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
此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找起來十分方便。

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

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

第二,兩肋悶痛。肝膽同源。膽經鬱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患者更可出現口苦咽乾等症狀。

第三,多髮乳腺疾病。膽經鬱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髮。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常,會讓乳房疾病叢生。

第四,易患高血壓。膽經鬱阻,氣鬱久而化熱,傳導給肝經,形成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

第五,降低免疫力。膽經氣機生髮為午夜。此時一陽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萬物。如果膽經氣血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髮陽氣,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正氣,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第六,出現煩躁、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膽有多清,腦有多清。膽主決斷。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會出現上火、頭暈等症狀。

總而言之,作為主疏泄的經脈,膽經和身體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關係。因此,讓膽經通暢起來,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在這裡,我們就得說到肩井穴了。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於以一兩撥千斤的姿態來調節膽經氣血。對此,《幼科鐵鏡》中說得好:“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會元針灸學》說得更好:“肩井者,在肩部陽氣沖出顯明之處,而通於五臟,推盪淤血,而生青陽之氣,如泉湧出,以安經絡,以實臟腑,而開陰竅。居肩部飯匙骨,與大筋,共肩夾骨,連項骨,四骨之間,如井之狀,故名肩井。”簡單來說,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讓膽經的清陽之氣如泉水一般湧出來,然後將鬱滯的氣血滌蕩開來,令全身的疏泄順暢平緩。它彷彿人體氣血的一個蓋子,提起來,鬱悶之氣就會宣解。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處。

所以,每天按摩肩井穴是非常好的養生手段。平時總操作電腦導致肩頸疼痛的人可以揉按,有乳腺增生的人可以揉按,經常生悶氣的人可以揉按,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揉按,睡眠不好總上火的人更可以揉按,高血壓患者可以揉按,而且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揉按,其中妙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得到。

注意,肩井穴只可揉按,非專業人士絕不能針刺。

文章來源:道醫學堂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1


帶脈在哪兒?

說起帶脈的位置,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帶脈穴

帶脈穴,是人體的穴位之一,為帶脈之所過。

定位:帶脈穴位於側腹部,章門下1.8寸,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交點處,按壓時有酸脹感。

那麼,重點來了:腹部兩側的帶脈穴連接起來,環腹一周,就是帶脈的所在了(如下圖所示)。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2


帶脈為何被稱作“長壽腰帶”?

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是人體唯一一條橫向的經脈。而人體的其他經脈都是縱向的,帶脈就像一條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

哪條經脈在腰腹處出現問題,如鬱結氣滯、瘀血堵塞,都可通過針灸帶脈來進行調節和疏通。對於稍微胖些的人,敲帶脈還有減肥、通便的功效。

總的來說,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統攝著全身的健康,因此被譽為人體自帶的一條“長壽腰帶”。

小小帶脈,調理全身

1


婦科的“保護帶”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帶脈往下,就是女性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的所在地,因此帶脈與婦科疾病息息相關。中醫理論中,婦科病名為“帶下病”,就是因帶脈而得名。

用“帶脈”來治療婦科病,古時是常用之法,有調經止血及疏肝行滯的作用,最善消除諸經在此處的血瘀積熱。

可用手輕捶帶脈,以加快經絡氣血運行,對痛經,以及腰部冰涼常感酸痛者都有幫助。

2


腸胃的“調節開關”

主治:便秘,腹痛,疝氣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帶脈的位置與腸胃非常接近,當帶脈堵塞時,腸道蠕動也會變得緩慢,很容易造成便秘。

敲帶脈除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便秘有很好的疏通效果。

3


膽經的“疏通劑”

主治:口苦,失眠,食慾不振,臉色暗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臨床中,帶脈與肝膽、脾胃、腎臟關係密切。當帶脈不通時,肝膽失於疏泄,脾胃升降失調,腎精不能濡養,久而久之,將五臟氣血失調,人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由於帶脈穴屬於足少陽膽經,時常按摩此處,膽經上淤堵的穴位就會逐漸疏通開,病症也會有所改善。

4


脂肪的“消滅器”

主治: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肥胖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從中醫的理論來說,腰腹部的贅肉增多往往是由於帶脈堵塞所致。

如果你的腰腹有“游泳圈”,不妨每天花點時間敲敲帶脈,可促進脂肪代謝,減少贅肉產生。但準媽媽千萬別試,以免引起胎兒異狀。

學3招,養好你的帶脈

養護好帶脈,則有助於暢通經絡,身體康健, 日常不妨多學3招:

1


注意腹部保暖

“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這句話出自宋代養生家蒲處厚所著的《保生要錄》中的“論衣服門”。

很多人天冷的時候很注意穿衣保健,天熱的時候卻不盡然,殊不知,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夏日穿衣甚有講究。

腹部著涼易導致寒凝氣滯,從而影響經過此處的膽經、腎經、脾經等。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夏天即便是開空調睡覺,也要用薄被保護好腹部。

2


動一動

★ 艾灸法

艾灸非常簡單,就是用中藥艾葉製成的艾條在帶脈處灸(距離保持5厘米,以無燒灼感為佳,時間10~20分鐘),借助草藥的刺激,起到活血通氣的作用。

★ 提捏法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用雙手從兩邊按捏、揉點、提拿穴位。按揉時指腹緊貼皮膚,力度要均勻,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不可用蠻力,以免引起損傷。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鐘即可。

★ 輕捶法

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真人示範)

用手輕捶帶脈,沿著帶脈橫向敲擊30~50圈。此法可以恢復帶脈的約束能力,減除腰腹部的脂肪。

3


多吃兩類食物

★ 粗糧

與細糧相比,粗糧更有利於防止便秘、高血糖。

在主食攝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吃85克的全穀食品,能減少便秘、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可以幫助控制體重,也能調理脾腎、強化帶脈。

★ 含鐵食物

可適當攝入豬肝、當歸、紅棗、牛羊肉,以及菠菜、櫻桃、葡萄等含鐵質豐富的蔬果,使帶脈氣血充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按這三個穴位,很給力!


面對美食,欲罷不能,大葷大素腸胃失調,三餐不定,這些都是腸胃不喜歡的壞習慣。長此以往,任憑口腹之欲蔓延,一不小心就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這個時候,家裡又沒有藥,怎麼辦?祿裡堂艾灸加盟小編提示: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

一、足三里穴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里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里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按摩足三里,堪比催動人體自帶的一株靈芝仙草,其對消化系統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主治病症:①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③心悸、失眠、癲狂等心腦病證;④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⑤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二、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四縫穴位於仰掌伸指。在第2~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主治病症:①小兒疳積,腹瀉,蛔蟲病;② 百日咳,氣喘,咳嗽。

三、下脘穴

《靈樞·四時氣》:“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下脘穴也叫幽門穴和下管穴,其具有緩解腹脹、吐瀉、消化不良等病症的作用,按摩下脘穴有疏導水濕、減肥排毒的作用。

下腕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主治病症:①腹痛、腹脹、食穀不化、呃逆、腹瀉等胃腸病證;②痞塊。

消化不良其病根在胃部,所以只要疏肝理氣,就能解決消化不良問題。以下這三個穴位一發熱,心包經的功能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土,好胃口就來了,消化功能也增強了!它們是:

一、大陵穴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我們手上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

大陵穴位於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病症:①心痛,心悸,胸脅痛等心胸病證;②癲狂;③胃痛,嘔吐,癇證;④腕臂痛;⑤ 咽炎,腋淋巴腺炎,疥癬。

二、勞宮穴

勞宮穴是心包經的滎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的病證。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精神緊張、促進食慾。可用手指按壓左右手本穴,各約10~20秒,每天1~2次。

勞宮穴位於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主治病症:①心痛,心悸;②癲狂癇;③口瘡,口臭,黃疸,食慾不振;④手癬,手指麻木;⑤ 高血壓。

三、內關穴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定驚止悸,滌痰開竅,寬胸理氣,和胃降逆,養心安神,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點揉此穴能寬胸理氣,寧神和胃。

內關穴位於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病症:①心痛,心悸,胸痛、胸悶等心胸病證;② 胃痛,嘔吐,呃逆等胃疾;③ 失眠,癲癇等神誌病證;④上肢痺痛、偏癱、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另外,腸胃不好時,飲食也應特別注意,應以粥等流食為主,如胡蘿蔔粥、茯苓芡實粥、小米粥、燕麥粥等。養生要以脾胃為先,作為生命健康的基礎,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為我們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們都需要呵護它們,尤其是夏季。在中醫理論裡,脾與四時之長夏相應,是養脾胃的好時機。

最近氣溫高、氣候濕熱,人們容易出汗,損耗了大量體液和營養物質,適合養脾除濕。但養脾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常識。

—— 祿裡堂 ——

弘揚中醫艾灸養生,伴你健康逆生長!

加盟艾灸,要選擇專業品牌

祿裡堂——

無需醫學基礎、無需經營經驗

快速收回投資成本

△諮詢熱線
世界這麼大,卻讓我們相遇

希望你們點完贊可以把我分享給你的朋友

誰讓我有一顆想捕獲全人類的心呢。哈哈. . .

大象洛陽
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大象洛陽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進入“三伏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的氣候特點,使不少老年人因體內熱量散發不暢而出現上火的現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此時點按手腳的去火點,可以治療多種熱症,又無副作用,有助於老年人清熱消暑,順利度過炎熱的暑季。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胃火牙痛:點按“內庭穴”

內庭穴,屬足陽明胃經。中醫認為,胃火熾盛,症見煩渴多飲,或渴欲冷飲,口臭嘈雜,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導等症。

這時點按內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黃連丸”。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縫紋頭後凹陷中。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壓、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脹為度,1~2分鐘,然後再按壓另一隻腳,如此反复2~3次。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眼屎多:點按“關衝穴”

關衝穴,屬手少陽三焦經。老年人在炎熱的三伏天,睡醒後眼角有眼屎出現,有時眼屎把眼皮粘住,這是火熱之邪侵襲上焦或是體內熱毒上沖所致。有可能出現血壓增高,甚者出現結膜炎等。

要想清除眼屎,經常點按位置在無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側去火點,關衝穴有瀉熱開竅、清利頭目的功效。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為宜,並堅持30秒至1分鐘,然後再按壓另一隻手的關衝穴,每日2~3次。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鼻子冒火:點按“魚際穴”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鼻子冒火咽乾,正是肺熱的表現,甚至還會出現咳嗽或氣喘、痰黃粘稠、胸痛或咳吐膿血、氣味腥臭等病症。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顯突起,形狀似魚際是去火點,可清熱利咽,調理肺氣的作用。經常點按對搓,至發熱,意想熱氣沿手臂進入胸腔,連續搓3分鐘,每日2~3次。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爛嘴角:點按“厲兌穴”

厲兌穴,屬足太陰脾經,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在炎熱的伏天常出現脘腹脹滿、厭油膩、噁心嘔吐、尿少面赤、身癢發熱、口乾苦、嘴角發紅發癢、脫皮糜爛等現象,更有甚者會出現裂痕,張口有時出血。

中醫認為,老年人脾胃運化功能衰弱,水穀聚而化火所致。7~9點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時辰,可用小木棍點壓此穴,每次點壓100次,兩腳交替進行2~3次,每日2次。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燥熱心煩:點按“少衝穴”

少衝穴,屬手少陰心經。在小指內側(橈側)指甲角外約一分處。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感覺心中煩熱,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飲、口舌生瘡、尿黃等症的出現。

中醫認為,這是伏天的伏火炎熱外蒸,心火上炎所致。這時可通過點按少衝穴去火點緩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壓此處,要有酸麻脹的感覺,並持續1分鐘,兩手交替進,每日2次,有行氣活血、清熱醒神的作用。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睡不著:點按“勞宮、湧泉穴”

中醫認為,“不寐”的發病機制是陽不入陰,許多老年人在三伏天上火,致使陽熱內盛,雖入夜而不能入於陰中,而造成夜寐不安。如此下去,會使血壓上升,還會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等的出現。

這時可點按手心的勞宮穴去火點,屬手厥陰心包經,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掌心內第一道橫紋的凹陷中,有理氣活血,寧心安神,清熱散邪的作用;腳心的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位於足心前凹陷中,有清熱醒,交濟心腎作用,可用於虛火上炎,實火熾盛有釜底抽薪的功效。坐穩排除雜念,左小腿置於右大腿上,左手輕握左腳踝,用右手掌心拍打左腳心100次(用力稍大,拍出響聲),然後換左手掌拍打右腳掌心。每日3次。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尿黃澀痛:點按“至陰穴”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炎熱的三伏天,濕熱過盛可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嚴重時還會引起尿瀦留,患有前列腺增生或絕經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緩解尿黃澀痛的症狀時,可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辰,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點按這八個穴位可清“夏火”,快學起來(清熱消暑)

便秘痔瘡:點按“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在足大趾內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中老年人在炎熱的三伏天,極易引起便秘造,造成痔瘡出血、疼痛等症狀。有些人上了年紀氣血虧虛,脾胃虛弱,不宜使用瀉下的藥物,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此時點按足太陰脾經,隱白穴去火點,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和痔瘡疼痛症狀。每次2~3分鐘,感到酸麻脹,每日2次。最好選擇在9~11時,此時為脾經最旺盛的時辰,按摩效果最好,按摩完後再換另一隻腳。完畢再喝杯蜂蜜水有助於潤腸通便。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去火點時,要避開空調冷風,按摩後半小時內不要接觸涼水,按摩完畢最好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氣血流通,排出體內代謝廢物,更好地發揮去火作用。

文章來源:醫患故事會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長身體是寶爸寶媽們常掛在嘴邊的話題,而要想寶寶健康的成長,吃好與睡好就顯得尤為重要。吃的好,包括胃口好和消化的好,但,光是琢磨寶寶的胃口就夠令家長們頭痛了!一桌子的美味佳餚,寶寶得讓人哄著才能吃,若有孩子不愛吃的,餵起飯來更是難上加難,更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就是不愛吃飯,這可怎麼辦呢?此時,家長應該先找出原因,然後才能對症治療,除了在飲食上做出調整,大家還可以通過推拿來解決問題!

寶寶不愛吃飯,如果是三歲以內的孩子,這是由於其先天的生理特點決定,因為脾的功能沒有發育全,經常罷工,所以家長不要強迫的餵孩子。另外,家長們總是愛互相比較孩子的飯量,於是就主觀性的認為孩子不愛吃飯。其實,每個孩子的飯量不等,千萬不要強行比較,而且,有的孩子脾的功能吸收好,雖吃得少,但吸收率高,而脾胃虛弱的孩子吃再多也是吸收不了營養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奶奶覺得你沒吃飽”,這個是要注意的,過度餵養,也是會損傷孩子脾胃的。

如果孩子胃口不好,排除了相關疾病,是可以通過以下推拿方法來調理的!

運內八卦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順時針運內八卦,100~300次。

揉板門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板門位於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拇指揉法,一手握住小兒的手,另一手拇指在手掌大魚際平面揉動,100~300次。

清補脾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脾經位於小兒拇指的橈側緣。清補脾即來回推之。(最好將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300次。

掐四橫紋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四橫紋位於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橫紋。用拇指逐個掐揉,掐一揉三,操作1~2分鐘。

摩腹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操作1~2分鐘。

捏脊

小兒推拿,寶寶不愛吃飯?這6個穴位你一定用得上(胃口不好)

位於後背正中,整個脊柱,從大椎至長強成一條直線。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處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操作3~5遍。

在生活中,一定要給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比如零食可以吃一些,但不能過度,因為零食吃的多了,也是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的,有許多寶寶就是零食吃個不停,等到正餐時間反而不餓,這種習慣一定要幫孩子改掉!

文章來源:養生與健康達人

肩頸痛、感冒、便秘很難受?簡單刮一刮就能緩解




刮痧頸肩痛腰背痛 感冒 便秘腹瀉

刮痧,為中醫外治法之一,用硬物刮拭體表,可刺激經絡俞穴,起到疏通經氣、調整臟腑氣血之效,從而削損、宣洩邪氣,維護人體正氣。

生活中常見的很多小病小痛,學學刮痧之法,能輕鬆解決問題。

這些病,刮痧可以緩解


頸肩痛

頸肩痛,可沿著“ 大椎穴— 肩井穴 ”的方向刮痧。

大椎穴:頸部和背部交界處,有一突起最明顯的骨頭,其下方凹陷處,即為此穴。

肩井穴: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即為此穴。

腰背痛

可沿著“ 大椎穴— 夾脊穴 ”的方向刮痧,或刮揉委中穴

夾脊穴:多個穴位的總稱。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0.5寸左右,左右共34穴。

委中穴:位於膝後膕窩正中央。

刮痧減輕頸肩腰背痛時,可用萬花油代替刮痧油。萬花油有活血、化瘀、通絡之效,也有助於緩解痛症。

感冒

沿著“ 風池穴 —大椎穴— 夾脊穴 ”方向刮痧,可輔助退燒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可用刮痧板的邊角處,在迎香穴處按揉,或從迎香穴向鼻唇溝的方向刮拭。)

風池穴: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左右各有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中暑

中暑患者如有發熱、頭痛症狀,可按上述感冒刮痧的方法處理。

若感到噁心想吐,可刮拭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

若感到胸悶胸脹,刮拭膻中穴,即兩乳頭連線中點。

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六指處。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距手掌約兩指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約四指處。

胃腸問題



胃腸問題,可刮拭兩個部位:

一是腰骶部,此處有大腸俞、小腸俞、胃俞穴、脾俞穴等,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效;

二是腹部,此處為脾經、胃經所行之處,還有天樞穴、大橫穴等,可調中和胃、理氣健脾。

這些穴位是雙向調節的,既可止瀉亦可通便

通常,腹瀉的話,按逆時針的方向刮拭;便秘,按順時針的方向刮拭。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旁開約三指處。

大橫穴:位於肚臍左右旁開約六指處。

注意事項

刮痧前

準備好刮痧板和刮痧油。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前將刮痧油塗擦至將要刮痧的部位。

如果沒有刮痧油,也可以用潤膚油、護手油,甚至食用油代替。

刮痧時

刮痧部位不宜受涼,不宜吹風。

刮痧力度宜適中,速度不宜太快,刮到皮膚有點潮紅出痧即可。

刮痧時間不宜太長,總共不超過20分鐘為宜。

刮痧後

刮痧出痧後,飲用一杯溫開水(淡鹽水為宜)。

盡量在1小時內不要洗澡。

再次刮痧需在痧印消退後

以下幾種情況,不宜刮痧:

○皮膚有破損、痣、膿瘡、水皰等,刮痧易致傷口感染。

○身體水腫,刮痧易加劇水腫。

○正處於孕期,刮痧可致流產。

○存在急性扭傷、骨折,刮痧易加重創口充血、疼痛。

○有出血性傾向者,如患有血小板減少症、糖尿病晚期等疾病,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刮痧易致其血凝不止。

○心衰患者,刮痧易致急性心力衰竭。

○ 腫瘤、結核、腎衰患者不宜刮痧。

文章來源:健康美容寶典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現代女性工作忙碌、生活節奏緊張,經常吃飯、睡覺不定時,長期以往則會引起氣血運行不暢,人就容易變老。

一般情況下,女人變老時,會先後有四個特徵出現:黃、乾、累、冷。

如果四個都具備,不僅代表您已經步入衰老,還證明您是一個氣血虛的人。

女人變老四部曲

1“黃”——血供不足

黃是指皮膚發黃、頭髮枯黃,因為頭髮和皮膚,都需要身體的血供來滋養。

一旦氣血虛弱,身體會“舍車保帥”地甩掉皮膚和頭髮,主要保護內臟。

所以,只要有膚色發黃或者是頭髮枯黃的症狀出現,就說明身體已經血虛了。

2“乾”——缺“水”

“乾”不僅是指皮膚彈性變差,還包括身體局部痙攣、身高變矮、甚至足跟疼等症狀,這些症狀其實是由同一個原因導致,那就是:身體缺乏了“結合水”。

我們喝進去的水,有一部分被蛋白質緊緊抓住,以此保證器官的豐潤充盈,這部分水就是“結合水”。

隨著增齡,“結合水”逐漸減少,人的皮膚就會變得沒有彈性,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

3“累”——肌肉供血不足

人體的站立或者運動要靠肌肉維持,如果肌肉供血不足或者供給肌肉的血沒有背負足夠的氧,就會影響肌肉的功能,“累”就是因此出現的。

現在人們攝入的營養雖然很豐富,但身體卻缺乏高質量用血的能力,自然影響肌肉功能,所以人會感覺累,這在中醫角度看就是氣血虛。

4“冷”——能量不足

“累”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冷”,我們的生命就是一根燃燒的蠟燭,火苗旺,人就不冷。

蠟燭是人體的陰和血,火苗是人體的氣和陽,補陽藥可以讓人不怕冷。但是,如果不給蠟燭增量,人早晚會面臨“原料”耗竭。

這四步不一定從先到後發生,很多情況下,是同時發生的。

三招減緩衰老

1減少肌肉流失

從中年開始,人體的肌肉會加速流失,到60歲,肌肉流失將達到30%,80歲以上幾乎流失一半。

規律飲食,每天堅持半小時的運動量,並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蛋、奶以及大豆製品等。

2預防慢性疾病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大幅升高。隨著血管動脈硬化病程的推動,血管、大腦、心臟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會大大加快衰老進程。

3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會加速衰老,提前出現衰老跡象,如:皮膚鬆弛、皺紋增多、臉色暗黃等,還會引起一系列疾病。

6個不老穴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通暢,則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就能保持相對的協調和平衡。

1血海穴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屈膝時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2寸。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點-11點,左右各按摩3分鐘,力道以能感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主治:緩解痛經、治療月經不調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緩解更年期不適。

2三陰交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按摩方法:9點到11點,調脾胃;17點到19點,養護腎氣;21點-23點,調理三焦。
主治:腸鳴腹脹、腹瀉;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遺尿;心悸,失眠,高血壓等。

3足三里穴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按摩方法:晚7-9點,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4太谿穴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下午17-19點,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按揉力度,除酸脹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
主治:治眩暈;治飛蚊症;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治不孕症,治性泠淡,治更年期性交痛,前列腺發炎或肥大等。

5關元穴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按摩方法:搓熱雙手,然後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雙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注意不要過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主治:腹痛、痛經;月經不調、不孕促排卵;治療脾腎虛寒引起的泄瀉;治療陽痿、遺精;治療遺尿、尿頻、尿閉等。

6帶脈穴

女性衰老只需四步:黃、乾、累、冷!你到了第幾步?(氣血虛)

位置:在側腹部,第11肋骨游離端垂線與臍水平線的焦點上。
按摩方法:用雙手從兩邊按捏、揉點、提拿穴位。或每天晚上睡覺前,沿著帶脈橫向敲擊30-50圈,
主治:月經不調、閉經、赤白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疝氣;腰痛、脅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灸透大拇指,對月經不調有奇效(制污穴)


灸透大拇指,對月經不調有奇效(制污穴)

人體穴位多不勝數,有些穴位擁有非常神奇的效果,但是不為人知,這就太可惜了。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鮮為人知的奇穴——制污穴!

恐怕99%的人還不知道這個穴位的存在吧?

一、制污穴,你知道麼?

灸透大拇指,對月經不調有奇效(制污穴)

制污穴屬經外奇穴,位於大指背中央線上,計三穴。

因其在清理機體垃圾,促進潰瘍癒合方面有獨特的效果,故也被稱之為“治污”穴。

從地理位置上看,制污穴又在我們的手太陰肺經上,肺主皮毛,說明此穴對於皮膚毛髮問題有很的大作用。

制污穴也是“董氏奇穴”中的重要穴位,可清除臟腑濁氣,疏導中焦積滯,祛瘀通絡,活血益氣,加快創面癒合,在臨床上屢創奇蹟。

制污穴多采取點刺放血,除此之外也能艾灸,同時非常適合按揉,沒有專業人員指導刺血時,通過艾灸或按揉制污穴,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制污穴的絕技——治癒傷口!

灸透大拇指,對月經不調有奇效(制污穴)

制污穴最大的妙用之一,在於處理各種內外傷口不癒的問題。

比如現代人常見的反复口腔潰瘍,中醫認為反复口腔潰瘍多為正虛邪實,屬於自身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的表現。

這類人一旦飲食不節,脾胃積熱,很容易導致排泄廢物積累難以祛除,經脈瘀阻,潰瘍經久不愈,通過刺激制污穴可有效干預。

除了口腔潰瘍,還能調理糖尿病患者皮膚潰瘍難以癒合、瘡瘍、燙傷、青春痘、帶狀皰疹、化膿性中耳炎、久年惡瘡、惡瘤開刀後刀口流水不止,不結口、各種刀傷不收口,燙傷、擦傷等。

當然,制污穴並非萬能,對於比較頑固難癒的潰瘍,獨取制污穴可能效果不足,針灸時可以根據患者俱體病情搭配其他穴位及或藥物,兼顧食療,糾正生活習慣,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制污穴第2大妙用——催經!

制污穴另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在於它對女性月經不調有奇效,尤其是經期推遲,刺激制污穴往往立竿見影。下面都是一些女性網友對製污穴的反饋:

關於經期推遲的問題,最常見的是血寒陽氣不足導致的。

月經推遲的人,多數伴有手腳涼、小腹涼、容易疲乏,情緒低落等,和節食減肥、精神緊張、壓力大、運動不足有關。

這種情況,大家可以試試配合艾灸或按揉制污穴,艾灸的話,每次艾灸20-30分鐘;如果是按摩,每天2-3分鐘,大約100=200次即可。

四、制污穴為什麼這麼厲害,原因在這!

灸透大拇指,對月經不調有奇效(制污穴)

為什麼制污穴對傷口癒合有奇效?

中醫認為,人體傷口難以癒合,主要跟脾虛有關。

宋代醫家陳自明《外科精要》中指出:“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

明代汪機在《外科理例》中指出:“肌肉、脾之所主,潰後收斂遲速者、乃氣血盛衰使然……生肌之法,當先理脾胃,助氣血為主,則肌自生。”

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創口癒合延緩,而製污穴位於肺經,肺主一身之氣,恰可促進脾氣血生化的功能,脾又主肌,對氣血肌肉的恢復很有好處。

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創口難癒合,很多也都是脾虛的現象,另外脾統血,也起到了維持經期平衡的作用。

所以刺激制污穴,表面是加速了傷口癒合,促進了經期,根源上看是健脾益氣,補足了脾氣,對於現代越來越多的脾虛人士,這是個很好地消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掌握人體7大排毒穴位,想病都難!


經絡不通怎麼辦?如何排除體內毒素?掌握人體十大排毒穴位,想病都難!

一、足三里

1、功用:

一是扶正培元,強脾健胃;

二是推進推陳出新,健壯肌體;

三是進步內分泌體系功用,增強免疫能力。

足三里穴對消化體系、神經體系、血液體系、循環體系、內分泌體系、泌尿體系、生殖體系的疾病有避免和醫治效果,特別對消化體系的疾病、成效更為顯著。

2、主治:胃炎、緩慢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消化不良、肝炎;神經衰弱、癲癇、失眠、頭痛、貧血、偏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遺尿症;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傷風傷風;膝關節炎、下肢關節炎等疾病。

二、關元穴

1、功用: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腎壯陽,補腎壯陽,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成效。是男人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

三是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體系功用,進步免疫能力,避免變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2、主治: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宮頸潰爛、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

三、中脘穴

1、功用:

一是能調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滯,此穴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成效。

2、主治: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胃脹滿、消化不良、吐逆、口臭、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痢疾、闌尾炎、便秘、肝炎、膽囊炎、黃疸、高血壓、心絞痛、中暑、癲癇、癔病、神經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最主要是醫治消化體系疾病,更是醫治各種胃病的主要穴道之一。

四、內關穴

1、功用:

一是能理氣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2、主治: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休克、昏倒、昏厥、暈車、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胃病、胃痙攣、吐逆、呃逆;膈肌痙攣、妊娠惡阻、低血壓、無脈症等。對各種心髒病、各種精神病和神經體系疾病效果較好。

五、合谷穴

1、功用:

一是能清熱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間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痛。

2、主治:傷風、咳嗽、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木、癲癇、精神分裂症;腸炎、痢疾、痔瘡、小孩脫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結膜炎、耳聾、急性肩風濕、五指痙攣、難產、麻疹、多汗、失語症等。特別對傷風後導致的頭痛醫治效果更佳。

六、湧泉穴

1、功用:

一是清腦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熱散風。

湧泉穴能夠扶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並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成效。能夠降血壓,可推進部分血液循環,有助於避免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效果。

2、主治:休克、昏倒、暈厥、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孩驚風;腦出血、功用性癱瘓、功用性失語、臉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七、陽陵泉

1、功用:

一是通筋活絡;

二是疏經利節;

三是清熱利膽。

2、主治: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關節炎、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腓神經麻木、脈管炎、類風濕、腰痛等病。也是醫治肝膽疾病的要穴,對肝炎、膽囊炎、黃膽的管理效果也較好。一起還對高血壓、癲癇、遺尿、腳氣等病有醫治效果。

文章來源:健康生活小助手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炎熱的夏季,常常會讓人感覺體內濕熱,酷暑難耐。而瑜伽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體,平靜內心,心靜自然涼。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今天給大家分享9個簡單的瑜伽體式,幫你度過炎熱的夏季,一身清爽。

1、站立屈膝前屈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山式站立,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 吸氣脊柱延展,呼氣微屈膝
  • 直背前屈向下,雙手放在腳兩側
  • 背部放鬆,頭自然垂落
  • 保持5-8個呼吸,還原

2、雙角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山式站立,雙腳分開一腿長
  • 腳外側相互平行,吸氣脊柱延展
  • 呼氣前屈向下,雙手抓大腳趾
  • 腿內側收緊上提,坐骨找天花板
  • 頭自然垂落,保持5-8個呼吸

3、金剛跪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跪姿,雙膝併攏,雙腳分開
  • 腳背貼地,臀坐在瑜伽磚上
  • 吸氣背部立直,呼氣肩放鬆
  • 雙手放在小腹前承托,掌心朝上
  • 閉上雙眼,保持5-8個呼吸

4、融心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四角跪姿,髖在膝蓋正上方
  • 保持髖部不動,雙手向前伸直
  • 額頭輕觸地面,胸腔向下找地板
  • 隨每一次呼氣,加深幅度向下
  • 保持5-8個呼吸,還原

5、嬰兒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跪姿準備,雙腳雙膝併攏
  • 臀部坐腳後跟上,吸氣延展
  • 呼氣前屈向下,額頭點地
  • 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掌心朝上
  • 放鬆身體,保持5-8個呼吸

6、睡天鵝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從下犬式,吸氣抬右腿向上
  • 呼氣往前跨,前方大小腿貼地
  • 吸氣胸腔上提,呼氣俯身向下
  • 腹部貼向大腿,手肘撐地
  • 右髖向後左髖向前,肩放鬆
  • 保持5-8個呼吸,換反側練習

7、獅身人面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俯臥,雙手向前伸直,掌心貼地
  • 呼氣,手肘撐地,抬胸腔向上
  • 慢慢將手肘滑向胸腔,到大臂垂直
  • 胸腔上提,鎖骨展開,肩放鬆
  • 保持5-8個呼吸,還原

8、快樂嬰兒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仰臥,屈雙膝,大腿靠向腹部
  • 雙手抓住腳掌,雙膝分開略大於側腰
  • 呼氣時,大腿去向腹部,放鬆身體
  • 小腿垂直地面,保持5-8個呼吸

9、仰臥束角式

最適合夏季練習的9 個瑜伽體式,去除體內“熱氣”(一身清爽)
  • 仰臥在抱枕上,雙手放身體兩側
  • 屈雙膝,腳跟靠近臀部,腳掌相對
  • 呼氣時雙肩放鬆,雙膝沉向地面
  • 閉上眼睛,保持1-3分鐘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