • 看天空,保持5-8輪呼吸

5、小橋式

  • 仰臥,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 雙手掌心朝下、放在臀部兩側
  • 屈雙膝,腳跟靠近臀部
  • 慢慢上抬髖部,臀、背依次離地
  • 小腿垂直地面,大腿平行地面
  • 雙手交扣放於臀下方,手臂伸直
  • 打開胸腔,保持5-8輪呼吸

6、挺屍式

  • 仰臥,身體成一條直線
  • 頭部、胸腔下方墊磚
  • 手臂外旋放於體側、掌心朝上
  • 雙腳略比肩寬、大腿外旋
  • 打開胸腔,保持8-10分鐘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對頸椎疼痛有好處,堅持下去效果更佳!


對長期坐著工作的人而言,頸椎疼痛不適很大程度都與低頭有關,如果再加上電腦輻射對人體潛移默化的影響,那真的是頸椎不好視力也不好。事實上,頸椎不好還有很多原因,並不單單是長期低頭工作,比如頸部受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那頸椎強痛不適有沒有緩解治療的方式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常按揉風池穴對治療頸椎就大有裨益,一起來看看。



風池穴是人體的主流穴位之一,因為它位於: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髮際兩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這是一句官方解釋,我們很難準確理解它在何處,所以找准風池穴也是用它治病的關鍵。在按摩前,我們可以做一個找穴試驗,具體位置大家可以參照穴位圖。通過按摩風池穴來緩解治療頸椎的疼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按摩時注意揉捏的力度,不可太輕,也不可太重,有酸脹感即可。

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按摩風池穴一定要長期堅持,按兩天又不按了最不可取,一旦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它的優點,會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風池穴除了對頸椎有利,它對祛風解毒也有幫助,如果平時風濕嚴重,可以適當按揉此穴。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大家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盡量不要站著,也不要隨意,靜下心來好好享受這個過程,身心都得到放鬆,才會成果顯著。反之,如果這個過程自己也處於游離狀態,或者別人給自己按摩,卻因配合不好而大大降低成效是不值得的。

​按摩風池穴對治療頸椎疼痛的效果,很多人都親身試驗過,也得到養生專家的肯定,大家只要注意合理的按摩手法即可。最後要提醒大家一下,平時除了別讓自己頸部太受累外,還要盡量避免頸部受涼,要做到勞逸結合,冷暖相宜,尤其是寒冬臘月一定要格外注意。平時工作太忙的時候,可以抽空左右扭動自己的頸部,哪怕只有幾十秒,也好過什麼都不做。

文章來源:愛問360

肝是人體“將軍之官”,養肝護肝就多按按這3個穴位


《黃帝內經》認為,肝是人體的“將軍之官”,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肝臟是我們重要的解毒器官,進入人體或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都由肝臟負責分解,以減輕這些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傷害。肝臟也是我們的免疫器官,與我們的免疫功能息息相關。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很多人的肝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想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肝臟,你需要了解這三個穴位。



大敦穴

大敦穴屬於足厥陰肝經,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有疏肝理氣、清肝明目和提神醒腦的功效。甚至對於糖尿病、冠心病,大敦穴也有較強的作用。按摩大敦穴可以疏通肝經,清理氣血,是治療肝髒病症的重要穴位。

因為大敦穴局部肌肉非常厚,所以刺激此穴時,用力按壓,治療效果會更好。要長期堅持,才會效果顯著。

太衝穴

太衝穴也屬於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側,第1、2蹠骨間的凹陷處。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腧穴、原穴,對於上焦的心肺病,中焦的脾胃病,下焦的肝腎病,大小腸病及頭面五官病,均有良好療效。

火氣大,傷人又傷己。而中醫戲稱“太衝穴”是人體滅火器。按摩太衝穴可以清肝瀉火、平肝清熱、舒緩情緒以及穩定血壓。長期堅持按摩太衝穴,可以有效治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神經系統疾病,對於消化系統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除此之外,還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三陰交

三陰交,顧名思義,是肝經、脾經、腎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在我們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足三陰經氣血在此穴交會,所以按摩此穴可以健脾益氣、調補肝腎。此外,三陰交有“不老穴”的美稱。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氣血日益衰虛,肌肉變得鬆弛,逐漸顯現老態,而長期按摩三陰交能夠補血養顏、緊緻肌肉,進而延緩衰老。

文章來源:愛問360

長時間用眼,建議按摩哪些穴位


社會科技技術發達,現在一台手機就能解決人們大部分生活需求,也正因此人們消耗在手機上的精力也就越來越多,不少人不懂得保護眼睛致使眼部疾病頻發,年輕人已經成為“眼鏡大軍”的主力。

中醫認為,長期過度用眼,人體會出現陰陽失衡,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累的同時,心也會累。人體藏有多個護眼穴位,懂得使用緩解眼部壓力。

大拇指上有三個穴位:明眼、鳳眼、大空骨

明眼、鳳眼:改善眼睛疲勞和急性結膜炎;

大空骨:改善一切有關眼睛的異常症狀;

三穴同用,預防老人出現白內障,緩解眼睛充血情況;

京骨穴:消除眼睛疲勞

該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按摩京骨穴後再按摩眼部周圍的穴位,可促進眼窩內血液循環,促進淚液流出緩解眼睛乾澀。

四白穴:黑眼圈剋星

你是否還記得,我們​​在學校做過的眼保健操第三節,“揉四白穴”,它主要功能就是預防近視,緩解眼部疲勞,還能消除黑眼圈。

不過穴位按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按摩肯定有益,但是有時候面對眼睛的忽然不舒服,光靠按摩穴位顯得“抓襟見肘”了,有哪些方法可及時讓眼睛舒服?

第一步,經常眨眼睛,我們都是眼睛的私人按摩時,每眨一次眼睛就是對眼睛按摩一次,很簡單,有眼淚出來效果更好,有助於清潔眼睛,初步緩解疲勞。

第二步,人工熱敷,先摩擦雙手,發熱後閉上眼睛用手掌蓋住眼睛,注意只需要蓋住眼睛,不需要壓迫,最後緩緩深呼吸,減輕眼部壓力。

第三步,如果還是覺得眼睛很累有異物感,可取來毛巾,將其浸入茶水中,將毛巾敷在眼部約10分鐘,可有效消除眼睛疲勞。

注意給眼睛休息的時間,平時減少熬夜,熬夜盯著手機、電腦屏幕易引起頭痛、肩膀僵硬、乾眼症等疾病,不妨在身旁放一杯熱水,使眼球蒸發的水分有所補充,避免乾眼症惡化。

有的人眼睛干會使用眼藥水,眼藥水使用頻率要適當,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含防腐劑的眼藥水,過頻繁容易影響淚液的正常釋放。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