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小腿內側,都隱藏著一個秘密!每晚拍35下的話


今天號召大家做一件事,每天晚上拍小腿內側35次。

為什麼要號召大家做這件事呢,主要是好處很大,之前每次給大家說敲膽經、敲帶脈等都是一個地方,只作用一個經絡,但今天這個小腿內側,一個地方作用在三個經絡上,拍此一處,作用三倍,幾乎適合所有的朋友作為保健養生之用。


人體小腿內側匯聚肝經、脾經、腎經於此。小腿內側屬陰面,陰面的代謝本來就比較慢,經常拍打它,疏通經絡,有益無害,利於強身禦病,保持此處暢通,生命也將暢通無阻。


護肝


每天35下,讓你比同齡人更美

肝主筋,其華在甲,開竅於目。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脾主運化,乃後天之本。腎經由先天賦予。

肝經不通,人體的毒素就累積重厚,導致長斑、長痘、脫髮、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既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疏通肝經是重中之重。

腿部循環比較慢,最容易堵住,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前敲敲,有利於加速毒素的代謝,所謂保通保通保持暢通。


強脾



濕氣沒那麼重,有病也能痊癒快

脾的功能非常巨大,是“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把脾養好了,百病難生,即使有病也會痊癒得更快。

補腎

讓人更有力量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藏精,“主骨生髓”,此外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腎精能生骨髓而滋養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決定人的生長和發育。


一個方法,三重功效

每天堅持


位置:

把手從腳上的內踝處開始拍打,一直拍到膝蓋的內側面就可以了。

次數:

從腳踝到膝蓋邊上拍35下為一次,也可以是隨意的一個數字,但是要拍到小腿覺得舒服、溫暖為好,切忌用力過大。有人拍100下為一次,有人拍66下為一次,隨意選擇。

1天拍2輪(睡前一次、起床一次),兩條腿都要拍,也可以是搓揉、點按都行。

人體內部就是一個獨立的循環交通系統,裡面流通的是精氣血的相互作用結果,運行通暢,則身體康健。保通,從每天拍打小腿開始,暢通,就把他養成習慣,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吃肉明天長胖,就想著堅持下去就行了,自然會有好效果等著你、回報你。

文章來源:健康圈

肝膽好不好,就看這三處!只需一招肝膽通暢,心情舒暢!


肝膽好不好,就看這三處!只需一招肝膽通暢,心情舒暢!


★肝氣通不通看看這三處


1、看眼睛:如果肝氣不通,肝火太旺了的時候,眼睛就開始出現問題,就會容易髮乾、發澀,所以在大寒這個節氣上,很多叔叔阿姨,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眼睛,是不是有髮乾發澀,這就屬於肝火太旺的一個表現。

2、看嘴巴:我們把嘴巴閉住,上下嘴唇之間,往裡邊一點這一條,是乾的還是濕的。如果我們感覺到嘴唇的內側髮乾的時候,這一般就屬於肝火太旺了,肝氣浮動,尤其是到了冬天,很多人這裡凍得發紫,這就是肝鬱。

3、看虎口:我們的虎口,也就是我們拇指和食指指根的中間點。這個位置一般是粉紅色、紅潤的,但是我們發現很多人在大寒這個節氣上,這裡明顯地發青。在手掌的反射區裡面,虎口對應的這裡就是肝區,如果這裡發青的話,一般代表肝氣不通,是肝火肝鬱的表現。



許多企業老總年底應酬多,皮膚愛出油,口乾口苦,胸口發悶,去醫院也檢查不出問題。

特徵是太陽穴青筋暴起,手掌的肉丘鼓起,泛深紅色,其實是肝的負擔重了。經常熬夜,肝膽調理不好,會引發肝炎、膽囊炎、高血壓、高血脂、腦溢血、腦中風。

★想要疏肝理氣,應該怎麼做?

疏肝壯膽功肝膽不好一定要練

早敲膽經身體好

晚推肝經睡眠好

【敲膽經——生陽氣】

【位置】每天早上起來,雙手沿著褲線位置來回敲,哪裡痛,哪裡就是毒素淤積所在,要重點敲哪裡。

【方法】每天敲一敲膽經,敲10分鐘,敲到發熱,能促進肝膽排毒,增強身體免疫力,是增強體質的不二法門。

肝和膽相表裡,肝氣不舒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膽,所以要同時調理。

尤其是到了大寒,我們尤其要調膽經,大寒過後,天氣逐漸暖起來了,開始逐步走入春天了。春天陽氣生髮,靠的就是膽經,膽主生陽。所以我們到了大寒,要抓緊敲敲膽經,陽氣得到生髮,開春就有好狀態。

【睡前推肝經——排毒】

【位置】肝經和膽經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方法】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疏調肝氣,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而您做夢都會做美夢。

在女性經期前後做一做,可以調節月經、保養婦科、瘦身養顏;男性體質下降了,打不起精神,容易失眠,也可以用它來生髮陽氣,充沛精力,改善生活質量;而老人家呢,則可以用它來作為保健養生的日常功課。

肝功能良好,對很多慢性病都有直接而明顯的改變,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

肝膽排毒有效的改善健康的基礎—消化功能。通過幾次的肝膽排毒,困擾的過敏症會逐漸消失。此外,所有的頸肩僵硬、背部酸痛都會消失。你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力。所以,趕緊按照文章介紹的方法做起來吧!

文章來源:晨曦健康養生

面部按摩,再貴的護膚品也比不了


想減肥的人都想找又省事又不用節食又能減肥的方法,然而,並沒有。

怕衰老的人也想找又省事又不用改生活習慣又不老的方法,同樣,也沒有。

身體是很公正的,你怎麼對它,它就會怎麼對你。

臉上的問題,護膚品能幫你治治標,幫你遮蓋些瑕疵,填平些細紋,讓你出的了門。然而,氣血是偽裝不出來的,儘管能見人,但沒有光彩。

回家把臉一洗,痘痘還在,皺紋還在,鬆弛還在。所以,大部分的護膚品,只能叫做化妝品。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內到外,當然,你必須為此付出時間,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一年下來,你也就花了48個小時而已。

面部的按摩,就是由內而外的解決之道。人身上的十四條經絡,八條都經過臉。五臟六腑在臉上也都有對應的反射區,所以,哪怕是不合經絡走向隨便按摩,都能在無意中起到疏通臉上經絡,消除淤堵的作用。




即便是普通的按摩,你至少也能收穫這些好處:

1、幫助皮膚吸收養分,促進血液循環,血液可將氧分帶至細胞,使細胞成長,並且將廢物及二氧化碳帶出體外,讓皮膚保持乾淨。

2、養活皮下組織的脂肪細胞,使肌膚結實。

3、按摩過程中,局部體溫升高,毛孔打開,皮脂和汗水的分泌、排泄加快,如此將污垢及其他不潔物質清除,使毛孔舒暢,讓皮膚更乾淨、健康。

4、按摩可以使皮膚更柔軟、滑順,緩和皮膚老化之速度。

5、按摩有助於消耗組織內過多的液體,因而減低皮膚發生膨脹及下陷的情形。

6、按摩可以改善皮膚之外觀,均衡皮脂的分泌,有助於維持細胞的適當水分,而適當的水分則可以改善膚質,使皮膚更滋潤,更年輕。

7、肌肉纖維得以更加健全,更好地吸收營養。

8、按摩能使神經得到安撫和休息,使人充滿活力,恢復信心。

9、按摩可以使緊張的肌肉鬆弛,減輕肌肉的疼痛。

10、按摩可以使表面壞死的細胞及殘留物鬆散、容易清除,使肌膚更健康。

而如果你比較講究,懂經絡,會手法,能順著經絡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按摩,你那些浮在臉上的各種問題都會神奇的消失。

面部經絡的按摩,還將為你帶來這些好處:

1. 、增強抵抗力,預防敏感。調節肝臟解毒功能,調理肝經(抗敏感)。

2、調節心臟供血功能,調理心經,改善皮膚因缺乏水分而乾燥現象。(補充水份)

3、調節脾經,調理因脾功能下降引起的面部暗黃,缺乏營養的症狀。(回春抗衰)

4、調理因肺功能引起的毛孔粗大現象。(平衡油脂、抗痘)

5、調節腎經,調理因腎功能下降引起的眼袋,面色暗沉的現象。(美白保濕)

1)敏弱性皮膚:通過按摩刺激血液流速加快,可排出血管內毒素,減輕皮膚的負擔,增強抵抗力。

2)紅血絲皮膚:通過疏通面部經絡刺激毛細血管壁收縮,改善紅血絲症狀。

3)晦暗無光澤性皮膚:通過疏通面部經絡,活化氣血,代謝毒素,改善膚色。

4)皺紋鬆弛性皮膚:刺激彈力纖維的活性,促進肌膚膠原蛋白的合成能力,達到緊膚,祛皺效果。

所以你能看到,面部按摩,其實是通過調動你身體的自愈能力,來消除你臉上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再貴的護膚品,也比不上你身體自己的修復能力。這跟醫生說的,再貴的藥,也不如你的免疫力,是一個道理。

臉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你珍惜它,花時間呵護它,它就你的。反過來,它就是它自己的。每年48個小時,算下來也就兩天而已,你連這也做不到嗎?

編輯人員:mrbd002

文章來源:健康美容寶典

人老腿先老,一個小動作,深度拉伸,打通6條經絡,從蘿蔔腿變小鳥腿!


練瑜伽 |瑜伽生活,還缺一個你。

-Namaste-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說的是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腿腳的行動會不利索,就會發軟無力,就會較上肢等運動器官早衰。

文:子時圖:豆子

所以今天滾滾為大家推荐一個體式—— 新月式,只要每天堅持練習,就能打通6條經絡,讓腿和身體更強健,還能讓腿部線條更好看哦~ OK,照例開始今天的體式糾錯。



體式:新月式難度指數★

▽▼▽



正位說明:

1、在這個體式中雙腿要保持平穩;

2、髖部也相應地保持左右平行;

3、後側大腿繃直,後側腳背的前端要用力下壓;

4、眼睛看向雙手指尖,保持脊柱的伸直狀態。


體式功效:

可以鍛煉你的意志力;增強循環系統的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身體的平衡控制能力;舒展髖部和肩部,糾正各種不良體態,使身體變得更輕盈;放鬆並延展你的腿部肌肉,讓你的腿部韌帶更強健,也讓你的腿型變得更加修長。

伽人們,有下列這些錯誤的,要及時改正哦↓↓↓

•放大三個高頻率犯錯的點:以彎曲腿為右腿為例

 ▏問題1 :從下犬邁右腿向前時,將右腳掌放在兩手掌的中間↓↓↓

解決方法:從下犬邁右腳掌放在右手掌的旁側,兩腿分開與髖部同寬。

——————

▏問題2:右腿膝蓋內扣↓↓↓

解決方法:應該啟動右大腿內側肌肉,保持膝蓋對準二三根腳趾的延長線。

▏問題3:左腳掌向外撇,骨盆不在中立位↓↓↓



解決方法:左腿內側肌肉向外旋,外側肌肉向內旋,左臀向前用力,右臀向後用力。

——————

注意事項:

1.如果有頸椎疾病,練習時不要低頭。

2.如果有高血壓,手不要舉過頭頂,可放在胸前做祈禱狀。

3.成弓步時,可以跪在墊子上以保護雙膝,注意不要過度拉伸。


▎溫故而知新:蛇式

蛇式有助於緩解頸背部的緊繃僵硬;強健背部和臀部,增加脊柱彈性,減輕輕度背痛等等。

用身體感受並且回憶半月式的細節要點哦~~~



▎贈送真人序列圖示:

消息回復關鍵詞:開髖序列(點擊此文字查看如何消息回复);即可獲得真人圖示,滾滾的壓箱底藏圖哦~更直觀更到位,先用瑜伽小人圖小小透露下:

這期的序列功效:不僅可以開髖,滋養子宮,而且還可以緩解背部疼痛。

-本期通經絡新月式完-

最後滾滾要說:

1、希望滾滾的瑜伽分享,可以幫助每一位小仙女們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唯有如此,才能在美麗的路上越走越遠哦~

2、如果伽人們看完了覺得想為滾滾做些什麼,幫滾滾點贊就好了。

3、再強調一遍,看下圖↓↓↓

記得給滾滾一個❤ 小心心❤喲~(≧▽≦)/~ ❤

文章來源:練瑜伽

女人為什麼一定要減背?


“養生十萬個為什麼”

◆ ◆ ◆

1、減肥一定要先減背

2、減背是減重最快的方式-利尿

3、減背是減尺寸最快的方式-全身

4、減背是最好的淋巴排毒,特別是背部淋巴排毒

5、減背是調節所有內臟的唯一方法。五臟反射區在背,而且脊椎是所有內臟神經控制區。

6、減背可以幫助豐胸,做胸必須先開背開穴

7、減背是治療婦科炎症最快的方法

8、減背是專治疑難雜症的方法,疑難雜症找三焦

9、任督脈+八髎+脊柱-滋補陽氣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

10、壽命–背厚1公分人顯老3歲。




怎麼減背?

推膀胱經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

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剌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人體有三大排毒途徑:

第一條是通過輸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這是排出體內毒素的最大一條通道。

第二條是通過大便把體內臟東西排出去的通道;其實毒素從尿中排出去對人體來講更為重要,因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對生命也沒有什麼影響,但若3天不小便,那這人就比較危險了。

第三條排毒通道是毛孔,通過發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當然通過咳嗽、流鼻涕、流眼淚也能排出一些毒素。

膀胱經是掌握尿液和汗液這兩條通道的,所以膀胱經一定不能被堵住!另外,膀胱經是直接連接臟腑的,能夠把臟腑的毒通過膀光經後背的俞穴及時排出來,所以膀胱經還是排毒最簡單、有效的一個通道。


背部刮痧

背部刮痧好處一: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背部刮痧好處二:背部刮痧療法對疼痛性疾病,感冒發熱,亞健康狀態,防病保健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有很好的療效。

背部刮痧的好處三:舒筋通絡,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背部刮痧好處四:排除毒素,刮痧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從而使血液得到淨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背部拔罐

膀胱經在後背上有許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膽俞、心俞、厥陰俞、腎俞等等,這些俞穴各自通著各家的髒腑,這就跟不同的工廠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徑是一個道理。

因此咳嗽就治療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檢查厥陰俞。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可以說越是經久難癒的疾病,這些俞穴就越顯得有效。‍‍

功效:

1、拉伸脊柱,針對脊柱輕度變形,脊柱通,肩周炎,肩頸肌內勞損起到治療和預防作用;

2、改善偏頭痛,緩解輕度神經衰弱,改善治療失眠,同時對輕微心髒病起到緩解作用;

3、調節身體新陳代謝,增強血液排毒功能和五臟六腑的機能,強健骨胳和肌肉,提高免疫力;

4、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消除疲勞,使人亢奮積極。

文章來源:99健康網

頻繁起夜睡不好覺?按摩手腕處的陰郄穴不再起夜!


有些人喝水多後,晚上會起夜,每天晚上接連起幾次,這種症狀。按摩陰郄穴就管用。中醫認為,按摩手少陰心經的陰郄穴,有助於促睡眠,愛起夜的人按摩此穴,可有效緩解起夜的毛病。



為什麼按摩陰郄穴可治起夜呢?

陰郄穴有溝通心腎之作用功效,對治療晚上容易醒來效果明顯。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中醫認為,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陰郄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裡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陰郄,具有溝通心腎之養生功效,可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



陰郄穴位置
陰郄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對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作用好,配心俞、巨闕治心痛;配大椎治陰虛盜汗效果更好。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各種頭痛,可以通過調理經絡來解決


頭痛,是前額痛,還是後腦勺痛,是兩邊都痛,還是偏頭痛,都要問清楚,因為中醫認為頭痛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中醫裡是按經脈來劃分各部分的頭痛。

後頭痛屬於太陽膀胱頭痛

這包括腦後邊的頭痛,還有整個的頸項痛,會出現發熱、惡寒、惡風這些現象。後頭痛的初期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脈像如果浮緩的話,可以採用“桂枝湯”;要是脈緊無汗的話,可以採用“麻黃湯”。這裡不過多地介紹中藥的藥方,避免老百姓在藥性、藥理不清的情況下亂用藥,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有了病還是要去醫院諮詢一下醫生,以便對證下藥。

前額頭痛屬於陽明胃頭痛

像前額痛、眉棱骨疼、眼眶發脹等症狀,都是胃經頭痛。一般來講,“葛根湯”之類治胃病的中藥對治療陽明胃頭痛很有效果。



兩側頭痛為少陽膽經頭痛

症狀有眼睛發花,早起口苦等。兩側頭痛宜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尤其是經期過後的婦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現左邊的偏頭疼。如果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

頭痛而重為太陰脾濕頭痛

在中醫裡又叫做頭如裹,就像頭上裹著一頂濕帽子一樣,頭重抬不起來。同時還伴有四肢酸疼且體感冷,出現嘔吐、食不下的問題。在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脾氣挺大的老太太,她們頭上會勒一個帶子來止痛,這就是她們平時吃得好,又不怎麼運動,好多管閒事,體內濕氣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濕頭痛。

頭痛而咽喉乾痛為少陰心腎頭痛

會出現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乾燥等症狀。一般可服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來治療。

頭頂痛為厥陰肝頭痛

症狀為乾嘔吐、手指甲和嘴唇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這病多與年輕時縱慾過度有關。

還有一種頭痛叫血虛頭痛,症狀是習慣性搖頭。治療這個病會用到當歸補血湯。這副藥裡需要用到黃芪和當歸兩味藥,而黃芪的用量一定要大於當歸四到五倍。懂點兒中醫知識的人都知道,黃芪是用來補氣的,當歸是用來補血的。那麼既然是血虛頭痛,為什麼補氣的黃芪的用量反而要大於補血的當歸呢?這其實就是中醫裡一個很重要的醫理,叫做“ 氣為血之帥 ”。血需要靠氣機往上帶,如果氣不能夠把血帶上來的話,就補不了血,達不到治病的療效。所以有這樣一個玄機在裡邊。

還有一種是淤血頭痛。如果頭部內有淤血的話,就會頭痛。進一步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癲癇。主要症狀是出現嘔吐。當患者出現噴射狀嘔吐的話,一定要及時地找醫生醫治。

頭痛都與“氣”有關,都可以先揉“ 消氣穴 ”,也就是從太衝穴揉到行間穴來緩解,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做如下選擇:

1、偏頭痛:來無影去無踪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具體方法:請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頭部的痛點,然後邊揉邊推,先把裡面的筋給推開,再趕緊揉外關穴,頭痛馬上就能緩解。

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2、前額和眉棱骨痛:一般屬於胃經的病症。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鐘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裡病症),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太陽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5、頭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頭頂痛: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7、後頭痛: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膀胱經的京骨穴,以及小腸經的後溪穴、前谷穴。



8、頭頸僵痛: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9、腎虛頭痛:腎陰虛和陽虛都有可能誘發頭痛。

腎陰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舌紅脈細;腎陽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痛畏寒,四肢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無論陽虛還是陰虛,都可以通過經常按摩腎經的穴位複溜、太谿等得到改善。

10、一側頭痛:中醫理論中有所謂的“左肝右肺”之說,並由此會誘發一側的頭痛。

經常出現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這種現像在經期剛過的女性身上比較常見。腎經的築賓穴(同時也是奇經八脈中陰維脈的郄穴,臨床多用於及時緩解所出現的血症,血虛當然也屬於血症的一種),可以有效緩解左側頭痛的狀況。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過按摩肝經的曲泉穴(合水穴)來調理。

如果經常出現的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可以通過按摩肺經的尺澤穴和腎經的複溜穴來調理。

11、淤血頭痛:當頭部內有淤血的話,主要症狀是經常出現頑固性頭痛嘔吐,請您一定要及時就醫。

12、酒後頭痛:十指梳頭,特別是兩側膽經。其中率谷穴治酒後頭痛有效。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


1 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

脾經淤堵——消瘦或肥胖,消化不好,胃脹氣,嘔吐,肢倦乏力麻木,嗜睡,皮膚損傷,肢體活動不利……

有句話說,“脾經暢通,重病難上身”,為什麼只要“脾經”不堵住,任何重病難上身呢?

1、脾是生命的動力源頭

人們通常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不知道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另有一些人誤認為生命力量的動力是腎,這是錯誤的,因為只有脾分泌的物質強壓給腎臟,腎臟才有力量過濾血液中的雜質。

當然腎影響脾,但脾又反過來又影響腎,先天在脾,後天亦在脾,人出生後,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脾與肝相輔相成,脾也存血。脾切除之後,肝失去了脾的滋潤,肝臟就會暴裂,人也就會全身沒勁兒,常患血毒疾病,皮膚上總起疙瘩。細心的媽媽都知道嬰兒出生落地時,哭的聲音特別響亮,音訊可以傳得很遠,為什麼能夠音訊可以傳得很遠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於脾。


2、中醫認為:脾有病,人就廢了一半

脾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大腦的功能狀態,腦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腎枯竭的背後也是脾衰,因此脾衰比腎衰更可怕,因此脾比腎還重要!腎有問題影響脾——脾出了問題直接就影響到腎。心臟衰竭的背後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

3、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頭

它們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醫學臟腑生理功能認為:人體氣血津液的生化,依賴於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營養精微物質,因此,脾為”氣血生化之根源”,又稱脾為”後天之本”、”人體之倉廩也”。故古代醫學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發於脾,而成於心。脾氣健旺則氣血旺盛;若脾氣虛弱,食慾便會減少,則面色淡而無華,?脾氣虛,則血少,血少則發無以得生。



4、脾為後天之本,充養全身

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臟有著密切的聯繫。通常來說,脾胃虛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中醫認為脾臟有攝血統血的功能,同時脾臟和胃同為中焦,為決瀆之官,和胃相表裡。正氣源於水穀精氣,亦即李東垣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又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繫,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正氣若不足,百病潛伏中,因此,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5、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首先,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它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儲存血液;當處於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臟猶如一台”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脾臟還可以製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脾胃,注意飲食營養,患病治病時,用藥及忌口均要顧及脾胃。

人有空的時候,記住一定多按摩一下脾經,因為“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如何按摩脾經,抓牛要抓住牛鼻子,按摩脾經首先要按最容易堵的地方,哪些地方最容易堵呢?我說過關節的地方是經絡氣血所過之處,此處關節容易形成卡壓造成氣血和經絡的堵塞。



2 養護脾經—敲打脾經的妙法

一:“久坐傷肉”

中醫認為, “久坐傷肉”,肌肉得不到鍛煉,就會引起脾虛, “傷肉”也就是傷脾。平時多敲敲脾經可增強脾經的運化功能,補充因久坐損耗的元氣。

二:判斷脾虛的小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現在眼皮卻耷拉下來了,雙眼看上去沒精神,就說明脾虛。因為中醫認為眼皮也是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鬆了下來,說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現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2:觀察舌頭:如果舌頭顏色較淡,舌邊出現齒痕,說明脾很有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或抓緊時間調理。



三:敲打脾經法

1:坐姿:將一隻腳的腳踝壓在另一條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採用這種坐法利於對脾經的按摩。因為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然後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再進入大腿內側前緣,然後進入腹部。這個坐姿正好可以將脾經暴露出來,從而便於按摩。

2:敲打法:拍打時要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來,用力適中,對於大腿部位的脾經拍打時可稍用力。兩隻腿都要敲,每側以敲打10分鐘為好,敲打的時間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間,氣血流注脾經之時。敲打的次數視自己的時間多少而定。

3:功效:上班時可利用工作間隙,將腿盤成“4”字形,然後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一路敲打下來,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4:提示:如果拍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表明脾經上有堵塞的地方,這時可以用點按的方法對其進行按揉,將淤堵的穴位打通,從而將整條脾經的氣血通暢。


四、推小腿脾經

如果在推小腿脾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經上的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記得那麼詳細,您就索性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那個穴敏感,哪個穴痛,您就多揉哪個穴。

實際上,揉脾經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讓瘦的人長胖、胖的人減肥。總之,揉完後任何人都會感到歡喜。



3 脾經上重要穴位及功能

稍微懂得一點中醫的人都知道,脾是後天之本。所以,脾經上的穴位對於後天身體的養護特別重要。今天要介紹的這五個脾經上的穴位,各個神通廣大,堪稱大藥。

1,通鼻竅——隱白穴

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它位於大腳趾趾甲旁大約1毫米的位置。這個穴位最大的功用在於止血。所以,平時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多用它來治療。方法為艾灸,每天每穴15分鐘。其次,這個穴位還有通鼻竅的功能。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掐按此穴來緩解症狀。

2,緩胃痛——太白穴

此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此穴對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還能緩解食慾不佳、腹脹。刺激的方法為揉按,以感覺稍有痛感為宜,每天120次。

3,抑胃酸 ——公孫穴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這個穴位的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這對於從前有胃病,或者想減肥耐飢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因此,它有減肥功能。刺激方法為揉按,以感覺酸脹為佳,每天120次。

4,消炎症——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處之一在於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過揉按商丘穴來緩解。每天120次。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於其正好對應足底反射區中下身淋巴反射區。此外,商丘作為脾經大穴,可以調運全身,尤其是脾經氣血,提高血液循環質量,有助於炎症、疼痛物質的排出。


5,三陰交——婦科病

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症,真可謂一穴多用。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而且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陰交穴,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6,漏谷穴——小便不利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穀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穀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它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前列腺問題很有療效。



7,地機穴—— 腸胃運化

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地機穴。“地機”就是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所以揉地機穴可以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地機穴對胰腺很有幫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揉地機穴來防治。

8,陰陵泉—— 祛濕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9,止瘙癢——血海穴

血海穴又稱為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條蟲子在那里扎窩。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身體瘙癢,見效很快。另外,血海穴是補血的中藥穴位,調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稱補氣補血的兩大重要保健穴位。



4 健脾常用食物藥物

常用中藥:人參、黨參、白朮、山藥、大棗、茯苓、薏苡仁、蓮米、芡實等。

常用食物:糯米、黃花菜、蕈類、雞、鵪鶉、羊奶、蔥、蒜、豆豉等。

常用藥膳:參棗米飯、益脾餅、山藥餅、茯苓包子、山藥面、大棗粥、紅棗燉兔肉等。開胃健脾藥膳適用於消化力弱、食慾不好、食後腹脹、積食腹瀉,噁心嘔吐、氣虛症狀不明顯,需與健脾益氣藥膳區分。


脾虛的飲食禁忌

飲食要清淡,肥膩油炸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不能多吃。味道過於咸或辣的也要少吃,應多吃稀軟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熬小米粥喝。多吃甘溫之物,如板栗、山藥、紅棗等。忌吃寒涼之物,如鴨肉、梨子等。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健康衛視濟寧新媒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1


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乾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乾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2


申脈穴——專治身寒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濕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酸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平時我們可以用艾條熏灸或者用手指點揉刺激申脈穴,點按時會感覺到微微的酸脹。灸的時候,以感覺此部位微微發熱即可,有時能明顯感覺到有一股暖流自腳下緩緩升起,瞬間人就會舒展許多。

秋冬交替的季節,溫差變化很大,也是流感高發的季節,建議大家買一些艾條回去,灸一灸申脈穴,既可預防流感,還可以增強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體質偏寒的人更應經常灸一灸。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3


內關穴——養顏養心

內關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

適用人群:渴望延緩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鬱、煩躁、緊張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髒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緩解打嗝、手心發熱、肘臂疼痛、腋下紅腫等症狀;主治孕吐、暈車、腹瀉。對治療心髒病、肺臟疾病、乳腺疾病有輔助作用。

內關穴很好找,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手握虛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以腕橫紋為準並齊,食指點按的地方就是內關穴。這個穴位在養生上的好處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點揉,以略感酸脹為宜。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4


外關穴——“聰耳神穴”

外關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少陽之絡,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三焦經。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

適用人群:經常坐飛機或動車組出差、旅行的人;急性腰扭傷、關節炎、肩周炎患者。

主要功效:可預防老年人聽力下降、耳鳴、耳聾、腰背酸痛等症狀。外關穴在臨床上還有另外的妙用,將它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

傳統的道家醫學認為,出現暫時性聽力問題,是人體陽氣不足的表現。那麼外關在此刻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外關”顧名思義,“外”指外部;“關”指關卡。外關通陽維,而外關是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是手少陽與手厥陰脈氣相通的部位。

按摩外關穴具有充實三焦的元陽之氣,並引導元氣出納運化於一身的效果。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5


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

列缺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之功。

適用人群:頭部、頸部經常出現病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迅速緩解頸椎突發性疼痛;主治落枕、偏頭痛、口歪眼斜、對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輔助療效。

在人體上,列缺穴就是我們修復頭部疾病的工具。《黃帝內經》裡記載,列缺穴主要治療偏頭疼、頭疼、落枕等疾病。

《針灸大成》中有一首膾灸人口的四總穴歌,其中一句為:“頭項尋列缺。”就是說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這穴位來治療和調節。

列,指陳列、裂開;缺,指缺口、空隙。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之功,它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

列缺穴很好找,在橈骨芭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取穴時兩手虎**叉,當食指尖所到凹陷處,便是該穴。

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彈撥。彈撥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橫向推搓揉動,使肌肉、筋腱來回移動,以有酸脹等感覺為佳。平時感到脖子不適,發現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撥動列缺穴,不適感就會迅速減輕。

按摩列缺穴時,雙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輕放桌上,然後如法或按或掐或揉。按摩時該穴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為好。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6


後溪穴——統治頸肩腰椎病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

適用人群:經常面對電腦的人們;小孩;上班族;家庭主婦。

主要功效: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

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

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滾揉後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七個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病一網打盡



7


公孫穴——擺平痛經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溫陽大穴

公孫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別走陽明。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衝脈。有健脾益胃、通調衝脈、消除痞疾之功。

適用人群:有痛經的女性,經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緩解痛經症狀,對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胃腸病症有輔助功效。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叫什麼。《史記》記載,黃帝複姓公孫,名軒轅。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與衝脈相通。脾主土,在人體的正中央,主運化水穀精微,輸布全身,是人的後天之本,諳合統御之道。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和位於胸腹部的衝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衝脈有“五臟六腑之海”之稱,《靈樞經》說,衝脈乃“十二經之海”,是人體的“血海”。

我以往進行養生講座時,多次談到過公孫穴的妙用,重點是治療胸腹的眾多疾病。溫故而知新,慢慢地我發現這個穴還有其他的重要作用有待於發揮。比如治療痛經。

我們平常形容女孩子漂亮好看時常會用一個形容詞,就是“美麗動人”,但近幾年根據我的臨床經驗發現,尤其是時髦的女孩痛經高發,究其原因,大多是凍出來的,漂亮女孩美是美麗了,只是這種美麗並不“動人”,而成了“凍人”。



痛經是婦科發病率很高的一個病種,這種病大多為後天不良的飲食和著裝習慣造成的。現在很多時尚女孩穿衣服只講究漂亮,衣服多緊身短小,更有的露臍露背,很不注意保暖。

有很多有痛經經歷的女孩都知道,痛經目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治療,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藥來緩解。不僅不能根治病痛,還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害。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得不到很好的調養,那麼很有可能對懷孕生子帶來一個很大的隱患。

道家醫學認為,治療一切婦科疾病首先從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經不調,更應該首先調胃。

脾統血,主運化。痛經時血色發暗並伴隨有血塊,兩三天血塊排出後疼痛的症狀就會緩解,但每月都會復發。小腹受涼或貪吃冷飲導致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濕,脾胃的運化不良就會產生痛經,有時還會伴隨嘔吐、噁心、頭痛等症狀。

為什麼公孫穴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呢?在中醫裡,公孫穴通衝脈,督、任、衝三脈皆起於胞宮,其中,衝任二脈與女子月經、生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因衝脈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

調理公孫穴,等於是對人身上十二經的氣血進行一次全面疏導,具有行淤止痛之功。我建議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可以多點揉公孫穴,再喝一點女兒紅(不是酒,“用之有道”有介紹),治療痛經效果更好。

位置 :公孫穴在人的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或於第一蹠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距太白穴後1寸。或在第一蹠骨基底之前內側下緣凹陷中,赤白肉際處取穴。

平時為調節身體而找公孫穴,沒有必要按照治療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壓痛為準。

我一般把公孫穴看做一個區域,在腳拇指跟後,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公孫穴了。

使用公孫穴時,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條熏灸此穴,每次15分鐘左右,也能溫補脾陽。灸的時候有個竅門,叫雀啄灸。皮膚感覺有點發燙,馬上拿開,然後再接著熏灸。反復進行,猶如小鳥啄食,可以很好地保護皮膚。

公孫穴堪稱我們腳下的第一溫陽大穴,只此一個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以往我們需要去醫院吃藥打針之苦。平時只要我們對公孫穴多多關注,必定能養足自己的後天之本。

來源於中醫思維。

文章來源:國醫在線

中醫提示:按揉5大穴位,搭配五種食物,滋養五臟好妙方!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台精密儀器,那“心、肝、脾、肺、腎”這五臟就是必不可少的零件,任何一環出現差錯,身體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垮掉。養五臟其實很簡單,記住一套五臟養生“組合拳”,一種食物配合一個穴位,吃吃喝喝、揉揉按按,輕輕鬆松養五臟。以下為您分享穴位裡的五臟養生哲學。

養心第一穴:神門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的凹陷處。具有安定心神、瀉心火的功效。日常可隨時掐、揉刺激神門穴,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晚間睡前按摩神門穴,助眠效果更好。就寢時以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門穴5~10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右手,有利入睡。

推薦搭配食物:龍眼也稱桂圓,入心經有益智寧心功效,推荐一道寧心安神湯,做法,龍眼肉15克蓮子芡實各20克,用水熬煮直至蓮子和芡實熟爛,可調理失眠神經衰弱,改善脾胃功能,桂圓性熱助火,兒童應少食



養肝第一穴:太衝

太衝穴:用手指沿著足部拇趾、次趾間的夾縫向上移壓,足部動脈搏動處就是太衝穴,每次持續按壓4~5分鐘。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中醫認為高血壓與肝陽上亢、肝火旺有關,因此按摩太衝穴可有效降壓。此外,感冒初期按摩太衝穴,還可減輕感冒引起的雙目流淚或乾澀等不適。

推薦搭配食物:枸杞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肝腎陰虛證本品甘平質潤,平補肝腎,有滋補強壯作用,凡肝腎陰虛諸證均可應用。推荐一款枸杞白菊茶做法:枸杞,白菊花各3克泡水帶茶飲,可輔助治療肝血虛引起的迎風流淚白內障眼病,枸杞偏於溫熱,發燒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養脾第一穴: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腿部,外膝眼向下四橫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處。足三里穴屬胃經合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氣虛體質的人免疫力低,容易疲勞和生病。時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補氣。

推薦搭配食物:大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推荐一款健脾補血的食療方,花生100克溫水泡半小時取其紅衣,與大棗50克同煮半小時加紅糖適量調味,一日分三次服用。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發燒不宜服用。

養肺第一穴:太淵

太淵穴位於腕橫紋上,橈動脈搏動處。刺激太淵穴可以達到補氣養肺、止咳平喘的效果。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壓右手太淵穴,垂直向下按壓,按而揉之,然後緩慢屈伸右手腕,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輕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進行,每穴按壓5~10分鐘,每日1~2次。

推薦搭配食物:白果能斂肺氣、定痰喘、止帶濁、止瀉泄、解毒、縮小便,主治哮喘痰嗽、帶下白濁、小便頻數等推荐一款食療方,白果蛋:生雞蛋一枚,生白果仁2顆。將雞蛋一端開一小孔,白果去殼後由蛋殼孔塞外入雞蛋內,用紙粘封蛋孔,口朝上放入碗裡,隔水蒸熟,食白果及蛋。白果蛋具有澀腸止帶,益氣安中的作用。對婦女白帶過多,小兒虛寒腹瀉等症有效。


養腎第一穴:湧泉

湧泉穴位於腳掌中線的前1/3處。將拇指放在該穴上,用較強的力搓揉20~30次,兩腳都要按摩,晨起睡前按摩養腎效果好。補腎的穴位有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湧泉穴。湧,外湧而出也;泉,泉水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對於滋腎陰、補腎水意義重大,尤其適合腎虛型腰痛者。

推薦搭配食物:黑豆,其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髮之功效。李時珍曰:“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治風熱而活血解毒。”最簡單的食療方就是黑豆豆漿,黑豆浸泡一夜清水比例1:20打漿後煮沸,白糖調味。

文章來源:一森康健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