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四總穴歌:小穴位,大學問

明代的《針灸大成》記載了著名的“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從那時起,四總穴就成了人們學習穴位的基礎,對於平時不太懂得穴位養生的朋友,記住這首歌訣,就能為自己保健了。

這四個穴位,是“遠道取穴”的典範,就像我們平時說的“頭疼醫腳”一樣。實際上,這四個穴位的威力很大,範圍很廣,功效很多,就像一枚“原子彈”,發射出去能管一大片。

四總穴歌,是穴位養生的精華,好記好用,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

輕鬆取穴: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併攏,沿著外膝眼穴往下找,與脛骨相接的地方就是。

詳解:肚腹三里留

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凡是肚子、腹部的問題,都可以找足三里來解決。在我們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常拍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諺語,因為其養生功效實在強大,人們習慣把它稱為“人體第一要穴”。

在人體諸多穴位當中,如果推選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穴位,非足三里莫屬了。

對於常見的胃疼、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腸胃病症,足三里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時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操作方法:

1、拇指按揉

足三里對拇指按揉的要求比較高,不是簡單的揉一揉、按一按就可以了。

足三里,其實叫“ 足三理 ”也很合適;“理”就是管理、調理的意思,“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部,處在肚腹上方,按摩的時候要由下往上使勁,叫做“理上”;

腹部,處在肚腹中間,按摩的時候往內按揉就可以,叫做“理中”;

小腹,位於肚腹下方,按摩的時候往由上往下使勁,叫做“理下”。

遵循這樣的規律,足三里的“肚腹”功能就到徹底發揮出來,現實中很多人發現足三里對肚腹沒什麼作用,基本上都是按摩方法沒有掌握到位。

2.艾灸

足三里是一個適合艾灸的穴位,用艾條對準足三里,離2-3厘米進行艾灸,讓局部有溫熱感就可以了,不用產生灼熱感,一般艾灸至皮膚會發紅即可。

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2.腰背委中求:委中穴

輕鬆取穴:

委中穴很好找,就在我們腿部後面,膝蓋窩橫紋正中間。

詳解:腰背委中求

腰部、背部絕大多數的疼痛,基本上都出在膀胱經上,稍有經驗的按摩、推拿師都能在患者膀胱經上找到一些“結節”。

換句話說,腰背疼痛,需要將足太陽膀胱經疏通了,疼痛基本上就隨之消失。正是基於這個規律,我們找到了疏通膀胱經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去“求”委中穴。

一個“求”字,是重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留心觀察,沒有腰背痛的人,在趴下之後,委中穴是有稍稍凹陷的;

大多數腰背有問題的朋友,在趴下之後,委中穴上會有一個凸起或者條索狀物,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調理委中穴,就能疏通膀胱經,從而消除腰背上的問題;

但是,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一些有腰背疼,但是委中穴卻沒有凸起的朋友,這就“求”不來了。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活學活用從膀胱經入手了,只要在腰背部沿著膀胱經進行刮痧就可以,刮出紫斑來,膀胱經的氣血就疏通了。

操作方法:

委中穴非常適合“以指帶針”,用拇指進行按壓,效果就會很明顯,一次按壓不低於10分鐘。

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3.頭項尋列缺:列缺穴

輕鬆取穴:

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在大拇指根部下方;取穴的時候,讓兩個虎口交叉,食指落下的位置,能感受到脈搏跳動,就是列缺穴(如下圖)

詳解: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上的要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療頭頸部的病症,可以讓人的頭腦更加清醒。

1.對於外感風寒、風熱引起的頭疼、頭暈很有幫助;

2.對於咽喉病症很有幫助,比如嗓音沙啞、咽喉腫痛等;

3.對於支氣管炎、哮喘、止咳化痰很有幫助。

肺部,主一身之皮毛,所以受到外邪入侵,就容易發熱、咳嗽、頭疼等問題。所以,列缺穴可以說是常用的保健穴,對於抵抗力稍差的人群,更是有必要熟練掌握。

操作方法:

列缺穴可以採取“以指帶針”的方法,但是在按揉過程中,力度要適中,不要用大力、

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4.面口合谷收:合谷穴

輕鬆取穴:

合谷穴在手背上將食指和拇指併攏,虎口處會出現突起的肌肉,最高點就是合谷穴。

詳解: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從字面理解,在面口部位,日常生活中會經常出現:牙疼、牙齦炎、頭疼、鼻子過敏、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耳鳴、失眠、神經衰弱便秘、痛經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因為可以治療很多常見面口小問題,合谷穴也被稱為“萬能穴”;又因為止疼效果比較明顯,又被稱之為“天然止疼藥”。

隨著現代醫學進步,更多疾病被發現,我們對合谷穴的認識也在增加,對於現代的高血壓、腦梗問題,合谷穴也有著很好的調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不要按摩此穴!

操作方法:

1.合谷穴比較適合艾灸法,採用艾條距離合谷穴2-3厘米的位置熏灸,至皮膚發紅即可。

2.平時可以採取“以指帶針”用拇指按揉,一次不低於5分鐘。

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小穴位,大學問(四總穴歌)

四總穴,分佈在我們的四肢,每個穴位左右各一個。

它們雖分佈在四肢,卻對我們的腑臟、背部、頭頸起著不同的作用;而針對的問題,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所以實用性是非常強的。

這四個穴位,平時還可以作為保健穴,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按,多灸灸,把它當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堅持,會對我們身體有著積極的影響。

本文來源:天醫堂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常有人正常入睡的情況下,在凌晨莫名其妙地定時醒來,然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如果持續一兩個月,這是身體給我們的提示,要引起重視。

人體有十二臟腑與一日十二個時辰相對應。在相對應的時辰裡,本臟腑的氣血最旺盛,此時相應臟器的功能最強,如果臟腑有異常,就會在相應時間段來提示,如連續三天在固定時間出現異常醒來,可以通過疏通相應經絡來解決,有時會立竿見影。(有時差地區要根據日出日落自我判斷)

凌晨1~3點鐘莫名醒來,這是肝火過旺。在氣血流注到肝經的時間段,火上加火,身體被喚醒,所以春天更常見。如有這種情況敲揉肝經的「陰包穴」、點揉「太衝穴」,會痛不可摸。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太衝穴

凌晨3~5點鐘定時醒來,連續三天,是肺有小恙。這是因為寅時肺臟氣血旺盛功能最強,身體發現肺有小恙而將人喚醒,敲揉肺經的「孔最穴」、點揉「魚際穴」,會有痛感。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魚際穴

有凌晨定時醒來的朋友,可以自我疏通肝經和肺經的易堵塞穴位,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當堵塞穴位的痛感消失後,肝經、肺經暢通,就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更重要的是身體的健康隱患被解除。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肝經和肺經的易堵塞穴位

足厥陰肝經

陰包穴

在大腿內側中線上, 膝關節上一掌寬處。

太衝穴

在腳麵最高點,大腳趾與二腳趾分叉處的凹陷中。

自我操作時,用食指向腳踝方向勾住此處然後點揉。

手太陰肺經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孔最穴

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肘橫紋下3指寬。

(標準經絡圖在肘下五寸,此借孔最穴之名;若肘下二寸不痛,於五寸處探查。)

魚際穴

在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易堵穴位的自我梳理
用拇指的掌指關節,垂直發力分別敲擊雙側的「陰包穴」和「孔最穴」,力矩不超過3厘米,持續敲擊5~10 下,這兩個穴位會有強烈痛感。在找到的痛處敲3下,揉3下。每日堅持3次,每次2~3分鐘。

三日後痛減,再點揉「太衝穴」和「魚際穴」,每次也是2~3分鐘。堅持一周,穴位處的痛感消失,凌晨定時醒來的情況也就消失了。

凌晨定時醒是病,這4個穴位助你一覺到天亮(肝火、肺有小恙)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穴位後如果出痧是正常現象,晚九點以後不適合疏理經絡,女性月經期暫停。

文章來源:正安中醫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現代人光是為了活著就花光了所有力氣。勞累一天之後,回到家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好好睡一覺。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恢復能力大不如從前,曾經不管多累,睡一覺就好了,現在一覺醒來依舊疲憊不堪。

想想說的是不是你?

工作上的壓力要學會自己調節,今天養生君就和大家講講,如何靠按摩的手法,快速緩解疲勞,恢復精力。

這個秘訣就在我們的腳上。

中醫學認為,“寒從足下生”。人體的雙足最接地氣,自然界的風寒濕痺之氣最易經從雙足侵犯人體,故有“人老腳先衰”的說法。

我們身體的12條經絡中有6條在足部行走,分別以足三陽和足三陰命名。腳板“方寸之地”,猶如人體的反射區,“藏”著不少知名的強壯保健穴位,經常刺激這些穴位可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改善腳部健康狀況,進而通過“內聯臟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經絡作用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常按這5個穴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1、湧泉穴——滋陰降火,增強體質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腎精充足則耳聰目明、精神飽滿、腰膝壯實、行走有力,寒濕之氣欲入無門。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將腳趾向內彎曲,最中心凹陷的就是湧泉穴。按摩湧泉穴可以滋陰降火,保持精力充沛,緩解腎陽虛的症狀。

睡前用手掌按摩該穴3分鐘,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也會增強。

2、內庭穴——去胃火,防便秘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適當的按摩內庭穴具有祛胃火的功效,胃火會引起患者牙齒疼痛、鼻子出血、咽喉腫痛、便秘等,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來緩解,盡量使用指尖來進行按壓,局部有酸脹感為止,每側按摩一分鐘。

3、隱白穴——健脾祛濕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0.1寸。隱白穴足太陰脾經的井穴,脾主運化水濕,若脾陽不振,運化失職,則水濕內停。而隱白穴具有振奮脾陽,行氣化濕的功效,其功效堪稱穴位中的中藥乾薑。

此外,脾主統血,月經過多也可按隱白穴。可用拇指指腹揉按或持艾條懸灸。

4、太衝穴——肝氣鬱結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太衝穴在腳背部,第一和第二砳骨連接的凹陷處,是身體自帶的“消氣”按鈕。

肝不好的人要經常按摩這處穴位,可以疏肝理氣,調節肝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按摩太衝穴還可以調節自身的情緒,讓自己心情舒暢。

每天睡前按摩太衝穴3分鐘,還可以降低血壓,調節脾胃功能,令你早晨起床後胃口好。

5、崑崙穴——肩頸腰痛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點的凹陷處。崑崙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要穴,意為該經經水上的“高原”,只要經水通達,氣血通暢,便無疼痛。春季多濕,痹阻經絡,人們容易出現肩頸腰背等關節疼痛,按摩或艾灸該穴可健背強脊,化血為氣,通經止痛。

養生君溫馨提示:

按摩穴位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但一定要選擇正確的穴位,這些穴位沒必要全都按摩。

泡泡腳,按按這些穴位,擺脫一整天的疲憊(促進血液循環)


建議按摩前先用熱水泡腳,讓腳處於血液溫熱的狀態,可以幫助刺激腳上的穴位,讓按摩穴位的功效發揮到更大。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很多人平時就有睡眠障礙,要么強迫性晚睡,要么睡眠淺或者乾脆失眠。週末過度,甚至通宵飲酒打牌,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也會給本來就糟糕的睡眠質量“雪上加霜”。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引起睡眠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根本在於物質身體得失衡。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幾種解決睡眠問題的方法,幫你提高睡眠質量,告別精神疲憊,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

睡眠到底有多重要?


① 人生的1/3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② 睡眠是修復身心疲勞的最佳方式


③ 充足的睡眠是修養身心的時間保障


④ 長期剝奪睡眠可以導致精神異常

調整睡眠第一步


遵循陰陽運行規律

想要改善睡眠,首先應從不熬夜開始。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經創立了時間醫學——子午流注,向世人提示睡眠的最佳時間。23時是中醫養生觀念中睡眠時間最重要的起點。

《黃帝內經》中說:“凡十一臟皆取於膽。每天的“子時”即23點至1點,就是膽經最旺的時候,這時候安靜的躺下準備就寢,對健康最有幫助。

假如這時候不睡覺,長期下來膽經就容易出問題,會出現“口苦、容易嘆氣、胸痛、臉缺乏光澤,無精打采的倦容、皮膚乾燥”等等狀況,而且,膽經的作用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記憶力,早睡才能常保記憶力與思緒的清澈。

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有效睡眠時間,也是最佳睡眠時間。建議大家把握好這段黃金睡眠時間,盡量在9點-10點之間就寢,最晚不要超過11點半。如果平時太忙,每周至少也應保證2~3天在此時間內入睡。

高效睡眠的參考標準


① 入睡快、睡眠深


② 無起夜、起床快


③ 白天頭腦清晰、無疲憊感

調整睡眠第二步


獲得充足且高效的睡眠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我躺下了可就是怎麼也睡不著… 要不就是睡了和沒睡一樣,第二天依舊無精打采,怎麼辦?

這裡有一些簡便易行的中醫助眠方法,幫您改善入睡困難的情況,不妨試試看。

01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著力於頭皮,雙手同時進行,從前額開始呈扇狀自前向後推摩。手法以揉為主,此時會感到頭部輕鬆舒適感,約1分鐘。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解除頭部疲勞,從而使心情舒暢,有助於睡眠。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02足底按摩法

失眠穴又被稱為“百敲穴”,失眠穴在腳後跟,足底中線和內外踝連線的相交處。按摩時可以利用拳頭進行錘擊,大概100次左右,就可以幫助入眠。

失眠穴屬於經外奇穴,歷代醫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它對付失眠有奇效。由於在腳後跟,皮非常厚,所以一定要使勁按摩,可以用一根圓頭的筷子點按比較省力。

03填臍療法

取酸棗仁30克,研為細末,置肚臍中,用膠布或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1換,皮膚敏感人群慎用。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04敷足療法

吳茱萸15克打粉,加白醋適量調勻,置於紗布上,泡腳後貼敷於腳心湧泉穴上,每晚1次。

05足浴療法

用艾葉30克,紅花10克,菊花15克,夜交藤15克,水煎倒入浴盆中,趁熱泡腳15-30分鐘,每晚1次。

改掉睡前不良習慣


① 睡前不要吃的過飽,飲水過多


② 不要喝濃茶、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③ 切勿思慮過度,或有較大情緒起伏

調整睡眠第三步


告別不良的飲食習慣

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低纖維、高飽和脂肪以及高糖飲食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而不良的睡眠又會導致人們選擇這些不健康的食物, 反過來則會進一步惡化睡眠狀況。

建議,有睡眠困擾的朋友,平時不妨多吃一些百合、銀耳、山藥、蓮藕、紅棗、小米等食物。另外,再推薦幾道中醫治療失眠的食療方,對於改善睡眠質量會很有幫助。

01法半夏米湯

原料:法半夏25克,黃小米100克

制法:做粥食用,日一次。適應病症:失眠,心煩,胃不適者。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02小米棗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炒酸棗仁末15克, 蜂蜜30克。

制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末,攪勻。食用時,加蜂蜜,日服2次。適用於夜寐不寧、納食不香、大便乾燥者。

03甘麥大棗湯

原料:小麥60克,大棗15枚,甘草30克

制法:三味同入鍋中加水4碗,小火慢煎,濃縮成1碗於臨睡前服。

高效三步,將紊亂的睡眠調整回來!(入睡快、睡眠深)

04三味安眠湯

原料:酸棗仁10克,麥冬、遠志各6克

制法:三味藥以水500毫升煎煮,待鍋中水量還剩約50毫升時,關火濾除藥液,於睡前服用。

05龍眼靜心湯

原料:龍眼肉、丹參各15克

制法:兩者浸泡後,放入鍋中以兩碗水煎成半碗,每晚睡前30分鐘服用。

文章來源:正安中醫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導讀:

俗話說:十指連心。意思是說身體的每個小部分都跟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我們的手指更是蘊涵著身體的許多秘密呢。

5個手指,6條經脈

手指是人體上肢的末端,氣咖流注到此而返回,5個手指有6條經脈循行。

心、肺、大腸、小腸、心包、三焦等經絡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肺經止於拇指少商穴,大腸經起始於食指商陽穴,心包經止於中指中衝穴,三焦經起始於無名指關衝穴,心經止於小指少衝穴,小腸經起始於小指少澤穴。

所以,人的手指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密切相關。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如果經常刮一刮手指,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多種病痛,而且方法很簡單,一看就會哦~

刮手指,治百病

1


刮大拇指——可調理心慌胸悶、消化不良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大拇指對應人體肺經,肺主納氣。如果肺臟不好,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肺虛也易有脾胃虛弱的情況,因此,大拇指對應心臟、肺臟和胃。當出現心慌、胸悶等情況時,可以刮大拇指外側。每周可用刮痧板刮大拇指,調節肺氣、心氣和脾胃。

2


刮食指——可調理便秘、腹瀉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食指對應人體大腸經,也就是大腸、胃等臟腑。胃腸功能失調,易出現便秘或者是腹瀉的情況,而且中老年人的胃腸功能普遍較弱,可以每周至少刮一次大腸經,也就是食指。

3


刮中指——可調理失眠,還能強心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中指對應人體心包經,心包經虛弱的典型表現就是失眠,還有暈車。無論是否有失眠和暈車的情況,疏通心包經,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可調節身體虛弱情況,不虛弱者,常做可以更強健。

4


刮無名指——可調理偏頭痛、肩頸痛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無名指對應人體三焦經,三焦經不同,則氣血不通,容易出現偏頭痛、肩頸痛。每週疏通三焦經,氣血通則不痛,身體也會越來越強健。

5


刮小指——可調理身體瘦弱、感冒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小指對應人體小腸經,小腸經不通暢,會影響營養的吸收,長久積累,易營養不良,輕者脫髮,重者身體瘦弱,免疫力低,易感冒。所以經常疏通小腸經,可幫助吸收營養,使進補的食物最有效的被利用起來,提高免疫力、營養頭髮、強健身體。

按摩手指,效果也很贊

除了刮手指外,按摩手指也有很好的效果:

按揉左手小指——高血壓

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高血壓的疾病,高血壓患者會經常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症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神誌不清、抽搐等,並且還會發生心腦、腎臟等器官的病變。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我們平時多按揉左手小手指的根部,能有效緩解高血壓症狀。

左手小指關節——心髒病

心髒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這種疾病會明顯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而且心髒病在發病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心悸、咳嗽、胸痛、水腫、少尿等症狀。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針對這種情況,心髒病患者可以經常按揉左手小指的三節關節,能有效緩解心髒病症狀。

按揉左手大拇指——防肝病

肝病主要是發生在肝臟上面的病變,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肝癌和酒精肝等多種肝臟疾病,這是一種傷害性比較大的疾病,所以肝病要以預防為主。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平時經常按揉左手拇指的兩個關節,能很大程度的預防和緩解肝病。

按揉雙手無名指——耳鳴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很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一種結果,病因比較複雜,大多數人出現耳鳴的症狀,是因為自身壓力太大,或者是其他疾病的並發症。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按揉雙手無名指的三個關節,就能有效緩解耳鳴。

按揉左手拇指——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是其生物作用受損等引起的,糖尿病會損害患者的眼睛、腎臟、心臟、血管、神經等。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平時可以多按揉左手拇指上的兩個關節,能幫助控制血糖,起到緩解糖尿病的並發症的作用。

按揉雙手食指——痛經

痛經是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也是很多女性心中的痛。痛經嚴重影響著女性朋友的生活質量,而且痛經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面色發白和出冷汗等。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針對痛經,我們可以捏一捏雙手食指的三個關節,能有效的緩解痛經,最好在月經來臨之前就開始按揉。

按揉右手中指——眼睛疲勞

眼睛疲勞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眼科常見病,也是很多白領的通病,眼睛疲勞所引起的眼睛乾澀、酸脹、視物模糊甚至是視力下降等,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按揉一下右手中指的三個關節,能有效的緩解眼睛疲勞,效果甚好。

按揉拇指少商穴——肺炎

引起肺炎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肺炎的起病比較急躁,而且肺炎的典型症狀就是高熱、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少商穴是我們身體肺經的最末的一個穴位,在拇指上,肺經的經氣傳入大腸經的起始處,能幫助緩解肺炎等疾病。

按揉食指商陽穴——手指麻木

商陽穴在食指末節橈側,距離指甲角0.1 寸處,這個穴位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能緩解生活中常見的手腳麻木,尤其對於中老年人,非常有效。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按揉中指中衝穴——疲勞

中衝穴位於中指,對於心包經絡以及五官、肝臟等,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緩解由於壓力大而引起的身心疲勞,養生效果非常好。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按揉無名指關衝穴——結膜炎

這個穴位在無名指末節尺側,距離指甲根角0.1 寸處,這個穴位主要功效就是泄熱開竅、活血通絡,可以有效的緩解結膜炎及其並發症。

動動手指就能養生(5個手指,6條經脈)

注意事項

1、刮痧按摩時應先輕後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體表有個適應的過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傷皮膚。

2、在刮痧按摩操作過程中,應該做到全身肌肉放鬆,呼吸自然,寬衣松帶,這樣可使全身經脈疏通,氣血流暢。在四肢、軀幹、胸腹按摩時,最好直接在皮膚上進行或隔著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3、保健按摩最好在空氣流通、溫度適宜的室內進行,每日可多做多次,有益無害。每天醒後睡前,都是保健按摩的最佳時間。

4、經過一天繁忙緊張的工作之後,躺在床上再做做刮痧按摩,可消除疲勞,放鬆肌肉,鬆弛大腦輕鬆進入夢鄉。

這套簡單易行而且好處多多的“通絡法”您學會了嗎?覺得有用別忘了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哦~​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除了足三里,這三個跟胃相關的穴位也非常重要(募穴、郄穴)


除了足三里,這三個跟胃相關的穴位也非常重要(募穴、郄穴)

陽明胃經一共45個穴位,它還不是最大的經,最大的是膀胱經,67個穴位。

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辰時(早上7點到9點)氣血注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是胃經在管。胃經氣血充足的這個時間段,是吃早餐最好的時候了。這時候吃進來的東西,消化吸收都比較好。同理,早上5點到7點排便,對身體排毒也非常有好處。

下面我們開始講跟胃、胃經特別相關的三個穴位(足三里就不作介紹啦,太出名了)。

胃之穴一中脘

首先介紹一下募穴的概念。

募穴,又稱腹募穴,經穴分類之一,是指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五臟、心包絡及六腑各有一個募穴,一共十二個:

肺為中府

脾為章門

心為巨闕

心包為膻中

肝為期門

腎為京門

大腸為天樞

胃為中脘

小腸關元

三焦石門

膽為日月

膀胱為中極

募穴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作用呢?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陽病治陰。」就是說屬於陽性的病症(熱證、實證、腑病)可以用位於陰分(胸腹部)的募穴治療。

臨床上,募穴多用於治療六腑病症,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腸​​病多取天樞,膀胱經多取中極等。

今天我們就著重介紹胃的募穴——中脘穴。

除了足三里,這三個跟胃相關的穴位也非常重要(募穴、郄穴)

中脘穴位於胸骨劍突(胸骨最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針灸大成》上說是臍上四寸,但是這個同身寸量法在實際應用時出錯比較多,因此建議直接用骨頭與肚臍之間的連線中點為準。

中脘穴身為募穴,幾乎所有胃病都可以在這個穴位治療。下針也可以,灸也可以,按揉也可以,且灸的效果非常好。

大腸募穴——天樞

天樞是大腸的募穴,屬於胃經的穴位。這個穴位,就在神闕(肚臍)旁開兩寸,左右各一個。

除了足三里,這三個跟胃相關的穴位也非常重要(募穴、郄穴)

大腸的募穴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

當病人便秘時,我們要確定便秘是堵在大腸、小腸或十二指腸裡面。

我們要怎麼知道它是堵塞在大腸裡面呢?就看大腸的募穴天樞,手放在肚臍旁,一按天樞,病人大叫一聲、慘叫,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宿便,幹的大便,硬的像石頭一樣。這種燥矢若出不來,會讓人發精神病。

那怎麼知道病人大便排出來了沒有,一壓又慘叫,那就繼續治療;若壓了軟了,那就是宿便排掉了。

我們宿便有兩種,一種是寒,一種是熱。寒的定義是大腸沒有蠕動了,沒有蠕動了就累積很多了啊,但病人不會感到難過。

一種是熱,腸子有蠕動,但大便排不出來,所以肚子會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熱。

有東西在裡面,不管寒熱,就叫實。便秘時肚子痛就叫熱實。

還有一種是寒,叫寒實,寒就是沒有動。若還是搞不清楚,看小便,熱實的病人,小便是黃褐色的,寒實是清白的。

天樞穴治療便秘很好用,為什麼要告訴大家怎麼辨便秘的寒熱?

因為如果是寒症,在天樞上面灸比針好。如果是熱實,下針會比灸好。若熱實還用灸,就會火上加油,大便會更乾。寒實我們灸天樞,當然是隔姜灸比較好啦。

胃經的郄穴——梁丘

郄(xi)穴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大多分佈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共有16個郄穴。郄穴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症。

梁丘是胃經上的一個大穴,止痛效果非常好,特別是配合足三里等穴位。

除了足三里,這三個跟胃相關的穴位也非常重要(募穴、郄穴)

臨床上治療胃病,通常用胃俞、中脘、足三里和梁丘,如果這四個穴位一起治療,都不能把胃病治好,那可能是沒找好穴位了。

另外,梁丘還有一個特別神奇的作用—— 消炎。

舉個例子:有人膝蓋受傷,偏偏傷在膝蓋頭,又不能總是臥床休息,總要下個床上個廁所之類的,膝蓋頭每天在那彎來彎去,最不好收口,炎症容易反反复复。

這個時候,針一下樑丘,病人會覺得好癢,二十分鐘針起來,整個膝蓋傷口就結在一起,效果很好。

青春痘也是一種炎症嘛,老是生在足陽明胃經經過的地方,梁丘是消炎穴,所以青春痘也可以找梁丘幫忙,針、按揉等都可以。

梁丘怎麼找?

在膝蓋骨頭上緣(髕底)往上兩寸的地方,注意要在足陽明胃經的循行線路上找哦。或者我們在膝蓋上方,摸到兩根粗大的肌腱(股外側肌與股直肌肌腱),梁丘就在兩根肌腱之間。

文章來源:正安答摩

文章來源:正安中醫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人生中有一大樂事,那就是品嚐美食。但是口腔有時候會出一些小問題,令我們無法盡情地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那就是惱人的口腔潰瘍。

有些人會覺得口腔潰瘍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現在有專門治口腔潰瘍的藥,貼在潰瘍的部位就行了。殊不知,潰瘍病雖小,但小病往往能反映出我們臟腑的問題。

中醫認為,口腔潰瘍是由臟腑積熱上攻,或氣虛、陰虛、虛火上犯,或脾胃虛弱,濕邪阻滯中焦,鬱而化熱上蒸所導致。下面我就教大家根據潰瘍的不同位置來辨別是哪個臟腑器官出了問題,並以此為依據進行緩解。

01


嘴唇周圍潰瘍——商陽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有的人嘴唇周圍容易潰瘍,這說明你的病位在腸胃,病因多與消化有關,屬於胃火熾盛。因為唇周是屬脾的,而且胃經與大腸經的循行路線都環繞口唇。我們可以採用商陽刺血的方法,具有醒神開竅、瀉熱消腫的功效。

02


嘴唇裡面潰瘍——關衝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如果你潰瘍的部位在嘴唇裡面,說明你是肝出了問題,病因多與情誌有關,屬於肝鬱化火。因為肝經的支脈環繞經過唇內。而關衝穴可調節胸腹部的氣機,疏肝解鬱。在此處刺血是一種清瀉的方法,可使情志得以調暢,潰瘍自然也就好了。

03


舌下潰瘍——委中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有的人舌頭底下愛潰瘍,這屬於濕熱蘊結之證,可在委中穴刺血拔罐。委中穴有通經活絡、祛風利濕、強健腰膝、涼血瀉熱的功效,在此穴位刺血拔罐可以清利濕熱,濕熱一清,對緩解舌下潰瘍非常有幫助。

04


舌面潰瘍——少衝、中衝……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心開竅於舌,所以舌面上的潰瘍都可以在手少陰心經的井穴少衝穴刺血,以瀉心火。另一方面,由於舌面的範圍比較廣,如果潰瘍的部位在舌面上,除在少衝穴刺血外,還要再按舌面上的具體位置,來選擇不同的穴位。

❖如果潰瘍在舌尖,表明是心出了問題,多與思慮有關,屬於心火過旺,可以在少衝以外加上中衝刺血。

❖如果潰瘍部位在舌兩側,表明是肝膽出了問題,可在少衝以外加上關衝刺血。

❖如果潰瘍部位在舌面中間,表明是脾胃出了問題,可在少衝以外加上商陽刺血。

❖如果潰瘍部位在舌根部,表明是腎和膀胱出了問題,為下焦濕熱,可在少衝以外加上委中刺血拔罐,以達到清利濕熱的目的。

05


潰瘍伴有口乾——照海、列缺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有了這套辦法,再也不怕口腔潰瘍了(臟腑積熱)

如果潰瘍的同時,還伴有口乾、舌面乾裂等症狀,說明你屬於陰虛,可以點按照海、列缺兩個穴位來滋陰。

照海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效。列缺則可宣肺散邪、通調經脈。這兩個穴位配合點按,具有養陰清肺的功效,口乾的症狀自然會得到緩解。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腰部的重要性

腰是身體軀幹胸腔底部和骨盆間的部分,對於一般人來說,更通俗的解釋是系腰帶的部位。

健康人的腰圍必須比臀圍小,腰圍與臀圍比值越大的人,說明腰部積油越多,越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症等慢性病。

腰部構成雖然簡單,但極為重要。

人的兩腎在腰部之內,而由於腎在人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腰也便有了重要意義。所以養生家都重視腰部的保護和運動,如果腰部活動不靈,腎臟功能也就要產生問題了。

女孩子腰部受寒和腹部受寒一樣嚴重,也會引起月經疾患和不孕的問題,男人的性功能更是跟腰部有關,所以更要護腰。

腰部保健五部曲

我國傳統的養生防病理論,歷來非常重視腰部的保健和鍛煉。自古以來,鍛煉腰部的方法不少,大多是通過松胯、轉腰、俯仰等運動,來疏通腰部的氣血運行,起到健腎強腰的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效果好、簡便易行的鍛煉方法。

1、前屈後伸

兩腿分開站,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然後穩健地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動作各5~10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2、轉胯迴旋

兩腿分開站,稍寬於肩,雙手叉腰,調勻呼吸。以腰為中軸,胯先按順時針方向做水平旋轉運動,然後再按逆時針方向做同樣的轉動。速度由慢到快,旋轉的幅度由小到大, 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旋轉而動,身體不要過分地前仰後合。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3、交替叩擊

兩腿分開站,與肩同寬,兩腿微彎曲,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腰。與此同時,兩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並藉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連續做30次左右。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4、雙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鬆,兩腿可微微分開,先兩臂上舉,身體隨之後仰,盡量達到後仰的最大限度。稍停片刻,隨即身體前屈,雙手下移,讓手盡可能觸及雙腳,再稍停,恢復原來體位。可連續做10-15次。注意身體前屈時兩腿不可彎曲,否則效果不好。老年人或高血壓患者,彎腰時動作要慢些。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5、拱橋式

仰臥床上,雙腿彎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5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3點支撐)來進行鍛煉,每次可鍛煉10~20次。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艾灸健腰法

1、命門穴

命門穴具有溫腎陽、利腰脊的作用。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命門穴位於第二、三腰椎棘突間。

2、腎俞穴

腎俞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等作用。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3、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具有疏通陽氣、強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腰陽關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4、腰眼穴

腰眼穴具有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等作用。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腰眼穴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5、委中穴

委中穴具有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

腰為腎之府,艾灸和腰部保健操一個都不能少(松胯、轉腰、俯仰)

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注意:每穴艾灸30-40分鐘,每天一次,每10天可以休息1-2天,具體時長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痛經和肝、脾、腎的關係很密切,要梳理肝、脾、腎經。可以用地機穴、三陰交、陰包穴、太衝穴、水泉穴等五個穴位對付痛經。

脾經上的易堵穴位地機穴、三陰交

探查脾經,我們用小指的掌指關節。脾經很長,我們主要找小腿這一段。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兩個痛點之一,地機穴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兩個痛點之一,三陰交

大家可以坐在沙發上,翹一個二郎腿,摸一下小腿,有一根骨頭很粗大,骨頭的內側就是脾經循行線路,外側是胃經。

從膝關節到踝關節這一段,用自己的小指掌指關節敲擊,注意不要敲到骨頭上,是在骨頭縫上行進。

手法仍然是:發力力矩要短,3厘米左右;力的角度是垂直的,速度不用很快。從膝關節脛骨內側緣依次敲擊到踝關節。多數朋友是在膝關節下方四指寬處,內踝間上面四指寬處有兩個痛點。疼痛的感覺,一種是有點發酸,一種是特別疼痛。

說明氣堵在這兩個點,過不去。這個氣被你導引起來之後,它拼命地撞擊這個堵塞點。酸的朋友說明氣血相對弱一些,它撞擊得軟綿綿的,這種情況下不妨再服用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

找到兩個穴位後,輕輕地用掌根按揉。我個人喜歡敲揉結合——在一個點上敲三下,然後揉一下;敲三下,揉三下。大家切記,力量不要很大。使勁敲沒必要,對待身體要溫柔。

脾經按揉一會兒,小腿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這是氣血流轉起來的表現。

肝經上的易堵穴位陰包穴、太衝穴

用我們大拇指的指間關節,把大拇指立起來。採用坐正、坐直,雙腳平放地上的姿勢。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陰包穴取穴

肝經很長,從大腳趾一直走到頭部,我們找大腿內側上的肝經穴位。

注意不是大腿上面也不是大腿下面,是大腿內側。在內側正中線上畫一條線,一分為二,用右手大拇指指間關節,順著這條線從上到下輕敲探查。注意動作要領同上。

從大腿上方依次敲擊到膝關節,在膝關節上方大概五指寬的地方有一個強烈的痛點,它就是肝經上很著名的一個穴位——陰包穴。

找到之後輕輕按揉,因為這個地方往往非常疼。陰包穴還有個特點,它不僅疼,還帶著一種很緊繃的感覺,特別硬。說明肝是很緊張的。

陰包穴幾乎沒有人不疼的,和我們今天所處的大時代背景有關係,我們一直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肝最喜舒達,一張一馳,可是我們張得太厲害,收不回來了,所以會有疼和硬的感覺。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太衝穴取穴

肝經另外一個很有名的穴位,叫太衝穴。太衝穴特別好找,在大腳趾和二腳趾延長線的交匯處,在腳麵的最高點,可以用食指定揉。

曾有朋友說:我沒有感覺啊!

大家別忘了,上面陰包穴疼得很厲害,為什麼太衝穴沒有反應呢?是因為氣堵在上面了。所以記住我們疏通肝經的秩序是先按揉、敲揉陰包穴,待陰包穴痛感下降後,再點揉雙側的太衝穴。直到太衝穴也不疼了,說明肝經的下肢部分基本暢通了。

腎經上的易堵穴位水泉穴

痛經,必須梳理肝、脾、腎經,試試這5個穴位(氣血暢通)

水泉穴取穴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是水泉穴。看上圖,找到水泉穴後,把拇指放到水泉穴上按揉,注意固定著,不要蹭來蹭去,要用擰螺絲的力,一圈一圈逐漸加力。水泉穴多數人都會是刺痛的感覺,好在它雖然按揉起來疼得厲害,但是通暢起來的速度也是很快。

上面講的五個穴位,有痛經史的朋友或者正在痛經的朋友,不妨依次探查,按揉敲揉每個痛點3到5分鐘,每個穴位交替進行,往往一個穴位做第二遍的時候,痛感已經下降,你只是引導一下,氣的周流是身體自己完成的。

沒有痛經問題或者男士,對這幾個肝、脾、腎常見堵點,也應該做出計劃,每天兩次,每次3到5分鐘,持續按揉,大概一個禮拜左右這些痛感就消失了,意味著這個氣血在這些經絡上比較暢通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