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夏至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過去有一句古話說:“夏至養一年”,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如果人們在夏至時刻注意保養一下,就能使這一年之間有一個很好的轉接和交接,擁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狀態、健康狀態及心理狀態,在古代,像一些專門從事修道、從事養生的人特別重視“冬至與夏至”這兩個這比較特殊的節氣,尤其是道家特別重視。

那些修道的人之所以特別重視冬至、夏至這兩個比較特殊的節氣,是因為“冬至和夏至”是天地之氣的突破點,地球運行速度突變,釋放的能量多。容易採氣。冬至、夏至練功往往可以使功夫出現飛躍。古人練功的時候,什麼時間錯過了,他不會錯過“冬至和夏至”的。

其實在當今,很多懂的養生奧秘的人也特別重視冬至、夏至這兩個比較特殊的節氣。那麼夏至應該怎麼養?養什麼?在夏至,氣候已經非常的炎熱了,它處在陽氣達到最高點的時候,而人的內臟裡面有一個臟器是非常怕熱的,那就是心臟。

在《黃帝內經》裡面也有講過,一年四季身體保養各有重點,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因此到了夏天,保養心臟是夏天養生的重中之重。在夏天只要心臟安了,一切都不是問題。那麼如何保養我們的心臟呢?按摩就是最好的保養。保養心臟的穴位有10多個。但是在夏至,有一個穴位更加重要,它就是神門穴,它在中醫經絡裡面也被譽為養心安神的第一穴。

神門穴在哪裡呢?

它就在我們手腕的位置,手指向下一直走到手掌根部凹陷的位置,我們用拇指在這裡撥一撥,會摸到一根筋,然後左右撥動這根筋,就能起到按摩神門穴的功效。

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按摩神門穴有2大獨特功效:

一、祛心火,一到夏天,天氣一熱,人肯定會浮躁一些,這種浮躁的狀態表現在生理上比如說舌瘡,這種內熱的現象就是心火的一種表現。按摩神門穴,就可以祛心火、養心安神,
二、改善優化睡眠,夏天也是一個讓人容易失眠的季節,因為夏天氣溫高,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比較興奮,難以入睡,此時按摩神門穴,就能調整睡眠。按摩到位的話,很快就能進入甜蜜的夢鄉。

總之按摩神門穴有以下5大效果:

1、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
2、輔助治療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癡呆、癲狂癇、暈車等心與神誌病證;
3、治療高血壓;
4、緩解胸脅痛、掌中熱、便秘、食慾不振;
5、改善心悸,治療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在哪個時間段按摩神門穴最好呢?

一般選擇中午和晚上睡前按摩最好,其它時間按摩也可以。

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按摩要點:

按摩的時候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神門穴10-20分鐘即可,點按刺激神門穴,用力不要過重,以有酸脹感為宜。除了神門穴,少海穴、少府穴、極泉穴等穴位,對心臟也有很好的保養作用。在夏至乃至整個夏季,只要有空就揉一揉神門穴,少海穴、少府穴、極泉穴等穴位,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心臟安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另外極泉穴是一個特別適合老年人的心臟保養穴,“夏至”乃至整個夏季這段時間,希望老人有空的話,多按按。

極泉穴在哪裡呢?它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不過按摩極泉穴,手法是很有講究的。

夏至這幾天,別忘了按按這個地方,關乎你下半年的健康?(神門穴)

最好的按摩方式是彈撥,但彈撥時並非越用力越好,彈撥的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忌用暴力。每次彈撥的量應因人適宜,應該跟據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適度彈撥即可,一般彈撥10次左右。經常彈撥極泉穴具有使氣血流通的作用,因此可以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彈撥方法:

以彈撥左側極泉穴為例,具體方法為: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極泉穴,之後用右手食指、中指併攏摸到左極泉穴,並在穴位附近找到條索狀,此時,固定食指、中指並使指尖輕輕上扣,一前一後地來回彈撥條索狀物,彈撥時會有全手電麻感,每次彈撥10次左右即可。如果刺激極泉穴時,邊彈撥邊進行深呼吸,則效果更佳。右邊的按摩方式類同。凡是心臟不好的人,建議夏天多按摩心經、心包經來保養心臟,在夏季保養心臟比其它季節事半功倍。
如何知道自己的心臟好不好呢?很簡單,有2個方法:
一、看大拇指的指肚是否飽滿、充實,用一隻手的拇指去摁壓另一隻手的拇指,用力摁下去再放開,看看拇指會不會有一個凹陷,能否很快彈起來,拇指肚的回彈力越強,代表心肺功能越好。

二、看大魚際,方法同上。如果這兩個部位摁下去以後,感覺非常地鬆軟、塌陷,就一定要注意保養自己的心臟,尤其是到了夏至這個階段上,更是保養心臟的關鍵時期。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入夏之後,陽氣生髮,屬於陽氣升騰的季節,正是養身體的最佳時節!此時養生應順應陽氣自然生髮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班、應酬、熬夜是家常便飯,飲食不規律、配搭失衡、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我們的肝臟承受巨大的負荷,造成日積月累的損傷,甚至導致常見的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等肝的病變。因此,養肝護肝是一項必做的功課!

“肝”的職責——解毒

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其對應的功能,肝臟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解毒”。

肝臟掌管著糖、脂肪、蛋白質的解毒、代謝,人體大部分的新陳代謝和有毒物質的轉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門。都說”胃是喇叭,肝是啞巴”、胃痛你有感覺,但是沒有人會說肝疼,肝臟沒有痛感神經,所以無論它出了什麼問題也沒有明顯症狀,人們往往忽略它的健康狀況,這也是肝癌一經發現多半是晚期的原因。

常言道:養肝就是養命!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女人”肝”淨就漂亮!男人”肝”淨就強壯!肝淨,皮膚都嬌嫩。

而且男女的肝臟出現問題,養肝之法有共同之處,也各有側重,想知道嗎?大家一起來自測一下先吧!



“肝”的健康自測

| 肝臟是人體解毒器官,卻沒有痛感神經 |

| 出了問題,以下16個症狀可以直觀判斷 |

⑴ 無端感到疲倦,乏力嗜睡,煩躁,焦慮憂鬱

⑵ 眼睛乾澀或者死魚眼,視力下降

⑶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長痘痘

⑷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秘、尿液發黃

⑸ 小肚子脹氣,腰部敖肉增加,虛胖浮腫

⑹ 睡覺留口水,打呼嚕,口臭,口乾苦,身體有異味

⑺ 渾身無力,話都懶得說,精力不集中

⑻ 臉色蒼白、發黃,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⑼ 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定,脾氣大

⑽ 頭痛,腿疼,肩酸,腰酸

⑾ 酒量減少易醉、性慾減退、皮膚小動脈擴張

⑿ 牙齦容易出血,傷口容易化膿

⒀ 臉龐兩邊有肝斑、黃褐斑

⒁ 前胸後背有紅痣,指甲有明顯豎條紋、或是向下凹陷

⒂ 夜裡睡眠不好,失眠多夢

⒃ 乳腺增生婦科問題,月經失調、痛經,手腳發涼,四肢發麻

※ 如果您有1-2種以上的症狀,說明您的肝已亮起了”紅燈”,要調理肝臟功能了。

長期不去調理有可能導致你的肝功能衰竭,甚至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肝主疏泄,讓你能夠疏通、暢達。比如說人生氣了,時間久了,肝氣鬱結,就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是說消化功能變差,所以人生氣了,就不想吃飯。

肝主藏血,肝臟還管著全身調節氣血運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說,人在運動的時間,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衝脈,那個時候肝臟的血液少了,柔韌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總有那麼幾天脾氣不好。

是藥三分毒,少吃藥多艾灸!

養肝艾灸穴位:

1、肝俞穴:與太衝穴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並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2、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也是肝經的最上的一穴,是調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3、足三里:是補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靠它們運化,所以養肝必須把脾胃這個運化氣血的“機器”保養好。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4、太谿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而太谿能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5、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刺激太衝,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6、行間穴: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肝火的穴位。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7、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也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夏季艾灸排出肝毒,健康又漂亮(養肝就是養命)

!!!肝不好的灸友可常灸這幾個穴位,每個穴位灸20分鐘左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我們都知道,養心永遠比養生重要,善於養心,可使人之七情六慾​​不能內侵臟腑。再輔以正確的養身,身體就能陰陽平衡,氣血和調。

但中醫一直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生學說,為何在夏季尤注意養心呢?除了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髒腑為“心”,根據四時養生原理,還有哪些重要的原因?

夏季為何尤其要養心?

首先,中醫所說的“心”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夏季養心,無論從現代醫學還是中醫、五行來說,都是必要的。是整個夏天養生最關鍵的內容。

夏天出汗量大,而“汗為心之液”,夏季多汗則易使心氣渙散。而且夏季人體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所以陽氣外散時,內裡虛弱,不適合進行洩耗的活動,也更容易出現與心臟相關的疾病,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

現代醫學也發現,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新陳代謝會顯著提高,從而加重心臟的工作量。同時,天熱,汗腺開張散熱,汗出過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臟泵血時會更加吃力。夏季,心臟很勞累,本身的營養供應又相對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

艾灸有養心安神之神功



艾灸不止能養心,更能治心。以打通心經、心包經,扶陽固本為原則。認識一位灸友,有比較嚴重的心髒病,醫院都建議他換心臟,最終卻被艾灸給救了。

艾灸初期這位灸友感覺非常舒適、輕鬆,但很快就開始出現排病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身體各種不適,病情反复。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這位灸友也有過懷疑、失去信心的時候。

但有一點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每次艾灸完身體都特別舒適,有時候僅僅是拿起艾條點燃的那一刻他的身心立刻就會覺得輕鬆。最後堅持灸了一年零八個月,症狀顯著好轉,直到一完全康復。

相信艾灸的時候大家一般都能感受到舒暢的感覺。因為艾灸就是灸與身體的交流,艾是有靈性的,靜心灸下來,一切煩惱都會拋之於腦外。

艾灸養心護心常用穴位

1、心俞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2、膏肓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3、膻中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4、中脘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5、神門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6、內關

夏天心臟最易“崩潰”,艾灸養心,灸透這幾個穴位,事半功倍(養心安神)

艾灸時間:肢體每穴15-20分鐘,軀幹每穴30-40分鐘。

有這些症狀,要警惕心功能

“心開竅於舌”。心位於胸中,心經的別絡,上行與舌體相聯繫,因而心的氣血與舌相通,以保持舌體的生理功能。所以心臟的病變,就很容易從舌體上反映出來。

如心血不足則舌質呈現淡白色;心火上則舌質呈紅色,甚至舌體糜爛。如心血淤滯,往往出現舌色青紫或見紫斑、舌下靜脈淤紫等;而舌頭不能辨別五味的人(老年人都喜歡吃味道比較濃的食物),是心臟虛弱的緣故。

特別要警惕的是,當舌頭不靈活時,首先要考慮是否因為心臟的陰陽失衡影響到了心腦的正常功能。

另外如果發現耳垂出現了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美國醫學家在屍體解剖中發現凡死于冠心病者,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

心臟不舒服,可能是水濕過重

在中醫裡面,我們身體中的太陽就是心臟,居於胸中,震懾下焦之水寒。如果水濕嚴重,遮蔽了太陽,那就是水濕之氣影響了心臟的運行。此時會出現一起來,頭就暈的現象。

另外,還會感覺上腹部氣機痞滿,更多是感覺心臟附近滿悶,不舒服,比如心悸等。老年人本來心陽就弱了,火力不足了,此時如果水濕上泛,蒙蔽心陽,則心臟就出現種種問題。

另外很多人會覺得胸中憋悶。也有“氣上沖胸”,會覺得有股氣,從腹中升起,直衝胸中。因為水濕太盛,氣機不降,所以還會出現一些肺經的問題,比如咳嗽、氣喘、夜不能臥等情況,一般老人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較多。

這種情況,首先就是要除水濕、扶陽氣。艾灸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養心還要配合這些方法

1、吃紅色食物

心其色為紅,自然的紅色食物有養心之效,如西紅柿、紅葡萄酒、烏梅、胡蘿蔔等。

2、靜坐或站樁是養心的法門

靜能養心,故要學會靜心。靜心,不只是靜坐,還包括對世事恬淡自安的態度,

中年之後正氣漸虧,此時要開始重視養生,最好能做到素食、獨宿、默坐。素食有利於脾胃運化升清,則腸中之氣不濁,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獨宿意味著減少房室,從而可以將養腎精,腎精充足則先天之本不傷;默坐可養心,心神以靜為養,以動為洩,久久靜坐則心神內斂,五臟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靜則生陰,靜則生慧,靜則陽藏。這是陽氣的歸根,是真正的調和陰陽之道。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世人多知道揉腹養生特別好,能夠強壯臟腑及長壽,卻不曉得下面這個方法能排盡體內濁氣,讓心胸都得到保健,比揉腹更勝一籌。它就是:拍胸。為什麼養護胸口比揉腹更勝一籌呢?因為:

一:拍此一處,頂好多個穴位

了解經脈分佈的中醫都知道,胸前分佈著任脈及胃、脾、肝、腎等聯絡全身的經脈。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通過擦胸、拍胸、擴胸等保健動作,可達到寬胸理氣、活血提神、養護心肺、延緩衰老的作用,保養得當,可防病強身。

二、提高免疫能力,促進分泌免疫腺體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捶拍胸、背、肩是民間很早就流傳著的簡單而又科學有效的一種護理嬰幼兒的妙法。但民間老人並不詳知捶拍防病健身的科學道理。

凡是學習過現代醫學、生理學、生物學的人都知道在人體胸部胸骨背後有一個後天形成的胸腺組織,這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內分泌免疫腺體。

1、胸腺的功能

胸腺位於胸骨偏右側心臟前方,在免疫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免疫細胞在骨髓中形成,在胸腺中發育成熟,這種成熟的細胞會為人體提供各種免疫功能,能夠在細菌、病毒入侵人體,引發各種病症時發揮自我修復的功能。

2、胸腺退化

胸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並逐漸被脂肪組織所取代;

因此免疫系統的功能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

精神緊張,心理障礙,營養不良,環境污染,藥物傷害,

酒精及尼古丁都會加速免疫功能衰退。

後果是導致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缺陷(如類風濕症等)的發生,導致各種惡性腫瘤對身體造成危害。

三:養肺就是養心

胸離我們的心臟近,心肺同屬一起,拍胸能夠強健肺部、養護心臟,心臟好了,有力量了,泵血功能就強大,就會讓身體各方面都有力量。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四:最熱的時候也要捂好這裡

《老老恆言》裡有一句話,“夏雖極熱時,必著葛布短半臂,以護其胸。”對老人肺部、愛感冒的複感人群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保暖避寒、適度鍛煉應該為胸部護理的關鍵。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不論男女老少、體質強弱只要聯繫,都可以受益,主要是:

1、胸悶、心慌、氣急、肋痛都能適用

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心血管病專家楊力老師稱,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胸腔的保養,認為保養得當,可抗邪防病,強身健體。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如經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肌肉發育不良,並能治療胸悶、心慌、氣急、肋痛等症。

2、是一種老慢支、肺氣腫的輔助康復方法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老師說,慢支炎、肺氣腫均為老年人常見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咳嗽、痰多、氣急、哮喘等症狀。

採用拍擊胸背部法,結合腹式呼吸法,對慢支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拍打胸背,能對肺泡產生輕度的衝擊波,患者會立即感到呼吸舒暢、胸部壓迫感減輕;

腹式呼吸,有助促使肺部的痰液和殘氣漸漸地向上流動,由此使症狀獲得改善。

剛開始鍛煉,用力不宜太重,以自己能夠忍受、感覺有震動為度。以後則慢慢遞增。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加大拍打的力度。

3、提高免疫能力,促進分泌免疫腺體

捶拍胸、背、肩是民間很早就流傳著的簡單而又科學有效的一種護理嬰幼兒的妙法。但民間老人並不詳知捶拍防病健身的科學道理。凡是學習過現代醫學、生理學、生物學的人都知道在人體胸部胸骨背後有一個後天形成的胸腺組織,這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內分泌免疫腺體。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4、不論男女老少、體質強弱都可以受益

不論男女老少,無論體質強弱,這種運動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是有益的。有病可以促進康復,無病可以提高免疫力而不生病。

民間老人雖然不知道人體胸背肩內部臟器及作用,但他們有世代流傳的豐富經驗,知道捶拍胸背肩部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和健身壯體作用。

練習方法:

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最好是晚飯後40分鐘開始。如果能堅持兩三個月,一定可以見成效。

但需注意,患有心髒病的人不宜採用這種鍛煉方法。

1.拍胸

此時應該進行腹式呼吸,然後,將五指併攏,手掌微屈,用空心掌拍擊胸部。既可單手拍(右手拍左胸,左手拍右胸),也可雙手同時拍擊兩側胸部。

自上而下,可連續做30~40次。拍擊時,口唇應微微張開,使氣從口出。

2.摩胸

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手掌在胸部從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從右上向左下推摩,雙手交叉進行,推摩30~40次。

然後,兩隻手同時揉乳房正反方向30~40圈,再左右與上下各揉按30~40次。

3.擦胸

兩手搓熱,兩手呈梳子狀,分別從上而下在兩側胸部梳理,反复30~40次。

拍打此處,功效頂20個穴位,越拍,身體越好(拍胸、摩胸、擦胸)

拍打按摩胸部的注意事項:

1.按摩時要保持心情舒暢,全身放鬆。

2.拍打時,手掌著力面積要大,腕部擺動要輕鬆自然而有彈力,內部感到有震動力。

3.胸上部拍打用力可稍大,向下力量可減小,不可用蠻力,以免損傷。

4.老年人拍胸動作宜輕巧,以免骨質疏鬆的人發生創傷或骨折~心臟裝有起搏器的朋友還是問醫生看看,最好不要讓胸部有震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人到老年後,腎氣會自然衰減,氣虛無力推動血行,瘀血內生,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另外,一些高脂肪的食物,不僅會使人變胖,使血脂增高,而且大量的脂肪還會壓迫血管或堆積於血管中,使得血管變窄,進而引起血管堵塞、硬化,並形成血栓,極易導致血壓升高。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人體內的氣機不暢時,也會導致高血壓。大家知道,肝是主疏泄的,一旦這個功能下降了,就會引起氣滯血瘀,血液就極易阻滯於血管中,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血栓,進而致使血壓升高。因此,應盡量避免生氣、緊張等不良情緒,以免影響肝的疏泄功能。

基本治療方

主要症狀:頭暈、目眩、時有頭疼。

穴位方

風池穴、太陽穴等穴位,經適當的刺激後,都具有即時降壓作用,幅度在10~30毫米汞柱之間。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食療方

菊花決明茶:取菊花3克、決明子5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將決明子搗碎後再沖泡,效果會更好。此茶最適合春、夏、秋三季飲用。

肝風上擾:按摩太衝穴、期門穴5分鐘

分型症狀:肌肉跳動、手抖、唇舌及肢體麻木。

穴位方

在基本治療方中主穴的基礎上,適當配合刺激太衝穴、期門穴,每個穴位5~10分鐘,每日1~2次,有較好的息風潛陽的作用。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食療方

取香附18克,柴胡、赤芍、杭白菊、丹皮各12克,陳皮、川芎各10克,當歸、路路通各9克,生甘草3克,粳米60克。將前10味水煎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劑,分2次服食,本方有疏肝理氣、活血通絡的作用。先將所有的藥材水煎取汁,再加入粳米用來煮粥。

痰濁阻滯:豐隆穴能夠化痰

分型症狀:咳痰稠黏、體質多偏肥胖、尿黃。

穴位方

痰濁阻滯的患者,可常搭配按壓豐隆穴、足三里穴。力度可以適當加重,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食療方

平時在飲食上應注意少食肥肉等葷腥,宜常食薏米、冬瓜、紅豆、茯苓、白朮、陳皮、半夏,對改善痰濁體質很有好處。

 



肝腎虧虛:每日灸肝俞穴、腎俞穴

分型症狀:頭暈目眩、面色白、畏寒、肢冷。

穴位方

肝俞穴、腎俞穴配伍,按壓時力量宜輕,宜用灸法或紅外線燈照射,以溫補肝腎。

高血壓太難治愈?中醫:按摩這2個穴位,每天堅持,能有效降壓(肝腎虧虛)

食療方

取絞股藍15克,紅棗15枚,粳米100克,紅糖20克。將絞股藍揀去雜質,曬乾或烘乾,研成極細末,備用。紅棗、粳米淘洗乾淨,同入砂鍋,加水煨煮成稠粥,加絞股藍細末、紅糖,攪拌均勻,改成小火繼續煨煮10分鐘即成。肝腎虧虛的食療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所以患者在食療時要有耐心。

文章來源:劉醫生的小金方

中醫神奇穴位手法–促進胃腸蠕動


想要促進腸胃的蠕動,除了要注意正確科學地選擇一些食材之外,也可以通過一些穴位進行按摩和一些簡單有效的健身操的方式,幫助改善和增強胃腸功能,讓我們先來說一說穴位足三里穴的位置,實在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足三里穴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的作用,有利於加強胃腸的蠕動,以及對於內分泌功能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0GwQlnBFBe

內庭穴實在第二個腳趾和第三個之間。它的最主要的功能,是有效去除胃火。

0GwQlnsFMG

合谷穴是在手背,位於第1、2掌骨之間,即是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穴對於活躍大腸功能,有著巨大的作用,另外,對於發熱、頭痛等,也具有良好的療效。

0GwQln11Dw



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重要穴位。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後溪穴的主要作用是增強督脈的陽氣,利於胃腸的消化吸收,從而提升體質。
進行按摩時,心情放鬆。找到穴位位置後,用拇指下壓穴位點,用適合的力度,順時或者逆時針擺動,以稍微有脹痛感為宜。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養生操八段錦吧,我們根據其中調理脾胃須單舉一節演變而來的一些促進術後患者腹脹、腹痛效果明顯,健身操同樣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胃腸蠕動。

0GwQln9stb

雙腿站直於地面,雙手掌心向上相對於丹田之上,雙手慢慢上升於胸前同時要深呼吸,下一步雙手掌心向下緩慢回到丹田之上同時做到呼氣均勻。
雙手掌心向下平直上升與肩平行於一條線上,雙手掌心快速朝外垂直於地面然後慢慢將兩手背相對在頭頂上方,手肘彎曲,停留數秒,再快速將手肘伸直同時兩手背依然相對,最後再將兩臂緩慢放下,雙手自然垂下。同時做到呼吸均勻。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腸胃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吧,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擁有健康的腸胃,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腸胃的健康,一旦腸胃出現了異常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並且及時去治療。剛做完剖宮產術後需要臥床的產婦同樣需要重視。

文章來源:醫依不捨

“三高”皆與“痰”有關(百病皆由痰作祟)


“三高”皆與“痰”有關(百病皆由痰作祟)

“如果說20世紀是活血化瘀的世紀;21世紀,將會是痰證的世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

百病皆由痰作祟

現代社會,飲食豐富,人們運動變少、代謝下降,水液津微積聚成了痰濕,所以疾病以痰證居多。

中醫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生百病”的說法。

臨床中,眩暈、心慌、頸椎病、面癱、咳喘、腰椎病、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梅核氣、甲狀腺腫、肚子脹等皆於痰有關。

中醫說的痰,有“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的區別。

所謂有形之痰,指的是我們咳嗽出來的痰。而無形之痰,指的是那種體內黏稠的病理性的液體,可停留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無形之痰:

痰在心腦,出現眩暈、心悸、胸悶、心慌;
痰在血,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長斑塊,冠心病;
痰在肺,出現咳嗽、咳喘、咳痰;
痰在咽喉,嗓子裡有異物感,咳不出來,吞不下去,出現梅核氣;
痰在四肢,阻滯四肢的氣機和經絡,出現肢體麻木;
痰在脾胃,表現消化系統問題,有胃脹、腹脹、撐;
痰在頸,出現淋巴結節、甲狀腺疾病;
痰在經絡,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的表現,還可能出現面癱、中風等疾病群,頸椎病,腰椎病;
痰在脈管,出現下肢靜脈曲張;

是否痰濕,看這些症狀!

體內有痰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舌苔厚膩。

“三高”皆與“痰”有關(百病皆由痰作祟)

判斷標準

1.舌象:舌體胖大,苔滑膩,厚,舌苔顏色發白或者黃色,舌邊常有齒痕。

2.體形面色:體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滿而鬆軟,四肢容易出現浮腫,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覺時鼾聲如雷。

3.口中與肢體的感覺:口中粘膩,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膩,汗出後皮膚多涼,頭身重困,經常感覺頭昏昏沉沉,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易出現耳鳴。

4.感覺及睡眠:身體酸乏無力,慵懶,容易困倦。胸悶,痰多,容易出現腸胃不適,喜歡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容易粘馬桶,小便渾濁。

6.脈象:脈濡而滑。

7.在西醫體檢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偏高。

8招遠離痰症!

1


少吃冷飲

痰由濕而來,沒有濕就沒有痰。天氣漸熱,人們貪食燒烤冷飲,加之空調長吹,往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痰濕。

2


吃點山楂

山楂本身有化瘀降脂的作用,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老年人來說,可以適量喝點山楂水。

3


蒸點山藥

健脾胃能有助於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避免痰瘀的產生,尤其是脾胃虛弱、有五更泄瀉的人,平時可以多吃點蒸山藥。

4


喝點茯苓陳皮茶

茯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陳皮善於燥濕化痰。胖大海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

材料:茯苓10克,陳皮10克,胖大海10克,甘草3克。

5


溫膽湯泡腳

組成: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陳皮九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實六克。

如果是寒痰,可加入生薑五片;如果是痰熱,則不必加生薑。

用這個方子,熬水,然後把藥汁兌入溫水中,用來泡腳,每天泡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一般用五副左右,就可以獲得效果。

注意:孕婦忌用。

6


做點運動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高益民推薦:跳躍運動。

方法:光著腳在墊子上,全身放鬆跳50下,並且跳完後脈搏要超過120,這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三高”皆與“痰”有關(百病皆由痰作祟)

注意:一開始跳二三十下就行,循序漸進;跳的時候不能僵硬,要做到緊張-放鬆-緊張-放鬆的狀態。

禁忌人群:有高血壓、骨質疏鬆的人不宜跳躍;出現眩暈、心慌的人不宜跳躍。

7


常按祛濕穴

豐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話中的雷神,可以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所以說,多揉此穴,健脾祛濕的作用非常不錯。

“三高”皆與“痰”有關(百病皆由痰作祟)

方法:它在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鐘。

8


保持心情舒暢

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使氣、血、津液運行暢通,有利於痰濕的排出。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才最健康。

大家注意,體內有痰濕的人不要輕易進補,如果進補,就跟火上澆油差不多,會越補越亂。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手臂舉一舉、搖一搖,脾胃變好不顯老(架肩)


手臂舉一舉、搖一搖,脾胃變好不顯老(架肩)

如果一個人總是含胸駝背,雙肩習慣性上聳(即所謂的“架肩”)長此下去容易造成—— 脾胃虛弱,氣機壅滯。

肩部姿態和脾胃有啥關係?看不明白了

從中醫角度來看,中焦脾胃是後天之本,雙肩為中焦氣血流通的要津。從經絡巡行來看,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從胸腹由雙肩經過,若肩胛放鬆,脾胃滯氣便會隨之調順。

如何放鬆肩胛呢?在此分享2個方法:

一、舉手臂鬆肩健脾胃

手臂舉一舉、搖一搖,脾胃變好不顯老(架肩)

◆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兩隻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併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仰頭看右指尖片刻。

◆動作復原後,兩手交替反復進行,反復多遍。

這一動作主要作用於中焦,通過兩手交替上舉下按,雙肩放鬆對拔拉長,使兩側內臟和肌肉受到協調性的牽引,對脾胃肝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這個動作來自《八段錦》的第三式 —— 具體可參見視頻中的演示

二、4步鬆肩法,不僅健脾胃,還助你氣場全開

1.預備式:坐在椅子上或放鬆站立均可,兩手交叉抱胸。

2.搖肩:左右轉圈搖擺,肘尖的軌跡呈“∞”字形,大約100次。

手臂舉一舉、搖一搖,脾胃變好不顯老(架肩)

3.轉肩:兩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直,肩膀用力由後向前轉圈(後—上—前—下—後);之後由前向後轉圈,各100次。

要領:動作緩慢柔和,手臂放鬆,垂直下墜,好像掛在肩膀上的鐘擺一樣,絲毫不著力。

4.開肩:本動作是在走路過程中完成的,走路時雙手隨步伐前後擺動,像解放軍叔叔的“正步走”。手的擺動的水平高度在肚臍和胸之間,大約在中脘、上脘的位置。

要領:步伐不要太快,要像散步一樣放鬆,手臂像鐘擺一樣擺動,手指自然伸直,全身放鬆。

以上動作1、2、3可連續做,每次大約半小時,適合於辦公室工作人員疲勞時緩解壓力,放鬆身心。動作4可在上下班走路時做,每次最好持續半小時。

本方法簡單,但是功效卓著,長期鍛煉可以健壯脾胃,增強體格,心、肺、腦血管疾病也會有所減輕。

小建議:辦公室工作人員,精神壓力比較大,工作長時期不活動,難免心情鬱悶,進而影響脾胃功能,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黃,睡眠不香。遇到這種情況,您可以在飯前飯後、睡覺之前花十分鐘做一下鬆肩,使氣血運行通暢,如果持之以恆,食慾逐漸就會旺盛,睡眠自然就會香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足底穴位按摩養生, 滋陰補腎治百病!


人體穴位最多的地方,一個是頭部一個是腳部,都是和人體器官有所關聯的。在中醫的穴位養生角度來說,也是一樣,頭部和腳部的穴位可以提神醒腦、通腸調胃、滋陰補腎 ……總的來說是很強大的。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腳上最實用的6個穴位,經常按摩讓你身體更加輕鬆。

厲兌穴:通調腸胃

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

按摩該穴,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功效。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覺就可以了。

太谿穴:補養腎臟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谿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

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谿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谿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揉按太谿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

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

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

按摩方法: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症狀。

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

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按摩方法: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豐隆穴:祛濕化痰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

本文由中醫男科專家方老師合力編著,調理軟快微信(17183608164)

文章來源:快樂醫站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頸椎病所困擾,由於長期的慢性勞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上班族職業病。頸椎病的症狀主要是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力模糊等。那麼,得了頸椎病該如何自我治療呢?頸椎病的7大特效穴位的自我按摩法,很值得一試。

一、七大特效穴位輕鬆按摩治療頸椎病

1、祛風解毒、通利官竅——風池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 取穴定位】

位於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髮際兩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後,一隻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2、散風活絡——秉風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岡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對側食、中、無名三指按揉秉風穴2分鐘,以肩背有酸脹、上肢發軟無力為度。

【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散風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落枕、頸部肌肉酸痛、頸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3、清頭明目、通經活絡——天牖(yǒu)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 取穴定位】

在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

【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紋面按揉3分鐘,可兩側同時進行,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

【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清頭明目、通經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以及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4、祛風清熱、活絡消腫——肩井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取穴定位】

在後頸根部第7頸椎與肩峰之間的中點處。

【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於身後,用雙手拇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然後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頭項強痛、頸椎活動受限、頸項肌痙攣,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舉等。

5、清熱和營、降逆活絡——曲池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取穴定位】

位於屈曲肘關節,肘橫紋的外側頭。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清熱和營、降逆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及頸椎疼痛、上肢過電樣疼痛、手臂麻木等。

6、清熱解表、通經活絡——外關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取穴定位】

在手臂的外側中間,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手的拇指尖按於另一手的外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內關穴,向內對按20~30次,以酸脹感為度。

【 按摩功效】

此穴具有清熱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落枕、偏頭痛、肋間神經痛、上肢關節痛、肘部疼痛等。

7、鎮靜止痛、通經活絡——合谷穴

7大特效穴位巧治頸椎病?自我按摩很管用!(頸背疼痛)

【取穴定位】

位於手背部,在拇指與食指的根部交接處,肌肉最高點處。

【按摩方法】

按摩者可以用一手拇指指腹掐揉被按摩者合谷穴30次,兩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宜。

【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落枕、腕關節痛,以及手臂麻木、疼痛,腰扭傷等。

二、按摩時的注意事項

1、 對於脊髓型、椎動脈型慎用頸部扳法,以免造成對脊髓、椎動脈的刺激和壓迫加重。

2、 頸部手法宜輕柔緩和,忌粗暴。點法力量應適當,頸椎扳法不可強求彈響聲。

3、 對急性期及病情嚴重的患者,建議去專業醫生處就診治療。

三、頸椎病的日常調理指南

1、頸椎病除自我按摩外,還需每日適度進行頸部鍛煉,並註意改善工作習慣,不要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使用電腦,避免頭頂或手持重物。

2、頸部注意保暖,防止受涼,特別是頸部不要對著窗口、風扇、空調等風口吹;枕頭不宜過高,應枕在頸部。

文章來源:彭家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