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很多人都知道西紅柿,而且西紅柿也是非常好吃的,其實西紅柿裡面的一些維生素也是非常多,吃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選擇生吃或者做菜吃,或者是把它燒湯吃也是非常好的,其實西紅柿也是有兩面性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也是有的人不適合的。

番茄的對身體的諸多益處:

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已經有明確的研究表明,番茄鐘的番茄紅素給與了它抗氧化特質,而且番茄紅素的抗氧化能力要比維E要高出很多。民間也流傳著番茄抗癌的說法,因為攝入足量的番茄紅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不僅入戲,每天吃適量的西紅柿還能起到抑制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因為番茄紅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清脂質過氧化物的水平,可以降低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而且經常吃西紅柿以及其製品,對血液中的炎症有很大的益處,對減少血栓形成有幫助。

西紅柿中的維C、維B6和葉酸等營養物質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鉛中毒的作用,而且維C可以加快傷口的癒合速度。雖然西紅柿的維C含量並不算高,但其中的酸性物質可以起到保護維C的作用,我們在食用時維C會被身體充分吸收。

番茄同樣會帶來麻煩:

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對番茄過敏的人群

可能大家對過敏原的了解不多,西紅柿確實擁有一定數量的過敏人群。而且這些人食用番茄後會出現打噴嚏、出紅疹、口腔發癢等不良症狀。而且過敏比較嚴重的人,單單用皮膚接觸到就會出現過敏反應。

腎臟功能異常人群

腎臟存在問題的人群應該減少鉀元素的攝入,但西紅柿中鉀的濃度很高。因為番茄可口,會不自覺地連著吃幾個,這樣無疑會加重腎臟功能障礙患者的負擔。另外,番茄中的草酸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當攝入過量時,可能會導致腎結石的滋生。

西紅柿具有兩面性:營養價值雖高,也有不適宜人群

腸胃虛弱人群

還沒有成熟的綠色番茄中存在毒性的茄鹼,它可以幫助西紅柿抵抗昆蟲和細菌的侵害。但是,隨著番茄慢慢變數,茄鹼的含量會慢慢降低。一般情況下,茄鹼不會給人體帶來明顯的不良影響。但是對於腸胃虛弱的人來說,這種生物鹼可能會造成腸胃的不適感。

大家都知道西紅柿西紅柿的功效和作用真的是非常多,吃了以後可以對抗衰老,可以保護我們的皮膚,也可以達到美容養顏的,可是在吃的時候有些人也是不可以吃的,尤其是脾胃比較虛弱的,還有就是一些身體有了疾病的,對於大多數來說好的食物你未必可以吃,不能吃什麼的食物,應該要記得不可以過量的去吃。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尋醫問藥網

文章來源:光明網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女性卵巢是重要的生理器官,影響著女性的健康,女性卵巢好人更美,只要保養好了卵巢,才能讓女性保持年輕,保持健康。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該如何保養卵巢呢?接下來美容院長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供大家參考。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1、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根腳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2、复溜穴

复溜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按摩复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有效。

3、照海穴

照海穴在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現代常用於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4、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四指橫放即為三寸)。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5、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三陰交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治療;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6、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氣海,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從而化為充盛之氣,因此,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所以得名氣海。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7、血海穴

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膝蓋上方。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蕁麻疹、產婦酸痛等症,女士午飯前按摩還可幫助祛除面部雀斑。膝關節上的血海穴,踝關節上的三陰交穴,踝關節旁邊的複溜穴、照海穴,足底的湧泉穴,下腹部的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穴位,自己用食指在這些穴位上點按,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可促進女性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功能的改善,有益於卵巢的保養。

女性保養卵巢的7個穴位!

文章來源:健康美容寶典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據揚子晚報報導,江蘇40歲的張先生出現左肩疼痛,以為是頸椎病犯了,就到小診所按摩了幾次,然而肩痛不見緩解。

一周後的一天,他竟突然暈倒在地,神誌不清,口吐白沫。

雖然家人趕緊撥打了120,將他送進醫院搶救,但張先生還是不幸離世。

當天值班的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醫師仲躋巍分析:患者猝死很可能與心梗有關!

到底什麼是心梗?

我們把心臟比作一個血泵,像抽水機一樣日夜不停的工作,將血液輸送到人體的各個部位。

心臟上的冠狀動脈(血管)就像抽水機上的供電電線,一旦冠狀動脈發生閉塞,就像電線出現問題,使得血泵不能正常工作。

心臟停止工作後,血液也不流動了,不能給機體帶來新鮮的氧氣,身體的細胞開始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心梗的人在那一刻會出現瀕死感。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體10個地方疼痛,也要警惕心梗!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在心前區和或胸骨後,但有20%~30%的病人症狀不​​典型,首發症狀表現為胸外非典型部位疼痛,這種情況極易誤診或漏診,所以極具致命性,對於心梗患者而言,十分危險。

大家趕快認清它們!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身上這10處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死亡信號(重要)



夏天心腦血管易崩潰

怎樣預防夏季心腦血管疾病?專家提醒需要格外注意的以下這幾件小事。

1


不要猛回頭

臨床數據顯示,頸動脈狹窄、斑塊已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發病原因。

一旦頸動脈內不穩定的斑塊“受刺激”脫落,會給心腦血管帶來重創,引發心梗、腦梗,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體很容易出現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況。

建議: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頭”的動作,也要避免需要突然發力的動作。

2


溫差別太大

炎熱天氣,室內外溫差的驟然變化,很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甚至誘發心梗或腦梗。

建議: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室內最好開啟空調,但溫度不要太低,與室外的溫差以8攝氏度為宜。

3


晨練別太早

相關研究證實,70%~80%的心腦血管病猝死發生在上午4~10點,這段時間被業內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

建議: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盡量避開早間時段鍛煉;炎熱天氣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4


保證水充足

在夏季,身體的水分會被大量蒸發,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變得黏稠。

建議: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氣陰兩虛。

而低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夏季經常發生的疾病,都和氣陰兩虛有關係。

在此推薦中醫經典方劑生脈飲:取補氣的人參5克,清熱滋陰的麥冬5克,斂氣、斂津的五味子5克。

把人參、麥冬、五味子放到杯子裡用開水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喝燜出來的水即可。這些藥材可以反复沖泡,沖泡到最後還可以把這三樣吃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從實踐中積累了豐富、有效的治療經驗。中醫認為,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都要重視自我調解,以下這7個簡單手法,學會後堅持做,對防治疾病很有用!中醫手法演示:

調理高血壓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位於耳郭背面,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處就是耳背溝

●功效:經常按摩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消除頭暈目眩、耳鳴耳癢。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對準耳背後的凹溝,依據凹溝的走勢,由上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

不要糖尿病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這個隆起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功效:堅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然谷穴,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

不要高血脂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將手掌心正對膝關節髕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達外側即是足三里穴

●功效:有降脂的功效。寧心安神、疏通經脈。

●操作方法:塗點紅花油在該處,每天早晚食指按揉5~10分鐘,堅持一周。

不要冠心病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離腕橫紋三個手指的位置,此處就是內關穴

●功效:內關穴是對心臟調節作用最強的穴位之一。點按內關穴能強心、調節心律、緩解胸悶,能夠防治冠心病。

●操作方法:用力、不停地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鐘,間歇1分鐘,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

不要頸椎病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後溪穴

●功效:後溪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處,通督脈,能夠調理頸椎、利眼目、正脊柱。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

不要關節炎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在膝蓋骨後背的凹陷處,就是委中穴

●功效:該處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長期拍打可以趕走關節炎。

●操作方法:拍打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兩週拍打一次。

不要便秘

穴位按摩,輕鬆“趕走”常見病(真人動圖)

●取穴:在肚臍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此處就是天樞穴

●功效:能夠通腸道,治療便秘。

●操作方法:每天至少敲打兩次,每次5~10分鐘,敲至小腹發熱為止。

文章來源:國之健健康大講堂

黑芝麻能補肝腎,生黑髮,每天一把黑芝麻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黑芝麻能補肝腎,生黑髮,每天一把黑芝麻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黑芝麻能補肝腎,生黑髮,每天一把黑芝麻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黑色種子,又名胡麻子、脂麻。除我國西藏自治區外,全國其他省份均有栽培。黑芝麻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入藥,被視為滋補聖品,具有“補肝腎、生髮”等功效,因而備受很多人的青睞。可以說,小小芝麻,大大功效。

黑芝麻有哪些成分?

研究表明,黑芝麻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還含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硬脂酸、甾醇、油酸、棕櫚酸、卵磷脂以及維生素A、B、D、E等。

黑芝麻能補肝腎,生黑髮,每天一把黑芝麻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黑芝麻有哪些功效?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芝麻補五臟,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久服輕身不老”。中醫認為,黑芝麻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可用於精血虧虛,頭昏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腸燥便秘。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黑芝麻越來越多新的保健功能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如養顏美膚、美髮烏髮、延緩衰老、潤腸通便、保護肝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強健身體、調節免疫、增強記憶力等。不過,在這裡筆者提醒大家,黑芝麻雖好,卻不能替代藥物。

哪些人適合食用黑芝麻?哪些人不適合食用黑芝麻?

(1)適合食用黑芝麻的人群:身體虛弱、貧血者;老年哮喘、肺結核、血脂異常、高血壓、蕁麻疹和習慣性便秘者;肝腎不足所致的耳鳴、視物不清、眩暈、眼花、腰酸腿軟、發枯發落、頭髮早白者;產後乳汁缺乏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神經炎、糖尿病、末梢神經麻痺、痔瘡者。

(2)不適合食用黑芝麻的人群:慢性腸炎、腹瀉的患者(因為黑芝麻含豐富的油脂)。

從黑芝麻藥補角度來說,如果長期服用還是要辨證給藥,注意個人體質,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服用。

文章來源:藥師方健

激活7個“生陽點”,源源不斷升發陽氣


陽氣能溫煦臟腑百骸,抵禦外邪,益壽延年。一旦“陽氣不足”,就會導致一系列“陽虛症狀”,如頭暈、怕冷、小便多、腹瀉、下肢浮腫等。

說到補充陽氣,很多人都知道要常曬太陽,吃些補陽食物,但少有人知人體本身就有7個“生陽點”,激活這7個“生陽點”,就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產生陽氣!



1百會生“頭陽”

人的頭陽虧虛時,表現有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按揉百會能產生陽氣、醒頭目。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督脈要穴,刺激此穴,能打通陽經,充盈腦中陽氣。

方法:

可端坐在椅子上,用右手的指腹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每次10分鐘,一日2次。空閒時也可用一隻手輕拍百會穴 100下,對生陽也有好處。


2中府穴生“肺陽”

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然後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方法:

用一側食指點按另一側中府穴,以有微熱感和酸痛感為佳。

每次點按5分鐘,之後換另一隻手點按另一側的中府穴,每天上下午各點按一次。





3神門穴生“心陽”

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仲,咳喘心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少食,中下肢水腫等症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刺激此穴能交會心肌氣血,振奮心臟的陽氣。

方法:

用一側的大拇指掐另一側的神門穴,每次3~5分鐘,之後用相同方法掐另一側神門穴,每日1~2次。

4中脘穴生“胃陽”

胃陽不足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刺激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法:

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6分鐘,每日2次,要在飯後1個小時後點揉。



5足三里穴生“脾陽”

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消化、腹瀉、四肢不溫、倦怠等症狀。治療應溫補脾陽,可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揉按足三里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方法:

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里穴的上邊約3公分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日1次。

6湧泉穴生“腎陽”

腎陽虧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症狀。治療應補腎溫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心,第二、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腳底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方法:

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湧泉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另一隻腳操作。每晚洗腳時做一次。

7至陽穴生“背陽”

人的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症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強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刺激至陽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請關注刮痧圈,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

方法:

可用麝香虎骨膏或消痛貼膏,剪成1公分×1公分的方塊,貼敷在至陽穴,12個小時後取掉。每日1次,連用6天后,停用一天,在冬天持續用1~3個月,效果最好。

文章來源:健康美容寶典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個臟腑的機能也在衰退,尤其是肝臟,作為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和排毒器官,肝臟的健康尤為重要。當大量的毒素堆積在肝臟,不能被排解出去,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比如乳腺增生,長期臉上長粉刺,面色發暗,太陽穴臉頰出現色斑等等。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當我們過了40歲,要想身體更健康,少生病,獲得長壽,需要做好以下4件事,以此來保持肝臟的“乾淨”。

1、多吃綠色蔬菜

肝在中醫五行之中屬木,肝氣主升發,木對應在飲食五行中就是綠色蔬菜。因此在我們平時的飲食中,多吃綠色蔬菜,有益於肝氣的疏解和升發,使肝氣運行更加順暢。

茼蒿,氣味芳香,具有疏肝行氣的作用,適合於經常覺得兩脅脹痛的肝氣鬱結的人群。

韭菜,具有發散特點,可以幫助肝陽上升,有益肝臟健康。

西蘭花,含有一種元素,叫做蘿蔔硫素,可以使肝臟的解毒能力增強。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2、按揉太衝穴

常按此穴,可以疏解鬱結在肝臟的肝火,使淤積在身體裡面的肝氣發散排解出體外,這樣我們就會更平靜,情緒更加穩定。

位置: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按揉方法:拇指或者食指按揉都可以,以太衝穴感覺到脹、酸、痛為宜,時間5-10分即可。每天按揉1次,或者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按揉太衝穴。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3、敲打肝膽經

肝和膽關係十分密切,故古人用一個成語來描述肝膽的關係,叫做“肝膽相照”,它們就像兩兄弟一樣,互相依賴,互相成就。膽汁的正常排泄,需要肝氣的疏泄,而肝臟的排毒,又需要膽汁的暢通。

因此平時我們可以輕輕的敲打肝膽經,從而使肝膽更加健康。肝經在大腿內側,膽經在大腿外側(就是沿著褲線的位置),循著經脈來來回回的敲打,時間不用過長,5-10分鐘即可,感覺到有一點微微發熱為宜。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敲打的手法不可過重,輕輕的敲打就好了。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4、常做擴胸運動

現在人壓力過大,自己又沒有很好的放鬆的方法,我建議大家多做擴胸運動,可以有效的使胸協的鬱氣排出去,感覺心胸更加舒暢。心情好了,肝氣就順了。每天做200-300個即可,在工作間隙就可以做哦!

要想肝臟好,中醫提示:做好這4點,肝臟從此“乾淨”了(代謝和排毒)

要想肝臟保持健康,堅持做好以上4點哦!

文章來源:小南醫生說健康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踮腳跟在古代就早已被運用,原稱“ 敦踵法 ”。導引養生術八段錦中最後一勢“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正是通過顛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盪,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踮腳跟如何養生

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盪,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改善痔瘡

對於有痔瘡的朋友們來說,掂腳是可以很明顯的改善我們的痔瘡情況的,因為我們在做踮腳的動作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的想要提肛。這樣就會讓肛門處的肌肉收縮,血液回流,從而改善痔瘡的情況。所以經常被痔瘡煩惱的朋友,可以試試每天堅持踮腳十分鐘。相信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的痔瘡會有很好的緩解。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可以防止靜脈曲張

對於一些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和經常需要站立的朋友,以及一些孕婦來說,是非常容易形成靜脈曲張的。靜脈曲張一般是由於血液淤帶,靜脈管壁薄弱導致的。對於這部分朋友,也可以經常地踮腳,每天堅持踮腳,對靜脈曲張的預防和緩解都是非常有效的,因為踮腳可以幫助我們拉伸小腿,讓小腿的肌肉舒張,這樣就會加快腿部周圍的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曲張的情況。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可以補腎氣

大家都知道,腳和我們的身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我們的腎經就主要是分佈在腳底,所以我們經常踮腳的話,就可以幫助刺激到腳底處的各個穴位和經絡,所以每天都堅持踮腳,是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腎氣的。所以不管對於老人還是年輕人來說,平時都可以踮踮腳對我們的腎氣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可以幫助瘦腿

減肥是每個女人基本上都會經歷的事情,尤其是如果能有一雙又瘦又長的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踮腳就可以很好的幫助緩解腿部的水腫,起到很好的瘦腿的作用。所以,一些減肥的時候嫌自己腿粗的女士們,可以每天堅持踮腳。只要能每天堅持,相信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腿比原先小一圈啦。注意,如果能配合上按摩的話,效果就會更快了!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養護腰膝

因為踮腳時,能運動到腿部、腰部肌肉,拉伸小腿、側腰的經絡,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對於長期久坐、久站的人來說,踮一踮腳,可以起到護腰和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預防中風

踮腳這個簡單的運動,就像一個壓力泵,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排血量。因此,可以刺激腦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

對中老年人來說,踮腳是預防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運動。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踮腳跟瘦身要領

第1步

兩腳跟併攏,腳掌分開呈60度左右夾角,雙腿併攏、挺直膝蓋,保持直立。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第2步

雙手舉過頭頂,雙掌合十,保持整個身體直立,收腹向頭頂方向延伸脊柱。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第3步

接下來,將兩個腳後跟並緊,同時伸腰上提,慢慢抬起腳後跟。如果一開始無法保持平衡,不要抬得太高,稍稍抬起腳跟即可。將重心放在腳掌尖,目視前方保持平衡。

保持踮腳的動作5秒种,然後輕輕放下腳跟。連續做5次,每天堅持10分鐘,效果立根見影!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踮腳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能夠鍛煉到身體五大區域的肌肉:拉伸小腿後側、大腿前側肌肉,收緊腹部、臀部,強健脊背後側。可以幫助我們減掉小肚子,美化背部線條。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踮腳的鍛煉方法

1、站著踮腳尖:將雙腳併攏著地,用力的抬起腳跟,重複動作20-30次,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2、坐著墊腳: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狀態,每次30-50次,速度上面自己把握。

各位上班族,久坐是引起身體疾病的一項重要原因。如果你實在日理萬機必須長時間伏案,不能起身運動,至少別忘了坐著踮一踮腳。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3、躺著勾腳尖: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以兩腳一起做。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

身體仰臥時,將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這個動作叫“踝泵運動”,這個勾腳的動作和踮腳原理類似,都能刺激心臟加速血液循環,清理血液垃圾,預防血栓。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每10個為一組,每次做2組。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怎麼樣,踮腳這個小動作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對我們的身體好處還是很多的。而且不費我們多少時間,做起來也不是很累。結束了一天非常勞累的工作,我們可以抽上十來分鐘的時間踮腳,既可以放鬆我們的身心,也可以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每天踮踮腳跟,養生又瘦身(按摩五臟六腑)

文章來源:西安市第四醫院

發現兩根白頭髮?拔掉不如按摩著兩個穴位,讓它黑回去!


一般來說,人到了更年期以後才會出現大面積的白頭髮,這是一個衰老的標記,也是自然衰老的一種體現。

不過反過來說,有了白頭髮不一定就意味著衰老。比如有些年輕人偶然長出了幾根白髮,這可能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例如營養不良,營養缺乏,內分泌疾病,如腦垂體或甲狀腺疾患,可影響色素細胞產生色素顆粒的能力而導致頭髮過早變白,精神過度疲勞或焦慮都是白髮過早出現的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染髮?聽說染髮致癌,而且治標不治本啊!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腎之華在發“,血虛腎虧與白髮有關。血熱,氣血虧損,肝腎虛弱等有關。

除了一些黑色的食物,例如黑芝麻等食物做食療外,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穴位按摩搞定讓自己的頭髮更黑更茂盛。

按摩湧泉穴

足部被比喻成人體的第二心臟,《黃帝內經》中記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去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湧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上。

四指併攏由腳跟向腳尖,力度適當,搓揉腳心,刺激湧泉穴3~5分鐘,可益腎補血,從根本上讓髮質烏黑光亮。

據統計,推搓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

按摩太谿穴

太谿穴屬腎經,位於內踝尖與跟腱聯線的中點。主治:腎炎,膀胱炎,遺尿,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

太谿,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

經常按揉太谿穴,有益腎填精的作用,而精氣生則血液就會獲得充盈,每天用手指點按太谿穴 3~5分鐘,可讓頭髮越來越烏黑亮澤。

每晚堅持溫水泡腳15~30分鐘,然後再依次點按穴位,相信不久的將來頭髮顏色會有驚喜改變。

文章來源:眾托幫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能強壯身體,治療疾病,但是對於許多上班族而言,每天堅持到醫院進行艾灸談何容易。難道自己就不能在家裡進行艾灸嗎?哪些疾病又是對應哪些穴位的呢?不要急,下面小編為你介紹艾炙的穴位有哪些,艾灸十大補血養生穴是什麼等相關內容。

一、天樞穴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中腹部,臍旁開兩寸。此穴位輸出的強盛之氣具有補充強化人體後天之氣的作用。常對天樞穴施灸,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二、血海穴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兩寸。此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均有效,配合關元穴、三陰交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艾灸此穴同時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血海擅調婦科血病,是治療婦科血證及同血分有關的皮膚病的要穴。它能調血、理血、引血。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之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三陰交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彙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常對三陰交穴施灸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四、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胃臟精氣功能的聚焦點。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稱長壽穴。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五、關元穴

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位於臍中下3寸。此穴是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艾灸關元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效果顯著。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隱白穴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距縫匠肌外側凹陷處。髀關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顴弓下陷處,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艾灸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艾灸時配合頰車穴、腎腧。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艾灸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九、期門穴

期門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艾灸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位於側腹部,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文章來源:養生中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