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四大養心穴位,疏通血脈護心臟


我們的胳膊腿上有四大養心穴。拍打四肢的同時,配合著按按這些穴位,有很好的疏通血脈,養護心臟的作用。

1、內關穴

有疏導氣血鬱滯的作用。

按揉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約兩個半橫指處)對胃痛、偏頭疼、噁心、嘔吐、心絞痛的治療和調節血壓高低都很管用。按揉內關穴所起的作用如同“開閘放水”一般。

2、伏兔穴

有緩解心慌和心跳過速,補養心血的功效。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鐘在60-80次之間,在安靜狀態下如果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這時可以趕緊用掌根按揉伏兔穴(位於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對方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其膝上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中指到達的地方就是此穴)。

3、曲澤穴

曲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在治療很多心血管的疾病方面,是個要穴

在五行中,心包經屬火、曲澤穴屬水,因此,常按此穴有清心瀉火、除煩安神的作用。如出現心胸煩熱、頭暈腦漲,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屬於心包經之熱症者都可以通過按摩曲澤穴(肘微屈,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的內側緣)來進行調節。

4、天泉穴

此穴名的意思就是心臟之血會像高山流水一般源源不斷供給全身

有些人經常感覺胸悶氣短,診斷是心臟供血不足;或者有人出現胸口憋悶、咳嗽、咯痰,這時可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在天泉穴(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時在大臂上會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拔罐或刮痧,隔日症狀即可有所緩解。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這9個動作天天練,全身經絡都疏通了(附真人示範)


彎不下腰、直不起身、邁不開腿?出現身體僵硬,說明你的經絡堵了。教你9個簡單實用的保健動作,從頭練到腳。

梳:常梳髮,頭不白

經常梳頭,不僅可以改善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氣,調理血脈,還能解除疲勞,改善神經功能,幫助睡眠。

梳頭時從一側鬢角開始,逐漸過渡到頭頂,再到另一側鬢角。其中,鬢角和額頂是易生白髮之地,要多梳幾次。

注意動作要輕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覺頭皮發熱即可。

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動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頭屑產生。

熨:熨雙眼,能明目

很多人時常感覺“累從眼入”。的確,眼睛周圍有多條臟腑的經脈,它們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覺得疲憊不堪。

“熨目法”:雙手搓熱後,用掌心輕捂眼睛。

兩眼自然閉合,眼球先順時針慢慢轉動幾週,再相應地逆時針轉動,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掌心的溫熱,再加上眼球的轉動伸拉,會使眼部代謝加快,氣血充足,視力改善。

但要注意,熨目轉睛時需保證手部和眼部的清潔;且手法要輕柔,按得太緊會使眼球受壓,導致視力突然模糊。

揚:揚脖頸,護頸椎

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及三焦經5條重要經絡都從後頸通過。但是,此處“路窄車多”,氣血很容易淤滯。

“仙鶴飲水”:脖頸揚起、挺胸抬頭,下顎向前探出;接著收回下顎、微微低頭,再抬頭挺胸重複上面動作。

練習時越慢越好,每次8~10次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頸椎病的人,動作要更輕柔,量力而行。

繞:繞胳膊,活關節

肩部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此處為身體的門軸,經常轉動,肩關節才不會僵硬。

“龍首鳳翼”是有效的保健方法,“龍首”形容身體昂頭豎頸,“鳳翼”比喻雙臂像鳥兒翅膀一樣開合。

練習時將兩手自然放於肩上,向左轉腰,右臂前擺繞肩關節轉動、左臂後擺轉動,兩肘前後拉開成一字,然後反方向練習。經常鍛煉還有助於消除背痛。

開始做時動作可能不標準,此時不要心急,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旋:旋手腕,防僵硬

手部長期呈一種姿勢容易積勞成疾,出現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

用電腦工作、娛樂之餘,有意識地做旋轉腕關節的動作是簡單有效的緩解辦法。

通過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經的神門穴,肺經的太淵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時還能保健心肺。

擴:擴胸膛,強呼吸

胸部是人體的保健重地。膻中穴,又稱“氣會穴”,是指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滯、氣虛等都可以在這個部位調製。膻中如果氣機瘀滯,很容易產生憋悶、酸痛等感覺。

保健胸部講究“擴”,雙手握拳,直臂合於胸前,再向兩側打開。整個過程手臂不要彎曲,這樣一開一合擴展20~30次,讓整個胸腔隨之開合。

經常練習不僅保健膻中穴,還可以刺激任脈,間接調節人體脾經、心包經等陰經,緩解虛勞體弱。

擺:擺尾閭,下盤穩

擺髖又叫“擺尾閭”,尾閭就是人類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髖部。尾骨尖和肛門連線的中點是尾閭穴,別名長強穴,人體陽氣就是從這裡開始生髮的。

久坐會導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會導致尾閭處勞損,損傷奇神經節,從而引起臟腑功能失調。

開步輕鬆站立,先向左擺動髖關節,再向右擺動,然後逆時針繞一圈,再順時針繞動。

如此循環十幾次,不僅可以保護髖關節和股骨頭,還可通調氣血。

老年人初練時可以減低次數,動作盡量緩慢。另外,不要在剛吃飽飯後馬上練習。

抬:抬小腿,血流暢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辦公、乘車、休閒聊天、看電視等“碎片時間”鍛煉,對保健也功不可沒。

抬腿就是值得推薦的一個動作,身體抬頭挺胸坐直,收緊小腹,慢慢抬起一條腿,使之與端坐著的身體盡可能地保持直角,堅持5~10秒後換另一條腿。

也可以雙腳腳跟同時抬起,堅持一會兒再放下,並重複這一動作。

每天堅持,一方面,可以緩解久坐的肌肉鬆弛和酸軟症狀,鍛煉腹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下肢的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等疾病。

踮:踮腳跟,練平衡

腳被稱作“第二心臟”,在傳統醫學中被譽為“精氣之根”。

最簡便易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莫過於“提踵顛足”:全身放鬆,雙腳併攏站立,兩腳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腳趾抓地、腳跟盡力上抬;頭部自然上頂,肩臂松沉;然後輕輕地顛動足部。

“踮腳顛足”可以直接刺激足跟,鍛煉足底和小腿肌群,改善足跟痛等不適。長期鍛煉還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加強小腦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練習時最好選擇土地、木地板、塑膠等有彈性的地面,以免受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五個“生髮”穴位,建議收藏!


大家都知道,經常按摩頭皮對頭髮很有好處,。那麼怎樣按摩頭皮才最有效呢?

關鍵是穴位!

有些人按摩頭皮就是心血來潮時抓一抓、撓一撓,沒有章法,也沒有堅持下去。雖然說隨便抓抓撓撓可能也有好處,但是按照穴位按摩效果肯定更好,看到效果後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很多人想生髮、健發,卻苦於沒有方法,今天向大家推薦“頭皮穴位按摩法”,此法主要是通過刺激某些穴位來達到加快頭皮血液循環的目的,為頭髮生長輸送營養物質,從而讓頭髮更堅固、更濃密!

五大穴位對頭髮保養最有效

1頭頂:百會穴

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以預防各種原因導致的脫髮,並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方法】: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併攏,垂直向下按壓,若痛感較強,僅用一隻手的中指指腹點按即可。(注意要事先剪淨指甲,以防划傷)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2耳尖直上:角孫穴

按摩角孫穴,有加快血液循環的效果。

【方法】:可以用大拇指指腹輕輕點壓,兩側穴位要同時按壓,注意不要太過用力。

角孫穴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3耳垂後方:翳風穴

用大拇指指腹按摩頭部與耳垂齊平凹陷處的翳風穴,除了能加快頭部血液循環,對緩解頭腦昏沉、頭痛、眩暈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效果。(注意按壓不要太大力)

翳風穴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後脖頸: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按壓該穴位能有效改善頭頸部的血流狀況。

【方法】:用兩手大拇指指腹從穴位處向上推按,適度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宜,如果手指力氣不夠,可將脖子後仰以便用力。

風池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5手肘內側:少海穴

位於肘關節內側橫紋盡頭的少海穴,有提高心肺功能、加快頭皮新陳代謝的作用。

【方法】:按壓時,手臂伸直,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點壓,其餘四指捏住肘關節。

少海穴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屈肘取穴。(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梳頭的的正確方法

1、梳頭的順序

首先先從前額的髮際線向後梳,然後朝反方向從後向前梳,之後再從左、右耳的上面分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進行梳理,最後讓頭髮向頭的四周披散開來梳。

在梳頭時,可將身體向前屈或向後仰,以促進血液循環,這樣效果會更好。一處每次梳5~6次,平均一天梳100下左右為宜。

2、用牛角梳或黃楊木梳

用牛角梳或黃楊木梳梳頭的時候要用力平均,僅讓梳齒輕輕接觸到頭皮即可,避免梳齒劃破頭皮。

3、梳子的清潔與保養很重要

無論是什麼材料的梳子,使用一段時間以後都要及時用刷子刷洗,因為污垢留在梳子上,時間一久會成為孕育頭皮病菌的溫床。

清洗天然材質的梳子只能用冷水,清洗後立即用軟棉布擦乾,並放在通風陰涼處自然晾乾。如果發現梳齒彎曲不直,應當另換一把。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九大體質食療方,收藏了吧!

水聲養耳,綠草養目,觀書養心,靜坐養筋,中醫“六養”要牢記


1、水聲養耳

“腎主水”,傾聽水聲因而能夠收斂腎氣,保養腎精。“腎開竅於耳”,水聲可使耳道清靜,伴著清雅的荷香,令人心曠神怡。國內外臨床上則有用海浪聲治療耳鳴的方法,如聆聽瀑布聲或海浪聲,可以有效緩解耳鳴症狀,有助於耳鳴的康復。耳鳴者多伴有情緒焦慮,置身於自然環境的水聲,更具舒緩壓力的作用。

2、綠草養目

綠為青色,五行屬木,五臟中對應肝,肝開竅於目。由於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調暢情志,所以,漫步於青山綠樹之中,自然養眼養身。傍晚時分光線比較柔和,遠眺青山綠樹可以最大限度地放鬆睫狀肌,緩解眼疲勞和糾正近視的效果也更好。青少年早期近視和低度近視的成年人更要養成每天遠眺綠色的習慣,有助於恢復正常視力。

3、觀書養心

心主神明,心為陽臟而主陽氣,閱讀可以鍛煉思維的敏捷性,有助推動心陽,促進血液循環,使人生機不息。讀書明曉事理,內心平靜,養心養性。

4、琴書養指

撫琴與書法還具有明確的養生保健效果。人體有12條經絡,其中6條經絡的循行經過手部,並在手指末端分佈有少商、商陽、中衝、關衝、少衝、少澤等重要“井穴”,通過按揉井穴或刮痧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宋代歐陽修就在《琴說》中記載了學琴治療自己“幽憂之疾”和“兩手中指拘攣”的經歷。書法、繪畫都是寓動於靜的運動,通過運動手指、手腕來帶動手臂和全身,集渾身之氣力於筆端。練習時往往“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既能舒筋活絡、暢通經脈,又能使人情志舒暢、身心放鬆,從而調和內外、延緩衰老。

5、杖履養足

雙足與周身陰陽、氣血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腿足狀態差,容易導致氣血不暢,百病叢生。老年人選擇一根合適的手杖,可以增加腿足的支撐力,提供關節保護,減少損傷。

6、靜坐養筋

靜則養神。靜坐可以柔肝舒筋,氣血得以收斂、潛藏,則筋膜得養,最終達到養神、養身的目的。對於現代工作生活節奏快的都市人來說,靜坐是非常好的養生方法。簡單的盤腿靜坐,配合均勻緩慢的呼吸、閉目養神,每晚入睡前靜坐15分鐘左右,可有效舒緩緊張壓力,緩解慢性疼痛,改善睡眠不佳。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陽氣就是人的命根!深秋補陽氣,冬天少生病!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常常說的補陽氣,究竟補的是什麼呢?和腎氣是不是一樣的?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要補陽氣呢?

一、到底什麼是陽氣?

首先我們應先知道何為“氣”。氣是構成世界物質的本源,人體的氣充斥於全身無處不在,按分佈及特點不同,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這些其實可以統稱為陽氣。

古人云: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這一團真氣運用於中,而死機遂成生機;人身立命就是一個火字,人活一口氣,說的就是陽氣。

黃帝內經中講“陽化氣,陰成形。”陽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陰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就會死亡。

另外黃帝內經裡還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

二、人為什麼要補陽氣?

“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類經附翼》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裡沒有太陽,或失去正常的運行規律,則宇宙間黑暗而不明,萬物也不能夠生長。陽氣在人體的作用就像天空中的太陽給大地以光明,使萬物能夠生長那樣重要。

人體中的血液、津液的運行循環,五穀精微的生成和宣化,都須要陽氣的作用而血液、津液等物質所以能夠營養壘身,產生精神活動及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又需要陽氣的氣化作用。

人需要一的陽氣調和才能發揮其衛外的功能,不然各種不邪就會侵襲人體而發生疾病,甚至造成夭亡的危險。由此可知,陽氣在人體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時刻固攝陽氣,適應陽氣的運行規律!

三、所以養生,養的就是陽氣!

可以確切的說,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對於陽氣虧損比較嚴重的,應該經常艾灸關元、歸來、命門及腎俞,在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的中醫治未病項目中,艾灸扶陽對亞健康人群的預防與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

現代人由於工作及生活的嚴重壓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會出現渾身無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等亞健康症狀,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進入更年期,這些疾病都是由於陽氣消耗過度所致。

四、深秋補陽氣,冬天少生病!

一般來說,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父親和母親,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穀精氣轉化而來。而艾灸,就是陽氣來源的第三點!

眼下深秋時節,寒氣已經開始加重,也是時候補陽了!現在開始艾灸,為冬天防寒打基礎,可以使冬季陽氣充足,陰精斂藏而不外洩,從而保持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最起碼也能減輕其症狀!

陽虛體寒、補充陽氣,基礎取穴:

①大椎

②命門、腎俞

③中脘



④神闕、關元

⑤足三里

⑥湧泉

艾灸方法:用隨身艾灸盒灸,腰腹部四聯或六聯,肢體一聯或兩聯,可以多買幾個同時艾灸,能節省時間。一般肢體每穴灸15-20分鐘,軀幹每穴30-40分鐘,一個禮拜內休息1-3天,自己適應為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雙腳這樣拍一拍,調理五臟、防病健身,比泡10次腳還管用!


筋軟一寸,壽增十年

尤其是腳部,筋越軟就越長壽!

你還在只靠泡腳養生?

別傻了,雙腳這樣拍一拍

比泡十次腳還有效!

腳是健康之根

中醫講求人有四根,鼻根、乳根、耳根、腳根,其中腳根是人的精氣之根、筋脈之根,也是健康的總根。

治病要治根,養生要調根。只拉伸身體而不拉伸足部,也是治標不治本!

只要把腳部的筋揉軟,不僅能身體強壯、延年益壽,對調節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筋軟一寸,壽長十年,身體好,脾氣也更好!

那如何把腳部的筋變軟呢?

一是揉腳筋,二是雙腳互打。

揉腳筋勝泡腳

足部136個穴位反射區,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經常按摩雙腳,就是在調理五臟六腑!

許多朋友堅持揉腳、拉伸腳部的筋脈後,發現比用熱水泡腳還簡單方便,又超有效!

原理:腳麵有個凹陷的區域,通常情況下不容易刺激到,這也是按摩揉搓腳部比泡腳效果好的重要原因。

坐著揉搓,或是躺著揉搓拍打都可以,感受到足部發熱即可,用指腹揉搓,或是捶打效果都很好。

雙腳互打10分鐘

別看敲打腳底十分簡單,每天堅持十分鐘,不到一個月就讓你的身體狀況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方法:只要伸直雙腿,將腳後跟靠在一起,用雙腳的大拇指相互碰撞,一分鐘大約做上100次即可。

功效:可以讓腿部更加結實有力,行動更加敏捷,膝關節也更強勁,還能改善腸胃功能,使排便規律。

同時還可以改善失眠,使頭腦清醒敏捷,注意力更集中,而且還可以改善視力。

記得每天睡前一定要堅持雙腳互打10分鐘,相當於給全身做按摩、給身體吃補藥,堅持一個月後會感覺完全不一樣,神清氣爽、精神抖擻。

除了上面兩個方法,這些按摩方法對身體健康也很有效:

腰酸背痛踩網球

常年腰酸背痛的朋友,可以將網球或高爾夫球放在腳底,用腳趾和足跟緩慢滾兩三分鐘即可。

由於足底的肌膜、小腿肌肉與背部、頸部的肌膜都有關聯,所以輕輕鬆鬆就能舒緩背部肌肉,緩解疼痛。

美白祛斑絲瓜絡

每天洗完腳用乾絲瓜絡摩擦腳心,或是兩腳互相摩擦直至發熱,便可有效促進腎上腺分泌激素,減少色素沉著,肌膚白皙有彈性,讓你更年輕。



保護腸胃腳抓地

胃腸功能弱的朋友,可以時常用腳趾抓地,或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有助於刺激經絡,有效改善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減肥瘦身踩黃豆

只需在地板上鋪上黃豆,光腳踩15分鐘即可。黃豆的大小剛剛好,可以溫和地按摩穴位,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燃燒,下次吃完飯看電視時可以踩踩黃豆喔。

但是肚子太餓或太飽時避免使用這種方法,踩完黃豆喝杯水效果更好。

減延緩衰老光腳走

赤腳行走,尤其是走卵石或是圓潤有凸起的蓆墊,可有效刺激掌心。

這種刺激通過經絡傳入大腦,協調系統器官,不僅能強身健體、防治疾病,還能提高代謝、延緩衰老。

注:有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扁平足、平衡能力差或身體虛弱的人不建議走卵石路,最好以按摩代替。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五個動作,搞定“頭痛頭暈”等辦公室綜合症(白領參考)


有時,我們工作又多又忙,再加上心中煩躁,腦袋也好像被漿糊給蒙住了。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小功法,可以幫助你馬上恢復精神,趕走疲勞。

首先,先放下手頭的工作,把心放鬆下來。然後深呼吸幾次,用胸式呼吸,即吸氣則肺鼓起來,呼氣則肺憋下去,吸滿後憋氣數十秒鐘效果會更好。當然最好能到戶外呼吸到新鮮空氣。

再選取下面的任何一種或者全部方法,認真做幾次,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按壓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在腦後兩個大筋附著於枕骨處的外側凹陷處。這個穴位的深層是中腦與腦幹部位,刺激風池穴可以醒腦開竅,提昇陽氣,舒解少陽經氣。

方法:用兩手的大拇指按壓在風池穴上,其他四指抓在頭頂部位。拇指用力按壓風池穴三五下,一壓一鬆,這樣可以促進腦部的氣血循環,讓腦子一下子清醒起來。

風池穴為醒腦穴,認為此穴可以調節心理、調節神經、調節內臟、醒腦明目、鎮靜安神、抗衰老、保健。可用於治療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引起的髒腑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徵、旅遊綜合徵、頸肩綜合徵、高血壓、低血壓、神經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此穴為強身保健的首選穴位。

二、掐手指端的井穴

位置:每個手指的末端都有一個井穴,它是各條手部經絡的起止點,都連通到頭面以及五臟六腑的不同部位。其定位在指甲的根部兩側,距甲根1至2毫米處。

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側拇指與食指的指甲去掐對側手指的甲根兩側,稍用力掐三五下即可,以痛為度。每個手指的根部都要掐到。

從中醫的經絡理論來看,拇指根部聯通手太陰肺經,食指聯繫手陽明大腸經,中指聯通手厥陰心包穴,無名指聯通手少陽三焦經,小指聯通手少陰心經以及手太陽小腸經。並且,以上所談到的手三陰經絡從手指末端向頭面循行,而手三陽經從頭面部位向手指末端循行。

刺激各條經的井穴可以促進氣血向頭部運行,從而醒神開竅。而且還可以預防治療手三陰三陽經所聯通的相關臟腑的各種疾病。

一般掐時如果有的井穴特別疼痛,那就表示此條經絡有病變,要多掐幾次,而且要經常掐,可以疏通此條經絡,然後疼痛會越來越少。配合著掐指甲,還可以刺激雙手指節。

方法:雙手交叉,翻掌向外伸出,努力反折手背。再搓捏各個指關節效果會更好。從手部全息來看,手掌是軀幹,手指就是頭面。俗話說十指連心,中醫認為心主神,所謂的醒腦即是醒心之神。

三、顛腳跟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膀胱經以及大腦關係密切。腳根的中央就有一個安眠穴,從全息定位來看,腳跟相當於我們的大腦部位。因此,每天經常輕輕地顛一下腳跟,可以健腦。

就是說刺激腳跟可以保健預防疾病,還可以治病,可以讓全身所有的病都消失。也許有人不相信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會有這麼大的效果,但與其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實踐一番哦!說不定因為自己的實踐,就嚐到了甜頭呢。

注意:顛腳跟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否則即易導致足跟疼痛。如果導致了疼痛,不用擔心,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沒事了。

四、按壓耳垂

方法:按全息規律理論,耳朵就是一個倒垂的嬰兒,而耳垂就相當於頭部。方法非常簡單,先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按壓並且向外扯兩個耳朵,以耳朵發熱為度,然後重點揉按或者牽拉耳垂幾下,並用兩指捏住下耳窩的下端橫面向下拉,讓耳垂有麻辣辣的感覺即可。

從耳部全息穴位來看,耳垂對應著面頰、耳、下頜、眼等部位,而下耳窩的下端橫面對應著腦、皮質下等部位。按壓這些部位即可給相應的大腦頭面部位一定的刺激,促進腦部的氣血循環,從而可以醒腦。

五、幾個輔助方法

大家知道,頭部的氣血循環來自頸部的血管,因此如果能促進頸部氣血運行,也可以達到醒腦的目的。那麼,身體的哪些部位對應著脖子呢?

我們先來看看,身上還有哪裡叫脖子的。手腕我們叫手脖子,腳踝我們叫腳脖子,都是脖子。那麼這同樣的名字也與頸部相關嗎?當然相關。

按全息理論,如果以手對應頭部,那麼手腕即對應著頸部,同理,腳踝也是這樣。因此,活動腕關節以及踝關節可以達到刺激頸部的目的。

平時沒事時,比如等電梯、等車,或者坐著休息時,就可以左右上下旋轉腳踝,也可以一手的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握住對側的手腕,反复旋轉摩擦幾圈,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如果能配合著前後左右緩慢地旋轉頸椎則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因為這樣可以牽引全息經氣上達局部。

當然,還可以刺激頭面局部,比如用十指搓面,梳頭,鳴天鼓(即雙掌相對蓋住耳朵,用食指與中指在腦後彈打,可以聽到咚咚的聲音,如敲鼓一樣。十幾次後,雙掌稍用力按壓,再突然鬆開,使耳朵有一種猛得壓力減輕感,這樣可以促進耳朵的氣血循環,有益於預防治療耳鳴耳聾)。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配合應用,如果能經常練習這些動作,可以保證頭腦氣血運行通暢,既可預防相應的頭面部疾病,比如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眼睛病變等,更可以醒神明目開竅益智,其功能不可勝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常推“長壽筋”,健康享天年


古有民諺云“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足可見足三里穴灸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足三里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上,《內經》強調“氣脈常通”,“脾胃乃後天之本”,可見,要想長壽,保持足陽明胃經的通暢相當重要,常推長壽筋,則有延年保健之效。

在推筋導絡的學說中,將足陽明經筋在小腿循行的區域稱做“長壽筋”。小腿前面的骨頭就是我們俗稱的“迎面骨”,在迎面骨的外側是脛骨前肌,這條肌肉與長壽筋大部分重合。

在胃有病時,筋肉會發生“離股”,就是迎面骨與肌肉之間有了一條縫,寬幾毫米至一厘米,長從幾厘米到數寸,輕則短、窄,重則寬、長。此時我們將筋肉推回原位,胃病可以應手而愈。

以下是推長壽筋治療胃病的方法,平時我們也可以自己摸一摸,按一按,如果發現有筋變硬的情況,就可以自己推一推,推到不痛不酸,放鬆後筋肉柔軟就可以了。

推長壽筋法:

1、以掌根著力,接觸皮膚的面積盡量大。

2、 推筋時力量向下,同時偏向裡,就是向骨頭方向推。

3、速度不應過快,以3~4秒鐘從上至下推一遍為度。

4、每天推三到五次。

按推筋方法的講究,從小腿到腳趾都可以推筋,是一種古老而不為人知的方法。若能把筋都推順,經脈自然都是通暢的,不但可以活到天年,而且應該是健康的天年,可謂“常推長壽筋,健康享天年”。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一日六“拍” 疾病走開


健康長壽、遠離疾病是很多老年人的願望。其實,只要樹立正確的養生觀,選擇恰當的保健方法,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傳統的拍打養生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每天對特定穴位和部位進行拍打,可通過震盪刺激、傳導感應來影響經絡,調理臟腑,不僅能養生而且能治病。

人體健康的基礎在於經絡氣血運行暢通。拍打能疏通全身經絡,改善血液循環,調整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長期堅持能使人神清氣爽,增強免疫功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

一拍頸:將兩臂向上舉,舉到頭的上方,以肘關節為軸,用手臂帶動手腕輕輕拍打頸後的大椎穴(頸部下端突起的骨頭處),每次2分鐘。大椎穴是全身陽氣匯聚之處,位於督脈之上,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對調理頸部氣血及督脈陽氣的運行有重要作用。經常拍打此穴位,能祛瘀通陽,尤其適合患有頸椎病的人。

二拍胸:用雙手掌拍打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拍打時用手臂帶動手腕輕輕用力,每次2分鐘。胸部的檀中穴被稱為“上氣海”,是主管人體呼吸的“宗氣”聚集之地,也是和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的胸腺所在之處。經常拍打此穴可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寧心安神,對預防感冒、哮喘、心悸等心肺疾病具有較好效果。

三拍腰:用雙手掌拍打腰部腎俞穴,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約在肚臍正對背後平行處)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穴。以空掌拍打,力量不宜過重,每次2分鐘。該穴承擔著調節腎臟功能的責任。經常拍打此穴,可以補腎壯陽、利水消腫、聰耳通竅,可治療耳鳴、耳聾、健忘、腰痛,增強腎功能。

四拍臂:用一手掌拍打另一手的內關穴,此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的前臂正中,兩手交替進行,每次2分鐘。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心臟有著重要的聯繫,是調理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經常拍打此穴可寧心安神、理氣鎮痛,對於心痛、心悸、胸悶、氣短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

五拍手:用一手掌拍打另一手背的合谷穴(手背虎口處),兩手交替進行,每次2分鐘。合谷穴是防治頭面部疾病的首選要穴,也是預防腦中風及老年癡呆的第一要穴。經常拍打此穴可以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鎮靜安神。

六拍腿:雙手掌拍打小腿前外側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每次2分鐘。此穴是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第一大要穴,與脾胃功能有直接的聯繫。長期拍打此穴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能夠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對防病保健有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