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與五怕!肝、心、脾、肺、腎都怕什麼,快看看……



在中醫裡,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不僅僅是身體器官,更是人體養生的最終落腳點。在繁忙的社會環境中,五臟承受了許多本不應該承受的負擔,一些不良的習慣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傷害著五臟以及我們的身體健康。


一、“肝將軍”怕堵

“肝木生髮,猶如樹木。”中醫理論講,肝臟為將軍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只有當肝不受約束時,身體才能達到一種輕鬆、疏泄的狀態,猶如一棵枝葉舒展的樹。但以下幾個壞習慣往往會給肝“添堵”。

過量喝酒。少量飲酒能夠活血,但如果過度,很容易亂肝性。

心情鬱悶。壓抑、生氣、小心眼等情況都會令肝臟不能舒展。肝氣鬱結會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頭疼、高血壓等。

用眼過度。肝臟貯藏著豐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長期看電視、對著電腦,很容易用眼過度,從而導致肝血不足。

春季陽氣升發有助於肝的疏泄,可以吃點酸味的食物,有健脾開胃之效,能增強肝臟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悅,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

二、“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脈,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髒器,相當於一國之君。心氣旺盛,則面色血潤。反之則會出現心胸面痛、心氣衰弱等症狀。所以,一些“傷心”的壞習慣需要特別重視。

接收海量信息。現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許多信息,這很容易使人亂了心神。如果“心君主”變得心浮氣躁,就會影響其他“部門”的協調。

情緒壓抑、勞累。人最大的勞累莫過於心累。看不開,放不下,都會導致體內器官調節作用失衡。

養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靜臥或靜坐30分鐘,但切忌午飯後馬上睡覺。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僅清心火,還可以養心。做一些有氧運動,多接觸陽光,也對心有好處。

三、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中醫上講的脾,實際包括脾臟和胰臟兩個臟器,並經常將脾胃當作一個整體。食物要靠脾的運化才能化為精微,從而化生為精、氣等滋養五臟六腑。傷脾的壞習慣主要和飲食有關。

吃得太生、太冷、太撐。生冷的食物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容易傷及脾胃。而飢一頓,飽一頓也對它傷害很大。

思慮過多。中醫認為“思傷脾”,如果思慮過多,就會損傷脾氣,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些藥最傷脾胃。很多西藥都會刺激腸胃,比如硫酸亞鐵、胍乙啶、阿司匹林等。一些苦寒類的中藥,如板藍根等,虛寒體質、經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

中醫認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補養氣血、調和脾胃,應適當吃點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藥、紅薯等。早上7—9時,喝點小米粥,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也有好處。

四、肺怕環境差

肺像一把大傘,罩在五臟六腑上面,肺氣調和則氣機通暢,五臟才能正常活動。肺氣的衰旺,還事關壽命的長短。

長期吸煙。煙草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中醫和西醫都認為吸煙對肺的傷害極大。

在空氣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氣是它的最愛。在尾氣密集、煙味瀰漫的環境內待太久,肺就會提出抗議。

過度悲傷。早在《內經》中就有“悲傷肺”的記載,是指人過分的憂傷、悲哀就會嚴重損傷人體肺臟的功能。

早上起床後可以找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飲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陰的銀耳和清熱的秋梨。中醫更有“常笑宣肺”一說,笑讓人心氣平和,對肺好處多多。 

五、腎不能缺水

腎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精決定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所以,護腎一定要摒棄以下壞習慣。

吃得咸。中醫講鹹味入腎,元氣虛的時候,口味就會變重。

不喝水。很多人不愛喝水,這其實對腎的傷害很大。

夜生活過於豐富。熬夜、通宵唱歌等活動實際上很傷腎。引起腎陰被傷,導致虛火上炎。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事後會出現精神不振等現象。

先咬緊牙齒再放鬆,每天反复做百次,可以防止腎氣外洩。用熱水泡腳,按摩腳心,有強腎滋陰之功效。飲食上,多吃些堅果;泡茶時放一些枸杞,都有助於補腎。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老花眼!那就收了這些知識吧!


老花眼在醫學上稱為老視,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老花眼一般發病中老年人群。老花眼病人常常出現眼酸、眼乾澀、多淚、眼痛、視物模糊、閱讀疲勞等症狀,嚴重影響工作。

每天動15次!讓你眼不花

得了老花眼,不能放棄恢復視力的努力,每天只要花上幾分鐘,做做彎曲手指運動,就能減緩老花眼的各種症狀。

做法:把小手指向手背面板,再讓小指快速彎曲起來,每天早晚各做15次。

功效:每天做做手指運動,就能刺激心經這根經絡,改善視網膜血液循環。

預防老花眼的穴位

1.睛明穴: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2.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3.太陽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4.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預防老花眼的食物推薦

1、黑芝麻粥

吃黑豆和黑芝麻可以幫助視力減緩衰退。

取黑芝麻20克,粳米200克,蜂蜜適量。先將芝麻放熱鍋內炒熟,再將粳米加水煮至八成熟時,放入芝麻、蜂蜜,拌勻後繼續煮至米爛粥成,每天早晚食用。

2、胡蘿蔔粥

胡蘿蔔粥益脾開胃,補虛明目,老人經常食用不僅能防治老花眼,還可防治高血壓,增強身體體質。

取胡蘿蔔洗淨切碎,與250克大米一起加水熬成粥便可以食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低壓高敲懸鍾穴,高壓高敲三陰交穴


求人不如求己,有高血壓的人可以自我治療,患低壓高的高血壓時,用小保健鎚敲擊兩側懸鍾穴;患高壓高的高血壓時,用小保健鎚敲擊兩側三陰交穴;若血壓急劇升高,則立即在兩耳尖放血。

生活中,受某些宣傳的誤導,很多人都認為高血壓是治不好的,只能終生依賴降壓藥了。於是,根本不願意去嘗試一些中醫療法。他們不知道,在中醫看來,高血壓是完全可以被控制的。依據中醫理論,高血壓就是人體經氣循行失常造成的,所以,只要處理好穴位,把循行失常的經氣重新納入正軌,就有明顯的降壓效果。

三陰交穴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痺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刺激三陰交的降壓效果實際上比服很多降壓藥都要好,還沒​​有副作用。在人體上,此穴是足部三條陰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風雲際會的穴位,而這三條經都與高血壓有著莫大的關係,肝藏血,脾統血,而腎藏精,精又生血。

所以,多數患有高壓高的高血壓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三陰交這個穴位特別敏感,用大拇指一按,馬上就有痛或者酸脹的感覺。只要您每天揉按時有這種感覺出現,就證明三陰交降血壓的效果出來了。但如果按揉時沒感覺,那您可要留神了,這種情況說明您的這個穴位正在慢慢“失靈”,所以,您要適當加大力度,每天按摩10分鐘以​​上,讓它重新恢復活力才行。

懸鍾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自己的四指從左腿外踝尖上比四橫指(3寸)。

主治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腳氣,腋下腫。

懸鍾穴是膽經上的穴位,它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髓生血”,所以這個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能特別強,堪稱人體天生的降低壓大藥。

三陰交和懸鍾這兩個寶貝穴位您一定要每天都敲,一次至少10分鐘,而且敲打的時候要注意,力度太小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如果穴位沒有酸痛感,那您更要加大力度。

血壓急劇升高時怎麼辦

因為情緒激動、過度疲勞等原因,患有高血壓的朋友血壓很容易急劇升高,出現頭暈、頭痛等種種不適,嚴重時還會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引發中風、偏癱等嚴重後果。所以,大家在血壓升高時必須馬上採取緊急措施降壓,以免發生不測。

等到高血壓已經急劇升高時候,再敲三陰交和懸鍾穴就有點遠水救不了近火了。其實,在中醫的外治療法裡面,有一種方法最方便、快捷,那就是在兩耳尖放血

耳尖是人體氣血比較薄弱的地方,也是氣血很容易阻塞的地方,只要把耳尖給疏通開,就能減緩急速升高的血壓對頭部的壓力。

有高血壓的朋友,家裡最好準備一些針灸用的三棱針或者醫院裡用的那種一次性採血針,記得事先一定要對針具消毒。如果情況緊急,身邊沒有消毒藥水和上述針具,那麼就用縫衣針在火上燒一下也行。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一套打通全身的經絡操!收了吧!


大家都知道,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道,氣血不順則百病易生。古話說“流水不腐”,人體氣血的暢通同樣有助於健康。

第一節:拉任脈

動作要領:雙腳與肩同寬,雙臂由前向後體側旋轉360度,身體後傾,頭後仰,慢慢收回。

第二節:拉督脈

動作要領:雙腳與肩同寬,雙臂由後向前體側旋轉360度,下腰,慢慢收回。

第三節:拉帶脈

動作要領:左弓步,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身體左側彎,用力拉伸,慢慢收回;右弓步,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身體右側彎,用力拉伸,慢慢收回。

第四節:敲肝膽經

動作要領:雙腳與肩同寬,蹲馬步,雙手握空拳,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然後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慢慢收回。

第五節:平衡運動

動作要領: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平舉,蹲,蹲不能蹲下,起,起不能站直,慢慢收回。

第六節:搥胸

動作要領:身體直立,目視前方,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握空拳放於胸前,胸要挺,肘要撐,左拳捶左胸,右拳捶右胸,交替捶打,慢慢收回。

第七節:頓足

動作要領:將身體重心放於右腳,左腳頓足四拍,再將身體重心放於左腳,右腳頓足四拍,左右交替。

這個經絡養生操,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能夠幫人體打通經絡,使人身體健康。敲打它們好處多多:

拉督脈

古代中醫大家稱督脈為“陽脈之海”。一旦督脈陽氣不通,引發的疾病將遍及全身,我們跳經絡養生操拉伸整個督脈,讓氣血在身體裡奔湧,遇到瘀阻點,破關而過。

拉帶脈

帶脈主要指腰腹處繞身一周,是我們經絡中唯一橫行的、帶脈最怕冷,我們可以通過經絡操中的一拉一敲一梳讓帶脈升溫。

敲打膀胱經

經常對膀胱經進行敲打,不但能改善對腦部供血的質量,還會對腦神經的細胞帶來刺激,令大家的記憶力能夠更好,並且時刻都處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

敲打胃經

從鎖骨的下面開始,直到兩個腳部的第四個腳趾之間這段距離就被稱作為胃經。對胃經進行敲打,不但能夠令人們的面部皮膚變得更好,還能夠令皮膚更加有光澤。就算是平常經常熬夜,也基本不會出現憔悴的面容。

敲打肝膽經

從臀部的中部到腳踝最底端為止便是人體的膽經。若是膽汁不夠時,食物裡面的油脂就無法徹底的被分解,頭髮會變得特別油,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會更加嚴重。

所以,在生活中適當的敲膽經,不但能夠讓膽汁分泌的速度加快,還能夠令大家的頭髮更加靚麗。

經絡養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需要長期堅持,作為初學者,首先,不要貪,每個穴位做5分鐘即可;其次要注意動作的力道和深度,做的時候要讓全身的精氣神都貫注到穴位上。

每天練練經絡養生操,敲打敲打重要經絡和穴位,就是這些簡單的手法,就能讓人精力旺盛,養顏排毒,通過疏通經絡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5套超級好用的“球瑜伽”序列,收藏級!


上周有很多伽人留言說,想要了解更多的塑球瑜伽序列,因為球瑜伽練習效果好而且又有趣,經常練習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和穩定能力,還能提高身體的覺知力,對瑜伽人來說,是非常好的練習。

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5套球瑜伽序列,伽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

第1套​​:

  • 第1套​​序列,比較適合初學者伽人
  • 剛開始接觸球瑜伽的人練習
  • 體式動作難度不大
  • 但伽人們能夠很好的做出動作
  • 並穩定的控制球就很棒了

第2套:

  • 第2套序列,練習強度中等
  • 比較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伽人練習
  • 可以很好的加強核心和手臂力量
  • 以及身體的穩定性

第3-4套:

  • 第3-4套序列,主要針對核心的練習
  • 練習強度較大,適合有長期運動的基礎
  • 或堅持練習瑜伽1-2年以上的伽人練習

第5套:

  • 第5套序列是全身整體的練習序列
  • 適合有長期運動的基礎
  • 或堅持練習瑜伽1-2年以上的伽人練習
  • 練習的強度比較大,練習的效果很好
  • 伽人們想要減肥,這套練習可以經常做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開春養養背,全年都不累


春天萬物生髮,是一個推陳出新的節令,身體五臟六腑的陽氣要生髮出來,積累了一個冬天的寒濕,毒素,濁氣等陳舊之物也要代謝掉,而且在春季裡也最易排出,然而如何讓身體五臟六腑的陽氣要生髮出來呢?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陽氣要生髮出來陽氣,關鍵部位在後背,為什麼呢?

因為:

1、背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最直接的反應區,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背部健康與否,往往直接反映著臟腑是否正常運轉。

由此可見,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體堅實的保護屏障,無論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還是精力旺盛的青壯年,亦或是頤養天年的老人,關注背部及正確保養背部,就等於為健康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養護後背,就是在養我們的五臟六腑,就是在調我們的心,肝,脾,肺,腎…….



2、脊柱兩旁有人體的膀胱經,而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背部膀胱經上均有腧穴,這些腧穴是運行氣血、聯絡五臟六腑的通路,因此刺激這些穴位可起到振奮五臟六腑的陽氣的作用。調理背後也是一種極好的排毒方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背部有膀胱經,在中醫的眼裡,膀胱經就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

3、後背有條督脈,為陽脈之海,也是全身陽氣集聚和運行的通道!如果督脈瘀阻,春天的陽氣生髮不好,頸椎、胸椎和腰椎都會跟著出現問題,這樣一來全身都會受到牽連,引發腦供血不足、中風、腦退化、肩周炎、血糖不穩等幾十種病症。

由此可見,人體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對內臟功能的調節起著重要作用,可調和陰陽,延年益壽。因而養護後背,就是在養我們的五臟六腑,調的是我們的心,肝,脾,肺,腎。做背不但可以祛除身體的寒濕,毒素,還可以緩解頸肩腰腿痛的症狀,會讓沉重的身體感覺輕鬆異常。緩解身體疲勞,改善睡眠質量,針對肝火過盛有很大緩解。

那麼在春天,如何來養背呢?很簡單,自己在家做幾個動作就養好了,方法如下:

動作一:搖籃式滾背

在地上舖一條毯子,地面不要太硬,坐好以後雙腿彎曲,雙手扶住膝蓋,重心落在尾骨和坐骨之間,也就是我們的臀部下面,把左腳右腳抬起來,大腿一定要靠近小腹,保持這個動作前後地搖擺。

這種背部的滾動,每天早晨滾一滾,反复滾上三到五分鐘,每次滾完以後會感覺到背部熱熱,這表明氣血疏通了,滾到背部發熱的時候陽氣自然而然生髮。這是春季必修功課,一定要堅持。

動作二:刺激打通膀胱經

膝窩的委中穴是膀胱經上的一個重要大穴!中醫有句口訣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解決。經常按揉或者拍打委中穴能刺激膀胱經氣血的運行,更好地排毒。

很多中老年朋友,膝窩經常是向外鼓起的,而且會有雜亂的青筋,這是腰背氣血不通的信號,需要經常拍打後膝窩。如果不便彎腰,再教給大家一招,坐著就能刺激委中穴。

做法:平坐在床上或地面上,地面不要太硬,坐好以後彎曲雙腿,雙腿顫動,讓兩個後膝窩向下去砸地面,反复地這樣做也不費力,堅持五分鐘以上,就會感覺到整個腿是溫暖發熱的,能有效疏通氣血。

動作三:打通後背樞紐

找一個門框,雙手扶住門框兩邊,頭直立,兩眼平視;一腳在前,一腳在後,站弓箭步,後腿盡量伸直;用力伸展雙臂,直至有緊繃感,以此姿勢站立3分鐘,然後再換一條腿站弓步3分鐘。這個拉筋動作對打通後背經絡效果非常好!

動作四:打通大椎穴

雙手搓頸部大椎穴至發熱。

頸椎是督脈和膀胱經的上部樞紐,通暢這裡可以讓陽氣生髮,還可以預防跟頸椎瘀阻造成的系列症狀!

動作五:打通後背中部樞紐

每天隨時隨地的雙手搓到后腰發熱;這裡是命門穴、腎俞穴的所在,是督脈、膀胱經中部的樞紐。督脈和膀胱經僅僅只是個通道,本身並無能量!需要腎氣的推動才能完成陽氣生髮和排毒的功能。因此刺激命門穴、腎俞穴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也是打通後背經絡最重要的穴位!

“開春做背,全年不累;春天做背,人活百歲” ,一整年不生病的密碼全藏在背部。找對了方法,堅持練習,白髮變黑,強腎養陽,遠離中風。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

常按這些穴位可以保持全身溫暖且延年益壽!


穴位保健是一種簡單、方便且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溫敷以下4穴位暖全身!

《黃帝內經》中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的說法,意思是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丟掉會影響壽命,強調保護陽氣的重要性。

中醫也認為,陽氣充盛,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會少生病,有活力。寒冷冬季最易折煞陽氣,因此應著重養陽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這裡給大家推薦四個“陽氣穴”,它們能參與全身的能量代謝、溫暖全身之陽。

關元穴

將手放在臍下,四橫指處即是關元穴,它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也是陰陽元氣交關之處,故名為“關元”。

元穴就像人身體的一個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讓它不洩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經常按摩關元穴能起到補益元氣、強身固精、祛寒回陽的效果。每天早晚將雙手重疊,以關元穴為中心按揉50下左右,然後用雙手食指指腹重疊在一起,點按穴位20下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氣海穴

該穴為人體先天元氣聚會之處,位於肚臍直下大約一寸半。經常按摩氣海穴,可補中益氣、溫煦百脈、培元補虛。按摩時以掌心緊貼氣海穴,先按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再按逆時針方向重複。動作宜輕柔緩慢,以腹部感覺徐徐生熱為度。

神闕穴

就是肚臍。此穴當元神之門戶,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的功效。同時,穴位又位於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鄰近胃和大小腸,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疊放於肚臍,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按揉各100次左右。

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后腰中點與肚臍相對應的位置,它就像兩扇門,保護著腎臟,故又叫“精門”。中醫認為,腎藏精,若一個人腎精充足,則陽氣充足、老而不衰。命門可溫煦人體陽氣,喜暖不喜寒,臨床常用艾灸的方法進行保健。家裡沒有艾灸條件的,可以用暖水袋溫敷該穴,並註意防止燙傷。

三個穴位助長壽!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四橫指),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處,是全身的強壯穴之一。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養生秘方強調“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一書也提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

生活中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至穴位局部酸脹發熱,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培元,強身健體的作用,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另外,此穴位有很強的健運脾胃的功能,常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有效調理胃腸功能,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位於肚臍直下3寸,即臍下四橫指處,是古今醫家皆推崇的中醫養生保健要穴。

在《扁鵲心書》中就曾記載,南宋紹興年間,一名喚王超的江洋大盜,年過九十仍精神飽滿,肌膚紅潤,其晚年被抓捕時監刑官問他是修煉什麼奇術嗎?王超答道,沒有別的,就是每年在春夏之交,在關元穴艾灸千壯,久而久之便不懼寒暑,多日不吃飯也不覺飢餓,肚臍下總像有團火那樣溫暖。

這則傳說的記載說明長期灸關元穴可以增強體質,保健益壽。生活中我們經常按揉或艾灸關元穴,能夠起到補益元氣,祛寒回陽,調理衝任等作用,對於正氣不足、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氣喘氣短等各種虛損性症狀以及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有良好的補益和調節功效。

內關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位於手腕掌側橫紋中央上2寸處(約三橫指),善治內臟疾病,是心臟保健的要穴。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脈,在五臟中居最重要的位置,心功能強大了,身體自然強壯。

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內關穴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會元針灸學》就記載:“內關者,陰維脈所發,是心包經之絡脈通於任脈,關於內臟,血脈之連絡,故名內關”。

大家日常可以通過按揉內關穴,達到補益氣血、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每天按揉內關穴 1-2次,每次10-15分鐘,對於緩解胸悶心悸、心絞痛,改善心動過緩或過速及失眠等症狀均有良好效果。

來源:人民網健康

文章來源:大象心健康

春天濕寒交加,灸透這五穴,橫掃體內濕寒!


春風化雨濕且寒!

1800多年前,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濕性黏濁,如油入而!體內濕氣重了,吃再多的藥,打再多的針也是不嫌夠的!而這時候如果你艾灸,就會發現祛濕太輕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們體內濕氣的表現!

故而,在這個潮濕的時節——又濕又冷的雨水節氣,我們用艾灸來祛濕,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鬱、補陽氣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濕氣一樣!

特別注意:寒濕氣往往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1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2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3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4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請關注拔罐圈,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

所以,避免寒濕、排寒祛濕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1


日常保健艾灸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溫散寒邪、活血止痛、補中益氣、溫陽補虛、排毒邪熱、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能。

取穴: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足三里、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體哪裡感覺寒涼,這些部位就應該是施灸的穴位),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個整體的調整,提高正氣,補氣血。

灸法:艾條溫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鐘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話,要適當延長時間(一定要根據年齡、體質不同調整好時間)。



2


泡腳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病了又病,可能是身體被“堵”了!打通這些地方,疾病自然消除!


俗話說,“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

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一旦身體被“堵”住了,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可見疏通身體“淤積”、“堵塞”有多麼重要。

氣堵了——氣鬱!


疏通法:拍打膻中

常常嘆氣、胸悶、煩躁,咽部有異物感,女性還有乳房脹痛,這大多就是氣鬱了。

生活中可以吃些蘿蔔、芹菜、香菜、柑橘、山楂、豌豆等,幫助順氣。如果氣郁明顯,可吃上幾回中成藥“加味逍遙丸”試試,效果一般會不錯。

膻中穴:緩解心悸、焦躁

位於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對情緒鬱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

血堵了——血淤!


疏通法:揉按合谷穴

皮膚易淤青、臉上易生斑、牙齦易出血、舌頭紫暗,有時胸肋會感到針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顏色深,皮膚還易乾燥……這些都是血瘀的表現。

可用活血化瘀的食物來調理,比如銀耳、木耳、黑豆、山楂、綠茶等。

還有重要的大蒜,可別忘了!中醫認為大蒜性辛溫,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化血瘀、擴血管的作用,被作為血管的“清道夫”。

合谷穴:穩血壓,增強免疫力

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可以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還可以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濕堵了——濕邪!


疏通法:按摩足三里

有時遇到回南天,濕度過高、陰氣過重,身上就容易出濕疹、風疹、痤瘡,肢體時不時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這多是被濕邪侵犯了。

祛濕本身並不難,平日不妨多吃點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山藥、白扁豆、紅豆、薏米等,可很好地改善症狀。

足三里穴:促進代謝,調理腸胃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3指寬處:可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還有瘦身減肥的效果。

熱積了——熱邪!


疏通法:按摩曲池穴

一說有“熱毒”,你可能想像不出什麼樣,但熱毒堵在體內的症狀卻很常見:渾身發熱、皮膚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容易起痤瘡、全身關節肌肉酸痛,這些都是熱毒的主要症狀。

中醫講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有了熱毒,那就適當多吃點寒性及涼性的食物,比如蓮藕、竹筍、蘆筍、冬瓜、慈姑、絲瓜、黃瓜、苦瓜、油菜、菠菜、莧菜等。

另外,馬蹄能清熱解毒,有清熱利尿、輔助降血壓的功效,配之以白果、蛋花、冰糖,有清潤身體、預防熱毒感冒的功效。

曲池穴:疏風清熱,防掉髮

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預防脫髮,還可以肌膚循環改善,避免“中痧”。

寒堵了——寒邪!


疏通法:揉按內關穴

過了一整個冬天,身體多少受了些寒氣,如果受寒過重,堵在體內,就會傷及陽氣,出現畏寒腰冷、手腳冷、面色發白、容易拉肚子等。

可吃一些小米粥、熱湯來散寒。人喝了熱湯以後,會出一身汗,那麼體表的寒邪就會散了,這就和我們在剛剛感冒的時候,喝碗熱薑湯可以出汗散寒一樣。

內關穴:調節神經、緩解疲勞

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助眠,調節神經,舒壓、緩解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以及改善頭暈目眩的情況。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抗衰老,抬雙腳!祛疾病,多按揉!


腳位於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

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

中醫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即全身許多疾病可以從足而治愈。

眼乾——揉大腳趾

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於目,才使目得以濡養。如果肝不好,那麼血液及其陰津就不能濡養目,眼睛得不到滋養,自然會感覺到干澀,甚至是疼痛。

揉腳趾頭緩解眼乾,因為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

止咳——按腳背

寶寶咳嗽,家長干著急沒轍,不如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這對那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患兒,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找到寶寶腳背上大拇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區。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

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之後及時給孩子多喝溫開水,或者放了一點鹽的淡淡鹽開水,孩子咽喉腫痛的現象就會明顯減輕。

助降血壓——轉腳腕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可以說,從腳腕到腳底,是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鎮要區”。而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上的穴位與腸胃有關,按摩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可達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後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靜脈曲張——踮腳走

踮腳運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足部鍛煉法。有研究認為,踮腳運動產生的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收縮壓擠出的血量,與心臟每搏的排出量大體相當。

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解除久站、久坐後的機體疲勞、下肢酸脹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暢而引起的靜脈曲張。,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入睡後流口水,醒來舌頭兩邊有齒痕,並出現飯後腹脹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脾虛的徵兆。

在足內側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頭後面,有一個太白穴,點揉此處可刺激足太陰脾經經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消除睡覺流口水症狀。

抗衰老——常抬雙腳

抬高雙腳也是鍛煉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堅持高架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就會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鬆,心肺的氧氣供應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強,對大腦和心臟的保護作用尤為明顯,還具有抗衰老作用。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外表給人的感覺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她的養生經驗就是,堅持每天脫掉鞋子,把雙腳高高舉起幾分鐘,藉以鬆弛全身。

健腦養腎——撓腳心

人們進入中年以後,多數人會表現得思維比以前遲鈍,記憶力也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難長時間全神貫注於某一項工作,這是腦衰老的一種表現。要維持大腦年輕,推薦搓擦足心,擦至局部發熱為止。

在按揉腳心後,還可以配合點按位於兩側足掌心的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對防治中老年常見的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疾病很有幫助。

人之先天根於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腎氣不足——抬腳跟

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湧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老人家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的厲害。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提提腳跟,每天練習幾次,每次幾分鐘,就把腎氣提起來了。當然,下午五點左右的時候,腎經的氣血最旺盛,這會抬腳跟更是會事半功倍。

心火旺——按腳底

心火旺容易出現心煩易怒、口舌生瘡、睡眠不佳等。中醫認為,心火旺,容易出現“腎水”虧,所以上火要補腎陰,以養陽,達到心腎相交。

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腎氣從這裡生髮。用溫水泡腳,並揉揉腳後跟,按按腳心,可達到打通腎經,引火歸源的目的,對緩解心火有幫助。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