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腎、大腸經,有步驟的進行臟器排毒


一、脾排毒:脾主運,有消化、吸收轉輸營養養物質和水液功能。

毒發狀況:

面部長斑。當身體的濕氣過大時,脾臟的功能就會受到威脅,導致脾臟的消化排泄功能不佳,讓毒素沉積於此,如果沉積在脾臟的毒素不能順暢排出,容易出現面部長斑等現象。

最佳排毒時間:09點-11點

如何排毒:

1、飲食:時不時吃點酸

常吃酸味兒的東西可以幫助脾臟排毒,如烏梅、醋,都是用來化解脾臟中沉積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脾的消化功能,使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

2、穴位:商丘大橫助排毒

試試按壓商丘穴,它位於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腳交替做。也可以在上午9點到11點時,按壓位於經過脾經的大橫穴,以肚臍為起點繞腹部畫圈,再以乳頭為起點向下延伸,兩條線的交叉點即是大橫穴。可以促進脾經的暢通,從而增加脾臟鈍感力,增強營養吸收,加速毒素排泄。

3、動作:輕捶小腿提升脾功能

蹺起二郎腿,任意一隻手攥起拳頭輕捶小腿處,連續敲打5 分鐘。因為脾經經過於此,對此處的輕輕捶打可以刺激脾經運動,提升脾功能,讓長期淤積於此的毒素順利排出。

4、生活方式:餐後微運動

餐後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消化或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在脾胃。所以,飯後不妨走動走動,但不宜劇烈;也可以活動腳趾及腳部,練習用腳趾抓地,促進脾臟排毒。

二、肝排毒:肝藏血,讓肌膚如桃花般水潤粉嫩。

肝排毒讓肌膚水潤

毒發狀況:

1、情緒容易抑鬱。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髒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2、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最佳排毒時間:1點-3點

如何排毒:

1、飲食:牛蒡固氣又排毒

牛蒡是日本人氣最高的養肝食品,你也可以在國內大型超市買到。他能振奮元氣幫助肝臟排除毒素,如果你最近電腦使用過度,眼睛勞累,可吃些牛蒡緩解。

2、穴位:輕柔太衝穴

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腳交替按壓。

3、動作:每天按摩耳朵

用雙手食指和拇指指腹分別捏、揉左右耳尖半分鐘;然後捏揉左右耳垂,先輕輕捏揉半分鐘,使耳垂發紅發熱,再揪住耳垂向下拉,反复拉10次;最後右手繞過頭頂,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左耳耳尖向上提拉10次,換左手同樣方法即可。

4、生活方式:保證深度睡眠

肝經的值班時間需要人體處在深睡眠階段才能給肝臟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此,懂得放鬆自己,並在11點時關掉臥室的燈才是最佳選擇。

三、肺排毒:肺主氣,當肺部清潔的時候,你會發現呼吸有力,氧氣充足。

毒發狀況:

1、面色無光。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2、便秘。肺臟和大腸是一套系統,當上面肺臟有毒素時,下面腸道內也會有不正常淤積,就出現了便秘。

3、多愁善感。毒素在肺,會干擾肺內的氣血運行,使得肺臟不能正常舒暢胸中的悶氣,被壓抑得多愁善感起來。

最佳排毒時間:3-5點

如何排毒:

1、飲食:百合提高肺臟抗毒能力

肺臟向來不喜歡燥氣,這樣很容易導致積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養肺滋陰的功效,可以幫肺臟抗擊毒素,食用時加工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百合中的汁液會減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2、穴位:彈撥腋下極泉穴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第一要穴,它位於腋動脈搏動處,經常彈撥極泉穴,有流通氣血,養護肺部,寬胸理氣的作用。固定食指、中指並使指尖輕輕上扣,一前一後地來回彈撥條索狀物就可以了。但是彈撥時並不是越用力越好,彈撥力度應柔和。

3、動作:靠呼吸打通任督

人體有任督二脈,而督脈的端口在舌頭上,任脈的端口在舌下。平時呼吸時,督脈和任脈同時斷開,如果你在呼吸時用舌尖頂住上顎,兩脈就能接通,人體氣息就能轉化自由,加速肺部排出濁氣。每天清晨進行10分鐘這樣的呼吸練習,兩週即可出現明顯效果。

4、生活方式:享受喜劇時光

導息是中醫滋養肺部的方式,看喜劇片能獲得與導息同樣的養肺方法,大笑時你的呼吸能瞬間加快加深,讓你不自覺地快速深呼吸,不僅能激活肺部細胞,還能加速肺部排毒,讓你身體變輕快。

四、腎排毒:腎藏精,是維持生命、滋養器官並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毒發狀況:

1、面部或者身體水腫。腎臟管理著身體的液體運行,當液體在體內無法正常運行時,身體就會水腫。

2、疲倦感增加。當腎臟負荷過大,還會使人感覺四肢無力,體倦思睡。

最佳排毒時間:17點-19點

如何排毒:

1、飲食:500ml豆漿保腎氣

豆漿的營養價值已遠遠超過了牛奶和鮮榨果汁,豐富的大豆蛋白讓它具有很強的護腎作用。每天喝500ml左右的豆漿,能夠讓你保持平衡的腎功能,保護體內精氣。

2、穴位:天突穴、廉泉穴最有效

天突穴位於頸部前面,兩鎖骨內側,每天點壓天突穴,能有效使腎經運行通暢,還有補陰的功效。廉泉穴位於頸部正中線上,經常用大拇指點揉,能強健腎功能。晚上身體敏感度比較高,可以在每晚睡覺前,反复按壓這兩個穴位。

3、動作:讓雙腳充分吸足地氣

腎排毒時段,很多人都開始為一天的工作收工,以便盡快享受家庭生活。而在此時,卻是腎經最忙碌之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脫下鞋子,讓腳麵緊貼地面,全身向上提拔的同時,讓雙腳抓地,堅持3 分鐘。此時就可以有效地刺激腎經穴位,讓身體內的液體循環達到通暢。

4、生活習慣:別再睡前喝太多牛奶

喝奶後的兩個小時是牛奶中的鈣質通過腎臟排泄的高峰期,如果這個時候處於睡眠狀態,在尿液濃縮的情況下,腎臟內的鈣會在短時間內驟然增加,從而增加患結石的風險。建議在睡前少喝點牛奶,把牛奶量控制在200ml之內。

五、心排毒:心主脈,氣溫漸漸攀升,人的心火隨著天氣慢慢攀“升”。

毒發狀況:

1、舌頭潰瘍。舌與心臟相通,如果潰瘍長在舌頭上,則是心火旺的表現。

2、額頭長痘痘。當心火旺盛變為火毒之時,更會在額頭上出現痘痘。

3、失眠。心臟毒素無法排除時,會影響睡眠,並出現胸悶、刺痛的現象。

最佳排毒時間:11點-13點

如何排毒:

1、飲食:來杯冒熱氣的熱可可

可可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多酚成分,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調節新陳代謝,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健康,尤其對心臟的健康有利,還能降低膽固醇含量。

2、穴位:左右手交替按壓少府穴

少府穴位於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力度以不致疼痛為準,左右手交替。

3、動作:深呼吸放輕鬆

當心包經開始工作的時候,你可以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

4、習慣:午後小憩一會兒

午時是心的“主時”。心經當令的時間,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靜臥閉目養神或小睡一會兒,但午睡不宜超過1個小時,否則易引起失眠。

六、腸排毒:腸主津,作為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環境,直接決定你是否可以保持年輕狀態。

毒發狀況:

1、下巴長痘。腸道毒素不能清除就會積累宿便,從而使下巴出現痘痘。

2、肌膚迅速老化。如果不能及時清空腸道,人體廢物會在腸內產生達120多種毒素,換來的是皮膚的加速老化,面色暗黃無光澤、皺紋加速形成、色斑加重。

最佳排毒時間:5點-7點

如何排毒:

1、飲食:海帶加速腸蠕動

中醫專家指出,海帶中富含的碘可促進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的代謝,並防止血液酸化,有助於潤腸通便,而且熱量很低,膳食纖維豐富,能加速腸道的運動。

2、穴位:按壓天樞穴

天樞穴與腸道聯繫緊密,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它位於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睡前用雙手食指指端同時回環揉動天樞穴50-100下,逆時針順時針方向各重複一次。


3、動作:用力蹬腿刺激小腸經

午餐後20 分鐘,用力地後蹬腿,就可以刺激小腸經,讓小腸有效蠕動。而且,還可以解決午後的春困問題,讓下午的生活、工作更加清醒。

4、生活方式:大口喝水助排毒

大口大口喝水其實是最簡單最快速的倡導排毒法,當人的吞嚥速度加快時,腸道會得到強有力的刺激,身體中的脂肪毒素會首先被倡導排出體外。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按摩7個穴位,趕走惱人的鼻炎


天氣變化較快的季節很容易誘發鼻炎,如春夏,秋冬交替,正是鼻炎好發的時候。而由於鼻炎的症狀與感冒相似,因此有打噴嚏、流清涕等類似症狀時,需要仔細分辨一下。確認是鼻炎而非感冒時,就可以考慮通過按摩腧穴來治療了。因為按摩廣泛適用於人體功能性疾病的治療,對臟腑器官的功能障礙、慢性炎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什麼是鼻炎?

鼻炎是臨床上常見、多發而比較難治的疾病,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症,表現為鼻黏膜充血或者水腫,發作時常有鼻塞、流涕、目癢流淚、噴嚏或頭脹、頭暈、乏力、食慾不振,甚至嗅覺功能減退或喪失等症狀。慢性鼻炎屬中醫“鼻淵”範疇,主要是因邪犯鼻竇,竇內濕熱蘊積,釀成痰濁所致。

按摩手法

1.開天門

仰臥,按摩者用兩手扶頭部兩側,兩拇指指腹從印堂穴交替向上推入髮際,力量稍重,時間1 分鐘;然後點揉印堂穴半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2.分推前額

仰臥,按摩者先用兩拇指指腹交錯在前額橫向做往返推抹,力量同上,時間1 分鐘;再用兩拇指指腹點揉兩側太陽穴1 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3.點揉迎香穴

仰臥,按摩者用雙手拇指分別同時點揉雙側迎香穴1 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4.搓揉鼻翼

仰臥,按摩者用雙手食指、中指同時搓揉兩側鼻翼部2 分鐘,以有溫熱感為宜。

5.點按頭頂

仰臥,按摩者雙手拇指自前髮際向後,交替按壓頭部正中線至百會穴3 ~ 5 遍,點揉上星、百會穴各1 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6.點揉風池穴

正坐,按摩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同時點揉雙側風池穴1 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7.點揉合谷穴

正坐,按摩者用拇指分別點揉雙側合谷穴各1 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專家點評:

此病治療手法以頭面部及鼻週手法為重點,力量適中,長期堅持治療可有較好療效。得了鼻炎如果不及時治療,鼻炎的危害會更加嚴重:如鼻塞不通氣,呼吸困難,可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下鼻甲肥大,睡眠時氧氣不足,嚴重者可引起腦梗死、突發心臟病等,個別患者甚至發生猝死;約九成的鼻咽癌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惡化所致。所以鼻炎患者要在症狀比較輕的時候採取治療措施,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不可不知的十大救命穴,值得收藏


中醫穴位按摩,歷史悠久,不僅可以用於養生,其治病之效更是令人追捧。它可謂是最古老的治療手段,通過對身體一些部位的按摩,可以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救人於命懸一線。

穴位按摩是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治病要訣,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一、休克掐壓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我們常說“掐人中”,這句話在人暈倒的時候用的最多。當然掐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繫,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


二、氣喘按揉膻中穴

人體約有360多個穴位,但常用的並不是很多,比較實用的、能應急的是幾個固定的特殊穴位。舉例子來說,如果感覺胸悶、憋氣,最容易產生反應的叫膻中穴。膻中屬於任脈穴,位於胸前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如果有上述症狀,膻中穴的痛感會非常強。此時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後能夠產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氣的作用,可以達到寬胸理氣的效果,緩解胸悶、哮喘等症狀。

經常與膻中穴一起搭配按摩的是內關穴,內關穴屬於心包經,心包經能夠寬胸、理氣、強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內關穴位於前臂,在腕橫紋上2寸,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仰掌取穴。也可以用來緩解中暑、暈車船。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三、頭痛按揉太陽穴

頭痛有很多種原因,如果是神經性的偏頭疼,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一寸凹陷處),按壓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可減輕。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盪使人意識喪失。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四、高血壓按揉橋弓穴

高血壓患者,有時候因為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不穩,血壓會突然升高。這時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緩解作用。這個穴叫橋弓穴,位於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推拿這個穴位,能夠使人的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具體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於耳後到鎖骨上窩處成一條線的橋弓穴(當頭側轉時,從耳後到鎖骨頭有一條肌肉突出在頸側,整條肌肉即是),一定要從上往下推,適當用力。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橋弓穴時只能一側一側地進行,切不可兩側伴隨推拿,因為雙側推拿會影響頭部供血,刺激過強,容易導致頭暈甚至昏厥。

五、嘔吐按揉內關穴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止嘔。壓時有酸脹感說明按準穴位,2分鐘後噁心嘔吐可緩解。

內關穴有疏導水濕、寧心安神、理氣鎮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腹瀉、精神異常等。

六、咳嗽按揉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分處。咳嗽不止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個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療法。少商是井穴,在這裡放血可以減輕咽喉的疼痛。這是因為肺怕熱,喜清涼。少商放血就相當於將肺經過熱的氣血引出去,還肺一個清涼的天地。刺血的時候,先用酒精將針和皮膚都消毒,然後捏起一點點少商處的皮膚,用針快速在皮膚上刺兩下,同時擠三到五滴血,然後迅速用棉棒輕輕按住,以便於止血。

少商穴最擅長治療的一個病症是咳嗽。秋天時,很多人會時不時地咳嗽幾聲,嚴重的甚至咳出血來,咳得頭痛。這時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七、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時,可用雙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痛麻脹感後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此外,情緒方面的問題,穴位按摩也能適當緩解,比如緊張不安,可以按揉勞宮穴。勞宮穴是調節自律神經的穴位,刺激這個穴位會緩解緊張。

八、痛經按揉十七椎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在中醫臨床中,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能對痛經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月經週期較準時的女性,可以事先“防患於未然”。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彙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位置。在經前一周左右時間,按摩“三陰交”,對緩解痛經有很好療效。如果月經已至,則可在經期按摩“十七椎”穴。“十七椎”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位於腰部的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尋找此穴時,可以用手壓一壓,如果有明顯的痛感,就是找對了位置。操作時,用拇指指關節加點力度,按揉該穴3~5分鐘,感覺有輕微的痛感為度,不能只按,一定還要揉,才能讓血脈暢通,疼痛才能緩解。

九、便秘點壓天樞穴

便秘患者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感覺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有便感,然後屏氣,以增加腹內壓,稍後即可排便。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痺、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十、頸部僵硬按揉肩井穴

現在有一種比較多發的頭痛,叫頸性頭痛,是由頸椎問題引起的,因為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導致頸部肌肉緊張,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痛。這種頭痛可以按揉肩井穴緩解。位置在頸部後面最突起的骨頭與肩頭連線的正中。

按摩時,用中指按住對側的肩井穴,並轉動與肩井穴同側的胳膊,按壓力度以感覺到“舒服的微痛”為最佳。如果在辦公室備一個小吹風機,休息時間溫暖肩部,效果會更好。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長按手上1個點=2種藥:速效救心丸和安眠藥


在中醫理論中,素來推崇進行穴位按摩等一些傳統的養生方法進行身體的保健,其中就有一種很簡單卻有很強治病效果的穴位按摩方法,平時沒事的時候捏一捏自己的手指,就可以趕走多種疾病!

雙手雖小連著全身


捏手1分鐘,功效多得想不到

手部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並且還伴有6條重要的養生經脈,與全身的五臟六腑、組織、器官都相互溝通,聯繫,在手部上大約有99個重要的養生穴位,可見手指的健康與保持人體身體的健康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常捏一捏手指的各個關節,可以很好的起到刺激手部穴位的效果,幫助身體緩解疲乏狀態。

人體中的每個器官,小到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的神經中樞中都有它的代表區域。因此,大腦的活躍狀態直接和人們的健康產生這相呼應的關係。

而手指運動中樞在我們的大腦皮層所佔的區域是最為廣泛,是其它運動區域的10倍左右,因而可以通過手指的活動來刺激大腦的神經中樞,不僅可以有效的幫助大腦的健康,同時也是維持衰老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如果在進行揉捏手指的過程中,發現手部的不同部位有疼痛的感覺出現,那麼這可以判斷出身體的某個器官不正常,也許是疾病的信號。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對手部疼痛的部位進行細緻的按摩,通過穴位的刺激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從而使得疾病有所好轉。

大魚際=自帶“救心丸”

大魚際就是隨身攜帶的救心丸。

如果突然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特別不舒服,請馬上用大拇指的指尖掐揉大魚際。用重力狠狠地掐九下,最好是把大拇指倒立過來,利用這樣一個強力刺激來緩解心臟的壓力。

雲南中醫學院蘇醫生說:用這個方法急救,勝似吃6顆速效救心丸。

大魚際=自帶“救心丸”

中醫認為:手太陰肺從大魚際,日常按壓10~20分鐘,有緩解心臟壓力的護心效果;緊急時刻,如果進行強烈的刺激,猶如速效救心丸一般的救治。

緊急救命——用力按,雙手交替。

日常健心——每天十五分鐘,大拇指按揉,按到不酸脹為止。

大魚際=自帶“安眠藥”

睡眠是最好的補藥,一個人如果睡不好,高血壓、內分泌失調、抑鬱等等健康問題都會隨之而來。而失眠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人都曾遇到過的,年紀越大,失眠、早醒的情況也就越多、越嚴重。

大魚際除了是身體自帶的“救心丸”外,還是身體上自帶的“安眠藥”。經常揉搓大魚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失眠、早醒的煩惱。

大魚際=自帶“安眠藥”

中醫認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導致的。如果經常在凌晨三點左右醒來,那一般就是心肺上火了。而心肺這兩條經都經過大魚際那兒,所以心肺之火它都能祛除。

方法:很簡單,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

小動作解決大問題,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女人腎虛老得快,八招補腎越補越美!


說起腎虛,很多人都以為是男人的專利。其實腎虛是不分男女的,而且隨著女人社會壓力逐漸增大、生活節奏快、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讓腎虛越來越年輕化了,二三十歲腎虛的女人真不少。

腎虛的症狀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

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

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醫學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腎虛且不及時正確地補足,極可能引發多種並發症狀。

諸如:“腎虛”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中醫認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脈瘀滯、心腎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瀉與脾腎陽虛密切相關;腎虛還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也與“腎虛”有關。

而女性腎虛的危害也不可忽視,同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補足,也會有一系列的並發症。

首先,它會讓更年期提早現身,或許還會毀壞你的“媽媽之夢”。其次,它會讓你眼瞼浮腫,黑眼圈加重,面色蒼白。而且相當的怕冷。除此之外,你還會因此而失眠,渾身燥熱,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甚至血壓上升。

女性腎虛症狀 


1黃褐斑


腎氣不足,不能泫潤肌膚,常在顴部出現蝶形的淡黃,黃褐或淡黑色斑塊,邊界清楚,而且經常伴有月經不調。


2.黑眼圈

中醫理論中黑色代表腎,眼圈黑就表示有腎虛。

而且不僅是腎虛,許多其他器官有病,時間長了都會積累到腎,就是我們常說的“久病及腎”都會表現出黑眼圈。


3.怕冷

腎陽為全身陽氣的根本,生命活動全靠陽氣鼓動,如腎陽不足,不能濕煦身體,就會出現怕冷。


4.月經不調

中醫認為腎氣充盛才能使氣血和調,衝脈任脈功能正常才能使月經週期正常循環,因此腎氣不足是月經不調的一個重要因素。

腎虛引起者常伴有頭暈體虛,腰腿發軟,小腹脹。


5.不孕

腎陽不足,不能攝精成孕,常伴有月經色淡,腰酸痛楚,頭暈,怕冷,疲憊乏力等症狀。


6.腰酸痛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虛則可反應為腰酸痛,其特點為勞累後隱隱作痛。


7.骨質疏鬆

原因:腎主骨,腎虛易出現骨質疏鬆,此在更年期後的中老年婦女中尤其常見。

腎虛的八大表現,看你有沒有:

1.尿頻、打噴嚏、大笑時尿失禁

這是因為腎氣虧虛,膀胱氣化無力,膀胱平滑肌的肌張力下降,使得膀胱的伸縮性降低,導致尿頻、尿失禁。

對策:暖身補腎+提肛運動

注意保暖,少吃生冷,多吃補腎食物,如枸杞子、山藥、韭菜、核桃、蝦、芡實、蓮子等。

每天做提肛運動,就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向上提,然後放鬆,接著再往上提,一提一鬆為一次,每天至少50次,多多益善。

吸氣時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放鬆,緩緩呼氣,放鬆腹部和肛門。

這樣可以增強盆底肌肉群的反應和收縮能力,恢復小便的約束能力。通過提肛運動的一升一降,一呼一吸,可以補陽,固精益腎、延緩衰老。

2.大量脫髮

「腎主水,其華在發」,腎虛的人頭髮易斷並且沒有光澤,容易脫髮。

對策:梳頭+黑豆水

每天早晚梳頭百次,用黑豆100克煮水15分鐘,當茶飲。同時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少喝酒、濃咖啡、濃茶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手指自然放鬆,像梳子一樣,插入發內,從前額經頭頂到後腦按摩頭皮,指腹稍微用勁,讓頭皮受到刺激。

做50次左右,到頭皮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好。然後可以再拍拍百會穴。

3.黑眼圈

這是因為腎氣不足,無力推動氣血循環,導致眼周氣血淤積而形成黑眼圈。

對策:桃仁芝麻糊+忌熬夜縱慾

桃仁30克,黑芝麻50克,甜杏仁15克、薏米25克洗淨煮粥,也可以按這個比例研磨成粉,用熱水沖調成糊糊即可。

同時忌熬夜,晚上11點前一定要睡覺;房事要適度,千萬不可縱慾。

4.怕冷且容易腹瀉

腎陽為全身陽氣的根本,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身體,就會怕冷、容易腹瀉。

對策:生薑大棗粥+艾灸關元穴

生薑5片、大棗3個,與50克大米一起煮粥,早上喝效果最好,堅持一段時間你的身體就會暖和起來。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臍下四指處),這是任脈經過的地方,主管女性的生殖。

同時經常艾灸關元穴,培補元氣。

5.莫名發胖

腎氣虛使痰濕瘀滯而虛胖。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陽氣不足,體內的水液不能充分的蒸騰氣化,導致痰濕瘀滯、體重大。

對策:邊泡腳邊搓后腰

用熱水泡腳,溫度以熱而不燙為好,泡15~30分鐘;泡腳的同時搓后腰,搓熱手掌,在后腰上下搓摩3~5分鐘。

這樣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排出體內的寒濕、痰濁。

6.煩躁失眠

腎陰虛則虛火內擾,讓人煩躁;晚上陽不入陰,則導致失眠多夢。

對策:黑豆枸杞桑葚茶+不熬夜不夜跑

常喝黑豆枸杞桑葚茶、菊花茶,常吃百合、黑木耳、小米、枸杞葉、酸棗仁、葡萄乾等,滋陰養血,清熱安神。

晚上不做劇烈運動,減少讓你激動興奮的活動,11點之前睡覺。

7.牙齒鬆動、牙齦萎縮

齒為骨之餘,而腎主骨;腎陰不足,陰精不能向上滋潤口腔,加上陰虛火旺,虛火向上,蒸灼牙齦,使牙齦萎縮、牙根宣露,牙齒鬆動,經常潰爛、紅腫。

對策:叩齒吞津術+「黑五類」

閉上嘴巴,上下牙相扣36次,然後將口中的津液分作三小口徐徐嚥下,可以補腎生津、堅固牙齒。

同時飲食要清淡,多吃黑色食物,黑入腎,黑豆、黑木耳、黑米、黑芝麻、黑棗等滋陰補腎功效很好。

8.記憶力下降、聽力下降

腎開竅於耳,腎氣足則聽覺靈敏;耳通於腦,腦為髓之海,髓海賴腎的精氣化生和濡養;腎虛則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學習或工作效率降低。

對策:天人擊鼓健腦法+食療

端坐,上身挺直,頭稍向前傾;放慢呼吸節奏;雙掌捂耳,十指向後,食指置於中指上,用彈撥的力敲擊頭骨後側基部的風池穴。

重複動作,直至完成36次敲擊。可以強腎固元、使神氣內聚,堅持每日三次。

平時還要多吃核桃、山藥、枸杞、板栗、松子、黑豆等,補腎補腦。

中醫認為,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

女人要想美,一定要養好腎。即便現在沒有腎虛的症狀,這些養生動作也是可以常做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教你給五臟六腑“洗洗澡”,排出五臟毒素,太實用了!


在中醫看來,我們體內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例如瘀血、痰濕、寒氣、食積、氣鬱、上火。

這些毒素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加速五臟的衰老,然後由五臟供養的皮膚、筋骨、肌肉、神經也就跟著一起衰老和出毛病。

雖然這些毒素隱藏的很深,但我們依然是可以把這些毒素的藏身之處給挖出來的,我們只需要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就可以。

1心臟有毒

心臟的毒素藏在舌頭、額頭、神經、胸部上,如果我們的心臟有毒素了:

1、容易患上舌頭潰瘍的毛病;
2、額頭上出現很多痘痘;
3、睡眠特別不好,容易患上失眠、心悸的毛病;
4、最嚴重的是,心臟內出現淤血,輕者會引起胸悶、心慌等症狀,嚴重的會引起胸部刺痛,要馬上去醫院進行治療。

心臟排毒方法

1、按壓心臟排毒要穴:少府穴

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2、常喝綠豆湯

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心臟的毒素,但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例如綠豆漿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2肝臟有毒

肝臟有毒,主要表現在: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
2、乳腺出現增生,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
3、情緒容易抑鬱;
4、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

肝臟排毒方法

1、按壓肝臟排毒要穴:太衝穴

這是指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腳交替按壓。

2、吃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

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

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脾臟有毒

脾臟有了毒素,就會出現:

1、面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統能力弱一些;
2、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白帶增多是體內濕氣過多的體現;
3、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裡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於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產生的;
4、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

脾臟排毒方法

1、按壓脾臟排毒要穴:商丘穴

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腳交替做。

2、吃酸助脾臟排毒

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

4肺臟有毒

如果我們的肺部有了毒素:

1、我們的皮膚會呈銹色,晦暗,無論多少護膚品都無法拯救;
2、很容易引起便秘,因為肺臟和大腸是一套系統,上面有了毒素,下面也會淤積;
3、多愁善感,容易悲傷。

肺臟排毒方法

1、按壓肺臟排毒要穴:合谷穴

有利肺臟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橈側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2、痛痛快快出一身汗

肺管理皮膚,所以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讓汗液帶走體內的毒素,會讓我們的肺清爽起來。

或者泡熱水浴,浴前水中加一些生薑和薄荷精油,使汗液分泌得更暢快,排出身體深處的毒素。

5腎臟有毒

一旦我們腎臟當中的毒素堆積較多:

1、女性朋友就會出現月經量少,或經期短,顏色暗。
2、腎臟排出多餘液體的能力降低,就出現了水腫。
3、下頜長痘並且容易疲倦。

腎臟排毒方法

1、按壓腎臟排毒要穴:湧泉穴

湧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處,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2、多吃腎臟抗毒食品:山藥

補很多髒器,但最終還是以補腎為主,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腎臟的排毒功能。

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五臟的毒素會藏在哪裡了,只需要平時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對症排毒才能健康長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肝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肺氣虛、腎氣虛,五臟補氣有妙招


精氣神十足、體力充沛是身體健康的標誌,而氣虛不僅讓人疲乏無力,還會影響相關臟腑的功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五臟氣虛的表現各有特點,適當調理才能增補五臟的氣力。

一、肝氣虛

肝開竅於目,肝氣虛者易出現目眩、視物昏花、目光無神等現象。肝位於胸脅下,肝之經脈分佈於人體的兩脅肋。肝氣虛,肝臟疏泄無力,人就會出現脅肋悶或墜脹的感覺。肝的氣血不足,人就容易情緒不穩定或出現膽小驚懼感。

肝氣虛常見於電腦族、久坐族及肝膽疾病患者等。山茱萸味酸性溫,補氣而不燥,為補肝氣之要藥。根據肝喜條達的特性和肝病易鬱的特點,在補肝氣的方藥中,加入柴胡、薄荷等疏肝理氣解鬱之品,能夠防治因虛而鬱,有助肝氣恢復。

二、心氣虛

心氣虛則血不足,所以心氣虛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或淡白、氣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頓、心神不寧等症狀,易出現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精神不振。心與小腸相表裡,所以心氣虛的人還容易出現腹脹或便秘。

心氣虛常見於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患者及腦力勞動者。日常可用穴位按摩和食療的方法來調理。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位於腕橫紋小指一側的末端凹陷處。掐或揉神門穴,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可補益心氣、寧定心神、安神助眠。

食療可用百合、龍眼肉各15克,加冰糖少許清燉,每日少量頻服。或用百合、蓮子各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

三、脾氣虛

脾氣虛者往往唇色淡白,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疲憊、四肢倦怠,食慾減退等症狀,多伴有脘腹脹悶、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甚至脫肛、尿頻等症。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和四肢,所以脾氣虛者大多肌肉鬆軟,常自我感覺肢體疲乏無力。脾的氣血不足,胃的功能也受影響,表現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脾氣虛常見於飲食不節的人群和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三眼穴是手掌上的健脾益胃要穴,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縱向畫三條等分豎線,再橫向畫兩條等分的橫線,這樣就形成了六個交點,三眼穴位於最左上角的交點處;右手的三眼穴按照同樣方法來定位,取最右上角的交點處即為該穴。用一隻手的大拇​​指用力掐按,每隻手10分鐘,交替進行。



四、肺氣虛

肺主氣,所以肺氣虛者往往氣息較低弱,說話語音低,容易氣短,並有咳嗽、咯痰等症狀。肺開竅於鼻,主皮毛,寒邪、風邪最易通過口鼻、皮毛侵入人體,所以肺氣虛者易患感冒和哮喘。此外,肺氣不足者還易出現便秘或腹瀉等腸道問題。

肺氣虛常見於反复感冒的人群和亞健康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黃芪是補氣良藥,尤擅長補肺氣,具有健脾、益氣、固表、提升免疫力之功效。

肺氣虛者日常可以喝黃芪茶(由生黃芪、百合、枸杞、紅景天組成)以補益肺氣。

五、腎氣虛

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所以腎氣虛者頭髮往往沒有光澤。主要表現為面色晦暗、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舌淡、尺脈虛弱,並有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等症狀。

腎氣不足,膀胱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腎氣虛者通常小便較多。腎氣虛常見於老年人、部分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和部分更年期女性。板栗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氣虛虧、腰膝無力有良好的食療作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道補腎食療方——板栗排骨湯。

材料:鮮板栗250克,排骨500克,胡蘿蔔1根,鹽3克。做法:板栗去皮,排骨入沸水汆燙,胡蘿蔔去皮切塊。加水用武火煮開,轉文火煮30分鐘,加鹽調味即成。適宜腎氣虛虧、腰腿無力的人群。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十二個原穴,幾乎可治一切疼痛


記住十二個“原穴”,可治疼痛多

陽明大腸合谷強胃經疼痛取衝陽

太陽小腸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陽池膽丘墟肺覓太淵脾太白

心包疾發大陵治肝原太衝按摩良

少陽心經神門在腎尋太谿是良方

督脈無原求百會任脈膻中乳中央

以上為指壓治療十四經脈一切傷痛,久年內傷。每穴指壓5-10分鐘,用按、揉二法由輕至重。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則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壓之妙。

所取各穴部位,見下文一一說明。

各原穴功能

一、太淵

位置: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局部解剖:有橈動、靜脈。分佈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現多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無脈症腕關節疼痛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刺灸法:避開橈動脈,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

配內關、衝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

文獻摘要:

《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幹,太淵主之。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金鑑》: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症。

二、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局部解剖:有手背靜脈網。分佈著橈神經淺支。

主治:頭痛,頸項痛,目赤腫痛,鼻衄,鼻塞,鼻淵,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熱病無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閉經,滯產,小兒驚風,上肢疼痛,痿痺。現多用於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電光性眼炎,近視眼,腮腺炎,扁桃體炎,舌炎,牙齦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婦禁針灸。

配伍:

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

配太衝,稱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

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文獻摘要: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資生》:風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灸合谷;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三、衝陽

位置:在足背最高處,當?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局部解剖: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分佈著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腓深神經。

主治:上齒痛,足背紅腫,口眼歪斜,足痿。現多用於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

刺灸法: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足三里、僕參、飛揚、复溜、完骨,有補益氣血,潤養經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豐隆,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文獻摘要:

《素問》:刺跗上,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甲乙經》: 善囓頰齒唇,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胃脘痛,時寒熱。

《銅人》:偏風口眼喎斜,肘腫。

四、太白

位置: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局部解剖: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分佈著隱神經與腓淺神經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脹,便秘,痢疾,吐瀉,腸鳴,身重,腳氣。現多用於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痙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

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

文獻摘要:

《甲乙經》:熱病,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膝股腫?痠轉筋。

《金鑑》:太白、豐隆二穴,應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洩,善飢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研究進展:

胎位不正對胎位異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鬆弛,胎動活躍,有較好的轉胎效果。小兒腹瀉配豐隆,每穴艾灸10分鐘,經治療後大便轉為正常。

五、神門

位置: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佈同靈道。

主治: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症,癡呆,脅痛,掌中熱,目黃。現多用於無脈症,神經衰弱,心絞痛,癔病,舌骨肌麻痺,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無脈症。

配大椎、豐隆,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

文獻摘要:

《甲乙經》:遺尿,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銅人》:治瘧心煩。《大成》:主心性癡呆,健忘。

六、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局部解剖:有腕背側動脈(尺動脈),手背靜脈網。分佈著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指攣腕痛,黃疸。現多用於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通裡,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

配太衝、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

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獻摘要:

《甲乙經》: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頭痛,驚風。《金鑑》: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進展:

腰痛配下巨虛,用導氣手法,患者腰部有熱感時出針。增加腸蠕動,針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動或蠕動減弱的結腸下部及直腸的蠕動增強。

七、京骨

位置:在足外側,第五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佈同金門。

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癇證。現多用於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文獻摘要:

《甲乙經》:癲疾,狂妄行,振寒。

《聖惠方》: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

《循經》:寒濕腳氣,兩足燥裂,或濕癢生瘡。

八、太谿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分佈著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主治:咽喉乾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於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瘧欬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金鑑》: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研究進展:

喉痺以太谿為主,治療陰虛咽喉腫痛,效果良好。腎絞痛據報導刺雙側太谿,以患者有發麻發脹感向足跟部放射為度,治療23例,經針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對腎功能影響據報導針刺太谿、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增高,尿蛋白減少,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這種效應維持約2~3小時,個別可達數日,浮腫亦減輕,對腎炎患者有一定治療效果。

九、大陵

位置:在腕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局部解剖:有腕掌側動、靜脈網。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癇症,胸悶,脅痛,驚悸,失眠,煩躁,口臭。

現多用於心動過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神門、列缺,有舒暢經筋,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豐隆、太衝,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主治氣鬱痰結型之癲狂。

文獻摘要:

《甲乙經》: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銅人》: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善飢,喜悲泣驚恐。

《大成》:短氣,大陵、尺澤。

研究進展:

手痙攣針刺大陵穴,有針感後,不移動針尖,在原處提插,以加強針感。跟骨骨刺針刺大陵穴,邊行針,邊震跺患側足跟,手法不宜太重。

調整心功能針刺大陵、神門等,對心髒病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多數情況下心衝擊圖的收縮波增強,經X線示波攝影,針刺前表現為左心室與主動脈峰減低變形,收縮性彎曲變斜和舒張期隆起減弱等。

針刺後,左心峰增大,收縮性偏斜減弱,舒張期隆起也加大,說明針後心肌收縮加強,心臟功能改善。另有針刺大陵穴,對部分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腦電圖,有使之規則化的傾向。

十、陽池

位置: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局部解剖:有腕背靜脈網,腕背動脈。分佈著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瘧疾,耳聾,消渴。現多用於腕關節炎,風濕熱,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外關、曲池,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痺。

配少商、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

配脾俞、太谿,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獻摘要:

《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外台》: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十一、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動脈分支。分佈著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嘔吐,噯酸,下肢痿痺,外踝腫痛,瘧疾。現多用於膽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風池、太衝,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

配崑崙、申脈,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腫痛。

配陽陵泉、期門,有疏肝利膽的作用,主治膽囊炎。

文獻摘要:

《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腳攣。

《大成》:脅痛,針丘墟、中瀆。

《圖翼》:主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目生翳膜,頸腫,久瘧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樞中痛,轉筋足脛偏細,小腹堅卒疝。

十二、太衝

位置:在足背側,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局部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骨背動脈。分佈著腓深神經的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目赤腫痛,鬱證,小兒驚風,口喎,脅痛,崩漏,疝氣,小便不利,癇證,內踝前緣痛。現多用於高血壓,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合谷,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

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

配氣海、急脈,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文獻摘要:

《甲乙經》:痙互引善驚,太衝主之。

《千金方》:主黃疸,熱中喜渴。

《銅人》:治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衝、三陰交。

《金鑑》: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胸脹滿,寒濕腳氣,行痛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等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養老,多按養老穴!


古人對人體各個穴位的命名,並非憑空得來,藥王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道:“凡諸孔穴,名不徒設,必有深意。”那麼,身體上這個叫做養老穴的穴位,為什麼要命名為“養老”?是否真的可以預防衰老呢?

養老穴,其穴位記載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為手太陽小腸經的郄穴。手太陽小腸經的特點是少氣多血,而郄穴是各經脈在四肢部經氣深聚的部位。《醫經理解》中記載:“太陽故謂之老,此則其氣所養也。”這應是養老穴的含義之一。

《靈樞·衛氣失常》記載:“人年五十以上為老”,《靈樞·天年》記載:“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腧穴命名匯解》中記載:“養老,益者為養,以其該穴主治目視不明,耳閉不聞,肩欲折,手不能上下”,意思是針刺養老穴可以治療上述老年多發的疾病(視物模糊、耳聾等),對老年人的健康多有裨益,因而得名“養老”。

養老穴位於前臂背面尺側,腕背橫紋上1寸,尺骨頭橈側凹陷中。取穴方法有兩種:

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於尺骨小頭最高點水平的骨縫中取穴。

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後掌心轉向胸部,在手指滑入的骨縫中取穴。



養老穴善治上肢疾病

有過針刺養老穴體驗的朋友應該知道,刺激這個穴位時,針感可以放射至肩部腋窩,這與穴位處的神經分佈有關。養老穴所在部位的皮膚由前臂內側皮神經支配,深部的肌肉由橈神經支配,這兩條神經均是臂叢神經分支;因為深刺時才能傳至肩部,而淺刺時不能傳導,故針感當與橈神經傳導有關。因此,針刺養老穴對於治療上肢疾病,療效頗佳。

養老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郄穴,具有祛風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治療肩、背、肘、臂酸痛,項強等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病症。所以,頸項部的落枕、肩部的肩周炎等都屬於養老穴的主治範疇。

養老穴多治急性痛症

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經氣相通,同氣相求。養老穴為手太陽經郄穴,陽經郄穴多用於治療急性痛症。

針刺養老穴,可以活血除瘀、通經活絡、疏通足太陽經氣,達到祛除病痛的效果。用於相通經脈的疾患,如急性腰扭傷、背痛、足跟痛等。

養老穴可用於老年保健

《針灸大成》中記載,養老穴可以治療“目視不明”,老年人常有眼目昏花的症狀,多因氣血虧虛所致,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且本經少氣多血,養老穴為郄穴,本經經氣深聚之處,針灸此穴可調節氣血,緩解症狀。另外,根據現代臨床研究報導,本穴還可以通過激發手太陽經氣,振奮人身陽氣,起到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等效果。本穴還可以介入糖尿病的治療,起到降糖的作用。深刺養老穴還能夠起到緩解膈肌痙攣(即呃逆,又稱打嗝)、腸痙攣等多種肌肉痙攣性疾病。

自我按摩小技巧

養老穴不僅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許多作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於養生保健。方便的日常操作方法有艾灸和按摩。

艾灸養老穴能夠改善手部末梢微循環,可以用於上肢麻木、酸脹等。經常按摩此穴,也能夠有效改善人體的微循環,對於上述老年性多發疾病、呃逆、血糖高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垂直向下按揉,穴位處要出現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個穴位各按揉5~7分鐘,每日早、中、晚各按揉一次。

注意事項:用於自我保健時,力度要輕柔;用於輔助治療老年病時,力度可稍加大。當然,這也適用於年輕朋友們,養老穴具有緩解疲勞的作用,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美顏去皺的穴位,時常按揉,青春永駐。

文章來源:老梁養生

日常要守護的7個穴位



一、補肺益腎的列缺穴

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偶感風寒而引起難以名狀的頭痛,這時就可以通過按揉

列缺穴來疏衛解表,還可以結合熱毛巾敷額頭的方式一起進行。

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還來源於其與任脈連接,任脈本身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肺腎之陰虛。因此,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乾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二、散熱去痛的尺澤穴

手心朝上,尺澤穴位於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這個穴位的主要作用是瀉熱。

因此對於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為尺澤穴接近肱二頭肌的肌腱,而肱二頭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夠緩解和治療肘關節的痙攣。

三、保健心臟的內關穴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然後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

因為內關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為日常按揉的穴位,無論是走路還是閉目養神,都可以操作,對於調節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四、防止失眠的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伸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來,我們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五、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時,膝關節後側也就是窩的位置出現橫紋,而橫紋的中點處即是委中穴。在針灸的“四總穴歌”裡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見,委中是治療腰背病症的要穴。

對於委中應採取點按的方法,一點一放,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這樣做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護理作用。

六、補血養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於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們不經意間發現刺破這個地方就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因此用它來治療體內淤血的病症。它不僅能祛淤血,還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給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點,如果你可以拿出點時間來,那麼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就好了。每一側3分鐘,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七、增強胃動力善待天樞穴

天樞是胃經上的一大要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與肚臍同處於一條水平直線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樞是大腸的“募穴”。所謂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臟六腑之氣的胸腹部穴位。因為與臟腑是“近鄰”,所以內外的病邪侵犯,天樞都會出現異常反應,起著臟腑疾病“信號燈”的作用。從位置上看,天樞正好對應著腸道,因此對此穴的按揉,必然會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

在具體按揉時,可以採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