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中醫學認為,“寒從足下生”。人體的雙足最接地氣,自然界的風寒濕痺之氣最易經從雙足侵犯人體,故有“人老腳先衰”的說法。

我們身體的12條經絡中有6條在足部行走,分別以足三陽和足三陰命名。腳板“方寸之地”,猶如人體的反射區,“藏”著不少知名的強壯保健穴位,經常刺激這些穴位可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改善腳部健康狀況,進而通過“內聯臟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經絡作用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不妨每天在腳上按摩5大保健穴來強身健體。

01


湧泉穴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人體第二長壽穴。湧泉穴位於腳掌前部1/3處,腳緣兩側連線處。養生界素有“三里(第一長壽穴)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作為人體最低的穴位,腎經之氣如泉水自湧泉穴湧出,而腎氣是人體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腎精充足則耳聰目明、精神飽滿、腰膝壯實、行走有力,寒濕之氣欲入無門。睡前可以手心搓對側湧泉穴,使其微微發熱為度。

02


隱白穴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穴位中的“乾薑”。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0.1寸。隱白穴足太陰脾經的井穴,脾主運化水濕,若脾陽不振,運化失職,則水濕內停。而隱白穴具有振奮脾陽,行氣化濕的功效,其功效堪稱穴位中的中藥乾薑。此外,脾主統血,月經過多也可按隱白穴。可用拇指指腹揉按或持艾條懸灸。

03


至陰穴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溫經散寒的效驗穴。至陰穴位於足小趾外側趾甲旁0.1寸。它是人體寒濕水汽到達並輸注至體表的極寒之地,故名至陰。平時艾灸此穴可溫經散寒、鼓舞氣血運行,把寒邪濕氣排出體外,從而起到調和衝任、益腎養胎的功效。

04


太衝穴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自帶的“消氣”按鈕。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該穴為肝經上的原穴和輸穴,肝經上的水濕之氣由此上沖。春季多鬱,肝木鬱結太過可克脾土,使脾運化水濕失職。當春之季,肝主疏泄、喜條達,常按壓太衝穴可疏肝解鬱,平肝潛陽。手法以逆經為瀉,要消氣宜向大腳趾方向推。

05


崑崙穴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肩頸腰痛的“剋星”。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點的凹陷處。崑崙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要穴,意為該經經水上的“高原”,只要經水通達,氣血通暢,便無疼痛。春季多濕,痹阻經絡,人們容易出現肩頸腰背等關節疼痛,按摩或艾灸該穴可健背強脊,化血為氣,通經止痛。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腳部除了有眾多穴位,還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腳部的冷暖感覺、色澤變化,能直接反映心腦腎功能和血液循環情況。經常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穴位,促進血氣運行,調理臟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加入不同的藥物浴足,更可發揮不同療效,達到外用內治的作用。

這裡給大家推薦4種泡腳方法,堅持做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

艾葉泡腳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艾葉辛、苦,性溫,既可作為中藥內服,又可做成藥膳,如艾糍、艾葉煎蛋等,艾葉煎水泡腳有勝似內服的療效。

1.溫經散寒。艾葉泡腳有溫經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經脈通暢,還能祛黑眼圈。

2.除腳癬、腳氣。艾葉外用有抗菌消炎、抗過敏等作用,用來泡腳可有效改善腳氣、腳癬等腳部皮膚疾患。

3.治風寒感冒。艾葉有散風寒、抗病毒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有一定療效。

白醋泡腳

白醋主要以糧食為原料釀造,中醫認為白醋味酸,性苦、溫,可活血散瘀、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殺蟲。

1.促進血液循環。白醋加入溫水後能較快地透過腳部皮膚吸收,起到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疲勞綜合徵等。

2.軟化角質。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經常泡腳可軟化腳部皮膚角質層,改善粗糙情況,令皮膚光滑有彈性。

檸檬泡腳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檸檬味甘酸,性平,能生津解暑、和胃安胎。

1.促進新陳代謝。檸檬含豐富的檸檬酸、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有效緩解疲勞及延緩衰老。

2.去除腳氣。經常用檸檬泡腳對腳氣、雞眼等腳部皮膚病也有一定療效。

生薑泡腳

寒從足下生!這5大“強身”穴,4種泡腳法一定要收好!(促進血氣運行)

生薑味辛,性微溫,能溫經散寒。

1.驅散寒氣。生薑泡腳能溫通經脈,可有效改善微循環,緩解手腳冰冷症狀,對風濕寒痺效果很明顯。

2.防治風寒感冒。生薑有解表散寒作用,可有效預防治療輕症風寒感冒。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來源:人衛中醫

中醫學認為人體內有一種比較重要的物質叫津液。實際上它包括了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它們皆可統稱之為津液。津液是一個相互聯結又能相互轉化的有機體,好像一條鍊子聯在一起,所以,我把它叫做津液鏈。

津液的來源,是從飲食分解出來的,例如:《靈樞•邪氣》說:“五穀入於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可見飲食變成津液而帶有原始物質的含義。嚴格地講,津與液還有分別,《靈樞•決氣》說:“何謂津……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何為液……谷入氣滿,淖澤注入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古人認為津液中體輕的可外走腠理以為汗;津液中體濁的可內滲入骨空而為髓,所以津在外而為陽,液在內而為陰,用以區分它們的不同功用。

津液雖屬陰液之類,但不能離開陽氣的蒸化,具體地說,它必藉脾氣的運化、腎氣的主宰、肺氣的敷布和三焦陽氣的溫煦和流通。

《醫醫病書》說:“竊謂津液雖屬陰類,而猶未離乎陽氣者也,何以言之?《內經》雲: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豈非液則流而行,津則隨氣而行者乎……驗之於口氣呵水,愈足征氣津不相離矣。”它說明了陽能化陰,氣能化津,以體現氣津並行,相得益彰的機制。

津液是從飲食分解出來的一種物質。至於飲食消化的過程和形成津液的具體形態,考《醫醫病書》說得比較詳盡。它說:“凡人飲食蓋有三化:一曰火化,烹煮熟爛;二曰口化,細嚼緩咽;三曰胃化,蒸變傳化。二化得力(指火化與口化),不勞於胃……胃化及畢,乃傳於脾,傳脾之物,悉成乳糜。”

它具體分析了飲食消化所具備的各種條件和進行中的各個程序,說得比較確切。並且明確地指出由胃傳脾的津液,是呈乳糜之狀,其色白而質稠。它的話補充了《內經》的不足,是津液學說一個新發展。正是由於“乳糜”狀津液這個原始材料,才能進一步變生血液、精液和髓液,從而形成一條津液鏈以反映它們的衍進和生化。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生血液

先說血液:血,是人體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素問•五臟生成》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可見人體的組織器官離不開血液滋養。但是,血是由津液所變生,而係於津液鏈中的一個環節。

津液變生血液,見於《靈樞•癰疽》。它說:“腸胃受谷,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而《靈樞•營衛生會》亦說:“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註於肺脈,乃化而為血。”清朝人尤怡在所著的《金匱翼》裡也說:“蓋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脈之所終始也。若三焦調適,氣脈平均,則能宣通水液,行入於經,化而為血,灌溉周身。”

由此可見,血液是由津液中的精微分子所化生。因此,可以肯定地說津液為血液之母,而為臨床滋液以生血的治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生精髓

津液不但能生血,而又能化生精和髓。大家知道,精分先天和後天。先天之精禀自父母,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物質。後天之精,指離開母體以後,藉助飲食的榮養而從“乳糜”的液體中不斷補充和合而成。

《靈樞•五癃津液別》說:“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於骨空,補益腦髓。”文中指的“和合而為膏”的“膏”,可以體會它比“乳糜”的液體而更為稠厚。我認為實際上指的是精液,也就是從“乳糜”的津液進一步變成精液,然後滲入骨空,或者補益,或者去滋生髓液,而形成精又生髓的鍊式反應。

如果反過來從病症上去證明上述的道理,《靈樞•五癃津液別》又說:“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它說明了男女房室過度,傷了腎精,精液流溢過度,勢必致使髓液減少(因為精生髓),乃發生腰痛和膝脛酸楚。這同腎精虧損的見證很相似。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津液除化生血液、精液、髓液以外,又能內滋臟腑,變成臟腑之液。它有節制陽氣、灌溉臟腑,以維持陰平陽秘的生理常態。

至於五臟之氣,所化生五臟之液,如心汗、肺涕、脾涎、肝淚、腎唾,也都屬於津液的化生,亦由飲食分解而成,只不過它們的表現、形式稍有不同,但它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則是一致的。例如:肝血可以化生眼淚,若淚流過多則傷肝血;腎精可以化生口涎,若唾吐過多則傷腎精。所以,不但“五液”如此相聯,而精血之間、髓精之間、血髓之間都具有內在的相互轉化關係,形成一條津液鏈而維繫在一起。

根據津液鏈的結構與聯繫,精血之間,髓血之間,髓精之間就有一榮同榮、一枯同枯的關係。例如:血虛則精必減,精虛則血必虧,精虛而髓必干,髓幹則血不榮,這是因為它們有“同源”的內在聯繫,才有互相“轉化”的物質條件。為此,津液鏈的學說不但突出了津液之間的聯繫性,同時,也反映了津液的整體觀,而有助於中醫理論的發展。

明朝人李中梓所著的《醫宗必讀》中載有“乙癸同源論”一文。他認為肝腎所以同治,是由於它們有“同源”的關係。肝藏雷火,腎藏龍火,皆賴於水的潛涵而方能安居於下。

根據這個道理,李氏把下焦的水作為“肝腎同源”的物質基礎看待,從而在臨床上提出肝腎可以同治的理論觀點。先輩之言,我們未可非議,但他確未提到津液之間的鍊式關係,對精、血、髓、液實來源於津液的理論和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的內核,說得似明似暗而不夠確切,令人讀之不免有美中不足之感。

劉渡舟:探究人體的“津液鏈”(血液、髓液、汗液)

下邊我想從臨床治療角度再證實一下津液鏈的因果關係,而有助於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

凡胃液先虛,而使飲食減少,則營血無從化生而變虛。治法不急於補血,而以甘寒之品先滋津液,使其胃和能食,諸證不治而自已。這種補津液以生營血的方法,亦可用於精虛之人,其療效也相同。由此可見,津液鏈的理論確有其臨床意義,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新發現。

《靈樞•天年》又說:“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能使長久。”它說明了古人不但為我們指出了津液的可貴,同時又指出了調息生津的方法,示人以防病保健的要旨。對此法的有關知識已被“氣功”療法所包括,為此,希望樂斯道者去專門研求。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練一練,輕鬆幾招趕走“腰”害!(五點支撐鍛煉)


練一練,輕鬆幾招趕走“腰”害!(五點支撐鍛煉)

久坐對腰椎不好,久而久之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例如天天坐在電腦前面,會感覺腰部疼痛。隨著手機、電腦等廣泛應用,辦公一族腰椎病就很多見,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保養自己的腰椎,身體健康,其他事才能做得更好。

那有什麼辦法保護腰部,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呢?別著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腰椎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急性運動損傷,主要原因就是在運動過程中發力不當,以及腰部肌肉和韌帶缺乏鍛煉所致;二是慢性損傷,主要原因多為多坐、久站,坐姿和站姿不當,以及腰部肌肉因缺乏鍛煉而無力、失衡甚至萎縮;三是退行性變化或病變所致,多與年齡及特殊病變有關。

所以保護腰椎,您可以這麼做:

1先避免久坐

可以坐30分鐘左右就起來活動一下,坐的時候多變化一下姿勢,很多人談標準的坐姿,從理論上講,的確這種姿態會減小椎間盤的受壓,但這種姿態根本就坐不長啊,不信坐直久了試試?

練一練,輕鬆幾招趕走“腰”害!(五點支撐鍛煉)

2怎麼坐呢?

標準坐姿,時間過久依然會導致腰部損傷的出現,不論處於什麼姿勢過久,哪怕天天躺著,對於我們的身體都是不好的。所以切記,不要久坐,還有坐的時候多變化一下姿勢。

3減少外傷的機率

有的意外我們不可控,例如車禍撞倒,但是很多外傷是我們有預感的,例如要搬很沉的東西,自己感覺抬不起來,還強撐;下雪天路滑,還給摔倒創造條件等,所以生活中要時常注意安全第一!

4關於鍛煉

(1)五點支撐鍛煉:患者取臥位,以雙手叉腰作支撐點,兩腿半屈膝90度,腳掌置於床上,以頭後部及雙肘支撐上半身,雙膝支撐下半身,成半拱橋形,當挺起軀乾架橋時,膝部稍向兩旁分開,速度又慢而快,每日3~5組,每組10~20次。以鍛煉腰背腹部肌肉力量。

練一練,輕鬆幾招趕走“腰”害!(五點支撐鍛煉)

(2)飛燕式鍛煉:患者俯臥位,雙下肢伸直,兩手貼在身體兩旁,下半身不動,抬頭時上半身向後背伸,每日3組,每組做10次,逐漸增加為抬頭上半身後伸與雙下肢直腿後伸同時進行。腰部盡量背伸形似飛燕。

加強腰部的鍛煉,準確的講是加強軀幹活動肌群的鍛煉,不只是背部肌肉力量,還有腹部肌肉力量,側屈的運動也要適當鍛煉。肌肉的發達,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好用,也不易損傷。

怎麼鍛煉?

腹肌的鍛煉可以採取卷腹的方式來進行,腰部和臀部力量可以通過小燕飛、拱橋來練習,鍛煉之後記得要拉伸。

特別注意: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期慎重,有症狀不適不可以做,而且不是鍛煉都適應於每一個人,最好諮詢專業醫生後進行。

腰椎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久坐會使得我們的腰椎受到傷害,這是客觀的事實,我們無法避免,但我們要學著減少傷害。

作者/鎖佳(雲南省中醫醫院骨傷科一病區)

指導老師/王海濤(雲南省中醫醫院)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從傳統醫學對於疾病的辨證方法來看,多食善飢、身體消瘦,甚至是出現“糖尿”這樣的症狀屬於消渴的範疇其基本的病理變化就是陰虛燥熱。身體內在陰精虧損,燥熱偏盛,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最直接相關的就是肺腎脾胃這4條經脈,所以如果日常想通過針刺治療來調理,這些經脈上的穴位就必須得到重視。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1.承漿穴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這是任脈上的一個穴位,但它與足陽明胃經所相交,在使用的時候最好配上勞宮穴,以調理胃之氣血。因為這是面部的穴位,所以在針刺治療中宜選用短針,且留針的時間不宜過長。

2.中脘穴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中脘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的地方,此穴是胃經非常重要的募穴,同時還是八會穴之腑會,許多關於胃的氣血狀態的症狀都要通過這個穴位去治療。尤其是血糖高的病人,平日飲食不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消渴病人往往比較瘦弱,在針刺之時要注意手下的力度和深度。

3.下脘穴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配合中脘穴使用的還有同樣位於前正中線上的下脘穴,這個穴位通常用於治療腹痛腹脹、食穀不化、腹瀉等胃腸病症,“凡飲食不化,入腹還出,先去下脘,後取三里瀉之”。

4.肺俞穴

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針刺身體上這4個穴位,可以幫助調養(陰虛燥熱)

血糖病症的治療同樣還要考慮到與肺相關的穴位,位於後背部的肺俞穴,配伍上其它腎胃脾經的穴位,可以幫助調理身體氣機,氣行穩健才能幫助陰虛恢復正常。

血糖調理並非一朝一夕就可成功,日常的藥物可以幫助控制血糖超過正常範圍,而針刺治療更可以改善氣血的運行,緩解因為陰虛燥熱而導致的各種症狀,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在日常中註意飲食和多多運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一、春季,打響排毒“第一槍”!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位於冬夏兩個極端季節之間。

冬主“藏”,陽氣內藏,毛孔緊閉,鬱熱蓄積體內,加上冬季養生重進補,一個冬季下來,也會遺留不少痰濕。到了春季,這些濕熱之氣就亟待釋放。

夏季,人體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如果春季沒有講這些痰濕鬱熱排除體外,到了夏季,它們就會狠狠肆虐人體本就虛弱的內裡,危害極大。濕熱瘀積,影響陽氣條達,加劇血液粘稠,就會形成血斑,影響心腦血管供血。所以,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說“春不排毒,夏必受苦”。

不過,春不排毒,受苦的可不僅僅是夏季,確切地說,全年都會受累。

古人云: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年之際在於春。

早晨起床後,我們的習慣流程是:喝水、上廁所、刷牙……目的就是清空一整晚積累的代謝物,這樣才能神清氣爽。

同理,春季作為一年四季的開始,就好比早晨,身體經過夏養、秋收、冬藏,需要及時清理乾淨痰濕鬱熱,接下來的一整年才能舒坦。

而且,春主生,內孕生升之機,人體和自然界一樣,寒氣漸漸遠離,陽氣不斷生髮,毛孔開始擴張呼吸,新陳代謝速度加快,代謝效果自然翻倍。

二、五臟受邪= 生病+早衰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五臟相當於人體的五員大將,它們是否強健,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狀況。痰濕鬱熱若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影響五臟的功能,由五臟供養著的筋骨、肌肉、皮膚、神經等也就跟著一起生病、衰老。

因此,排毒首先要將五臟打理乾淨。

三、艾灸,排毒的首選之法

艾灸祛邪的原理在於:以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使熱力和藥性通過經絡腧穴得到傳導,在體內循環運行透達五臟,五臟深處的痰濕鬱熱便以濁水、濁氣、濁物的方式排出體外,目的就達到了。

以濁水為例,有些艾友施灸後會出汗的現象,這些“汗”其實就是人體表面的濕氣,有的艾友會拉肚子,那麼就是排除五臟的痰濕,濁水淤積體內,就會消耗人體血液,是上火、炎症的主因。

綜上所述,艾灸是祛邪的首選之法,因為唯有它能排出人體深層(透達五臟)的痰濕鬱熱。

四、春灸5穴,排五臟之邪!

1、心臟:少府穴

《素問》有云“諸血者,皆屬於心”,心主血脈,心臟沒有毒素瘀積,心氣就足,心臟泵血就有力,五臟六腑就都能得到滋養,人就容光煥發。反之,人就會面色無華,甚至形容枯槁。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少府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穴名意指心經氣血在此聚集。艾灸此穴可降心火,祛除心臟的鬱熱之邪,凡是心火上炎引起的症狀都可以通過艾灸少府穴得到緩解。

2、肝臟:太衝穴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過濾器”,任何進入體內的物質,都要先經過肝臟“檢閱”。因此,肝臟是最先受傷的“排頭兵”。

中醫有“女子以血為主,以肝為養”的養生古訓,肝主藏血,女人的氣色有賴於肝血濡養,加上女性天性敏感、思慮過多,易導致肝失疏泄。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太衝穴被譽為人體的“出氣筒”,它是肝經的原穴,艾灸此穴可消肝氣、下肝火,最大限度地排除肝臟毒素,調和氣血,柔肝養肝。

3、脾臟:商丘穴

脾主運化,一旦痰濕困脾,就會直接影響脾將飲食水穀轉化為水穀精微和津液,進而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商丘穴主要對消散脾經之內的熱具有效果,比如便秘、黃疸、癲狂、痔瘡等,基本都是內熱造成的,都可以使用商丘。

此外,商丘穴正好對應於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這是因為脾主統血,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4、肺臟:合谷穴

《黃帝內經》曰“肺朝百脈”,就是說人體的各條經脈、各個穴位,其功能作用的好壞,最終都能在肺上得到體現。中醫號脈時將手指放在寸口(肺經的經渠、太淵二穴在此處),其實就是通過觀察肺經來了解全身腑臟的情況。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春季,肺熱瘀積、肺衛不足的人,極易引發肺系疾病,如哮喘等,其他諸如皮膚過敏等也與肺有關。故而,春季必須排出肺邪,增強肺衛。

合谷穴的功能是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艾灸此穴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宣肺利竅。

5、腎臟:築賓穴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腎臟每天過濾血液300多次,約2000升,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謝產物也都由腎臟排出。

春天排毒,艾灸五穴,拔五臟之邪氣!(排出痰濕鬱熱)

築賓穴是足少陰腎經的排毒大穴,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是補腎排毒不可或缺的穴位。

築賓穴最擅長排出兩種毒素:

一種是氣毒——吸煙、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室內甲醛等外源性毒素,在體內積聚、發酵、沉積,就會形成“毒垢”。

另一種是肝臟轉移給腎臟的毒素——常年服藥的人,肝臟每天都在超負荷代謝毒素,雖然艾灸太衝穴可以解肝臟之毒,但它是把肝臟的毒排到腎臟,此時艾灸築賓穴,可以起到二次解毒的作用。

自古以來,春季排毒就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因為它不僅對疾病“防患於未然”,還能為一年的健康掃平障礙。

當前,正值春三月,此時艾灸,一則,補充陽氣,通暢全身氣機,助推排毒效果不斷增強;二則,天氣回暖,艾灸比冬季方便多了,可以天天在家自行操作。

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時間,趕緊艾灸排毒,健康一整年!

每天可以選取1-2個穴位灸一灸,每次每穴左右各10分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什麼穴位如此神奇?不賣關子啦,這就告訴你——它就是內關穴~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一、從俞穴特性來看

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別走三焦經。

心包經經脈:起於心中、下膈、歷絡三焦。

三焦經經脈:散絡心包,下膈,偏屬三焦。

由此看來,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臟六腑的間隙,皆為心包與三焦兩經所走遍。

因此,內關穴對於一切內臟疾病,凡是屬於實證、熱證都可以考慮應用,所以有“一切內症針內關”的論點。

內關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陰維脈。

而陰維脈則發於腎經的築賓穴,上行入腹,循脅肋,上胸膈,故內關能治胸、脅、腹部疾病;但如屬虛寒證,宜加灸膻中、中脘、氣海等穴,以助陽溫中散寒。

二、從病候來看

內關穴屬於心包經,而心包經病候是主脈所生病,心包為心之外圍,代心受邪,心主血脈,因而,內關能通脈活血以治心痛。

內關為心包經的絡穴,別走三焦經,而三焦經病候是主氣所生病,所以內關穴又能調氣開鬱,以治五臟六腑之氣滯血瘀的實證熱證。

三、從厥陰主風來看

心包與肝兩臟同屬厥陰經。

按《素問·六微旨大論》:“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心包代心行令,表達喜樂,心藏神,肝藏魂。

心情舒暢則心包與肝兩臟之氣機如春風之拂煦,神魂寧靜,心平氣和;若情志抑鬱則心包與肝兩臟最易化火生風,風火迫使神魂妄動不寧,可以形成癲、狂、癇症。故取內關功能舒肝熄風,寧心安神。

但癲、狂、癇的發病原因複雜,多由於氣滯痰凝,痰鬱化火,或陰虛火炎,故治宜滌痰、清火、滋陰等法,因此臨證時獨取內關亦難獲全功。

四、針刺得氣與神經分佈的關係

內關穴的得氣針感,如觸電樣傳導到四個手指(小指除外),療效顯著。

臨床上,常見的胸悶,善太息(呼吸不暢)的患者,針刺內關後,呼吸即刻得到通暢,表明了內關穴善能“調氣開鬱”的療效。

內關穴的針感,有個別的也能傳導到整個五個手指,是通過尺神經吻合支實現的。新經絡公眾號提示:體質較弱者,若針感如電擊樣傳導到手指,則針後留有反應,手指活動時,仍出現觸電樣針感,在持物及手按動作時,更為明顯;有的須經三至五天,方可自然恢復;如恢復遲慢者,宜須針刺後溪穴,能可促其早日恢復。

五、內關的配伍作用及釋義

內關配建裡——治胸中苦悶
內關配公孫——治肚痛
內關配三里、中脘——治腹痛
內關配委中——頭痛、胸、脅、腹痛、經閉

一:內關配建裡所治的胸中苦悶,是由於憂思過度,氣鬱不舒,脾胃運化不及所致,或伴有胸脘痞滿,痰凝食積等症(此刻檢查中脘、建裡穴,常可出現反應點)。取內關配建裡有調氣開鬱,消積導滯作用。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二:內關配公孫治腹痛,腹痛的病因,牽涉範圍很廣,不論外感風、寒、暑、濕,或內傷飲食、氣滯、血瘀以及積聚、癃閉、蟲病等,都可能導致腹痛。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公孫為脾經的絡穴,別走胃經,脾之經脈,入腹,屬脾,絡胃,脾經病候有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公孫穴又通於衝脈,衝脈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衝脈為病,逆氣裡急。

故取公孫功能健脾和胃,以治胃脘痛、腹脹,理中降逆以治嘔、噫、逆氣。更有內關調氣以開鬱,通脈以活血,故凡是上腹痛或下腹痛,皆可應用;但“急腹症”,應在確診後,再進行治療。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三:內關配中脘、三里所治之腹痛,多為肝氣鬱逆,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

中脘為胃之募、腑之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穴,為胃病的反應點,故能治六腑之疾病;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洩。故中脘與足三里並用,功能理中降逆。加內關以舒肝和胃,可治上腹部胃脘痛;虛寒證宜灸中脘、三里以溫中散寒。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四:內關配委中的作用:內關的主要功能,調氣以開鬱、通脈以活血。而太陽為諸陽主氣,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因此,“血之郄”獨在足太陽經委中穴,善能行氣活血。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委中在五俞穴中為合穴,而合主逆氣而洩,與內關相配,功能調氣降逆,活血逐瘀以治氣滯、血瘀、逆氣上衝等實證、熱證,如頭痛、胸、脅、腹痛、經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並且僵硬會帶來這6種傷害:

1.容易受傷

2.身體疼痛

3.畏寒畏冷

4.時常疲勞

5.體重增加

6.皮膚粗糙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分享以下8個瑜伽動作

幫助你改善僵硬的身體

1,簡易坐+側屈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坐立,雙腿交叉,伸直脊柱
  • 呼氣,將右手舉過頭頂
  • 左手撐地,深呼吸,身體向左側屈
  • 眼睛透過大臂看向天花板
  • 保持1分鐘,換邊

2,貓牛式

  • 跪立在墊面上,雙膝打開與髖同寬
  • 雙手打開與肩同寬,小腿腳背貼地
  • 吸氣抬頭挺胸,呼氣含胸拱背
  • 注意一節一節的延展脊柱
  • 重複練習5-8組

3,跪姿+穿針引線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從四腳跪姿開始,吸氣,右臂舉過頭頂
  • 帶動軀幹向左扭轉,左手向左前方延展
  • 呼氣,右手臂伸向軀幹左側
  • 扭轉整個上身,右耳貼地
  • 保持8個呼吸,換邊

4,下犬式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俯臥,手放在胸腔兩側,腳尖回勾
  • 吸氣,坐骨上提,身體後推
  • 腳後跟向下踩,手臂,腿伸直
  • 保持8個呼吸

5,前屈變體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山式,雙手在背後十指交扣
  • 吸氣,延展脊柱
  • 呼氣,從髖部向下折疊
  • 雙手垂向地板方向
  • 保持8個呼吸

6,跪姿+手腕熱身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跪姿,十個腳趾張開壓向墊子
  • 臀部向後坐向腳跟
  • 十指交扣,像波浪靈活手腕
  • 重複十組

7,坐姿+針眼式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坐立,微微傾斜上半身
  • 屈雙膝靠近臀部,手掌撐地
  • 抬左腿向上,左腳放在右大腿上
  • 保持8個呼吸,換邊

8,仰臥脊柱扭轉

8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僵硬的身體!(緩解疲勞)
  • 仰臥在墊子上,屈手肘掌心朝上
  • 吸氣脊柱延展,呼氣髖部向左扭轉
  • 保持雙肩下沉,不要離開地面
  • 眼睛看向右手指尖
  • 保持8個呼吸,反側練習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肝受損,身體3處會“變黑”,2處會“變臭”,要提高警惕!(肝俞穴)


肝受損,身體3處會“變黑”,2處會“變臭”,要提高警惕!(肝俞穴)

《黃帝內經》中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肝作為人體的將軍器官,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肝對於人體來說至關重要。

俗語說:“肝好人不倒”。肝臟負責人體脂肪、蛋白質、醣類這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一旦出現了毛病,人體的健康就會出現隱患。所以,及時發現肝髒病變的信號很重要!

肝受損,身體3處會“變黑”,2處會“變臭”,要提高警惕!(肝俞穴)

肝受損,身體3處會“變黑”,2處會“變臭”,要提高警惕!

1、三處“變黑”

臉色變黑

肝不好的人會臉面無血色、蠟黃暗沉。

這是由於肝血不足,臉部沒有得到足夠的氣血滋養,所以面無血色;而肝氣鬱滯,則會降低肝臟的排毒功能,導致毒素淤積,反應在臉上就是膚色暗沉、蠟黃,臉部長斑。

另外,長痤瘡的原因之一就是肝臟激素失衡、內分泌失調導,長粉刺也是。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的黃體荷爾蒙增多,肝臟受損,調整不了荷爾蒙的平衡。

眼圈變黑

眼圈發黑,有時候就是某些肝病的表現。

而眼睛經常乾澀、瘙癢怕光,則說明是肝血不足,沒有足夠的肝陰去滋養眼睛所致;如果肝火過旺,就會導致眼睛發紅,甚至發炎。

另外,肝不好也會影響睡眠,導致失眠多夢、容易驚醒;而睡眠不好,也會導致眼圈變黑。

指甲變黑

中醫認為,肝主筋,而指甲就是“筋”的一部分。如果肝臟是否出現了問題,指甲上一般會有明顯的信號:

指甲表面光滑、顏色紅潤有光澤,說明肝臟是健康的;指甲上出現黑色豎線條紋,或者邊緣黑中間白、凹凸不平等情況,則說明肝臟存在問題,此時最好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2、二處會“變臭”

1、身體變臭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它就像計算機一樣,超負荷運轉時就會“發熱”,導致運行遲緩。

由於人們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肝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當它超負荷工作還不能夠將毒素進行分解時,身體的有害物質就會通過皮膚的毛孔進行外排,從而產生異味。

所以當出現體臭時,這足以說明肝臟已經嚴重受損,千萬不要忽略。

2、口臭加重

口臭不光是消化功能的問題,也可能是肝臟的問題。

在肝臟功能受損的情況下,身體的毒素無法排出,這時血液中的氨和尿素氮這兩個元素的含量便會增加,而氨氣是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它們通過呼吸從人體口鼻處排出,所以就出現了口臭問題,這也是肝臟功能不好的表現。

如果是肝病患者出現明顯的口臭和體臭,這個時候說明肝臟“藏毒”已深,需要及時改善肝功能,加強肝臟新陳代謝了!

肝不好,不能一味地忽視,否則最終有可能會發展成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那么生活中,我們該怎樣保護肝臟的健康呢?

3、四個小方法,保護肝臟健康

1


早起及時排尿

很多人早上都會有賴床的情況,即便是有了尿意,也懶得起來,等到實在忍不住的時候,才會起床去洗手間。

但歐洲肝臟研究協會專家丹尼爾·帕拉迪博士表示,排尿也是體內排毒的一種方式。

早上起床之後儘快排尿,可以將累積一整夜的毒素及時排出體外,避免毒素滯留體內,導致肝臟“中毒”。

2


早睡不熬夜

我們都知道“夜臥養肝”。晚上人體休息的同時,也是肝臟自我修復的時間。所以,如果經常熬夜,肝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並且,經常熬夜既會導致睡眠不足,身體抵抗力下降;還會影響肝臟夜間的自我修復;而且對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來講,已受損的肝細胞將難以修復,並有加劇惡化的可能。

所以,晚上睡覺前,盡量不要玩手機,好好閉目養神,以盡快入眠。

3


兩餐之間一杯護肝茶

準備蒲公英根30g、蘭菊根30g、玫瑰花20g、桂花15g,全部碾碎,放入儲存罐密封,每次取十分之一泡水喝即可。

蒲公英根,可保肝護肝、預防肝損傷。最常用在肝髒病患者身上,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代謝物!

蘭菊根,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可幫助細胞加快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玫瑰花可平肝養胃、促進血液循環、溫養心肝血脈,還可活血化瘀,把累積在身體裡的垃圾清除,有利於淡化黃褐斑。

桂花具有排出體內代謝物、養肝潤肺的作用。對於口臭、胃寒、胃疼有改善作用,還可清除口腔異味、滋潤皮膚。

四者搭配在一起,做兩餐之間的代茶飲,對保護肝臟健康,十分有利!

肝受損,身體3處會“變黑”,2處會“變臭”,要提高警惕!(肝俞穴)

4


多按護肝穴位——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中醫認為經常按摩這個穴位,不僅可以疏肝理氣、降火退熱,還可以益肝明目、行氣止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暖宮操和暖宮灸,助你擺脫宮寒煩惱!(簡單實用)


暖宮操和暖宮灸,助你擺脫宮寒煩惱!(簡單實用)

宮寒已經成為現代女性患病的最大根源,各種各樣古怪的疾病,小到痛經,大到癌症,追根溯源都是宮寒惹的禍,今天給大家分享暖宮操及暖宮艾灸法供大家參考!

久做暖宮操,讓您以後經期遠離痛感

“暖宮操”做法:

雙手以下圖所示位置和方向稍用力按揉腹部,每晚入睡前做十分鐘(或50個),以腳部感到溫熱為最好。力度以自覺舒適為度,經期禁做。

暖宮操和暖宮灸,助你擺脫宮寒煩惱!(簡單實用)

做操心法:

內心平靜、眼睛微閉、周身放鬆、心隨手走。

注意:

月經提前、經量過多、月經淋漓不淨、以及月經期、孕期、流產術後不適宜做。如患婦科疾病,須聽從醫生建議,以確定是否適合。

中醫養生調理宮寒

1、月經期間調養:用紅糖、艾葉煮水喝,以暖宮散寒祛瘀。在例假前三天每天喝紅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讓月經排除乾淨,也活氣血,暖宮。

2、茶飲調養:紅薑茶,取紅糖50克,去皮生薑4片,溫火煮四到五分鐘。月經來時堅持喝幾天。平時一周左右喝一次。長期堅持,宮寒症狀就會減輕。也可用黃芪、大棗、或者當歸泡水喝或者煎服,補氣調血,使得氣血雙盈,這樣也是有效驅除宮寒的方式。

3、中藥泡腳:艾葉、肉桂、花椒煮水,用以浸泡雙腳,具有溫腎散寒、溫經通絡之功。

4、日常運動: “動則生陽”,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溫暖。

暖宮灸法

艾灸子宮穴、中極穴和陰陵泉穴三個穴位能夠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培補元氣,導赤通淋。可改善痛經、宮寒、小腹脹痛、濕熱下注、慢性盆腔炎等問題。

暖宮操和暖宮灸,助你擺脫宮寒煩惱!(簡單實用)

子宮穴及中極穴位置:子宮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陰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

暖宮操和暖宮灸,助你擺脫宮寒煩惱!(簡單實用)

步驟:

1、從肚臍中央向下量取4寸(食指、中指、無名指第一關節寬度的和為2寸)處,就是中極穴。點燃艾柱插入艾灸盒固定於中極穴位,灸15 分鐘。

2、子宮穴在下腹部,在中極穴旁開三寸處(食指、中指、無名指第二關節和小指第一關節寬度的和,即3寸)。點燃艾柱插入艾灸固定於子宮穴位,灸15 分鐘。

3、陰陵泉穴在內踝尖上三寸,也就是從內腳踝最高的地方起,向上量四指(食指到小指的第一指關節寬度),在小腿內側骨後緣的凹陷處。這兒比其他地方敏感,按下去有脹疼的感覺。點燃艾柱插入艾灸固定於兩腿陰陵泉穴位,灸15 分鐘。

注意:

1.以感到溫熱為度,避免燙傷。

2.如果有更多的艾灸盒,三個穴位可同時進行,不要超過15分鐘。

3.艾灸完成後,喝一杯溫開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究竟哪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呢?它就是人的大腿,很多人怎麼也想不到是大腿?其實大腿的強弱對健康至關重要~

如果把身體比做一台機器,“腿”就是提供動力的馬達。馬達不靈了,機器便會老化、運轉不良。人老後,不怕頭髮變白、皮膚鬆弛,怕的就是腿腳不靈便。那麼大腿老化,該怎麼辦?,不用怕,7招就可解決~

腿有勁,才能壽命長!在美國《預防》雜誌總結的長壽跡像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

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長壽老人幾乎都步履穩健、行走如風。因此,只要養好雙腿,活過百歲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另外,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人50%的骨骼和肌肉都在兩條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都要由腿來完成;人體最大、最結實的關節和骨頭也在其中。

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兩條腿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流淌著50%的血液,是連接身體的大循環組織。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特別是心臟和消化系統。

可以說,腿部肌肉強勁的人必然有一顆強有力的心臟。

美國科學家認為,從走路便可判斷人的健康狀況。

如果,一個70歲至79歲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約400米,就說明其健康情況至少能讓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離越長,速度越快,走得越輕鬆,那麼他的壽命就越長。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人老後,腿部和大腦間指令的準確性和傳導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輕時那麼默契。

醫師解釋說:從出生到離世,腿每時每刻都在工作,如果不注意保護,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從20歲開始,如果不積極運動,每10年可能喪失5%的肌肉組織。

同時,骨骼中有“鋼筋”之稱的鈣也會逐漸流失,人的骨關節,特別是髖關節和膝關節會出問題,比如容易摔倒骨折。

老人骨折容易導致股骨頭壞死,長期臥床,繼而引起褥瘡、尿路結石等並發症,甚至誘發腦血栓。有15%的病人甚至會在骨折一年內死亡。

這些報警信號萬萬要小心

★報警信號1:腿腳沒有原先靈便了。

這是衰老的最早特徵。

40歲後,很多人感到腿腳不靈活,稍微多走點路,腿上就像灌滿了鉛,發酸發脹,上樓梯也越來越費勁。這就是身體開始衰老的第一信號。

★報警信號2:稍微做點事就腰酸腿疼。

人一旦步入中年,尤其是中年女性,只要站的時間一長,就會覺得腰酸腿痛。咳嗽時,腿還會出現放射性疼痛。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如果小腿肚出現壓痛,就更要提高警惕:這說明腸胃已經開始“罷工”了。

★報警信號3:走路變慢。

不知不覺中,步速越來越慢。偶爾走快點,會覺得腿腳不聽使喚,過後會連續酸痛好多天,甚至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

★報警信號4:雙腿一側發涼。

即使在夏天,也總感到小腿肚涼颼颼的,有時還覺得從臀部開始,到腳後跟,中間一條線都涼涼的。

這可能是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也可能和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報警信號5:抽筋次數增多。

如果不是在運動後或因為受涼而抽筋,那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表現。有些人還會出現足跟疼痛,也必須引起注意。

★報警信號6:腿部腫脹。

血液循環不好,會導致腿脹。同時這也是心腦血管病或腎臟疾病患者常有的症狀。

★報警信號7:腿部靜脈曲張。

女性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20歲後就有可能發生。一旦腿上的血管突然非常清晰,彎彎曲曲像蛇一樣,說明腿部血管出現了勞損。

★報警信號8:髖膝關節疼痛。

幾乎所有關節都會隨著年紀增大而變得脆弱,特別是髖、膝這兩處關節。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下樓梯、蹲下或跳躍時膝蓋出現不適,甚至腿部有摩擦磨損、卡住動不了的感覺,說明關節已經急需保護了!

腿不老的七個絕招

1


乾洗腿

用雙手緊握一側大腿,稍用力由上至下按摩,一直到足踝。可以輔以旋轉、敲打等動作。然後,再從踝部按摩至大腿根,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另一條腿,也是用同樣的方法按摩,重複10—20遍即可。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2


揉腿肚

用兩手掌夾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為一節,共做六節。

此法能疏通血脈,增強腿的力量。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3


甩小腿

一手扶牆或扶樹,先向前甩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一次甩80—100次為宜。

此法可預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4


揉雙膝

兩足平行併攏,屈膝微下蹲。

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方向揉動數十次,然後逆時針方向揉動數十次。

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無力、膝關節疼痛。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5


扳腳趾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用雙手扳腳趾20—30次。

此法能強腰腿、增腳力。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6


搓腳心

雙手掌搓熱,然後用手掌搓腳心,各100次。

此法具有降虛火、舒肝明目之功效,還可防治高血壓、暈眩、耳鳴、失眠等症。

身體這個部位,一旦老化,全身都跟著變老!(雙腿是身體的交通樞紐)

7


暖雙足

暖足就是要經常保持雙足溫暖,每晚用熱水泡腳,能使全身血脈流通。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