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陰心經:養心當是養命!


中醫講“心主神明,魂魄意志,皆為其統”。有人說,腦才是思維的中樞,心不過是個“血泵”。其實,一個人心臟跳動的緩急強弱,也就是心臟自身的節奏韻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變化。

改變了心臟跳動的節律,也就改變了人的心理狀態。曾有報導說,有個性格溫和的人,移植​​了心臟以後,性格完全改變,變成了一個性情暴躁的人。美國醫學家阿拉特拉斯博士也曾說:“心臟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思維能力的智慧臟器。”

《內經》上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管是粗茶淡飯還是海味山珍,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是名牌西服,還是廉價布衣,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聽得聲聲悅耳。

也就是說,讓“身心保持愉快”為生活的第一要務,以“讓精神感到滿足”為事業的最大成功。如果您能按此心法來養心,何愁萬病不祛。

本經共9個穴位。1個穴位在腋窩部,8個穴位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首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少府、末穴少衝。

穴位名如下:

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少府、少衝。

1


心血管類疾病潛伏在心經上

手少陰心經是從心中開始,出來屬於心臟與它臟相連的繫帶,下過膈肌,絡小腸。它的支脈從心臟的繫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連於腦的繫帶相聯繫。

它的直行脈是從心系(即心與它臟相聯繫的繫帶)上行至肺,向下出於腑下(極泉),沿上臂內側後緣,走手太陰,手厥陰經之後(青靈),下向肘內(少海),沿前臂內側後緣(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到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少府),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少衝),接手太陽小腸經。

《黃帝內經》中說,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咽喉乾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還可發為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心”方面所發生的病症。如,胸、心、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症。

因此,在身體保養方面,循經按揉可以放鬆上臂肌肉,疏通心經的經氣。對重點穴位進行按壓敲擊,還可以預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頸椎病壓迫神經所導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還能治療失眠等“心神不守”的疾病。

2


彈撥極泉穴,對心腦疾病很奏效

極泉是手少陰心經要穴,在腋窩頂點,當上臂外展時,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即是此穴。因本穴位居腋窩針灸不便,中醫很少會應用此穴進行針刺類的治療方法,但是在自我保健中如果用彈撥手法按壓極泉穴,卻能夠迅速改善因氣血不暢引起的心悸、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失眠、神經衰弱以及心腦疾病。

如,家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家長可以讓孩子仰臥,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揉患兒上肢內側肌肉10~15次,並以食、中指點按極泉穴1~3分鐘,則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此穴的主要操作手法是:先用手指點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點酸脹等感覺為止,然後向旁邊撥動,注意撥動時手指的力不要減。一般會有麻感順著手臂向下傳導直到手指。

3


手臂屈伸不利點揉少海穴

少海穴在肘關節處,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肚骨內上骼連線的中點,即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本穴名意指心經的地部經水匯合於本穴。

本穴物質為青靈穴水濕雲氣的冷降之雨和極泉穴的下行之血匯合而成,匯合的地部水液寬深如海,故名。同時本穴又名為曲節穴。曲,隱秘也。節,樹之分叉處也。曲節名意指匯合於本穴的地部經水不斷氣化。

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匯合而成,經水在本穴匯合為本穴氣血的主要運動變化。但因本穴的經水溫度較高,水液亦同時進行氣化,經血的氣化如樹枝分化但又不易察覺,故名曲節。

少海穴可以用來治療肘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病變,比如屈伸不利、落枕、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等,治療時主要是在穴位上進行點揉。

如經常好發於青壯年,特別是肘部有損傷或從事運動、體力勞動的運動員、工人、農民身上的“高爾夫球肘”,即可每日進行此穴的點揉。當然,還要配以其他穴位,如肩骨禺穴、肩井穴、小海穴、青靈穴。

4


按摩神門穴可提神醒腦

神門穴在手腕掌面關節小指側,腕橫紋中。將腕橫紋分成6等份,自尺側到橈側,第1等份與第2等份交界點處即是。

用腦一段時間後,腦力疲勞,頭昏腦漲,需要提神解乏;神昏、暈厥、癲癇發作,需要醒腦開竅。

按摩神門穴,能鼓舞頭面部氣血,用腦後和緩按揉,能夠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救急時重力按陷,有助於提神醒腦。按摩時,一手屈曲張掌,掌心向上,在胸前處,另一手四指由前臂外側託在下方,拇指指端放在神門穴處,用指端甲緣按掐,一掐一鬆,連做14次。

之後,一手屈曲張掌,掌心向上,在胸前處,另一手拇指指端放在神門穴處,其餘四指併攏,按託在手腕背面,用拇指指端推擦,連做1分鐘。在按摩的時候,屈肘張掌,掌心朝上,有助於神門穴的定位。按摩的時候應緩慢的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用追求所謂的酸脹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陽春三月,把陽氣養足,排除一身毒素,輕鬆一整年!


什麼是“毒”?

現代醫學認為,凡是不能及時排除體外,對身體或精神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

而中醫則認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可謂之“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濕毒,火毒和寒毒等,這些都是導致人體疾病的致病原。

哪個時節排毒最適宜?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為四季之始,內孕生升之機,從立春到立夏(2月4日至5月5日),這三個月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時機,也是排除體內毒素的最佳時間。

經過一個冬季的儲藏,身體中的陽氣開始向外生髮,身體的毒素也趁機外發,毒素外發也正是我們藉機清除的大好時機!

為此,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它、愛護它和利用它寶貴的創造力。陽春三月,把陽氣養足,身體毒素排除體外,全年輕鬆。

給胃排毒

日常飲食六忌

一忌過飽;二忌吃太晚;三忌胃痛忍著;四忌吃飯快;五忌吃生冷;六忌吃完飯就坐著。

膳食纖維護胃

多吃山藥、秋葵、蓮藕、菌藻、銀耳、木耳等可溶性膳食纖維,不可缺,可對胃壁形成保護層,減輕胃黏膜的工作壓力。同時,多醣類物質還有助於促進胃腸道蠕動,使食物更快地被消化吸收,從而減輕胃的負擔。

食療方消積食

中老年人由於腸胃功能減退,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脹等“積食”現象,應減少飲食量,同時適當配合一些食療方,如糖炒山楂、白蘿蔔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順氣、健胃、補脾的功效。

給腸道排毒

定時排便

早上5:00-7:00是大腸經“值班”的時間,若此時排便,效果最好,時間越晚,積累的毒素就越多。

多食雜糧

五穀雜糧富含粗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清腸排毒。可以把紅小豆、黑豆等豆類,搭配黑米、紫米、黃米與燕麥類糯性較好的穀類同煮,口感更好。

適時輕斷食

輕斷食,是近年來流行的是一種減肥養生的方式。它並不等於絕食,而是以低能量的食物代替正常的三餐,來實現促進腸胃排空、緩解便秘、減輕體重從而達到瘦身塑形提高免疫力等效果。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個月挑一個休息日,只吃流質食品,比如粥、酸奶、牛奶或各種五穀豆漿,也可以再吃一點水果,水果品種沒講究,有什麼吃什麼,或者蔬菜沙拉都可以。讓勞累了一個月的腸胃,有一個休養生息的調整時間。

給肝臟排毒

按時睡覺不熬夜

23:00-3:00是膽經和肝經的“值班”時間,此時,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氣血的運行,這個過程就是肝臟的排毒過程,所以,不要熬夜。長期熬夜或失眠的人,肝臟的氣機就會收到影響, 從而引起五臟六腑的“不和”。

控制情緒忌生氣

中醫常說“火大傷肝”,“怒傷肝”,“肝火太旺”,就是說情志不舒會使肝失疏泄,會出現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而導致失眠、口苦、胸脅痛、梅核氣,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癭瘤等病症,所以,要控制好情緒,保持心情平和和舒暢。

長期堅持多運動

運動是疏肝降火、氣機升降最好的方法。多進行戶外活動,健步走、慢跑、游泳、跳舞、太極、五禽戲、經絡操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方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愛好及身體狀況選擇,才能長期堅持。

蒲公英茶飲

蒲公英生長在春天,春天的營養價值最高,蒲公英素有“藥草皇后”之稱,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鬱、養肝補腎、養顏美容、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新鮮蒲公英泡水喝。

脾胃虛寒或腎氣虛弱的人,可以加用紅茶或枸杞一起泡服,其他體質的則可以加用相應食材。建議在服用之前諮詢專業的醫生用量,然後進行過敏檢測,避免身體過敏。

切忌濫用藥物

是藥三分毒,我們吃進去的藥,肝臟也正在飽受這些毒的“煎熬”!用藥原則是能用食療的不用中藥,能用中藥的就不用西藥;能口服的就不打針,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

給血管排毒

預防血管堵塞,首先是要在吃上下功夫。減少外出就餐,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炮製的菜餚,葷素搭配合理才是預防血管堵塞的最好辦法。

給鼻子排毒

春暖花開,空氣中花粉、塵蟎漸多,正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

患有鼻炎的人外出時戴口罩,或局部噴用第2代抗組胺藥等;如果是塵蟎過敏,家中要盡量保持通風乾燥,常曬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小時,蟎蟲基本清除;盡量不要用地毯,常清洗空調葉,減少接觸過敏源。

給經絡排毒

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說的就是經絡氣血運行的通暢問題,一旦經絡不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在這裡,特別推薦幾種操作簡單、實效強的中醫特色技術:

泡腳

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雙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雙腳穴位達66個之多,通過泡腳就可以促進經絡的自我調節,平衡陰陽,增強精力,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刮肝經

人體大腿的內側,是肝經循行路線。每天揉大腿內側,就是在按摩肝經。每天對肝經進行按壓,就能很好地疏通肝經,成功為肝臟進行血液的疏通。

刮肝經的方法很簡單,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另外,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300下。

督脈灸

督脈灸是在督脈上進行隔藥灸的中醫外治特色技術。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督脈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上,從頸椎到尾骨的距離,溝通全身的經絡,貫穿和總管一身的陽氣,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

而且,在督脈灸時,因所灸區域較寬,能同時灸到督脈兩旁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經,所以,督脈灸在發揮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理氣血,逐寒濕,抗禦病邪,調整虛實的功效方面有非常實用的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一年之計在於春,練習瑜伽正當時


春天到啦

因冬日寒冷減少鍛煉的人兒們

現在冷已經不能作為藉口啦

話說春天不瑜伽

夏天徒傷悲…

秋天徒傷悲…

冬天徒傷悲…

春季瑜伽的好處多

1. 一年之計在於春,練習瑜伽正當時,養生專家認為,春季最適合做伸展類的運動,釋放累積在身心的能量,瑜伽便是其中之一。

2.春天容易犯“ 春困 ”,尤其是那些整天對著電腦的人,而練習瑜伽會克服春困現象,防止頸椎腰痛的方法。

3.春季新陳代謝開始旺盛,此時練習瑜伽,可以促進內分泌平衡,讓人更具活力,尤其是女性,使人皮膚更年輕和去脂塑形。

4. 春季練習瑜伽,會增強身體的柔韌和力量,對腰痛,肩頸疼痛等都有改善。

5.很多小伙伴春節期間大吃大喝,然後缺乏運動,毒素長期積壓在我們體內,重則會導致身體生病,瑜伽對於我們排毒是很有好處。

春練瑜伽正當時

瑜伽的事溫馨提醒

春季練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練習前要熱身:

練習前先做一些簡單的熱身,如拜日,以防止韌帶和肌肉扭傷。

練習時要用鼻子呼吸:

練習應該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為鼻子能過濾空氣,使你的氣管和肺部不受灰塵和細菌的侵害。

練習時注意保暖:

剛開始上課時,不宜立即脫掉外衣,等熱身後身體開始發熱在逐漸減掉外衣,練習結束後要立即穿上外套,以防著涼。

分享一套修復瑜伽


補充身體能量

1、小橋式

  • 仰臥,雙腳分開與髖寬,腳尖指向正前
  • 屈雙膝,腳跟靠向臀部,小腿垂直地面
  • 抬臀向上,十指交扣與身體下方
  • 保持8個呼吸

2、快樂嬰兒式

  • 仰臥,屈雙膝,雙手抓住雙腳
  • 將雙膝拉向胸腔兩側,雙肩保持下沉
  • 保持2分鐘

3、仰臥束角式

  • 仰臥在毛毯上,屈雙膝,腳掌相對
  • 雙手放在腹部與胸腔,保持3分鐘

4、仰臥扭轉式

  • 仰臥,雙腿伸直,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 屈右膝,左手壓左膝蓋向下貼地
  • 轉頭看右側,保持1分鐘,換邊

5、攤屍式

  • 仰臥,雙腳分開與髖同寬,腳尖自然外展
  • 雙手手心朝上,身體兩側自然伸展
  • 保持3-10分鐘

朱自清在《春》裡說: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春季,一切都是嶄新的,充滿生機和朝氣

瑜伽,歸零當下,從頭開始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元氣虧損身體就容易出問題,這3個穴位多按按,恢復身體元氣


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的健康水平其實沒有得到太大改善,反而有所下降。大部分的人身體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因此我們還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生病。生病的根源是什麼?是我們的元氣有所虧損,或者陽氣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來調理身體,培元固本。你需要知道這幾個穴位。

命門穴

命門穴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其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人體的命門。命門穴是督脈的穴位,位於位於第二、三腰椎棘突間,在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因為在腰部的神經上,按摩命門穴能夠緩解腰痛、也能夠治療女性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的情況,治療男性早洩、陽痿、遺精的情況,還能治療小兒遺尿的症狀。

多按摩命門穴,對於腹部的脂肪燃燒效果也極好。按摩的時候把雙手摩擦,知道生熱,手掌按在命門穴上,進行推揉,持續5到十分鐘。

關元穴

關元穴也是人體至關重要的一個穴位,位於臍下三寸處。在肚臍附近的穴位都非常重要。關元穴是人體元氣聚集地地方。按摩關元穴可以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甚至對於泌尿、生殖系統的病患更有奇效。

元氣虧損的人需要多按一按。按摩的時候最好躺著,將手掌挫人,用手掌在穴位上推揉和按揉,保持一定的節奏,注意力度,每次按摩五到十分鐘!

氣海穴

氣海穴是任脈的穴位,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氣海穴也是一個不怎麼出名的穴位,但是跟上面兩個穴位一樣,從穴位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氣海穴的重要性。小便頻密、大便不通、腰痛腰酸、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甚至發育不良都可以試試按摩氣海穴。男性的生殖隱患,女性的婦科症狀,小兒的一些病症,也都能通過氣海穴改善從而強健元氣。按摩的時候將兩隻手折疊,一起放在氣海穴上,搓熱之後放上去效果更好,按摩最少五分鐘,直到穴位附近開始發人。力度要適中,不能讓人體產生不適。

文章來源:愛問360

後背肥胖竟然是膀胱經不通導致?你哪個部位胖?請對號入座



肥胖,一定是身體出了問題!哪個部位胖,說明哪裡有情況,請對號入座↓ ↓ ↓

1、上身胖:是我們的脾胃不好引起的;

2、下身胖:是我們的肝膽不好,腎經排毒不好造成的;

3、胳膊粗:是我們的腸胃不好,心肺功能弱,心經,大腸經不通導致的;

4、後背肥胖:是我們的膀胱經不通導致後背肉厚,月經普遍不好;

5、腹部脂肪堆積:主要是我們的宮寒導致;

最後一點很重要:

6、全身胖:饞,懶造成!!!

上身胖

上身胖: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

如果是脾胃虛弱,水濕便得不到正常的運化,生成痰濁淤積在體內;如果是胃腸腑熱,食慾過旺,人老有飢餓感,總想吃東西,導致營養攝入過盛,上半身便會發胖,形成蘋果形身材。

下身胖

下身胖:肝膽不好、腎經排毒不好導致的。

人體內存在許多毒素,如自由基、膽固醇,脂肪、尿酸、乳酸、水毒和淤血等,肝膽腎是人體的幾大主要排毒器官,肝經、膽經、腎經都是自上而下循行,若這些肝膽腎出了問題,經絡排毒不暢,脂肪代謝緩慢,毒素容易積累淤積在下身,造成下半身肥胖(梨形身材)。

胳膊粗

胳膊粗:腸胃不好、心肺功能弱導致的。

心經、大腸經主要經過我們的上肢,心經和大腸經不通,體內毒素等容易淤積,導致胳膊肥胖。

後背肥胖

後背肥胖:膀胱經不通導致的。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同時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

經常久坐後背部、肩頸部會變得僵硬,長時間如此造成背部經絡淤堵,嚴重影響新陳代謝,背部容易囤積過多的脂肪。另外過度的貪涼引起背部受寒,膀胱經不通,內毒不能及時排出,脂肪代謝減緩,導致脖子粗和背部肥胖。

腹部脂肪堆積

腹部脂肪堆積:帶脈淤堵,經絡堵塞導致的。

所謂“帶脈”,指的是位於腰腹之間、人體唯一橫向運行的脈絡。人體其他的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惟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好像把縱向的經脈用一根繩子繫住一樣,帶脈一旦堵塞,就會造成身體多條經絡都堵在腰腹處,造成腹部肥胖!

怎麼改善?

其實,我們歸納一下各類肥胖的原因,不難發現,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經絡不通。


經絡不通,導致體內毒素淤堵,久而久之,日漸肥胖。怎麼辦?當然是從源頭抓起,通經絡,排毒素!

1、升溫是疏通經絡的有效方法

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為身體升溫、達到排寒濕的作用,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2、輕揉耳輪通腎氣

方法: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功效:“腎,主骨、生髓”,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

耳朵上佈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3、常搥背疏通經絡

適度捶打背部可振奮陽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和五臟六腑,達到消除疲勞、寧心安神等作用;

同時,搥背還可刺激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傳導,強化人體內分泌及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針灸疏通經絡

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幫助其恢復順暢並且正常工作。不僅可以改善毒素淤堵的情況,還能有效減肥。

疏通經絡的方法其實很多,可以找相關專業人士疏通哦,減掉脂肪,從疏通經絡開始!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春捂”護好5穴位一年雜病不纏身


俗話說“ 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

對於中醫而言,

早春時節千萬別急著減衣服,

但怎麼捂卻有講究。

春天既要防寒,也要防治“春火”

“ 春捂 ”依各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老人或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重慶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重慶市名中醫李秀華表示,捂的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溫和個人感覺兩方面。“通常來說,15℃是一個臨界值,低於15℃時,切記別’為了風度不要溫度’,貿然脫衣;當超過15℃時,則可以考慮適當減衣,否則,如果還進行過度的“春捂”只會引發“春火”。春季人體肝氣當令,整整一冬蓄積在體內的陽氣隨著春暖轉為向外生髮,如果體內蓄積的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所以春天既要防寒,也要抑“春火”,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春捂第一穴—— 神門穴(手腕處)

春天一到,很多人開始衣衫清減。但李主任表示,此時因為氣溫變化不定,更要護住關鍵穴位。

位於手腕的神門穴是最重要的,這可以說是“春捂第一穴”。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人的心臟主管全身的血脈,而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原動力所在的穴位,有強化各臟腑,特別是保護心腦血管的功能。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除了避免該處受寒之外,按摩此穴位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大家隨時都可以用拇指指端點按神門穴,力量無需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摀住腦後風—— 風池穴(後頸窩)

中國有句古話叫“神仙也怕腦後風”。這表明,人們在春天一定要把脖子,尤其是脖子後面摀住。

李主任介紹,春捂還要摀住風池穴。人體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風池穴 ”也很容易被風邪侵襲,因此可以圍上絲巾,保暖又美麗。

保護腸胃不受涼——神闕穴(肚臍)

李主任介紹,神闕穴即我們平時說的肚臍,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經常在肚臍熱敷。

溫暖腎陽—— 腎俞穴(腰部)

春捂還要捂好“腎俞穴”,該穴位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避免偏頭痛、小腹痛—— 陽輔穴(腳踝)

此外,還要保護好小腿外側,有的人在天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可以熱敷位於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陽輔穴。

捂得寬鬆下厚上薄

但“春捂”也有訣竅,要盡量捂得寬鬆,過緊的衣服讓身體的濕氣熱氣得不到散發,尤其對女性不好,容易引發炎症。

李主任還提到,保持“下厚上薄”的穿衣風格,更能在頻繁變化的溫差中做到“處亂不驚”。“’下厚上薄’是’ 春捂 ‘的重要技巧。春季的氣溫變化頻繁,晝夜溫差較大,來不及頻繁改變衣著來應對溫度變化。這時候,應優先考慮腿、腳保暖,因為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腿腳暖和才能避免生病。尤其對於老人和孩童,腿腳的保暖更加重要,出行時要注意穿著防風保暖的衣褲鞋襪。”

文章來源:健康人報

水分淤積就會導致身體水腫,常按這4個穴位,去除水腫幫助大


雖然各種養生方法,健康原理都建議我們多喝水,好像身體裡的水分越多越好。但是身體裡的水分多了,如果循環不及時,會造成身體的水腫。而水分的淤積可能出現在身體全身,也可能出現在局部。如果水腫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就會造成長期的水腫,難以治療。所幸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這幾個穴位來緩解。

水分穴

水分穴一听就是跟人體當中水分相關的穴位。水分穴位於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對於小便不通、腹瀉腹脹、噁心反胃,按摩水分穴都能得到緩解。因為刺激水分穴可以通調水道、理氣止痛。所以想要去水腫,我們要多按水分穴,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按摩的時候用手指按揉就好,做30-40次。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的重要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陰陵泉穴是我們不怎麼使用的穴位,但是其實是個挺好用的穴位。按摩陰陵泉穴不僅能夠治腹痛腹脹,通便潤腸,還能利水消腫,有效祛濕。長期堅持,身體的祛濕效果會非常明顯。按摩的時候位於兩側的穴位都要按摩,用手指或者手掌按揉30次即可。

承山穴

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可以說是更加偏僻的穴位了。但是如果想要祛濕化腫,那還是要了解了解這個穴位的。我們可以通過按摩承山穴,來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預防出現水腫,畢竟承山穴能夠運化水濕,固化脾土。按摩的時候順時針按揉二十下,再逆時針按揉20下。

地機穴

地機穴也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身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地機穴健脾滲濕,調經止帶的作用不是蓋的。更何況按摩自己學還能治療食慾不振、腹痛腹瀉,能夠有效解痙鎮痛、行氣活血。按摩的時候同樣按揉至少20下,力度適中,有酸痛感為宜。

文章來源:愛問360

四個穴位、五個對策讓你輕鬆過一個不上火的春天


春天到了,天氣乾燥

一不留神小編就上火了

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咳嗽

“折磨”的小編很是難受

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也受到上火的“折磨”

今天小編來說說關於春季上火的那些事

什麼是上火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當人們出現咽喉乾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小便赤黃、大便乾結等症狀時,即是中醫所說的“上火”。

為什麼春天會上火

到了春季,陽氣上升,人體內的許多器官積蓄的內熱,特別是肝臟,這些內熱散發出來後,人體就會出現春燥,導致陰陽失調、新陳代謝失調,特別是在北方,天氣乾燥多風,更容易出現上火症狀。

各種上火對策都在這裡

咽喉乾燥疼痛

咽痛髮乾,疼痛不適,這是春季人們最常出現的“上火”症狀之一。治療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

食譜推薦:春季清咽湯

材料:菊花、金銀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

做法:上述材料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清音之效。主要用於春季常見的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所致咽痛音啞、口燥乾咳的治療。

嘴唇乾裂、起皮

嘴唇乾裂是上火的一個明顯症狀,主要就是由於身熱導致的口渴。

食譜推薦:黃瓜獼猴桃汁

材料:黃瓜、獼猴桃、清水、蜂蜜

做法:將黃瓜洗乾淨之後對半破開祛除籽,然後切成小塊;將獼猴桃去皮,然後和黃瓜一起放入榨汁機中榨汁;將汁水倒出之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和蜂蜜一起攪拌均勻,每天在飯前一個小時吃一杯。

功效:黃瓜能夠起到利尿、清熱解毒的作用,特別是治療咽喉腫痛有著很好的效果;獼猴桃則是能夠調養脾胃,做大清熱解渴的作用。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之後,能夠有效的治療嘴唇乾裂的症狀。

皮膚乾燥、瘙癢

春天氣候多變,多以容易一起上火,導致皮膚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甚至出現紅疹等等,這個時候應該適當的補充一些維生素,這樣就能夠有效的保護皮膚。

食譜推薦:紅薯炒黃瓜

材料:紅薯、黃瓜、蔥蒜

做法:將紅薯和黃瓜切成小塊,然後將準備好的蔥蒜一起放入油鍋中爆香,隨後倒入紅薯煸炒,半熟之後倒入黃瓜一起翻炒;加入適量的清水之後煮片刻就可以起鍋了。

便秘

春季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出現大便乾燥的情況。

治療春燥引起的便秘,易“潤”不宜“瀉”,可試用下列潤腸食療驗方。

食譜推薦1:芝麻核桃湯

食材:黑芝麻、核桃仁、蜂蜜

做法: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各適量,炒熟後共拌蜂蜜,溫開水沖調,每日適量服用。

食譜推薦2:蜂蜜決明飲

食材:決明子、蜂蜜

做法:炒決明子15克,加清水適量,入沙鍋中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30分鐘,濾取藥液並調入蜂蜜少許,每日空腹代茶飲用。

口瘡

在春季,無論男女老少,很多人都有過長口瘡的經歷。

它常常莫名其妙地在口腔中出現,症狀3-4天后達到高潮,除明顯的疼痛外,嚴重時還伴有全身的症狀,如低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4-5天后,紅暈逐漸消退,疼痛緩解;8-14天后潰瘍可自行癒合,且不留瘢痕。

治療方法:

可遵醫囑酌情選用黃連上清片、三黃片等藥物,或外用西瓜霜。

按摩四穴位也可去火

01太衝穴

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通過按摩太衝穴可降肝火。

太衝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與第二個足趾之間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穴位。在按摩此養生穴位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02合谷穴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乾等,肺“上火”往往表現為牙疼、鼻出血、咽喉腫痛、耳鳴、眼睛紅腫、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裡,臨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針刺合谷穴,有較明顯的療效。

03心包經

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症狀。

心包經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瀉心火。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衝穴。

04內庭穴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佈到全身各處,滋潤人體。

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五大對策,四個穴位

大家都記住了嗎?

其實,

應對春季上火


最重要的還是——


多喝水

祝愿大家過一個不干燥不上火的春天~

內容來源:阿魯科爾沁旗醫院、聚健康、QTV青島全接觸等

文章來源:青島新聞網健康

小肚腩、將軍肚用這幾個穴位多按按,會有明顯的改觀


按摩這些穴位,小肚腩、將軍肚都飛走了!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可能都會因為一件事情而煩擾,那就是肚子上的贅肉。甚至不管是少年還是中年大叔,也會為這件事發愁,雖然一個可能是小肚腩,一個可能是大大的將軍肚。一穿緊身的衣服,腰那裡很不好看。肚子一大,血壓血脂就上去了。不管是為了美觀,還是為了健康,減掉肚子,刻不容緩。按摩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來看看這幾個穴位吧!

大橫穴

大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腹部中間,離肚臍有4寸的距離。因為是腹部的穴位,而且這麼靠近肚臍,所以按摩大橫穴可以緩解便秘、腹脹、腹瀉和腹痛等腹部的疾病和不適。

除此之外,大橫穴還能緩解體虛多汗,有除濕散結、理氣健脾和通調腸胃的功效。所以堅持按摩大橫穴,能將肚子裡的油脂有效排出,將腹部的贅肉慢慢消滅,還能降低血壓血脂。按摩一次最少100次。

天樞穴

天樞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天樞穴在醫學上很常用,因為對於腸胃疾病很有療效。按摩天樞穴能夠調理腸胃,止瀉通便。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能夠將腸胃當中長時間積累的廢物毒物排出,減掉肚子上的肉肉,讓身體更輕盈。按摩的時候順時針50次,逆時針50次,最好在睡覺之前按摩,效果更佳。

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脈的重要穴位,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這個穴位對於消化系統的疾病和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按摩中脘穴能夠緩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情況。除此,食慾不振、精神不濟、頭暈目眩……這些情況也是能通過中脘穴緩解。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和排毒,防止腸道負擔過重,更是能減掉腹部的肥肉。按摩的時候同樣需要至少100次,要使穴位附近有發熱的感覺才行,力度要適中。

文章來源:愛問360

腿部粗壯、腿部腫脹別擔心,學會按摩這幾個穴位,堅持下去會有效


我們有時候總感覺到自己的腿很粗,很多人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苦惱。大部分人把原因歸咎為脂肪堆積,但是其實腿部的粗壯都是因為腿部的氣血不足。而且“粗壯”可能是腫脹,不是長肉。那我們該怎麼解決呢?我們可以來試試按摩這幾個穴位!長期堅持,緩解腿部粗壯,腿部腫脹會有奇效。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按摩陰陵泉穴可以緩解腹脹腹瀉、小便不利,甚至可以治療痛經和遺精的症狀。

按摩這個穴位也能解決我們呢最關心的腿部水腫。經常刺激這個穴位,能夠很好地消腫祛濕,促進脂肪燃燒。按摩的時候可以用掌心拍打,或者用手指按揉野性。持續最少3到5分鐘。

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脾經的氣血全都匯聚在這個穴位。按摩血海穴可以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所以當雙腿氣血不暢通的時候,或者而感覺腿部腫脹的時候,就按一按其學會,疏通時腿部的氣血,長久以來,雙腿自然能瘦下去。按摩的時候用簡單的按壓方式即可,最少持續三分鐘,可以按摩出來細腿!而且在上午按摩的效果更佳哦!

太白穴
太白穴同樣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雖然在足部,但是以為是脾經的穴位,按摩太白穴可以治療噁心嘔吐,胃痛便秘的情況。同樣,因為足部的穴位,所以按摩太白穴能緩解腿部疲勞。因為疲勞狀況,腿部的粗壯需要太白穴來進行刺激。按摩的時候可以擺脫別人幫忙用腳踩,也可以自己按壓,力道要適中,有酸痛感才行,感覺到穴位附近發熱最好。長期堅持瘦腿效果會非常明顯。

文章來源:愛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