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後宜養肝!失眠竟是肝“壞了”!一茶一湯一穴位,養肝助眠


春季養肝正當時!春天正是萬物復甦之際,肝氣疏發條達,人體氣血才能通暢。春季也是肝臟最易生病的季節,升發太過,就會肝陽上亢,升發不及就會導致肝氣鬱結。

肝不好,有4個跡象

失眠竟是肝壞了

中醫說:肝主藏血。《黃帝內經·素問》裡面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就是說人躺下的時候,那些多餘的流動的血用不到了,就藏在肝裡面。只有足夠的睡眠,才能讓肝得到修復。

臨床醫學證明:除去遺傳、傳染因素,大多數的肝臟疾病都是“熬”出來的。壓力過大常常使人精神疲勞、肉體乏頓。再加上長期缺少睡眠,肝臟就慢慢出現病症。

研究表明,睡眠質量不好的人,患肝病的概率要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一倍以上。

很多人熬夜後,雙眼會出現赤紅血絲。從中醫上說,就是肝上火的典型症狀。

肝不好的人,睡覺時會有這4種跡象:失眠易醒、磨牙夢話、小腿抽筋、起夜頻繁。以上四個現象佔1個,都說明你肝功很差!

易生氣、情緒低落

肝氣鬱結的人往往愛生氣,同時容易情緒低落。變現為表情淡漠,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但又容易煩、急躁。

朱醫師有一位老太太患者,在跟人相處時,凡事都讓著,受了氣也忍者,沒有地方發洩。時間長了就表現出各種肝氣鬱結的症狀,比如睡眠不足、兩脅脹痛等。

朱醫師給我們的建議是,心裡有事不能憋著,不高興了該發洩的還是得發洩出來。當然不是讓你去跟人生氣,我們都知道是越吵越氣。可以找一個其它方式或興趣愛好良性地發洩鬱悶之氣。

脅肋、胃脘疼痛

肝氣鬱結的病人表現為脅肋脹痛,而且疼痛還容易走竄。如果肝氣犯胃,還會出現胃脘疼痛,食慾差,

對於女性患者,還會出現咽喉異物、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

一茶一湯一穴位,疏肝解鬱

春季養肝可以吃一些甘平性質的食物,比如枸杞、大棗、菠菜、薺菜、菊花、玫瑰花等,幫助我們清肝火、疏肝氣。

1


舒肝解鬱代茶飲

食材:佛手10克玫瑰5克冰糖2-3顆

做法: 10克佛手、5克玫瑰花用1000毫升的熱水泡半個小時即可。也可以放保溫杯沖泡開,喝完後再續上。

食用:肝氣鬱結時每天一壺,喝個一個星期不到即可。症狀好了就不需要再喝了。

方解:

佛手入肝經,用於治肝氣鬱結及肝氣犯胃之症,舒肝還不傷陰。

玫瑰花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

2


薺菜豬肝湯

春季護肝湯

食材:豬肝100克薺菜(或菠菜)100克枸杞子20克生薑4片

做法:薺菜事先焯水,豬肝切片用鹽醃製後掛水澱粉。先下薺菜、枸杞等食材,最後放豬肝稍加焯燙成熟即可。

功效:薺菜被稱為“護生草、淨腸草”,有疏肝養肝的功效;豬肝補血,枸杞明目,適合春季護肝食用。

3


按壓“快樂穴”

肝氣鬱結人體的氣血運行也會不暢,容易氣滯血瘀。朱醫師給我們帶了5個“快樂穴”。每個穴位順時針按壓10-15分鐘,疏肝解鬱。

外關穴:手臂外側,腕橫紋三指處,緩解脅肋疼痛;

內關穴:手臂內側,腕橫紋三指處,養肝護肝,調暢氣血;

合谷穴:拇指、食指掌骨間,又稱虎口。緩解疼痛、噁心、失眠;

勞宮穴:手指輕握,中指指尖處;湧泉穴:腳趾向內彎曲形成的凹陷處。這兩個穴位按揉可緩解眼乾、耳鳴等症狀。

風池穴、風府穴、翳風穴:風池穴在後腦髮際線處的兩個凹陷處,兩個風池穴的中間是風府穴,翳風穴在耳垂後的凹陷處。有助緩解上火、頭疼等症。

這五組快樂穴操作起來非常方便,對胸悶憋氣、心情不暢、頭昏腦脹等症狀都有緩解作用。每天按揉這些穴位,對疏肝理氣、行氣活血、通絡止痛都有很好的作用。

文章來源:BTV養生堂

拍手祛疾病,還能補氣又養血!


“如果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拍手這個動作除了能表達歡迎、喜悅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養生!

拍手養生自古就有,尤其適合老年人。所有疾病都是氣血失調造成的,長期堅持拍手,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為什麼拍手能養生?

人身上有十二條經絡,經絡是氣的管道,連接五臟六腑。經絡被堵塞了,氣的運行就不通暢,人也就會生病。而拍手可同時疏通六大經絡,能起到養生健體,補氣養血,活絡經脈,疏通血脈的作用。

▲ 手部位置所對應的身體器官

拍手動作簡單,效果可不簡單~

●拍手可以緩解感冒症狀,由於感冒容易使人精神萎靡,身體感覺到疲憊,拍手可以震動身體,手部的反射區可以通過經絡去促進血液循環的加速,可以緩解感冒的症狀。

●當人體出現發困的症狀時,拍手二十分鐘,可以使得大腦得到放鬆,同時加快了身體血液循環,血液將氧離子運送到大腦供給大腦使用,睏意全無。

●拍手其實是可以鍛煉到手臂的一系列肌肉,從而刺激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的肌肉,得以送鬆弛下緊繃的肌肉。適當伸長手臂進行拍手也可以起到拉伸的作用,可以緩解一定的疲勞感。

●拍手可以輔助一些慢性病的治療,例如冬季手腳冰冷、頭暈頭痛、身體虛弱、心悸冷汗、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脾氣暴躁、老花眼、散光、眼痛、乾眼症、耳鳴、便秘等。

拍手養生法


五種拍法補補氣~

人的手部穴位豐富,所以經常做拍手的動作對人體的養生保健是有很大好處的。拍手的時候,動作要緩慢,要有節奏,力度適中,最好每次連拍三十下,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最為適宜。

拍手心

將兩手十指伸直張開,手心相對,兩手相合拍打手心100次,以微微發紅發熱為度。拍完搓一搓手心,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及產熱。

手心所在的穴區對應於消化系統,有脘腹脹滿、腹痛腹瀉、打嗝反酸等脾胃不和症狀的人可以試試。

拍手背

將兩手伸直張開,手背相對,兩手相合拍打手背,或用一手手心拍打另一手手背,做100次,以手背微紅熱為度。

手背所在的穴區對應整個脊柱,包括頸、胸、腰、骶椎,有頸椎病、腰椎病等脊柱不好的患者,就不妨多拍拍手背。

拍掌根

將兩手向上翹一翹,再手心相對,露出掌根,或將兩手十指相扣,掌根相對,兩手掌根相合拍擊100次,以掌根微痛、能夠忍受為度。

掌根所在的穴區代表的是泌尿生殖系統,包括腎、輸尿管、卵巢、子宮、前列腺等。以上臟器有問題者,建議經常拍一拍掌根,健康人也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十指互叩

兩手十指相對,一手的五指分別與另一手的五指叩擊100次,以指尖微痛微脹為度。十指從指根到指尖分別對應著肩、肘、腕及髖、膝、踝,互叩對相應關節引起的關節炎、關節疼痛都有不錯的緩解效果。

虎口對擊

兩手拇指、食指張開,虎口交叉輕輕接觸,再相互對擊100次。左手虎口對應脾,右手虎口對應肝,兩手虎口相擊,兩臟關聯,對於肝鬱脾虛、肝脾不和者有一定效果。

這類人一般有脅肋脹痛(惱怒抑鬱時嚴重)、脘腹脹滿、食少沒胃口、排便不爽等表現,建議經常做一做。

拍手養生的注意事項

●不宜在剛吃飽後練,因為這樣會妨礙消化,飯後至少要半小時才能練。但只要不是肚子吃飽的情況下,隨時皆適合練拍手療法;

●懷孕的人任何運動都不宜太激烈,練拍手療法也亦然,不宜發出太大的聲響,否則胎兒之神識會受到驚嚇;

●老年人體弱兩腳無力,練拍手療法時,最好一面走一面拍,或一面拍一面踏步,若只是坐著拍手,兩腳不動,氣血灌注兩手過多,雙腳將更加無力;

●拍手前後喝些開水或新鮮果汁作為配合。

溫馨提示

手上的穴位非常多,拍手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加強五臟六腑的功能。拍打時不可過度用力,還要注意姿勢,以舒適、順手為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血虛頭暈的特效穴找到了,這三個穴位,在家就可做!收藏


血虛是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可由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

血虛主症為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血虛頭暈一般還伴有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一種或多種症狀。



血虛頭暈配穴理論

三陰交穴 + 血海穴 + 神庭穴補血養血,寧神醒腦

三陰交穴、血海穴生血調血,從根本上解決血虛問題;神庭穴寧神醒腦,能有效緩解眩暈症狀。三者上、中、下相配合,標本兼治。

三陰交穴具有健脾補血、疏肝補腎的功效。凡血虛諸病,如血虛頭暈及經少、經痛等,按摩三陰交穴均有良效。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輸穴,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的作用,是治療血虛所致諸病的首選穴。特別適宜女性血虛者經常按摩。

神庭穴也稱天庭穴,屬督脈,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按摩此穴具有寧神醒腦、降逆平喘的效果,主治頭暈目眩、驚悸、失眠、頭痛,以及神智方面的疾病。

血虛頭暈超簡單3步按摩法

步驟一按揉三陰交穴 5分鐘

【取法】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5分鐘。每天晚上21~23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最好。

步驟二按揉血海穴 3分鐘

【取法】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按法】拇指彎曲,用拇指指尖按揉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鐘。每天上午9~11點脾經經氣最旺時按摩效果最好。

步驟三推按神庭穴100下

【取法】位於頭前部正中入髮際0.5寸。手指從眉心往上推,入髮際有凹陷處即是。

【按法】順著鼻樑用力向上推至神庭穴,再下推至鼻翼兩側為1下,推100下,推動速度要快一些,每天2~3次。

文章來源:劉醫生的小金方

5個穴位輕鬆打開身體的“活血開關” 快來試試!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句俗語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它也是血液在人體運行作用的一種描述。當血液流通不暢,淤血就容易滯留在人體內,這樣不僅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會影響局部甚至全身的血液運行,造成疼痛和經絡阻塞不通。那麼,除了打針吃藥,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夠幫助老年人走出氣血不暢的困境呢?

氣血不通百病叢生

氣血不暢是不少老人的通病,尤其是在冬季,由於冷空氣的侵襲,原本有血管堵塞問題的老人就更容易感到全身多處疼痛。其實,這都可歸結為“痛則不通”。“不通”可以理解為經絡、血脈的不通暢,而“痛”則是“不通”所引起的其中一種症狀。

經絡不通暢可引起頸肩腰腿部的疼痛、手腳麻木或乏力,甚至還會有肌肉萎縮的情況。血脈不通暢,病位在四肢可者表現為手腳冰冷、小腿抽筋等症狀;病位在心腦血管者,容易出現冠心病、腦梗塞等問題。

老年人的血管就好比一條水流緩慢的小河,非常容易堆積垃圾,堵塞河道。“想要清除掉血管裡的’垃圾’,關鍵還是要注意多運動,使全身的氣血都調動起來。同時,多刺激人體內的’活血開關’,都有助於行氣活血。”

頭部多叩多梳——風池

按摩從頭部開始,頭部主要是叩和梳兩個手法。叩法是手指放鬆,五指稍分開,用指端進行有彈性的敲打;梳法的手勢跟叩法差不多,它是用指甲從前往後做一個梳頭的動作。

做完以上步驟,可以開始按摩風池穴。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穴位,有聰耳明目、健腦安神的作用。這個穴位平後髮際,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的凹陷之間。這個穴位可以用按揉法或擦法按摩,先雙手十指交叉,然後豎起雙拇指,將手置於腦後,兩個拇指指端用力點按風池穴,注意向上方用力,對著自己的前額部用力,會有明顯的酸脹感;然後雙拇指放平,用指腹上下擦動,擦的速度要快,使穴位處有微微發熱感。

胸部多點多擦——膻中

接下來,胸部主要是點法和擦法。點法是橫向點穴,擦法是縱向擦穴。點法需要五指併攏,用指端進行有彈性地敲打穴位,注意胸部的穴位不要用力太重;點的時候分三條橫線,由內向外點擊,注意不要點乳中穴(即乳頭部位)。

第二步是擦任脈,特別是膻中穴上下。膻中穴主治一切氣分之病,跟心肺功能有密切的關係。這個穴位在身體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男子平兩乳頭連線。擦的時候用手掌的大魚際,這裡有屬於肺經的穴位魚際穴。用大魚際快速上下擦膻中穴,直至有微微發熱感。

腹部多拍多摩——神闕

腹部主要是拍和摩兩個手法。拍法用虛掌拍,五指併攏微屈,掌心呈空虛狀,拍打時使指腹和大小魚際接觸被拍部位。

在拍打前,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腹部拍打法取站立位或平臥位,要配合腹式呼吸,又稱逆式呼吸、深長呼吸,這種呼吸方式能大大改善人體對氣的運用。使用這種呼吸方式時肩部不會抬起,胸廓的活動也沒有胸式呼吸明顯,在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呼氣的時候腹部下陷;第二,吸氣後屏住呼吸,保持腹部膨隆,用虛掌掌心對著肚臍神闕穴進行拍打,拍打的次數和輕重根據各人體質而定。一開始可以次數少點、力量輕點,以後再逐漸加多加重。拍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1小時內不宜拍打。

摩法相對比較簡單,只需雙手重疊,置於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推摩,運行到左下腹的時候可以稍用一點力。摩腹可以改善胃腸功能、促進腸蠕動,拍打腹部還可以強身健體、改善體質。

腰背多捶多擦——膀胱經

腰背部主要是捶和擦兩個手法。捶法要是用拳頭進行敲打,擦法則需要手掌摩擦相關部位。腰骶部主要是膀胱經的循行部位,可以用拳眼或拳背由上而下敲擊,要有振動的感覺;擦法也是在同一部位用雙手的大魚際快速上下的擦動腰背部,同樣擦至有發熱感。

可能會有人提出疑問:“背後中間這部分夠不著怎麼辦?”此時,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例如保健錘,甚至我們身邊隨手能拿到的其他工具,例如木棒、塑料把手的螺絲刀,當然,是用手柄那頭來敲打。又或者靠牆站,用背部有節奏的撞牆也可。其實只要我們多動動腦筋,生活中處處都可以保健。

肢端末梢多掐——甲根穴

掐法是用手指指甲前緣點壓穴位,由於刺激量比較大,經常用於急救,例如大家都知道昏迷急救用人中,用的就是掐法。

另外,我們還可以掐位於指(趾)甲根部附近的“甲根穴”,此穴位於指甲外側緣和後緣切線的交叉點,距離指甲角約0.1寸,可以兩側一起掐。這個穴位可以醒腦開竅、激發經氣,除了用於中風偏癱的急救,對於手指、腳趾經常麻木或冰涼的人都有保健療效。

文章來源:有來醫生

灸透奇效穴,不做小糖人!收了吧!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糖尿病的症狀

1、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消瘦。尿頻症狀夜間尤甚,類似清水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有爛蘋果味。有的患者呼吸時也可聞到爛蘋果味。有的患者因分泌酸性唾液而發生蛀牙。

2、伴隨症狀有口渴、疲倦、頭痛、失眠、皮膚乾燥、瘙癢、壞疽、左側坐骨神經痛、白內障、視網膜炎、手腳酸麻、神經痛、膝腱反射消失、血壓異常、昏迷等。男性患者可出現性慾減退或淋病。女性患者可出現月經不調或嚴重的陰部瘙癢症。

3、糖尿病患者容易並發肺結核、動脈硬化症、腎臟炎,嚴重者可因腸結核而發生泄瀉,最後死亡。

糖尿病的成因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因為胰臟中負責內分泌的胰島細胞功能減退所致,多發生於喜食肥甘厚膩的胖人,且多發於中年以後,近年來小兒糖尿病多發與攝入高糖分食物有關。中醫將本病稱為“消渴”。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病症。

很多醣尿病患者稱,流很多汗之後出現口渴,口渴就喝一大瓶汽水或可樂等飲料,無形中就攝入了過多的糖分。總之,攝入過多的糖分是引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其他發病原因還有過量飲酒、長期服用皮膚病的藥物、精神壓力過大等。

艾灸治療糖尿病灸降血糖

糖尿病的病人可以用艾灸來治療,糖尿病時間久了,體內的正氣已經不足了,這個時候,用艾灸來扶植體內的正氣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還可以治療由於糖尿病引起的並發症,例如糖尿病後的肢體麻木,酸痛,指端腫脹。

用艾灸治療糖尿病比單純吃藥打針效果好。單純藥物治療,停藥後病情多有反复,而糖尿病患者灸至正常後停灸,病情基本穩定,臨床症狀不再出現,所以灸法屬治“本”之法。根據有關資料報導,糖尿病病人如果採艾灸治療,既能調節胰島素分泌水平功能,也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功能,可以顯著改善症狀,增強體質,明顯提高免疫功能。

一穴見效:胰俞

取穴原理:胰俞是經外奇穴,它是治療消渴(糖尿病)的經驗效穴。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所以用這個穴位調理很有效果。

艾灸方法:對準胰俞灸30-4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潮紅為宜。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配穴輔助:陽池、三焦俞

取穴原理:陽池可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三焦俞可利水通淋、清熱利濕、利水強腰,兩穴配合胰俞治療糖尿病,效果極佳。

艾灸方法:取合適體位,使用艾條,對準陽池、三焦俞做溫和灸30-4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潮紅為宜。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當您做了一段時間的艾灸,您在驗血糖的時候,您會看到指標在降低,因為您的身體狀態有一個上升。正氣足了,免疫力就會提高了。一般要堅持灸3個月左右,不可半途而廢。在血糖值恢復正常之後,最好也能每週灸。

溫馨提示

1、清淡飲食,嚴格控制總熱量、碳水化合的攝入,限制含飽和脂肪酸脂肪的攝入。

2、勤運動,長期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能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體的健美。

3、糖尿病患者出行時隨身攜帶飲料、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4、做好糖尿病的病情檢測,定期到醫院檢查血、尿各項指標,做心電圖以及眼底檢查,並仔細了解病情,以指導治療。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咳咳咳不停?多喝3“水”、按3穴,特管用!


最近冬春換季,很多人都感冒、咳嗽了。有人乾咳,有人咳痰,有人一直咳不停,真是難受!

不同類型的咳嗽,適合不同的食療方。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3個止咳方,做法都很簡單,用一物煮水就可以。快看看你適合哪個~

多喝3“水”,止咳祛痰又養肺

1. 蘿蔔煮水——消食、祛痰

蘿蔔被稱為“小人參”,具有寬胸下氣、化痰消導、利大小便的作用。

蘿蔔煮水,可緩解痰多刺激咽喉引起的咳嗽,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內停、生痰且化熱者,表現為咳嗽伴隨痰綿綿不斷,脘腹脹滿、噯氣,食慾差,大便不暢或秘結。

尤其是小兒外感,多是由食滯內停生痰而起,及時服用此水,既可消除食滯、通暢胃腸,還可預防食滯外感,免去許多麻煩。



2. 山藥煮水——止咳、補氣

感冒過後,不發燒、不怕冷了,嗓子也不痛了,但是不知為何總還剩餘一點咳嗽。在中醫看來,這是患病時邪正相爭、自身正氣受損的表現。

這種情況,可以用乾山藥煮水來緩解。注意,這裡的山藥指的是懷山藥,它的藥效比起普通山藥要更強一些。

做法:懷山藥30克、牛蒡子3克(咳嗽嚴重的可以用6克),加水適量,煎煮三十分鐘即可。

用法:代茶飲,每天一副,用三天即可。如果不喜歡牛蒡子的味道,可以單獨用懷山藥煮水,還可放冰糖調味。

3. 烏梅糖水——生津、益肺

烏梅是藥食同源的製品,是由青梅經過加工後製成的中藥材之一。

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適用於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

做法:烏梅30克,煎湯取汁,加入冰糖,代茶飲。

作用:本方生津止咳、斂汗作用甚好。用於肺陰虛咳嗽伴有口乾、盜汗者。

人體自帶“止咳開關”,按一按很管用

1. 魚際穴

按摩魚際穴,可解表清熱,通利咽喉。

常按揉魚際穴,不但有助於止咳,還能緩解扁桃體炎、慢性咽炎、支氣管炎、發熱等症。

取穴: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攤開手掌,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處,就是它的位置。

方法:拇指立起,用指尖用力點按,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2. 天突穴

刺激天突穴,可起到鎮咳平喘、祛痰、清利咽喉、通利氣道、降痰宣肺等作用。

取穴:天突穴位於頸窩,在胸骨上緣的凹陷處。

方法:拇指垂直於穴位按揉,以出現酸脹感為宜。每次按壓5~8秒、10~20次。對於感冒早期、晨起咽喉不適感明顯者尤為適宜。

3. 大椎穴

大椎穴為解熱發表的第一穴,按摩此穴,有助於緩解風熱咳嗽的症狀。感冒發燒時,按一按、刮一刮這個穴位,也有助恢復。

取穴:頸部和背部交界處,有一突起最明顯的骨頭,其下方凹陷處即為大椎穴。

方法:用食指、中指一起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精華!心、肝、脾、肺、腎逐個說!收了吧!


中醫有全息的理論,認為在足部或手部分佈著體內各個臟器的反射區,如手背對應人體腰部,所以經常腰痛、腰酸的人,應該多拍拍手背。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丟了馬,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微信號:vipzyi)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范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中醫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狀況。比如舌尖經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火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以下症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麼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和呵(he)這個發音都與心相關,歸屬於心火系統,故能補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蓮子和苦瓜,他們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經也歸屬於心火系統,能夠清瀉心火。日常生活中多發“呵(he)”這個音對心功能也有幫助。

在身體內部我們可以通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動心氣、心血的運行。

在眾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靈芝有非常好的養心安神作用,石斛養心陰補心氣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棗仁效力最強。

將軍之官:肝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個人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會拍著桌子叫,他一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心裡才會好受,否則憋在心裡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如果眼睛經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症狀。

那麼我們如何調養呢?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因此烏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很多人發怒時,會感覺兩肋位置脹痛。這是由於肝經從兩肋經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清泄肝火。

在眾多的養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靈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陽功效最顯。

後天之本:脾胃

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餘的心、肝、肺、腎四臟,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在五行中屬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操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醫有一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因為脾開竅於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症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症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呼(h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呼(h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相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 “音樂者,動盪血脈、流通精神。”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能夠促進疾病康復。

在我們身體裡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於吃隻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中醫(微信號vipzyi)提示在中藥養生中,靈芝、人參、納豆、白朮、茯苓獐寶都是益氣健脾的良藥。

人體的宰相:肺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因此,肺被稱為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鬱鬱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悲傷情緒,否則有害於肺。

如果病邪犯肺,導致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以下症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鬱化火就會造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呬(xi 聲同”細”)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因此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生活中多發“呬(xi 聲同”細”)”這個音對肺功能也有幫助。

在人體經絡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療鼻炎的,常按摩這個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調理肺之氣機的要穴,常敲打此處,對於多種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調養肺臟的仙草中,養肺陰楓斗第一;補肺氣冬蟲夏草最佳;靈芝功效最全,既能養肺氣又能調理肺氣。

先天之本:​​腎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生殖系統,如果生殖系統出現問題,比如說出現前列腺肥大,就說明腎的精氣不足了,要趕快補充精氣。

老百姓常說“耳大有福”,背後的原理就是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大飽滿、精力充沛,做事業自然拼勁十足、無往不利。曾國潘說“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即是此意。經常耳鳴或者聽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腎氣不夠用了。

什麼是腎主骨呢?中醫認為,人的骨骼強健與否,由腎精氣盈虧所決定。骨質疏鬆的人要補養腎的精氣,腎的精氣足了,骨骼就強健有力了。

人散步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因為在五行學說裡面唾液歸屬於腎水。所以腎陰虛的人口裡會經常乾,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那麼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常見的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症。

按照五行養生學說,黑色、鹹味、吹(chui)這個發音均與腎相關,歸屬於腎水系統。鹹味的海產品多補腎,以海參、海蝦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烏雞都是補腎佳品;另外豬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補腎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吹(chui)”這個音對腎功能也有幫助。

腰為腎之府。中醫認為腰膝酸軟就是腎虛。經常轉動腰,對腎就有好處,傳統養生里面叫“晃龍”。太極拳或者氣功站樁,都有一個要點叫鬆腰,就是通過鬆腰來調養腎氣。在腰上有個要穴叫腎俞穴,經常拍打腎俞穴,對腎的精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刮刮手指,就可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為手部有6條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密切相關。下面介紹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個手指的運動養生小技巧,以饗讀者。

心慌、脾胃不好●刮大拇指

大拇指對應人體肺經,肺主納氣,如果肺不好,那麼心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大拇指對應的是心、肺器官。當出現心慌、胸悶等情況時,可用手刮大拇指外側並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響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動作。

便秘●刮食指

食指對應人體大腸經,對應器官是大腸、胃。所以經常便秘、腹瀉的人,應該刮刮食指。

暈車失眠●刮中指

中指對應人體心包經,暈車一般是心包經不好。因此,在上車前幾分鐘或有暈車情況時,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經的問題,也可經常做此動作。

偏頭痛、肩頸痛●刮無名指

無名指對應人體三焦經,所以經常偏頭痛、肩頸痛的人,說明氣血運行不好,可以刮刮無名指。

脫髮●刮小指

小指對應人體小腸經,所以經常脫髮、小腸吸收不好的人,可以刮刮小指。

全身健康●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經常泡腳可以養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經絡。因此,要想身體健康,多拍拍手掌。

腰酸腰痛●拍拍手背

中醫有全息的理論,認為在足部或手部分佈著體內各個臟器的反射區,如手背對應人體腰部,所以經常腰痛、腰酸的人,應該多拍拍手背。具體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隻手的手背,交替拍。

最滋補五臟的前三名

~為家人看看~

我們人體內的主要器官就是心、肝、脾、肺、腎,只要養好它們身體會更健康。那麼滋補五臟我們要吃些什麼食物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養心的食物前三名

心臟是人體的“泵機”,需要一刻不停地跳動,最忙的器官;

它還要為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

1、桂圓

心血不足型心悸

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金橘

氣滯血瘀型心悸

金橘對痰阻心絡和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可煎湯服,亦可泡茶飲。

3、黑木耳

補氣活血

黑木耳有滋陰養胃、活血潤燥的作用,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

據估計,在肝臟中發生的反應有500種以上,說明肝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1、韭菜

養陽護肝

中醫認為,吃韭菜,可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對養陽護肝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韭菜和一些中藥還會發生反應,食用前,最好諮詢醫生是否適用。

2、綠豆

預防肝火旺

很多人都知道綠豆有清熱解毒,去暑消水腫的作用。

綠豆富含豐富的賴氨酸和氨酸,與冰糖同食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尤其可預防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

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

1、糯米 

補脾益氣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2、紅薯

益氣和血

俗稱甘藷、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3、薏仁

補脾健胃

薏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

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中醫常說,肺為“嬌臟”,正是因為它更容易感受外邪。

因此日常生活中註意潤肺、養陰生津,細心呵護肺部非常有必要!

1、銀耳

潤肺化痰

可做菜餚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潤肺化痰、養陰生津。

可對症陰虛肺燥、咽乾口渴等症。

2、蘿蔔

生津止咳

生食可對症熱病口渴、肺熱咳嗽;

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有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百合

肺癆久咳

熟食或煎湯,對症肺癆久咳、乾咳咽痛等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所以養腎護腎很重要,養腎護腎食物的前三名腎的健康,保駕護航!

1、山藥 

補腎健脾

山藥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2、黑芝麻

補肝腎潤腸燥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

對因肝腎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暈、白髮、脫髮、腰膝酸軟、腸燥便秘等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3、黑米

滋陰補腎

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等療效;可預防頭昏、目眩、肺燥咳嗽、腎虛水腫、脾胃虛弱等症。

人體的五臟主要是生化、儲藏精、氣、血、津液。

常吃五臟最愛的前三名食物,讓你會擁有更年輕的身體。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老腰疼,連打針吃藥都不管用!趕緊用艾灸補補!


據統計,全世界有10%的人腰部有問題,這種腰部的疼痛會“傳染”給整個背部,隨著全球老齡化的趨勢增加,這種情況正在加重,而且患病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理論表明,腰痛已經成為一種全民性疾病,如果你已經有了腰痛的症狀,且經常被疼痛纏身,千萬不要大而化小小而化了。

引發腰痛的4大因素

1、年齡增長

研究顯示,腰痛在生命最初10年並不明顯,但進入青少年期便會直線上升,9~18歲人群中40%都會出現腰痛。可見,年齡是腰痛一大相關因素。

多數腰背疼痛是退行性病變引發的症狀,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深,壽命長了,腰痛比例會更高。

2、精神壓力

緊張的工作節奏會讓腰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造成骨關節和肌肉群之間的對抗,加重勞損程度。壓力太大導致的抑鬱等精神類疾病也會誘發腰痛。

3、重體力活

一項分析了28個國家數據的研究發現,農村腰痛比例是城市的2.5倍。從全球來看,女性腰痛總數高於男性,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男性更多地承擔重體力勞動,腰痛發生率更高。

4、不良習慣

研究發現,導致腰痛的原因是交叉、複雜的,往往不是單一原因,吸煙、活動少、超重肥胖,不科學地鍛煉等都會增加腰痛風險。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斜靠或者半斜靠在沙發上,看似舒服的“懶人躺”使腰椎懸空或屈曲。坐久了,腰部會感到明顯酸痛、疲勞,輕則腰肌勞損,重則腰椎間盤突出、脊柱畸形。

從中醫看“腰痛”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對腰痛有非常形象的描述:“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

可想而知,這種腰痛患者的典型表現就是冷痛和重痛,就是腰在痛的同時還有發涼、發重的感受。在中醫看來,腰為腎之府,所以腰痛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

1、腎虛腰痛的症狀有兩種

腎陽虛的腰痛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等症狀;

腎陰虛主要症狀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2、艾灸治腰痛,這幾穴補充腎臟元氣

艾灸是中醫傳統的一種治療方法,有溫經散寒、溫通經絡、活血逐痺、消瘀散結、扶陽固脫、防病保健等作用。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比較喜歡艾灸養生法,其實艾灸治腰疼從病根出發,比打針吃藥療效好。

艾灸取穴:腎俞、太谿、命門和三陰交

腎俞穴

腎俞是腎氣直接輸注入背部的穴位,不管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都離不開它。它是陰陽同補的一個穴位,艾灸此穴,能夠振奮腎臟的元氣、緩解腰痛的作用。

太谿穴

太谿是腎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所以艾灸太谿穴,能全面調養腎經的元氣。用腎俞配太谿,可以緩解腎虛腰痛。

三陰交穴

大多數腰痛,都有淤血存在,所以痛則不通,淤血停在腰部,造成腰部血液循環不暢。艾灸三陰交,能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沖散,自然就不痛了。

命門穴

命門是人體陽氣之門,人的一切能量都來源於腎的陽氣,艾灸命門穴,就是給這個火種以外來的助力,為命門“煽風點火”。

很多人只知道鹿茸、枸杞、蟲草水是補腎的大藥,而事實上太谿、命門、腎俞等才是真正的補腎大藥,生命的至寶。照顧好了這些穴位,腰痛之疾自然不藥而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經常感覺困倦、疲乏?中醫提醒:5個穴位每天按,緩解春困精神好


山西省中醫院推拿科

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應。

一.中醫認為,喝茶不僅可以提神醒腦,清除睡意,茶葉因種類不同,其性能和功效各異,對人體的保健養生也有不同的作用,均可有效緩解春困。

比如,玫瑰花茶,玫瑰花性微溫,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養生飲用。平時取乾玫瑰花6至10片,放入茶杯中,衝入熱水,即可飲用,也可配上兩顆紅棗。

二.穴位按摩舒筋活血,可增強抵禦春困的能力。

首先,十指梳髮、四指像彈鋼琴一樣彈打後腦勺、雙手按摩枕部或額頭,適當的頭部按摩起到很好的醒腦作用。

其次,按摩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每日早晚按壓一次,每次3~5分鐘。比如,將手指合攏,指尖輕輕按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轉6次,再以逆時針方向轉6次。

三.正確生活節奏,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足夠的睡眠有助於消除疲勞;經常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暢;

四.多戶外運動,適量鍛煉,加速體內的循環,提高大腦供氧量,使大腦興奮起來。

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清淡、新鮮、易消化、鹼性的食物,可以有效地緩解“春困”,如青菜、小白菜、馬鈴薯、香菇、油菜、茄子、南瓜、蘿蔔、蘋果、梨、香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等;適量吃一些蔥薑蒜等;禁食肥甘厚味。

六.刺激法:嗅覺刺激,清涼氣味趕走春困,隨身攜帶一些清涼油等提神醒腦氣味的東西;多外出走走,舉目遠望,給自己視覺衝突;味覺刺激,吃點苦酸麻辣食品;聽覺刺激,多聽明快激勵振奮人心的音樂。

注意:老犯困當心是腦梗,早春是腦梗高發期,資料表明,70%以上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哈欠,一些人誤以為是春困,腦梗出了春困呵欠還可能出現:

1.血壓驟然升高,收縮壓可接近200mmHg;

2.鼻子出血;

3.走路不穩,並有四肢麻木無力;

4.早上起床突發眩暈,持續頭痛;

5.老年人中風前還可能伴有不自覺流口水,嘴歪,說話不清等症狀。

文章來源:岐黃視界

黃帝內經:人臥則血歸於肝!臥,絕不僅僅是休息



1、臥床,不僅僅是休息

“臥床休息”,這是醫生對病人經常說的一句話。

從造字意義上講,“臥”,古文為“臥”,“休也”(《說文解字》)。古人認為,沒有臥床,不能稱休息。

不過現代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周末去爬山,假日去釣魚,甚至不上班,在家做家務也都稱為“休息”,這就是為啥醫生要在“休息”之前,加上“臥床”的道理。

其實,“臥床”除了是休息的最佳方式之外,還有一般人尚不重視的養生功能。



2、臥床,讓肝病早日康復

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真實的故事。

小長假期間,小張隨同事自駕游到了雲南的香格里拉,白天趕路,夜裡打牌,一路歡聲笑語,雖是辛苦,卻也快樂。但樂極生悲,回家後自覺上腹不適。

經查,是肝炎發作,住進了醫院,天天打吊針,這令他叫苦連天。不過,過了僅2週,症狀就好多了,一查肝功,正常啦,體重還增加了三公斤。

同他一起遊玩的小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剛回來時小周的肝功能僅有輕度異常,只是感到周身沒勁,雖然也休了病假,但半個月來玩得倒挺痛快,白天走街竄巷,晚上上網看小說,有時還到鄰居家打牌,結果轉氨酶升到了800多,還出現了黃疸。

而小張住院期間,每天輸液的幾個小時,連小便都是在床上解決,其“臥床”真正達到了“絕對”的要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肝功能恢復有如此之快。

問:“臥床”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

答:有!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上有一句名言,“臥,則血歸於肝。”說的是人體在躺臥時血液較多地流向肝臟。

科學家經試驗研究也證實,躺下時回流肝臟的血液,要比站立時多40%,特別是右側臥更明顯。血液中有大量酶、抗體和白細胞,可以參與肝臟的各種生化反應,幫助人體清除病毒,消滅病菌,同時也幫助已經受損的肝細胞修復。

因此,小張與小周都是“休息”,一是按古代意義的“真”休息,另一個是按照現代意義的“假”休息,其結果迥異,這難道不是“臥床”的特殊功效嗎?

此外,我們還發現,大多數肝髒病患者,早晨的臨床症狀較之傍晚輕鬆些,這種現象,在《素問•臟氣法時論》中就有類似描述,即“肝病者,平旦慧”,這也應歸功於一夜之“臥床”。

3、臥床讓頭腦思維敏捷

不少人有這樣的體會,當閉上雙眼,躺在床上,構思好了一篇文稿,一旦起床,本來條理清晰的“腹稿”,就變得支離破碎了。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很多人有把睡臥中所想到的,而且是白天不易捕捉到的靈感趕快記錄下來的習慣,即使是魯迅、巴金那樣的大作家,也常常有躺在床上構思的經歷。

醫學研究證實,臥床,放低了頭部的位置,相對坐位時,大腦的供血充足得多,氧供不缺,腦細胞在處理信息時更為敏銳,加上臥床時全身肌肉比較放鬆,又不受聲、光的干擾,大腦的思維、聯想功能以及清晰度都要好得多。

科學家還發現,去甲腎上腺素是在壓力下腎上腺髓質產生的激素,站立時產生得更多,能干擾腦細胞的活動,降低人們敘述和推理時的注意力;躺著者能降低這種激素的濃度,有助於更清醒地思考問題。

因此,當你思考某個問題時,如果久不開竅,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不妨躺一會兒,也許真的會給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經過一段熟睡的大腦,功能得到恢復,能量也得到補充,其工作效率還會更高,思維還會更加敏捷!

4、臥床讓“正氣”重振旗鼓

“正氣”是指人體的抗病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中醫的一句經典名言,認為正氣強盛則病邪不會侵害人體,不生病;如果病了,“正氣”恢復之期,也是疾病向愈之時。怎樣才能保證正氣強健有力呢?

有一個山區縣城,有兩個幼兒園,相距不遠,同時有幾十個小孩患了流感,但症狀都不大重,有的僅低燒。兩個幼兒園都服用抗病毒治感冒的中藥大鍋湯,而不同的是,甲幼兒園還採取了推遲早上上學,延長午睡時間的方法,讓小孩有更多的時間睡覺,而乙幼兒園照常作息。

五天后,甲幼兒園的患兒都獲痊癒,而乙幼兒園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痊癒,而且還有幾個患兒高燒住院了。這說明,多一些臥床,對扶助正氣,確有好處。

除感冒以外,不少疾病,如肝硬化、腎炎、各種出血性患者、骨質疏鬆症、先兆流產等,都需要臥床休息,甚至對暈厥、中風、低血壓、低血糖及許多急性病人,都需要平臥仰頭等救護措施。

5、臥床讓愛情永葆青春

近年來的離婚率很高,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看來如何保持初戀時的青春火熱,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社會問題。“打是心痛罵是愛”道出了夫妻間特有的溝通形勢。

據有關方面統計,婚後第七年,是第一個感情多變年。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婚變危機呢?其中最重要的是“遠香近臭”心理在作怪。夫妻間離得太近了,難免會有糾紛產生,有糾紛不怕,怕的是有解不開的糾紛,那就危險了。

據某市婦聯的工作人員介紹,對於化解夫妻間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站著少說,躺著說。”把最敏感的問題,帶到床上去討論,往往能達到“消防滅火”的作用。

你想想,“枕頭風”能吹成“龍捲風”嗎?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兩口子吵架“床下爭鬥床上和”的道理,也是“臥床”實現家庭和睦的一種奇方妙法,不信你試試。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