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有“12口井”,能預防治療疾病


每個人身上都有“12口井”,也許你從未聽說,甚至不敢相信,但它們確實存在,並且默默地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何謂“12口井”?它是指人體的“12井穴”,屬於龐大的經絡腧穴組織中的一員。人體經絡系統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其中以12經為主幹,分別對應六臟(肝、心、脾、肺、腎、心包)和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位於手足末端的各個腧穴統稱為“井穴”,人有12經,就對應有12個井穴。它們有的是該條經絡的起點,有的是經絡運行的終點。

當人體的某個臟腑出現狀況,井穴上也常常相應地出現異常反應,由此便可檢測身體的健康問題。臨床上輔助儀器可以檢測井穴皮膚溫度、電阻以及顏色、形態的變化。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用眼睛看、用手觸摸、用牙籤點按的方式去發現井穴的異常,例如井穴周圍的皮膚顏色發白或者發紅,觸摸上去能夠感到皮下有結節,用圓鈍的器物尖端輕輕點按時會出現異常敏感的疼痛等,基本就可以判斷某條經絡或臟腑存在異常。再結合伴隨的具體症狀和體徵,從而診斷相關疾病。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利用井穴來預防和治療病症(詳見“相關鏈接”)。當身體出現輕度不適時,通過點壓、按摩相關井穴就可以解決很多小病小痛。比如用手指直接按揉井穴,或者藉助刮痧板、硬幣等簡單工具,在井穴上反复刮擦,必要時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井穴點刺放血,但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出血的顏色由深變淺為度。

總之,用好我們身體的“12口井”,可洞悉身體內部的健康問題,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

1、少商(肺經井穴):位於拇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熱利咽、醒腦開竅的功效。常用來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鼻衄、發熱,心下脹滿,中風昏迷,指腕攣急。

2、商陽(大腸經井穴):位於食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具有宣肺解表、瀉熱開竅的功效。常用來治療牙痛、咽喉痛、耳鳴、昏迷、手指麻木。

3、中衝(心包經井穴):位於中指尖端中央,具有回陽救逆,醒神通絡的功效。常用來治療中風昏迷、中暑、心痛、心煩、小兒夜啼、舌強腫痛、掌心發熱。

4、關衝(三焦經井穴):位於無名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熱解表、宣達三焦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頭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心煩。

5、少衝(心經井穴):位於小指內側,距指甲角0.1寸,具有寧神醒腦、清熱熄風的功效。常用來治療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昏迷。

6、少澤(小腸經井穴):位於小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熱通乳、散瘀利竅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頭痛、目赤、視物昏花、咽痛、耳鳴、熱病昏厥、急性乳腺炎、肩臂外側痛。

7、大敦(肝經井穴):位於足大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具有回陽救逆、調經止淋的功效。常用來治療疝氣、遺尿、女性崩漏、癲癇。

8、隱白(脾經井穴):位於足大趾內側,距趾甲角0.1寸,具有調經統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腹脹、暴瀉、善嘔、胸痛、心痛、便血、尿血、月經多、崩漏、多夢。

9、厲兌(胃經井穴):位於足第2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具有蘇厥醒神、和胃理氣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鼻衄、牙痛、咽喉腫痛、胸腹脹滿、熱病癲狂、腿腳寒冷。

10、足竅陰(膽經井穴):位於足第4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具有清熱解鬱、通經活絡的功效。常用來治療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多夢。

11、至陰(膀胱經井穴):位於足小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具有清頭明目、矯正胎位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頭痛、目痛、鼻塞、鼻衄、足心熱。

12、湧泉(腎經井穴):位於足趾彎曲時前腳掌中部凹陷處,具有滋腎益陰、潛陽熄風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頭痛、頭昏目眩、二便不利,足心熱,中風昏迷、舌乾咽痛、失音。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五運六氣養生法


五運六氣養生法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

人與自然界是個有機的整體,

自然界異常的節氣變化,

可直接或間接地導致機體陰陽失調,

進而致病。

《素問•六節藏象論》雲:

“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

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

故從天人相應角度,

基於五運六氣理論可以探討

如何從飲食起居調理防治疾病。

(一)從五運而養

1.從歲運養生

歲運又分太過與不及之分,在六十年中逢陽幹的甲、丙、戊、庚、壬則為歲運太過,逢陰乾的乙、丁、已、辛、癸則為歲運不及之年。

對於太過、不及之年的氣候變化《素問•氣交變大論》雲: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歲水不及,濕乃大行。”

歲運太過

五運六氣養生法



歲運木運太過,這年風氣流行多風,要注意躲避風邪,以免造成對身體的損傷。風為百病之長,可以兼寒、濕、熱等邪氣致病,所以木運太過之年要注意防風。從五行來說,木剋土,所以說脾土受邪。中醫治未病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說,所以應該注意養護脾胃,可以在平時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藥、扁豆等。

歲運火運太過,這年火熱流行、暑熱嚴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熱之邪的損傷,不要過度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要特別注意防暑。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所以這年也應該注意對肺的養護,肺為嬌臟,火熱之邪易傷肺陰,所以要注意肺陰的保護。在這年肺病也易發,所以要提前預防。

歲運土運太過,這年雨濕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濕邪的侵害,由於濕性黏滯,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特點。所以在本年應注意濕邪的祛除。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濕多困脾,土不能製水下流於腎,所以腎水受邪。所以要注意腎的養護,要注意保護腎陽,因為陽氣能推動津液的運行。

歲運金運太過,這年燥氣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傷害。燥易傷津液,多見皮膚乾燥、頭髮枯黃等津液損傷的疾病,燥又易傷肺,所有這年肺病也會較多。所以可以用一些滋養津液之品來潤燥。金運太過克木,所以肝的疾病也會多發,肝主生髮,所以要順應肝的特性,防止肝氣鬱結,平常可用一些疏肝理氣之品。

歲運水運太過,這年寒氣流行,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應當注意寒邪的侵襲,寒性凝滯,易傷陽氣,所以這年的疾病應注意驅散寒邪,溫補陽氣。水克火,所以寒邪害心火,這年的原來有心髒病的人應該注意調養。

歲運不及

五運六氣養生法

歲木不及,金克木,燥屬金,所以燥乃大行。這年燥氣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傷害。燥易傷津液,多見皮膚乾燥、頭髮枯黃等津液損傷的疾病,燥又易傷肺,所有這年肺病也會較多。

歲火不及,水克火,寒屬水,所以寒乃大行。這年寒氣流行,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應當注意寒邪的侵襲,寒性凝滯,易傷陽氣,所以這年的疾病應注意驅散寒邪,溫補陽氣。

歲土不及,木剋土,風屬木,所以風乃大行。這年風氣流行多風,要注意躲避風邪,以免造成對身體的損傷。風為百病之長,可以兼寒、濕、熱等邪氣致病,所以土運不及之年要注意防風。

歲金不及,火克金,熱屬火,所以炎火乃行。這年火熱流行、暑熱嚴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熱之邪的損傷,不要過度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要特別注意防暑。

歲水不及,土克水,濕屬土,所以濕乃大行。這年雨濕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濕邪的侵害,由於濕性黏滯,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特點。所以在本年應注意濕邪的祛除。

2.從主運養生

主運指主管一年五時之氣的常規氣候變化。它是根據各季節的氣候變化及其五行屬性而確定的。每運分主一時(即一個季節),依五行相生之序始於木運,終於水運,年年不變。五運主五時,即木為初運應春,火為二運應夏,土為三運應長夏,金為四運應秋,水為終運應冬。

初運風木運氣當令,風化主春,春陽生髮,萬物發生。自然界敷佈著溫和的陽氣,陽舒陰布,東風解凍,大地充滿了生氣,草木之類布葉吐華,欣欣向榮。內合人體肝臟,肝氣應之加強疏泄陽氣,條達氣機,以滋養於筋,營潤於目。所以初運應注意防風護肝。

二運熱火運氣當令,正是炎熱的夏季。火熱炎暑是謂正常。草木應之蕃茂盛長,日新月異,人體應之,血液流動較快。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熱之邪的損傷,不要過度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要特別注意防暑。

三運濕土運氣當令,六月長夏,土旺而行雨濕之令。氣候悶熱如焚,溽暑濕潤,盛熱蒸蒸,此乃濕從土化,熱從天降,濕熱相交萬物盛長,是因土有具備化生萬物的作用。主長夏而多濕,草木之類應之盛長,人體應之脾氣當旺,肌肉滋潤豐滿,濕傷於脾,或外中於濕者。所以,三運要注意健脾祛濕。

四運燥金運氣當令,陽明燥金的氣化,運行清燥的化令,人體應之則有清爽涼快之感。秋風肅殺,萬物應之收斂乾燥。物體堅硬乾枯,人體應之,肺氣當令,有滋養皮毛清利口鼻的作用。燥易傷肺,因此四運應注意清燥潤肺。

五運寒水運氣當令,氣候淒冷寒極,水液凝聚不化而結冰。寒性凝滯,易傷陽氣,所以五運應注意驅散寒邪,溫補陽氣。

(二)從六氣而養

五運六氣養生法

初之氣為厥陰風木,從立春節氣至春分時令,風從東方來,天氣逐漸變暖,萬物生髮,與肝相應。《素問•至真要大論》論述厥陰風木勝時,言:“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可見,厥陰風木之氣太過,易導致肝旺乘脾土,脾土受病。故初之氣應注意顧護脾胃。此外,《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春捲》中有對早春的記載:“春陽初升,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天氣寒暄不一……風冷易傷腠理。”亦曰:“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複,不可暴去。”指出此時期厥陰風木之氣正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不宜過早脫掉棉衣,以防風寒之邪侵襲。

五運六氣養生法

二之氣為少陰君火,始於清明節氣,歷經穀雨、立夏、小滿。此時期萬物生長,人體內陽氣漸旺,與心相應。清明過後南方雨水漸多,氣溫升高;而北方則主要以溫熱乾燥為主。飲食上應注意不宜食用性味過於溫熱的食物,容易引發瘡毒熱病。此外火氣下臨於地,肺氣受到克制,火易傷肺,故二之氣要注意清熱潤肺。

五運六氣養生法

三之氣為少陽相火,始於芒種,歷經夏至、小暑、大暑。此時天氣炎熱多雨。在南方芒種節氣前後,多發梅雨,《本草綱目•水部》曰:“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物,皆出黑黴也。”梅雨時節,由於陰雨連綿,濕度大,衣物等容易生出黴菌,人體同樣也會受到節氣潮濕的影響。正如《千金要方•道林養性》所言“濕衣與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另外,炎熱也是三之氣的主要特點。《帝京歲時紀勝•五月》記載:“夏至,京師於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乃都門之美品。”食涼麵可開胃消暑。故在三之氣應注意飲食清淡,勿食肥甘厚味,同時注意防止中暑。

五運六氣養生法



四之氣為太陰濕土,時至立秋到秋分,相當於每年暮夏初秋,其氣候以濕氣較重為主要特點,與脾相應。《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為陰邪,易耗傷人體陽氣,導致氣機不暢,故水濕停聚,產生水腫或腹瀉等病。此階段因機體外熱內寒,冷食不宜多吃,否則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佳品,不宜冰鎮食之。保護脾胃是四之氣的養生重點。

五運六氣養生法

五之氣為陽明燥金,時至寒露至小雪四個節氣,相當於每年秋冬之間,氣候以燥氣為主,與肺相應。其特點為“燥勝則乾”,此時期氣溫降低,天氣乾燥,晝夜溫差加大,最易導致引起肺系疾患。因此養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同時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多發喘息、嘔逆、咳嗽等病。食療可選梨、百合、蓮藕等滋陰潤肺之品。

五運六氣養生法

終之氣為太陽寒水,包括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個節氣,天氣寒冷,則以寒水噹令,此時期天氣極寒,與腎相通應。終之氣天氣寒冷為主,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顧護陽氣。食物應選擇甘溫且具有溫補脾胃、滋養氣血、驅寒強身功效之品。另外,在此期間在生活起居上不宜做劇烈的運動,尤其不能過多出汗,因為“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會氣隨津洩,進而損傷心陽。

以上僅根據運氣理論中主氣的特點

分析了六氣的基本養生原則,

其實每年主氣還會受到流年客氣的影響,

因此在對具體年份運氣養生的探討中,

還需考慮客氣與主氣加臨的情況。

由於客氣的變化非常複雜,

所以相關的養生調養在此不一一贅述。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無論男女,一般過了30 歲以後,腎氣都開始走下坡路。過了40 歲會明顯感覺體力、精力等等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大不如前。而到了50歲,各種各樣的症狀就就出現了,比如說掉頭髮、頭髮變白、耳聾、耳鳴、還有乏力、失眠、腰膝酸軟、腰腿痛都屬於這種,包括各種各樣的生殖的、性功能的衰退都和這個相關。

除此之外,中醫還將身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身體中的氣血、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各種心腦血管的重大疾病、內分泌疾病,甚至腫瘤都會來湊熱鬧!怎麼辦?只要把一個部位鬆開,上面的毛病都可解決,這個部位是什麼?它就是人的腰部,怎麼鬆腰呢?只需一個動作即可,那就是貼牆功。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貼牆功”

貼牆功,也叫做蹲牆、蹲牆功,原來是內家拳用來鬆腰的秘法,後來由養生學者龐明先生傳出。蹲牆是一個動作簡單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經過練習者親身的體驗,貼牆功主要有以下幾大功效:

首先,它有助於鬆腰,因此可以作為內家拳的基本功;

可以強腎,是一種健身養生的良法;

能夠強化人體混元氣的升降開合,是糾正體內氣機偏差的有效方法;

用於現代人伏案、手機、電腦一族頸椎腰椎疾病;

有利於補充男性陽氣,輔助治療癃淋(中醫病症名,西醫中的前列腺疾病);

女性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調理;

腎虛、體弱、失眠、多夢;

還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半身不遂。

除此之外,對於預防感冒、腸胃系統疾病,提高眼睛視力、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減肥等效果也不容忽視。

❖ 動作要領:

人面對一堵牆或者一扇門站立,鼻尖觸牆,腳尖也觸牆;
鼻尖貼牆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
鼻尖依舊貼牆,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重複第一次下蹲的動作。

★ 注意事項:

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後傾斜倒地。
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後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定即可,然後緩慢下蹲、起立。
做功時一定要專注於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後倒。
下蹲、起立的次數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
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後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為什貼牆功有如此效果?”

因為這種功法可以鍛煉到鍛煉神經中樞、打通任督二脈。

過去有人把這個功法稱為反序運動。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這都屬於正常運動,像往後倒著走,這叫反序運動。

練什麼都不如練神經中樞,也就是這個脊椎、任督二脈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太難練了,我們平時做正常的運動,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時候,這個脊椎都是直的,練不到這裡。這種蹲牆功其實主要就是打通神經系統、打通任督二脈的。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任脈為陰)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督脈為陽)



“打通督脈和命門穴”

命門穴就在人體的後背,跟肚臍子相對應就是在腰眼那塊。中醫裡,後背為陽,為督脈,所以又稱為陽氣之海,陽氣決定長生,陽氣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門就是調陽氣,就像腎那塊就像一團火。腎主髓,髓主腦,腦主元神,腦是高級的神經中樞,督脈暢通充實就百病不得。

這個部位鬆開了,想不長壽都難

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就是對這個命門穴這塊經常鍛煉。

蹲牆的時候,腰幅度大,這個幅度最好能達到兩個手握著拳頭能夠著地蹲下去,但這個幅度就非常大,一開始你夠不到不要緊,慢慢鍛煉循序漸進。

而像其他的功法鍛煉四肢,就遠不如鍛煉神經中樞,因為脊椎每個節中間都是大穴,這個旁開一點五寸、二點五寸的地方也都是大穴,五臟六腑有病都和這些個大穴相通相聯繫,只要有病這些個穴位就開始長結節就堵住了,那麼我們通過練習這種養生功就說一蹲一起,這個往前躬往後躬就把這個結節就都打開了,結節一開這就通了,這主要通者不痛病就好了。

貼牆功看上去很簡單簡但其實卻最難做,你能做到什麼程度,就能說明你的身體健康是什麼程度。看到的多多發給自己的朋友,功德無量!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膝蓋不好要治肝


人為什麼會膝蓋痛?

膝蓋為什麼會磨損?

積液和水腫是怎麼來的?

平白無故怎麼會出現這些東西?

膝蓋是一個關節,隨著年齡增長,氣血沒那麼多了,供給膝蓋的氣血也少了,膝蓋又總是磨損。

所以特別需要氣血這種潤滑油,潤滑油充足就沒事,潤滑油一少就會乾磨,就會出現磨損的問題了。

這時寒氣再進來,在缺血的情況下再去練蹲起、爬山、走遠路,膝蓋只能更磨損了。這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在鍛煉後膝蓋越來越疼的原因。



膝蓋不好要治肝

為什麼說膝蓋不好/疼痛要治肝呢?

如果膝關節疼痛以周圍的肌肉,筋韌帶等疼痛為主,屈伸不利,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拉筋首先就要治肝!

如何治肝、緩解膝蓋疼痛?

一、按揉膝陽關穴

膝陽關穴雖然可以很好地緩解疼痛,但怎麼讓它不疼痛才是最根本的。

所以,治本的方法就是讓它一開始就不磨損,一開始就讓新鮮血液潤澤過來。

而讓血液過來的最好方法就是拍打膝關節,這麼一拍您就會發現氣血輕而易舉地跑到膝蓋上來了。

拍打膝關節更是大補肝臟的方法,不花一分錢,更不分什麼體質,效果還如此好。

二、拍打關節要點

須將其前後左右全拍透。

很多人害怕骨刺,“這一拍打肯定骨刺就扎著我,多疼呀,給我紮破了怎麼辦?” 其實骨刺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個人到一定年齡都會有。它本身不會讓人產生疼痛,疼痛是因為骨刺旁邊的淤血壓迫神經造成的。

把淤血驅散,膝蓋自然就不疼了。但去照片子,卻發現骨刺一根沒少,還都在那兒立著呢。所以說骨刺消不消沒關係,並不妨礙我們去拍打。

拍打膝關節,配合肘關節,以及雙手和雙腳。此八個通用部位,基本覆蓋了全身12條正經和任督二脈,是無論什麼病都可先拍打的部位,其實是一種對全身經絡的“地毯式轟炸”。

萬病皆由14條經絡不通引起

將這14條經絡統統打通,堅持拍打,配合拉筋,您會突然發現各種症狀居然減輕了甚或不知不覺消除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胃不好,遠離“三物”,多飲“四水”,做好五件事,胃一點點變好


都說“十人九胃”,胃不好,多是因為不良習慣所致。

如:暴飲暴食,邊吃邊玩,愛吃宵夜,常喝酒…….

一旦胃部受損,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老話講:“胃不好,難長壽!”。

所以,生活中,請善待我們的胃,注意胃部的保護。

胃不好的人,會有這幾種表現:

1、飲食不當,會立馬有情況,如腹痛、腹瀉等。

2、吃的太飽有腹痛感,有時會脹痛,甚至有噁心的感覺,嚴重還會吐血。

3、經常消化不良,出現上腹部悶中不適,出現胃痛。

4、吃飯後出現胃痛,或者是空腹時候,或者是夜間的時候出現胃痛。


5、食慾下降,噯氣,反酸,以及進食的時容易飽等。

6、腹瀉或便秘,多呈慢性經過,也可腹瀉與便秘不規則交替出現。

7、其他症狀,如噁心或嘔吐。

胃不好,遠離“三物”,減少胃部壓力

1、生冷之物

胃喜溫熱,怕冷涼,所以,胃不好的人,更要遠離生冷之物。

夏季胃腸道疾病中,70%是貪圖“涼食”所致,所以,胃不好,要注意給胃腸“防寒”。

冷刺激,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

所以,胃不好的人,要盡量遠離生冷之物,如:冷飲、寒涼的水果、生冷海鮮等,減少胃部壓力。

2、辛辣之物

生活中,很多人“無辣不歡”,但是,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之物。

辣椒,容易擾亂食道,刺激食道的內壁,吃完後,會有種令人討厭的心痛,並且增加胃的負擔。

所以,胃不好的人,要遠離辣椒等太辣的食物。

如果,實在拒絕不了辛辣食物的誘惑,不妨選擇一些微辣的食品,少吃青、紅辣椒。

3、熏烤之物

醃肉、熏魚、燒烤等,熏烤之物,雖然“美味”,但是,胃不好的人,盡量遠離吧!

熏烤類食物,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極易形成亞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誘發腫瘤。

此外,燒烤類食物,還容易生成苯並芘等有害物質,加重胃癌的風險。

所以,胃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盡量遠離熏烤類食物,及時胃部健康,也要少吃這類食物,減少胃部壓力,降低胃癌風險。

胃不好,多飲“四水”,暖胃養胃

1、溫開水

35℃~40℃的溫開水,是胃腸道感覺最舒服的溫度。

所以,胃不好的人,要多喝溫開水,少喝或者不喝冷水。

尤其是,早起後,喝一杯溫水,溫胃養胃,效果尤佳。

2、草藥茶水

茶療,在調理胃病方面,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以理氣、活血、和胃、止痛,達到治根的目的。

所用,用一些“藥食兩用 ”的小植物,做茶泡水喝,可以很好的養胃護健康。

其中,蒲公英是不錯的選擇,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中這樣寫道:“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

將蒲公英,其用紅茶發酵工藝,製成蒲公英紅茶,泡水喝,可消胃炎,清胃熱,有助胃部健康。

蒲公英入胃經,對食滯化熱、脾胃濕熱、肝鬱化火,及胃火熾盛等,所致的胃脘痛、脹滿、嘔吐吞酸等皆有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並且對胃潰瘍,及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對於各型胃脘痛者能夠清熱潤胃,消炎止痛,藥性輕靈,清熱而不傷胃,養陰而不戀邪,且無壅滯之弊。

3、花茶水

生活中,也可以泡點花茶,來暖胃養胃。

茉莉花,很適合胃不好的人,《食物本草》記載,茉莉花“ 主溫脾胃,利胸隔。”

用茉莉花泡水喝,可調理脾胃,有化濕和中、理氣解鬱之效,常用於脾胃濕濁不化、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症。

《綱目拾遺》記載“ 治肝胃氣痛。玫瑰花陰乾,衝湯代茶服。”

所以,胃不好,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代茶飲,可養胃止痛。

用玫瑰花泡水,可改善腹中冷痛,胃浣積寒,順行血氣。



4、蜂蜜水

蜂蜜,也是養胃佳品,對胃酸分泌有著雙重影響。

當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時,蜂蜜可起到調節作用,使胃酸分泌活動正常化。

此外,蜂蜜中還含有很多的低聚醣,能促進人體腸胃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保持腸胃的微生態平衡。

不過,蜂蜜水,不宜飯後立刻飲用,也不宜空腹飲用,並且,沖泡蜂蜜水時,水溫一般不要超過60℃,以免損害蜂蜜的營養。

胃不好,做好五件事,胃一點點變好

1、堅持吃早餐

經過了一夜消化,早起後,吃早餐,是養胃第一步,不可缺少。

所以,不論多忙,都一定要堅持吃早餐,並且,要吃溫熱的、營養搭配的早餐。

2、細嚼慢嚥

吃飯時,要細嚼慢嚥,切莫“狼吞虎咽”。

細嚼慢嚥,並讓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在一起,有助於消化分解食物,從而使送入胃內的食物細軟,減輕食物對胃的直接負擔。

另外,如果吞嚥過快,還容易產生脹氣,並且,不進行充分咀嚼,而囫圇吞棗般嚥下去,很容易傷及胃黏膜,加重胃的負擔。

所以,吃東西,一定要細嚼慢嚥,尤其是胃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充分咀嚼,來減少胃部壓力。



3、不吃宵夜

吃宵夜,會加重胃腸負擔。

經常吃宵夜,胃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就會影響胃黏膜的修復,從而導致胃黏膜受損,這樣胃就會受到傷害。

所以,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宵夜。

4、戒菸戒酒

吸煙,可增加潰瘍病和胃癌的發病率。

而飲酒過度,則可損傷胃黏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

所以,胃不好,一定要戒菸戒酒。

5、經常揉腹

經常揉腹,可促消化,有益胃部健康。

所以,閒來無事,可以揉揉腹,促消化,更健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眼窩、頸窩、腋窩、肘窩,人體8個“養生窩”,防病養生來按摩


我們的身體上有許多凹陷的部位,這些部位隱藏著大量對身體有益的穴位,因此被人們俗稱為“養生窩”。養生窩有哪些?怎樣按摩才有效?我們跟著專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1、按眼窩安神緩頭痛

輕閉雙目,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應穴位處輕按壓約1分鐘,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眼窩處有睛明、承泣、絲竹空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緩解眼部疲勞,對近視眼、老花眼及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有明顯改善作用。按摩這些穴位還能鎮靜安神、延緩眼周皮膚衰老。

2、按頸窩緩解咽部不適

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頸窩,並向內下方緩慢均勻用力,或畫圈按揉,同時作吞嚥動作,約一分鐘左右,自覺局部酸重感為止。

按摩頸窩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還可改善咽喉不適、咳嗽氣喘、噁心呃逆等症狀。

3、揉腋窩寬胸寧神

腋窩,俗稱“胳肢窩”,其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

將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反复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再換另一側,一般需要3~5分鐘。

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按摩該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對防治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

4、拍打肘窩清熱通絡

將四指併攏,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地連續拍打左右兩側數次;也可輕輕按揉局部穴位,以感覺肘部微微發熱、酸脹為宜。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是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的通行之所。當血液中代謝產物過多時,血液黏稠度增加,經脈氣血易滯留在肘關節,引起心火肺熱亢盛,會出現咽喉腫痛、咳嗽痰黃、心煩失眠等證。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濕,安神利咽。

5、捋腰窩調補氣血

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佈夾脊穴和背俞穴。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夾脊穴屬於經外奇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

常按摩腰窩可調和臟腑、協調經絡氣血。

6、搓擦膕窩緩解腰背痛

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膕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中醫針灸推拿中講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療腰背酸痛、下肢關節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兩旁還有陰谷、委陽、等穴位,均為治療腰背酸疼的穴位。搓擦膕窩不但可緩解腰背下肢關節疼痛及屈伸不利,還可加強人體的護衛作用,增強免疫力。

7、推搓腳窩補肝腎精力旺

腳窩裡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湧泉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均有重要作用。用按摩手法拍打、推搓湧泉穴,可使人防病能力增強。

8、按摩臍窩改善消化功能

按摩臍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和排泄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睡前按摩,更有助於安眠。

此外,由於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按摩臍窩對許多慢性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全身心放鬆躺在床上,雙手搓熱,圍繞臍窩先沿順時針方向按摩,範圍由小變大,按摩36圈之後,換逆時針方向,範圍再由大變小,再按摩36圈。

注:腹部有急性炎症或皮膚有損傷、惡性腫瘤的人慎用或忌用。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道家“三關九竅”


道家“三關九竅”

道家三關九竅所在的“任、督、衝三脈”構成人體的“小天地”。《內經·靈樞》稱:“ 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有所謂經絡“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如果臟腑的虛實得不到內部調節,人體的病候得不到排除和糾正,乃至威脅人體生命的存在。

吐納、調息、導引要經過“ 前三田 ”(上、中、下三丹田),“ 後三關 ”(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三竅”(陰竅、陽竅、中宮竅),共為九竅。道家也稱“九竅”為:明堂、洞房、泥丸、氣府、鵲橋、重樓、鳩尾、絳宮、黃庭。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注實質為丹房)。其中上丹田是練功的主竅,通此一竅,可以窺探天地之奧秘,把握造化之玄機。竅與經絡穴位有著聯繫,但它又不是穴位,因為穴位只能影響局部,竅則聯繫整體。

“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各竅位置和作用: 

1、上丹田:即主竅,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真氣的根源,此竅至為重要。因為精神意識是生命的主宰,真氣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識中定,才能感應到整體,其氣歸根才能運化全身,此竅是生命活動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則衰老衰亡。意的活動都是通過此竅,是識神的“出入之門”,出則死,入則生,故又有“生死戶”之稱。把握了它,就等於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2、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竅開則心胸開闊,形體舒展,經氣通順。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形散氣亂之時,常不自覺地用手去撫胸部,即與此竅有關。經絡學有氣會“膻中穴”之說,因此有人就把“膻中穴”當做中丹田,但注意“膻中穴”不能產生整體全面的舒適感。 

3、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三分(小腹內部),是“衛氣”的中心,力的根源。氣如不歸中心,則氣散浮,力無根,所以練功第一步就要求氣沉丹田,但不能氣壓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氣就自沉丹田,從而遍布全身,達乎四肢。 

4、尾閭關:又名“命門關”,是“勁”的中心。但它既不在尾閭處,又不是“命門穴”,它是在與“下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腰椎之間,太極拳稱之為腰際,它是勁的中心,四肢的活動都與腰勁有關係,腰一動,整體都動,所以有“腰為第一主宰”之說,腰如歪扭,則勁不整,腰有損傷,則全身不能用力。練功要求“掖胯斂臀”,丹田之氣自然貼背,此處自會慢慢凸起,與整個脊椎骨形成一條微向內合的弧形。腰際中正則此竅開,自然上下通順,力達四肢,發揮整體一致之勁。 

5、夾脊關:它的位置在兩肩胛骨之間,與“中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脊椎骨之中。此處是勢的中心,它處在兩肩的連接點上,一般人兩肩胛骨突出,不但影響勢的舒展,而且有礙督脈的運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則肩胛收,脊背圓,兩臂展,督脈通,此竅自開,而有包容一切之勢。

6、玉枕關:在後腦枕骨的之間,它與“上丹田”前後平行相對,是“神”的中心,此處是生命之根,如受損傷,輕則神誌不清,重則死亡。此竅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則竅閉神萎,能注意“頂頭直項”,則凹處飽滿而竅開神旺。意與此竅相聯,即意與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內外,而加強神的作用。

7、陰竅:亦名“海底”,在襠部兩陰之間(相當於“會陰穴”),它是形與勢合、統一於“虛”的關鍵,形屬陰,形松勢展,達到“虛”,則陰氣降“海底” ,而陰竅開。此竅閉,必形緊勢縮,內實而不虛。如能注意“圓襠合膝”,可開此竅,自會產生“外包內撐”,松展如一,形空勢虛之感。 

8、陽竅:亦名“靈臺”,在頭頂“百會”與“鹵門”之間,它是氣與勁合、統一於“靈”的關鍵,屬氣展陽。陽竅開則氣順勁合,陽氣升靈臺,此竅不開,則氣滯勁呆,下重而不靈。如能“頭頂虛靈”,可開陽竅,自會有周身勁利、虛靈之感。

9、中宮竅:亦名“泥丸宮”,在“上丹田”與“玉枕關”的中間,居陽竅上下垂線之上,故又稱“十字架”,它是意與神合統一於“空”的關鍵。守此竅能使神意交合,真氣歸正,整體統一,全面平衡,自然會產生神照全面,氣潤周身,內外清澈,意靜性空之感。 

九竅分佈於身軀的前、後、上、下、中,組成九宮八卦之象,蘊含著太極陰陽之理。前身屬陰,上、中、下三丹田,陰為柔目,主收藏,是養生之處,應含蓄於內,運化周身。後身屬陽,有尾閭、夾脊、玉枕三關,陽為剛,屬金,主開放,是運營之所,應擴延於外,衛護形體。陰竅居下身,為降,屬水,主靜,應穩定。陽竅居頂上,為升,屬火,主動,應靈活。泥丸宮居中,中為定,屬土,主中和,土為太極之體,它統四象,合八卦,是陰陽相交之處。守此一竅,即可聯繫其它八竅。能九竅相合,則九九歸一,有無混化,即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會產生形如太虛,身似宇宙,無內無外,無邊無際之感;到此境界,即無所謂中心,而處處都是中心,也無竅可守,而處處都在竅中,也就是達到了“ 意無意、竅無竅、無意之竅是真竅”之境。

任督二脈,是通的。所謂打通,是說氣感通過。《遵生八牋》雲:上丹田為性根,下丹田為命蒂。通過對上丹田的修煉,主要是提高神的層次。《黃庭經》說:“仙人道術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對於各丹田的功能,《紫清指元集》中說: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應谷降宮,藏氣之府也;下有靈谷關元,藏精之府也。上丹田又稱為盡性之門,《修真辯難》上說:下丹者,練精化氣;中丹者,練氣化神;上丹者,練神還虛。下丹田往往與腎間命門相溝通。命門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同時又為下丹田精氣出飛之處,有充實的下丹田,是內家拳習練者的階段性的目標,然而不同的用功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從性命修煉的角度認識丹田。下丹田關係人的生命,上丹田關係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的實踐根據和理論依據的。如果只有下丹田,得不到上丹田的關照,終究不能長久;如果僅有上丹田,沒有下丹田的根,最終也會得而復失。這就是從上下丹田的理論說明了性命雙修的必須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肝膽二經垃圾多,這兩穴位就是清除垃圾的清潔工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追求長壽之道。其實,從中醫角度理解,長壽之道和仙丹靈藥無關,而是和我們的身體內環境有關。其中,肝膽二經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壽命。

一句話:肝膽二經垃圾多,你的壽命不會長!

我們知道,肝膽在中醫語境中是十分重要的髒器。它們的功能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一,氣機疏泄。

人體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氣機正常運轉作為基礎。氣機不暢,會影響臟腑機能,造成多種疾病。

第二,藏血解毒。

中醫認為,血在安靜的時候全都歸納到肝臟裡,由肝臟來淨化和解毒。血液的質量決定生命的質量。肝的這方面功能受影響,滋養生命的物質基礎就不牢固。

第三,情緒異常。

這裡既包括一個人魯莽暴躁,也包括一個人優柔寡斷。這些都是肝膽主情志、主決斷所決定的。

第四,消化異常。

肝膽二經對脾胃有密切的影響。當肝膽功能不好的時候,會直接導致腹脹、納差、嘔吐、噁心、食慾不振等問題。

可見,如果肝膽二經裡垃圾太多,上述功能都會受到影響。這還了得?!那麼,肝膽二經上的垃圾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歸納起來,無外乎兩個方面:

其一,思慮憂傷太多,導致情志抑鬱,肝鬱化火。

其二,肥甘厚味攝入太多,導致肝膽濕熱,難以排解。總之,這些垃圾就是吃出來的和愁出來的!

閒言少敘,我們在這里首先告訴你一個專門清理肝膽二經垃圾,延年益壽的好方法。這就是刺激陽輔穴外關穴

陽輔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四寸的位置。外關穴則位於前臂的背側,當陽池穴和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它的對側就是大名鼎鼎的內關穴。這兩個穴位,每天用指尖按壓36次,力道以感覺酸脹為佳,實為養生之寶。

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能清除三焦邪熱,通經活絡、疏風清理。陽輔穴作為少陽膽經的腧穴,能清除肝膽鬱熱,疏肝解鬱,通絡止痛。兩者都是少陽經穴位,經脈相通、同氣相求,對於肝膽方面的問題有特別好的調理效果。

就疾病而言,凡少陽病、肝鬱氣滯者都可以應用,肋間神經痛、膽囊炎、肝炎患者也可以用。就保健而言,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清除肝膽垃圾,通三焦、清內熱,令身體重歸清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只要常按這些穴位,想病都難!



經常按摩穴位,盡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減少對藥的依賴。我們吃藥就是通過藥的各種性能,通過胃的消化,肝腎的解毒,腸的吸收,提供臟腑特別缺少的各種營養物質元素,使人體陰陽平衡。

人體重要穴位功能:

一、足三里

功能:

1.扶正培元,強脾健胃;

2.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

3.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的疾病、功效更為明顯。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消化不良、肝炎;神經衰弱、癲癇、失眠、頭痛、貧血、偏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遺尿症;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傷風感冒;膝關節炎、下肢關節炎等疾病。

二、關元穴

功能:

1.培根固元。

2.培腎壯陽,補腎壯陽,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3.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主治:

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宮頸糜爛、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

三、中脘穴

功能:

1.能調脾胃;

2.能降逆化滯。此穴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

主治: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胃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口臭、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痢疾、闌尾炎、便秘、肝炎、膽囊炎、黃疸高血壓、心絞痛、中暑、癲癇、癔病、神經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最主要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更是治療各種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內關穴

功能:

1.能理氣活血;

2.能安神定志

主治: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休克昏迷、暈厥、暈車、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胃病、胃痙攣、嘔吐、呃逆;膈肌痙攣、妊娠惡阻、低血壓、無脈症等。對各種心髒病、各種精神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五、合谷穴

功能:

1.能清熱解表;

2.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痛。

主治:感冒、咳嗽、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癲癇、精神分裂症;腸炎、痢疾、痔瘡、小兒脫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結膜炎、耳聾、急性肩風濕、五指痙攣、難產、麻疹、多汗失語症等。尤其對感冒後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更佳。

六、湧泉穴

功能:

1.清腦醒神,

2.安神定志,

3.清熱散風。

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並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七、陽陵泉

功能:

1.通筋活絡;

2.疏經利節;

3.清熱利膽。

主治: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關節炎、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腓神經麻痺、脈管炎、類風濕、腰痛等病。也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穴對肝炎、膽囊炎、黃膽的治理作用也較好。同時還對高血壓、癲癇遺尿、腳氣等病有治療作用。

八、風池穴

功能:

1.清心明目;

2.清熱散風;

3.通竅活絡。

主治:腦血栓、腦震盪、腦膜炎、健忘、癲癇、精神病、偏正頭痛,失眠、眩暈、甲狀腺機能亢進,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視神經炎視網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壓、耳鳴、瘧疾、耳聾等。

九、殷門穴

功能:

1.通經活絡;

2.疏通筋脈。

主治:腰痛、坐骨神經痛、腰間盤突出,下肢肌肉風濕症,癱瘓。

十、命門穴

功能:

1.補腎調經;

2.理腸固脫。

主治: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遺尿、腰痛、頭痛、耳鳴、痔瘡、便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古人說:重灸此穴,大病小病都趕跑!


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

這個穴位到底是什麼呢?大家都聽過,但是都沒用過!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孫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藥王孫思邈的意思是:這些人醫術低,只要找到膏盲穴,並灸它,任何病都會好!

這個穴位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看看。

打開膏肓穴,百病都難藏

藥王孫思邈艾灸養生高壽102歲。並在《千金方·雜病論》中說,膏肓穴無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欬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歷代醫家多認為,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膏肓這個穴位比較隱蔽,針不方便扎進去,手也難以按到,想要活動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艾灸和自我鍛煉。

取穴方法:膏肓穴是人體膀胱經上的一個大穴,在後背肩胛骨旁。取穴時,病人坐位,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將肩胛骨打開,從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開三寸處。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層的風寒濕毒瘀血灸出來。

艾灸膏肓穴的療效很明顯,也會讓人很願意去做:艾灸三兩天肚子會咕咕響,氣很足;

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

如果灸一個星期,一點動靜都沒用,說明身體很乾淨。

艾灸方法:最佳方法當然是直接懸灸或者隔姜灸;如果艾友們自己艾灸不方便,那麼可以在這裡扣上竹製艾灸盒,左右各艾灸30分鐘,一周3次,做做保健灸。

還有喜歡撞牆的艾友,就多撞這裡好了。

運動膏肓穴,除去一身疾

由於膏肓穴位比較隱蔽,刮痧滲透不進去,手也無法按到,最好的刺激方法除了艾灸,還有鍛煉!且古醫書中也曾有“運動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說法。

雙肩旋轉法

防治心、肺疾病

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風市穴”,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然後,仍舊以肩為軸,兩肩往後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

也可用下面的旋轉法“開合膏肓”,方法就是,把雙手放在肩膀上,進行旋轉,先向前旋轉,然後向後旋轉。

這個動作可以把膏肓活動開,充分鬆開肩背部,長期練習,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而反复的前後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像扇子一樣開合

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把後背像扇子那樣打開和收緊,可讓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這個動作很簡單,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後背像扇子一樣向前打開,停一會兒,再慢慢挺胸,收緊後背,往後擠壓脊柱。如此反复幾遍。

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至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

後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動作到位,使背後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這個動作可打開和擠壓膏肓,做完幾次後,人會感覺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反拳捶脊”

疏通血脈

具體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體背部,反拳沿著脊柱敲打。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又叫振髓法。

久坐後可依此法經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緩解肩背痛,疏通血脈。

這些方法既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