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不用怕!拉筋、踮足、捏脊、艾灸……調脾胃,輕鬆搞定!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日常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秘?容易腹瀉?……脾胃問題困擾著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傷了調理起來會比較慢,所以日常護理尤為重要。下面就介紹一些簡單調理脾胃的好方法。

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如果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捏脊

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可以健運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雙手呈空拳狀,小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食指半曲,拇指對準食指前半段,在食指向前輕推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皮膚捏拿起來,沿著脊椎自下而上推至大椎穴。

咽唾液

唾液,古稱“金津玉液”,認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長壽的保證,喜歡吐吐沫的人通常身體虛弱。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

所以,晨起漱口之後,凝神閉口,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攪動,不拘次數,以津液滿口為度,再分次緩緩嚥下。

摩腹丨推腹

藥王孫思邈言:“ 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散步時搓熱兩手,按摩上下腹部,此法若能長期堅持,對調整脾胃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腸疾病大有益處。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推腹,即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頭皆可,由心窩向下推到小腹。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閒時也可推推。

踮足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經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抓地。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立10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跪膝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拉筋丨敲脾經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最好採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也可以嘗試敲脾經。拍打時,手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下來,力度適中,大腿部位可稍用力。兩條腿都要敲,每側10分鐘為宜,最佳敲打時間是上午9:00-11:00,即氣血流注脾經之時。

艾灸-神闕穴

肚臍,也叫神闕穴,是連接臍帶的地方,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胎兒在母體時就靠臍帶供給營養,就好像瓜蒂一樣,是吸取營養的唯一途徑。它是聯繫人體先天和後天之要穴。

所謂神闕,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極其顯貴。實際上在人體當中,神闕穴是心腎交通的門戶,心藏神,腎藏志,都是不可小覷的五臟神。心屬火,腎屬水,水火不能通達調濟,就會引起陰陽失調,導致各種疾病接踵而至。

神闕穴

【位置】:在腹中部、臍中央。

【灸大夫取穴法】:第1步:仰臥位或正坐位;第2步:肚臍中央,即為本穴。

脾胃虛弱不用怕!揉帶脈、捏脊、咽唾液、摩腹丨推腹、踮足、跪膝、拉筋丨敲脾經、艾灸-神闕穴、調脾胃,輕鬆搞定!

現代人的脾胃虛弱,大都是脾陽虛,艾灸則是昇陽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過對神闕進行灸療而達到調理脾陽虛之目的。

在肚臍眼上的神闕穴,是腹部的核心,對於發生在腹部的疾病,如五更瀉、慢性腹瀉、尿瀦留等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溫馨提示

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調理脾胃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果你覺得複雜,可以選一兩種方法,堅持做,有助於強健脾胃。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刮痧、按摩、拔罐這些都是中醫的特色治療方法,對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特殊功效。

許多人家裡有拔罐、刮痧板,卻不會使用,只好束之高閣,現在咱們就拿下來,擦一擦,準備派上用場。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什麼時候刮痧,什麼時候拔罐,從哪裡刮起,拔多長時間等,常常困擾大家。下面看看中醫專家的解答:

按摩之後進行刮痧,刮痧不夠,拔罐來救,它們相輔相成,交叉循環。結合使用,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01


按摩

有人說,按摩的技法那麼多,兩句能說清嗎?其實,從治病的角度來看,按摩中80%的手法都是花拳繡腿,何為補何為瀉,其實你大可不必浪費時間研究這些,能夠一招制敵,何必先擺出100種花架子呢?

按摩一定要找准經絡,穴位找不准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上壓著痛,你要看痛點壓在什麼經上,然後就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了。

胃經上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 ……這只是舉例,臨症還有更適宜的穴位可選。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有關按摩的方法,痛點不明顯的經絡和穴位按摩效果差,就像風箏線斷了或半路打結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還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

02


刮痧

對刮痧的誤解

有人畏懼刮痧,覺得那是損傷皮膚的一種療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誤解的原由就是你沒有親自感受過,只是憑著視覺的經驗,就像西醫對中醫的誤解一樣,拒絕實際的體會,只憑感觀的成見。可當你真正刮過一次,且必須找個懂刮痧技巧的人來操作,你當時就會接納這種方法,並連呼痛快。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拿頸椎病這個極普遍但是很難治癒的疾病來說,用刮痧法真是手到病除。當然還有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如果能巧用刮痧法,將會有多少人躲過心臟搭橋的煎熬呀!

刮痧善於補虛祛寒

刮痧最好使的工具是刮痧板,再配上一瓶刮痧油,就全了。有人覺得刮痧只適合熱症、實症,這真是“千古奇冤”。其實,刮痧補虛去寒的效果更妙。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某人感冒發高燒,這時有人說,刮刮痧,去去火,於是就在後背膀胱經刮痧,痧一出,火就散了,大家認為是瀉火了;其實是用體內的積熱把後背的風寒趕走了,所以應該說是祛寒了。說祛火呢也對,但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種光熱無寒的火。

刮痧最善補虛,但補的不是氣血兩虛的虛,而是因瘀而虛的虛。

舉個例子,有個患者的右手腕不知為什麼一點勁兒都沒有,甚至拿不起書包,手指還總是發麻。到醫院,醫生說可能是頸椎或者是腦神經的問題。可核磁共振都查了,也查不出個原因。於是去找了位中醫專家朋友幫忙診治,專家說:“手發麻說明氣脈是通的,只是氣至血未至。”

手腕部缺少氣血,怎麼能有力量呢?但他本人並不是氣血很弱的人,所以必有阻塞之處。專家於是在他的右臂上仔細查找,發現他肘部天井穴上方有一點按下去痛不可忍,已經形成了一個硬結。

他說,這地方兩個月前踢球時曾摔傷過,當時沒管它,疼了3天就不疼了,沒想到變成了瘀滯。專家在他的痛點及整個三焦經刮痧,當刮到接近手腕的時候,手已經運動自如了。

身體弱者,需先培補氣血

如果你身體太弱,還是要先培補一下氣血再刮,否則是不出痧的。一定要清楚,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來的,而是體內的氣血頂出來的。所以當我們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時候,那就是體內的氣血沒頂到那裡,就別再白費勁了。

刮痧的實質

有人說,出痧就是人為地造成了血管的損傷,是毛細血管的破裂。其實,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值得一提的是,將血管壁的瘀血清除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空間不會變小,也是西醫的夢想,但是西醫無法可施,或是說施不得法,只能用擴張血管的藥或抗凝劑來保持管道通暢,從而來保障供血。

為了不確定的瘀血而使整個血管的血液都被抗凝,這注定要改變血液的正常成分,並人為地造成易出血症狀,甚至造成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硬。

這就好比是我們家的白牆上有一個黑點,我們只要用濕布一擦就掉了,可我們卻找來了高壓水槍,把整個房間都沖刷一遍,搞得是牆皮脫落、房屋損毀,真是得不償失呀!我們小小的刮痧板卻能輕易地解決血管的瘀血,這可是世界醫學難題,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

消滅蒼蠅,一隻蒼蠅拍就夠了,那些洋槍大砲都派不上用場。你願意為了消滅屋裡的一隻蒼蠅而用大砲把你家炸平嗎?可我們在醫院裡卻經常上演著這一幕而不知不覺,或無可奈何。

什麼時候該刮痧?

說了半天,那麼什麼時候該刮痧呢?刮痧因為擅長補虛祛寒,所以身體內有寒氣,有血淤的時候,最好使用刮痧的方法來解決。

怎樣刮痧?

刮痧要順著經絡刮,最好是從上到下,這樣比較順手; 刮板和皮膚保持45度以下的銳角,比較不痛。刮痧時最好能用上腰勁,這樣會很省力。其實,自己去體會,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

仍然會有些人心存顧慮:刮痧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呀?這小心是對的,下面的人群是不適合刮痧的。

1.心臟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暈倒,尤其是坐著刮時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一般會有心慌、頭暈、噁心的症狀。

2.氣血很虛弱的重病人不要刮,會白白耗費他的氣血,這樣的人刮出的瘀血不會被帶走,出來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3.有皮膚病的人也先別刮,因為不知皮膚病的來龍去脈,有時會把內毒引出來卻排泄不掉。

4.孕婦不要刮,安全第一。

5.癌症病人也不建議刮,會出現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6.對於有出血傾向的人來說,刮痧是雙刃劍,特效和危險並存,沒搞清病因情況下也別刮。

7.6歲以下的小孩先別刮,可用捏脊替代。

8.血壓很高的人也先別刮。儘管刮痧對於高血壓有特效,但特效的東西都不是平安藥,如果不能確保安全,還是先迴避風險吧!

總之,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

03


拔罐

通常我們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症狀馬上減輕;但有時刮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舊,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灶點很深,刮痧法觸及不到;二是氣血不足,體內的氣血沒有頂過來,瘀血就難以出來。

刮痧無效,拔罐補救

這時用拔罐法可馬上見效。病灶點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現黑紫印,那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還是罐下無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處拔幾天,每天10分鐘,直到出現黑印為止。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拔罐可補可洩。如想補腎,就光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會將氣血分散,達不到補的效果,會白白瀉耗了氣血。

拔罐具有引血功能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有個糖尿病病人,膝蓋下足三里附近有個直徑兩寸的潰瘍點長期不癒合,使用了各種消炎藥,也敷貼了中藥生肌散之類,都沒有效果。

後來醫生讓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時在患側大腿胃經從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一路拔下來,5個罐同時拔上,連拔4天,每天5分鐘,再用生肌散,一貼而愈。為什麼?通過拔罐把好血引下來了,破損自然就被修復了。

什麼時候該刮痧,什麼時候該拔罐,什麼時候該按摩?

拔罐操作方法沒什麼嚴格要求,買個槍式的真空罐,省得再去點火。拔前可在皮膚上抹點潤滑油,這樣拔皮膚不會痛。拔的時間以覺得舒服為準,氣血虛弱的就少拔一會兒。但是濕氣較重的人很容易起皰(儘管起皰療效更好),會影響洗澡和皮膚的美觀,所以拔的時間不要太長,也不要拔得太緊。

總之,這幾種方法結合治療見效快,效果顯著,是大眾普遍認可的治療多重疾病的方法。但它們也稍微有些區別,例如感冒、中暑,落枕、肌肉痙攣適用刮痧治療;頸肩疼、腰背疼、風濕利用拔罐就可以治愈;失眠、頸肩疼痛、腸胃不適等可以通過按摩來緩解。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頭痛是內臟在警告:頭頂痛是肝頭痛、前額痛是胃頭痛!



頭痛是內臟在警告:頭頂痛是肝頭痛、前額痛是胃頭痛!

頭痛,是前額痛,還是後腦勺痛,是兩邊都痛,還是偏頭痛,都要問清楚,因為中醫認為頭痛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中醫裡是按經脈來劃分各部分的頭痛

頭痛是內臟在警告:頭頂痛是肝頭痛、前額痛是胃頭痛!

1


後頭痛屬於太陽膀胱頭痛

這包括腦後邊的頭痛,還有整個的頸項痛,會出現發熱、惡寒、惡風這些現象。後頭痛的初期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脈像如果浮緩的話,可以採用“桂枝湯”。

要是脈緊無汗的話,可以採用“麻黃湯”。這裡不過多地介紹中藥的藥方,避免老百姓在藥性、藥理不清的情況下亂用藥,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有了病還是要去醫院諮詢一下醫生,以便對證下藥。

2


前額頭痛屬於陽明胃頭痛

像前額痛、眉棱骨疼、眼眶發脹等症狀,都是胃經頭痛。一般來講,“葛根湯”之類治胃病的中藥對治療陽明胃頭痛很有效果。

3


兩側頭痛為少陽膽經頭痛

症狀有眼睛發花,早起口苦等。兩側頭痛宜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尤其是經期過後的婦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現左邊的偏頭疼。如果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

4


頭痛而重為太陰脾濕頭痛

在中醫裡又叫做頭如裹,就像頭上裹著一頂濕帽子一樣,頭重抬不起來。同時還伴有四肢酸疼且體感冷,出現嘔吐、食不下的問題。

在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脾氣挺大的老太太,她們頭上會勒一個帶子來止痛,這就是她們平時吃得好,又不怎麼運動,好多管閒事,體內濕氣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濕頭痛。

5


頭痛而咽喉乾痛為少陰心腎頭痛

會出現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乾燥等症狀。一般可服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來治療。

6


頭頂痛為厥陰肝頭痛

症狀為乾嘔吐、手指甲和嘴唇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這病多與年輕時縱慾過度有關。

7


一種頭痛叫血虛頭痛,症狀是習慣性搖頭

治療這個病會用到當歸補血湯。這副藥裡需要用到黃芪和當歸兩味藥,而黃芪的用量一定要大於當歸四到五倍。懂點兒中醫知識的人都知道,黃芪是用來補氣的,當歸是用來補血的。

那麼既然是血虛頭痛,為什麼補氣的黃芪的用量反而要大於補血的當歸呢?這其實就是中醫裡一個很重要的醫理,叫做“氣為血之帥”。血需要靠氣機往上帶,如果氣不能夠把血帶上來的話,就補不了血,達不到治病的療效。所以有這樣一個玄機在裡邊。

8


一種是淤血頭痛

如果頭部內有淤血的話,就會頭痛。進一步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癲癇。主要症狀是出現嘔吐。當患者出現噴射狀嘔吐的話,一定要及時地找醫生醫治。

所有頭痛都與“氣”有關,都可以先揉“消氣穴”,也就是從太衝穴揉到行間穴來緩解,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做如下選擇:

1


偏頭痛:

來無影去無踪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

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具體方法:請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頭部的痛點,然後邊揉邊推,先把裡面的筋給推開,再趕緊揉外關穴,頭痛馬上就能緩解。

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2


前額和眉棱骨痛:

一般屬於胃經的病症,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鐘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裡病症),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3


耳朵上部:

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


太陽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5


頭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


頭頂痛:

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膀胱經的京骨穴,以及小腸經的後溪穴、前谷穴。

7


後頭痛:

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膀胱經的京骨穴,以及小腸經的後溪穴、前谷穴。

8


頭頸僵痛:

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頭痛是內臟在警告:頭頂痛是肝頭痛、前額痛是胃頭痛!

9


腎虛頭痛:

腎陰虛和陽虛都有可能誘發頭痛。

腎陰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舌紅脈細;腎陽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痛畏寒,四肢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無論陽虛還是陰虛,都可以通過經常按摩腎經的穴位複溜、太谿等得到改善。

10


一側頭痛:

“左肝右肺”誘發一側的頭痛,中醫理論中有所謂的“左肝右肺”之說,並由此會誘發一側的頭痛。

經常出現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這種現像在經期剛過的女性身上比較常見。

腎經的築賓穴(同時也是奇經八脈中陰維脈的郄穴,臨床多用於及時緩解所出現的血症,血虛當然也屬於血症的一種),可以有效緩解左側頭痛的狀況。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過按摩肝經的曲泉穴(合水穴)來調理。

如果經常出現的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可以通過按摩肺經的尺澤穴和腎經的複溜穴來調理。

頭痛是內臟在警告:頭頂痛是肝頭痛、前額痛是胃頭痛!

11


淤血頭痛:

頭部內有淤血有關,當頭部內有淤血的話,主要症狀是經常出現頑固性頭痛嘔吐,請您一定要及時就醫。

12


酒後頭痛:

十指梳頭,特別是兩側膽。其中率谷穴治酒後頭痛有特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作者:賈海忠

來源: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2年5月30日第4版

前些年曾有40多人打通任督二脈的消息,引發人們對真氣運行法、任督二脈與大小周天的關注。真氣運行法由享年102歲的已故甘肅省名中醫李少波教授創立,為了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其內容,曾拜師過李少波教授的中日友好醫院心腎科賈海忠主任醫師對真氣運行法的學術內容做詳細介紹。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一、何謂脈

脈的繁體字為“脈”,其右邊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脈”表示身體裡的各種相互關聯的分支結構,例如《黃帝內經》中所提及的諸脈就有“氣脈、經脈、絡脈、血脈”等記載。其引申義泛指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結構,例如“山脈、礦脈、水脈、葉脈”等等。這些基本用法表明,脈泛指各種具有內在規律性聯繫的具體結構。

二、經絡是經脈絡脈的簡稱

當生命個體還是一個受​​精卵時,只需細胞內在的聯繫就能保持其整體統一性。當由一個細胞逐漸分裂生成各種臟腑組織時,生命體內在的完整統一協調就需要各臟腑組織之間保持聯繫,它們之間可見的聯繫方式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比鄰聯繫,即一個部位的組織可以直接影響其比鄰組織;另一類是遠距離聯繫(非比鄰聯繫),即一個部位的組織器官對遠端部位的組織器官保持聯繫,在人體內主要有血液循環、神經調節兩種方式。限於中醫形成時的科技條件,雖然中醫沒有把這些聯繫明確提出,但關於機體整體聯繫的認識還是很到位的,把全身各個部位之間信息聯繫規律概括成了經絡學說,經絡自然就成了氣血運行的通絡,最細小的稱為孫脈,較大分支稱為絡脈,大的稱為經脈,其中最大的兩條經脈即是貫穿人身後中線的督脈和人體前正中線的任脈,督脈、任脈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三、督脈總督諸陽

督字本義是察看、督促、監督。從督脈的走向和各陽經的交會關係看,督脈就是總管一身陽經的經脈,是人體後中軸線上具有內在規律性聯繫的具體結構。

中醫描述的督脈走向: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裡邊直向上行,至項後風府穴處進入顱內、絡腦,並由項沿頭部正中線,上行顛頂,沿前額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繫帶處齦交穴。督脈有三個分支,第一支,與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衝、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於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交會,入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四、任脈總任諸陰

“任”的本義是承擔的意思。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是人體前中軸線上具有內在規律性聯繫的具體結構。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任脈“總任諸陰”、為“陰脈之海”之說。又因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說。

中醫描述的任脈走向: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五、真氣即是生命能量

我們認為,真氣就是經氣,真氣是極度微小的物質,是不能被看得見或摸得到的,這就是《素問·離合真邪論》所言的

“真氣者,經氣也。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

人身真氣無處不在。《靈樞·邪客》認為,兩肘、兩腋、兩髀、兩膕合稱八虛,都是真氣所過之處。《靈樞·週痺》“真氣不能週,故名曰周痺”,由此可知,真氣本來就是分佈全身的,不僅僅是在“八虛”之處。

根據以上《黃帝內經》的論述,我們可以認為,真氣就是客觀存在的基本生命信息,就是不同的信息通路(經絡)中存在的共同信息,由於能量代謝是信息產生和傳播的基礎,所以李少波教授認為真氣的實質就是生命能量,它在不同的信息通路(經絡)中有規律地運動變化。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六、真氣異常導致疾病

真氣的作用是防禦外邪,故《素問·瘧論篇》“真氣得安,邪氣乃亡”。真氣異常就會導致疾病。

《素問·離合真邪論》

“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

表明真氣虛脫則邪氣重,疾病加重。

《素問·離合真邪論》

“真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

說明如果真氣消失則死亡。

《素問·評熱病論篇》

“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表明真氣上逆臨床可見口苦、舌乾、不能仰臥、咳清水。《靈樞·根結》認為“痿疾”是“真氣稽留,邪氣居之”所致。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七、《黃帝內經》的真氣養護

《素問·離合真邪論》說“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告訴我們祛瘀可以恢復真氣;《靈樞·邪客》說“邪氣得去,真氣堅固”,“輔針導氣,邪得淫泆(泆本義通“溢”),真氣得居”。不但告訴我們驅邪可以扶正,而且告訴我們可用針刺方法驅邪以保持真氣的正常。

更為重要的是《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告訴我們只有清心寡欲,真氣才能正常運行。李少波教授的真氣運行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創立的防病治病方法。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八、任督發育過程與小周天真氣走向

中醫最早是如何發現督脈和任脈,並曉得督脈之氣上行任脈之氣下行的,早已不得而知,但這一發現確實可以從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得以證實。

從受精卵到成胚細胞,看不到任何有關任督二脈形成的痕跡。到二胚盤時期,也還沒有出現任督二脈的痕跡。就在中胚層即將出現之初,沿著胚盤中軸,從泄殖腔膜(將來的會陰部)開始向胚盤的頭端長出了“原條”結構,原條是二胚層胚盤尾端中線處的上胚層細胞增殖而形成的一條縱行細胞索,原條的形成確定了胚胎的前後軸。在“原條”的頭側形成了“原結”。繼而從原結部位向上長出了“脊索”,直達頭端的口咽膜部位。

在“脊索”的誘導下,位於身體中軸線上的中樞神經系統才逐漸形成,在人體椎間盤中間的髓核就是退化的脊索。整個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督脈形成的過程是從尾端到頭端,提示我們督脈之真氣也是如此走行(見圖1)。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隨著三胚層的發育,中胚層和外胚層將內胚層卷包的同時,中胚層和外胚層的邊緣部,分別在胸腹側正中對合,形成人體的前正中線結構(胸骨、腹白線),此時標誌著任脈已經形成(見圖2)。

中醫|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真氣運行法)

由於督脈之氣上行,要維持人體的升降平衡,任脈之氣下行,這樣就形成了督脈之氣上行、任脈之氣下行的小周天(任督循環)。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8陰毒:汗、痰、水、尿、血、氣、便、脂,如何排毒?(身體毒素)


人體8陰毒:汗、痰、水、尿、血、氣、便、脂,如何排毒?(身體毒素)

就像生活垃圾需要及時清理一樣,人體內產生的廢棄物也不能放任堆積。人體新陳代謝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稱為“毒”。人過中年,逐步進入陰盛陽衰階段,這是身體的正常變化。隨著陰氣的逐漸增加,身體也聚集了很多的毒素,中醫上稱其為“陰毒”。一旦毒素在體內堆積過多,就會導致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統疾病。

按照排出方式的不同,身體主要有氣毒、汗毒、宿便、尿毒、水毒、脂毒、痰毒和血毒八種,陰毒不除,陽氣不足!只有早些排除人體陰毒才能補充陽氣,延年益壽。體內陰毒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如何排除體內7大陰毒?……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找找排毒的方法吧!

氣毒

氣毒可源於“外來”或“內生”。外來通常指我們呼入的受到污染的空氣,一個人每天會吸入1000多升空氣到肺中,許多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也隨之進入體內。內生則指人在正常呼吸後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

氣毒是存在肺裡面的毒。中醫認為“肺主氣”“腎主納氣”,有氣毒的人往往肺腎功能不好,一般身上氣味大,如有口臭、汗臭等。

氣毒典型表現為頭暈、呼出來的口氣有異味。長期積累會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肺炎,甚至肺癌等。

如何排出氣毒?

大口吸入清氣,大口呼出濁氣,這樣的深呼吸方法可以對肺部起到清洗作用。

可在運動中進行,也可在室內對窗進行,應保證每天早晚最少一次。比如清晨天剛亮,站在陽台上,舒展肢體的同時做做深呼吸;如果周圍有山水,早上出門去喊山、喊河,可滌蕩肺腑之氣。

必須提醒的是,做深呼吸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一定要避開霧霾及其他空氣污染。此外,還可以適當多吃養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汗毒

人體細小的汗毛孔也可以排出很多垃圾。但若汗不能順利排出,積累在體內,就會變成一種毒。

汗毒典型表現為在不運動、保證身體清潔的情況下,仍會聞到汗有異味。長期積累會誘發關節疼、風濕、代謝系統疾病等。

如何排出汗毒?

不需要讓自己每天都大汗淋漓,但保持一定的出汗量是必須的。讓自己出汗的首選方法是運動,如游泳、跑步、太極拳、氣功都是十分可行的運動方式。

喝熱粥、熱茶、熱湯也有促進出汗的效果,還可適當吃點辛辣的食物,幫助身體把汗發出來。薏仁等食物有除濕、開汗竅的功效,可以適當多吃。

另外提醒大家,越是炎熱的天氣,越容易積聚汗毒,應特別注意保證出汗量。夏天時,可用熱毛巾擦身,用熱水洗澡,喝生薑紅糖湯幫助排毒。

宿便

漢代《論衡》一書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講的就是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有科學家調研,大便能帶走人體60%以上的毒素。如果不及時通便可能導致腸炎甚至腸癌。

宿便典型表現為口臭、長包、上火等;長期積累會導致腸炎,甚至腸癌等腸道系統疾病。

如何排出宿便?

中醫經絡學認為,早上5點到7點是大腸經“值班”,若此時排便,效果最好,可保持一天內的大腦清爽。時間越晚,積累的毒素就越多。因此建議,每天早起空腹喝一杯水,並養成一早大便的習慣。此時若無大便,可按摩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旁開1.5寸)。

如果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麥片、全麥麵包等。此外,蜂蜜、香蕉、蘋果、土豆等都有緩解便秘的作用。可將土豆蒸軟後搗成泥,和上槐花蜜或荊條蜜一起食用,蜂蜜有清火通便的功效,可謂強強聯合。

尿毒

人體內的大部分毒素都需要肝解毒、腎排毒,所以腎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能夠過濾掉血液中的毒素,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而尿毒的累積就可能源於腎功能不足,或喝水太少,或攝入毒素過多。

尿毒典型表現為頭暈、小便不暢;長期積累會出現泌尿系統炎症、痛風、皮膚過敏等。

如何排出尿毒?

在晚飯前的17點到19點,可空腹喝一杯水。此時腎經“當班”,一杯水下肚,有助於調動腎氣,並幫助清洗腎和膀胱,預防泌尿系統結石。還可按摩湧泉(足心前部凹陷處)、三陰交(腳內踝上3寸),敲打腎腧穴(在後背,位置與肚臍平,脊柱旁1.5寸)。平時應少吃含大量添加劑的食品,保證每天足夠的飲水量,多吃蔬菜水果。

水毒

陰毒中最嚴重的是水毒,水毒是陰毒之首,一般由腎功能衰弱引起。40歲以上的人應該注意,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水毒的特性,如果早上起來下眼皮、腳踝浮腫,很有可能就是水濁。

水毒典型表現為有眼袋、上舌面水分充足;有雙下巴、胃部寒冷;腹部敲擊有清脆迴聲;有小肚子、下身肥胖、腿粗。


如何排出水毒?

想要驅逐水毒,首先去醫院檢查有無心臟和腎臟等方面疾病。

如果是因腎臟引起,則需要溫腎來調動機體的氣化能力;如果腎臟和心臟等方面沒有問題,則說明氣血不通,需多運動,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一些絲瓜、冬瓜等來除水濕。

脂毒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體重長了,血脂也跟著長了。在中醫裡,這種現象通常被認為是脂毒的原因。特別是秋冬季節,吃得多動得少,非常容易造成脂毒堆積。有脂毒的人一般偏胖、脂肪較多,經常喝酒、吃肉、吃油炸食品,對肝臟傷害很大,易得脂肪肝等疾病。

脂毒典型表現為頭暈、愛打瞌睡。長期積累會導致血脂異常。

如何排出脂毒?

想清除脂毒,首先要降血脂,建議用山楂、荷葉煮水喝,可化痰降脂。在飲食上要少肉少油、保持清淡,平時應多吃洋蔥、山楂、黑木耳、黃瓜、白菜、各種粗糧,以及絕大部分紅色蔬果都是排脂毒的好食物,比如西紅柿、紅心西瓜、紅心蘿蔔等。

其次,睡前喝杯白開水,也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

第三,為預防高血脂,可以在早上或中午,用0.5-1克三七兌水喝,有保健養生之效。

第四,可以按揉小腿上的豐隆穴(位於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消食導滯,減少脂肪。

痰毒

很多人早上起床後,總感覺喉嚨裡面有痰,更有甚者一天到晚咳不玩的痰。這是痰毒的堆積表現,可能是常年抽煙造成的也可能是飲食不當或因肺功能不好造成的。排痰毒在秋季顯得尤為重要。

痰毒典型表現為痰多、痰稠。長期積累會出現咳嗽、呼吸不暢、癲癇。

如何排出痰毒?

第一,如果氣管不好、痰多,可以喝二陳湯來治愈,一服藥茯苓、法半夏、陳皮各10克,甘草6克,用水煮了喝,喝上7天痰即可化。

第二,日常飲食上,可以多吃蘿蔔、百合、杏仁、銀耳、梨(雪花梨最好)、冬瓜、無花果、紫菜、羅漢果等清熱化痰之品,有助潤燥、排痰。尤其是大白蘿蔔補氣化痰,有既補且順的雙向作用,建議將其切絲加醋涼拌每天吃一點。

第三,用3-10克甘草泡水喝,也有鎮咳、祛痰等作用。

血毒

平時吃得太雜、太亂,攝入了太多食品添加劑,就會在身體裡積累血毒,尤其是肝臟解毒功能差的人。夏天人們喜歡在街邊吃大排檔,更容易產生血毒。喝酒過多導致血液中酒精含量增高,可能引起乙醇中毒,也屬於血毒範疇。

如何排出血毒?

喝綠茶,或適當多吃葡萄、西瓜、綠豆等幫助解毒,平時還可以按摩少府穴(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無名指和小指指端之間)。

另外,一定要控制飲酒量,因為某些食物雖然有一定解酒效果,但卻無法清除酒精引起的毒素堆積。

一切蔬菜水果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應保證每天吃夠500克蔬菜,一到兩種水果。蜂蜜、豆漿、綠茶、生薑、綠豆都有解毒作用,最好每天吃其中的兩到三種。其中,綠茶適合體質偏熱的人,生薑適合體質偏寒的,綠豆可以熬湯喝,但不能煮得過久,應保證湯色為綠,才有最好的解毒效果。

40歲以後,體內陰毒會越來越多。陰毒不除,陽氣不足,要想延年益壽,大家就要抓緊時間趕緊排毒啦!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氣虛、陰虛、脾虛,你到底虛在哪?(身體虛如何調理)


氣虛、陰虛、脾虛,你到底虛在哪?(身體虛如何調理)

中醫常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腎虛等等,這都是中醫的概念。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更別說分辨出自己哪裡虛了。

下面,小編告訴您這些“虛”如何分辨,又該如何調理。

氣虛

伸出舌頭,對著鏡子進行觀察,如果舌頭邊緣佈滿了齒痕,說明此人氣虛。另外,氣虛的人往往有精神不振、四肢懈怠、神疲乏力、面色淡白、頭暈耳鳴、語音低微、舌苔滿佈等症狀。

調理方法

山藥薏米芡實粥

取適量的干懷山藥、薏苡仁、芡實(等量即可),一起加工成粉末,每次取適量混合的粉末,加溫水調成糊狀,等鍋裡的水開了把糊倒進去,用勺子攪拌別糊鍋或沉底,再開鍋煮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山藥薏米芡實粥是受到很多知名醫家推崇的食療方,是補充氣血的良藥美食。堅持食用一個月,體質就會明顯改善。

血虛

血虛的人有面色萎黃、頭暈、心悸、乏力、耳鳴、目眩等表現,此外,頭髮乾枯、皮膚乾燥脫屑、大便乾結等也是血虛的症狀。

調理方法

桂圓當歸雞湯

取桂圓肉20克,當歸15克,雞肉500克。先將雞肉燉至半熟,然後再下桂圓肉、當歸,與雞肉一起燉熟後服用。這道藥膳補血作用極好,血虛的朋友可常服。

陽虛

陽虛的人有四肢不溫、平時怕冷、喜熱飲、腰酸腿軟、體溫常偏低、陽痿早洩、小便不利、小腹冷痛、舌質淡薄等表現。

調理方法

乾薑桂枝粥

取乾姜、炙甘草各3克,桂枝10克,肉蓯蓉15克,核桃肉30克,粳米100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開大火煮,水開後轉小火燉半個小時即可。每天食用1~2碗。

陰虛

陰虛的人有、怕熱、口乾咽痛、大便乾燥、舌少津液、五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舌質紅、夢遺滑精等症狀。

調理方法

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

陰虛的人可以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比如百合、黃瓜、梨、獼猴桃、甘蔗、銀耳、柚子等,以緩解陰虛症狀。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注意多喝水,並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情緒穩定。

脾虛

脾虛主要表現為困倦、乏力、頭重、頭暈,有些會有噁心、食慾減退等症狀。一般舌苔較厚膩、舌質淡,可以看到齒印。

調理方法

山藥粥

取500克乾懷山藥加工成粉末,每次煮粥加入30克,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入鍋內煮,煮時用筷子不停攪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狀即可。每天1~2次空腹服下,可以連續服用7~10日。山藥有補脾、養肺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等症。

腎虛

腎虛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腎陽虛的症狀為四肢發冷、腰酸、畏寒、水腫等,為“寒”的症狀;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燥熱、腰酸、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調理方法

黑芝麻

取核桃仁、黑芝麻各250克,赤砂糖500克。核桃仁、芝麻共炒熟,赤砂糖加水熬至粘稠狀,放黑芝麻、核桃仁,調勻冷卻切成塊,不定時食用。

經過介紹,你是不是對這些“虛”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妨對照以上症狀觀察一下自己屬於哪種“虛”,然後對症調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膀胱經,背部12個重要穴)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膀胱經,背部12個重要穴)膀胱經:1、肺俞,2、大腸俞,3、厥陰俞,4、心俞,5、三焦俞,6、肝俞,7、膽俞,8、小腸俞,9、脾俞,10、胃俞,11、腎俞,12、膀胱俞。

在人體的背部有一條經絡線,只要疏通它,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了,為什麼呢?

因為這條經絡上,有12個十分重要的靈穴,它們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

這些年,中國傳統的經絡穴位養生法大行其道,從簡單的“敲膽經”到“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全面保健,真可謂是“幾處早鶯爭暖樹,亂花漸欲迷人眼”。

作為中醫大夫,我聽到最多的提議是:

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讓喜歡中醫的人迅速了解經絡的精髓,甚至能夠立刻用經絡來為自己保健養生呢?

這就需要在全身20多條經脈、300多個穴位中,尋找最能“濃縮經穴精華”的關鍵經絡和穴位。

我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經絡上的十二個穴位,恰巧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膀胱經,背部12個重要穴)膀胱經:1、肺俞,2、大腸俞,3、厥陰俞,4、心俞,5、三焦俞,6、肝俞,7、膽俞,8、小腸俞,9、脾俞,10、胃俞,11、腎俞,12、膀胱俞。



這條“濃縮精華”的經絡,就是人體後背的膀胱經。膀胱經上依次排列的12個穴位,分別代表了人體各個臟腑。真是太奇妙了,一年有十二個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歲月印痕。而人體的這十二個要穴,分別體現著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

對於有經驗的中醫來說,點按這十二個穴位之時所遇到的疼痛、結節等異常狀況,就“訴說”了你五臟六腑相應部位的疾病。而再進行持續不斷地點按,也就是在調理和治療你的疾病,手指就相當於針灸,“以指代針”就能讓很多疾病在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

有人會驚奇地說:真有這麼神奇嗎?

其實,這就像西醫通過一滴血,就能檢測出人體的很多重要健康指標一樣,中醫通過一條經絡上的12個穴位,也能檢測出身體內部臟腑的大致健康情況。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膀胱經,背部12個重要穴)膀胱經:1、肺俞,2、大腸俞,3、厥陰俞,4、心俞,5、三焦俞,6、肝俞,7、膽俞,8、小腸俞,9、脾俞,10、胃俞,11、腎俞,12、膀胱俞。

後背的膀胱經是人體自生的。

怎樣自我診斷呢?簡單地說,當身體的某個臟器(比如心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在相應的經絡、穴位上得到異常反應(比如:疼痛、結節等)。比如,肺部有病,通常會在肺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心臟有病,通常會在心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通過對於五臟穴位的點按,就能夠大致對自己的身體五臟疾病有所了解。

同樣,通過對五臟穴位的點按,也能夠進行養生治病。比如,如果心臟有病,就可以通過不斷地按摩心俞穴,來改善心臟的氣血功能。持續的按摩,會讓心俞穴上的疼痛、結節等異常反應逐漸消失,這也就意味著心臟功能的到恢復。其他臟腑疾病的養生治療,也是這個道理。五臟六腑,是中醫所講的全部臟腑。提起“肺、心、肝、脾、腎”這五臟大家都不陌生,而提起六腑來說,就可能有人會有點陌生。

其實,“臟”和“腑”相互對應,比如說,有個成語叫做“肝膽相照”,臟有肝,腑就有膽;同樣,“脾胃”也是一個聯在一起的詞語,臟有脾,腑就有胃;同樣,臟有腎,腑就有膀胱。有人會說了,肺和大腸、心和小腸有什麼聯繫啊?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事情做類比:人在大便(屬大腸)的時候,通常要憋氣(屬肺),肺與大腸的關係就很容易記住了;臨床上常可見心煩(屬心),而出現尿少、尿赤現象(屬小腸),心與小腸的關係也容易記住了。

且慢,我們常說的是“五臟六腑”,但是剛才只提到了“五腑”——大腸、小腸、膽、胃、膀胱,還有一個腑沒有提到。這個腑就是“三焦”。

又有人會說,臟和腑都是一一對應,有六腑,是不是就應該對應六臟呢?是的,五臟之外的第六臟其實就是和“三焦”相對應的“心包”,指心外的包膜,通常附在“心”所在的條目之中,所以,“五臟”的說法,其實也就算是“六臟”的簡稱了。“五臟六腑”已經包含了人體的最主要的12個器官。而人體後背的這12個穴位,就是人體全部重要內臟的“縮影”,當然也就包括了調理人體“精氣神”的要穴。

這些穴位甚至都不需要你去死記硬背,你只需要知道:後背上這些穴位的上下排列次序,基本相當於人體內臟的排列順序,而且名稱基本相同。比如,肺在人體內臟的最上方,心(心包)在稍下方、肝膽在更下方、脾胃再下,腎、大小腸和膀胱在最下方,那麼,相對應的穴位,也大致按照這樣的上下順序排列,瞧,不用記憶就輕鬆記住這些穴位了吧。

但還是有朋友會說:“我們自己畢竟不是醫生,能不能教我們一個更加簡便而有效的保健法呢?”

當然可以。那麼多的保健方法,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當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甚至你自己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既然後背這條脊柱兩側的“健康要道”如此重要,那麼,只要點按、推拿、敲打……那麼就會起到特別好的保健作用。為什麼中醫拔罐治療,通常要在脊背部位拔火罐,其實,就是為了暢通十二個要穴的氣血,讓健康的氣血重新貫通,精氣神就能重煥光彩。那麼,可不可以換種更加便捷、好學、安全的養生法呢?當然可以,道理你明白了,你就可以自己探索了。

比如,為了加大對十二要穴的點按力度,使得養生治病效果更大,可以將脊柱兩邊的皮膚(十二經絡所在的區域)進行捏提,雙手交替捻動向前,一直沿著十二經絡線進行捏提。

有人風趣地把這種對經絡穴位的連續刺激稱之為“地毯式轟炸”,能夠有效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這種養生法,通常在中醫學上被稱之為“捏脊”。無論是孝順的子女為年邁的父母親、年輕的父母為自己的可愛寶寶,還是夫妻之間為親愛的“另一半”,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養生保健。道理明白了,具體的手法就沒有必要那樣機械,只要能把經絡穴位點按、按摩或推拿得“開”,就可以了。

後背上的膀胱經如何養護?

還會有人“得寸進尺”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健康要道”的養生,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練習呀?我還是那句話,道理懂了,就要自己悟了。大方向是把後背膀胱經的區域按摩、揉搓、敲打到就可以了,不必拘於哪種具體做法。比如,用一隻市場上買的橡膠做成的按摩錘,自己沿著背部膀胱經的位置(請見插圖)進行敲打,從上往下敲打和從下往上敲打都可以。在洗澡擦乾的時候,可用毛巾重點對背部膀胱經的區域進行用力拉搓,相當於一隻手在替你按摩。當然,我自己也悟出了適合自己的養生辦法(呵呵,不一定適合你),用手背輕輕拍打(敲打)自己的後脊背,從下往上也行,從上往下也行,怎麼舒服怎麼來。撞牆也是打開膀胱經很不錯的方法,撞牆具體操作方法:

離牆15-20厘米站立,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並隨著撞擊的節奏自然呼吸。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要協調均勻。

碰撞的順序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側背部,爭取整個背部全部撞到。當撞擊上背部時,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臟疾病的心俞穴,能寬胸理氣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寬中、和胃的膈俞穴。當撞擊下背部時,可以刺激主治肝臟疾病的肝俞穴和主治膽囊疾病的膽俞穴,還有健脾、和胃、化濕的脾俞穴等等。撞擊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對治療頭部、面部疾病、頸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擊背的側部,能夠寬胸理氣、治療肋間疼痛。還可以盡量挺胸,向後撞擊頸肩的大椎、風門等穴位,可以治療頸椎病、頸肩綜合症。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膀胱經,背部12個重要穴)膀胱經:1、肺俞,2、大腸俞,3、厥陰俞,4、心俞,5、三焦俞,6、肝俞,7、膽俞,8、小腸俞,9、脾俞,10、胃俞,11、腎俞,12、膀胱俞。

背部撞牆法雖然很簡單,但在鍛煉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做到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撞擊到背部已明顯發熱,這是背部的各個穴位及其所屬的骯髒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從而極大地激發了防治疾病的巨大潛能。一般撞擊後背幾分鐘後,就會有打嗝、放屁等情況出現,這是體內臟腑排泄廢氣的結果。這是背部撞牆法特有的通絡順氣的功效,這不是簡單地做做背部按摩、推拿能與之相比的。

這種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紀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鐘,而對患有嚴重心髒病、尚未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症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煉。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象,不要擔心,我撞好以後就覺的頭脹,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症狀會漸漸地消失。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同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的通暢與否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經絡不通則百病生。

經絡不通怎麼辦?有哪些解決方法?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膽經:頭髮黑亮

膽經由臀部中點開始,沿大腿筆直下滑,至腳踝底端結束。

當膽汁分泌不足時,人體無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頭髮會顯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可每天用力敲打膽經,左右各200下,提高膽汁分泌速度,讓頭髮健康、黑亮。另外,敲膽經還能幫助大腿排出堆積在外側的脂肪。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膀胱經:提高記憶力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胃經:臉色紅潤

胃經從鎖骨下開始,順雙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止於第四腳趾趾間。

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如果臉上突然起了皺紋,很可能是胃經的氣血虧虛造成。胃經的最佳敲打時間是早7點到9點,堅持敲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臉色白裡透紅,偶爾熬夜,也不會顯得太憔悴!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大腸經:排毒

大腸經從鼻翼旁的迎香穴開始,經過脖子,貫穿手臂,止於食指指尖。

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膚滑潤、口氣清新!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三焦經:提高免疫力

三焦經起於眼角魚尾紋的生長處絲竹空穴,止於無名指之間。

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中醫學家還將它等同於淋巴系統。

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三焦經的運行時間是21:00到23:00,敲打前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運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心包經:吃不胖

從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開始,到中指指尖末端。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運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後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心經:最準確的自我體檢法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

中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準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

方法: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後,斜放下45°,10秒後,再把手臂垂直舉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好好睡一覺!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小腸經:擁有纖細手臂

小腸經由眼角內側半寸處的晴明穴開始,經由臉頰、脖子,貫穿手臂,止於小拇指指尖。

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鬆鬆的肉肉。

要想擁有纖細手臂,就需要經常揉捏小腸經。具體做法很簡單,把手舉起來,用手指肚捏手臂內側,以微有痛感為佳。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肺經:皮膚保濕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

“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乾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經絡不通生百病,這9個經絡排毒的秘訣要記好!(如何疏通經絡+排除毒素)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

中醫認為中風是風邪入侵。如果身體濕氣比較重,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就會形成內風。還有一種就是腎虛,肝火旺盛,也會容易被中風找上門。

中風的高危人群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還有平時過度勞累、熬夜、吸煙、飲酒的人都屬於中風的高危人群,以上人群,平時更要多注意。

如何預防中風?

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還有平時過度勞累、熬夜、吸煙、飲酒都是讓中風高發的危險因素。所以為了預防中風,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避免過度勞累,改掉熬夜等不良嗜好。尤其在飲食上要多注意,避免血脂、體重和血壓的升高。

這其中,控制好血壓尤為關鍵,因為高血壓主要是破壞靶器官,就是心腦腎。所以臨床上治療中風病的上游,就是控制高血壓病。


控制血壓,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吃降壓藥以外,中醫也有簡單的綠色療法——針灸。針刺降壓,只要取一個穴位——人迎穴,就可以起到降血壓的效果。而且通過針刺降下來的血壓,還可以避免高血壓對心腦血管的破壞作用。所以建議已經有高血壓的朋友,可是嘗試一下針刺降壓法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足三里穴

除了在正規醫院做相應的針灸治療外,在家還可以通過用手指代替針灸,來按摩穴位的指針五步法,來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

第一步選擇的穴位是翳風穴,它位於頸部耳垂後方凹陷處,按壓此穴為三分鐘,直到微微發熱,能夠起到預防中風,高血壓等症狀。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足三里穴

第二步要選擇的穴位是風池穴,它位於頭部枕骨下方與頸部上方的連接處,風指的是外來的風邪。而池,古代專指護城河,此穴,意為防禦外來風險的作用。按壓此穴三分鐘直到微微發熱,能夠預防中風引發的口眼歪斜。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足三里穴

第三步要選擇的穴位是天柱穴,它位於後頭骨正下方的凹陷處,按壓此穴三分鐘,直到微微發熱,能夠預防和治療神經類疾病。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足三里穴

第四步依次循環按壓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一分鐘來鞏固之前的療效。

第五步要選擇的穴位是足三里,它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四橫指的位置,因此穴位對於治療脾胃腎有效,故名三里。用大拇指按壓幾分鐘,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通過這樣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在家自我預防中風的發生了。

按摩五步法預防中風,家有老人的請收藏!(中風的高危人群)翳風穴、風池穴、天柱穴、足三里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