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軟一寸,壽增十年,把腳筋變軟的方法您一定要知道!



中醫有一句話:“筋軟一寸,壽增十年”。人身上筋很多,研究發現,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

把腳部的筋揉軟,不僅能夠變得強壯,延年益壽,而且還能夠改善人不好的脾氣。

如何把腳部的筋變軟呢?一是雙腳互打,二是揉腳筋,揉腳筋要重點揉腳底上的地筋。


腳是人體健康總根

●人有四根,分別是鼻根、乳根、耳根、腳根。鼻根是人的苗之根,乳根是人的宗氣之根,耳根是人的神機之根,而腳根是人的精氣之根。

●這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是人健康的總根。


●古代中醫通過內觀內證發現:人的筋之根就在腳部,治病要治根,養生也要調根。因此只拉身體的筋,而不把腳部的筋拉開,是治標不治本!

●光在足底就有136個穴位反射區,分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這個理論比較複雜。簡單說來,你要知道:經常雙腳互打,相當於在調理全身五臟六腑。

揉一次腳,勝泡十次腳

中醫認為,腳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極為密切的關聯。

尤其在冬天,雙腳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有很多老人通過雙腳互打後,發現比熱水泡腳還要實惠,揉一次腳,勝過十次泡腳!

當然,拉腳部的筋有很多方法,但和舞蹈家一樣的拉法則不適合中老年人。方便操作的方法,就是搓揉腳板底的腳筋。

方法:

可以端坐著揉,也可以躺在床上揉。

腳麵有個凹陷,一般的情況根本刺激不到。這也就是按揉比泡腳效果好的原因。

在這個腳凹陷的地方有很多穴位,比如長壽的湧泉。足跟有三焦經通過,這些都要拍打到,最好是用一定的力度往裡頭揉捏,可以觸到一根比較粗、緊的筋。

按揉數量沒有要求,就是發熱、經絡舒服為準。用指腹,不要用指甲刮,也可以捶打。

配合動作:每天敲打腳尖10分鐘

敲打腳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要伸直雙腿,把兩腳的腳後跟靠在一起,兩腳的大姆趾互相碰撞即可。做二百次大約需要兩分鐘。

功效:

腿部結實有力、行動敏捷,就連膝關節也更強勁了。

此外排便有規律,不失眠,頭腦清醒敏捷,注意力也更集中,不僅視力更好了,氣色也更加紅潤有朝氣。

寒從腳下起,病從腳底除!記得每天睡前一定要堅持雙腳互打10分鐘,相當於給全身做按摩吃補藥,堅持一個月後會感覺神清氣爽。





此外,這些按摩方法也超有效~

腰酸背痛踩網球

常年腰酸背痛的朋友,可以將網球或高爾夫球放在腳底,用腳趾和足跟緩慢滾兩三分鐘即可。

由於足底的肌膜、小腿肌肉與背部和頸部的肌膜都有關聯,所以輕輕鬆鬆就能舒緩背部肌肉,緩解疼痛。

美白祛斑絲瓜絡

每天洗完腳用乾絲瓜絡摩擦腳心,或是兩腳互相摩擦直至發熱,便可有效促進腎上腺分泌激素,減少色素沉著,肌膚白皙有彈性,讓你更年輕。

保護腸胃腳抓地

胃腸功能弱的朋友,可以時常用腳趾抓地,或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有助於刺激經絡,有效改善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腸胃症狀。

減肥瘦身踩黃豆

只需在地板上鋪上黃豆,光腳踩15分鐘即可,黃豆的大小剛剛好,可以溫和地按摩穴位,提高新陳代謝,促進燃脂,下次吃完飯看電視時可以踩踩黃豆喔。

但是肚子太餓或太飽時避免使用這種方法,踩完黃豆喝杯水效果更好~

延緩衰老光腳走

赤腳行走,尤其是走卵石或是圓潤有凸起的蓆墊,可有效刺激掌心。

這種刺激通過經絡傳入大腦,協調系統器官,不僅能強身健體、防治疾病還能提高代謝、延緩衰老。

趕緊分享給親朋好友吧,讓親朋好友也看看相互監督,按摩起來!

關注我們,點擊底部菜單在線諮詢,一鍵獲取醫生個人微信!

文章來源:骨大夫

教你如何從手掌中看疾病,看身體的健康狀態,準確率高達90%


醫認為手與面部、足部一樣能反映出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及軀幹的健康狀況,在中醫上手部診斷疾病的作用早已有廣泛的用運。

通過觀察手部的反射區,及時的發現相關的病症做好預防及治療,對身體健康幫助無疑是非常大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從手掌中看出自己的健康狀態,簡單易懂。



手掌中的健康狀態,準確率高達90%

1、手掌看五臟

中醫上有先天為腎,後天為脾之說,同樣的手掌也有右手為先天代表肝腎,左手為後天代表脾胃之分,大腦與手掌也是相逆互看的,左手代表右腦,右手代表左腦。

五臟:大拇指代表“頭部”,,食指代表“腸胃”,中指代表“心臟”,無名指代表“肝膽”,小拇指代表“腎”。

平時沒事多揉拇指健大腦,揉食指幫助腸胃,揉中指養護心臟,揉無名指增強肝膽,揉拇指強壯腎臟,揉的時候感覺到疼痛,那就是其代表的五臟出現問題了,就需要重點按揉。

2、顏色看疾病

手掌發紅:體有實熱,血液粘稠,有高血脂症。

手掌紅白相間:呼吸系統出現問題

手掌偏紫:血液酸鹼度失調,酸性偏高,免疫力差。

手掌偏青:體內寒濕氣重;手掌偏黃色:脾胃功能差血液運化不利易有貧血等。

手掌偏褐色:肝腎功能排毒功能受損,多因長期服用藥物所致。

手掌中有斑點:斑點的形成原因是氣血不通瘀滯形成的,深色斑預示著心腦血管病,白色斑暗示體內毒素過度易得癌症,紅色斑代表肝不好易有脂肪肝、肝硬化等。

3、指甲看健康

長短:短甲會發生經常性頭疼,長甲暗示呼吸道疾病。

形狀:三甲性指甲腦積水;圓甲三叉神經痛、偏頭痛;指甲過寬;遺精,少精不孕等;勺狀提示糖尿病。

紋路:大拇指甲黑色豎紋提示腦動脈硬化、高血壓血脂、心髒病;小拇指甲橫紋有胃炎;食指指甲凹紋提示慢性胃炎;指甲有紅色線條提示有胰腺炎;

指肚:出現橫紋代表壓力大,休息不好,精力差;豎紋代表腸胃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差。

斑點:指甲白斑提醒身體缺乏微量元素鈣、鉀、鋅等;黑斑則會肝臟出現病變。

總結:若手掌反射區出現性狀改變則要及時的意識到是反射的部位出現了病理變化,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應的身體不舒服時則可以按揉其對應的反射區來緩解治療,平時拍拍手掌就能起到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

肚臍是養生第一穴,按一按調百病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老中醫,教你保養好肚臍,守護身體健康的門戶。



從肚臍可以看出五臟的健康情況

肚臍面積雖小,但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強大。當五臟出現病變時,肚臍的對應穴點就會出現壓痛反應。按壓對應穴點,我們可以自測是哪個臟器出現了異常。



脾:脾功能異常,人會表現為疲倦乏力、沒有食慾、腹脹、腹瀉或大便稀溏等。此時,肚臍中心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肝:肝功能異常,人往往伴隨易怒、生氣等情緒。此時,肚臍左側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腎:腎虛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四肢發冷等症狀。此時,肚臍下方邊緣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肺:肺受外邪干擾可表現為感冒、咳嗽等症狀。此時,肚臍右側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心:心受外邪干擾可表現為心情鬱悶,口舌生瘡。此時,肚臍上方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揉揉肚臍,調理百病

肚臍上的對應穴點既能夠反映各個臟腑功能的異常,又可以用於調理臟腑功能。常按肚臍具有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強壯祛病、養生延年的功效。


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No.1 定穴:明確五臟對應點的位置,用拇指指腹末端適當用力按壓。自我感覺有明顯壓痛時,便是所選穴點。

No.2 按揉:以拇指指腹末端順時針按揉50次,然後再逆時針按揉50次,同時要注意配合均勻的深呼吸。

隨著按揉次數的增多,五臟失調相應的症狀會出現好轉,穴點處的壓痛感也會相應減輕。此時可以逐漸減少按揉的頻率,直至症狀消失。需要注意的是,按揉前需要修剪指甲,以防刺破皮膚,誘發感染。


溫馨提示:

1 、注意臍部衛生,秋冬天氣乾燥,沐浴露沖洗不干淨,污垢很容易進入肚臍沉積,應每日清潔肚臍。

2、晚上睡覺時,在腹部蓋上被子保暖,以免著涼。

文章來源:養美健康生活

血脂粘稠的人,這兩個小動作能幫你(血栓)


血脂粘稠的人,這兩個小動作能幫你(血栓)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血管內壁是很光滑的,血流經過就如同您中了體育彩票一樣,興奮的一路狂奔,一片坦途。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血液中的有很多物質會沉積到血管壁,越積越多,形成了血栓。這就如同燒了一壺含礦物質很多的水,並把壺靜置在那塊,隨著時間的延長,壺底肯定有大量水垢形成一樣。當然日久天長,血栓也會脫落,脫落的血栓就如同那浩瀚宇宙中的一枚隕石,隨著血液向心臟方向漂移。如果脫落的血栓漂移到肺動脈那塊,並且血栓塊足夠大和足夠多,肺動脈的管腔會被填塞。而我們最常見的形成血栓的因素之一,就是血脂稠。

血脂粘稠的人,這兩個小動作能幫你(血栓)

血脂稠會引起什麼危害?

血脂稠其實可以理解為血脂高和血液粘度高的一個統稱。這樣的血液更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增加心梗、腦血栓和深度靜脈血栓的形成。我們身體內的血液和管道中的流水一樣,如果血流量過濃,會使血液流得緩慢,流通不暢。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動脈硬化,出現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繼而會造成腦中風、糖尿病、偏癱、口眼歪斜、冠心病等一系列高危疾病,因此說血脂稠的危害是很大的,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引起血脂過稠的原因主要是長期吸煙、飲酒、攝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過多等。

血脂粘稠的人,這兩個小動作能幫你(血栓)

血脂稠怎麼辦?

用2個小動作打開“血管發動機”,就可讓血液流動順暢起來:

1、轉腳踝做法: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早晚各一次,每次30秒。功效:人身各處有許多穴位,踝骨周圍也不例外,這部位的穴位是人體氣血運行的樞紐,適當轉動刺激,能夠促進血液運行。

2、按摩小腿做法:雙腿自然彎曲,俯下身子按摩小腿10-15次。功效:因為人體的大動脈經過這個位置,所以適當按摩能夠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避免脂類堆積在血管中。

血脂粘稠的人,這兩個小動作能幫你(血栓)

降血脂,除了對症吃藥之外,還得注意飲食的配合

1、芹菜

芹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同時芹菜葉子對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也十分有益。

2、吃蘑菇

蘑菇屬於低熱量,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利於血液中總膽固醇含量降低、提高血液循環和提高抵抗力。

3、洋蔥

洋蔥總富含其他素菜沒有的前列素A,屬於一種天然的血液稀釋劑,可以擴長血管、降低血液粘度、降血脂,協助藥物共同預防血栓的形成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秋冬不生病(畏寒怕冷)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秋冬不生病(畏寒怕冷)

秋冬季節,很多人畏寒怕冷、體虛易感,又口乾舌燥、身體乏力、失眠煩躁……這往往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衛氣不夠、陰津不足造成的。秋冬養生除了要陪補元氣外,補陰津也很重要。

收元氣:關元穴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秋冬不生病(畏寒怕冷)

《孝經緯》曰:“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順應自然收養、閉藏之勢,可首選關元穴來收納我們人體陽氣,為來年春天的生髮“儲備”身體能量。

關元穴,為任脈腧穴,與肝、脾、腎三經交會,具有藏精氣、溫腎陽之功。

【取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取穴,以肚臍為起點,“一夫法”取肚臍下3寸即為關元穴(注:一夫法,即手食指到尾指4指並排為3寸)。

【做法】

按摩法:可行摩法,搓熱掌心後,把掌心覆蓋於穴位皮膚上順時針方向揉按穴位局部,以皮膚感覺溫和為度,每次可行10-20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陽虛體質人群最適合艾灸,入秋後到整個冬季均可常灸,把艾條點燃後距離穴位皮膚約3-5厘米處懸灸,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1次,每周可灸5日休息兩日。也可隔日一次。

注意:孕婦禁用關元穴。

【效果】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按摩關元穴,能夠為腎補充陽氣,同時有調節內分泌之效。

保衛氣:身柱穴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秋冬不生病(畏寒怕冷)

秋冬寒冷,體虛易感的人群要早早開始進行艾灸,以期保衛氣,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身,身體也。柱,支柱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飽滿之狀,并快速循督脈傳送使督脈的經脈通道充脹,如皮球充氣而堅可受重負一般,故名。

【取穴】身柱穴在督脈上,督脈位於人體的後背正中間位置。

【做法】這個穴位針灸和艾灸都可以,因為穴位在背後,所以艾灸時並不方便,可以由他人施灸(方法見關元穴),也可使用艾灸盒。

【效果】主治秋冬感冒,對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也有一定的療效。在預防感冒和增強免疫力上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補陰津:三陰交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秋冬不生病(畏寒怕冷)

三陰交位於腎陰、肝陰、脾陰三陰交匯處,按摩這個穴位就能滋補三個臟腑。

【取穴】腳踝內側,足內踝尖,向上四指的位置就是三陰交。

【做法】按揉為主,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以上。

【效果】一年四季都可常按三陰交穴。此穴不光可以滋補腎陰,還能滋補肝、脾,對出現眼睛乾澀、食慾不振、燥熱症狀的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三陰交還能幫助女性調理月經,保養子宮和卵巢。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摩耳朵穴位好處多



人的耳朵確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如果我們把耳朵上的主要穴位連起來,其形狀恰似倒置於子宮中的胎兒。而人體各器官和組織在耳朵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一旦受到疾病侵犯,耳上的某個特定穴位就會產生預警信號。

因此,當刺激某個耳穴時,就可以診斷和治療體內相應部位的疾病,很多中醫高手還可以通過觀察耳部皮膚顏色的深淺變化,有無凹凸變形、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等現象來協助診斷疾病。比如在冠心病病人的耳垂處常可見到一條斜形的皺痕,此皺痕被稱為「冠心病溝」。耳垂對血管缺血現像很敏感,一旦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冠心病時,耳垂組織就會發生缺血現象,並發生一定程度的萎縮變化,依據這條斜線狀的皺痕來診斷冠心病,準確率可達90%。人們在醫院裡也可以見到醫生在患者耳朵上某個特定的穴位埋藥籽或埋針,以此治療各類疾病。



1.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處,直至該處感到發熱為止,然後再往上提揪]5~20次。此處主要有神門、盆腔、內外生殖器、足部、踩、膝、胯關節的反射區以及肝陽穴、風溪穴等。

2.上下按摩耳輪,並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按壓和揉捏,使之發熱發燙,然後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區。

3.下拉耳垂法: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耳垂處的穴位主要對應頭、額、眼、舌、牙、面頰等處。

4.按壓耳窩: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此部位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按壓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後再按壓上邊凹陷處,這樣來回摩擦按壓至感覺發熱、發燙為止。此處主要有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區。

5.推上下耳根: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後,沿著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勁推40~50次左石,推後不但耳部發熱,面部、頭部都會有明顯的發熱感覺,這對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而且還有明顯的美容效果,愛美的女士們不妨試試看。一套操做下來,最多10分鐘的時間,你的面部血液循環就會明顯改善,同時也促進了面部代謝產物的排出。堅持做2個月,你的面部就會富有光澤、彈性十足。做完這套操後,再用十指梳頭100次,可以刺激頭部的經絡,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的發生。這套簡單的耳部按摩操,可以在睡覺前和起床後各做一次。除了上述好處,它還能起到強壯內臟的效果,特別是堅持下去可以以補腎、固腎及治療氣虛,對腎虛、尿頻、夜尿多、前列腺炎及陽痿的人有明顯的效果。對遺尿、哮喘及體弱多病的孩子,家長每天睡覺前給他按摩雙耳5分鐘,堅持下去,就可以根治這些疾病和增強孩子的體質。

簡單五招捏出健康

耳朵上的穴位比較複雜,但若有頭疼、失眠的小病,我們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輔助治療。

  招式一、牙齦腫痛按耳垂。

  耳垂相當於面部,當因“上火”導致牙齒、牙齦腫痛,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醫院在耳垂上點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捏耳垂還能美容養顏。

  招式二、心絞痛按下耳窩。

  經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稱下耳窩,對血液和循環系統有保健作用。下耳窩相當於胸腔內臟器官。心絞痛時首先要保持鎮定,不要驚慌,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後可對下耳窩進行按壓。方法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這是最簡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緩解心絞痛,度過危險期。




  招式三、打嗝按上耳窩。

  上耳窩,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於消化,並有強腎健脾之功。打嗝,中醫稱為呃逆,就是由於脾胃處虛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飲暴食引起的胃氣上逆。

  招式四、失眠上下耳窩都要按。

  失眠,中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招式五、四肢疼痛揉耳輪。

  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於軀幹四肢,頸肩腰腿痛等軀體疼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文章來源:海之聲助聽器佛山市一

經常失眠?按這四個助眠穴,秒睡!



夜不能寐按摩四個助眠穴國醫大師張震

對有些人來說,睡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很簡單:失眠。此時不妨試試助眠四穴按摩法,具體如下:



1勞宮穴

睡不著時,手半握拳,中指按住的地方即為勞宮穴。左手按右手勞宮,交替按摩,按壓3~5分鐘,感覺發熱、脹即可。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於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2 神門穴

此穴能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神門穴在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可用中指按壓神門穴 3~5分鐘,感覺脹酸即可。


3 神庭穴

此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有清頭散風、鎮靜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等病症。

4印堂穴

按摩完神庭穴後,再用中指揉搓雙眉之間印堂處3~5分鐘,感覺脹酸即可。其目的在於排解煩惱,打開心扉,起到凝神聚氣的效果。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免費獲得一套中醫穴位按摩課程、百張國醫經典偏方,每天學點中醫學,守護全家的健康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百病從腿養,這些養腿之法你知道嗎?


一、百病從腿養——保健

湧泉穴:可以補腎、補血、補氣,還可以預防感冒,可以說是保健要穴。

菊花水泡腿:菊花30克或50克,煎煮30分鐘後,把它倒在盆裡,或倒在一個桶裡,泡腳或泡腿,每次泡15到20分鐘,背部微微出汗為宜,每週泡兩到三次。



二、百病從腿養之——慢性前列腺炎

1.湧泉穴,然谷穴,陽交穴,外丘穴。

2.車前綠豆米粥:將車前子60克、橘皮15克、通草10克紗布包,煮汁去渣入綠豆50克和薏米100克大米50克煮粥。空腹服,連服數日。適用於老人前列腺炎、小便淋痛。

3.泡腿藥方:苦參60g,半枝蓮60g。煮好以後,泡腿,以後背微微出汗為宜。



三、百病從腿養之——亞健康

1.陽陵泉,公孫穴

2.柴胡的用法:60克,煮好以後,泡腿,以後背微微出汗為宜。連泡3天。

3.泡腿藥方:蘇木150g,煎煮30分鐘後,待水溫40度左右後,浸泡雙下肢20-30分鐘,後背微微出汗為宜。

四、百病從腿養之——腰椎間盤突出

1.飛揚穴,委中穴

2.草烏的用法:10克~15克。煮好以後,泡腿,以後背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內服。

五、百病從腿養之——便秘

1.上巨虛穴,下巨虛穴,太衝穴

2.大黃的用法:大黃50克,番瀉葉50克。煮好以後,泡腿,以後背微微出汗為宜。

3.泡腿藥方:取香蕉皮200克、桃仁或杏仁或麻子仁30克。將以上3味藥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泡足。熏蒸水的溫度應在90℃左右,但要防止燙傷,待水溫下降至50℃左右時,再將雙腳浸泡水中。同時配合按摩揉搓足心。每天1次,每次30分鐘左右。

六、百病從腿養——中風

1.水泉穴

2.天麻的用法:3~5片煮水泡茶喝。

3.泡腿藥方:用伸筋草、紅花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鐘(湯液溫度降低須再加熱),每日1—次,先泡上臂,後泡腿,浸泡時手腳在湯液中加強自主的屈伸活動,連續2個月。

七、百病從腿養——肥胖

月見草120克,煎煮20分鐘後泡腿。每週2—3次,每次30分鐘,以背後微微出汗為宜。

八、百病從腿養——降血壓

鉤藤50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20克煮水20分鐘後,兌入木桶中洗泡雙腿30分鐘,以背部微微出汗為宜。

九、百病從腿養——治失眠

曬乾的剩綠茶煮開,兌入盆中洗泡雙腿,泡至背部微微出汗為宜,每週2—3次,去火安神,促進睡眠。


十、百病從腿養——降血糖

小藥方:黃芪,桂枝,蒼竹,黨參,紅花,桃仁,以黃芪為主藥,基本上都要50克,黃芪100克。


十一、百病從腿養——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病

生薑50克、澤蘭30克或50克、紅花30克

這三味藥放到一起煮,生薑可以先煮,多煮一會兒,然後再把另兩味藥放到裡面煮,

煮完以後泡腿或者泡腳,每週做兩到三次,可以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病。

文章來源:關愛骨骼

拍打“肘部”:改善老人斑、皮膚粗糙!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年人都開始長出了許多小斑點。對此,大家感到很困擾。今天給大家分享這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拍打“肘部”上的曲池穴可有效改善老人斑、皮膚粗糙。

經常拍打曲池穴可以改善很多症狀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為合穴,出自於《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老人斑、皮膚粗糙、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取穴位置】人體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穴位解剖】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撓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幹。

【穴位主治】曲池穴的主治症狀為: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咽喉腫痛,牙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癲狂等等。


【穴位功能】

01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炙曲池可使胃蠕動弛緩,針刺曲池又可調節腸道蠕動、空腸、迴腸蠕動弱者可即時性增強,強者可使之減弱。

02針刺闌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無論在X線觀察下或直接手術觀察,均可見闌尾的蠕動明顯加強,緊張度增加,或闌尾弧度變動、移位、呈捲曲擺動,或見分節氣泡移動加快,內容物排出,闌尾血管收縮,原來充血者,變為缺血狀態。

03曲池穴對冠心病、房性早搏、心房顫動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並可減緩心率。對血管舒縮功能有調節作用,輕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縮,重刺激多引起血管擴張。曲池穴的降低血壓作用已被證實,且遠期療效較好。

04觀察急性腦血管意外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及腦血流圖發現,針刺曲池等穴,可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降低,起針後腦血流量增加仍可維持35分鐘,腦血管阻力降低不明顯。

05對脾切除術後血小板過多症,針刺曲池等穴,可使血小板數漸趨下降,以至恢復正常。針刺曲池穴對炎症灶白細胞的遊出有一定抑製作用。對血氧飽和度有調整作用。

06針刺曲池可使多數空腹正常人的血糖升高,說明有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功能的作用。對血糖的調節,因手法不同,可產生相反的效果,如用燒山火手法,可使血糖上升,用透天涼的手法則可使血糖下降。



【穴位配伍】

01配合谷穴、外關穴,有疏風解表,清熱止痛作用,主治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目赤。

02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風清熱,調和營衛作用,主治丹毒,蕁麻疹。

03配內關、合谷、血海、陽陵泉、足三里、太衝穴、崑崙穴、太谿穴、阿是穴,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04配合谷、血海、三陰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靈藥物反應。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人體穴位作用,喜歡中醫的可以收藏


人體頭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頭維穴的作用:治療目痛、眼跳、頭痛

上關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偏頭痛、上牙痛、面神經麻木

下關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及痙攣、牙痛

翳風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下頜腫痛、面神經麻痺及痙攣

頰車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及痙攣、牙痛、下頜關節緊閉

顴髎穴的作用:治療面部神經麻痺及痙攣、三叉神經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及痙攣、牙痛、下頜腫痛、面部浮腫

神庭穴的作用:治療頭痛、鼻病

陽白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目眩、眼跳、夜盲

絲竹空穴的作用:治療偏正頭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療眼部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目部疾患、面神經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淚囊炎

水溝穴的作用:治療昏迷、中暑、休克

兌端穴的作用: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牙齦腫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目痛、鼻痛

攢竹穴的作用:治療眼部疾患、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腫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療眼部疾患、頭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療鼻病、面神經麻痺、面腫

禾髎穴的作用:治療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倉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痺及痙攣、口角炎、口腔炎

承漿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顏面病、牙痛、不語



胸部腹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療咳喘、咽喉腫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璣穴的作用:治療咳喘、咽喉腫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慾不振

華蓋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滿

膻中穴的作用:治療氣短、哮喘、噎嗝

鳩尾穴的作用:治療胃痛、嘔吐、氣喘、胸滿

上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梁門穴的作用:治療胃腸脹痛、腹泄、不思飲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氣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療水腫、腸鳴、腹痛、腹脹

神闕穴的作用:治療腸鳴、腹痛、腹泄、虛脫

氣海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症、便秘、虛脫、水腫

關元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症、虛脫、體質虛弱

中極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症、下腹痛、水腫

曲骨穴的作用:治療遺精、赤白帶、尿閉

橫骨穴的作用:治療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遺精、尿閉

人迎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高血壓

缺盆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滿、項強

水突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咳喘、頸腫

雲門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喘息、胸悶

氣舍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咽食不利、頸項強痛

氣戶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肋脹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喘息、胸痛

靈墟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慾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慾不振

期門穴的作用:治療胸肋痛、嘔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療腹滿、嘔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門穴的作用:治療嘔吐、腹脹、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天樞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水腫、月經不調

大橫穴的作用:治療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療臍周痛

帶脈穴的作用:治療婦女經帶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療小腹脹滿、尿閉、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療腹痛

氣沖穴的作用:治療陰莖腫痛、睾丸痛、婦女經漏胎產諸症

衝門穴的作用:治療腹脹痛、尿閉

人體背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療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背痛、咳嗽、視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上背部痛、頸項強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療頭項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風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手麻、耳鳴、耳聾、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吐血、盜汗、肋痛、嘔吐、膈肌痙攣

魂門穴的作用:治療腸鳴、嘔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肋痛、腸鳴、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嘔吐、腹泄、腰脊強痛

氣海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痔瘡

關元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便秘、腹泄、腹脹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療膀胱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強痛

秩邊穴的作用: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

白環俞穴的作用:治療遺精、白帶、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癱瘓

會陽穴的作用:治療痛經、性機能減退、便血、腹泄、痔瘡

胳膊手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商陽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腦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痺、嘔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療中風、感冒、頭痛、牙痛、月經閉

陽溪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耳目齒痛

陽池穴的作用:治療感冒、上肢、手腕關節炎

支溝穴的作用:治療大便秘結、手足倦怠

四瀆穴的作用:治療齒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療齒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療肘中痛、月經不調、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肩痛、中風、齒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療神經痛、肩部麻痺

肩髎穴的作用:治療風濕性肩周炎、肩部麻痺

肩貞穴的作用:治療肩關節炎、上肢麻痺

臂臑穴的作用:治療頸椎病、手臂不舉

消濼穴的作用:治療頸痛、麻痺、頭痛

清冷淵穴的作用:治療肩痛、頭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療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療手指不伸

少澤穴的作用:治療口乾、前臂痛、小指痛、頭痛

液門穴的作用:治療手臂痛、頭痛、齒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療吐血、耳鳴、手痛

後溪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麻、耳聾

中渚穴的作用:治療頭痛、耳聾、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療腕痛、麻痺、指腫

陽谷穴的作用:治療臂痛、腕痛、暈眩、耳聾、耳鳴

養老穴的作用:治療肩臂痛麻、弱視

外關穴的作用:治療上肢麻痺、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頭痛、感冒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療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靈穴的作用:治療肘關節傷痛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曲澤穴的作用:治療肘痛、熱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療頭目眩暈、頸椎病、肘攣手顫、心痛

間使穴的作用:治療調經、心髒病、中風、液腫

列缺穴的作用:治療頭痛

內關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臂痛、心髒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療心髒病、熱病

神門穴的作用:治療失眠、頭暈痛、心髒病

魚際穴的作用:治療齒痛、頭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療心髒病

勞宮穴的作用:治療中風、齒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痺、嘔吐、呃逆

人體腿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痺、腰痛、胸痛

陰市穴的作用:治療腿痛、水腫、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療膝部麻痺

犢鼻穴的作用:治療腳氣、膝關節痛麻、水腫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痺、各種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四肢痛麻、腰痛、腸胃病

條口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不肢痛麻、胃腸病

豐隆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痙攣、痛麻

下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腦貧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衝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痺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脹痛、盜汗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筋

箕門穴的作用:治療腿痛、生殖器病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療一切血病、婦科病

陰谷穴的作用:治療膝痛、陽痿、帶下

風市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木

陰陵泉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腰病

中瀆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麻痺、下肢病

膝陽關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炎、下肢麻痺、腳氣

地機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麻、胃腸病

陽陵泉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關節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痺

漏谷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陰交穴的作用:治療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陽交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頸椎痛

陽輔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

懸鍾穴的作用:治療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痺、浮腫、虛脫、盜汗、腹瀉、腰痛

太谿穴的作用:治療四肢麻痺

照海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病、腎病

公孫穴的作用:治療一切氣病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經活血、神經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殷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療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膝關節痛、吐瀉、坐骨神經痛

委陽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痛、此穴解熱

合陽穴的作用:治療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療一切筋痛

築賓穴的作用:治療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療內外傷痛

飛揚穴的作用:治療腳氣、眩暈、小腿無力

跗陽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痺、腰胯痛

崑崙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眩暈、腰痛

申脈穴的作用:治療痙攣、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門穴的作用:治療癲癇、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療腳痛

僕參穴的作用:治療足跟骨痛

腳部足底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湧泉穴的作用:治療高血壓、呃逆、此穴主將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痺、腰痛、遺尿

衝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痺

足臨泣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痛、眩暈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腹痛脹、炎腫、盜汗

太衝穴的作用:治療腰痛、調經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腹

行間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腹痛、腰痛

俠溪穴的作用:治療耳聾、頭暈痛、下肢麻痺

厲兌穴的作用:治療足痛、腦貧血、麻痺多夢

文章來源:萌寵天下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