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拍打法教學(.臀積毒素)


臀部拍打法教學(.臀積毒素)

《黃帝內經》雲:“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骨正筋柔,氣血自流”。只要打通經絡,即可百病不生。骨正筋柔,使氣血順暢。

而現代人不愛運動,會導致血液不通暢,氣血不通暢,外邪就容易侵入體內,體內毒素排出緩慢,長期以往,淤塞堆積在體內,造成經脈堵塞,給健康留下隱患。

萬病皆是源於淤和堵,我們人體有一個中央,是最容易出現循環阻塞的問題,它就是我們——臀部。

臀部是人體的一大“毒窩”

臀部位於人體的中部,是人體上下肢的交通樞紐,是七大經絡銜接的必經之處。

久坐、久站等不良行為,導致臀部血液循環受阻,毒素積累體內,造成各種疾病。

下面我們來看看,臀部毒素積聚會招致哪些危害。

1.臀積毒素、影響腰部

由於我們久坐、蹺二郎腿,臀部經絡不通,代謝不好。使臀部循環不暢、發涼、大量寒毒囤積在腰椎、盆腔、腹股溝處。

臀部附近就像一個垃圾場,從而招致腰部問題。如:腰酸、帶脈不暢、腰腹贅肉多、下肢循環不好。

2.招致各種婦科疾病

臀部寒涼,盆腔內、腹股溝堆積很多瘀堵的毒素病菌,招致盆腔積液、盆腔炎、附件炎、 陰道炎等炎症。

臀部周圍受寒,會使臀部經絡收縮,呈現痛經,月經不調,血色暗、血塊等。

當臀部(盆腔)多濕,會形成泌尿生殖系統的炎症,盆腔炎或陰道炎等。

在子宮、卵巢部位寒氣不容易排出易構成囊腫,肌瘤等。

3.臀積毒素,影響外形比例

臀部、腿部、腰部易引發部分過多浮肉、過量的水份匯集,易產生濕症、寒症、身體變形、代謝減慢、人體比例不協調等等問題。

調理方法

每天堅持拍打屁股至少5-10分鐘,堅持一個月以上就會看到效果,若是事務繁忙,不必專門花時間,走路的時候,順道拍拍屁股身體就能感受到明顯變化。

臀部拍打法教學(.臀積毒素)

拍打方法

1.實掌拍打刺激大,療效更明顯。

2.為了減輕痛感,有時也可用空掌。但空掌並不是把手指彎曲手掌鼓起來形成一個大空心,而是把大拇指與其他四指併攏,形成一個很淺的空心,其餘手指依然平坦,所以基本上還是實掌。

3.如需要加強某些局部的刺激,可用手背拍打,以並排的手指背面指關節為主,因此處肉少,骨關節突出,比手掌更硬,所以拍打刺激更大。

4.有些部位可用拳頭拍打,如臀部肥厚之處。

5.大面積拍打時,整個手掌和手指部分應全用上。

6.對自己用手拍不到或者用手力度不夠的部位,可用工具拍打,如布鞋底、木棒、石頭等其它天然材料做的拍打工具。

拍打力度

拍打按力度可分為文拍和武拍兩種,如同煲湯煎藥的火候分文火、武火一樣。文拍就是輕拍;武拍就是重拍。

拍打力度沒有絕對標準,所以文拍、武拍是相對的概念。同樣的力度,對這個人是武拍,對其他人也許是文拍,所以具體用力大小還需根據年齡、病情、部位、環境等各種因素決定。

武拍、文拍應交替使用。總原則是:不可一開始就重拍,拍打力度需由輕到重。通常開始拍時痛感明顯,過一會兒痛感就會降低,再逐漸加重力度。只要能忍受,拍打的力度越大越痛,療效也越好。

輕拍可達到與重拍相同甚至更好的療效,但需要的拍打時間更長。對一個部位如果能拍打一小時以上,療效更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寒濕真的能生病,其實世界上就“風,寒,暑,濕”四種病,所謂的這疼那疼都是源於這四個字。寒濕不祛,疾病就難治愈、易復發。

按摩3大穴位祛濕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中醫有針不及、藥不及,艾來灸的說法。體寒、濕氣重,需引火下行,虛病也需火來刺激運行。也就是說:寒病得火而散,熱病得火而解,虛病得火而壯,濕病得火而消。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同時,這種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濕,在此就來介紹3個非常實用的穴位,只要每天堅持,就能很快起到祛濕的作用。

足三里

小腿外側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足三里。中醫裡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說腸胃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里穴治療就能解決。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取穴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解剖位置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佈;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經過並分佈。

小技巧

飯後拍打小腿外側可以順便刺激到足三里穴,起到生髮胃氣、造化脾濕的功效,對腸胃消化非常有益。

功能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泄瀉

陰陵泉

陰陵泉名字的由來與它所在的位置有關:膝之內側為陰,脛骨內側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此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合穴,五行屬水,所以叫陰陵泉。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陰陵泉有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等作用。《百症賦》上說:“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許多愛美的女士上班時因為久坐,導致雙腳浮腫,影響腿部的美感,這時候只要常按壓陰陵泉,就可以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消除腿部浮腫。

定位

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快速取穴

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內向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簡易操作

用手指或圓珠筆等小物件點揉此穴即可。

療效提示

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此外對膝痛也有極好的療效。

三陰交

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

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能健脾、和胃、化濕。以及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

此外,對胃酸、食慾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於治療不孕症、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也有一定作用。

《針灸大成》說三陰交穴“主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四肢不舉……”因此,一切脾腎及下焦的疾患都可從三陰交穴考慮入手。臨床上,常用針刺三陰交穴的方法治療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比如說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三焦,為六腑之一。與其他五臟五腑不同的是,三焦沒有一個確切的具體器官與之相對應,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是一個大腑,具有“孤府”之稱。

1


三焦的大體劃分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分佈於三焦之中,將軀幹劃分為三部分,如下:

上焦:指橫膈以上內臟器官,包括心、肺;上焦如天,上焦如霧,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氣血,猶如霧露瀰漫之狀,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

中焦:指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中焦如地,中焦如漚(òu),漚是浸泡的意思,形容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穀,進而化生氣血。

下焦:指臍以下內臟器官,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下焦如海、下焦如瀆(dú),是說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為傳導糟粕,排泄二便。

2


疏通三焦的作用

三焦具有通行元氣、水穀和水液的功能。

通行元氣: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

運行水穀: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穀的功能,可將水穀精微變化為營氣,還具有傳化糟粕的作用。三焦對水穀的作用有別: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

運行水液: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到水液運行的遲速,而且也必然影響到有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泄功能。

形像地說,三焦就是人體軀幹的一個大通道。如果說普通的經絡是在四肢上走的兩車道,那麼三焦則是在人體軀幹上走的雙向八車道。

三焦上包括了絕大多數的經絡,可謂是統領全身,三焦上有一個地方不通,則整個氣血就紊亂了。因此,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條經絡都重要。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問題,是中焦堵住了。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貫通起來了,氣血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

3


三焦經與“氣”的健康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手少陽三焦經,經脈分佈於上肢外側中間、肩頸和頭面,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佈於經脈的外部。

三焦經異常時,會出現下列症狀:耳鳴、耳聾、咽喉腫痛。

三焦經主治有關“氣”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眥痛,面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疼痛,小指、無名指功能障礙。

4


三焦經主要穴位簡介

手少陽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無名指尺側端的關衝穴,末穴為外眼角的絲竹空穴,左右各23穴。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5


三焦經的調理方法

三焦經的最佳按摩時間是亥時(21:00-23:00),亥時又稱人定、定昏,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是時候安歇了。此時宜心平氣和、入睡、調理三焦經;忌熬夜、生氣、飲茶。

1.多吃麵食

飲食,建議多吃麵食。另外,可食用萊菔子、山楂、燕麥、小米、蕎麥、萊菔子等健脾養胃的草本成分,幫助促進消解中焦食積,貫通上中下三焦,維持氣血和暢。

2.做養生操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健康養生操中的第一式,“雙手托天舒筋骨”,源於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常做這一動作,有助於調理三焦。

3.穴位按摩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用拇指點按三焦經上的穴位,力量由輕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脹感為度:

關衝:關衝是三焦經這個“出氣筒”放氣的地方,既能排濁氣,還能去火、改善咽喉炎;按摩時,可用指甲掐或用指節硌,持續2-3分鐘。

陽池:是積蓄人體陽氣的“池子”,一揉陽池穴,身上的陽氣就會被激發出來,體內的陽氣也會運轉起來;用拇指按揉陽池2-3分鐘。

外關:陽池傳的陽熱之氣,在此因吸熱而進一步脹散,出於穴外。長按有助於清熱解表,主治感冒頭痛、頸椎病、落枕。用拇指點揉外關,力量由輕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脹感為度。

4.拍打三焦經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敲打三焦經,氣順百病消。入睡前是敲打三焦經的最佳時機。

取立位或坐位,右臂伸向左側,使右手正好處於左側腰部上下,然後用左手手掌,從右臂肩膀開始,沿右臂外側三焦經的循行部位從上往下拍打,直至手腕部位。

注意,動作要快慢適中、略微用力,振動三焦經的經絡,左臂與右臂拍打方法相同,每側進行3-5分鐘。

5.修生養息

亥時(21:00-23:00),十二時辰中最後一個,是人們安歇睡眠的時候。此時如果不想睡覺,可以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練瑜伽,但還是建議不要超過亥時睡覺,這樣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息,對身體、美容十分有益。

三焦經是人體無言的神醫

三焦經分佈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所以中醫學裡有一種說法叫做”三焦為樞”,也就是樞紐的意思。

許多病痛潛伏在三焦經上,只要學會運用三焦經這個無言的”神醫”,就會對養生祛病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

腿抽筋,掐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掐液門穴可以治口乾咽痛。

我認識這樣一位老年朋友,他比較愛發脾氣,情緒總是不穩定,而且一緊張就胸悶,平時與鄰里甚至老伴常有爭吵,之後他就會莫名地胸悶憋氣。厲害的時候,胸口就像上了鐵箍,喘息不得。經過西醫多次體檢也沒查出一點毛病,都認為他是神經太緊張了!有一次,他與別人一起玩麻將,旁邊有人在給他支招的時候無意間用拳頭捶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無意之舉,而且這個人的力量很輕,結果他卻痛得不得了,捂著肩膀直叫疼:”哎喲,你輕點,我這老胳膊老腿哪經得起你這樣打!”其實對方根本沒用力,打牌的人也覺得他大驚小怪,不就輕敲了一下胳膊嘛,哪至於這樣?大家都知道他平時脾氣不好,愛為小事生氣,以為他這次還是如此。

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態。我當時正好也在場,感覺很奇怪,以我對經絡的了解,我認為他的三焦經上肯定隱藏著什麼疾病,於是便暗裡決定要給他治一治,於是我在旁邊用手突然按了按他的痛處,他疼得直咧嘴,準備轉過身來就罵,可當他看清是我時,愣了一愣,然後帶著疑惑的表情問我:”蕭醫生,原來是您啊!這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要突然按我的胳膊?”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道:”先別說這個。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他高興地說道:”您一說,還真是的,我剛才還胸悶得很,經你這一按,倒是痛快多了。”邊說邊自己按摩起被敲疼的那塊肌肉,結果,胸悶很快就完全消失了。

此時,我注意觀察了他的上臂被敲疼的地方,果然如我所料,是三焦經上的消濼穴,他的胸悶是上焦氣鬱而成。

三焦經既然這麼神奇,那麼,我們又該怎麼應用它進行養生保健呢?

我的建議是:

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

三焦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該怎麼理解它呢?其實,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三焦經是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那有些人或許會問:那什麼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9點~11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三焦經,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

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不及臨床上那麼多和廣,大家只要掌握常用的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調理三焦經的辦法,那就是八段錦中所謂的“兩手托天理三焦”。具體的做法是:直立,兩手心朝上,兩臂從體側緩緩上舉至頭頂上方,手指相交叉,內旋翻掌朝上撐起。同時兩腳跟盡量上提,仰頭,眼看手背。然後,兩掌外旋翻轉手心向下,屈肘鬆肩,分手垂臂。同時腳跟下落著地,還原成直立預備勢。

三焦經,人體軀幹上的雙向八車道,重在打通中焦(通氣血)

做這個動作,需要注意:上撐動作要有”托天”之意,兩手向上相交叉時吸氣,翻拿上托時呼氣;叉手下降至頭頂時吸氣,分手下垂還原時呼氣。如此反复練習數遍。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人體的上中下三焦,使人氣血順暢,妙用無窮,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的青年朋友們使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

文章來源:大醫本草堂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精神純一)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精神純一)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精神純一)

知止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是人心靈中最重要的元素。所謂動只是自然規律,有動才有靜。今天分享的音樂名字就叫《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請欣賞:

靜,不是死寂,也不是一點念頭都沒有,而是心歸於純樸,到達精神純一的境界。

靜,是萬物的根本,也是動的根本。它像一個含藏了無限能量的充電器,當能量逐漸用盡時,便歸返於它,經過它的充電,又帶著充沛的能量再出發。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它靜下來,順乎自然,讓一切回到本然的狀態。自然的精神,是慢慢而清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也就是養靜的基本要務。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精神純一)

入靜,是讓心平靜下來,不再胡思亂想。深度入靜,就是對外在環境不再有反應。深度入靜不是入定,入定是在深度入靜的基礎上進入的一種狀態。

要想深度入靜,就要在入靜後進一步放鬆,不起任何念頭(不主動的想任何事,但念頭會不住的湧現),不停留在任何念頭(不順念頭去想,過去就算),無憂無悲、無喜無樂,不約束自己的心,靜到一定時候,對外界的環境就會失去感覺。

入靜是修行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靜是修行者的關鍵所在,修行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入靜的程度深淺。功夫的高低幾乎可以用功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係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精神純一)

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欲、調養精神作為養生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 “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人從生到死的過程,就是個由軟變硬的過程。嬰兒氣血最暢,故最柔,老子因此用嬰兒形容柔,人長大後氣血逐漸不暢,身體也因此逐漸變硬,人死則徹底成為殭屍。

拉伸可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這對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督脈是諸陽之會,元氣的通道,此脈通則腎功加強,而腎乃先天之本,精氣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賴於腎功能的強大。

膀胱經通暢,則風寒難以入侵,內毒隨時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狀自然消除、減緩。

下面這6個拉伸動作,就是通過拉伸經絡來排毒、祛痛、治療慢性疾病。

手腕、肩膀、背部的伸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請先做輕鬆的伸展吧。由於變得相當的僵硬,5秒左右做5次,接下來做強度大的延伸性運動。

胸部和肩膀的伸展運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只要把手背在後面自然就會伸展。請不要勉強,做一些輕鬆的舒展運動。把手向上邊稍微舉起,伸展的強度就會變化。

臂肌、肩膀的伸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用一隻手拉另一隻手的肘做伸展。由於身體向一邊彎曲,側​​背肌就會伸展。請左右均等的做伸展。做10-30秒鐘。

小腿的伸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雙手放在牆壁或桌子上,雙腳輪換進行。變換角度增加負荷。請左右做20到30秒鐘。

腰部、臀部的伸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身體彎曲去撫摸相反的腳踝。請來回做10-30秒鐘。

手腕、肩膀、背部的伸展

6個拉伸動作,拉伸經絡來排毒(打通背部督脈和膀胱經)

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低頭俯身觸摸相反的腳尖,同樣來回做10-30秒鐘。

PS:做伸展運動時,拉伸一定不要過度,在身體感到舒服的範圍之內拉伸效果才會好,否則反而會受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人體上有14條筋絡,409個穴位;人體的奇經八脈隱含著眾多的玄機,而且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理身體。

更為奇特的是其中一些穴位,具有一些特殊的功用:消炎、消氣、排毒、清火,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穴位及其特殊功用,經常灸一灸,按一按,會大大減少病痛!

消炎穴

1、液門穴

液門穴,有降濁升清的作用,是一個消炎的藥庫,如果我們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當下見效。

有時人體表現的上火,並不完全是人體火多了,或者說水少了,很多時候,是液體循行的道路不通暢了,有堵塞了,表現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這時要想辦法疏通液體循行的道路,液門穴當仁不讓。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我們可以用艾灸、按壓的方法刺激液門穴,都會有效的,不少上火的症狀當下能完全消失。

2、照海穴

咽喉部癢痛,有時還伴有乾咳、乾嘔的症狀,西醫上稱為“梅核氣”。
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藥物無法進入粘膜深層,吃藥無效….
空調吹久了,咽喉腫大、發炎、發燒……

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並閉著嘴,不要說話。一會兒,會感覺嘴裡津液,慢慢吞嚥下去,這樣幾次後,可去除不適。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這時你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可以消炎護嗓。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鐘,天天不拘時候次數。天突穴可用指腹隨時按揉,局部有酸脹感便可。

3、丘墟穴

丘墟穴是膽經的原穴,正好位於足底反射區的上身淋巴反射區,主要消除上身的各種炎症。

丘墟穴專門治療各種上火之症,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症狀,比如牙痛發炎、眼睛紅腫發炎、嗓子發炎、咽喉腫痛,頭痛和乳房痛的炎症,跟它就更有關係了。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此時就可以刺激丘墟穴,幫助緩解炎症。

消氣穴

1、太衝穴

按腳麵對於愛生悶氣、焦慮、心煩意亂的人,可按摩腳麵,能快速讓人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這是因為,此處是太衝穴的所在位置,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又稱“消氣穴”。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兩側穴位,使局部產生較強的酸脹感,每次按揉3~5分鐘。

2、勞宮穴

勞宮穴的所在位置,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按摩勞宮穴可起到靜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

當工作壓力大、身心疲憊時,也可按摩掌心,能加快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快發火時,摳手心人在快要發火時,可輕握拳頭,用中指摳自己的掌心處1~2分鐘,能起到清心火的作用。

3、百會穴

情緒激動,按頭頂如果感覺自己情緒開始激動,出現頭痛、頭暈、胸悶、失眠等情況時,不妨坐下來按揉一下頭頂,在“源頭”上把“氣”放掉。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頭頂有一個重要穴位即百會穴,用雙手指按壓7秒再鬆手,連續7次,可緩解症狀,提神醒腦。

排毒穴

1、湧泉穴——排腎毒

如果你下頜長痘,容易疲倦,都是因為腎臟體內積累毒素的表現。

湧泉穴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經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顯。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2、太衝穴——排肝毒

肝臟毒素積累過多,會出現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

因為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領域,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並且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髒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用拇指按揉太衝穴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手交替按壓。

3、商丘穴——排脾毒

脾臟有毒時,面部會出現色斑,而且白帶過多,身上會積累脂。同時,口氣會比較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用手指按揉商丘穴,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手交替做。

4、少府穴——排心毒

容易失眠,心悸,而且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額頭就會長出痘痘。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少府穴,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5、合谷穴——排肺毒

肺部有毒的表現之一就是出現便秘現象。而且中醫認為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

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皮膚呈銹色,晦暗。

人體自帶消炎、解氣、排毒閥,不花錢不求人,不看太虧了(排毒、清火)

方法:有利肺臟的穴位是合谷穴,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人體上有14條筋絡,409個穴位,具有一些能消炎、消氣、排毒,如果我們了解這些特殊位置的功能,會避免很多病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頸椎病的徵兆

總是莫名其妙頻繁落枕,半夜睡覺感覺脖子不舒服,早上醒來沒精打采,睡了一覺好像更累了。

坐一會兒就覺得頸背酸痛,經過按摩會感覺舒服一點兒,但是沒過幾天又開始難受。

視力似乎受到了影響,沒有以前看東西清楚,而且眼睛很容易疲勞,怕見光,愛流淚。

有時候覺得頭暈、眼花、心慌,甚至全身不舒服,但是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治療頸椎病

當頸椎出現問題怎麼辦?先來學一學這方法,只需一招就見效,而且還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很簡單,用手將頭緩緩地往一側後方拉伸,然後呼氣,放開,每一側堅持6次,再換另一側。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每天清晨和傍晚,左右兩側各做6次,總共做24次,長期堅持下,可以緩解頸部僵硬,走路不穩、視力模糊,調節血壓等症狀。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頸部按摩操

日常生活中出現頸椎酸痛,肩頸疲勞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要累積疲勞,教你一個簡單好學的按摩方法,能有效緩解肩頸疲勞。

第一步

用食指和中指並排按摩頸部兩側肌肉,放鬆兩側肌肉。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第二步

舒緩頸部肌肉,用食指和中指從上到下按揉頸部中間的肌肉。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第三步

雙手抱後腦勺,用大拇指按揉頸部與後腦勺連接處,按摩這個地方可以有效緩解頭痛的情況。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第四步

五指並用,大面積從上到下按摩整個後頸部,對於特別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一會兒。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第五步

揉捏頸部與肩膀的連接處,根據肌肉的酸痛程度調整用力地大小,可以有效緩解肌肉緊張、酸痛的現象。

頸椎病,一個小動作就能治,關鍵還能降血壓(頸部按摩操)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中醫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之說,就是我們身體的成長,臟器的運行,都需要營養,需要能量,這些營養能量來自食物,而脾胃就是對食物進行消化運轉的。所以脾胃運化不好,首先就是阻礙食物中營養成份的吸收。其次,產生內濕。

從季節特點來講,夏季炎熱,雨水多濕氣大,濕熱傷脾胃,就是中醫說的“外邪侵入”,會阻礙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另外,天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毒素,所以夏季腹瀉等疾病非常常見。

養脾胃是中醫的“拿手活”。歷代醫家對脾胃非常重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五藏者,皆禀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臨床上多種疾病都由脾胃失調引起,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可影響脾胃失調。

å¤å­£èª¿é¤Šè„¾èƒƒï¼Œè¨˜æº–這五個穴ä½

å¤å­£èª¿é¤Šè„¾èƒƒï¼Œè¨˜æº–這五個穴ä½

穴位調理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注意調整飲食,放鬆心情。此外,還可通過揉按穴位來調理。

經絡連接著人體的各個臟器,通過揉按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紹5個常用穴位。

神闕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位置:臍中部,屬任脈。

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中脘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線上,位於臍中上4寸,屬任脈。

功用主治: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足三里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在脛骨前肌上。

功用主治: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合谷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位置: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對側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升清降濁、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清熱。

揉按手法: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回環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僅可以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同時還能防治暈車。

太衝

夏季調養脾胃,記準這五個穴位(脾胃失調)

位置: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原穴。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清肝降濁。

揉按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揉按太衝穴能夠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對脾胃病伴有情緒抑鬱及焦慮的患者有明顯療效。

揉按此穴不但能調理肝胃,還可以消解怒氣,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降壓效果。

臨床上,以上穴位的揉按常聯合應用,長期堅持可起到健脾養胃、強身健體的效果。但揉按穴位不是萬能的,如果症狀較重,不能及時緩解,應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文章來源:靠譜中醫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人不胖,肚子卻很大、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頭髮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雀斑加重等等,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今天,就教大家三個祛濕的小方法,非常簡單,不妨試試哦!

方法一:敲打膝窩,祛濕毒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在膝窩的中點有一個主要穴道叫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的通道,而委中穴是這條通道上的“排污口”。

假如排污口被堵了,濕毒、廢氣排不出去,就會在人體內淤化成熱毒,熱毒在體內待久了,就成瘤了。

用力敲打5-10分鐘,直到瘀斑、痧點等病理反應物顯出。1-2週敲打一次,身體就會經過自我排毒的方法來消除這些毒素和廢物。

方法二、喝祛濕茶

既然濕氣是丹道醫名詞,對應的就有中藥方可解,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馬齒莧0.5g、芡實0.2g、綠茶0.2g、淡竹葉0.2g、槐花0.2g製成蒲公英馬齒莧茶飲用即可很好地去健脾除濕氣。

這個方子主料是蒲公英、馬齒莧、薏苡仁、芡實、赤小豆。

蒲公英用來治濕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治泄瀉,濕痺,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濁,白帶。《本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痺,下氣。”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

馬齒筧有清熱解毒、祛濕止帶功效,適用於濕熱下注、帶下色黃、黏稠味臭、小便短黃、口渴口苦、舌紅苔黃、脈滑者,亦可用於濕熱泄瀉、痢疾等。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補益脾胃,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困倦。

方法三、運動排汗祛濕

在所有祛濕方法中,運動祛濕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但其實,排汗是最好去除濕氣的方法,特別是常在空調裡的人,一定要找個機會讓身體汗出來,否則濕氣太重。

每天適量的運動,對身體非常有益,不僅可以舒緩壓力、活絡器官,也可以增強水分代謝,平衡荷爾蒙的分泌,,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去除體內濕氣。

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還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

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

如果上面三條都試過了,不奏效或者不明顯,不妨嘗試一下——中藥艾條施灸。

藥灸和純艾灸的區別:

一、藥灸的配方是多組方,而艾灸比較單一。

二、藥灸具有針對性,而艾灸沒有針對部位。

三、藥灸一般一次見效,而艾灸相對見效較慢。

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脈、理氣祛濕寒的作用,用它灸,可發揮刺激穴位和燃艾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但高血壓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瘡、飢餓狀態的人,以及飯後2小時內最好不要灸。

艾灸祛濕:推薦養生穴位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夏季常見疾病,度過困乏的夏天。

1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2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

3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4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

5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


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巧去濕氣的三個小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祛濕毒)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5個“養生開關”,按按更舒服

雖然我們身體存在讓我們又擔又憂的“死穴”,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與我們友好共處的“養生穴”、“長壽穴”。

尤其是以下五個特定穴位,堪稱人體“養生開關”,快來跟著養生君按一按吧!

頂心:百會穴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頂心即頭頂的百會穴。它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常用於治療頭痛、目痛、眩暈、耳鳴、鼻塞,中風、神昏、癲狂癇、驚風、癡呆等症。

日常按摩百會穴,可起到醒腦提神、振奮精神的功效。

❖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 按摩方法:食、中二指併攏放於百會穴上,順時針按摩約3分鐘,之後作點按約2分鐘。

胸心:膻中穴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胸心即膻中穴。它既是心包的墓穴,同時還是任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

身為交通樞紐般的要穴,膻中穴常用於治療胸悶、心痛、咳嗽、氣喘,以及產後乳少、噎膈等。

日常按摩膻中穴,可起到順氣消怒,穩定心神的功效。

❖ 位置:位於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按摩方法:可用拳輕扣2~3分鐘,也可用手指併攏往下捋120次,亦可用梳柄的底部每天早晚按揉100次。

腹心:神闕穴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腹心位於我們的肚臍,即神闕穴。人體在胎兒時期,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肚臍也被稱為“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於任脈,為經氣之海,乃五臟六腑之本。是藥療的常用穴位,可用於治療臍周痛、腹脹、腸鳴、泄瀉,水腫、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日常按摩神闕穴,可起到溫經通絡,散結通神的功效。

❖ 位置:腹部中央肚臍處,是人體肉眼可見的最大的穴位。

❖ 按摩方法:仰臥,兩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於臍部,左掌放於右手背上,順時針輕輕按摩36圈,然後換左掌心按於臍部,右掌放於左手背上,逆時針輕輕按摩36圈。

掌心:勞宮穴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掌心即手掌心的勞宮穴。它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而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

故勞宮穴常客對治與“心”相關的病症,如心痛、煩滿,熱病、癲狂癇,以及口瘡、口臭、口渴,嘔吐、吐血,鵝掌風等。

日常按摩勞宮穴,可起到養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

❖ 位置:勞宮穴在手掌心,位於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下即為勞宮穴。

❖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勞宮穴,按壓的力度以手心有酸麻感為度,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

腳心:湧泉穴

5大“長壽穴”,常按不生病,每個人都該了解(養生開關)

腳心即湧泉穴。它是足少陰腎經第一個穴位,點按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人體腎氣旺盛,則精力充沛、神思活躍,齒固發黑、耳聰目明。

腎陽虧虛,則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常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症狀。

日常按摩湧泉穴,可起到激發腎精,滋養心神的功效。

❖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足底前1/3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即是。

❖ 按摩方法:用同側手握住足踝部,再用對側手掌在該穴上下按摩2~3分鐘,也可用拇指在該穴按揉2~3分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