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簡單的動作每天做,圓肩駝背自然不會有!


現代人經常久坐不動在電腦前或低頭看手機,脊柱長期處於無法延展的狀態,導致含胸拱背、肩頸和腰椎不適。而瑜伽中有很多延展脊柱、打開胸腔、靈活肩頸的後彎體式。大家趕快試一試下面5個後彎體式吧!

5個後彎體式

動作1:

  • 雙腳打開略比一腿長
  • 右腿屈膝90度,腳尖與膝同向
  • 左腿伸直,腳尖內扣
  • 收腹、提胸腔進入後彎
  • 手臂上舉延展,掌心相對同肩寬
  • 雙肩放鬆,保持5輪呼吸換反側

動作2:

  • 俯臥,雙腳同肩寬、手臂放體側
  • 收腹,抬起上半身和雙腿
  • 手臂向後向上延展,十指交扣
  • 脊柱延展,打開胸腔,保持5輪呼吸

動作3:

  • 俯臥,雙腳同肩寬、手臂放體側
  • 屈雙膝,雙手抓住腳背或腳踝
  • 收腹,抬起上半身和雙腿
  • 腳背、小腿向後向上推送
  • 打開胸腔,肩頸放鬆,停留5輪呼吸

動作4:

  • 仰臥,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 雙手掌心朝下、放在臀部兩側
  • 屈雙膝,腳跟靠近臀部
  • 慢慢上抬髖部,臀、背依次離地
  • 小腿垂直地面,大腿平行地面
  • 雙手交扣放於臀下方,手臂伸直
  • 打開胸腔,保持5-8輪呼吸

動作5:

  • 仰臥,打開胸腔,手臂上舉
  • 屈雙膝,大腿、雙膝併攏
  • 小腿前側、腳背貼地
  • 雙腳放於臀部兩側
  • 雙肩放鬆,保持5-8輪呼吸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神秘的海底輪!



會陰穴,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

此穴又稱為海地穴、陰蹺穴、生死竅、海底輪等。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輪(會陰穴)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也是六合門長生訣雙修的重要穴道之一。

會陰穴(海底輪)——人體熱能供應的源泉

六合門氣功點穴治療認為:經常點揉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陽痿、早洩、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等症。

會陰穴配神門穴治癲狂癇;配水溝穴治溺水窒息;配十宣穴急救昏迷;配蠡溝穴治陰癢、陰痛(濕熱下注型);配歸來穴、百會穴治陰挺(中氣下陷型);配承山穴治痔瘡、脫肛;配支溝穴、上巨虛穴治便秘;配中極穴治遺尿、淋症;配關元穴治遺精。

自我保養法。一是點穴法:睡前半臥半坐,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二是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鐘,久之,會陰處即有真氣沖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松空,舒適無比。三是提腎縮穴法:取站式,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

密宗認為,人體會陰穴(海底輪)眠伏著一條威力巨大的靈蛇,成三蜷半之形,其頭向下垂落。一旦喚醒靈蛇,它就會噴發出一股強盛的“靈熱”(又稱拙火、靈力),使人得到健康的身體和過人的精力,還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各種功能。故瑜珈雲:“如果領悟了這火的秘密,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覺者。”

內功修練能使這股能量不斷增強。在這股能量未被喚醒之前,內功修煉完全依賴每個人的努力和意志。因此內功進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旦這股能量被喚醒後,內功的修煉就不同了,它將會為我們修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由此可見,海底輪(會陰穴)乃基礎輪,是人體熱能供應之源泉。它與性腺和腎功能有密切之關係。

會陰穴(海底輪)——貫通全身氣脈之要隘

道家也對海底作了大量的研究。張紫陽特別重視此穴的功效,他在《八脈經》雲:“陰蹺一脈,散在丹經,其名頗多……上通泥丸,下透湧泉。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尻脈周流,一身貫通。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康強,容顏返壯。在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氣之根,產鉛之地也。”道教龍門派千峰老人趙避塵所著《性命法訣明指》一書,則詳細介紹了開通奇經八脈的十個步驟,其每一步驟都圍繞會陰穴(海底輪)為核心進行,使氣沿八脈上下、前後運轉,故稱會陰穴(海底輪)為八脈之總根。

道家還認為會陰穴(海底穴)是一扇鐵門,九箭難穿。只要開啟海底,展竅、開關也就不難了。方法是: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海底,忘形無我,使息息歸根。到一定階段,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一氣感通,自然而然也。

海底,放鬆形體的有效穴位。古今放鬆方法甚多,而鬆在海底輪,則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會陰穴(海底輪)一鬆,全身皆松。禪密功傳人劉漢文先生說:“鬆在會陰。古稱’體酥’,即放鬆會陰部,保持一種輕微的’性感’;做到這一點,可以導引全身肌肉和關節鬆散,並可導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靜和呼吸自然。……

會陰穴(海底輪)——具有防漏糾偏的作用

新增說明文字

遺精,歷來被丹家視為大忌,稱作“漏丹”。古代丹家“採大藥”時要用狀如饅頭似的木座抵住谷道,以防漏丹。如此強製手段失卻自然,似非妙法。若著意守海底穴片刻,陽物漸倒,何來漏丹?……

會陰穴(海底輪)——一穴開而百穴開

筆者經長時間習煉道家養生功法,還加強對海底及中脈的修煉,進行了喚醒靈蛇的練功實踐。初期,海底穴產生像微風樣的氣流沿大腿下行。隨著練功的進展,海底穴逐漸出現一緊一鬆的開合感。緊時,海底穴內吸;鬆時,氣流下行伴有快感。海底穴呈開合現象,是靈蛇初醒的前兆。

在一次練功中,海底穴產生強烈的內吸—抽痛—鬆弛的節律性反應,伴隨溫度升高,似熊熊烈火在燃燒,當達到難以忍受的煬感時,突然,一股猛烈的熱能從海底穴噴射而出,沿中脈旋轉而上,直沖頭頂百會穴。剎那間,頭部產生裂痛,頭骨“啪啪”作響,眼吐金光,全身震動扭擺,其勢石破天驚!沉睡之靈蛇終於覺醒,巨大的能量正是來自海底輪!熱能貫通中脈達百會後,沿任脈下行,過海底,向上一沖,勢如破竹地攻下“三關”,循任督自然轉數圈,此即道家所稱的“小周天”,然後流向四肢百骸,實現了“大周天”。

海底穴(會陰穴)不開,任督難通。李時珍說:“此脈才動,百脈俱通”。海底一開,百穴皆開;中脈一通,百脈俱通。抓住海底穴的開啟,無疑是提高練功層次之捷徑,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10張精準拉伸解剖圖,“肩頸疼痛”這樣練就對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肩頸疼痛,讓師傅按摩完肩頸,人覺得通體舒暢,可過不了幾天,肩頸卻又再度疲累、僵硬、酸痛。你可能會問,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循環呢?

答案很簡單!精準拉伸,科學練習,建立肌肉的彈性​​,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今天,跟大家分享10張“肩頸”精準拉伸解剖圖,肩頸疼痛這樣練就對了!

動作1:

  • 拉伸胸鎖乳突肌
  • 仰臥在平板床上,頸部下方放捲毛巾
  • 頭部伸出平板床,拉伸胸鎖乳突肌
  • 保持2-3分鐘

動作2:

  • 拉伸斜方肌
  • 雙手放在頭部的後側
  • 雙手與頸部保持5%的力的對抗
  • 呼氣低頭脊柱一節一節的向下
  • 拉伸斜方肌,保持20-30秒

動作3:

  • 拉伸頸部側面肌群
  • 簡易坐,將右手放在左側耳朵上方
  • 呼氣,頭部向右靠近肩部
  • 雙肩放鬆下沉,保持20-30秒,換另一側

動作4:

  • 拉伸頸部側面肌群,肩部上方肌群
  • 山式站立,將右手向後貼背
  • 放在身體的後側
  • 左手從後側握住右手手腕
  • 呼氣左耳向左靠近左肩
  • 左手輕輕的拉右手腕做對抗
  • 保持20-30秒,換另一側

動作5:

  • 拉伸頸部後側及肩背部
  • 簡易坐,雙手放在頭部的後側
  • 呼氣,低頭向下拉伸斜方肌
  • 將右手放在臀部的後側
  • 呼氣,頭部微微向右轉動
  • 保持20-30秒,還原,然後向左轉動
  • 保持20-30秒,重複練習另一側

動作6:

  • 拉伸上背部、手臂外外側
  • 山式站立,雙手側平舉
  • 將右手向左伸展
  • 左手屈手肘扣住右手臂
  • 將右手臂盡量靠近胸腔
  • 保持20-30秒,換另一側

動作7:

  • 拉伸手臂的內側
  • 山式站立,雙手體後雙手合十
  •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雙肩放鬆
  • 雙手臂向後延展,如果可以的話
  • 手臂可慢慢向上抬高,保持20-30秒

動作8:

  • 拉伸肩部,手臂的內側外側
  • 簡易坐,雙手前平舉
  • 將右手向上,曲手肘放在上背部
  • 左手向下向後,曲手肘雙手互拉
  • 如果拉不上,可以藉助伸展帶

動作9:

  • 拉伸上背部、三角肌中束
  • 跪立在墊面上
  • 雙膝打開與髖同寬,大腿垂直地面
  •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身體前屈向下
  • 雙手臂延展,前額點地,保持20-30秒
  • 呼氣,將右手從身體下方穿過
  • 保持20-30秒,換另一側

動作10:

  • 拉伸手臂內側、三角肌
  • 俯臥在墊面上,雙手側平舉
  • 掌心朝下,呼氣身體向右打開
  • 右手支撐墊面,保持20-30秒,換另一側

注意以上的拉伸練習可以用來有效的緩解肩頸疼痛,當肩頸疼痛消除後,一定記得要加強肩頸的力量練習,讓肌肉柔韌性和力量並存,更有彈性,才能更健康哦。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冬季泡腳好處多,加4大穴位按摩效果更佳,但這5類人泡腳要謹慎!


泡腳的歷史有數千年,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晉代《肘後備急方》,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泡腳是養生的關鍵,能夠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起到人體的清潔作用,還能抵抗各種疾病。

泡腳的好處

1、 促進血液循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熱水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從醫學理論來講,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絡,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熱水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會讓人感覺渾身輕鬆。



3、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人們常說一句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可見中藥泡腳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通過中藥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4、對腎經、肝經有養護作用

熱水俱有溫和的刺激作用,由於腳掌上無數末梢神經與大腦緊密相連,刺激腳部神經,可以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鬆。泡腳時,水里的熱量可以通過腳底進入人體全身,使體內腎經、肝經都得到養護。不僅能加快入睡,還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勞。

泡腳後按摩四大穴位,養生效果更佳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分別是耳根、鼻根、乳根、腳跟。四根中最基本的就是腳跟。

1、揉搓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乃是腎經的首穴。按揉湧泉穴可以補腎氣、瀉火降壓、強筋壯骨。每晚泡完腳,準備上床睡覺時,可以用雙手掌心輪換著對湧泉穴進行按摩揉搓,每次揉按十餘次。堅持揉搓此穴可以使手腳冰冷的症狀減輕。

2、揉搓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手握拳,揉搓另一隻手的勞宮穴,直至手心發熱。兩手交替進行。長期揉搓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於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3、按揉氣沖穴

氣沖穴位於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旁開兩寸。此穴下邊有一根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後按揉動脈,交替進行。此法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溫暖手足。

4、輕拍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即是通常所說的“腰眼”。堅持按摩、拍打腎俞穴,有助於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

這5類人泡腳要謹慎

1、對患有血管疾病的人

不可否認,對一些患這種病的人來說,過度泡腳也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反應,甚至危害自己身體的健康。

2、糖尿病患者

他們主要出現在我國中老年人,這類病患者在晚上泡腳的時候也要十分注意,特別是對於一些喜歡在洗腳的時候加上一些藥材的人,一定要詢問專業人士。

3、靜脈曲張患者

這類病現在也是經常會看到的,這種患者,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尤其是在泡腳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一點。在對腳部進行按摩的時候,盡量避開一些比較重要的部位。

4、其他皮膚病患者

皮膚病對於現在許多人來說都是很讓人頭疼的一種病。如果你的家裡面有患有類似皮膚病的人,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泡腳的腳盆一定要分開使用,避免皮膚病的傳染。這種人在泡腳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定的時間裡,千萬不能過長。

5、兒童

其實兒童在冬天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群體。泡腳是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對於兒童來說,他們腳部還比較脆弱,所以兒童在泡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溫度,40到45℃的水溫不一定適合兒童。所以,兒童在晚上泡腳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控制水的溫度,一定要讓兒童自己去感受,因為成年和兒童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預防感冒,也可用這個穴位!


中醫學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若人體陽氣不足、人體抵抗力下降,往往容易因季節天氣變化而導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冒症狀。增強抵抗力,防患於未然,不妨也按按這個穴位!

天宗穴

穴名:宗,即宗主、中央,有往中心聚集之意;《黃帝內經》雲:“清陽為天”,該穴為胸中清陽之氣聚集之處,故名天宗。

穴性:天宗穴,為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具有疏風解表、行氣通絡的作用。《醫宗金鑑》一書提出“太陽主表,為一身之外藩”,即太陽經的陽氣走於體表,為保護人體的藩籬。而且,手太陽小腸經與“陽脈之海”的督脈相交,同為陽氣偏盛的經脈。天宗穴在胸背部,與心肺相近,又是陽氣聚集之處。因此,要溫補陽氣、疏風解表以防治季節變化引起的感冒,不妨用用天宗穴!

取穴法

在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肩胛上1/3處可捫及一斜向內下的骨性突出,為肩胛岡,其下即為岡下窩),約平第4胸椎。


按摩法

行指揉法。將拇指置於穴位上,其餘四指於肩部固定;拇指適度用力按揉,以感覺酸脹為度。每次按揉約2-3分鐘,1-2次/日。

艾灸法

也可使用艾條懸灸。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穴位皮膚約3-5厘米處懸灸,以局部皮膚微微潮紅、感覺溫和為度。每次艾灸約20分鐘,1-2次/日。

【來源:CCTV4中華醫藥】

文章來源:廣東中醫藥

緊實腰腹、手臂,一個動作幫你搞定!


瑜伽體式側斜板看來簡單,但其實很有挑戰性。需要啟動全身的肌肉,特別是核心肌群,需要身體的整體配合。如果側斜板做得好,說明身體的協調能力好。側斜板大家一定經常練,下面幾個變體呢?大家也嘗試一下吧!

1

  • 從斜板式進入
  • 轉身向右,打開胸腔
  • 右手臂上舉延展
  • 左手推地,手臂垂直地面
  • 左腳踩地,左腿伸直
  • 屈右膝,右腳踩於左大腿內側
  • 右大腿外旋打開
  • 收腹,停留5-8輪呼吸換反側



2

  • 在變體2的基礎上進行
  • 身體穩定後,伸直左腿延展向天空
  • 收腹,停留5-8輪呼吸換反側

3

  • 在變體3的基礎上進行
  • 身體穩定後,右手前三手指抓右腳大腳趾
  • 右腳尖回勾,右腳跟蹬送
  • 收腹,停留5-8輪呼吸換反側

以上3種側斜板,選擇適合的強度循序漸進的練習,你會感激現在的堅持!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健胃助消化只要按按這3個穴位,清理腸道好處多


腸胃是我們消化系統的核心,也是我們營養吸收消化的重要器官。因此,是否擁有一個健康的腸胃對於人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愛打嗝、放屁,或者容易嘔吐和不消化都跟腸胃有關。所以調理腸胃,使其保持健康狀態非常重要。調理腸胃從三個穴位開始。

足三里穴

萬能的足三里穴不僅是身體裡的重要穴位,也是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能有效維持消化功能的運轉,有效調理脾胃。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治療腹瀉腹痛和便秘。按摩持續一分鐘左右即可。

雖然足三里穴在膝蓋附近,不過這並不影響它對腸胃功能和消化系統起作用。按摩時可以按揉、針灸或者刮痧。效果都很好。


四縫穴

四縫穴在四隻手指上,是經外奇穴。按摩四縫穴可以有效治療積食等脾胃問題。小孩和大人的消化問題都可以通過按摩四縫穴來緩解。按摩時可以按揉。也可以掐捏。

四縫穴跟足三里穴一樣,對於消化系統有著很大的影響。按摩持續兩分鐘即可,力度以酸痛感為宜。

下脘穴

下脘穴在腹部,肚臍的上邊。上脘穴、中脘穴和下脘穴對於離脾胃都很近,對於脾胃都有很好的功效。以下脘穴為最。按摩時以按揉為主,可以掐捏或者針灸。按摩下脘穴對於清理腸道,消食化積很有功效。

按摩這幾個穴位,再配合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保持腸胃健康,就不在話下了。吃好喝好,才是真的好。

文章來源:愛問360

脾虛者可常按摩此穴!


按太白穴很疼。而且不太方便,老得夠著腳。有一個辦法:找2顆芸豆(反正稍微大一點兒的豆子),用創可貼粘在太白穴的位置,看電視的時候一隻腳踢另外一隻腳的豆子,交替著踢。睡覺前拿下來,扔掉。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脾虛者可常按摩此穴!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虛的症狀,比如,夜裡睡覺老是流口水(這叫脾不攝津,就是脾不能收攝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來了);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血液循環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不能收攝;因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

儘管脾的症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按摩這5個穴位,簡簡單單排除體內毒素



人體每天攝入大量食物,從外環境攝取了很多物質。這些物質轉化到人體內,大部分被消化吸收,雜物毒素則需要被排出體外。而人體的排毒功能還是有限,需要我們通過其他方法來排除毒素。這幾個穴位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也是關係脾胃的重要穴位。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排除身體毒素,可以去濕氣和去水腫,還可以緩解疾病。按摩用手按揉或者針灸都可以。按摩三到五分鐘即可。

承山穴

承山穴可以排解人體內很多毒氣。按摩可以刺激這個穴位,保健身體,促進身體健康。按摩幾分鐘即可,力度要注意,有酸脹感即可。

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三里穴的重要排擋。兩個穴位一起配合按摩,可以很好地去濕氣,化解身體寒氣。按摩時以按揉為主,可以拍打或者針灸。

極泉穴

極泉穴在腋下的地方。是關係著心經的重要穴位。按摩極泉穴對於祛除心臟的毒素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時可以按揉、拍打或者刮痧,疏通心經。按摩十五分鐘即可,有酸痛感為宜。

委中穴

極泉穴在腋下,委中穴在腿窩。委中穴是關係著膀胱經的重要穴位。膀胱經是排毒的重要部位。又因為委中穴在腿窩,關係著關節。按摩以拍打或者按揉和拍打為主,五到十分鐘即可。

這些穴位不能每天都按摩,一周一次或者兩週一次最好,排毒頻率最科學健康。毒素被排出體內,我們身體機能運轉就更好了。

文章來源:愛問360

經常崴腳,腳踝疼痛不靈活?這8個動作要常練!


腳踝的工作是轉動、彎曲、伸展,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我們穿的鞋子,特別是人字拖和高跟鞋使我們的腳處於不自然的狀態,腳部肌肉和骨骼無法活動,腳踝變得不穩定、容易受傷、產生疼痛。

下面分享8個簡單的動作穩定腳踝、消除疼痛,花點時間放鬆緊張的腳踝吧!

動作1:

  • 手杖式,雙腿併攏伸直,雙手體側撐地
  • 繃腳背,前腳掌下壓地面,伸展腳踝前側
  • 勾腳尖,蹬送腳跟,伸展腳踝後側
  • 以上動作,重複8-10次

動作2:

  • 手杖式,雙腿併攏伸直,雙手體側撐地
  • 腳掌向內轉動,腳掌相貼
  • 腳掌打開,蹬送腳跟
  • 以上動作,重複8-10次

動作3:

  • 雙腳、雙腿併攏,腳背、小腿貼地
  • 臀部坐於腳跟,背部立直
  • 雙手放於大腿上方
  • 雙肩放鬆,保持5-8輪呼吸

動作4:

  • 雙腳、雙腿併攏,腳尖回勾點地
  • 臀部坐於腳跟,背部立直
  • 雙手放於大腿上方
  • 雙肩放鬆,保持5-8輪呼吸

動作5:

  • 坐立,雙手體後撐地,右腿伸直
  • 屈左膝,左腳放左臀旁
  • 左小腿前側、左腳背貼地
  • 大腿併攏,保持5-8輪呼吸換反側

動作6:

  • 束角式,腳掌相貼,大腿外旋打開
  • 左腿向後移到身後,保持屈膝
  • 左腳跟靠近左臀,左腳背貼地
  • 右手放臀後地面上,左手放右大腿
  • 上身向右轉,保持5-8輪呼吸換反側

動作7:

  • 山式,雙手胸前合十
  • 雙腳一肩寬左右,腳尖外展
  • 屈膝下蹲,臀部找地面或坐磚
  • 背部延展向上,胸腔打開
  • 手肘放膝內側,大腿外旋打開
  • 雙肩放鬆,保持5-8輪呼吸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