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多,是年紀大了,還是腎不行了?(按摩2穴位)


夜尿多,是年紀大了,還是腎不行了?(按摩2穴位)

現代人,保養得宜,很多人已經不能通過外表來判斷老幼,頭髮花白、滿身疲憊的可能是中年上班族,一頭烏髮、滿面紅光的反而可能是不惑老人。

只是,不論歲月是否在人臉上留下了痕跡,它都悄悄地讓一個又一個不服老的人,成了“起夜家”。

年過30就起夜

“遙想當年從不起夜,現在半夜卻總想上廁所,感覺自己陷入了中年危機。”這是很多中老年甚至是青年的真實寫照。

由於這種現象太常見,所以很多人認為經常起夜只是身體衰老後的一種正常表現。

是的,年紀大了夜尿量會相對比較多一點。但是,如果夜尿過多的話,那可就不正常啦!

要知道,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間0~2次,如果入睡後,起床超過兩次,而且情況持續多日,就說明夜尿的頻率高。

為什麼會出現夜尿增多?

夜尿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

1


生理性因素

睡前大量飲水、服用利尿劑或氣候寒冷會引起夜尿增多。此外,婦女妊娠後,子宮壓迫和刺激膀胱也會導致夜尿增多。

治療建議:改變生活習慣,晚餐後儘量避免大量飲水、飲酒、進食。

但不要因為怕起夜而晚上一點水也不喝,這樣會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的黏稠度變高,如果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這些基礎病就很容易發生腦梗塞、心梗等血栓性疾病。

2


病理性因素

病理性夜尿增多可能與很多疾病有關,需要針對性進行病因治療。

病理性因素治療方法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因素調整心態,可適當口服震驚催眠抗焦慮藥心臟、腎臟疾病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延緩病情發展泌尿系統炎症進行抗炎治療,如口服抗生素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可服用前列康、坦洛新等藥物,延緩排尿障礙等症狀糖尿病控製糖的攝入,戒菸限酒,控制血糖正常水平

夜尿多不是小事

很多人會說,夜尿多也沒什麼太大影響,不就是睡不好嘛。但長期的這種睡眠障礙,會導致抑鬱症和認知障礙,還有老人起夜更容易發生跌倒,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如果是前列腺問題引起的夜尿症狀,長期置之不管的話,會進一步造成膀胱功能損害及腎功能慢性損害,甚至會發展為尿毒症。

除了上文提到的治療方法外,還有幾個有益於預防和緩解夜尿多的生活小習慣提供給大家:

1


提肛運動

吸氣,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再呼氣放鬆。每天進行3-4回合,慢而有力及快速收縮各25次交替進行。

這項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強化支撐尿道,鍛煉肛周肌肉,從而更好地改善夜間控尿情況。

2


按摩穴位

睡前用手掌摩擦湧泉穴和足三里,每個穴位2-3分鐘,對夜尿多有一定緩解作用。

夜尿多,是年紀大了,還是腎不行了?(按摩2穴位)

3


適當食補

大蝦、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枸杞子和各種動物腎臟都有溫補腎陽的效果,適當補充有益於預防夜尿多。

但一定要注意少吃鹽。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德里克•艾佛森教授的一項研究發現,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可明顯減少起夜的次數。

4


睡前半小時內少喝水

經常起夜的人,別在臨睡時喝水。可以在睡覺前半小時,稍微抿上兩口,最多不超過一杯(200毫升)。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補腎:先揉腎經,再揉心經

因為心腎是相通。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兩經同時揉效果能達到極致。

一、腎經

1

腎經上各有27個穴位:湧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鍾穴、水泉穴、照海穴、復溜穴、交信穴、築賓穴、陰谷穴、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腹通谷穴、幽門穴、步廊穴、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或中穴、俞府穴

2

酉時是17:00——19:00。是雞回窩的時候,酉時也是腎經當令的時辰,每日酉時周身氣血俱注於腎。

1)酉時空腹喝杯水有助於腎排毒;道醫認為,腎主藏精,扮演著人體“先天之本,壽夭之根”的角色。人體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腎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腎經的運作,有利於儲存一日的髒腑之精華。此時也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

2)腎虛的人,此時服補腎藥效果最好。道醫認為,腎無實證,因此腎虛主要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

腎陽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也就是說表現為“寒”的症狀,陽虛則外寒。一般來說,性功能不好的人也會導致腎陽虛。

腎陽虛的人平時可多吃點金匱腎氣丸。

腎陰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熱”,陰虛則內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腎陰虛的人平時可多吃點六味地黃丸。

3

腎經預防和主治的病症: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洩、遺精、術後尿遺留、睾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

2頭面疾病:頭痛、牙痛。

3其他疾病:消化不良、泄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及肌肉軟組織病。

二、如何判斷腎的健康情況?

——可從頭髮上可判斷:發為腎之精華髮為血之餘。

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肝藏血”,“腎者,其華在發”,可見頭髮的生長、脫落、潤澤、枯槁,最關鍵的就是腎氣。頭髮黑不黑與腎的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的腎氣收斂能力強,則頭髮滋潤不易脫髮;反之腎氣收斂能力弱,頭髮易枯燥、易脫落。

1

小孩頭髮稀疏萎黃,且伴有“五遲”現象(即坐、站、行、說話、牙齒發育遲緩),說明先天腎氣不足,而且消化不太好。

2

青壯年就毛髮稀疏的人,多為腎氣虛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男性前額脫髮或頭頂脫髮。這類人相對更容易疲勞、健忘,有些則性功能不好。

3

頭髮枯黃、易斷的人,說明氣血不足、毛​​髮缺乏營養。這類人通常容易沒精神,睡眠也較差,屬於老百姓常說的“身子虛”。

4

白髮多是由於進入中老年後,肝血不足、腎氣虛衰所致,屬於正常的生理髮展規律。但若太嚴重,就可能是肝腎久損,氣血大虧所致。

5

“少白頭”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先天腎精不足;二是精神或情緒激動,血熱偏盛;三是情緒抑鬱,肝氣鬱滯,毛根失養,也會導致少年白髮。

6

下面是與頭髮相關的幾種常見疾病:

禿頂:道醫講禿頂屬於腎氣發散過度。

頭皮屑:陰盛陽衰。腎精收不住虛火,虛火上漂,久而久之,精血減少,頭皮得不到滋潤,便產生頭皮屑。

頭油多:脾、肺之病。脾氣輸布太過,肺氣下降功能就不夠了,人體油脂往上飄,致使頭出油。

注:雖然頭髮的異常變化往往意味著某些特定的疾患,但疾病的明確診斷是需要多方證據的。因此,出現頭髮異常變化後自行處理未見好轉,特別是還伴有突眼、食慾亢進,消瘦、情緒異常等表現時,應前往醫院就診。

三、腎經按摩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1


湧泉穴

湧泉——腎經之氣的源泉。湧泉的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不高噴,稱為湧泉。因此一般解釋湧泉為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1)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康,防止早衰,並能舒肝明目,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按摩的具體方法是:每天在臨睡前用40度左右的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經常按摩湧泉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綜合徵,婦女病、老年人的哮喘,腎髒病等。以及自汗,健忘、失眠、多寐、眩暈、焦躁、畏冷等症。

俗話說“男怕傷肝,女怕傷腎”。諸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會成為女性的多發病。一般腎虛的人頭髮沒有光澤,口乾舌燥、面色灰暗、耳廓顏色焦枯;有些人會有黑眼圈,反應低下,經常喉嚨痛、勞累后腰膝酸軟等。嚴重的人還會出現耳鳴、尿血、視力模糊等症狀。另外還會伴有晚上尿頻、尿急,早上會有腹瀉,冬天怕冷,經常會月經不調、頭暈體虛、小腹脹痛等症狀。

2)治痛經——外敷湧泉穴:將白芥子12克,研為細末,加麵粉適量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足心湧泉穴,包紮固定,每日換一次。配合外敷關元、氣海穴效果更佳。當然痛經還是有更簡單的方法—中藥艾條施灸。穴位同上。

3)治鼻出血:用生蒜3瓣搗成泥,塗在布上,外敷湧泉穴處。右鼻出血敷右腳,左鼻出血敷左腳,兩側出血敷雙腳。此方對陰虛火旺血不循經的鼻出血者有效。

還可用一端為圓頭棒狀物,或自來水鋼筆,垂直壓迫鼻出血者(男左女右)的湧泉穴。

4)治咳嗽:用川黃連、法半夏各等份,研成細末,大蒜泥2克,加入蜂蜜調成糊。置於膠布上,巾敷雙側湧泉穴。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2


太谿——補腎回陽,百病可調

太谿(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是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 之一,具有明顯補腎作用。

太谿穴對很多慢性病有治療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踝關節扭傷等病,對於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聾耳鳴,視力減退,咳嗽,氣喘,手足畏寒,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等症都有很好的療效一般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力量以感覺酸脹為度。

對於高血壓腎炎病人,按揉此穴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對尿蛋白有一定治療效果。對於手腳怕冷或發涼的病人,可在睡前按摩太谿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慢慢會感覺到暖和的。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3


复溜穴

“复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在太谿穴直上兩厘米處。這穴位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都可以選擇此穴。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所以怕熱口乾、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又多了件寶貝。

多揉腎、心經,功效赶超六味地黃丸

4


按腎俞

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四、補腎十法

1

縮肛運動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當然鳥語花香的場景更好,你可以全身放鬆,自然地呼吸:呼氣時做縮肛動作,吸氣時放鬆,連續做30次左右。這個運動大有益處,可以預防年老時不自主地遺尿。

2

多吃補腎食物山藥是女人之寶,有很好的益腎填精作用;栗子也有補腎壯腰之功。

此外,補腎最好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如生黃瓜、生蘿蔔、西瓜、甜瓜、柿子及油炸食品等;不要吃辛辣食物,如洋蔥、辣椒、茴香、胡椒、薄荷等。

3

按摩護腎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晚上邊泡腳邊搓腳心。

4

冬季養腎重在防寒

冬季的氣候特點是寒冷,寒氣通於腎,就是說寒邪首先侵襲人的腎。冬天為腎主令,人體五臟中,腎為陰臟,寒氣又通於腎氣,所以冬天養腎須防寒。

5

飲食防寒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吃的食物有蘿蔔、山藥、核桃、白薯等。還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此外,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也是有利腎臟的,可以吃一些。

腎虛或腎虧的人,在冬天最好少吃綠豆等涼性蔬菜水果。飲食還要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陽氣受損。

6

起居防寒《黃帝內經》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即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尤其是老年人更是應該這樣。冬天裡還要注重雙腳的保暖,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膚溫度最低。

照顧好腰就是給腎大愛人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腰,它最怕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腰部裡邊藏著腎臟。陽氣是藏於腎的,腎在腰部,腰要是受涼的話,很容易就傷了腎,同時也就傷了我們的陽氣。要防止腰部受寒。

7

運動防寒冬季應多參與室外活動,人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新陳代謝加強,產生的熱量增加。個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步行、慢跑、拳劍、氣功、健身操、羽毛球等項目晨練不宜太早,以太陽初升為宜,以身體微熱不出大汗為度。精神“防寒” 道醫強調“神藏於內”。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的氣血順暢,補充腎氣;用手指對腰部做按摩,也能補腎納氣。

8

熱水泡腳按摩護腎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晚上邊泡腳邊搓腳心。此外,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的氣血順暢,補充腎氣;用手指對腰部做按摩,也能補腎納氣。

睡前端坐,用手掌託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宜,搓完後,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1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9

吞津法,有腎病或腎虧的人,可以靜心呼吸,然後用舌頭攪拌舌下的唾液,並徐徐下嚥,這就是吞津法。

10

腎陽虛要掌握“三多三少”:多穿衣服,褲子要暖;多曬太陽;多吃溫補。“三少”是指少出汗;少勞累(包括過度運動);少吃寒涼。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揉這根筋,大補肝臟,讓你的力量源源不斷!


每個人都渴望健康,渴望能夠快樂地生活。可快節奏的生活使太多人心中充滿躁動和不安,似乎一時一刻的舒適都成了奢望。而現在多數現代病都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

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書中難找到的有療效的養生之法——揉“地筋”。

道宗秘訣中有這樣一句話:“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

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

養肝之揉地筋

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

肝的問題是人體的一個核心問題,肝的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

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髒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

揉這地方的時候有人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這樣的人通常肝氣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這根筋揉出來才好,還有人雖然這根筋很粗大,揉起來卻毫無感覺,也不堅韌,像是一根麻繩,五十歲以上的男士較為常見,這樣的人通常年輕時脾氣暴躁,肝功能較強,但由於酗酒、房勞、憂慮等諸般原因,現已肝氣衰弱,更需常揉此筋。

跪著走以養筋

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

跪膝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如有人膝蓋有傷痛,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

跪著走,養筋大補肝臟

道醫稱膝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所以要常跪著走以養筋。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補肝臟的方法。

不花一分錢,更不分什麼體質,只要常常調節我們腳下的“地筋”,我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發。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中草藥知識、穴位按摩治療、健康養生類資訊!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究竟是捏哪個部位就能調百病呢?主要是捏按指甲這個部位,各位網友千萬不要輕視這個方法,只要你方法得當,抓住要領,它能夠調理很多疾病哦,而且它是一種不分時間、地點,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操作並且行之有效的自然療法。該療法是由日本植物神經免疫治療研究會理事長“福田”與日本新鴻大學研究生、齒科學綜合科教授“安保徹”二人歷程十年的研究發明。他們經過多年的驗證,該法對以下病症都有不同程度的奇效:

腰椎盤突出、心悸、頭痛、腎病、尿頻、滴尿、精力減退、肝炎、麻痺、肥胖、痛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更年期綜合症、面部神經痛、植物性神經失調、易恐懼、抑鬱、眼病、耳鳴、聽力下降、潰瘍性腸炎、局部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虛、先天性過敏症、咳嗽、哮喘等病能不藥而愈。該法經一位同道驗證:屢試屢驗,因感此法簡單實用效好,故將此療法推薦給大家,以便與更多的反射療法及養生愛好者共享,具體方法如下。

一、指甲按捏的操作方法:

1、按捏的部位:

按捏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小拇指的指甲生長邊緣的角部(見照片所示),由於多數疾病是因為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狀態時引起的,所以原則上不按捏無名指。

2、按捏的方法:

(1)、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從兩側捏住另一隻手的指甲生長邊緣的角部進行按捏。

(2)、兩隻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小拇指每個刺激10次(約30秒)。如需要治療某種疾病,請找與疾病相對應的手指(如圖所示)每個刺激20次(約1分鐘)用這種方法,每天堅持2——3次。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3、按捏的強度:

按捏時需要讓指尖感到稍微有點痛,過輕沒有效果,過重會導致皮膚破損,患者不能忍受。

4、按疾病症狀的不同進行按捏。

 呼吸系統的病變及症狀——按捏拇指;


 消化系統的病變及症狀——按捏食指;


 耳部的病變及症狀——按捏中指;


 循環系統的病變及症狀——按捏小指;


 泌尿系統的病變及症狀——按捏小指。

5、腳趾如和手指一同按捏效果會更好。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在腳上,按捏的部位是腳趾指甲生長邊緣的角部,按捏大拇趾(相當於手的大拇指)、第二趾(相當於手的食指),第三趾(相當於手的中指),第五趾(相當於手的小拇指)的指甲生長邊緣,第四趾(相當於手的無名指)原則上不按捏。按捏的方法及強度的掌握,與按捏手指相同。

6、按捏配合呼吸的方法

進行指甲按捏時,可結合腹式呼吸法一起操作,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是吸氣時,鼓起小腹,呼氣時,收縮小腹,其關鍵是注意按捏刺激和呼吸在時機上的配合:在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應減少刺激;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應加強刺激。所以一定要在呼氣的同時進行指甲按捏;在吸氣時,不要用力進行按捏。其原理後面有較詳細的介紹。

二、典型病例:

1、失眠:張某,女,59歲,患失眠多年,常吃安定來維持正常睡眠。2005年7月15日,開始進行指甲按捏,早晚各一次,主要按捏小拇指,按捏時間為每次10分鐘。3天后,在晚上按捏時就睡著了。半月後,停止用藥。每天堅持指甲按捏,一直沒有間斷,睡眠每天8小時左右,自覺精力充沛,渾身輕鬆。

2、降血壓:畢某,女,38歲,2005年1月上午9時的血壓值均為160/110mmHg,自覺頭有點漲。2005年7月10日開始進行指甲按捏,兩週後,同是上午9時,血壓降到130/80mmHg。現在一直堅持指甲按捏,血壓雖然有時也有所變化,但大體上均保持穩定。

三、討論:

從中醫的經絡學角度上講,十二經絡的“井”穴都位於手足之端(足少陰腎經湧泉穴除外),是兩經脈氣流的交接要點,古人把經氣運行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分為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把位於手足之端的井穴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因此,經常刺激這些部位,就可以通氣血、調經脈,使陰陽平衡、協調,從而達到治病祛邪的目的。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這個部位,輕輕捏一捏,能調全身病(按捏手指、腳指)

從西醫學的角度上講,我們的內臟活動是靠植物神經來調節的,植物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當交感神經持續處於優勢狀態時,腎上腺素的作用增強,血管收縮,可引起血流障礙,使細胞得不到所需的氧氣和營養,廢物和有害物質就會在體內堆積,同時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減少,顆粒細胞過度增多,對機體組織產生破壞作用,造成排泄、內分泌功能失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為指甲生長的邊緣是神經纖維密集的地方,並且敏感度較高,刺激後,能迅速傳導給植物神經,以調整其平衡,促進其運動,調節其功能,從而達到恢復免疫力、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指甲按捏療法的同時,結合運用腹式呼吸法的原理:吸氣時,小腹鼓起,膈肌下降,肺泡通氣量增多,呼氣時,小腹內收,膈肌上升,肺泡排氣量增大。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做指甲按捏時不用力,減少了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用力做指甲按捏,增加了對副交感神經的刺激,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但大大增強了氣體交換的效率,促進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而且對身體的各個臟器也起了促進運動和內部按摩的作用。

通過實踐體會到:“指甲按捏療法”是一種既經濟、又方便,並且很有效的健康療法,藉此機會,我把這種方法推薦給廣大的反射療法及養生愛好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大多數人泡腳的時候都喜歡看電視或刷手機。其實,睡前泡腳的這10分鐘是黃金養生期,這個時候對腳“下點功夫”,想腎虛都沒機會!

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養等作用。腎中之元氣是生命的原動力。以下給大家分享養腎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補腎三板斧

想要引爆腳上的“六味地黃丸”其實主要就靠三個字,“點、搓、捶”。

一“點”太谿與崑崙

點在跟腱的外側和跟腱的內側,就有一對重要的穴位,一個是腎經上的太谿穴,一個是膀胱經上的崑崙穴。

太谿穴: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崑崙穴: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點按方法:把手指放在我們跟腱的外側和跟腱的內側,以跟腱為中心,兩個手指對著掐,這樣點下去,就相當於事半功倍同時補了兩條經絡。

二“搓”腳跟與腳背

我們的腳背凹凸不平且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對增強腎氣有很大作用。

但是如果一個一個的去點,太麻煩了,所以我們索性用腳跟依次從腳背往腳趾方向去搓,其實就相當於自己在去推經絡。

三“捶”腳掌與腳心

用我們的一側手做一個空心拳,從我們的腳後跟,到我們的腳心,再到包括我們的前腳掌,依次來去適度的捶打,力度適中就可以。

這對於有些人常感到足跟疼痛,包括腳掌感覺到的隱隱的勞累,都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搓腰也補腎

很多人沒有泡腳的習慣,或者因各種原因不便搓腳,所以寶妹特地為您介紹兩個“搓腰”補腎法,可以任選其一——

1、外勞宮補腎法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后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2、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腰肌耐力。

腰眼穴:位於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每天臨睡前的5分鐘養腎法(小動作大養生)

按摩方法如下:

1.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每次5分鐘左右;

3.兩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鐘。

小動作大養生,簡單又有效,每天都能做,而且不用花錢、無副作用。
文章來源:天外格調

頸椎間盤突出引起手肩麻的治療妙方



在臨床上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比較複雜,得了頸椎間盤突出以後患者會出現頭暈、頸部疼痛以及視力模糊等,那麼頸椎間盤突出會導致手腳發麻的症狀嗎?

骨病專家指出: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出現手腳發麻的症狀,這時已經壓迫到神經,一定要抓緊時間進行治療。

檢查頸椎是否異常的方法:

1、按壓天宗穴和膏肓穴,會沒反應,再按壓天髎穴,會感到手麻。如麻的部位在左側,站在患者的左側,雙手扶住患者的額頭和脖子,把頭向左側傾斜一下,患者立即會感到手麻,隨後再往右側傾斜頭部,這時就沒有感覺,這絕對是頸椎間盤突出。

2、只需按住頸椎就可以找出患病部位。用右手拇指把患者的頸椎由下至上逐一按一遍。患者感到脖子後側疼痛無比,麻的部位在左側,在頸椎左側找最疼的地方,這就是病根所在。然後在發麻的手中找出手背上的中渚穴、手腕外側的陽池穴、手腕外側的外關穴,並進行治療。

如果同時對肩部的天髎穴、天宗穴和膏肓穴也一起進行治療,異常骨位的痛症和手麻現象會立即消失。

天宗穴

位置: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觸之處就是天宗穴。

操作:刺灸法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

膏肓穴

位置:

位於人體的背部,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於膝上,低頭,面額抵於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操作:

刺灸法,斜刺0.5~0.8寸。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一種傳統的特種灸法,對於風濕寒性關節痛很有用。

方法:先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十三壯;再使患者平臥,取氣海、足三里三穴,大艾炷各灸七壯。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七壯。每天一次,十五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三天。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背部有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背宜常暖”,歷代醫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搥背、刮痧、擔脊、拔火罐等多種保健養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

天髎穴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中渚穴

位置:掌心向下,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主治:可治療目眩,站力時頭昏眼花, 耳鳴 , 肋間神經痛,後頸沉重感.該穴位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操作:

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夾住首長,深呼吸後按壓,大約6秒後,緩慢吐氣再按壓.左右交替,各做5次.這樣效果很明顯。



陽池穴

位置: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痺等頭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女性手腳冰涼。

操作:直刺0.3-0.5寸。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炎等。配外關、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腫痛;配胃管下俞、脾俞、太谿主治糖尿病。



外關穴

位置:正坐或仰臥,俯掌,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主治: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② 熱病。③脅肋痛,上肢痺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④瘰癧。

操作: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更多實用靠譜的中醫穴位按摩知識內容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55歲以上人群,多按摩這3個穴位,增強免疫力,離長壽又近一步


55歲以上人群,多按摩這3個穴位,增強免疫力,離長壽又近一步

人的一生是有好幾個階段的,最常見的就是按年齡段的劃分: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些都是人們會經歷的階段,其中中老年人群對健康的關注明顯要高於其他的年齡段。人們在步入中年以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慢慢的退化,所以做好保養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有研究表明,人在55歲以後,平均每個月都會生病一次,所以這個時期開始保養,才是決定長壽的關鍵期。

55歲以上人群,多按摩這3個穴位,增強免疫力,離長壽又近一步

55歲是人能否長壽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實現長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很多疾病都會找上門。55歲以後,把身體保養好,擁有樂觀平穩的心態,對延年益壽有很好的幫助。多按摩這3個穴位,對身體好處多多。

1、湧泉穴

湧泉穴是在人體足底部的穴位,喜歡養生的人肯定知道,這個穴位對老人保養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人的足底部有很多內臟的反射區,所以經常按摩足底對身體的很有好處的。足底常見的穴位就是湧泉穴,經常按摩有很好的通經絡的效果,能夠讓全身暖起來。

位置:在足底部2、3腳趾縫與腳後跟連線的直線,距離腳後跟三分之二的地方。

55歲以上人群,多按摩這3個穴位,增強免疫力,離長壽又近一步

方法:晚上睡覺之前,先用40度的熱水泡泡腳,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就好。再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湧泉穴3到5分鐘,每天按摩一次就可以。

功效:經常按摩湧泉穴對養生、防治疾病、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腳上的湧泉穴通了,全身都會充滿著暖暖的感覺,對保護內臟的健康效果很好。尤其適合腎虛、疝氣、難產、不孕、足心熱等疾病,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很好的保養效果。

2、風池穴

風池穴在人體的頭部後下方,經常按揉對頭痛,眼部疾病等是很有好處的,而且見效的很快。按摩風池穴,可以幫助人們打開五臟六腑,氣血更加通暢,可以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及高血壓等疾病,身體就會更加健康。

位置:在頭部後下方,兩個耳垂連線的中間。

方法:將雙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按摩風池穴,反复按揉25次就可以。配合著晨起和睡覺前,梳梳頭,對身體更有好處。

55歲以上人群,多按摩這3個穴位,增強免疫力,離長壽又近一步

功效:經常按摩風池穴對治療頭痛、眼睛疲勞等症狀,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同時對頸椎病。乳腺增生,腎臟疾病等也有很好的保養的效果。不論男性女性,經常按摩風池穴,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3、足三里

現在的人多少都會有點胃部疾病,按摩足三里對胃很有好處。足三里是個重要的保健穴位,屬於胃經,經常按摩、刮痧、艾灸對身體很有好,經常按摩對調理脾胃,益氣補氣等效果很好。氣血足了,人就會很健康,進而達到保健的效果。

位置: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的地方。

方法:坐下的狀態,用兩手的拇指按住足三里,起先輕輕按壓,逐漸加重力道,連續均勻按壓。早上起床後按摩效果好,按5到10分鐘即可,每分鐘10到20次。

功效:經常按摩足三里,對改善胃部疾病很有效果,可以治愈胃寒、慢性胃病等。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也有很好的效果,比方說常見的高血壓、冠心病等。

人步入老年之後,身體就可能會出現很多不適。55歲是長壽的關鍵期,如果這個時間段將自己的身體保養好,就會有很好的延年益壽的效果。經常按摩是上面說的三個穴位,增強身體免疫力,有效預防疾病的產生,身體就會更健康。

文章來源:棉棒醫師

7把救命鑰匙


7把救命鑰匙

傳播大健康,傳遞正能量!健康長壽,平安幸福,一直以來都是整個人類的夙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候一些災禍的發生我們無法預料。所以掌握一些急救之法真的很有必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隱藏在我們人體7大穴位之中的救命鑰匙!

第一把鑰匙


止休克掐壓人中穴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7把救命鑰匙

人中穴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第二把鑰匙


止頭疼按壓太陽穴

7把救命鑰匙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盪使人意識喪失。

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頭痛發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一寸凹陷處)。

按壓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可減輕。

第三把鑰匙


止鼻血捏腳後跟

7把救命鑰匙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後跟(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

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約3分鐘可止鼻血。

第四把鑰匙


止咳嗽指壓少商穴

7把救命鑰匙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分處。咳嗽不止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可止咳嗽。

第五把鑰匙


止便秘點按天樞穴

7把救命鑰匙

便秘患者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感覺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

堅持1分鐘左右,有便感,然後屏氣,以增加腹內壓,稍後即可排便。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痺、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第六把鑰匙


降血壓按壓勞宮穴

7把救命鑰匙

高血壓患者生氣、暴怒、激動或勞累時,血壓會急劇上升。

此時按壓勞宮穴(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握拳,中指尖所指處即是勞宮穴。

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或激動使血壓急劇上升時,可按壓勞宮穴。

用大拇指從另一隻手的勞宮穴開始按壓,逐個按到每個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壓。

按壓時要保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按壓後突然升高的血壓可得到緩解。

第七把鑰匙


止胃痛揉按足三里穴

7把救命鑰匙

胃痛時,可用雙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痛麻脹感後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壯身心的大穴。

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1. 去火藥:勞宮穴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心火亢盛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煩心事較多、遇事老愛著急的人,這些人大多有情緒煩躁、夜間渾身燥熱而失眠、多夢、焦慮等症狀,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清火藥就是勞宮穴。

位置:手握虛拳時中指指尖點到的地方

用法:清瀉心火要用強刺激,可內外勞宮(手心為內勞宮,對應手背處即為外勞宮)同時掐按,並朝第三掌骨橈側方向用力,使麻脹感躥至中指尖,可瀉心火。


2.止咳藥:孔最穴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中醫認為,咳嗽是由外在的風邪侵犯肺系,或臟腑功能失調,內傷及肺,使得肺氣不清,不能正常地發散和下降所造成的,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我們身體上就有不花錢的止咳糖漿,那就是孔最穴。

位置:孔最穴位於伸臂側掌,在尺澤與太淵連線的中點上一橫指處。

用法:彈撥孔最穴可以緩解久咳,即用拇指深按於穴位,待出現有酸脹、疼痛的指感後,像彈撥琴弦一樣地往返撥動。





3.急救藥:極泉穴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如果你突然感覺心悸、心痛,身邊又沒有急救藥物,可以彈撥心經上的急救穴——極泉,為自己爭取到寶貴的救護時間。

位置:極泉穴位於腋窩的最深處,取穴時上臂外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

用法:彈撥的速度不要過急,感覺會有明顯的酸麻感,並向肩部、上肢發散。用此方法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緩解前胸部的胸悶氣短、心悸、心痛的症狀。


4.降壓藥:內關穴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我們的身體有一個神奇的降壓穴,它在血壓高時可降壓,血壓低時候可升壓,這就是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用法:點揉時,上下要同時用力,每側點揉30秒,左右交替,每天點揉5~10分鐘。

5.通便藥:支溝穴

人體5大中醫穴位:去火、止咳、通便、降壓··(還不快收藏!)

支溝為治療便秘的要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

位置:抬臂,掌心向下,從掌腕背橫紋中點處直上量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它的位置。

用法:每次排便前揉按3~5分鐘。

免責說明:本號重在分享,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本號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權屬於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

文章來源:樂聰壹訊

失眠搓腳,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這麼搓好的(手搓腳)


失眠搓腳,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這麼搓好的(手搓腳)

失眠了,有什麼好的按摩法嗎?當然有啦,而且方法超級簡單,又特別管用!缺覺黨趕快試試吧~

快速入眠“手搓腳

原理:手心有個熱性的穴位,搓手心可以生“火”,補陽。腳心有個涼性的穴位,搓腳心可以滋陰補水,用熱的手心,搓腳心,可以使水火交融,陰陽平衡,很多人的失眠就是這樣“搓”好的。

1


手心——勞宮

手心的穴位叫勞宮,手握拳時,中指下的那個地方就是,這裡是心包經的穴位,性質偏熱。

失眠搓腳,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這麼搓好的(手搓腳)

有個成語叫做“摩拳擦掌”,一般是形容戰鬥或勞動之前,人們躍躍欲試的樣子,通常來說,這些嘗試需要充分鼓動人體的陽氣,所以會摩擦手心中這個熱性的穴位。

很多中醫按摩治療都會用到勞宮穴,比如雙手對搓之後按在腰部、腹部、眼睛等部位,都是希望用勞宮穴的熱性來溫暖虛損、疲勞的人體部位。

2


腳心——湧泉

腳心上的穴位叫湧泉,是腎經的井穴,所謂井穴,就是指腎經是從這裡發源的。

腎經的性質與心包經是相對的,腎經屬水,有涼性,它的井穴也具備同樣性質,可用來滋陰補水。

失眠搓腳,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這麼搓好的(手搓腳)

有的人眼睛紅腫總是不好,但是按摩一下腳心就有很好的緩解,之所以有如此神效,因為這個人的火是虛火,虛火的出現是因為水少了,要補水才能降火,按摩湧泉就等於給身體補水。

有的人心火盛,平時心煩、失眠、多夢等症狀出現較多,治療上需注意在去火的同時滋養心陰,除了服用藥物外,也可以先把手心搓熱,之後用熱的手心搓腳心。

此方法可以讓心腎相交,使浮越在上的心火因腎水而下降,中醫稱之為“引火歸元”,只要每天臨睡前搓5-10分鐘左右,堅持幾天就能見效。

半夜失眠揉“魚際”

另外,有失眠症狀的人,還可以揉揉手部的”大魚際”——這對早醒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很多人會在按揉的過程中,不自覺入眠。

中醫認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導致的。特別是經常在凌晨三點左右醒來的人,多數為心肺火旺。而心肺這兩條經絡都經過大魚際,所以經常揉一揉大魚際,有助於“撲滅”心肺之火。

失眠搓腳,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這麼搓好的(手搓腳)

搓魚際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將兩掌大魚際處相對,一隻手固定,轉動另一隻手,使兩掌部的大魚際呈對搓之勢,大約搓2~3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但要搓至大魚際沒有酸痛感後,方能起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