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三招,養好你的五臟,健康一整年!


春節是闔家團圓、普天同慶的日子,正因為時節的特殊,很多人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因此也是很多疾病的高發期。春節護好五臟,能為一整年的健康打牢基礎!

養五臟,春節牢記這些事!

01 養心


忌諱【過度勞累】

春節期間由於忙碌,加上生活不規律,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過度勞累和超量運動,都會使心功能負擔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腦疾病。

養心三招

1. 做做養心操

將兩手掌心對搓,搓個3~4分鐘,掌心發熱即可,然後用手掌根,由胸口向下推,兩手交替,共推5分鐘,能起到理氣的作用,有利於心臟的休息和舒緩。

2. 喝點荸薺水

熬點荸薺水,化解身體的油膩、疏解瘀滯、清熱利咽,有助於涼血解毒,對心臟的養護也能起到輔助保健的作用。將10~15個荸薺削皮後,加入200毫升水,將荸薺煮熟後即可,荸薺水煮好後稍稍晾一下,再放點蜂蜜就可以喝了。

3. 按按內關穴

經常熬夜喝酒的人,有時候容易出現心慌、胸悶的症狀。有一個能快速緩解的妙招,就是點按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每天左右手各點按5~10分鐘,或是一天做個4~5次,能有效幫助緩解心慌症狀。、



02 養肝

忌諱【酒桌拼酒】

中國人講究“無酒不成席”,親朋好友聚會,適量喝點酒可以活躍氣氛,但過量飲酒危害大!會損害肝臟功能,還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引起胰腺炎、誘發膽囊炎等。

養肝三招

1. 喝杯紅棗水

天氣寒冷,與其泡茶,不如泡一杯紅棗水,有保肝排毒的功效。紅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最好將其掰開再沖泡。注意用乾棗,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煎煮。

2. 吃點鮮山楂

山楂入胃後,有助於膽固醇轉化,對於“脂肪肝”或肥胖者來說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丸或用山楂泡水喝等,均可消食去脂,是很好的保肝食品。

3. 每天睡8小時

每天晚上10點左右應準備上床休息,保證每天有8小時的睡眠。晚上的11點到凌晨的3點這一段時間裡,身體應該處於完全的休息狀態,肝臟的代謝和修復才能順利的進行。

03 養脾胃

忌諱【大吃大喝】

每年春節因吃多了致使急性胃病發作就醫的大有人在。春節期間飲食一般高脂肪、高熱量,很多人敞開肚皮大吃大喝,殊不知,吃多了對脾胃的傷害是最直接的。會引發腹脹、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導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胃穿孔,嚴重者危及生命。

養脾胃三招

1. 山楂白蘿蔔飲

如果吃撐了,首先站起來,可以進行適當的舒緩活動,如散步。同時,不妨用山楂、白蘿蔔煎水飲,有利於消食解膩。

2. 生薑紅糖水

吃涼了,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以煮點生薑紅糖水代茶飲,有袪寒暖胃、增進食慾、緩解腹痛的作用,喝上一杯讓胃立刻暖起來。

3. 揉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按揉時,用拇指或中指指端點揉按壓此穴,力度稍輕。每次按壓三分鐘左右。再加上順時針按摩腹部5分鐘,有積消積,無積健脾,注意此方法腹瀉時不適用。

04 養肺

忌諱【門窗緊閉】

春節期間,各種打掃衛生、吸煙、做菜產生的廢氣油煙,充滿了整個屋子,如果不開窗通風,很容易傷及肺臟。“開窗通風,百病滅踪”,這句民間諺語,也是積極有效的防病措施,尤其是預防呼吸道疾病。

養肺三招

1. 練練深呼吸

通過長期深呼吸練習,可以維護或改善肺彈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具體做法是採用鼻吸口呼,進行深長呼吸,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鐘。

2. 開窗通通風

因為天氣寒冷,開窗可每天短時間輪流進行,早晨是各種有害氣體排放的高峰期,所以最好在上午9~11時或下午2~4時開窗,開窗30分鐘就足夠了。開窗期間注意保暖。

3. 吃點白蘿蔔

平時痰多、大便乾燥的人可盡量多吃些白蘿蔔,因為中醫認為,大腸和肺的關係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決於大腸是否通暢,而蘿蔔能助大腸排泄宿便。



05 養腎

忌諱【吃得太鹹】

春節很多地方都有特色年貨,但要注意了,臘肉、香腸等含鹽可不少。吃鹽太多,腎臟負擔會加重,鹽中的鈉又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從而導致腎臟功能的衰退。

養腎三招

1. 喝杯檸檬汁

早上起床後鮮榨一顆檸檬,加入一杯200毫升的溫開水調和,空腹慢慢喝下,既可清潔腎臟,也可通大小便。還有研究表明,常喝檸檬汁飲品可提高尿中的檸檬酸酯水平,該物質能預防腎結石。

2. 多扭一扭腰

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氣血循環暢通,使腎氣得到不斷充養。適宜的運動能改善體質,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從而使腎氣得到鞏固。

3. 捂一捂腰眼

“腰為腎之府”,腰部是不可以受寒的。可以經常把兩手搓熱,捂在腰眼上,這對保護腰部、腎臟健康非常有益。平時更要注意腰部保暖,少穿低腰的衣服。

這個五臟養護表是不是超簡單?雖然簡單功效卻十分了不得,都是長壽老中醫的養生精髓,送你啦~別忘了也分享給朋友們,大家都需要!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

中醫專家教你按摩三個穴位助您擺脫春困,能量滿滿


山西省中醫院檢驗科侯佳宜

“春眠不覺曉,睏意就來了”,又到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了,暖洋洋的天氣常使人感到困乏無力,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春困”。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呢?中醫專家教你如何趕走春困瞌睡蟲!

為什麼會春困

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界氣候變化而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進入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會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和毛孔明顯舒張,體表的血液循環隨之旺盛,血液供應量比冬天要明顯增多,而使流入大腦的血液比冬天少,大腦的氧氣供應量減少,導致了腦神經細胞興奮程度的降低,於是出現了無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如何緩解春困吧。

調理春困的生活習慣

注意飲食調節。飲食既要容易消化,又不能過食甘肥,油膩的菜餚會使人飯後產生疲憊現象,表現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所以春季易清淡適口。並可適當飲綠茶、咖啡,來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消除疲乏和困倦感。室內要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有充足的氧氣供應,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就會精力充沛。

早睡早起。有人以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會發困了。其實不然。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結果是越睡越困。早睡早起有助於提高睡眠的質量,會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減少白天的困倦現象。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運動,不僅鍛煉了軀體,還能增加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在鍛煉的過程中,血液循環加快,呼吸功能增強,能吸進更多的氧氣,大腦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和氧供,新陳代謝旺盛,會使人體很快適應春季氣候。

給人體以適度刺激。當您在工作中出現困倦時,不妨起來活動活動,做做工間操,到室外聽聽鳥語,聞聞花香,或蹦跳兩下,或用冷水擦擦臉,洗洗手。人體各感覺器官得到適度刺激,大腦中樞就會進入興奮狀態,困倦得以消除。

中醫按摩調理春困

湧泉:它位於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處於屈位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功能: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同時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如頭痛、中暑、耳鳴等。在湧泉穴處按摩,通過經絡的傳遞作用,能使腎臟產生良好的效應,調節內分泌與植物神經系統,提神醒腦。

手法:睡前端坐,用手掌託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分鐘,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的指肚點按湧泉3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足三里: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它位於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

功能:足三里是個保健穴,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壯胃,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盡快消化吸收,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手法:可用雙手大拇指指肚點按足三里,每次10分鐘,以感覺酸痛為度。
 

命門: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對的區域。

功能: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命門的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經常擦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

手法: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摀住兩腎處約10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岐黃視界

上有火、下有寒,原來是中焦不通


中焦是臟象學說中三焦之一,是一個特有名稱。中焦對應脾胃,上焦對應心肺,下焦對應腎、膀胱、大小腸。中焦瘀堵的症狀表現是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後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常說的三焦之中的中焦相關知識,包括了中焦處於哪裡、為什麼會堵以及改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1、中焦在哪?

通俗的說,就是肋骨以下,肚臍以上,這個地方集中了肝膽和脾胃。肋骨之上是上焦,集中了心、肺;肚臍以下到外生殖器,則是下焦,集中了大小腸、腎和膀胱。



2、中焦為什麼容易堵?

上焦有肋骨罩著,下焦有骨盆罩著,唯獨中焦這個區域是軟的。有骨頭罩著的地方是不容易變形和彎曲的,只有中焦這個地方軟軟的,可伸縮性強,容易堵塞。

3、中焦堵了會如何?

我們都知道,人體遍布著經絡。經絡可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所以,一旦中焦的經絡堵了,會引起一系列的病症。但因為經絡只存在於活人身上,它看不見,也摸不到,但確實可以感覺的到。因此,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經絡,我們就把它理解成身體中可見的各種管道。

如果把人體內的管道比喻成一套供水系統,那麼血管就屬於人體的上水系統,而淋巴系統屬於人體的下水系統。因為中焦這個地方沒有骨架罩著,可伸縮性也最大,所以,也就最容易堵。同時,又由於中焦所處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成為了一個溝通上、下焦的樞紐,又因為集中了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膽,重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因而一旦中焦堵了,對人體的健康狀況影響最大,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換句話說,就是口腔容易上火,而腳卻很容易冰涼。同時,口氣很重,吃東西不消化。中焦堵的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肚子大且硬。

4、如何疏通中焦?

1)拍

每晚睡覺前拍打,站著或坐著都可以。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拍打,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手腕處拍打。

拍打速度及力道均勻,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達到震動經絡的作用。每次拍打5至10分鐘,拍打時最好找找三焦經上痛點,有痛點的地方多拍打。

拍完一側之後,再用食指按揉陽池穴約三分鐘(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揉它可以將氣血引到手上,只有這樣,才可以疏通整條經絡)。

然後再按上述方法,交換右手拍打左側肩膀,堅持3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最佳拍打時間:每晚21點至23點拍打最佳,其它時間也可以。

2)飲食養生

忌食生、冷、辣,平時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綠色蔬菜,多吃棗,棗對補血理氣很有裨益。飲食要規律,多喝熱水,少吃多餐,切忌暴飲暴食。可以試試輕斷食。

少生氣、多運動,平時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心態。“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就說明中焦通了。

3)揉腹

按摩可以把密佈在腹部裡的各種管道疏通開,尤其是淋巴管,當淋巴疏通以後,中焦內的濁氣、濁水都會被代謝掉,肚子也就慢慢變軟並且塌下去了。中醫高人常說的:“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

揉腹具體操作方法:掌心對著掌心,雙手貼在肚臍眼上(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兩手疊放在一起用掌跟按揉小腹(雙手疊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隻手的力量太小),也可用拳頭按揉(握拳能增加按壓的力度)。

雙掌以肚臍為中心劃圓運轉,從肚臍眼的上部開始,由左→下→右→上,按順時針方向以肚臍眼為中心做圓周運動,揉72次。再反過來逆時針揉72次。

繞臍揉腹運轉的圈數可多可少,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圈數大致相等就行。

每天早上揉,人精神,晚上睡前揉,睡覺舒服。道家說,若要不死,腸中無滓,若要長生,腸中常清。這揉腹法不單是防病保健的小招法,它更是延年益壽的大道法。

揉腹注意事項:孕婦以及月經期女性要慎用此法。

4)雙手托天理三焦:梳理人體三焦,順暢全身的氣

八段錦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它可有效梳理人體的三焦,順暢全身的氣血,加快各個臟腑的運化,減輕疲勞。

「雙手托天理三焦」預備姿勢:立正,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

方法如下:

1、兩臂由體兩側慢慢上舉,至頭頂上方時,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下,目視上方。

2、頭向後仰,翻掌心向上,用力上托,臂肘挺直;同時兩腳跟上提,離地約1寸。

3、掌心翻向下,十指鬆開,兩臂從左右兩側徐徐降下;兩腳跟仍提起。

4、兩腳跟緩緩落下,還原至預備姿勢。

方法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堅持做會有想不到的效果哦!

5)刮痧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所以如果中焦不通,也可以試試刮痧哦。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詳解人體各穴位位置及功效!


人體各穴位位置及功效!

風池穴

【位置】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後髮際的凹陷處。

【功能】按壓風池穴,可以增加頸部、腦部的血流量,緩解頸部僵硬,增強有關大腦功能,如記憶力等。

血壓高了,按什麼穴位?
感冒了,按什麼穴位?
落枕了,按什麼穴位?
記不住東西了,按什麼穴位?
一個穴位,就可以負責這麼多問題,它就是風池穴。

百會穴

【位置】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

【功能】要養生,少不了百會穴。百會穴是人體諸多穴位的交會處。所以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將我們人體的一半經絡以及大部分的穴位都帶動起來。①

想要滋補大腦,不用花錢買什麼亂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個滋補大腦的穴位,就是百會。
大小便憋不住,很尷尬,是影響社交的危險分子。如果有這種情況,按壓百會穴,也可以緩解。②

肩井穴

【位置】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功能】肩周炎、五十肩、肩頸方面的疾病找誰呢?肩井是對口的穴位。肩部的問題,就找肩井來按壓,必定可以手到病除。除此之外,頭部的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問題,也可按壓肩井穴來緩解。

曲池穴

【位置】肘部,屈肘最高點凹陷處。

【功能】

降火:火鍋、饞嘴蛙、一盤盤誘人的食物,結果卻是上火發炎,咽喉也疼痛不舒服,該怎麼辦呢?按按曲池穴,可達到清熱祛火的目的。這樣,對於因熱、幹導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降壓:風池穴可降壓,但降壓效果最好的其實是曲池穴,若血壓居高不下,除藥物調理外,試試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壓降下來。

膻中穴

【位置】人的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的的正中位置。

【功能】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搥胸頓足動作真的是對心胸滿悶的一種治療。因為捶的那地兒就是膻中穴,膻中穴是氣會,通過刺激調節膻中穴,可以調理氣機,恢復氣的正常運動狀態,從而緩解因為不良情緒帶來的不適,消除不良情緒對人體氣機的影響。

肩中俞

【位置】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當我們低頭時可在頸項部下面摸到有一高突的椎骨,用手按住並轉動脖子則可以感覺到它也隨之轉動,該處就是第7頸椎棘突。拇指的關節寬度,也就是橫紋處為1寸;把自己的四指併攏為3寸;中指和食指併攏是1.5寸)

【功能】

肩背痛、頸椎病的時候,可以常按壓這個穴位,以促進頸部、腦部的血液供給。
咳嗽、氣喘、看不清東西時,也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效果不錯。按壓的時候,感到酸脹為宜。

內關穴

【位置】右手3個手指頭併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在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了。反之亦然。也可以攥一下拳頭,手腕關節處有兩根筋突起,內關穴就在兩根筋處。

【功能】看它的名字,就可以對其作用猜個八九不離十,沒錯,它是守護人體內城的關口,“虛則補之,實則瀉之”①。

暈車:因為暈車,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試一試內關穴,對於暈車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胃疼:如果突然胃痛,可以找內關穴來緩解。一般有胃病的人胃氣就會上逆,胃氣升起來,濁氣就會上泛,所以就會胃疼、噁心或者嘔吐。所以一旦感覺胃不舒服,通過按揉內關穴,便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②。

腎俞穴

【位置】后腰與肚臍正對的穴位為命門,命門穴旁開1.5寸就是腎俞穴(取穴的時候,把中指和食指併攏,就是1.5寸)。

【功能】這是補腎抗衰老的好穴位,其實,不僅男性,老人、婦女等也應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腰酸背痛,治療腎虛。

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第1、2掌骨間,約當第2掌骨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另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盡出即是。

【功能】 “面口合谷收”是說合谷穴具有疏調面部經氣,善治頭面、五官部(如頭、面、耳、目、口、齒、喉、鼻)病症①。

治療面部疾病:大腸經上行頭面,環循口唇,所以它可用於治療一切與面部疾病有關的病症,如頭面汗出、扁桃體炎、咽喉腫痛、迎風流淚等症。
鎮痛:合谷還是鎮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一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臨床醫生常用合谷治療牙痛、子宮收縮痛、頭痛、三叉神經痛、腹痛、手臂疼痛等一切實證疼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春天百病起,養好此處讓你百病不粘~學會兩個動作就夠了!


春天養生重點抓住2點:

1,生發陽氣;


2,調順肝膽之氣。

俗話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春天和早晨是陽氣升發的關鍵時刻,而陽氣升發的好壞決定著您接下來一年或一天的身體狀態。怎樣升發人的陽氣呢,調理膽經就可以。

《黃帝內經》講“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膽陽就像一部電梯,能帶動五臟六腑之陽氣上升。如果趕在春天陽氣升發之時,調理一下膽經,對防治百病有很大的意義。

怎麼調理膽經呢?最實用方便的方法莫過於敲膽經。

敲膽經,生發陽氣


讓你百病不粘

方法

身體平坐(坐在床上或者椅子上,保持一定高度使進一步操作方便即可),將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用自己的拳頭從屁股開始敲,沿大腿外側一直敲到膝蓋,另一條腿也是這樣。

力度

不需要很用力,把手舉起來,隨勢下降敲打就可以了。每側5到15分鐘,可以兩側一起敲,兩側各敲50次左右,一天可以敲1到3次即可。

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因為人體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膽經這個通道。一般不會敲出烏青來,敲出烏青有兩種情況:可能是力量太重了,等烏青退盡了再敲;不是“敲”的關係,是身體的凝血因子不夠,平時皮膚也易出烏青。

拍打時間

時間最好是在下午12點到4點,一定不要在晚上11點到1點。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

敲打姿勢

姿勢可以隨便,坐著,站著都可以,不限制。不要把敲膽經當成是負擔,只要你堅持。一定可以達到健康的目的。

不適合人群

孕婦絕對不能敲,不能讓孕婦有痛的感覺,會對寶寶有影響。老人敲膽經不要敲得太多,因為血升得太快人體的調節也會快,這樣比較不舒服。

敲膽經:最佳進補方法

最簡單的養生絕招

敲打膽經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足夠材料。

敲打可以舒經通絡、活血排毒,血液循環快了,身體就會有足夠的能量來排除垃圾,體內的水腫、毒素自然就會去除。

此外,敲膽經作用很多,還可以:

1.烏鬚發

因為敲打膽經可以刺激人體的造血功能,而中醫所說“發為血之餘。”所以經常敲打膽經有助於白髮轉黑。

2.預防結石

如果患有輕度結石,或者想預防膽結石的朋友,每天只要堅持敲打膽經就可以化解,但是需要長期堅持噢!

3.敲掉脂肪

經常敲擊膽經可以促進膽經的活動加速,有助於將大腿外側堆積在膽經上的垃圾排除,因此可以有效的減少臀部、大腿外側的脂肪和垃圾,堅持一到兩個月,可以明顯感覺到褲管變大了!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時下有很多疾病如脊椎、腰椎、坐骨神經、股骨頭等也都與膽經病變脫離不了關係。一個小小的動作,每天做兩組,卻對你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幫助。

但是不適合敲膽經的人怎麼辦呢?可以練習樹式瑜伽,這個樹式瑜伽可以喚醒你身體裡蟄伏的能量。

樹式瑜伽


打通下肢的6條經絡

每日早起做上幾分鐘“樹式”,就能通暢經絡,促進氣血升發。

●如同大樹從大地向上汲取養分那樣,樹式代表著能量上升的意義,代表著蓬勃向上的精神,也代表著對自己身體的尊重和虔誠。一般練習幾分鐘左右,就會感覺指尖發熱、全身暖暖的,這就是陽氣上提的表現。

●隨著膽經的暢通,陽氣升發,人會越來越積極,表現到人體外就是身上有勁、人更有活力。

●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效果不簡單, 這個體式能打通下肢的6條經絡,增強肝、脾、腎等臟器的功能,能很好地延緩衰老。

具體方法

1、山式站立,雙腳併攏或稍分開。

2、提起左腳跟,腳趾著地,重心放在右腳。

3、眼睛注視固定的一點有助於穩定姿勢。抬起左腳,握著腳踝,腳底貼著右大腿內側,腳跟在舒適的範圍內靠近腹股溝,腳趾朝下。保持髖部朝向正前方,左膝朝著左外側。

4、在胸前合掌。站穩以後,雙臂慢慢高舉過頭,保持肩膀下沉。手肘可以伸直或彎曲。軀幹從腰往上延伸,輕輕收腹。平穩均勻地呼吸,保持10~60秒鐘。

5、合掌回到胸前,左腳放回地上,兩臂放到體側。

6、換邊重複。

降低難度法

背部靠牆站立,有助於保持平衡。分兩個階段練習:先練習雙臂高舉過頭,以增強肩膀靈活性,但腿不抬起。

再練習雙手在胸前合掌以單腿保持平衡。動作熟練後,就把這兩個階段合在一起做。

開春疏膽經、一年都精神!這兩個動作都不難,每天練習一下,讓您百病不生!另外提醒大家,春季養肝膽,就是養命,一定要趁早,萬萬不可等到春天快過完了才去做這兩個動作,現在就開始,整年都健康!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

不要忽視這些不起眼症狀,它可能是心梗的典型症狀!


在普通大眾的印像中心梗的症狀是:胸痛、胸悶、心悸、心臟撕心裂肺的痛,只要出現這些症狀,就立刻意識到這是心髒病的典型症狀。

感謝科普君的廣泛科普,讓廣大同胞們知道了心髒病的典型症狀,可這是理論上的症狀,理論是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心髒病的症狀遠不止這些。今天跟大家聊一聊。

心梗的“奇葩”症狀
李女士牙痛一周了,終於忍不住了,她決定去醫院拔牙,來到醫院口腔科,醫生仔細檢查了牙齒,告訴李女士牙齒沒什麼問題,建議她去心內科看看,李女士當時挺不樂意,明明是牙痛,為什麼要去心內科。

來到心內科後,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心肌梗死。。。。聽到這個結果,李女士幾乎崩潰。

都已經準備好拔牙了,結果發現並不是牙齒的事,原來是心梗的事,幸虧發現的及時。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年輕教師因為肚子疼,去醫院普外科檢查,結果還真查出了膽囊炎,正要準備手術時,醫生提議再做一個心電圖,結果顯示術前心電圖發現急性廣泛前壁性心梗,就這樣被送到心內科了。。。

還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人案例,說自己的父親陣發性頭痛伴噁心嘔吐胸悶一周,在當地醫院做了核磁共振,結果未見明顯異常。

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縣醫院神經科,醫生當時多了個心眼兒做了心電圖,結果顯示下壁心梗,醫生果斷建議患者做冠脈造影,結果顯示:三支重度病變,右側冠脈是梗死相關血管,放了倆支架。

後來醫生了解到這位患者既往每天喝三頓白酒,一頓半斤+。。。。

還有更現實版的,小李是一名程序猿,近來感覺自己的脖子不舒服,動不動就脖子疼,他覺得可能是長期對著電腦,導致頸椎病犯了,於是,去醫院骨科檢查頸椎,經過一系列檢查下來發現,頸椎沒啥大事,醫生建議他去心內科看看。

不去倒沒啥,一去嚇一跳,醫生給小李做了一個心電圖,心電圖顯示前壁心梗。

醫生告訴小李幸虧來的及時,要不然很可能會出現暈厥的現象,程序猿深夜暈厥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以上這些牙痛、肚子疼、頭暈+吐、脖子疼,看似跟心髒病症狀扯不上關係,可是它們就是現實版的心髒病症狀。

心梗疼痛的部位有哪些呢?

還有部分病人無疼痛,多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數病人在整個病程中都無疼痛或其他症狀,而事後才發現得過心肌梗塞。

如果感覺到身體有以上部位的疼痛需要引起重視了,平時也應該關注自己身體狀況,有沒有心血管疾病的的前期徵兆,都是可以通過體檢得知的。

文章來源:大象心健康

中醫說:想要氣色好、皮膚白,還得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句話便足見女子氣色之好,容顏之美,不施粉黛而顏色如朝霞映雪。

美麗而精緻的容貌大概是所有女性一生的追求,無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長什麼樣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但是,不要著急氣餒,雖然無法千秋絕色,傾城傾國,卻是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骨相無法改變,氣色卻是可以調養的。正所謂骨相不夠,皮相來湊!

並且一個氣色紅潤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健康美,才可以美的長久,非脂粉裝飾出來的可以比的。

中醫對於調養女性氣色很有一套,我們且來看看中醫是怎麼做的!

對於容顏的美麗,中醫學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中醫認為,顏面與臟腑氣血的盛衰有關,面容老化的關鍵原因是氣血虛虧。氣血是滋養皮膚、令面容保持較好年輕的物質基礎,氣使皮膚瑩潤光滑,血使皮膚顏色紅潤。



好臉色從五臟開始

面色無華、晦白或灰暗、肌膚粗糙、斑點多多,往往緣於五臟功能失調。就算是再高明的美容師,恐怕也難掩憔悴之態。因此,要想養顏美容,首先應調理內在的生理功能,這樣才能使容顏不衰。

1、補心:讓面色紅潤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即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從而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而面部又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臉色就會蒼白晦滯或萎黃無華。

方法:可將桂圓肉和蓮子肉加入米熬粥,常服此粥可養心補血,潤膚紅顏。或是一天吃20顆紅棗,幾個星期之後你就能見到容不光煥發的自己了。

2、潤肺:幫助肌膚保濕

肺主皮毛。人體通過肺氣的渲發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則肌膚乾燥,面容憔悴而蒼白。肺虛的人,皮膚乾燥而沒有光澤、面容憔悴。肺熱和胃熱體質最容易影響皮膚廢物毒素的代謝,大多數表現在皮膚方面,容易出油、毛孔粗大、長化膿性的痘痘及粉刺。

方法:若能善用潤肺的中藥,如百合、靈芝、杏仁、桑葉等,會幫助皮膚活化。

3、補肝:潤膚去斑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血流量和調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之疏泄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淤滯於面部則面色青。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則面色無華,黯淡無光,兩目乾澀,視物不清。中醫還將黃褐斑的形成主要歸結於肝淤。

方法:對肝臟失調者,中醫提倡食用’銀杞菊花粥’。其做法為將銀耳、菊花和大米熬粥,然後放入枸杞和適量蜂蜜。

4、補脾:恢復肌膚彈性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表現在肌膚上則會使皮膚柔潤,減少皮脂溢出,保持皮膚彈性,有防止皮膚衰老的作用。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則不能營養顏面,其人必面色黯淡,肌膚粗糙、沒有光澤。

方法:脾虛的人應多服山藥、茯苓、甘草、薏仁、山楂等,可以改善肌膚粗糙。讓膚質更細膩。

5、補腎:去皺,抗衰老

腎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臟功能也將正常運行,氣血旺盛,容貌不衰。當腎氣虛衰時,人的容顏黑暗、鬢髮斑白、齒搖發落、未老先衰。腎陽虛體質則會導致身體的退化,在皮膚方面容易讓肌膚呈現老化的狀態,所以皺紋、黯沉都表現在臉上。

方法:多食服芝麻、核桃等,使皮膚變得潤白、豐潤。除了美容外,還能幫助毛髮生長發育。可用補腎陽方面的中藥,如桂皮、艾葉等來改善肌膚,以達到除皺、青春永駐的效果。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艾灸最厲害的八句口訣!


冬季屬陰,人的身體受到天氣的影響也會出現陰盛陽衰狀態,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變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中醫認為,冬季的養生,以補陽、藏陽為主。在中醫外養法中,艾灸補陽在冬季尤為重要的。而艾草屬陽,加熱或燃燒後作用力更強,所以艾灸是補陽的最佳養生法。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艾灸超厲害的八句口訣!

一、“ 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說凡是在“肚腹”這個部位所發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風,西醫講的,胃下垂、胃痙攣這個部位,都要用足三里這個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

功效: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風化濕,通經活絡,益氣健腦等。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下肢和足背發散。



二、“ 腰背委中求”

腰背這個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療者要考慮到委中穴,委中穴在腿膕窩橫紋線中間。腰疼的種類很多,很多病因能夠造成腰疼,比方肌肉拉傷,腰肌勞損,甚至是腎虛或者是一些由內臟器官引起來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慮這個穴位。

位置:膕窩橫紋正中線處。

功效:疏筋活絡,袪風除濕,涼血泄熱,強健腰膝。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麻脹感,有時向腰部發散。

三、“ 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在手腕橫紋以上(尺骨陷中),在這個部位,所有頭部的疾病頭疼、頭暈、眩暈嘔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來治療。

位置: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取穴時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指壓列缺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 面口合谷收”

嘴周圍和臉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療,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位置: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主治:頭痛,眼睛疲勞、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等。

指壓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位的療效。

五、“ 心胸取內關”

心胸從咽喉部到胸口,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剛才講“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這部分,有病找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鬱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等。

六、“ 小腹三陰謀”

“小腹三陰謀”就說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療。

位置:內踝直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主治: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調經止痛,腎虛陽痿、寧心安神,補陰除煩等病症。對心、腦病有一定的作用,為主要保健穴。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小腹部發散。

七、“ 坐骨刺環跳”

現在坐骨指的是什麼呢,並不是指西醫概念上的坐骨這一個部分,而是從腰到腿一個比較大的範圍內,由坐骨神經引起來各種疼痛可以找這個環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腳,所以在這裡發生疼痛要考慮環跳穴。

位置:股骨大轉子和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處。

主治:袪風除濕,強腰通經。適用於風濕痺痛、下肢癱瘓、藥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麻脹痛感,同時向下肢發散至小腿外。

八、“ 腿疼陽陵透”

腿疼陽陵透,指陽陵泉穴是整個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個總的開關。發生疼痛了要考慮到打開這個開關,使它的氣血流通。像老年人的風濕老寒腿,肌肉拉傷,靜脈曲張等等,都要用陽陵泉穴來治療。

位置:膝外側下方,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清利肝膽,疏筋活絡,滑利關節。適用於耳鳴耳聾、胸肋脹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關節炎、膽囊炎、口苦、嘔吐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艾灸技術一般卻能準確取穴,靠的是什麼?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艾灸療法能健身、防病、治病,直到如今,還為人們所青睞。

現在,學習艾灸的人很多,但是能學好的寥若星辰。

取穴,便是讓很多人都為難的一個環節!

初學艾灸的朋友經常會有這樣的困境:

給人艾灸時,為了找灸點,恨不得把他全身上下都掃描一遍!

有時有灸感的穴位有多個,到底該灸哪一個呢?

在艾灸治療中,確定要灸什麼穴位確實是重要一環,我們今天就講講艾灸當中取穴的那些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艾灸?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的用途總的來說可分為兩個:

一是調理身體

身體並沒有明顯的疾病症狀,但是經常感覺疲勞乏力精神不振,處於亞健康狀態。此時,只要選擇感覺舒服的點,艾灸能量進入身體,自然就是給身體充電。

二是治療疾病

我們要討論的也正是這種情況。灸之要,氣至而有效。氣至病所,灸感集中於病位,是治療快速起效的保證。比如治胃痛,就要通過選相應的穴位,讓灸感快速到達並且保持在胃。

艾灸如何取穴?

總的來說艾灸的取穴都宜少而精,一般一至兩個足矣,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

1.病位附近的任督二脈

軀幹是我們體內藏腑之居所,是我們身體最為寶貴的部分。任督二脈分別行於軀幹的前後正中,對於相應的藏腑功能具有調節管控的作用。

任脈統管所有陰經,為陰脈之海;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為陽脈之海。這二脈,是取穴的重點。

一般來說,穴位都具有近治的作用。比如頭部的穴位都能治頭疼頭暈等。

當然,每個穴位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比如

百會:巔頂痛,提神醒腦等;

膻中:心肺通治,女性乳腺和月經問題等;

脊中:脾胃,如肥胖,疳積,泄瀉等;

神闕:調神,兒科諸病,小腸大腸的病變等;

命門:腎,生殖泌尿等。

遇到病症,在相應區域尋找合適的灸點進行灸治,一般情況下都會有療效。

當治療效果不明顯時,要反思是否還有沒想到的因素。

比如孩子的病,是否有飲食積滯,脾胃是否受損?那麼需要先調脾胃,選擇與脾胃相關的穴位艾灸。

2.病位周圍區域

當病情性質比較單一而集中,或者位置距離軀幹較遠時,不妨嘗試在病位附近查找吸收點,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同樣是就近取穴,在任督二脈取穴重在調理相應的藏腑功能祛病,在病位區域取穴則重在調節局部環境的氣血失和。兩種方式在實際艾灸中需靈活掌握。

3.遠端取穴

對於一些身體虛弱正氣不足的人,或者身體瘀滯比較嚴重的人,在軀幹上就近取穴,可能會有胸悶心悸等不舒服的感覺,讓人難以承受。大火快攻不行,就改小火慢燉。這時就適合於遠端取穴,小心培補正氣,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總結

無為灸以灸感為依據,在有良好灸感和氣至病所的前提下,取穴方法有四:

第一,就近取穴,最為常用,可取病位附近的任督二脈的穴位,或者病位周圍的區域。適合於絕大部分情況。

第二,督脈壓痛點。當有急症或慢性損耗性疾病時,可能會在督脈及其兩側出現明顯的壓痛點,可在壓痛點施灸。適合於有壓痛點的情況。

第三,遠端取穴。當身體虛弱或瘀滯嚴重時,應遠端取穴。常用穴位:足三里。

第四,本神指引。對身體有覺知的人,能夠感知到本神的指引,自己確定要灸的部位。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其優先級高於其他取穴方法。

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並且見效快,操作方便,是值得一試的保健良方。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耳鳴時會伴有頭痛、眩暈等,這3個穴位緩解你的耳鳴之痛


我們都有過耳鳴的情況。這是一種非常玄妙的狀態,但是說實話,耳鳴的感覺不是很好。而且耳鳴通常伴隨著像頭痛、眩暈這種並發症,所以這並不是一種令人享受的狀態。況且耳鳴容易讓人心煩氣躁,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緩解減少耳鳴的症狀。也不是多難操作的方法,只要知道這幾個穴位,學會按摩的方法就行!

風池穴

風池穴也成為熱府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於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比較容易找到。因為在頭部,所以按摩風池穴能緩解頭痛頭暈,而且還能緩解頸椎疼痛、促進睡眠和緩解眼部疲勞。

而且靠近耳側,所以按摩風池穴可以保證耳部的供血充足,減輕耳鳴尤其是神經性耳鳴的症狀。按摩的時候按揉一分鐘即可,有酸脹感就行,每天要按摩三次。

聽宮穴

聽宮穴是是手、足少陽和手太陽三經之交會穴位,在臉上,位於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聽這個穴位的名字,就知道這個穴位和耳部有著很密切的聯繫。

按摩聽宮穴能很好地開竅聰耳,有效緩解耳聾的情況,對於耳鳴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很好。按摩聽宮穴還能宣通氣血、緩解牙痛和頭痛的症。每次按摩一分鐘即可,按摩的時候嘴巴要張開,力度適中,仍是以酸痛感為標準。

翳風穴

翳風穴是翳風穴的重要穴位,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耳部許多重要神經都經過這個穴位。按摩翳風穴能有效緩解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的症狀。牙齒痛、臉頰痛,按摩這個穴位也會有很好的效果。耳鳴、耳聾等問題,按摩翳風穴也有很好的效果,因為這個穴位可以通經活絡從而通耳安神。除此之外,還可以對耳部相關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樣,按摩時長不能少於一分鐘,要有一定的痛感,感受到穴位附近發熱才行。每天兩次。

文章來源:愛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