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好,命就好;脾虛,命就虛!千年古方如何養脾救命?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從“命”字談起。

何為命?命者,生也,運也。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人說:“我的命好苦”!

你可知道,這樣的慨嘆,自古有之。

現在,就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東漢末年。拂去歷史的塵埃,我們會聽到近2000年前的古人,也在哀嘆:命好苦。

原來,在那個時候,漢代超綱廢弛、豪強割據,當權者你爭我奪,兵荒馬亂。又趕上幾次大規模疫病流行,所以中華大地民不聊生。當時悲慘到什麼程度呢?正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還有曹植在《說疫氣》裡面提到的:“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這個時候,百姓們都在盼望著一個人。他精通醫術,悲天憫人。他來了,百姓就彷彿看到了救星,請求他解除病痛,並由衷地道一聲:“吾命苦也”!



這個人是誰?是張仲景。

張仲景,可以說出身大戶人家。但就在東漢末年,由於災病流行,這戶人家竟然死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張仲景也做過官,而且是大官,曾任長沙太守。可是族人和百姓的災病如此深重,他再也無心官場,於是遍訪名家,求索於典籍,成了一代名醫。隨著醫名日盛,張仲景所到之處,皆有百姓前來求治。

看著這些病人,仲景心中暗自飲泣:他們有的面色無華,心悸不寧,渾身乏力。有的則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自感身體在發熱。他們還有的腹中疼痛、一天到晚之能用手摀著肚子,不敢放下來。末了,他們都會央求:救救我這苦命人。

對此,仲景十分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命苦,是一種人的主觀感受。主觀感受的形成,又和身體健康狀態聯繫在一起。哀嘆命苦者,多有身體之疾患。而一個健壯充盛之人,是很少悲觀地說自己命苦的。

百姓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仲景一邊行醫,一邊思索。最後,他發現一個線索——無論是面無血色的,還是心悸不寧的,抑或身體發熱、口燥咽乾的,還是虛煩不眠的,這些病人都有一共同症狀,這就是腹中冷痛。

對,肚子疼。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顛沛流離的時代,肚子疼太常見了。天寒的時候,尤其疼得厲害,只能用手摀著,不敢放下。

肚子,即脾胃。脾胃者,人體之中州。脾胃虛寒,必然肝木橫逆,於是就會疼痛攣急。脾虛,不能生化氣血,於是人就會頭暈乏力、面無血色,心血虧虛而心悸不寧。由於營血乏源,所以陰不制陽,虛陽橫越上泛,就會五心煩熱、自覺身體發熱、口燥咽乾。原來,這一切複雜多樣的症狀,背後都有一個根源,這就是脾陽虛弱,繼而導致陰陽兩虛、營衛失和!

想到這裡,張仲景竟激動得留下兩行熱淚。他似乎意識到,自己的這一層領悟,可能會成為天下蒼生的福報。

於是,仲景提筆寫下一方,將其永久收錄在不朽著作《傷寒論》裡面。這張方,從此橫空出世,成為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組方如下——

飴糖18克,白芍12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薑9克,大棗4枚。水煎服,加入飴糖溶化。

對,就是它。它叫做小建中湯。任何一個學習中醫、鑽研中醫、愛好中醫的人,都要了解它。說起來,這張方以卓越的智慧,打開了調節身體的機要之門。

首先,為了化解脾虛的問題,此方重用飴糖。飴糖甘溫入脾,可以溫中補虛,還能止痛。對於這一點,古人其實早有訓示。早在《素問·臟氣法時論》裡面,先人就明確說:“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即是說,脾有了問題,用甘味來調節。所以,這裡重用飴糖。


緊接著,我們看三味藥,這就是白芍、桂枝和甘草。白芍,味酸,能夠養陰合營,滋補肝血。桂枝,性味辛溫,可以行陽化氣。甘草,補中益氣,味甘。這三味藥,構成一個鐵三角:甘草和桂枝搭配,辛甘化陽。甘草和白芍搭配,可以酸甘化陰。芍藥和桂枝搭配,本身又可以調和營衛。所以,這三味藥在這裡,主要就是補陰、益陽、調和氣血營衛。有了陽氣,患者才不會腹中冷痛難忍。有了脾胃之陰,患者才會養陰制陽,改善口燥咽乾、身體虛熱。這三味藥堪稱神來之筆。脾陽虧虛日久造成的陰陽兩虛之候,就靠這三味藥來一一化解。


然後,我們再看大棗和生薑。這兩味藥,可以補中,健脾,養血。以生薑之辛散實衛陽,以大棗之甘溫養陰血。兩者又是調和陰陽、充盛氣血的妙配。生薑助桂枝,行陽化氣。大棗助甘草和白芍,養血和陰。

如此一來,脾胃中氣得補,陰陽化生有源,營衛調和可期,天衣無縫。

寫下這張方子,仲景十分欣慰。在日後的行醫歲月裡,每見中焦虛寒,導致肝胃不和,陰陽兩虛者,用之如神。說白了,就是看見肚子疼的,仲景此方,常常藥到病除。

那麼,這張方傳到今天,大約可以治療什麼病呢?這就是平時總是肚子疼,感寒而發,總想按,或者伴發氣血虧虛,出現心悸不寧、虛煩不安、口乾舌燥、手足煩熱、面色無華之人。中醫的術語,把它叫做虛勞裡急之症。現代醫學裡面的胃炎、胃潰瘍、腹痛等病症,常常用到它。此外,痛經、崩漏、神經衰弱等,都可以用到它。總之,只要是符合脈象弦細,舌淡,腹中寒痛,喜溫喜按幾個特徵,基本病機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就可以考慮應用。

它的作用,說到底,就是建立人的中氣,化生陰陽,調和營衛。所以,它的名字裡有“建中”二字。

看到這裡,就讓我們向仲景先師,以及它所創立的這張古方,致以深深的敬意吧。自漢代以後,它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一直在不停地滋養著中國人。它不知改變了多少中國人的命運。


這正是,脾好,命就好;脾虛,命就虛。古方養脾,建中養命。

文章來源:生活熱點百態

這3個穴位,讓女人煥發“第二春”


女性為陰柔之體,陽氣不足、體質過寒就很容易手腳冰涼、月經不調、面色晦暗以及寒凝血淤導致的多種婦科病!艾灸3個穴位,可讓女人氣血充足,煥發“第二春”。

——小益君按

太谿穴

“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潤嬌嫩,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谿就是身體裡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美女養顏,不可不用太谿。

取穴方法:

側坐或仰臥位。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神門穴

神門屬於心經,心主神明,凡是與神誌有關的如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癡呆等都可以用神門治療。現代女士,工作壓力大,常常會有一些神誌方面的問題,極易神疲乏力、容顏憔悴。就需要養心安神了。

取穴方法:

坐位。伸肘仰掌,於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可摸到一突起圓骨(豌豆骨),在該圓骨下方、掌後第1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手前臂內側可觸摸到的大筋)的橈側緣可觸及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血海穴

中醫學早就有”女人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養血補血。血海屬於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

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成90度。左手手指向上,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膝蓋上,拇指與其他4指約成45度,拇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常伴左右的養生保健師

調理配穴真人呈現盡在

益生所艾APP

文章來源:益生所艾

每晚搓指甲,60天后會有這樣的效果!


按摩指甲竟能提高免疫力?真的!

按壓手指,增加末梢血液循環

五個手指針對五種問題

全部按揉給身體來一次大保健~

用大拇指與食指,抓住另一手手指頭上長出指甲的地方兩側,然後開始揉搓,一處約揉搓10秒鐘。

可參照手指與身體對應表,有任何不適症狀的人,最好揉搓20秒鐘。

▲大拇指:對應呼吸器官,改善咳嗽、風濕痛等。

▲食指:對應消化器官,改善腸炎、胃炎。



▲中指:對應耳朵,有效改善耳鳴。

▲無名指:刺激交感神經,提高免疫力。

▲小指:對應循環器官,心臟、腎臟等,對高血壓、糖尿病、眼睛等有效果。

力度

每個人狀況不同,只要揉搓到“自己覺得有受到刺激”的感覺就行了。

時間:

力道不夠時,很難收到效果,最好用點力揉搓,覺得有點疼痛就表示有效。一天最好揉搓1~2次,會更有效。

通常只要一個月左右,就能明顯改善不適症狀,效果好的人,甚至只要幾天就會見效。就算目前沒有任何疾病,也很適合用來預防疾病與提高免疫力哦!

每晚搓指甲,60天后會有這樣的效果!

十指連心,足以體現手指的重要性!平常不妨動動你的手指按一按,小動作,大效果呢!

文章來源:河青愛健康

乳房上有一寶穴,它是女性的抗癌穴、長壽穴、快樂穴



天池穴

女性的抗癌穴、女性的長壽穴、女性的快樂穴。

天池穴對現代女性十分重要,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更是非常重要,為什麼呢,讀完以下的內容你就明白!

天池穴是心包經的第一個穴位,位於乳頭外上方一寸,第四五肋間,此處也正是乳腺癌的高發地帶,深層次的氣血不通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之一,經常按揉天池穴可以疏通局部氣血,因此自我揉按這個穴位可以預防乳腺癌,大城市的女性生活壓力大而多,更容易患乳腺癌,乳腺癌的發病通常與不良情緒傷害深入內心有很大關係。

天池穴是女性的快樂穴,常揉這個穴位能夠讓女性心胸變得寬大,不易生氣,人不生氣,就能長壽,由於常揉這個穴位可緩解不良情緒,因此能預防乳癌。按揉這個穴位如果配合按揉太衝穴、肩井穴、期門穴效果更佳。




另外按揉這個穴位還有以下作用:

1、可以重塑胸部、改善乳房的鬆弛、外擴現象;

2、防治心絞痛,心臟外膜炎;

3、防治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4、防治淋巴結核,腋窩淋巴腺炎;

5、防治肋間神經痛,腦充血等。

【取穴方法】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自乳頭沿水平線向外側旁開量1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部位的橫徑為1寸)處,即為本穴。

主治

乳癰、乳少等乳房疾患;

咳嗽、氣喘,脅肋疼痛;

重塑胸部、改善乳房;

配膻中、乳根、少澤主治乳癰、乳少;

配委陽、極泉主治腋窩淋巴腺炎。

保健養生

1、灸法

艾條懸灸時間: 5-10分鐘;

2、刮痧

用角刮法即傾斜45°角,由上至下輕輕刮拭至微微發紅或出痧就好。

3、按摩法

用指腹按揉天池穴,順時針按摩 50次,然後逆時針再按摩 50次,有助心陽運轉,氣血的流動,養心護心也非常重要。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更多精彩內容資訊!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穴位按摩祛病大全,身體出什麼問題按什麼穴,一篇全搞定~


本文作者:侯偉老師,三代中醫世家,中醫藥大學畢業, 6歲開始跟隨父親採藥,熟讀中醫經典,擅長生活養生,參加過湖南衛視《快樂養生》、貴州衛視《大國醫》,出版過養生暢銷書《詩經說健康》
下面這些朗朗上口的穴位歌都是中醫的傳承,必須收藏好,以後找不到再後悔,可就晚了!



降壓歌

高血壓病不可怕,三個穴位搞定它;

太谿太衝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堅持按摩兩月餘,終生拋棄降壓藥。

若添杞菊地黃丸,降壓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發燒司空見,吃藥打針家常飯;

肺俞拔罐按風池,降服感冒彈指間。



耳鳴歌

兩耳嗡嗡聽力降,肝火腎虛兩堵牆;

太衝行間和聽會,三穴聯撲肝火旺。

若因腎虛耳鳴響,太谿耳門威力強;

堅持按揉六七天,腎氣充盈消症狀。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發三夏與冬春;

預防為主抓關鍵,補氣防感防過敏。

哮喘痛苦在復發,治本重在補氣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補足氣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風寒,注重溫陽即了然;

艾灸關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谿按。

夏季哮喘因暑濕,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陰陵泉,按摩一季哮喘離。

心絞痛歌

老年最怕心絞痛,稍有不慎就喪命;

電話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門奏神功。




排毒歌

人體排毒膀胱經,殷門委中要暢通。

堅持按摩促宣洩,毒素排出一身輕。


舒肝排氣歌

鬱悶焦慮莫擔心,太衝行間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鐘,沖天怒氣不傷身。

減肥歌

心腦肝膽糖尿病,肥胖開路是先鋒;

人身自有減肥藥,別聽廣告瞎折騰。

中脘天樞兩穴位,飯後按摩三分鐘。

睡後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條賽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顯;

吃點自製二陳散,療效鞏固不反彈。

二陳散配方:半夏、橘紅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細混合,或製成膠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雲苓泡水噹茶喝;

再配四個天敵穴,消渴頑症定能克。

上消燥熱傷肺腑,口渴多飲小便多;

按摩魚際和太谿,胰俞拔罐十分鐘。

中消胃燥津液傷,口渴尿多便秘常;

調理中消補胃陰,胰俞內廷太谿強。

祛除熱邪內廷功,一天兩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經旺,迎頭痛擊效最明。

頸椎好了歌

何因導致頸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風府手三里,一朝疼痛無踪影。


調製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煩躁失眠性慾低;

症狀全由陰虛致,六味逍遙能補益。

堅持按摩兩穴位,太谿太衝為功奇。

腎陰補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補腎歌

人體瑰寶屬腎經,後天賠補勝遺贈;

太谿复溜湧泉穴,各懷絕技顯奇能。

頭暈耳鳴腰酸疼,性慾減退牙鬆動;

只需按摩太谿穴,諸多症狀一掃清。

膀胱陰道前列腺,流產後遺諸病變;

都是腎虛惹得禍,按莫复溜奇效現。

腳底奇穴屬湧泉,可止鼻血降血壓;

頭目脹疼也可療,茱萸貼敷平哮喘。

性福歌

人體自有威而剛,性福何須求藥方;

腎俞關元陰陵泉,堅持按摩就壯陽。

陽萎早洩羞難言,氣血不足是關鍵;

關元氣海足三里,按摩令爾挺而堅。




皮膚清潔歌

灰頭土臉皮偏黃,任爾清洗也不爽。

實因膽經有淤塞,油脂代謝不正常。

每晚堅持敲膽經,還要保持心舒暢。

配合點揉太衝穴,一朝膚淨面目爽。


祛痘歌

臉頰前額痘痘生,色紅肚脹口氣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時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實有效,首選天樞與內廷。

內庭本是胃滎穴,滎主身熱洩胃火。

天樞一穴兼兩經,能調大腸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內廷天樞兩分鐘。

每餐飯後半小時,再按天樞兩分鐘。

多喝開水促排毒,煩人痘痘無影踪。

額頭兩邊痘痘生,肝氣鬱結所支撐。

求助氣海太衝穴,每晚按摩五分鐘。

氣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滯協太衝。

太衝疏理調肝氣,肝氣不鬱痘不生。

建議你現在就放下手機,針對自己的身體,跟著穴位歌的方法,嘗試做一做。相信你做完之後,一定會感覺神清氣爽,身體舒適許多!

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送給朋友們!

今日推薦:《求醫不如求己》

親筆簽名限量版20套

+送養生艾灸坐墊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

睡不著、醒得早、睡得淺,中醫教你這樣調!


睡不著、醒得早、睡得淺,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失眠現象,殊不知,失眠的表現不同,其原因和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來聽聽中醫師從中醫角度給我們提出解決失眠問題的方案,讓你擺脫失眠,睡得更香。

現在很多人都有著或重或輕的睡眠障礙,但睡眠障礙並不等於失眠症。只有失眠現象持續存在,對生活產生影響,並在睡眠時間上或質量上出現問題,才能定義為失眠症。在臨床上有一個簡單的分法,把失眠症分成睡不著覺的、半夜常醒的,還有睡眠維持不了的,我們概括為:睡不著、醒得早、睡得淺。


肝失調引發“睡不著”,按摩可緩解“睡不著”

中醫認為,肝失調會引發入睡困難。肝主疏泄,人的氣血需要有一個很順暢的氣機,這個氣機包括了運行的管道和運行的整個機制,氣機的正常運作靠肝來維持,所以肝的特性應該是柔順且調暢的。當肝的疏泄功能下降,氣機不能調暢,甚至上逆的時候,如肝陽上亢、肝氣鬱結等,就會出現入睡困難。通過按摩可緩解“睡不著”。



按摩是一種很好的緩解睡不著的辦法。可選擇百會穴、神庭穴、印堂穴、安眠穴與翳風穴進行按摩,這些穴位對於入睡困難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走罐能改善“醒得早”。

心血不足、失神失養等問題會引發以早醒為主的睡眠問題。對於這種情況,中醫建議採用走罐的方式,用罐在背部五臟的腧穴上,上下反复走罐,對於失眠療效較顯著。走罐可以調節人的神智,改善醒的早的問題。我們選取的走罐位置是膀胱經,人體五臟六腑的腧穴都在膀胱經上,通過對膀胱經的刺激,可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氣機的作用,從而平衡陰陽,調節神智。走罐三週左右,就可以明顯的改善。

提示按摩大魚際也可治療“醒得早”。


夢多,氣血不足易導致“睡得淺”。

愛做夢是睡得淺的表現之一,說明睡眠沒有維持住,人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一些中老年人常常覺得自己總沒睡覺,這是由於人體氣血不足,臟器功能逐步衰減所導致的。晝精夜暝是一個人的正常生理規律,如果晝不精夜不暝,睡眠就會維持不住。下面2個方法可以解決“睡得淺”

1、酸棗可緩解“睡得淺”

中醫有個說法,叫做“酸甘化陰”,指在陰虛情況下,出現相關症狀的時候,我們需要對肝腎進行調補。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可滋養心肝、安神、斂汗,對於治療失眠療效顯著,與白芍、何首烏、當歸這些養血、補血的藥材配合在一起使用,能滋肝腎。

2、艾灸快速緩解“睡得淺”

如果大家覺得食療效果不明顯,則可選用艾灸的治療方法,利用艾灸的溫熱特性和一些特定穴位配合起來,能起到較好較快的治療效果。人體腹部神厥、氣海等很多穴位可補氣血、壯元氣,艾灸這些穴位,能有效調補氣血失調問題。

針對氣血陰陽不足問題,可對腹部的氣海穴和腿上的足三里穴進行隔姜灸,也能有效治療睡得淺的問題!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中醫養生資訊、穴位按摩,每天學點中醫學,守護全家的健康!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每天這樣坐10分鐘,頭不暈了,眼不花了,全身經絡都通暢!


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的身體素質並不強健,幼年時曾患過一場重病,青年時期東渡日本留學又患過傷寒,致使兩耳失聰。然而郭老卻享有87歲的高壽,其中的奧秘何在?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靜坐”健身法,發揮了養生強身、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

生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靜養”的狀態下,神經緊張度放鬆,呼吸、心率、血壓、體溫均相應降低。這種低代謝的積累反應,自然使生命相對延長。所以說,“靜養”是一種精神上的“ 健身運動 ”。而靜養的最佳方法就是靜坐。



靜坐10分鐘等於熟睡7小時

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

據《深圳晚報》報導,美國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注:高質量的靜坐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實踐證明,靜坐中的呼吸,能加快體內的氣體交換,消除神經緊張,肌肉放鬆,隨之一些疼痛現像便可得到緩和,更有利於整個體內的溫度,血液的酸鹼度、血壓、血糖、血脂及其它鉀、鈉、磷等化合物,穩定在一個範圍內。

輔助治療慢性疾病,

減少頭暈、猝死等情況發生

臨床醫學也證明,靜坐不但可以消除疲勞,而且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比如:腸炎、肩周炎、腰腿疼痛、慢性腎炎、高血壓等等,都有顯效或者有效。如果能做到每日堅持靜坐,對身體健康的確大有好處。

靜坐還可以減少頭暈、猝死等情況的發生,因為清晨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間段,起床太急,活動太快、太劇烈,都容易誘發這些疾病。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

由弱變強

郭老的靜坐,最早要追溯到二十年代初期,他當時由於用腦過度,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寧且夜多惡夢,一夜只能睡二、三個小時,往往讀書讀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並感到頭昏不堪,筋疲力盡。

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書店讀到王陽明先生(明代大理學家)以靜坐法養病健身的故事後,他就開始試著學起來,每天清晨起床與晚上臨睡時各靜坐30分鐘。

不到半個月,奇蹟發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轉,睡得香甜,夢也少了,胃口恢復如常,漸漸地竟連騎馬都不感到累了。靜坐在郭沫若身上產生了神奇的效果。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由弱變強。

說了這麼多靜坐的好處,應該如何練習呢?靜坐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習也不晚,大家快來學習​​吧!

靜坐的具體操作


延年益壽,60歲開練都不晚

雙盤膝
少年筋骨柔軟,可用此法,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腳掌和右股略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架在左股上面;這時候兩腳掌向上,兩股交叉,好像三角形,這叫作“雙盤膝”。

它的好處是:兩膝蓋必定緊貼坐墊上,坐的姿勢自然端正,不會向前後左右歪斜。但這種雙盤膝姿勢,不容易學,中年以上的人,學起來更難,不必勉強。


單盤膝
坐時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腳放在左股下就得了。這比雙盤膝容易得多。它的缺點,是左膝蓋不能夠緊貼坐墊,入坐稍久,身體要向左邊歪斜;只要你自己覺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沒有妨礙的。


下盤法
如果連單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小腿向下面盤,也可以的。不過兩膝蓋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應隨時注意改正。


平坐法
把兩腳垂下平坐也可,但須把左腳跟靠在右腳背上,叫作“四肢團結”;或兩腳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與腳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


兩手的位置

兩手應該松,絲毫不可著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輕輕擱在兩小腿上放,貼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時,也可以將兩手放在兩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地放平。

頭部的姿勢
練習時,頭頸、面孔、眼睛、嘴巴的動作都要注意:頭頸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輕輕閉合,嘴巴也要閉合,不可張開,舌頭抵住上顎。

溫馨提示
特別提醒初學盤腿時,入坐略為長久,必感覺兩腳麻木,此時可以徐徐放開,等到不麻木時再盤;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有所舒緩再坐,都可以。


靜坐的最佳時間

晨起、午飯後、睡前

晨起:心無雜念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主任介紹:國醫大師鄧鐵濤經常修習靜心功。

每天醒來後他一般不急於下床,而是先盤腿靜坐於床上,在床上調整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閉目並保持心無雜念,使自己意念集中,緩慢做50個深呼吸,然後再慢慢起床,開始一天的活動。

鄧老每次靜坐都視狀態掌握一定時間,若坐久了會通過按摩等手法來疏通四肢的氣血。很多人靜坐時很難做到完全不想事,他建議大家只要思維不要太活躍,坐著發呆也有好處,讓自己全身放鬆,最重要的是讓心靜下。



午飯後:11~13點
午飯後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養心、養神、養氣、養筋。

除了鄧老晨起靜坐的“黃金10分鐘”外,午飯後11~13點之間也是靜坐的好時機。

中醫認為,人在上午的氣血運化都屬陽氣,到午時開始生陰,是養心的時間。午飯後,約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靜坐一刻鐘,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且有助於推動血液運行,間接起到養神、養氣、養筋的作用。

睡前:不少於20分鐘
入睡前的靜坐不少於20分鐘,對一些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的慢性疾病也有明顯療效。

在臨睡前洗漱後,坐在椅子上或雙腿盤坐於床上,兩手上下疊放,雙目微閉,唇微合,舌頂上齶,全身肌肉放鬆,呼吸暢然,逐漸入靜,意念集中在肚臍下一寸處,使人的思維由興奮狀態轉為平靜狀態,並逐步進入一種似醉非醉、若有若無的狀態。

一般每次靜坐以不少於20分鐘為宜,初練者時間可以短一些,日後再漸漸加長。

靜坐不需要專門的器械和場地,特別適用於老年人和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足不出戶就可達到健身鍛煉的目的。這麼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法,人人可以復制,快推薦給您關心的親友也一起練習吧~

回复【名方】送你“ 十大名方 ”

覺得不錯,請在底部點贊!

100萬人都在看
注意:本文所用為基本方,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指導。

點擊“ 閱讀原文”,關注“ 養身參考 ”

本文由養身參考整理髮布

轉載必須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養身參考

人體十大重要穴位,每天按摩幾分鐘,治病又強身!


常言道“西醫治病,中醫治人”,人體身上分佈著很多重要穴位,這些穴位都是人體養生的重點,如果我們能經常對這些經絡穴位進行按摩拍打,自然能幫助我們防疾病保健康,還能延年益壽呢!

穴位按摩養生法
穴位按摩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鬆肌肉、疏通經絡、解除疲勞、平衡陰陽、延年益壽、調節人體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按摩不同的穴位又不同的效果,所以平時可根據自身需要按摩人體關鍵穴位,來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讓身體告別病痛,身體更為強健!



1、 足三里

功能:一扶正培元,強脾健胃;二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三是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能力。

叩拔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循壞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疾病有防治和治療作用,右臥對消化系統的疾病,功效更為明顯。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消化不良、肝炎;神經衰弱、癲痢、失眠、頭痛、貧血、偏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遺尿症;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傷風感冒;膝關節炎,下肢關節炎等疾病。

2、關元穴

功能:一培根固元;二培腎壯陽,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三是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系統,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主治: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宮頸糜爛、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等。



3、中脘穴

功能:一是調脾胃;二能降逆化滯。此穴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

主治: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胃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口臭、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痢疾、闌尾炎、便秘、肝炎、膽囊炎、黃疸、高血壓、心絞痛、中暑、癲痢、癔病、神經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最主要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更是治療各種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內關穴

功能:一理氣活血;二安神定志。

主治: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休克、昏迷、暈厥、暈車、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胃病、胃痙攣、嘔吐、呃逆;膈肌痙攣、妊娠惡阻、低血壓、無脈症等。對各種心髒病、各種精神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5、合谷穴

功能:一是能清熱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清熱鎮痛。

主治:感冒、咳嗽、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癲癇、精神分裂症;腸炎、痢疾、痔瘡、小兒脫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結膜炎、耳聾、急性肩風濕、五指痙攣、難產、麻疹、多汗、失語症等,尤其對感冒後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更佳。


6、湧泉穴

功能:一是清腦醒神;二是安神定志;三是清風散熱。

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並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7、陽陵泉

功能:一是通經活絡;二是疏經利節;三是清熱利膽。

主治: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關節炎、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腓神經麻痺、脈管炎、類風濕、腰痛等病。也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穴,對肝炎、膽囊炎、黃疸的治理作用也較好。同時還對高血壓、癲癇、遺尿、腳氣等病有治療作用。

8、風池穴

功能:一是清心明目;二是清熱散風;三是通竅活絡。

主治:腦血栓、腦震盪、腦膜炎、健忘、癲癇、精神病、偏正頭痛、失眠、眩暈、甲狀腺機能亢進,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視神經炎、視網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壓、耳鳴、瘧疾、耳聾等。



9、殷門穴

功能:一是通經活絡;二是疏通筋脈。

主治:腰痛、坐骨神經痛、腰間盤突出,下肢肌肉風濕症、癱瘓。

10、命門穴

功能:一是補腎條件;二是理腸固脫。

主治: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遺尿、腰痛、頭痛、耳鳴、痔瘡、便秘。

文章來源:美國德成行

如何打通你的“任督二脈”?讓自己全身舒暢


如何打通你的“任督二脈”?讓自己全身舒暢

中醫專家:健康人“任督二脈”本來就是通的

有些人的頸椎、腰椎問題,從中醫角度解釋,確實可以歸為督脈不夠通暢

“任督二脈”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部分

督脈在背後正中,任脈則是人體前面的正中線。


任督二脈

若任督二脈通暢,身體狀態的確會比較好

但這種作用並非任督二脈獨有,所有經絡都通暢才是最好的。

任脈總任一身之陰

督脈總督一身之陽

任督二脈分別主管

人體的陰精和陽氣

任脈總任一身之陰

按任脈,精力旺,升免疫

經絡不暢通的症狀:
1、心包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心煩健忘胸翳悶口乾;神經衰弱。

2、三焦經常見症狀:偏頭痛頭暈耳鳴上熱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膚容易過敏;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食慾不振。

3、肺經不通的常見症狀:怕風易出汗咽乾咳嗽;過敏性鼻炎皮膚乾燥容易過敏;動則氣短胸翳面色皮膚無華。

4、大腸經不通的常見症狀:牙痛頭痛口乾皮膚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經不通的常見症狀:脘腹脹氣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嘔吐作悶容易倦怠虛胖;頭脹頭腦不清濕重腳腫便溏;關節酸脹糖尿病。

6、胃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喉嚨痛胃痛怕熱消化不良;倦怠膝關節酸痛便秘;唇乾舌燥身體消瘦。

7、心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心煩心驚心悸心悶心痛;短氣上氣有壓力感憂鬱易怒;口腔潰瘍口乾口臭。

8、小腸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小腹繞臍而痛心翳悶頭頂痛;容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9、督脈不通的常見症狀:虛寒怕冷手足不溫疲勞乏力;頸椎痛腰椎痛痔瘡便秘;陰陽失調。

10、任脈不通的常見症狀:怕熱汗多陰陽失調月經不調;陽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氣喘。


11、膀胱經不調的常見症狀:惡風怕冷頸項不舒腰背肌肉脹痛;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多;尿黃前列腺肥大。

12、腎經不通的常見症狀:手足怕冷口乾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經不調性慾減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頻尿少尿黃。

13、膽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口乾口苦偏頭痛容易驚悸;善嘆息便溏便秘皮膚萎黃;消化不良關節痛脂肪瘤;痰濕結節積聚。


14、肝經不通的常見症狀: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衝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


經絡不通怎麼辦
經絡,主要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1、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

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凍,河流才會通暢,土地才會鬆軟、透氣。


2、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中醫認為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佈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頭促進血循環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人體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衝、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如同針灸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絡。

頭上有很多的重要穴位我們想要頭部經絡通暢梳頭是非常好的方法的,所以我們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多的梳梳頭的,好處很多,不僅能幫助我們很好的疏通經絡,還能幫助我們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好處很多

文章來源:養宮寶

人體自帶的護肝調情緒“良藥”!關鍵你懂這麼做


“期,為周期之意;門,為出入之處。該穴是肝經最後一個穴位,也是十二經絡循行的終點,人體經氣由此穴回流至肺經,開始新的循環,所以稱之為“期門”。

取穴位置

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消積。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反酸、腹脹。

此穴有疏肝理氣、化積通淤之效,主治肋間神經痛、肝炎、肝腫大、膽囊炎、胸脅脹滿。對腹脹、嘔吐、乳腺炎等,長期按壓此穴有很好的調理保健作用。



穴位配伍

配合谷、足三里,治脘腹痛、腸鳴;

配內關,治嘔吐、呃逆;

配膈俞、肝俞、三陽絡、陽陵泉,治肝炎。



養生保健

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具有疏肝瀉火、理氣解鬱之效。中醫認為,肝氣升發太過、木火偏旺,則容易心煩氣躁;肝氣升發受阻,疏泄不暢,則導致悶悶不樂、喜歡嘆息。按摩在期門穴,可以使得肝木疏泄適宜,讓我們氣順而心舒!

按摩手法

按摩:用魚際揉按穴位,穴位處有脹痛的感覺。兩側穴位,每次按揉1-3分鐘,或者兩側穴位同時按揉。也可以用提捏法,雙手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對捏期門穴處肌肉,稍用力往前一提,然後放鬆再捏再提,約提捏10分鐘。需注意力度不宜過大,避免捏傷皮膚。

艾灸:每次20分鐘,每次1次或隔日1次。

瑜伽:每日堅持練習貓式——雙膝與雙手著地,伸展腹背,配合呼吸,擴張肺部,使橫膈膜下壓。此式可作用於內臟,促進腸胃蠕動,舒緩背部緊張,改善臀部下垂,能活絡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及督脈等經絡。

肝不好,人易老。期門穴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要穴,沒事揉一揉,心情舒暢百事順,大病小病都趕跑~

文章來源:阿康健康肝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