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



1、氣是什麼

從中醫學上講,氣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既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具體物質,又是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總稱。這裡的“氣”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有的人受了重傷,旁人會探一探他的鼻息,如果“沒氣了”,就表明這個人沒有生命了。常言道:“人活一口氣”,也常形容人活著為了“爭一口氣”,這些都是我們要講的“氣”。

氣的來源很多,有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氣、來自飲食物中的水穀之精氣和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腎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生成。氣在人體內是不斷運動的,不斷出入、升降於各個臟腑、孔竅之間。人體所需的精微物質需要通過氣的運動傳輸到身體各個部位;人體新陳代謝之後形成的廢物、水液等變成汗、尿、便等排出體外,這一過程也依賴於氣的作用。

氣的不足稱為氣虛,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於調養,或久病耗損所致。氣不足則其推動、營養、防禦等功能減弱。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2、血是什麼

血,即血液,是循行於脈管中的富含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佈於肺,根於腎,有規律地循行脈管之中,營運不息,充分發揮灌溉一身的生理效應。我們攝入的營養物質都依賴於血液運輸到身體各個部位,所以脂肪、肌肉等的形成都依賴於血的灌溉與濡養作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長得白白胖胖的,就證明這類人的飲食質量很好,血液中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

血虛又稱血液不足。造成血虛的原因有生化乏源、失血過多、久病耗損等。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3、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氣和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處於很重要的地位。兩者都來源於脾胃化生的水穀精微和腎中精氣。氣和血一陰一陽,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氣有溫煦推動的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的作用。氣是人體的動力,血是這個動力的源泉,二者關係密切,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氣與血一向是焦不離孟的關係。血若無氣的統率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若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裡的邪火。氣虛,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慾不振、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虛,人就會心悸失眠、形體消瘦、皮膚乾燥、面色萎黃。

氣血兩虛是氣虛和血虛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氣血兩虛多因久病消耗、氣血兩傷所致。或先有失血,氣隨血耗;或先因氣虛,血化生障礙而日漸衰少,從而形成氣血兩虛。

中醫治病需“求之根本”,就是要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並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治療,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即是氣血虧虛時的主要治療原則。

如何“補”呢?補法又稱為補益法,是運用具有補養作用的方藥,以益氣強筋、補精益血,消除虛弱症候的治療方法。補氣適用於脾肺氣虛、倦怠乏力、少氣不足以息、自汗、脈虛大等症;補血適用於血虛或失血。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4、中國人的氣血,用中國式的方法來補

和西醫比起來,中醫對生命有其獨特的認識,那就是經絡和穴位。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穴位(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邪氣所克之處。當臟腑有疾病或邪氣侵犯人體引起氣血功能失調時,也會在相應的腧穴上出現病理反應。

穴位不僅可以治療所在部位及其鄰近器官的病症,還可以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距離臟腑、器官的病症。運用針刺、艾灸、刮痧、拔罐、按摩等方法刺激作用於腧穴,可以達到疏通氣血、調和陰陽、通暢真元、邪去正安的治療目的。

人體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我簡單總結了10個常用於補氣的穴位和10個常用於補血的穴位,需要時進行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病時可治療,無病能保健。掌握了這些穴位,勝過醫生開藥方。

5、人體10大補氣穴位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作用:外散脾臟濕熱之氣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作用: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膻中

歸經:任脈

位置: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集心包經氣血,可以緩解氣滯、氣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關元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作用: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

氣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作用:溫陽益氣、化濕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湧泉

歸經:足少明腎經

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笫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用: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太谿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百會

歸經:督脈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作用:醒腦開竅、安神定志、昇陽舉陷、通督定癇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肺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懸鍾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洩膽火、淸髓熱、舒筋脈,平肝息風,舒肝益腎


6、人體10大補血穴位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血海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作用:運化脾血,引血歸經


天樞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肚臍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三陰交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踝骨的最高點上3寸處

作用:調和氣血,補腎養肝

隱白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足大趾的內側,趾甲旁邊0.1寸的位置

作用:調經統血、健脾回陽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髀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髖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作用:理氣和胃、健脾除濕、固化脾土

下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蹟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十大補氣穴位和十大補血穴位

期門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章門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說明:足三里、關元兩穴補氣、補血功效兼有,此處不再重複列出。

7、另外一種補氣血的方法一一泡腳

我再向大家推荐一種補氣血的方法一一泡腳。俗話說,人老腳先老。腳被稱為人的“第二顆心臟 ”,要想身體好,應該時刻保護我們的腳。我們都知道“病從寒中來”,尤其對於女性來講,很多婦科疾病都由體寒引起。由於女性的生理特徵,使她們的身體很容易出現氣血兩虛的問題。泡腳是調整氣血虛和體寒等問題的最好方法,長期堅持泡腳,身體會更好。


肝與腎有精血同源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而精和血之間又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係。在腎經的活躍期(下午5: 00〜下午7: 00)泡腳,可以疏通腎經,促進腎藏精的功能。肝經的活躍時段是凌晨1: 00〜凌晨3: 00,傍晚泡腳之後,腎貯存足夠的精華物質,會使肝充分發揮藏血的功能。肝和腎的功能正常,人的睡眠自然好,身體自然棒。

一般情況下,泡腳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在泡腳後出現上半身不出汗、下半身出汗的情況,說明腎寒。這時可以邊泡腳,邊喝薑糖水或熱開水。有的人泡腳後上半身發熱出汗、下半身不出汗,這則是氣虛的表現。對於血虛的人來說,堅持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也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人體的皮膚既是保衛身體的屏障,又可以吸收藥物的藥性。當雙腳泡在充滿藥物的熱水中時,藥力可以藉助水的熱力進入身體。根據自己的體質,我們可以配合適當的中藥來泡腳,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全面地調理身體的氣血。

一般來說,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里放1〜2勺食鹽。水溫不要太燙,40°C〜50°C的水就可以了。大約泡20分鐘後,用毛巾把腳擦乾包起來。這樣泡腳不僅有明顯的通便效果,而且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腳臭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里面放點兒醋,不僅可以除腳臭、治腳氣,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在泡腳的水里加入生薑、陳皮和薄荷,可以暖脾胃、祛濕邪。

泡腳的水中放花椒,可以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痛經是體寒和氣滯血瘀引起的,可以選用白芍、益母草和當歸來泡腳。堅持用這個辦法泡腳,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對改善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問題也很有效果。

有風濕骨痛、怕冷怕涼的朋友,可以選用有溫通功用的干姜泡腳。

患糖尿病的朋友則可以用黃芪 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泡腳,有降糖的保健作用。


泡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在泡腳的時候也有4個忌諱:

一忌飯後泡腳或者空腹泡腳;


二忌水溫過高;


三忌泡腳時間過長;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另外,處於經期或妊娠期的婦女不要泡腳,身體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也不要泡腳。

健康始於足下,泡腳的關鍵在於堅持。有的人三分鐘熱度,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厭倦了,這樣永遠不會感受到泡腳的功效。無論是有規律的飲食,還是有規律的運動,只要堅持,健康就會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一步。

文章來源:感悟中醫之道

中醫常用的按摩手法,一學就會!


小編導讀
忙完一天的工作,腰酸背痛好難受!真想有個人能給自己按摩按摩,舒服舒服,可是,這按摩手法,很多人都不會啊!別擔心,小編今天特地分享一篇常用的按摩手法,圖文並茂,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別乾等啦,趕緊去看正文吧!

1
按法
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著力於施術部位,垂直向下按壓。常與揉法配合,稱“按揉”。

要領: ①按壓時逐漸用力。②作用於背部時,隨被按摩者的呼氣向下按壓,瞬間用力。



2
揉法
操作方法:

①指揉法:以指端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全身各部位。

②掌揉法:以掌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腰背、腹部。

③魚際揉法:以大魚際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面部。

要領:

①以肢體近端帶動遠端做小幅度的環旋揉動,如前臂帶動腕、掌做掌揉法。

②著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帶動深層組織。

③壓力均勻,動作協調有節律。

3
推法
操作方法:

①掌推法:用掌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背、胸腹、下肢部。

②指推法:用指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肌腱部。

③拇指分推法:以兩手拇指的橈側置於前額,自前額正中線向兩旁分推。

要領:

①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壓力適中,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②推時手指在前,掌根在後。

③速度均勻。


4
摩法
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環、小指指面附著於施術部位,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移動摩擦。

要領:

①上肢和腕掌放鬆,輕放於穴位上。

②動作緩和協調,用力宜輕不宜重,速度宜緩不宜急。

5
擦法
操作方法:

①掌擦法:用掌著力於施術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用於腰骶、四肢、肩部。

②魚際擦法:用大魚際著力於施術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用於上肢、頸肩部。

要領:

①擦動時應直線操作,不可歪斜。

②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壓力適中。

③動作要連續,速度均勻且快,往返距離盡量拉長。

6
拿法
操作方法: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作用於施術部位,進行有節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於頸、肩、四肢部。

要領:

①前臂放鬆,手掌空虛。

②捏拿時,方向與肌腹垂直,以掌指關節運動為主,指間關節不動。

③動作連貫,用力由輕到重。

7
捏法
操作方法:

①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皮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

②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要領:

①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②捏拿肌膚鬆緊要適宜。

8
擊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指尖連續、有節律地擊打體表,用於頭部。

要領:

①腕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腕關節自由擺動。

②擊打時要有彈性、有節律。

9
點法
操作方法:以指端著力,持續按壓穴位,也可瞬間用力。

要領:手指用力保持一定姿勢,避免在點時出現手指過伸或過屈,造成損傷。

10
搓法
操作方法:兩手夾住肢體相對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動,同時上下往返移動,用於上肢部。

要領:

①用力對稱。

②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11
捻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紋面與食指橈側緣夾住施術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用於手指部和耳部。

要領:

①捻動要快,移動要慢。

②捻動時以食指運動為主,拇指運動為輔。

③動作要有連貫性。

12
拍法
操作方法:五指併攏且微屈,以前臂帶動腕關節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後落;腕先抬,指後抬,虛掌拍打體表。

要領:

①一定是虛掌拍打。

②腕關節自由擺動,肘關節自由屈伸。

③可雙手配合。



13
振法
操作方法:

①掌振法:以掌置於一定部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用於腹、腰部。

②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於穴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

要領:

①著力部位要緊貼皮膚。

②頻率要快,每分鐘大約振200~300次。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1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腎藏精,主要與生長發育和生育有關係。脾說說的後天之本,是說由脾胃分解營養,提供給五臟六腑,讓臟腑成長。



2 脾主運化,脾統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的功效好,表現為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紅潤。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所以要想身體好,首先要養好脾是關健喲。


3 如何健脾呢?

道醫認為,運用經絡健脾,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而人健康的根本也是保證血液一種快速運轉的狀態,沒有淤血的堆積。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備了生成和運輸​​新鮮氣血這兩大功能。只要把脾養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脾經上的穴位都是幫助血液循環的,能把新鮮血液引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後。所以,我們每天一定要多揉揉脾經上的穴位,把氣血引下來。

4 手把手教你按照病症刺激脾經

1 隱白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各種出血症、慢性鼻炎,刺激隱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個艾柱點燃,灸這個穴位。隱白穴還有一個功效,就是通鼻竅、治療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療鼻炎的時候可以用牙籤點按。



2 大都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腰腿痛以及頸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

實際上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幫您吸收鈣了。有些朋友喜歡做足底按摩,其實大都穴就相當於足底反射區上的甲狀旁腺,而甲狀旁腺正是吸收鈣的。


3 太白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手腳冰涼、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糖尿病等脾虛引發的病。

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儘管脾虛的症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4 公孫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消化不良、胃反酸、婦科病。

公孫穴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是一個疏散點、一個樞紐;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淤滯造成的各種症狀,綜合起來,就是通氣、活血、解淤。



5 商丘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

脾經上的穴位都是幫助血液循環的,能把新鮮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種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我們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


6 三陰交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肝、腎、脾上的病症及婦科病。

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是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而且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揉三陰交穴,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7 漏谷穴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與這條經有關!(脾經)

不消化、男性前列腺問題、腿肚子酸痛。

漏谷是穀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穀不化”。

文章來源:中華道教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很多人平時不注意,結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藥片來抱佛腳。

其實,我們身體上的穴位就相當於一個天然大藥庫。當我們出現咽喉不適、腸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過身體的穴位來補身體,緩解不適,安全有用,能讓我們盡享健康。

消炎護嗓藥


照海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咽喉部癢痛,有時還伴有乾咳、乾嘔的症狀;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藥物無法進入粘膜深層,吃藥無效;空調吹久了,咽喉腫大、發炎、發燒……這時可以按摩照海穴,消炎護嗓。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用法: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鐘,每天不限制時間、次數。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並閉著嘴,不要說話。一會兒,會感覺嘴裡有津液,慢慢吞嚥下去,這樣幾次後,可緩解不適。

健胃消食藥


大陵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脾胃不好的人,遇到喜歡的食物,稍不留神,吃的稍微有點多,就會消化不良。此時,如果能夠來點具有消食化積作用的“藥物”,往往可以緩解不適。

位置: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

用法:這個穴位對應著脾胃,是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



去心火藥


勞宮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心火亢盛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煩心事較多、遇事老愛著急的人,這些人大多有情緒煩躁、夜間渾身燥熱而失眠、多夢、焦慮等症狀,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清火藥就是勞宮穴。

位置:手握虛拳時中指指尖點到的地方。

用法:清瀉心火要用強刺激,可內外勞宮(手心為內勞宮,對應手背處即為外勞宮)同時掐按,並朝第三掌骨橈側方向用力,使麻脹感躥至中指尖。

止咳化痰藥


孔最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我們身體上就有不花錢的止咳糖漿,那就是孔最穴。

位置:孔最穴位於伸臂側掌,在尺澤與太淵連線的中點上一橫指處。

用法:彈撥孔最穴可以緩解久咳,即用拇指深按於穴位,待出現有酸脹、疼痛的指感後,像彈撥琴弦一樣地往返撥動。

通便藥


支溝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想排的時候排不出,或是排後仍有殘餘感,體味到便秘難受滋味的人越來越多。多數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習慣不好,除了調整飲食外,多多按摩支溝穴,也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消除便秘。

位置:抬臂,掌心向下,從掌腕背橫紋中點處直上量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它的位置。

用法:每次排便前,用手指按揉3~5分鐘。

降糖藥


然谷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降血糖最常見的藥物是二甲雙胍,其實人體裡也自備了二甲雙胍,那就是然谷穴。

位置:它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這個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用法:每天晚上洗完腳可用拇指用力按揉這裡,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

降壓藥


內關穴、外關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我們的身體有一個神奇的降壓穴,它在血壓高時可降壓,血壓低時候可升壓,這就是內關穴、外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用法:按揉時,上下要同時用力,每側按揉30秒,左右交替,每天按揉5~10分鐘。

鎮靜安神藥


印堂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調理失眠有一個非常好使的穴位,可以起到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這個穴位就是印堂穴。

位置:正坐,在面額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用法:食指和中指併攏,從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狀往上按摩。這種方法適用於晚上臨睡前,每次按揉5分鐘,就可以大大改善睡眠質量,逐步擺脫失眠的影響。

護肝排毒藥


太衝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肝臟毒素積累過多,會出現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女性還會出現痛經。因為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膽經的領域,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身體就會出現不適。

位置: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用法:用拇指按揉太衝穴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手交替按壓。

健脾排毒藥


商丘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脾臟有毒時,面部會出現色斑,身上會積累脂肪,導致肥胖。同時,口氣會比較明顯。

位置:位於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用法:用手指按揉商丘穴,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手交替做。

補腎養腎藥


湧泉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湧泉穴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湧泉穴直通腎經,經常按揉它,可益精補腎,強身健體。

位置: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用法: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急救藥


極泉穴

針灸這12個穴位,去火、止咳、通便......

如果你突然感覺心悸、心痛,身邊又沒有急救藥物,怎麼辦?危急關頭,首先你一定不要慌,先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可以彈撥心經上的急救穴——極泉,為自己爭取到寶貴的救護時間。

位置:極泉穴位於腋窩的最深處,取穴時上臂外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

用法:彈撥的速度不要過急,感覺會有明顯的酸麻感,並向肩部、上肢發散。用此方法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緩解前胸部的胸悶氣短、心悸、心痛的症狀。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在中醫裡,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也是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

唐百歲名醫孫思邈曾說過,“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經常灸足三里,能起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作用。

後來更有“百病莫忘足三里”、“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等說法,其功效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1


調理脾胃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於三里”之說。有便秘、口臭,並有頭昏腦漲情況者,常因胃熱太盛,可通過按揉足三里,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同時,對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等有療效。

2


補氣壯陽

古籍《外台秘要》中記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意思就是說,30歲之後,人體陽氣逐漸衰弱,而灸足三里可以補氣壯陽。

對於常感疲憊、怕冷、氣力不足的男性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保健穴位。

3


緩解痛經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足三里的止痛效果很好,凡是腹痛,病因為氣滯、血瘀、寒盛、氣虛、血虛、寒虛、脾虛等引起的,均可通過按揉足三里緩解。

痛經的女性朋友,還可以選擇懸灸足三里,有暖宮止痛的作用。

4


抗老防衰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扁鵲心書》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足三里,雖未得長生,亦可保有年壽也。”即是說,經常艾灸足三里,雖然不能保證長生不老,但能延年壽,防衰老。

另外,足三里是補氣的常用穴位,皮膚下垂、缺乏彈性,皆因氣虛不能上提,常按此穴能緊緻肌膚。

5


促進新陳代謝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按揉足三里,能增加經絡的運行和人體全身氣血的營養,促進新陳代謝,利於骨骼發育,促進孩子長個子。

另外,脾胃好了,能最大限度吸收和利用營養物質,自然也就長得更好。

“足三里”在哪裡?

說了那麼多足三里的好處,那足三里究竟在身體的那個部位呢?

先上圖——

腿上這個部位,每天按一按,調脾胃、抗衰老、補氣延年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簡易取穴: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為主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指尖處。

按揉、艾灸,功效驚人

1


按揉足三里,強壯身心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平日里按摩它,能起到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通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方法: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按揉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鐘。

2


灸足三里,溫補脾陽

灸足三里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消化、腹瀉、四肢不溫、倦怠等症狀。

方法: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里穴的上邊約3厘米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日1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按摩3分鐘,排除毒素護心臟!


中醫穴位按摩不僅能治病,還能養生保健,通過中醫穴位按摩不僅對身體好,而且還能排出體內毒素。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排毒護心臟的要穴——少府穴!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心臟有毒素堆積是什麼樣的表現呢?



心臟有毒素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有什麼表現?

1.舌頭潰瘍。中醫認為舌和心臟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潰瘍長在舌頭上,通常認為是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

2.額頭長痘。額頭是心臟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這個屬地也會沸騰,於是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痘痘。

3. 胸悶或刺痛。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車,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4. 失眠,心悸。心臟處於不停的工作中,當火毒停留於心而無法排除時,睡眠不會安穩。

少府穴有發散心火之作用功效,屬手少陰心經,心經氣血在此聚集。心臟有毒常會表現出許多症狀,如舌頭潰瘍、額頭長痘等。怎樣為心臟排毒呢?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常按摩少府穴可有效為心臟排毒,一年之中夏季是養心的最佳季節,心臟最佳排毒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個時間段是按摩少府穴的最佳時間。



少府穴是心臟排毒要穴。

少府穴是心經的穴位之一,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養生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經常按摩少府穴,可發散心火,治療心悸,胸痛,小指攣痛等疾病,有效為心臟排毒。平時在按摩此穴位時,可以稍稍用些力,手掌面,左右手交替按摩。


每天按摩3分鐘,排除毒素護心臟!

按摩時,可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此養生穴。每次3分鐘左右。每日2次,力度適中。

常按少府穴對心髒病排毒有奇效,同時對心絞痛、心律不齊、肋間神經痛、臂神經痛等疾病效果也是很好,貴在堅持,不能今天按了明天就不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時間到了,效果自然就來了。

抓住心臟最佳排毒時間:

中午11-13點是心臟最強的時間,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堅果、黃豆、黑芝麻、小棗、蓮子等。

除了按摩少府穴為心臟排毒還有以下方法:

1. 綠豆利尿排毒。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心臟的毒素,但吃綠豆時以液體的形式最好,例如綠豆漿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2. 吃苦排毒。首推蓮子芯,它味苦,可散心火,雖然有寒性,但不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可以用蓮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葉或生甘草,能增強蓮子芯的排毒養生作用。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解酒護肝按兩大穴位


解酒護肝按兩大穴位

中醫將肝稱為“將軍之官”,肝是統帥,管理著身體各部門的運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儲藏血液,調暢全身的氣機,推動血液和津液的運行等等。如果肝功能失常,則容易出現月經不調、急躁易怒、視力下降、肢體麻木等症狀。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兩個身體自帶的護肝良藥,平時多加按摩,對健康很有好處。


  1.解酒藥———關衝穴。中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事情,而且飯桌上一定少不了酒。美酒固然美味,可喝多了卻會損傷肝臟,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個解酒的穴位———關衝穴(如圖)。關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起始穴,三焦經是氣和水運行的通道,有行氣利水、醒神開竅的作用,所以可以解酒防醉。具體方法是:用指甲或牙籤掐關衝穴,每次掐10秒,放鬆2秒後重複掐按,每側手指掐按5次。掐按時用力要均勻,使穴位能夠感到微微酸痛。

解酒護肝按兩大穴位





  2.護肝藥———期門穴。跟喝酒一樣難以避免的是熬夜,現代人熬夜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疲勞、沒有食慾等症狀,這其實是肝在向你發出“危險信號”了。我教給大家的護肝方法是常搓期門穴(如圖)。期門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募穴,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排憂解難。期門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於該穴與臟腑比較接近,所以常用來治療各類臟腑疾病。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門5分鐘,是疏泄肝膽的首選方法。

解酒護肝按兩大穴位

      關衝穴加上期門穴,組成了我們身體上自帶的護肝藥,平時經常喝大酒、熬夜的人不妨試試吧。▲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

老中醫| 強骨補腎,只需1 個手勢!


只需動一動手指,不僅能強骨補腎、排毒養肝,還可明目安神、降壓養心。

一、能量手印:強骨補腎,排毒養肝

1、練習方法:

將拇指、中指、無名指捏在一起,伸展其他手指。

需要時,做5至45分鐘;或一天三次,每次15分鐘。

2、功效:

該手印的最強功能是排毒,可補腎、養肝、健脾胃、強筋骨。

二、生命手印:明目安神,健骨益氣


1、練習方法:

將拇指、無名指、小指指尖捏在一起。其餘手指伸直。

根據需要做5至30分鐘;或一天三次,每次15分鐘。

2、功效:

該手印能增強身體活力,減少疲勞及緊張,改善視力。

三、強心手印:強化心臟,降壓養心

1、練習方法:

將食指靠近大拇指根部垂直按下,大拇指垂直豎立,與中指、無名指,三個指頭尖捏在一起,小拇指向上垂直翹起,左右手同時做。

2、功效:

這一手勢的作用包括:強化心臟、緩解各種心髒病急症引發的不適、建立正常的血壓、調節月經等等。

該手印流傳最廣,普及率最高。不論是否患高血壓、心髒病,都可以隨時隨地做此練習。

乘車時、散步時、看電視時、開會時、排隊購物時……任何空餘時間均可做,只要每天練習時間累積達半小時以上,就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調養心臟的效果。

骨科在線諮詢關注微信公眾平台骨大夫網,微信號haogdf

文章來源:骨大夫

每天捏3下,有效防治“近視和老花眼”


盯著電腦一整天,捧著手機玩遊戲,視力越來越不好。父母慢慢變老,看報紙都要戴眼鏡了。患有近視眼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下邊分享一些小技巧,讓你在“捏一捏”中輕鬆預防近視眼,老花眼,大人小孩都能用。

1、捏手腕眼不花,看得清

養老穴有清頭明目,舒筋活絡的作用。常按揉此穴,對緩解近視眼、老花眼都有好處。

取穴:手背朝上,觀察手腕的小指側,可以肉眼看出骨骼突出部分。手指觸摸此部分,可摸到裂縫,養老穴就在裂縫中。

每天早晚各指壓10次至20次即可,這樣反復指壓,3個月左右,穴位的疼痛感就會消失,眼疾也會慢慢得到緩解。



2、捏拇指抑制白內障

在我們的拇指上有三個相鄰接的穴道,分別是明眼、鳳眼、大空骨

這組穴位分別位於拇指關節的兩側及中間處。明眼穴和鳳眼穴可改善急性結膜炎,還可以抑制老人性的白內障。

平時眼睛容易疲勞的人,每天要刺激這三個穴道兩次,只要以稍微感覺到疼痛程度的力氣來指壓即可。

3、按眼眉頭不暈,頭不痛

攢竹穴具有疏肝、明目醒腦,改善頭痛、頭暈、眼瞼跳動等功效。

該位置位於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按揉前要將手洗乾淨,以免眼睛感染。

此外,力度要適中,以略感酸痛為宜,以免用力太大傷及眼球。

現在建議您放下手機,做一下這三個動作,然後您會感到耳聰目明,視野清晰。

文章來源:生活百事通大全

艾灸入門的8個穴位!全背住了你就是高手


學艾灸有一個可以稱之為“捷徑”的方法,那就是從穴位出發,先牢記住幾個常用大穴,在這幾個穴位基礎上延伸和學習,學艾灸必能事半功倍。今天,跟隨小編一起看看日常常用的八大黃金穴位吧~

1大椎穴


驅寒補陽的人體“ 太陽 ”

在我們的身體上,有這樣一個養護陽氣的穴位——大椎穴,只要用艾灸點亮它,就能讓自身這個“小太陽”發光發熱,紅日當頭,滋生出源源不斷的能量,一點通諸經,振奮一身之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

大椎穴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是人體的“ 陽中之陽 ”,它處於人體戰略要地,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大椎穴不通,將會堵塞7條經絡!分別是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足三里


調和脾胃的明星穴

足三里堪稱人體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專家還是入門級的灸療愛好者,無不知其“大名”。足三里位於膝眼外下四橫指,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能。且宮寒、慢性婦科炎症、卵泡發育不良,都用得上這個“明星級的穴位”。

大多數女性疾病的灸療調理,都需要艾灸足三里。因為女性的生理特點,常導致氣血虧虛、氣虛血弱的問題,而氣虛血弱是引發女性諸多婦科疾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可調和脾胃,增強脾胃的“水穀運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氣虛血弱,這就能從源頭上治療婦科疾病。


3 三陰交


女性的不老穴位

對女性來說,三陰交穴尤其重要,可以說是女人的“不老穴”。它是婦科病的“靈丹妙藥”,有人就把它稱為“女三里”。經常艾灸或按揉此穴,能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集的穴位,能調理月經,改善皮膚。因為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而女人只要氣血足,月經不調等問題都會消失。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

4 中脘


胃病、胃痛必灸穴位

中脘在胃的中部,佔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對於脾胃疾病的治療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為脾胃病的常用穴。刺激中脘穴之後,胃的蠕動會增強,表現為幽門開放,胃下緣輕度升高。而且還可以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中脘為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5 天樞


腸道的清道夫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除了艾灸,按摩也是天樞穴位很好刺激方法,按摩方法:將自己兩掌平放於中腹,兩中指正對於臍中,稍加用力後順時針方向揉動,令腹內有熱感為佳。經常按摩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胃動力,調理便秘、治療腹脹、腸鳴、痛經、腎炎等。


6 氣海


一穴暖全身

有一句俗語叫“氣海一穴暖全身”,很形像地說明了氣海穴的作用。氣海穴位於兩腎之間,與人的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真氣生髮之處,更是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氣海穴是人體先天元氣匯集之處,與人的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真氣生髮之處,更是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具有培補元氣、回陽固脫的作用。

凡是元氣不足、元氣虛弱的人都可以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通過刺激此穴能夠鼓舞臟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循環自動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維持。古書氣海穴記載氣海穴為男性“牛氣之海”,也就是說它是精力的源泉。因此“氣海”充實,則百病可治,永葆強壯。



7 神闕


一個完美的穴位

神闕穴是一個完美的穴位,既能減肥養顏,又能調和百病!艾灸神闕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緻肌膚的作用。因為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功能,所以還可用於體弱多病的人強身健體、老年人的回春延年。神闕有減肥的功效,艾灸它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的排出,同樣的道理,水腫、小便不利索,也可以艾灸它。

在調理女性問題的時候,時常會添上神闕穴,因為女性體質屬寒,寒氣重,喜歡往下走,故而很多女性都有宮寒、手腳冰冷的毛病,而艾灸神闕可以溫補下元,祛除寒氣。神闕置於陰脈之海的任脈上,是陰中之陽,與人體衛氣營血相對應。古時候就開始有人熨臍,灸臍,以溫中祛寒,調和營衛,療效出眾。

8 命門


生命之火出入的門

命門穴裡蘊藏的命火為全身陽氣之根,乃“生氣之原”,對全身各臟腑的生理活動,有溫煦、推動的作用。故曰“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能促進人體臟腑機能,另外能推動水液代謝,司腎關之開合。

命門之火為一身陽氣之根,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活動的動力之源。若久病傷腎,或年老腎虧,或房事過度等,將致腎陽虛損,命門火衰。命門火衰證的臨床表現為腎陽虛證症狀兼見精神萎靡,面色晄白或黧黑,畏寒怕冷,男子陽痿精稀清冷,女子胞宮寒冷不孕等症。

⊙注:本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台。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灸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