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穴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再也不怕啦!(百日咳)


這幾個穴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再也不怕啦!(百日咳)

概述

疾病概念與簡要論述

支氣管擴張是由於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慢性化膿性炎症和纖維化,使支氣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遭到破壞,導致支氣管變形及持久擴張。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氣管肺炎病史。

這幾個穴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再也不怕啦!(百日咳)

症狀

臨床特點與表現

慢性咳嗽:早期無明顯症狀,或僅有慢性咳嗽。

大量膿痰:後期出現大量膿痰,痰呈黃綠色,膿樣,放在玻璃管中靜置後可分成3層,上層泡沫,中層漿液,下層膿液及細胞沉渣。此時往往已有明顯感染症狀。患者在早上起床或夜間上床等體位變動的時候,咳痰增多。

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發熱,伴有咳嗽加重和膿痰增多。

穴位療法

特效經穴推薦

身柱穴:正坐或俯臥,把左手伸到肩後,用中指的指尖揉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每次揉按3~5分鐘。小兒或者手臂僵硬酸痛的人,可以請他人搓熱雙手,用單手的掌根之處揉按穴位,效果更好。

肩中俞穴:手太陽小腸經穴。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處。用雙手的手掌心朝向顏面,沿著後頸部,伸向背部,小指挨著頸項,用中指指腹按壓所在部位,有酸脹感,用中指的指腹以適當的力度,按壓此處穴位,左右兩側穴位,每次各按壓1~3分鐘。

追加穴位


補充按摩更有效

俞府穴:足少陰腎經穴。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正坐或仰臥,舉起雙手,用拇指的指尖垂直揉按胸前兩側、鎖骨下的穴位,有酸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穴位各揉按3~5分鐘,或者兩側穴位同時揉按。

特效穴位一:身柱穴

標準取穴

人體標準掛圖穴位精確展示

這幾個穴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再也不怕啦!(百日咳)

簡便取穴

日常保健快速找穴技巧圖解穴位速查

本穴按摩手法及功能主治速查一覽表

按摩要領:

按摩手法掌按法

按摩力度重度

按摩時間3~5分鐘

功能主治:1 對治療氣喘、感冒、咳嗽、肺結核,或咳嗽而有肩背疼痛之症有特效

2 主治虛勞咳喘、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及疔瘡腫毒等病症

3 長期按壓此穴,對脊背強痛、小兒抽搐、癔病、熱病、中風不語等病症,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效

配伍治病:

1 癲狂癇:身柱配水溝、內關、豐隆和心俞


2 肺熱、咳嗽:身柱配風池、合谷和大椎

特效穴位二:肩中俞穴

標準取穴

人體標準掛圖穴位精確展示簡便取穴

日常保健快速找穴技巧圖解穴位速查

本穴按摩手法及功能主治速查一覽表

按摩要領:

按摩手法指摩法

按摩力度適度按摩時間1~3分鐘

功能主治:

1 長期按壓此穴,有解表宣肺的功效

2 長期按壓此穴,對許多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哮喘、咳嗽、支氣管擴張、咯血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3 長期按摩此穴,對視力減退、肩背疼痛等症狀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這幾個穴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再也不怕啦!(百日咳)

配伍治病:

1 肩背疼痛:肩中俞配肩外俞、大椎


2 舒筋止痛:肩中俞配肩髎、外關

追加穴位一:俞府穴

標準取穴

人體標準掛圖穴位精確展示簡便取穴

日常保健快速找穴技巧圖解

穴位速查

本穴按摩手法及功能主治速查一覽表

按摩要領:

按摩手法掌按法

按摩力度重度

按摩時間3~5分鐘

功能主治:

1 本穴主治咳喘上逆、嘔吐、胸滿、不得飲食等症

2 長期按壓本穴,對肺淤血、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胸膜炎、胸痛、久喘、呼吸困難等病症也有較好的保健療效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黃帝內經》中說,春季邪氣傷人,多病在頭部;夏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氣傷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四肢。所以,我們要知道,如何在春季做好頭部保養,秋季保護好肩背等。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1、春季的頭部保養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天氣一暖和,什麼害人蟲都出來了,這時候邪氣最容易從頭部入侵人體,所以我們要保養好頭部,防止疾病入侵人體,下面介紹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先用雙手十指自然屈指並枕;用指端自前向後、自中繞至兩側,對整個髮際較有力地劃摩數次;再用十指依前順序較有力地一點一點地按壓數遍;再用十指依前順序做短劇烈往返搔抓數遍;最後用十指依前順序輕緩按摩數遍,每2-3小時一次。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2、夏季保養好心

在前面我們也提到,夏季對應的是心,養心是關鍵。夏天的時候,人容易心情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因為夏天氣血都到外面來了,裡面的氣血都相對地不足,所以慾減點事就容易生氣發火。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夏天要忌怒, 別發脾氣,或者盡量少發脾氣,夏天的時候,本來你的氣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發脾氣,血壓就上來了,哪裡還能健康?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3、秋季做好肩背部的保養

一到秋天,有些人就開始出現肩背部疾病,這就是邪氣入侵的緣故。所以,我們要學會應對之道。這裡我教大家一個簡單方法:我們把手心貼在缺盆處(人吸氣時兩肩的鎖骨處會形成一個窩,這個窩的中間就是缺盆穴) ,輕輕地蠕動, 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勁道採取“落雁勁”,就好像是大雁落沙灘那樣,看似輕柔, 但內帶勁力,沒事的時候多做做就可緩解肩膀疼痛。

中醫裡非常強調後背的養生,因為後背為陽,太陽寒水主之,所以很容易受寒。古語有“ 背者胸中之腑”的說法,這裡的腑就是指陽。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十分注意後背的養生,晩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蓋住肩膀。很多年輕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跟孩子一起睡,蓋一床被子,這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因為孩子身體小,一床被子往往蓋不住孩子的肩膀,導致孩子的缺盆處受風,引起肩背痛,所以做家長的要注意這個問題。

春邪傷在頭部;夏邪傷在心;秋邪傷在肩背;冬邪傷在四肢(頭部保養)

4、冬季做好四度的保養

冬季疾病容易從四肢,尤其是雙腿入侵人體,這點上了歲數的人可能體會更深。天氣冷了,腿就覺得不舒服,伸展不開,遇到個潮濕的天氣,腿還疼。所以,冬季我們要記得給雙腿保暖外, 還要經常拍打活動雙腿。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我們都知道,中醫看病是用望、聞、問、切。可是你知道嗎?摸摸我們的耳朵,也能治病!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中醫上講:“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意思是說,耳朵是全身經絡的匯集之處,它和手腳一樣佈滿了密集的反射區,聯繫著全身每一個器官。

所以說,耳朵不但是我們聆聽世界萬物聲音的窗口,還是關係全身健康的一個重要區域。有經驗的中醫師甚至會通過“耳診”來輔助診斷疾病。

而且如果我們經常對耳朵按照一定方法進行按摩,還能強健身體哦!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春困夏乏心情差


搓耳廓+拉耳垂

你常有這樣的苦惱嗎:春天怎麼也睡不好、記性也不好,莫名其妙就煩躁……

壓根沒幹什麼累活兒,白天還是經常覺得犯困、悶悶不樂,晚上反而不容易睡著……

有這些症狀千萬別緊張,這不是什麼大病!

春夏交替,本來就是個容易失眠和精神衰弱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氣溫變化較快,人的身體調節跟不上,從而打破了人體固有的平衡。表現在內分泌及神經方面,便出現了睡眠質量和情緒受影響的問題。

這時候,只需要用一套簡單的小動作,就能自我緩解和調節了。對老年人和工作繁忙的人特別適用,這也是中醫常用的方法。

第一步:搓揉耳廓

將雙手掌相互摩擦發熱, 再用兩手掌同時輕輕揉搓兩側耳廓(就是耳道以外的全部耳朵組織)2~3分鐘。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揉搓整個耳廓可以疏通經絡,是耳朵按摩的基礎操作,對全身臟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第二步:牽拉耳垂

用手指捏住耳垂向下牽拉,有節奏的拉30~50次,直到耳廓有熱脹感為止。

這時,全身也產生一種輕鬆、舒適、愜意的感覺。每天鍛煉3~5次,效果會更好。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牽拉耳垂對耳鳴、頭痛、神經衰弱等疾病也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注意

雖然這個方法非常方便簡單,但鍛煉時也要注意這三點問題:

第一,揉搓和牽拉時不要太用力。耳朵連接全身筋脈,與人體各個組織器官聯繫緊密,所以鍛煉時不能太用力,以免影響到了內臟器官。

第二,拉耳垂健身法可以減慢心率,達到舒緩緊張、焦慮的效果,但不適用於心率低於每分鐘50的老人進行鍛煉。

第三,如果耳內或者耳外有發炎症狀,或者有其他耳病,那就要暫停鍛煉或者謹慎鍛煉。

腰酸頸痛常頭暈


揉耳輪、耳舟

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期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有頸腰椎問題的人自然也不少,表現出來的就是頸部、腰部疼痛,部分人還會出現頭痛眩暈的症狀。

其實,頸腰椎問題,可以通過按摩耳舟和耳輪來改善。

方法: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用雙手拇指、食指自上而下揉雙側耳輪、耳舟,反复做10次。

預防高血壓、退熱


提拉耳尖

方法: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

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強腎、健腦、明目


手指摩耳輪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並且“腎主藏精,開竅於耳”,按摩耳朵能固腎養腎。

方法: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對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症有一定輔助作用。

簡單三招捏出健康

除了各種按摩耳朵的保健養生法,如果身體有一些小毛病,也可以自己通過按摩耳朵上的穴位,來輔助治療。

招式一:牙齦腫痛按耳垂

當因“上火”導致牙齒、牙齦腫痛,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

經常按捏耳垂,還能美容養顏。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每天5分鐘,揉一揉,祛疾病!(強腎、健腦、明目)

招式二:打嗝按上耳窩

打嗝,中醫稱為呃逆,就是由於脾胃處虛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飲暴食引起的胃氣上逆。

上耳窩,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於消化,並有強腎健脾之功。

招式三:失眠上下耳窩都要按

失眠,中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

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捏捏耳朵好處多!但切記動作一定要輕柔,力度以產生輕微脹痛感、略漲紅為度。如果耳道內有炎症,或外耳有破損腫癤等耳病,最好就不要進行耳朵按摩保健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對於很多瑜伽初學者來說,在練習瑜伽的初期,明明是要求延展脊柱,卻經常會做成拱背圓肩的狀態,除了初學者身體比較僵硬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瑜伽初學者還未掌握轉動骨盆的小竅門。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瑜伽練習中,尤其是前屈類練習,學會轉動骨盆到底有多重要,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我們用以下幾張圖片來解釋,更直觀。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1、前屈類的練習,學會轉動骨盆,不僅可以讓體式做的更有效率,而且可以防止腰部擠壓,避免損傷腰椎。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站立前屈中,經常會有人下不去,除了膕繩肌比較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骨盆的轉動,前屈體式中骨盆向前轉動,不僅有利於延展脊柱,增加體式的幅度,更重要的是保護了腰椎,避免腰椎過度擠壓,產生疼痛。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坐立前屈,雙腿固定在墊面上,此時更需要藉助骨盆的轉動來延展背部,讓體式更深入,而如果骨盆沒有轉動或者轉動的方向相反,不僅會損傷腰椎,而且對整個脊柱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甚至是疼痛!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2、在後彎類瑜伽體式中,學會轉動骨盆,可以協助脊柱以及雙腿更好的完成體式,同時避免損傷腰椎。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後彎類體式練習中,骨盆會受壓向前轉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人為的將骨盆向後轉動,從而保持骨盆的中立位。後彎中,學會轉動骨盆,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塌腰翹臀,而且可以幫助維持腹內壓,避免產生疼痛,此外,體式的完成度也會更好。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在此,需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骨盆的轉動是根據每個體式以及個人的身體情況來確定的,並不是唯一的絕對的。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但一般情況下,瑜伽初學者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前屈類體式,骨盆大多向前轉動,後彎類體式,骨盆大多向後轉動。

一個動作學會如何轉動骨盆

練瑜伽,學會轉動骨盆很重要!(避免損傷腰椎)

在貓牛式的練習中,貓式拱背的時候,骨盆是向後轉動的狀態,牛式抬頭挺胸的時候,骨盆是向前轉動的狀態。初學者,可以在貓牛式的練習中,找到骨盆轉動的感覺,然後帶入到其他體式的練習中去。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黃帝內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百病源於經絡堵”!民間也有兩句:“經絡不通,走路中風”,“經絡不通,渾身不舒像鬼上身” 。

拍打我們人體的一個部位,就可以疏通三條非常重要的經絡,起到強身健體、祛除百病的作用,它就是小腿內側。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人體的三大經絡:肝經、脾經、腎經。

肝經調節人的情緒;腎經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脾經主運化,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打通三條經絡有多重要,看看下面你就會明白!

肝經:保護人體的“將軍”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黃帝內經》稱肝為“人體的將軍”,這位將軍的任務就是率領“軍隊”,抵禦體內累積以及體外不斷入侵的毒素。

如果肝經不通,人體的毒素就會越積越重,導致長斑、長痘、脫髮、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

我們知道,春天也是養肝的最佳季節,疏通肝經是重中之重。

脾經:人體“後天之本”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了,才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痊癒得更快。

腎經:人的“先天之本”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腎為先天之本,也是一個人生命的本錢。

《黃帝內經》有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這裡的“作強”有精力充沛、強壯有力之意。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此外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腎精能生骨髓而滋養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決定人的生長和發育。

很多人可能會說:經絡走向那麼複雜,我不知道如何疏通,其實,肝經、脾經、腎經三條重要的經絡都在我們的小腿內側有交集,小腿內側屬陰面,陰面的代謝本來就比較慢,所以我們經常拍打它,就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強身健體的作用。

能“救命”的小腿內側


常拍打,百病不生!

方法

把手從腳上的內踝處開始拍打,一直拍到膝蓋的內側面就可以了。1天拍2次,每次拍50下左右,兩條腿都要拍。

拍打“小腿內側”,等於吃“六味地黃丸”


拍打“小腿內側”,還可以防治:腰膝酸軟、耳鳴耳聾、潮熱盜汗、足跟痛等症狀。

以上症狀多由腎陰虧虛引起,六味地黃丸有很好的滋陰補腎的治療作用。但是脾胃虛弱的人服用後易產生腹瀉、消化不良、腹脹等不良反應。

刺激小腿內測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且無副作用。

諸病源於堵,這個部位,一定要打通!(肝經、脾經、腎經)

原理:小腿內側的複溜穴是足少腎經上的經穴,腎經氣血在此向上匯聚,刺激該穴滋陰補腎效果極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三種坐姿最傷腰,正確“坐法”是這樣的(保護腰椎)

春季養生關鍵在排毒,春季不排毒,一年都會堵!(五臟排毒)


春季養生關鍵在排毒,春季不排毒,一年都會堵!(五臟排毒)

中醫冬季具有封藏、收引的特性,經過漫長的冬季,人體的髒腑內很容易堆積各種毒,所以春季需要及時為臟腑排毒。

一、什麼是毒素?

中醫所謂的毒,廣義上講,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如瘀血、痰濁、寒濕、寒氣、食積、氣鬱、火熱等。

二、毒素的危害

毒素積累過多會導致導致臟腑、組織、細胞功能障礙,氣血失和,陰陽失衡,引發多種疾病。

1、代謝失調

大量的毒素滯留在體內就可能導致機體能量代謝平衡失調,產熱過多,熱過多就會生火,又會損耗陰津。

2、血氣不暢

體內毒素一旦形成,即可阻滯氣的運行,又會防礙血的正常運行,使人體內血液運行滯緩,從而形成淤血。

3 、影響臟腑功能

正常健康人群的腎中精氣具有調節全身陰陽的能力,而一旦毒素進入腎臟,就會造成腎虧,使體內陰陽失調,出現陰陽偏衰或偏盛,導致全身或局部的病理變化。

4、讓女人變醜

各種毒素可以作用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等部位,導致皮質激素增多,產生老年斑、黃褐斑等。

另外,毒素還可以促使自由基的產生,這是面部皺紋增多,皮膚衰老、有礙美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加快衰老

如果人們長期受到外毒、內毒等毒素的侵害,就會使陰陽失衡加速,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及毒素的排出,損害臟腑組織,使其功能減退,就會致使人體提前衰老。

6 、精神不佳

現在醫學認為,某些毒物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引發失眠、精神失常、思維遲鈍,還可導致情志變異。

三、中醫春季排毒法

這些毒邪堆積在五臟之內,若不及時排除,春季則會以各種不適症狀表現出來,那麼中醫是如何分臟器來排毒的呢,下面的方法供大家酌情參考:

1、心毒

症狀:失眠、心煩、急躁、胸悶等。

方法:竹蓮茶。

用法:竹葉3克,蓮子心3 克,加沸水沖泡後飲用,喝完續加水,泡至味淡為止。每日1劑,連續3日,可有效祛除火熱毒邪熾盛引起的失眠、煩躁、胸悶等症狀。

2、肝毒

症狀:容易生氣、兩肋脹痛、眼屎較多等。

方法推薦:推雙足背。

做法:先用熱水泡腳約20分鐘,然後用一側手的大拇指使勁推另一側足背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 3分鐘後換對側足背,每日2次。

此法是為了刺激足厥陰肝經的原穴一太衝穴,對肝經火旺、毒邪熾盛引起的兩脅肋脹痛、眼屎較多、易怒、眼睛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春季養生關鍵在排毒,春季不排毒,一年都會堵!(五臟排毒)

3、脾毒

症狀:食慾減退、多痰、四肢無力、體倦嗜睡等。

方法推薦:治以捶小腿內側。

做法:蹺起二郎腿,任意一隻手攥起拳頭輕捶小腿內側,連續捶打5分鐘,然後同法敲打另一條腿。每日1 次,連續7曰。

此法是通過刺激脾經經氣運行,提升脾功能,讓堆積的毒順利排出。中醫認為上午9~11點是脾經當令時段,在此時間段捶打小腿則排毒效果更好。

4、肺毒

症狀:氣短、偶有咳嗽、咯黃痰、鼻腔發臭等。

方法推薦:羅漢茶飲

用法:羅漢果2個,搗碎,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鐘,取汁放溫後,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續5 日,能清肺熱,排痰毒。

5、腎毒

症狀:小腿浮腫、夜尿頻繁、尿失禁、小便混濁、尿後餘瀝等。

方法推薦:十趾抓地。

做法:地上舖一塊地墊,光腳站在地墊上,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全身向上提拔的同時,雙腳十趾抓地,持續3分鐘為1組,每次做3~ 5組,每日1次。

此法可有效刺激腎經經氣,有助於排除腎中毒素。下午5~7點是腎經當令之時,在此時間段練習則排毒效果更好。

除了這些中醫排毒方法之外,再為大家推薦4個簡易方法,在平時生活中容易操作。



四、4個簡易排毒方法

1、運動

排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汗,以運動這種主動方式出汗排毒為上策,而運動前後也一定要多喝水,多喝水,才能藉由排尿、排汗來排毒。

2、喝水

人體細胞65%是水分,細胞外也是水。如沒喝足夠水分,細胞沒辦法正常新陳代謝,出汗、小便都不足夠排毒。

3、排便

吃三餐排便3次會更好,每天排便1次到3次成形的大便算是正常的,只要平時注意科學飲食,一般都​​能夠以人體自身代謝功能,排出毒素。

4、灸療

可利灸療溫熱療法排毒,也就是利用中藥外敷,打通經絡,排出體內毒素!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期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夏天吹空調……就這樣,我們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族群——“低頭族”,原先白領是頸椎病的重災區人群,隨著微信的普及,更多中老年人也加入了低頭一族。更為可怕的是,一旦患上頸椎病常規治療方法是遷延不愈,就算服藥後起到一點兒效果,也極易在短期內發作。那麼,頸椎病,真的這麼難治嗎?今天,我們就將這個問題聊個徹底。

一、使盡洪荒之力,為何頸椎還是疼痛?

頸椎病常見以下幾種症狀: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等。

一般情況下,針對頸椎不適,大家會使用膏藥活絡油,或做頸椎練習操,或買頸椎枕、按摩椅等。如果症狀得不到緩解,多數人會求助於醫生。而醫生對付頸椎病,絕對少不了這個必經環節:拍片子。只要頸椎有點兒彎曲偏離,與標本不太一致,醫生便認為你得了頸椎病,然後就是一堆專業術語:變形、錯位、增生……

如果沒有嚴重到必須做手術的程度,醫生會建議你用藥物加物理治療——藥物一般有止痛劑、鎮靜劑和維生素(如B1、B12)等,物理治療有運動療法、牽引、理療等。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治療只會讓你暫時緩解疼痛,等過段時間,疼痛還是會找上門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治療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斷不了根兒。

二、頸椎病的病根到底在哪裡?

中醫認為,頸椎問題不是骨頭問題,而是經絡問題。頸椎之所以疼痛、僵直、麻木,都是因為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為什麼頸椎病患者容易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因為頸椎上聯頭部,下聯四肢軀幹,氣血供應不上,就會導致缺血缺氧,就會繼而出現上述症狀。

有人要問了,醫生給我在肩頸部疏通了經絡,為何剛剛按摩後感覺舒坦,時間一長怎麼還是沒有用呢?那是因為:主管頸椎的經絡並不在肩頸部,而在兩條胳膊的外側——小腸經。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配圖:小腸經循行路線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經過頸椎部位的就是小腸經。也就是說,頸椎出現問題,就是因為小腸經的經絡不通。因此,頸椎病的病根在小腸經。

此外,中醫認為,凡頸椎的毛病都和陽氣衰弱有關。中醫把過度勞力、積漸所傷,致使體質虛弱、元氣損傷,稱為虛證。而元氣虛損可使經脈之氣不及貫串,氣血養筋生髓之功失常,就會出現肩頸酸痛、身疲體乏、四肢無力等症狀。比如,白領一族,長時間僵坐在電腦前,保持同一姿勢,就會導致頸椎緊張、扭曲、變形,壓迫督脈,而督脈主一身之陽,壓迫了督脈就是壓迫了一身的陽氣,時間長了,就會陽氣不足。

綜上所述,根治頸椎病,關鍵在於兩點:一、通小腸經;二、補陽氣。三、艾灸+推拿,調理頸椎病的根本之法

從疏通小腸經的角度來說,艾灸和推拿是調理頸椎病的根本之法。而相形之下,艾灸更勝一籌,主要原因有二:

1、艾灸既能通經絡,又能補陽氣,而推拿只能通經絡。

艾灸通過兩個方式通經絡:①靠艾火的熱力,它具有超強的滲透性,能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祛寒除濕;②靠艾葉的藥性,它能從穴位進入人體,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熱力和藥性都能疏通經絡,通則不痛,頸椎不適的症狀自然得到有力緩解。

至於補陽氣,那就更用不說了,“天下補陽,灼艾第一”,作為與“天之陽”齊名的“地之陽”,還有什麼補陽氣的效果能強過它呢?

2、艾灸在家就能操作,推拿需要專業手法。

為什麼近幾年來,艾灸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它價格實惠,操作簡單,可以在家自行操作,特別適合忙碌的白領一族。而且上班時間也能艾灸,比如用隨身灸,可以解放雙手,上班治病兩不誤。

而推拿對力量和技巧的要求很高,力量是基礎,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而有之,一般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人士才能操作,否則極易適得其反。為什麼有些人推拿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疼?因為有些推拿人員根本就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只知道用蠻力,導致很多患者在推拿之後,比治療前還要疼痛,嚴重者甚至皮膚會出現瘀紫和腫脹。

故而,從這兩個方面的角度來說,艾灸比推拿更適合用來治療頸椎病。

四、灸通4大穴頸椎不再咔咔響!

提示:艾灸前熱敷肩頸部及手臂,揉捏肌肉,硬塊部位要加大揉捏力度。

天宗穴: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針灸甲乙經》曰: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無論有沒有頸椎病,只要用拇指用力按壓天宗穴,都能感到明顯的脹痛感、酥麻感。如果經絡暢通,感覺可以通到手指;如果經絡不通,感覺只能通到上臂。為了增強艾灸效果,可以先在天宗穴按壓2-3分鐘,然後艾灸。天宗穴主要是從肩膀向手指方向打通經絡。

肩貞穴: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頸椎病患者的上臂外側一般都有硬塊,揉搓起來有明顯的痛感,在艾灸肩貞穴前,可以沿著小腸經循行的路線,重點揉搓上臂外側,將硬塊揉開。揉的時候,力道不在大,而在深,這樣才能疏通經絡,而不致傷及皮膚。

後溪穴:

根治頸椎的秘訣:灸通一經三穴解開閻王鎖!(通小腸經、補陽氣)

後溪穴既是小腸經的俞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它被譽為是“通治頸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主治頭項強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狂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痛。後溪穴比較深,因此要重點艾灸,只要灸透這個穴位,治療頸椎病就可事半功倍。後溪穴主要是從手指向肩膀方向打通經絡。

艾灸後:最好再沿著小腸經的運行路線揉搓一番,以增強效果。

大椎穴:

大椎穴又名“閻王奪命鎖”,它位於十字路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大椎穴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裡交會,灸透大椎穴就相當於打開了全身陽氣的總開關。大椎不通的人,不光陽氣升不上來,還會堵塞7條經絡(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胃經、膀胱經、膽經、督脈)。

頸椎不好的人,大椎穴常常會鼓出一個包,有些人認為是肥胖所致,其實除了肥胖,還有很大可能是瘀堵所致。這部分人由於大腦氣血供養不足,經常會頭暈頭痛。

艾灸大椎穴前,可以先刮痧,有助於提高艾灸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什麼是血壓

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血壓。血管內血液對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由於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

心室收縮,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

心室舒張,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慢慢繼續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現代醫學高血壓診斷標準

收縮壓(即人們常說的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即人們常說的低壓)≥90mmHg。

一般正常血壓為高壓在90~140mmHg,低壓在60~90mmHg。

如果高壓不持續超過140mmHg就不算高血壓,不導致內臟功能障礙就不算高血壓病。

血壓與高血壓

我們認為高血壓是體內各器官不協調的結果,也是導致內臟功能下降的一個繼發病因。要了解高血壓,需從了解血壓開始,血壓是流動在血管裡的血對管壁的壓力,就像自來水水管裡的水對水管的壓力稱為水壓。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壓力決定血壓

1.管徑的大小,管徑越小,壓力越大。

2.流動在血管裡面的血量;血量越大,可能壓力就越大,流量小壓力就小。

3.流動的速度,速度越快壓力就越大,速度越小,壓力就越小。

管徑的大小、血量的多寡和流速快慢,是影響血壓的關鍵因素。

所以我們治療所謂的高血壓時,就是要解決這三個關鍵問題,而血壓只是一個表徵。

血壓起伏,血壓與情緒關係非常密切,如果你情緒不穩定,今天生氣了,或者一下子高興了,血壓就會升高。

因為這個時候心臟活動加快,流出來的血的速度就比較快,而且一高興起來,血管是收縮的,等心情穩定的時候血管就舒展開了,流速就相對緩慢了,血壓就相對穩定了。

體位的改變和運動也會引起血壓變化。我們躺著的時候身體放鬆,血管舒張,供血比較和緩,血壓就低一點;起床以後活動、運動都會讓血管收縮,血壓就會升高一點。

血壓與自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身體有運動和活動的需求時血壓會升高,或情緒改變的時候,為了保護某些重要的髒器,身體會主動讓血壓升高。

所以對於控制血壓來說,第一,保持心情的穩定最重要;第二,其實每個人的血壓都不一樣,有的人需要高一點的血壓維持自身的生命狀態,有的人需要低一點的血壓維持正常的運轉。

其實所謂治療高血壓是不對的,而應是把重點放在調整血壓上,讓血壓適應你這個狀態。

所以我們調整血壓並不是治療,而是調整到和你身體最吻合、最相匹配的狀態就好。

沒有任何一個血壓的標準是完全不變的,高血壓的標準從制定出來到現在也改變了好幾次了。我覺得其實對每個人身體狀態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血壓。

人體自帶血壓調節器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內關穴

內關穴個是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改變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對很多種心髒病有保健作用,不單是調整血壓。心腦血管的第一保健穴位。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太衝穴

太衝穴是肝經的穴位,和內關穴配合使用調整血壓效果最好,尤其是因為血壓高引起的頭疼、頭暈,或者耳鳴。

高血壓,3個穴位每次按摩可緩解!(動脈血壓)

橋弓穴

頭轉向一側,鼓起來的這一條筋叫橋弓,用手從上往下推(可以抹一點潤滑油或膏藥),對急性高血壓(血壓突然升高引起頭疼、眼睛脹疼)效果特別好,一般2~3分鐘血壓就降下來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養生與治病的關鍵就是養陽!(溫陽、扶陽、通陽)


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養生與治病的關鍵就是養陽!(溫陽、扶陽、通陽)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團陽氣。因此說,陽氣對於我們非常重要,養生要養陽,治病也要養陽。只有明白了陽氣的意義,我們才不會無謂地耗損自己的陽氣。

養陽與溫陽、扶陽、通陽雖然用詞不同,其本質卻是相同的。溫陽重在祛寒,扶陽意在補虛,通陽則以化濁為主,歸根到底,三法皆是養陽。

我們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治病或養生總需在陽氣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復,是因為邪退而陽氣得安;身體之所以健康,是因為陽氣旺盛而邪不能客。

因此說,陽氣是本,病邪是標。治病時往往需要標本兼顧,但切記勿失其本。不管任何醫療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視陽氣,祛邪固然要緊,复陽才是康復的關鍵。

如何做到陽氣不損?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養生就是要養陽。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飲食寒熱要平衡,涼的與溫的混雜著吃,這樣才能保持陽氣不損。但若體質已經偏虛偏寒,就要多吃些溫性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陽氣。

因此說,陽虛的人當重視養陽扶陽,晨起喝薑糖水,平時少吃寒涼食物。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方》:“ 人之元氣,根基於腎,萌芽於肝,培養於脾,積貯於胸中為大氣,以斡旋全身。 ”

人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陽氣旺則生命力旺,陽氣弱則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現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

心神內則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則心神足;外則顯示於眼睛,眼睛明亮則心神足。小兒陽氣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覺疲勞;其心神充足,背誦東西最不容易忘記。

睡眠是養陽的最好方法,需適時休息,夜則入眠,晨則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規律。夜晚睡覺是斂藏陽氣,讓陽氣休息,至早晨一覺醒來,人體陽氣隨太陽而升發,充滿朝氣與活力。

睡子午覺,即保證每天子時(晚23時至凌晨1時)和午時(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的睡眠時間。

“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黃帝內經》如此詮釋了睡子午覺對調養陰陽的重要性。子時在一天中陰氣最盛,這時睡眠質量最好,最能養陰。

而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睡午覺有助於緩解壓力、保持一天飽滿精力。

睡子午覺要遵循“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的原則。睡前應減少刷手機、玩電腦等興奮活動,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同時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鐘。

陽氣不足、不通或成瘤、結石、增生

生命陽氣宣通,則陰霾自散,周身不病。偶爾陽氣不足或不通時,機體會暫時把陰濁瘀毒水飲痰濕等代謝產物打包放在某處,表現出來的可能是脂肪瘤、結石、增生、囊腫、脂肪肝、腫瘤等等。

若檢查發現此類東西,這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一旦陽氣充足了,氣化功能加強,這些產物就會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機體就會有陽氣,也就會有氣化功能。我們每天飲食而能獲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賴陽氣的氣化功能,同時,代謝之後的濁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賴氣化功能。

若陽氣健旺,氣化功能正常,則體內濁毒都能順利排出;若陽氣已虛,氣化功能異常,即會產生病理代謝產物,鬱滯於體內,即是疾病。

陽氣與治病

中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

正氣就是生命,正氣就是一團陽氣。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因此不可濫用寒涼而澆滅陽氣,亦不可濫施攻伐以釜底抽薪。

只有養得陽氣,才足以保命。若為了治病反而剝奪了尚可延續的生命,這不是可供依賴的醫學,而是盜賊,是惡魔。

有人檢查發現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腫、肌瘤、腫塊等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陽氣不能宣通。

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養生與治病的關鍵就是養陽!(溫陽、扶陽、通陽)

因此說,治病的關鍵是扶陽通陽,讓陽氣健旺,則濁毒痰飲水濕等陰性代謝產物自能排出體外,而不至於凝聚滯塞為患。陽氣一通,則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

且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

不少陰濁瘀血凝滯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種腫瘤、囊腫、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陽排濁。

如何通陽呢?或用麻黃、細辛、附子、乾薑、吳茱萸之類溫熱性的中藥,或用針灸,特別灸法,能養陽、壯陽、扶陽、通陽,最善化陰濁。

再者,平時生活中需避風寒、慎起居、節飲食,可使陽氣不損,有利於康復。

當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則為血絡,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紅,在內則為腫塊、增生、諸痛等。

預防血瘀不僅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湯藥,更需重視養陽。使陽氣充足並宣通,則氣能化,血能散,經絡通暢,自然不至於留瘀。通陽之法,或用溫藥,或用針灸。

陰盛陽虛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陰病證。一方面陽氣內虛而升發無力;另一方面陰寒、痰飲、濕濁等既蒙蔽又傷損陽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體質持續下降。

動能昇陽,像這類的病人一定要堅持運動鍛煉,可選擇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站樁等較舒緩的運動。並重視健康的生活飲食起居,使陽氣振奮起來,慢慢地可以氣化掉一部分陰濁。

曬頭頂補陽氣:4個部位多曬好養生

曬頭頂: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

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曬太陽時間最好11—13點之間。這時的日光陽氣最充足。

曬後背:調氣血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背部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經絡——督脈。它有“陽脈之海”之稱,總督一身之陽氣。把背曬熱、曬舒服了,人體的陽氣也就充足了。

曬腿腳:祛寒氣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

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時常按揉和針灸可強壯身體、調理脾胃。

曬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五行屬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進勞宮穴,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疲勞,促進睡眠,還有強心益氣的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