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百病,刮錯最要命!內附咳嗽、發燒感冒的刮痧療法


刮痧防百病,方法很重要。

不會刮,別亂刮,刮痧能治病,刮錯了真要命!

01、刮痧板的正確握法

02、刮痧方法

刮痧要循經刮拭,單方向刮痧時,刮痧板與行進下方的皮膚的角度應為45度。另外注意,刮痧時切忌太過用力,輕刮出痧即可。

03、刮痧需要介質輔助

中醫提醒

刮痧油、刮痧乳

1、 可用油性或者霜狀的潤膚物質代替刮痧油;

2、 也可用橄欖油、香油代替刮痧油;

3、 刮痧時不宜使用含有酒精的液體。

04、刮痧課堂

刮痧通過刺激經絡和臟腑,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1、刮痧治感冒

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頂部的最正中,也就是兩個耳廓往前折,耳間連線與頭頂部正中線的交點,輕刮百會穴可以起到祛風散寒、醒神開竅的作用。

刮拭方法:以百會穴為中心,上下浮動5~10厘米,向腦袋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從上往下每個方向刮10~20次。

風池穴

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中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從耳垂兒往後推推到的凹陷處。風邪容易從風池穴侵襲身體,反過來同理在感冒初期,刮拭風池穴可祛風散寒。

刮拭方法:風池穴上下浮動5~10厘米,從上往下刮痧,刮10~20次即可,對側亦然。

印堂穴

印堂的穴位在兩眉頭的正中點,輕刮印堂穴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但是要注意麵部皮膚嬌嫩,刮痧時要塗抹刮痧乳。

印堂的刮痧方法是從印堂穴開始從下往上刮拭到髮際線,刮10~20次,仰臥位刮拭效果更佳。

2、刮痧治咳嗽

刮拭背部穴位,可以預防咳嗽,也可治療咳嗽。

大椎穴

頭呈一個低頭狀體位,骨頭的最高點就是大椎穴,也就第七頸椎處!刮拭大椎穴可以清熱散寒!

刮拭方法:在大椎穴處,塗抹刮痧油,在大椎穴上下浮動5~10厘米的區域,從上往下輕輕刮拭,10~20次即可出痧。

肺俞穴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左(右)側患者的兩指寬處,刮拭肺俞穴可以清肺化痰。

刮拭方法:在肺俞穴處,塗抹刮痧油,從肺俞穴上下浮動5~10厘米的區域,從上往下輕輕刮拭,20~30次即可出痧。

3、刮痧退燒

小孩子發燒刮痧的位置和大人發燒刮痧的位置是不一樣的!

小孩兒退燒

小孩子退燒要刮拭尺膚的位置,從腕橫紋刮拭到肘橫紋,輕輕刮拭100下,但是要注意小孩子皮膚嬌嫩,一定要記得放刮痧油!

大人退燒

命門在肚臍的背面,腎俞穴在命門的兩側各兩指的位置。從大椎穴刮拭到命門,從肺俞穴刮拭到腎俞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燒效果!但還是不要忘記放刮痧油!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陳思思YNZY001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拿五經”,讓你擺脫白髮、脫髮、頭皮屑問題


現在很多人被脫髮、白髮、頭皮屑等問題困擾,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是陽氣最為充足的地方,這些問題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陽氣不足了,氣血不能濡養頭部皮膚,頭髮也就變得乾枯分叉、沒有光澤了。

我們頭部有許多穴位,像上星、百會、前頂、玉枕等,經常按摩頭皮能起到通經活絡,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改善毛囊營養的作用,有利於頭髮的生長,使頭髮亮澤、質地柔韌、並可防止頭髮變白、脫落,推遲衰老,給大家介紹一個拿五經的方法:



一手五指張開(按自己習慣,左右手均可),呈鷹爪狀,五指指尖立起,中指位於前髮際頭部正中的督脈線上,食指和無名指位於膀胱經線上,拇指與小指位於膽經線上。

從前髮際開始,沿經脈循行線向頭頂點按。先在前髮際處用力點按,並輕輕揉動,揉動時心中默念“一、二、三”,做完三拍以後,五指稍用力下按並向前推移頭皮。

然後鬆開五指,向上移動1厘米左右,再次將五指點下,如此反复,一直點揉到腦後高骨上緣,最後以指代梳,從前到後梳頭。

(1)五指在前髮際處順時針點揉,中指點在督脈線上,餘四指分別點在膀胱、膽經線上,揉一周為一拍,點揉三拍,第四拍的時候五指指腹稍用力下按,向前額方向推一下頭皮。

(2)手指向上移動約1厘米,方法同上。

(3)手指繼續上移1厘米,方法同上,直至中指點揉到腦後枕骨隆起處。

(4)以指代梳,從前髮際梳到後髮際,一次為一拍,共梳頭四次。

要領:點揉穴位的時候力度把握在能使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度,如果遇到痛點,可加大力度、延長點揉的時間。

最後向前推拿的時候要沉穩有力,指腹帶動頭皮移動。梳頭時緩和有力,但注意不要扯下頭髮。

點揉、梳頭的時間、次數不限,建議大家最好在清晨醒來以後,就在床上先拿一次五經,然後再起床洗漱、吃飯、活動。

文章來源:傳承中醫

肝經鍛煉七法!



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肝的排毒功能減弱時,毒素就會越積越重,導致長斑、長痘、脫髮、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

所以養護好自己的肝臟很重要。而養護自己的肝臟,從鍛煉肝經入手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下面介紹的幾個鍛煉肝經法,你選擇其中的一兩種,堅持每天練習,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橫位拉筋”

將大腿盡量劈開以增強肝腎功能,其實不過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男性生殖器名為“宗筋”,即是諸筋匯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從源頭來解決肝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生殖的問題。


“橫位拉筋”有兩式:一是仰臥在床上,雙腳朝上,臀部和兩條腿都貼在牆上,雙腳盡量分開,如同英文字母V;二是平躺在床上或地上,兩腿盡量向兩邊水平展開拉10分鐘(需有人幫助拉開腿)。

練V式剛開始兩腿的夾角不能分得很大,兩腿內側會非常酸痛、非常緊張,還會感覺到足底的脈博噔噔地跳動,只能堅持5分鐘,兩腿夾角可逐漸加大,而且能堅持15分鐘以上,每天早中晚練習三次。

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打拉筋,一是原本常年冰冷的腿腳可熱呼,去年是穿毛褲過的夏天,腿腳是涼的,現在我只穿一條牛仔褲,腿腳卻是熱的。二是睡眠得到明顯改善,本來躺到床經常是不能馬上入睡,起夜後也是翻來复去地難以入睡,現在是頭挨到枕頭就會睡著。


二、推肝經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的,反复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如果是在皮膚上的話就塗些潤膚油,效果更好。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靠近正面的是脾經,靠近後面的是腎經。你坐下後,曲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的就是肝經,推中間就是推肝經,當然推偏一點,推到脾經或腎經,那也沒有關係。

三、蓮花式

面硬一點的床上、或就在地上鋪塊毯子,坐下來,把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然後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

依上圖示做,剛開始練習時,很難完全展開,你就靠著牆,背、腿和手臂都貼著牆,這樣很快就找到平面側展的感覺了。持續了1分鐘,就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真的好像陽光照進來一樣。不論男女老幼,每天練習幾分鐘“蓮花逍遙式”,就可以增強肝經的解鬱能力,讓您樂得逍遙在人間。

四、壓腿式

這個練習可以坐在床上或地毯上邊看電視邊做(見下圖)。先把雙腿伸直並在一起,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慢慢向下壓;然後把雙腿打開向下壓。

剛練習時,不要總想著身體能快點壓下去,追求身體貼著腿的感覺,這樣用的是蠻力。能不能壓下去不是主要的,關鍵在於過程,只要腿後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這感覺不要太強,否則容易拉傷韌帶,而且經絡也不喜歡。你的感覺就是經絡的感覺,你覺得舒服,它就覺得舒服。舒舒服服地伸展,這樣才會有補益的效果。

兩腿一併,全身輕鬆。兩腿一分,大補肝腎,而且補起來沒有人參、鹿茸的峻猛之嫌,也沒有毒副作用之說。直接能鍛煉到肝腎經,堅持練下去,相信你家中那些名貴補品都要束之高閣了。

五、蝴蝶式——鍛煉髖部

坐下來,屁股下用一個折成兩個手掌厚的毯子墊一下。然後曲膝,使腳心相對,腳掌併攏,腳跟盡量往裡靠。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這就是“蝴蝶式”了。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脊背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向兩邊地板振動。

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現在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坐著,氣血中的雜質慢慢地沉積到骨盆裡。而保護著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骨盆就成了接納垃圾、廢物的容器,就像我們平時打掃不到的衛生死角。久而久之, 經脈不通了,氣血不運行了,這裡就會滋生出細菌,從而導致炎症。有諸內必形諸於外,這些細菌表現在臉上就是斑點、痤瘡、紅疙瘩。

“蝴蝶式”通過雙腿的頻繁運動,能打通腿上的經絡,使氣血像“掃帚”一樣把身體上的衛生死角給清除乾淨。不但能消滅炎症,還能增加骨盆和腹腔的供血量,使內臟得到血的供養而煥發活力。這種活力表現在臉上就是臉色紅潤、膚色潔白、無斑無痘、容顏嬌嫩。

經常練習這個體式還能調節泌尿功能、緩解坐骨神經痛,很適合經常坐辦公室的朋友。另外,這個體式對男性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養效果。孕婦經常做這個,分娩時會更順利。你不要看它很簡單,甘草雖不起眼,卻能和百藥混搭。關鍵是您要練對體式,方法對了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六、臥式

還陽臥:身體自然平躺,髖關節放鬆,腿似環,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最好直對著會陰(如果能頂著會陰最好)兩手心放於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著腹部。仰臥由於著床面積大,壓迫力較小,身體更容易放鬆,身體的放鬆加上一定的姿勢,可以很快的把陽氣和腎氣充盈起來。腎陽氣相當於命門的真火——一個生命力的大小關鍵就是看命門的陽氣是否充足。擺這個姿勢,就是為了更有利於腎陽氣的充足。此式補腎的作用明顯。

混元臥:把還陽臥再提高層次的練法是混無臥—仰臥,兩腳心相對,腿似環,兩手重疊或交叉輕輕的放在頭上,手心對著頭頂百合。這個姿勢既能補腎氣又可放鬆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上面兩臂圍成一個圈,可以使腎氣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處;下面兩腿圍成一個圈,有利於周身氣血沿腿循環到身體的當中。

這兩種姿勢,都會拉緊肝經和腎經,起到鍛煉肝經和腎經的功效。



七、揉“地筋”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擾,還有強直性脊柱炎、腰脊間盤突出、失眠症、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礙以及小兒多動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問題都出在一個地方——“筋”。《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筋是什麼呢?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

揉地筋:養生之道宗秘訣中說:“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藏於目的天筋,一般人難於下手去鍛煉;隱於足的地筋,我們卻可以把它找出來: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見上圖)。

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肝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髒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脾氣急躁的人,這根大筋會繃得跟琴弦一樣,揉起來非常痛,如同針刺。

地筋自己揉起來不太好揉,可買個按摩棒,就是帶個把手的小軲轆那種,一手扳腳趾頭,一手用小軲轆按壓就可以了。經常按,養成習慣,就和按太沖一樣,肯定受益匪淺。

肝是解毒的。如果長期吃西藥的話,一定要堅持每天伸筋,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側壓腿,大家不妨一試。



此外,穴位按摩也是疏肝理經:

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脊椎督脈上有個“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理筋即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鬱”等有關的病症,都與肝經有關。

“消氣穴”太衝、“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谿等,都是獨當一面的人身之大穴。(這些穴位位置有需要可上百度查找)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大椎通,全身暢!


每個人的脖子後都有一個重要穴位——大椎。它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只要給大椎穴適當刺激,就可以通暢諸經,振奮一身之陽氣,讓你快速恢復體力,意氣風發!

現代很多人為了漂亮,喜歡穿沒有衣領的衣服,露出性感美麗的脖子,卻不知道,疾病的種子由此留了下來:頸椎病,心髒病,鼻炎,頭疼,肩周炎……一個個疾病不久便會接踵而來,體質逐漸下滑,好似下了魔咒一般,而要破解這個魔咒,其實很簡單,就是保護好你的大椎穴。


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只左右動頭頸部,便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就是頸椎,取穴時只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是。


人體手三陽經有三對,共六條,足三陽經也有三對,也是六條。這六對十二條陽經運行著人體後天的陽氣,溫養人體周身。

這十二條陽經均與督脈相交於大椎穴,而督脈是人體陽氣之總督,運行著先天之氣。想想看,十三條經氣、先後天經氣在此交匯,此處可謂交通要塞。

如果打仗,此處定為必爭之地,人體如果此處受害,此處不通,十三條經皆不通,自然百病叢生,當我們意識到這點之後,還會將這個要塞處於險地嗎?

01畏寒,怕冷的人,用艾條灸大椎穴,讓艾條的熱量在十三條經脈中流動,人很快就暖和起來!

02對於長期穿低領衣服、夏天愛背對著空調吹的人,整個背部僵硬難受,這時在大椎穴貼上一小塊風濕膏,解除大椎穴寒邪的封鎖,很快整個背會熱起來,兩毛錢,輕鬆搞定!

03出差在外地的人,艾灸和風濕膏都沒有帶也不用著急。拿著電吹風,在大椎穴吹幾分鐘,整個身體如同曬了太陽一般暖烘烘。

04最簡單的方法:感覺輕微受寒時,洗澡的時候稍微調高一下水溫,沖洗大椎穴5-6分鐘,或者拿熱毛巾熱敷幾分鐘,也可祛除剛剛入侵的寒邪。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常揉腹部的好處,原來這麼多


其實,一切慢性疾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阻滯點。如果您沒發現自己有什麼慢性病,但在按揉小腹時卻在某個部位有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個痛點或氣團,那您一定要將它揉散,只要把它揉散,你就會發現你的慢性不適或者慢性病也隨之消散了。但如果不處理,即使現在沒有問題,以後也是個隱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為什麼說揉腹幾乎可以改善一切慢性疾病呢,我們平時又該如何正確的揉腹?

1


常揉腹部的好處,原來這麼多!

“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佈。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通過任脈主全身之陰,肚臍的中線往外兩側分別分佈有腎經、胃、脾、肝、膽經,五臟之經絡匯集於此,調節臟腑機能的各種穴位也匯集於腹。因此,可見腹部的重要性。

古人曰“腹軟如綿,百病不纏”。中醫認為,六腑以通為用,六腑暢通則五臟平安,五臟平安則氣血充足,氣血充足則經絡暢通,經絡暢通則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百病不生。因此日常中,長期的保健揉腹,可使內臟血運豐富,內分泌協調,元氣充盛,身體強壯,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1、醫學認為,揉腹可改善腹部、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可以改善大小腸的蠕動,起排泄作用,清除便秘,對老年人更重要。

2、睡覺前按揉提高睡眠質量。因為揉腹可以讓人保持心情愉快。睡前按腹部,可以幫助入睡,提高睡眠。按揉腹部也可去肝火,血液暢通。

3、按揉腹部可減肥。因為按揉可刺激神經,用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血管暢通,促進消耗脂肪,達到減肥。

4、揉腹可以預防疾病。每日早、中、晚按摩1次,每次按摩約5分鐘,可達到治療潰瘍病的效果。因胃潰瘍病同胃酸分泌過多有關。

5、每日早、晚揉腹對慢性肝炎的治療也有輔助效果。

2


揉腹的正確方式

一、從上往下推揉腹中線及腹兩側

每晚睡覺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掌跟或者雙拳,從心窩開始沿腹部正中的任脈開始往下推揉至曲骨約20~30次。然後從上往下在兩側沿著腎經、胃經、脾經、膽經等等經絡區域依次推腹部,在推的過程中力度要適中,並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每條經絡區域從上往下推揉20~30次,期間可能會感覺到腹部某個區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聲等等,並隨著推揉漸漸的發散、移動、前進、最後消失。對經絡不熟悉沒關係,只要大概按著經絡走向操作就行了,把整個腹部從上往下都推揉了即可。

二、繞臍揉腹

兩手疊放在一起用掌跟按揉小腹(雙手疊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隻手的力量太小),也可單手用拳頭按揉(握拳能增加按壓的力度),以肚臍為中心劃圓運轉,從肚臍眼的上部開始,由左→下→右→上,按順時針方向以肚臍眼為中心做圓周運動,轉圈範圍由小到大。揉腹36-72圈,再反過來逆時針揉腹36-72圈。繞臍揉腹運轉的圈數大致相等就行。

三、點壓小腹

揉腹完成後,再用拇指或其餘四指沿著幾條經絡從上往下一路點壓下去,力度稍微比推時候大一點,手指邊壓邊揉,這樣可以發現更多細微的硬塊,結節,氣團等。由於力度大,往往可以發現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並通過點揉,把深部的毒素引到淺表來,把阻滯點揉開,散掉。用手指掌根刺激阻滯點,用勁要靈活掌握,不要太大,以免傷到內臟。另外,要重點按揉那些疼痛的區域,遇到淤滯點時,通過重點點揉,掌跟按揉,使氣結散開,結節軟化,經常會聽胃腸鳴叫,接著,濁氣會隨排氣而消。

3


揉腹的注意事項

1、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採用揉腹。

2、揉腹最好以直接揉摩為宜。按摩時須動作輕柔、緩慢。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

3、揉腹時應避免過度飢餓、飽食、大汗淋漓等情況。應在身心保持平穩時按揉。

通過今天的講解,你學會如何正確按揉腹部了嗎,掌握了這些方法就趕快試一試吧,改變慢性不適,從堅持揉腹開始!

文章來源:亦健康

手上有個顆“救心丸”,這里通了,心臟血管也就通了!


中醫色診博大精深,其中很多要領連行醫多年的專家學者也難以掌握自如。

但是,色診中有一個規律是相對便於掌握,而且和普通人密切相關的,就是舌頭的顏色。

中醫認為,心在竅為舌,也就是說,心臟的健康情況會首先反映在舌頭上。

舌上淤斑:血脈淤阻

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舌頭或者嘴唇呈現暗紫色或有淤斑,多數是因為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的,是血管淤血,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導致的,在道醫屬於血脈淤阻。

如果舌頭上有淤斑,並且伴有心慌、氣短,甚至失眠多夢、心前區刺痛等症狀,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

如果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則提示可能有腦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身體有淤血的人,還會有多種症狀,比如痛經、經血有塊,身上莫名會出現青紫斑塊,對疼痛的耐受力特別差,皮膚面色缺少光澤,十分暗淡。



舌頭髮紅:心陰不足

健康的舌頭應該呈現出淡粉色。在臨床上,有些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舌頭髮紅的現象,並且,病人多伴有心煩、心慌、早搏、心動過速等不適症狀。

這從道醫上講屬於心陰不足。心陰不足的時候容易生虛火,誘發心血管疾病。

舌苔變白:氣血不足

舌苔變白可分兩類:

其一是舌質淡白,如果這類人還伴有心律失常、乏力、心衰等症狀,提示可能患貧血性心髒病。

其二是舌苔白膩,多與中焦濕阻有關,病人多伴有胸悶、心前區不適等症狀,病人有可能有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腳上有個“皇帝”穴

這里通了,心臟血管也通了

心臟不好的人,平時常按揉公孫穴對緩解心臟不適有幫助。

公孫穴

公孫,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衝脈。

公孫穴(黃帝軒轅帝曾姓過“公孫”,後來改成姬姓),就像皇帝一樣可以指揮四方,那麼通過按揉公孫穴就可以調動全身,所以按揉這個地方可以接觸全身的疲乏,對五臟皆有調節作用。

心臟不好常按揉公孫穴,可有健脾生血的功能,調節氣血盛衰,加強益氣活血,使原本氣血不足的心臟氣血充足,心主得養,心神安寧。

【取穴】

✦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1蹠趾關節)內側,往後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後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

【方法】

✦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

手上有個顆“救心丸”

日常保健、危時救急都頂用

大魚際

大魚際是心臟的反射區,日常按壓10~20分鐘,就像直接給心臟做按摩!

有緩解心臟壓力的護心效果,緊急時刻,如果進行強烈的刺激,猶如直接給心臟做按壓搶救,不失為一種家庭自我救急方法,為到醫院去治療贏得一定的寶貴時間。

【取穴】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

【緊急救命】

✦用力按,雙手交替對搓。

【日常護心】

✦每天十五分鐘,大拇指按揉,按到不酸脹為止。



口裡有個“防病門”

平時少吃一口,心臟年輕10歲

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的,“吃”佔了絕大部分因素!

用醫生們的話說:“我們每天接觸那麼多心血管病人,長教訓了!”

守好嘴上這個“防病門”,就能讓心臟年輕10歲,少堵塞!

少吃一口鹽

過多的鈉只會加速心臟、血管的衰老和硬化。

少吃一口肉

研究顯示,每天多吃一份肉會增加16%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0%的癌症死亡風險。

少吃一塊糖

因攝糖過多導致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糖逐漸成為“甜蜜的煩惱”,如造成胰島素激增,體重增加,膽固醇含量上升。成年人每天糖攝入量控制在25克左右。

少吃一頓油炸食物

油炸食品確實有著誘人的味道,但是為了健康,少吃為妙。當油和脂肪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時,容易形成自由基,增加致癌風險。這些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還會造成身體內的炎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堵塞動脈,導致動脈硬化。

少喝一次飲料和酒

飲用少量葡萄酒(每晚最多一杯)有益於心血管健康,超量則適得其反,可能引發房顫,將中風風險升高5倍。而喝飲料存在的主要是糖分攝入超標的問題。

少抽一支煙

吸煙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種疾病。煙草中尼古丁已被證實,其成癮性與可卡因相似。吸煙傷心臟、肺臟、胃脹、血管、呼吸道……百害而無一利。

心血管是最怕堵的,所以一定要經常按摩腳上的這個能夠通開心臟血管的“皇帝”穴,心臟血管通了,舌頭的顏色也會慢慢恢復,疾病也自然就遠了!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早上按腳2分鐘,按走多種病


一、早上按腳2分鐘,調理多種疾病

在中醫理論中,通過按摩治病是一種常見的養生保健方法。人體諸多重要的養生穴位,經常對其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刺激穴位的目的,所以說,此方法便能很好的對疾病進行防治。

1、按腳背助眠緩經痛

失眠是很多人都存在的一個大困擾,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本是人體進行休息調養的關鍵時段,而這時如果睡眠質量欠佳,睡不好,那麼人便會感到莫名的煩躁和焦慮。

同時,在晚上11點至凌晨2點是各個排毒器官排毒代謝的關鍵點,所以此時若還處於“開機”狀態,久而久之便會使得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受到侵害,因此各種疾病便會趁虛而入,比如記憶力衰退、胃病、抑鬱等疾病則都和失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而通過按摩腳背便能很好的對失眠症狀進行緩解,因為在腳背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的位置有一個重要的養生穴位—— 太衝穴,此穴位屬於足厥陰肝經,所以說經常對太衝穴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對由於肝火旺盛所帶來的人體上火的症狀,並且對於失眠也有極好的緩解作用。

另外,對於一些女性朋友而言,每個月都會有月經,而痛經則成為了困擾很多女性的難題。但是,很多女性對待痛經總會選擇忍,覺得忍忍就好了,殊不知這樣會促使很多疾病的產生。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有1/3以上的乳腺疾病都是由於痛經所引起的,痛經是因為子宮內氣血凝滯淤積所產生,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緩解,那麼便會誘發多種疾病的產生,所以對於有痛經困擾的女性,一定要引起重視。而通過按摩腳背的太衝穴便也能得到很好的緩解痛經的症狀。

在對太衝穴進行按摩的時候,手部按壓在穴位上然後輕柔的對其進行按摩,力度也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拿捏,一般以此穴位有酸脹的感覺為佳,大約按摩2分鐘左右便足夠了。

進行按摩的時候,如果手部稍微用力穴位處便有疼痛的症狀出現,那麼則說明體內的肝火較為旺盛,所以只有經常對其按摩,使之趨於不痛,那麼則說明體內火氣有下降的趨勢。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痛”。

2、揉腳底能補腎

經過一整晚的睡眠,身體的血液流動處於相對不流通狀態,這也是很多人早上起床之後出現頭痛、疲勞的原因所在。

而通過對腳底進行按摩2分鐘,能很好的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從而使人神清氣爽,活力加倍。一般來說,在對腳底進行按摩的時候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這也便能提高皮膚的溫度,對於改善心臟方面的疾病也發揮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同時,還能很好的對內分泌腺體的分泌產生積極的調節作用,這也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正常化的主要方式。

此外,還能很好的促進腳底的血管進行擴張,增加血容量,從而使得頭部血流加快,及時的為大腦補充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這也是延緩衰老的重要手段。

腳心的位置有一個重要的養生保健穴位——湧泉穴,在對腳底進行按摩的時候,便能很好的起到刺激湧泉穴的目的,而這樣能促進唾液的分泌,而隨著人體慢慢嚥下的唾液對身體有極好的益處。並且對腳底進行按摩完之後再空腹飲用一杯白開水,便能很好的達到促進體內排毒的效果。

在對腳底進行按摩的時候,手部的力度不宜過重,因為腳底的脂肪層較薄,所以用力過大會使穴位對應的髒器有不適感。

“ 一日之計在於晨”,經過一整夜的休息調整,然後睜開惺忪的睡眼,面對這個美好的早晨,此時的心情自然也是很美麗的。當人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調整之後,身體就像蓄滿了電,活力十足,身體各個器官也得到了良好的調養,所以說起床之後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很好的作用於人體的健康。

穴位按摩養生是講究一定的時段的,因為穴位的氣血衰旺和時間有很直接的聯繫,而早晨則是身體各個穴位虛弱的時段,此時對其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喚醒”的目的,從而達到穴位保健的效果。

但是,要想通過穴位按摩來起到養生保健的目的,一定要持之以恆,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是起不到丁點兒效果的。

在早上進行腳部按摩之前,有條件的話可先用熱水泡個腳之後再按摩。因為在熱力的作用下,能很好的對腳底的穴位起到一個“喚醒”作用,此時再對其進行按摩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且在泡腳的時候,熱氣通過腳底進入體內,還能對身體的各個器官起到一個良好的滋養作用。

人們的健康問題可謂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追求夢想。今天為大家介紹的穴位按摩的方法,你不妨試試,在早上起床之後可以花費2分鐘的時間對腳部進行一個認真的按摩,相信一定對你的身體健康發揮良好的作用。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手指麻木怎麼辦?中醫高手喜歡用三個穴位!


肢體麻木這件事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今天,我們專門為您介紹用於調理手指麻木的方法。

首先說,這手指麻木絕對不能忽視,大家要第一時間到醫院篩查一下是不是頸椎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所致。尤其是腦中風,往往有手指麻木的前兆。我們必須通過篩查來找到原發病,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延誤治療。但是,如果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我們就要從中醫角度加以調理和改善了。方法如下

找到患側手掌的十宣穴(即手十指的尖端,如圖)。用牙籤或者圓珠筆的筆尖來點壓,用力適中即可,持續10分鐘。接著再找到手三里穴(位於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穴和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如圖),以及後溪穴(位於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如圖)。對這兩個穴位,先用指尖用力按壓,然後用艾灸條艾灸,耗時20分鐘。經過每天這半小時的調理,手麻的現象會得到很好地改善。



這個辦法有什麼奧秘呢?在這裡,筆者試圖為你講清楚。

先說這十宣穴。列位看官,點刺十宣穴,目的是行氣、化瘀,通絡。中醫臨床經常用十宣穴來放血治療,我們普通人不必如此,只用點刺即可。這裡面有一層功效特別值得一說,就是通過此等瀉法,來行氣而化痰濕。中醫巨著《丹溪治法心要》裡說的明白:“麻是氣虛,木是痰濕死血”。由此看來,這麻木一事,和痰濕是有關係的。而痰濕不得運化的原因,又在於氣虛。所以,我們用瀉法刺激十宣穴,可以活絡、行氣,幫助痰濕得到運化。

接下來再說手三里。這個穴位被廣為傳頌為治療手“不仁”的要穴。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有人說,此穴屬於陽明經,多氣多血,故而行氣之功甚好。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真正的妙處,要從手陽明大腸經經氣物質循環規律說起。原來,這手三里作為手陽明大腸經的要穴,是大腸經天部雨水的受降之處。之所以稱為三里,乃是因為覆蓋面積太大,影響深遠。水勝則土失。如果我們用點壓和艾灸結合的辦法來刺激手三里,就會清散、溫煦、蒸化水濕,從而讓脾土之氣充實。脾土實,則水濕不得氾濫,這就有利於手掌痰濕之氣的運化,自然就會改善麻木了。



最後說後溪穴。列位看官,這後溪穴乃是八脈交會穴。它的特性就是和督脈相通。如果我們刺激它,溫煦它,就可以將督脈裡的元陽之氣引到我們的手上來。元陽之氣充足,自然可以運化水濕、暢通氣血,從而改善麻木症狀。這後溪穴的奧妙,理解起來也不難。

文章來源:991kang.com

肝腎虛不虛,看腿就知道


雙腿是我們行走的工具,在中醫眼裡,雙腿是診斷疾病的一個重要部位,中醫介紹,當身體出現虛症的時候,雙腿會有所體現,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雙腿的變化,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通過雙腿變化判斷身體健康。

腎陽虛-雙腿冒涼氣

如果你生活中經常感到腰酸背痛,沒幹什麼活就覺得累,雙腿浮腫、冒涼氣,四肢發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經總是後推,量少,經常小腹脹痛或經血塊多色暗等,都要注意,這是典型的陽虛症狀。

此種情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涼或滋膩味厚、難以消化的食物。


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多揉腎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每晚用熱水洗腳後,搓兩腳心,每次5—10分鐘,能益精補腎。

肝虛-左腿疼痛

年紀大的人很容易有這樣的問題,就是肝虛。因為積累的時間長,加上體質變弱,病發的也就突然,來勢很猛。

表現形式是左腿從髖骨一直延伸到膝蓋骨甚至腳踝骨,疼痛的夜不能寐。脈象左脈右脈都不經重按。白天輕鬆,夜晚沉重。膝蓋有酸澀感,下肢沉重。

可以試試曲直湯

萸肉30克(去淨核),知母18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沒藥9克,當歸9克,丹參9克,水煎服

主治肝虛腿疼,左部脈微弱。服藥數劑後,左脈仍不起者,可加續斷9克,或再加生黃芪9克以助氣分;覺涼者,可減知母。

脾虛-雙腿水腫

中醫認為,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復、不愛吃東西、臉色灰暗,就應健脾利濕。

飲食上,建議把山藥、薏米、芡實放一起熬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同時可多吃牛肉、雞肉、紅棗、胡蘿蔔、馬鈴薯等補脾食物,忌食苦瓜、黃瓜、冬瓜、芹菜、香蕉等易傷脾氣的食物。鴨肉、豬肉、牡蠣、牛奶、芝麻,易阻礙脾氣運化,也不要多吃。

另外,現代醫學認為雙腿浮腫原因很多,建議先到醫院看醫生,千萬不要盲目用藥。

冷寒證-膝蓋涼,手腳涼

如果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膝蓋涼,多是冷寒證的表現。中醫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

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更易如此。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既能暖身,又能舒緩疲勞。

南懷瑾先生介紹暖臍貼,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幹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裡就行了。平時可艾灸,用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

按摩暖膝蓋

通過適當的按摩,也能達到暖膝蓋的目的。

1、按摩湧泉穴,右手揉左腳,左手揉右腳,每天早晚100下,接著揉腳趾100餘下。

2、揉氣沖穴 (大腿根內側),此穴下有一條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後按揉動脈,一鬆一按,交替進行,一直腿腳有熱氣下流感。

3、腎俞穴,稍用力各拍打100餘下。

人到中年,身體的某些器官都在逐步退化,尤其是腿部更能看出衰老變化。因為當肝、腎俱虛時,會在腿上有所體現。所以中年以後,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變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陳思思YNZY001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長壽秘訣,每天拉一拉筋,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