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拍打法教學(排出體內濕、寒、滯氣、風、痰)


臀部拍打法教學(排出體內濕、寒、滯氣、風、痰)

《黃帝內經》雲:“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骨正筋柔,氣血自流”。只要打通經絡,即可百病不生。骨正筋柔,使氣血順暢。

而現代人不愛運動,會導致血液不通暢,氣血不通暢,外邪就容易侵入體內,體內毒素排出緩慢,長期以往,淤塞堆積在體內,造成經脈堵塞,給健康留下隱患。

萬病皆是源於淤和堵,我們人體有一個中央,是最容易出現循環阻塞的問題,它就是我們——臀部。

臀部是人體的一大“毒窩”

臀部拍打法教學(排出體內濕、寒、滯氣、風、痰)

臀部位於人體的中部,是人體上下肢的交通樞紐,是七大經絡銜接的必經之處。

久坐、久站等不良行為,導致臀部血液循環受阻,毒素積累體內,造成各種疾病。

下面我們來看看,臀部毒素積聚會招致哪些危害。

1.臀積毒素、影響腰部

由於我們久坐、蹺二郎腿,臀部經絡不通,代謝不好。使臀部循環不暢、發涼、大量寒毒囤積在腰椎、盆腔、腹股溝處。

臀部附近就像一個垃圾場,從而招致腰部問題。如:腰酸、帶脈不暢、腰腹贅肉多、下肢循環不好。

2.招致各種婦科疾病

臀部寒涼,盆腔內、腹股溝堆積很多瘀堵的毒素病菌,招致盆腔積液、盆腔炎、附件炎、 陰道炎等炎症。

臀部周圍受寒,會使臀部經絡收縮,呈現痛經,月經不調,血色暗、血塊等。

當臀部(盆腔)多濕,會形成泌尿生殖系統的炎症,盆腔炎或陰道炎等。

在子宮、卵巢部位寒氣不容易排出易構成囊腫,肌瘤等。

3.臀積毒素,影響外形比例

臀部、腿部、腰部易引發部分過多浮肉、過量的水份匯集,易產生濕症、寒症、身體變形、代謝減慢、人體比例不協調等等問題。

調理方法

每天堅持拍打屁股至少5-10分鐘,堅持一個月以上就會看到效果,若是事務繁忙,不必專門花時間,走路的時候,順道拍拍屁股身體就能感受到明顯變化。

臀部拍打法教學(排出體內濕、寒、滯氣、風、痰)

拍打方法

1.實掌拍打刺激大,療效更明顯。

2.為了減輕痛感,有時也可用空掌。但空掌並不是把手指彎曲手掌鼓起來形成一個大空心,而是把大拇指與其他四指併攏,形成一個很淺的空心,其餘手指依然平坦,所以基本上還是實掌。

3.如需要加強某些局部的刺激,可用手背拍打,以並排的手指背面指關節為主,因此處肉少,骨關節突出,比手掌更硬,所以拍打刺激更大。

4.有些部位可用拳頭拍打,如臀部肥厚之處。

5.大面積拍打時,整個手掌和手指部分應全用上。

6.對自己用手拍不到或者用手力度不夠的部位,可用工具拍打,如布鞋底、木棒、石頭等其它天然材料做的拍打工具。

拍打力度

拍打按力度可分為文拍和武拍兩種,如同煲湯煎藥的火候分文火、武火一樣。文拍就是輕拍;武拍就是重拍。

拍打力度沒有絕對標準,所以文拍、武拍是相對的概念。同樣的力度,對這個人是武拍,對其他人也許是文拍,所以具體用力大小還需根據年齡、病情、部位、環境等各種因素決定。

武拍、文拍應交替使用。總原則是:不可一開始就重拍,拍打力度需由輕到重。通常開始拍時痛感明顯,過一會兒痛感就會降低,再逐漸加重力度。只要能忍受,拍打的力度越大越痛,療效也越好。

輕拍可達到與重拍相同甚至更好的療效,但需要的拍打時間更長。對一個部位如果能拍打一小時以上,療效更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瑜伽雙腳靠牆倒立式練習與好處,改善水腫坐骨神經痛(一個動作)


瑜伽雙腳靠牆倒立式練習與好處,改善水腫坐骨神經痛(一個動作)

瑜伽動作ViparitaKarani(梵文為विपरीतकरणी),英文常稱LegsUpTheWallPose,中文主要翻譯為雙腳靠牆倒立式或靠牆倒箭式。筆者較傾向稱之為雙腳靠牆倒立式,因為雙腳靠牆倒立式其實也是瑜伽倒立動作之一,而且是一個非常好的初級倒立動作。

瑜伽雙腳靠牆倒立式練習與好處,改善水腫坐骨神經痛(一個動作)

以一般大眾來說,倒立動作並不適合初學者;而且基於生理結構或身體狀態,有些人並不適合練習任何倒立動作。屬於以上兩者的人士,均可以透過雙腳靠牆倒立式來一嚐倒立的滋味。雖說這是一個安全性相對較高的動作,習者練習前仍先充份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

在雙腳靠牆倒立式中,雙腳倒轉,這個被動的姿勢緩解了腿部的血液擠壓,亦是雙腳水腫的常見成因之一。對於久坐或久站的人士,透過雙腳靠牆倒立式能夠舒適地改善狀況。

除此以外,這個平靜舒適的倒立動作給整個神經系統提供了修復的機會,透過瑜伽的練習修復神經系統,在緊張的生活中靜下來。

雙腳靠牆倒立式的步驟、方法及技巧

以下我們介紹一下進入雙腳靠牆倒立式的步驟,

練習級別:初級

練習時間:根據個人需要,每次大概3-10分鐘。

練習次數:睡前練習,或當天任何想放鬆的時間練習

動作類別:睡前瑜伽/初級伸展/牆瑜伽/靠牆運動

瑜伽雙腳靠牆倒立式練習與好處,改善水腫坐骨神經痛(一個動作)

步驟(1)調節與牆壁的距離

由坐姿開始,面向牆。雙掌於地,手指向臀部方向,曲雙肘支撐上半身。支撐好上身後,慢慢調節臀部與牆壁的距離。

若臀部無法完全靠牆,只需找一個舒適的距離便可,切忌強行靠牆而導致腰背受傷。

步驟(2)雙腳靠牆

調節好距離後,雙腿慢慢伸值靠牆,腳掌向天。上半身放鬆平躺在地板上,檢查你的身體是否左右對稱。

步驟(3)手臂位置

動作準備好後,雙手可以選擇放在腹部或身體旁邊,亦可以輕輕彎曲手肘在頭頂的方向。

保持頸後拉長,調整呼吸節奏,讓呼吸逐漸慢下來。

步驟(4)配合瑜伽帶

如有需要,可以用一條瑜伽帶輕輕綁著大腿中部位置,固定雙腳。

步驟(5)完全放鬆

面部肌肉、舌頭和眼球放鬆,在動作中保持大概十分鐘的時間,讓呼吸自然流動。

雙腳靠牆倒立式相關補充

視線:雙眼合上,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反姿勢(counter-pose):任何站立瑜伽動作

動作簡化:雙腳麻痺感太強烈時可以先曲腳,把雙膝拉近胸口位置。

作用:靜心、修復瑜伽

練習雙腳靠牆倒立式的好處

瑜伽雙腳靠牆倒立式練習與好處,改善水腫坐骨神經痛(一個動作)
  1. 舒緩坐骨神經-雙腳靠牆支撐腿部,致使雙腳可以完全放鬆。疲憊的腿部肌肉在此姿勢中得以放鬆,消除因坐骨神經痛引起的壓力。
  2. 舒緩神經系統:如上述,雙腳靠牆倒立式是倒立姿勢之一,因此它可以為整個神經系統帶來舒緩效果。把專注力放在深呼吸上,能進一步平息心靈。
  3. 放鬆下背:由於牆壁對腿部有很好的支撐,因此腹部或下背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休息,進一步降低了骶骨(sacrum)附近肌肉周圍的僵硬度。久坐腰痛人士非常適合練習。
  4. 改善水腫血液在動作中能夠自然回歸心臟,除了能減輕心臟的工作,更能加速血液的循環。完成動作後,雙腳落地後會先麻痺,後逐漸充血,久坐久站人士最適合練習這個動作。

練習瑜伽倒立的注意事項

  • 任何患高血壓或眼部疾病人士(例如視網膜脫落或青光眼)都不應該進行練習。
  • 女性在月經期間應避免倒立練習。
  • 頸部受傷、心髒病或懷孕人士,練習前應先向醫生查詢並於專業人士指導下練習。
  • 大部份倒立動作都不是初級程度,習者必須打好基礎,量力而行。

文章來源:瑜伽徒

脾胃不好!按壓“一個指頭”就搞定!隨時可用,比吃藥方便多了!


脾胃不好的人,通常會選擇吃藥調理,其實,按按我們手掌上的“一個指頭”也可調理,而且,比吃藥實用多了!隨時可用。

我們知道,足三里是人體重要的長壽保健穴。其實,在人的“無名指頭”上有個穴位和足三里同樣重要!書中記載,“三眼穴功同足三里”,即三眼穴同樣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侯教授說,經常按揉三眼穴可以調脾胃、抗衰老,不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

足三里是胃經合穴,所謂合穴是指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對於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尤其是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過按摩、刺激足三里來進行治療和調理。

同樣道理,經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調整氣血、陰陽,從而實現調脾胃、抗衰老、防病於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們雙手的無名指上,只有準確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

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上縱向畫三條四等分手指的豎線,然後再橫向畫兩條三等分這節手指的橫線,這樣就形成了六個交點。三眼穴位於最左上角的交點處。以同樣方法找到右手的三眼穴。可用圓鈍的器物尖端點按穴位,同時結合自己的呼吸頻率有節奏地按壓,效果更好。

針對老年人陽氣漸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病症,經常按摩三眼穴有助於緩解症狀。按摩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要找准穴位,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另一隻手上的三眼穴,每隻手10分鐘,交替進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養生資訊!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3套拉伸膽經


刺激腎經的陰瑜伽序列(收藏級)

女人一旦過了30歲,身體的代謝在慢慢變差,吸收不好,腎臟不好,婦科疾病多發,所以身體需要運動,經絡更需要疏通,而陰瑜伽就是拉伸經絡的很好選擇。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陰瑜伽是一種平衡陰陽的同時,疏通全身經絡,活血養氣,對身體的經絡和穴位起到類似針灸按摩的作用,使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等炎症得到緩解和平衡。

讓你在練習過程中,調整體質,去聆聽自己的身體,這就是陰瑜伽。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分享3套陰瑜伽序列


可以很好的拉伸膽經,刺激腎經


適合女性朋友經常練習


瑜伽老師也可以加入排課中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3 套陰瑜伽體式,給全身經絡來一次深度按摩(膽經,腎經)

學會在陰瑜伽練習中

關注和聆聽自己的身體

每個體式在自己的極限邊緣保持

適當的時候可以藉助輔助和工具延展

文章來源:瑜伽解剖學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有一名男性患者,49歲,因為高血壓來到我科室就診。我詢問患者,患者自己說已經患有高血壓病史10多年了,最近感覺血壓上升的厲害,於是前來我科室就診。我首先對他進行血壓的測量,測量結果顯示患者血壓確實偏高。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我又對患者情況進行了詳細詢問,經過詢問得知,患者平時便經常吸煙,酒喝的倒是不多,此次就診之前患者一直在服用纈沙坦來維持血壓;除此之外,患者平時作息規律;患者自述近來和家人產生了矛盾,總是生氣,嚴重了還會感覺頭暈。我又對患者進行觀察,我發現患者舌質是紅的,舌苔是黃色的,脈摸起來是弦數的。根據中醫理論的相關知識,舌紅苔黃脈數是肝火較旺盛的表現,同時患者生氣容易頭暈,這是肝陽上亢的典型臨床表現。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肝陽上亢的臨床表現以血壓升高為主,伴有眩暈、面紅耳赤、煩躁易怒、頭目脹痛等症狀。根據中醫理論知識,肝火旺盛就容易影響人的情志,肝失去疏泄功能氣血進而失調,肝火上攻頭目就會引起眩暈等症狀,那麼針對肝陽上亢,實際上按照鎮肝潛陽來治效果也並不理想。

因為在中醫上來說,高血壓不但是一個左升的問題,還包括肺與大腸右降的問題,因此中醫的治療除了平肝潛陽,還要疏肝理氣,通利陽明。肝可以調暢人體氣機,我們都知道高血壓的發病都容易生氣發怒有關,若要治愈高血壓,也要注意情緒的克制,少生氣,保持心情愉快。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既要治標以降血壓,又要治本以扶正,兩個方面都要重視,如果血壓較高就需要先把血壓降下來,以免形成中風。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艾灸,讓身體經絡臟腑功能進行自我調整,自動就把血壓降下來,而不需要外來力量幫助,但如果要鞏固效果,需要一段時間的平肝潛陽的中藥治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常見的穴位:

一、百會穴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該穴位位於頭部,取穴的時候,採取坐臥位,兩個耳朵尖與頭正中線相交處,就是本穴。

該穴位屬於督脈,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美尼爾綜合徵、腦血管病等;配合天柱穴還可以治療頭風、眼花等。

本穴進行艾灸的時候,應當注意高血壓為慢性病,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體質多為上實下虛,因此有時候直接艾灸百會穴會引起某些患者頭暈,所以一般先艾灸身體下部的穴位,使邪熱從下行,然後再艾灸百會穴等頭部的穴位,這樣會減少不良反應、使頭腦感覺輕鬆。該處隔物艾灸60分鐘即可。

二、湧泉穴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該穴位取穴的時候採取仰臥位,足趾屈曲,足趾的第2、3腳趾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可以觸及一處比較明顯的凹陷,就是本穴。

該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失眠、頭暈等,湧泉穴此處敷貼藥物現代也比較常見。該穴隔物艾灸40分鐘即可。

三、風池穴

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升高,伴有眩暈易怒等症狀,三個穴位可緩解(高血壓)

該穴位於項部,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的凹陷處,按壓有比較明顯的酸脹的感覺就是風池穴。

該穴位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頸椎病等,效果較好,隔物艾灸30分鐘即可。

但是對於高血壓來說,艾灸也只是起到緩解的作用,並不會完全根治,平時生活中患者要對自己的飲食加以注意,飲食宜清淡,在情緒上盡量保持穩定,少生氣發怒,這樣才有利於血壓的維持。

文章來源:東坡醫生

人老腿先衰!只要5分鐘打通腿部經絡!簡單三個動作,做得越順,身體越好~



今天教大家一套體操,讓你既和家人玩得開心,還能打通身體六條經絡,讓身體活絡起來,趕快學起來!



別擔心,這個遊戲不需要太長時間,也不需要多大體能。它很簡單,可以坐著動、躺著動、趴著動,但就是不能站著動!適合所有懶人和不宜大幅度運動的中老年人,是不是很神奇呢?


身體好不好



“剪刀、石頭、布”一測就知道!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腳趾也不例外。活動腳趾的方法非常簡單,學會做好“剪刀石頭布”,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只要5分鐘,


就可以打通人體6條經絡!



老少咸宜!


可以讓你全家瞬間活力四射!


現在就跟我們一起運動吧!

腰好不好



一試“剪刀”就知道

“剪刀”就是把大腳趾向上翹起。反映的是腰部情況,腰椎有問題或者是腰肌勞損的人,這個動作會做得不到位。


晚上睡不好

“石頭”一定做不到

“石頭”就是把所有的腳趾都緊緊地抓扣住。這個動作反映的是頭部的血液循環情況,凡是睡不好、腦供血不足、精神壓力大的人一般也會做得不到位。

腳趾分得越開越好

你一定”布”知道

把每個腳趾頭都分離,腳趾打得越開,說明你的經絡越通暢。

另外,醫學專家提出多動腳趾可健胃的觀點。因此,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不要小瞧這幾個動作哦,看似簡單,但卻能為我們的身體做出不小的貢獻!

中醫專家路新宇老師說:

人體有十二條正經,它們的起點或者止點多在手指或腳趾的末端。

因此,多柔和地活動腳趾,對肝、脾、腎、膽、胃、膀胱,足三陽等從頭至腳,從足走腹的功能有調節作用

同理,多抓手,對上肢的六條經絡對應臟腑也有益處。

3個動作打通腿部6條經絡,每晚睡前反复“剪刀石頭布”5分鐘,通經絡又保健。經絡通了,睡得好、更有體力、氣血更活絡。大夥兒不要錯過了

文章來源:健康爸媽365

痰濕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豐隆穴


豐隆穴對現代人十分重要,它可以去除高血脂,體內痰濕很重的人一定要揉這個穴位。如果有人覺得就是有痰吐不出來,揉了豐隆穴以後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這個豐隆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此穴出處《靈樞·經脈》,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豐即豐滿,隆指突起,足陽明經多氣多血,氣血於本穴會聚而隆起,肉漸豐厚,故名之。《會元針灸學》雲:豐隆者,陽血聚之而隆起,化陰絡,交太陰,有豐滿之象,故名豐隆。

有人嗓子啞了,感覺好像是有東西糊在裡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就可能是有痰結,結在喉嚨這塊了,就給它點按豐隆穴一分鐘,馬上他就覺得這塊開了,這東西什麼都沒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裡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無形之痰,覺得這兒有東西但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氣一樣,它也能散掉。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養生資訊!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腳位於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

中醫認為,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

中醫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即全身許多疾病可以從足而治愈。

1


眼乾—— 揉大腳趾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謝立科介紹,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於目,才使目得以濡養。

如果肝不好,那麼血液及其陰津就不能濡養目,眼睛得不到滋養,自然會感覺到干澀,甚至是疼痛。

揉腳趾頭緩解眼乾,因為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

2


助降血壓—— 轉腳腕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可以說,從腳腕到腳底,是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鎮要區”。而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3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西安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安軍明指出,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上的穴位與腸胃有關,按摩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可達到健胃的目的。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後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4


止咳—— 按小腳背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李漾支招,寶寶咳嗽,家長干著急沒轍,不如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這對那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患兒,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找到寶寶腳背上大拇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區。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

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之後及時給孩子多喝溫開水,或者放了一點鹽的淡淡鹽開水,孩子咽喉腫痛的現象就會明顯減輕。

5


抗衰老——常抬雙腳

抬高雙腳也是鍛煉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堅持高架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就會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鬆,心肺的氧氣供應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強,對大腦和心臟的保護作用尤為明顯,還具有抗衰老作用。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外表給人的感覺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她的養生經驗就是,堅持每天脫掉鞋子,把雙腳高高舉起幾分鐘,藉以鬆弛全身。

6


健腦養腎—— 撓腳心

人們進入中年以後,多數人會表現得思維比以前遲鈍,記憶力也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難長時間全神貫注於某一項工作,這是腦衰老的一種表現。要維持大腦年輕,推薦搓擦足心,擦至局部發熱為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張雪亮指出:在按揉腳心後,還可以配合點按位於兩側足掌心的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對防治中老年常見的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疾病很有幫助。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人之先天根於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7


腎氣不足—— 抬腳跟

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湧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止咳的開關在腳上!夏天感冒的都看看,還能治嗓子疼(動動腳)

老人家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得厲害。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提提腳跟,每天練習幾次,每次幾分鐘,就把腎氣提起來了。

當然,下午五點左右的時候,腎經的氣血最旺盛,這會抬腳跟更是會事半功倍。

8


靜脈曲張—— 踮腳走

踮腳運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足部鍛煉法。有研究認為,踮腳運動產生的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收縮壓擠出的血量,與心臟脈搏的排出量大體相當。

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解除久站、久坐後的機體疲勞、下肢酸脹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暢而引起的靜脈曲張。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

9


心火旺—— 按腳底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濤:心火旺容易出現心煩易怒、口舌生瘡、睡眠不佳等。中醫認為,心火旺,容易出現“腎水”虧,所以上火要補腎陰,以養陽,達到心腎相交。

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腎氣從這裡生髮。用溫水泡腳,並揉揉腳後跟,按按腳心,可達到打通腎經,引火歸源的目的,對緩解心火有幫助。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古代中醫說:“寧醫十男子,不醫一婦人”,一言道盡女人的辛酸淚。因為女性身體的特殊性,女性疾病往往比男性疾病更加複雜。

除了男女所共有的常見疾病外,女性還存在月經、孕產等特殊問題。如月經不調、婦科炎症、子宮肌瘤、卵巢早衰等,讓病情更加複雜!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婦科疾病還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易復發。婦科病大多是由寒濕淤引起,也就是說盆腔環境不好,如同在寒濕的冬天之下,東西會發霉、發爛、結冰。

當盆腔寒濕淤堵、氣血不通時,自然會滋生盆腔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若不改變體內環境,再怎麼手術也難逃復發!

調理婦科病重在調理盆腔環境,調理盆腔環境時,有一個穴位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八髎穴。

八髎,女人的福穴,通治婦科病!

八髎穴不是單獨的一個穴位,而是指八個穴位的總稱。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個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八髎穴位於人體腰骶部位,這個部位恰好是女性胞宮(子宮、卵巢等的統稱)的位置,刺激此穴可直接刺激溫潤女性一生的核心點——胞宮。

八髎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凡是婦科病,都跟氣血水液有關。因而,八髎能通調所有的婦科病。

艾灸八髎穴的好處

1、中醫理論中說,在女性身體陽經較為集中的八髎部位施灸,可以有助於改善原本屬於陰寒之體女性的生理功能,起到補益陽氣、調節衝任,達到預防和治療月經、白帶異常的作用。

2、艾灸的溫潤作用,最擅長的就是溫經散寒;女性膀胱經、督脈經和臀部上施灸,能顯著改善女性盆腔內的血液循環,能夠預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發生。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3、中醫中認為:氣得溫則行、血遇寒則凝,所以八髎部位的督脈、太陽、少陽等經絡,如果為寒濕所傷,就會出現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此時艾灸,能益氣助陽、散寒止痛,預防和減輕坐骨神經痛、痔瘡等疾病的形成。

4、臀部為人體任督二脈的交匯點,艾灸八髎穴能夠激活臀部的經絡諸穴,促進女性臀部的血液循環。

八髎穴是女性婦科的反應點

1、看:

色素深(黑):宮寒;

有痘、紅疹:濕熱下注,有炎症;

凹進去:有宮寒,子宮肌瘤;

乾燥、、黑且有發裂紋路:盆腔氣血不暢。

2、摸

毛孔粗、幹:月經量少,內分泌失調;

溫度涼:宮寒;

八髎上熱下寒:陰陽失調。

如何通過八髎穴,調理身體?

1、搓八髎,打開盆腔氣血開關!

為了疏通八髎,可以在八髎區域進行搓揉,從外而內刺激胞宮、激活胞宮的氣血運行,滋養胞宮。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搓八髎時,當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膚快速摩擦時,會有一股熱流明顯地傳導至人的摩擦部位,並且,通過此部位傳導至前陰,甚至通達到人的雙腳、肩部,可謂是激活全身氣血!

2、三伏天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

調理婦科病重在調理盆腔環境,灸八髎穴,可調理盆腔環境,通治一切婦科病。

胞宮是對女性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衝脈、任脈和督脈都起於胞宮。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

三伏灸八髎,直接給盆腔注入陽氣,通治婦科病(疏通氣血)

八髎乃盆腔的氣血匯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要保持暢通無阻。而胞宮陽氣足了、環境好了,婦科疾病也就難以滋生!

三伏天,調理婦科的黃金時期,千萬不要錯過!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幾個有關穴位的動作,調百病!照著做就行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穴位分佈、經絡走向,將人體50多個主要穴位與健身操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發了一套慢病穴位操,它集降壓、降糖、健身、養生於一體,適合於各年齡段的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鍛煉。

穴位健康操基本動作示意圖及功效

1.對擊十宣穴

第1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位於我們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這個穴位可以起到降壓、預防眩暈的作用。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

【功效】神誌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症。督脈督一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2.十指交叉相對

第2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位於我們手指指縫的八邪穴

【取穴方法】

在手指背側,微握拳,第一~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1]處,左右共8個穴位

【功效】

主治煩熱,目痛,頭痛,項強,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傷,手臂紅腫等。

3.撞擊虎口

第3個動作刺激合谷穴,藉此不僅能調節血糖,對緩解牙痛、暈車也有明顯療效。這個動作同時還可以刺激二間、三間、陽溪等大腸經穴位。

【取穴方法】

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

【功效】

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4.對擊大魚際5.對擊小魚際

第4、5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的魚際太淵等肺經穴位,有強心作用,針對心悸、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1、對擊大魚際

2、對擊小魚際

【取穴方法】

手掌內、外側緣由一組肌群構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側稱“大魚際”,另一側稱“小魚際”。

【功效】

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而且對咽痛、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小魚際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

6.敲打後溪穴(換手)

第6個動作刺激的是後溪、前谷、腕骨等小腸經穴位,對於改善下焦、緩解消渴症狀、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療效。

【取穴方法】

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功效】

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


7.對拍手背(換手)

第7個動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門、陽池等三焦經穴位,保持頸椎、腰椎健康,改善腦缺血。

【取穴方法】

中渚穴位於人體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功效】

緩解治療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等

8.拍擊尺澤穴(換臂)

第8個動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澤、曲澤等穴位,有降壓、止咳等效果。

【取穴方法】

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效】

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壓、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

9.敲打雲門穴(換肩)

第9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中府、雲門等肺經穴位,針對肺系疾病、氣管、支氣管疾病均有治療作用。

【取穴方法】

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有胸大肌

【功效】

咳嗽、氣短、喘不得息、胸滿、胸中煩熱、胸痛、引缺盆痛、傷寒四肢熱不已、癭氣、疝氣上沖心、暴心腹痛、脅痛引背、肩痛不舉、四肢逆冷、脈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換肩)

第10個動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經常拍打這個穴位不僅能降壓,對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取穴方法】

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功效】

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

11.叩擊風池穴

第11個動作刺激的是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經常拍打這個穴位,能平肝熄風,用於輔助治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

【取穴方法】

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

【功效】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12.叩擊百會穴

第12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頭頂的百會穴,有安神助睡眠、降壓、治頭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

後髮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功效】

主治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挺、久瀉久痢


13.腹部穴位拍擊

第13個動作刺激我們腹部神闕、氣海、關元等保健要穴,這些穴位能調節胃腸功能,尤其適於糖尿病患者。

【取穴及功效】

神闕,人體穴位名,位於臍正中,屬於任脈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洩、脫肛、痢疾、水腫、虛脫。禁刺,宜灸。

氣海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5寸。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14.拍擊腎俞穴

第14個動作刺激我們后腰的腎俞、三焦俞等膀胱經穴位,這些穴位適合泌尿系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能強腎固本。

【取穴方法】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功效】

主治疾病為:腰痛、腎髒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15.擦膽經

第15個動作刺激的是頭維、頷厭、率谷、懸顱、天沖、目窗、正營、承靈、浮白、角孫等穴,能夠起到降壓、預防偏頭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

起於眼外角(瞳子),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風池穴)

【功效】

主治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症,肝膽、神經系統疾病,發熱病,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證。

16.內勞拍少海

第16個動作刺激的是手少陰心經的內勞穴和少海穴。起到強心、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在肘前區,橫平肘橫紋,肱骨內上髁前緣

【功效】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與神誌病;肘臂攣痛,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肋痛;瘰癧

17.腳跟踢然谷

第17個動作通過刺激足少陰腎經的然谷穴,起到排腎毒、預防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位於在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

治療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經不調等病症。

18.拍委中穴

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語,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療;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等作用

【取穴方法】

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功效】

主治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

19、拍腿部膽經

按摩敲打可以舒經通絡、活血排毒,血液循環快了,身體就會有足夠的能量來排除垃圾,體內的水腫、毒素自然就會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會瘦下去。

【取穴方法】

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誌,就是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功效】

本經俞穴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誌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健康衛視濟寧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