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怕堵、心怕累、脾忌冷、肺怕煙、腎怕干你知道多少?



在中醫裡,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不僅僅是身體器官,更是人體養生的最終落腳點。在繁忙的社會環境中,五臟承受了許多本不應該承受的負擔,一些不良的習慣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傷害著五臟以及我們的身體健康。

一、“肝將軍”怕堵

“肝木生髮,猶如樹木。”中醫理論講,肝臟為將軍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只有當肝不受約束時,身體才能達到一種輕鬆、疏泄的狀態,猶如一棵枝葉舒展的樹。但以下幾個壞習慣往往會給肝“添堵”。

過量喝酒。少量飲酒能夠活血,但如果過度,很容易亂肝性。

心情鬱悶。壓抑、生氣、小心眼等情況都會令肝臟不能舒展。肝氣鬱結會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頭疼、高血壓等。

用眼過度。肝臟貯藏著豐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長期看電視、對著電腦,很容易用眼過度,從而導致肝血不足。

專家支招:春季陽氣升發有助於肝的疏泄,可以吃點酸味的食物,有健脾開胃之效,能增強肝臟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悅,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

二、“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脈,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髒器,相當於一國之君。心氣旺盛,則面色血潤。反之則會出現心胸面痛、心氣衰弱等症狀。所以,一些“傷心”的壞習慣需要特別重視。

接收海量信息。現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許多信息,這很容易使人亂了心神。如果“心君主”變得心浮氣躁,就會影響其他“部門”的協調。

情緒壓抑、勞累。人最大的勞累莫過於心累。看不開,放不下,都會導致體內器官調節作用失衡。

專家支招:養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靜臥或靜坐30分鐘,但切忌午飯後馬上睡覺。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僅清心火,還可以養心。做一些有氧運動,多接觸陽光,也對心有好處。

三、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中醫上講的脾,實際包括脾臟和胰臟兩個臟器,並經常將脾胃當作一個整體。食物要靠脾的運化才能化為精微,從而化生為精、氣等滋養五臟六腑。傷脾的壞習慣主要和飲食有關。

吃得太生、太冷、太撐。生冷的食物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容易傷及脾胃。而飢一頓,飽一頓也對它傷害很大。

思慮過多。中醫認為“思傷脾”,如果思慮過多,就會損傷脾氣,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些藥最傷脾胃。很多西藥都會刺激腸胃,比如硫酸亞鐵、胍乙啶、阿司匹林等。一些苦寒類的中藥,如板藍根等,虛寒體質、經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

專家支招:中醫認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補養氣血、調和脾胃,應適當吃點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藥、紅薯等。早上7—9時,喝點小米粥,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也有好處。

四、肺怕環境差

肺像一把大傘,罩在五臟六腑上面,肺氣調和則氣機通暢,五臟才能正常活動。肺氣的衰旺,還事關壽命的長短。

長期吸煙。煙草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中醫和西醫都認為吸煙對肺的傷害極大。

在空氣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氣是它的最愛。在尾氣密集、煙味瀰漫的環境內待太久,肺就會提出抗議。

過度悲傷。早在《內經》中就有“悲傷肺”的記載,是指人過分的憂傷、悲哀就會嚴重損傷人體肺臟的功能。

專家支招:早上起床後可以找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飲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陰的銀耳和清熱的秋梨。中醫更有“常笑宣肺”一說,笑讓人心氣平和,對肺好處多多。

五、腎不能缺水

腎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精決定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所以,護腎一定要摒棄以下壞習慣。

吃得咸。中醫講鹹味入腎,元氣虛的時候,口味就會變重。

不喝水。很多人不愛喝水,這其實對腎的傷害很大。

夜生活過於豐富。熬夜、通宵唱歌等活動實際上很傷腎。引起腎陰被傷,導致虛火上炎。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事後會出現精神不振等現象。

專家支招:先咬緊牙齒再放鬆,每天反复做百次,可以防止腎氣外洩。用熱水泡腳,按摩腳心,有強腎滋陰之功效。飲食上,多吃些堅果;泡茶時放一些枸杞,都有助於補腎。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養生方法——打八虛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

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是五臟藏邪的所在之處,五臟有病又可以通過拍打某個部分起到緩解和治療的作用。拍打八虛就是通過經筋來調整人的氣血,融養生保健治病於一體。通過拍打將體內代謝產物“痧”這種毒廢物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排出體外,達到保健養身的目的,同時這種過程又增強了人體的“自我免疫”。

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

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如果這三條經的氣血一旦運行受阻,無形中就會傷害到心臟與肺,引發這兩個臟器的疾病。古人認為心肺之邪留於兩肘。

肘窩部分實際上還藏著兩個穴位,一個是肺經的尺澤穴,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穴。尺澤穴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的作用,對口腔異味、感冒、扁桃體發炎、咽喉腫痛、便秘、腹脹、口乾,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曲澤穴有降逆、鎮驚、泄熱、寧心的作用,對中暑、平時有心慌氣短的症狀,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身熱、心煩、嘔吐等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通過拍打肘窩,這兩個穴位同時也就疏通了,還不用費心去找穴位,一舉兩得。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窩部位摸到一個壓痛點,輕輕一點患者就能痛得叫起來,而正常人則沒有這種情況。有痛點就證明此處有淤阻,也印證了邪氣滯留於此的觀點。處理這種情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開,則正氣自複,邪氣自然無從所留。

早晨起床後,在肘窩處輕輕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結或者痛點,如果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就說明身體需要及時調理了,那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數,將痛點或者硬結拍散開。

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點,但是到醫院裡面卻檢查不出疾病,查不到問題,並不表明身體沒有問題。很多所謂的”亞健康”患者,用儀器診斷指標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時處理,大部分都會發展成疾病。

2、拍肘窩可治皮膚騷癢:肺主皮毛,拍打肘窩排解濕毒,就能止癢。

由於濕熱長痘痘,或皮膚到了冬天很容易癢癢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濕毒所致,夏天來了,南方的氣候尤其容易濕熱,拍打肘窩也是預防的好辦法哦。

拍痧:五指併攏成勺狀,在肌肉豐滿或關節部位適度有力扣拍,使深層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來。

肘窩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橫紋正中,用右手大拇指點住它定位,找到後,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窩正中,這個範疇之內都是拍打的區域。找准位置後,可用右手的四指併攏輕輕拍打。反過來,用左手拍打右手的肘窩也是如此。兩個肘窩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輕到重。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後就可看到肘窩局部發紅,甚至能拍出痧來,效果與刮痧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拍兩腋———治療肝病、心髒病

兩腋(見上圖)主要走四條經脈: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

肺經出了毛病,比如肺氣被壅滯的話,會出現煩心胸滿的現象,這屬於陽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經位於下腋三寸處,如果這裡出現腋窩腫脹就是心包經出了問題。

腋下還走膽經,膽經出現毛病以後,有的人會出現嚴重心髒病的感覺,叫心脅痛不能轉側,就是連睡覺轉個身都很難做到。這種病一般還伴有口苦,且喜歡長吁短嘆。如果腋下長了一堆東西,也是膽經被鬱、生髮不起來的象。

心經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痺,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別乾燥,想喝水。手臂前緣走的經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是肺經、心包經和心經。手臂前緣的上部由肺經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達少商穴。中線走的是心包經,通到中指。下線走的是心經,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當中,大指走的是肺經,中指走的是心包經,小指的里側走的是心經。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

肝有邪聚於兩腋,使心經受損,平時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就是乾活滯留於兩腋阻滯了心經氣血運行,人就會導致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嚴重的危機自己的生命,生氣不但是傷肝還傷心。

1、解鬱悶

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心經上的極泉穴(解鬱大穴)。如果人經常鬱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鬱滯的象。把【極泉穴】彈撥開了以後,就能逐漸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彈撥到了極泉穴呢?當我們彈撥腋窩下的一根大筋的時候,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然後在這裡多彈撥幾下,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鬱。

膻中也是解鬱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醫裡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就是我們的快樂都是從胸口的膻中穴這裡出來的。敲打膻中穴(胸腺)還能提高免疫力。

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輕拍兩腋後可以治療人發怒後氣滯血瘀,運行不腸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漲麻等症狀。

拍打極泉穴可以令人快速平靜下來,不會那麼容易急火攻心了,同時也可以將虛邪拒之門外了。(婦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緩)。

2、治肝病、心髒病——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上是肝火滯留於兩腋,阻礙了心經氣血運行,不僅傷肝,也傷心臟。人因氣急攻心產生昏厥時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位於我們的腋下,我們平時在哄小孩兒時,用手一撓胳肢窩,孩子就會笑個不停。其實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癢癢肉的極泉穴,動了心氣,而心主喜,所以孩子會開心地笑起來。

極泉穴不僅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還可以快速回陽,引血上行,使頭腦快速清醒。這個特殊的治療手法就是彈撥和拍打。遇到生氣後心胸氣短時,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彈撥。我們在彈撥的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經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極泉穴可以治療人生氣發怒後氣滯血淤、運行不暢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脹麻等症狀,此時彈撥極泉穴可以增加氣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靜下來。

日常保健時,我們用不著在極泉穴那兒費那麼大力氣去彈撥,只需要輕輕地拍打即可。平時彈撥拍打兩腋下,還可以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疾病,這相當於我們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

3、緩解手心汗,這相當於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拼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

大指走的是肺經。大指麻木跟肺經有關。大指上的魚際穴如果紅的話,就是肺熱;如果魚際穴有青筋的話,就是肺寒;如果大指裡面有紋路且發青的話,也代表肺寒,而且這種肺寒還會繼續導致胃寒。

食指走的是大腸經。中醫認為,人本能的快樂實際上是來自於大腸,而大腸經走到食指,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來。中指走的是心包經,訂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著人已動心,收斂慾念。心包經主喜樂,所以也主慾念。

無名指它所循行的經脈是三焦經,三焦經在中醫裡是一個很特殊的經脈,三焦經又稱為孤府。

小指走的是小腸經和心經。從心髒病的角度來講,中指麻木就是心髒病的輕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髒病的重症。

三、拍兩髀(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治療一切婦科病。(髀有邪,其氣留於兩髀)

拍兩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

拍打兩髀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兩穴,氣沖–衝門,氣沖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衝門在人體腹股溝外側,有治療奔潰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我們在拍打的時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這兩個穴位的。拍打兩髀不僅能健脾胃,還能治療男科和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

拍打兩髀時,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祛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氣沖穴、衝門穴

氣沖穴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兒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衝門穴在人體腹股溝的外側,有治療崩漏、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我們在拍打兩髀時,不需要特別尋找穴位,只要拍打兩髀就能刺激到這兩個穴位。

拍打兩髀不僅有健脾的作用,還能治療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打兩髀的具體方法就是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兩腹股溝,逐漸加力,直至兩髀微微發熱為止。每天拍打兩到三次,每次3~5分鐘。

四、拍兩膕——治療一切腰腿痛

腎有邪—留於兩膕每天堅持5分鐘,不但能治療腰背疼及坐骨神經痛,同時還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如果我們每天堅持這樣一套拍打下來,持之以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本人教會了媽媽堅持早上當晨運做一套,她現在腰腿脾胃都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了,一直想寫出來給大家共享,也好讓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今天總算完成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人體有八個大窩窩又稱八虛,它們是雙腋、雙肘、雙髀(即兩胯)和雙膕。八虛也是寒冷冬天人體最暖和的地方。據說這八虛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難雜症,是道家不外傳的秘訣。

虛就是薄弱環節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疊折處,人體的八虛就好比這些地方。五臟之邪就喜歡藏匿於八虛,肝的邪氣聚在腋窩裡,心、肺之邪聚在肘窩裡,脾之邪聚在大腿窩裡,腎之邪聚在膝膕窩裡。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在肺則尺澤,在心則少海之次。“留”,當作“流”,下同);

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期門、淵腋等穴之次);

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脾與胃合。其脈皆自脛股上出衝門、氣沖之間,故邪氣留於髀跨者,為脾經之病);

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腎與膀胱為表裡,其經皆出膝後陰谷、委中之間,故邪氣留於兩膕者,為腎經之病)。

要想恢復正氣必先除滅邪氣,怎麼除?拍、打、敲八虛,就可以趕走邪氣,正氣才能得以平復,氣血才能正常運行。而拍打兩膕,就是給自己“血透”。

說到“透析”人們會驚恐地想到尿毒症患者。其實正常人也需要不間斷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垃圾也越髮變多變厚,它們給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行帶來沉重負擔。拍打兩膕就等於是給體內來個大掃除。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指為筋之梢,舌為肉之梢,髮為血之梢,齒為骨之梢,常練防衰老


中醫認為,“四梢”中,指為筋之梢,舌為肉之梢,髮為血之梢,齒為骨之梢。梢者末也,人過花甲,“四梢”往往開始萎縮,但只要加強鍛煉“四梢”,再加上合理營養,便可延緩衰退。

一、常鍛煉手指、腳趾延緩筋之梢萎縮

每天早或晚抽出10~30分鐘,練練伸掌握拳和拍手跺腳操。甩胳膊伸腿,活動腿和胳膊各關節(5分鐘左右)。

伸掌握拳10分鐘左右。雙臂自然下垂伸掌握拳,反复50次;將雙臂平行伸向前方,再伸掌握拳50次;再將雙臂平行伸向左右,伸掌握拳50次;最後雙臂上舉伸掌握拳50次。

甩手跺腳捏手心10分鐘。

閒來無事,練練手指的彈性和靈敏度。出門散步、上街買菜、串門、帶孩子,看電視、聊天時,手裡可握兩個健身球,左右旋轉。還可練腳力。散步、逛街、爬山、上樓梯時,盡量穿平底鞋,兩腳行走時可以練腳趾抓地;平時可讓腳趾伸直—彎曲—伸直,雙腳再跺跺地。

手足是使用最多的器官,也是全身經脈交匯處,注重手指和腳趾保健,可強身健體,延遲衰老。甩胳膊伸腿旨在活動胳膊及腿部各關節,以免運動傷了筋骨。伸掌握拳則可鍛煉手指的靈敏度、彈性,促進全身經脈通暢和筋強健壯,增強手腦聯繫,延緩大腦衰老,而鍛煉腳趾則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和趾力,使步履穩健,防止衰老。

二、常鍛煉舌頭延緩肉之梢退化

讓舌頭在口腔從上牙到下牙做順時針轉動50次,再從下牙到上牙再做逆時針轉動50次;

讓舌頭舔舐上頜50次;

讓舌頭對牙齒外從左到右,上下來迴轉動50次。

舌頭在口腔轉動,會鼓漱許多唾液,可慢慢嚥下去。最後張開嘴唇,讓舌頭作自由伸展和搖擺運動。

舌頭健康,食慾旺盛,則營養充足,肌肉強健。老人舌頭的味蕾會退化減少,從而導致身體營養來源減少,肌肉也軟弱無力。因此,常鍛煉舌頭,既可預防舌體萎縮退化,又可刺激味蕾,增強食慾。同時,舌頭鍛煉時產生的唾液可防治老年性口腔黏膜病,滋潤胃腸,有助於強化脾胃功能,防止口苦和口臭。

三、常梳頭髮確保血之梢需要

深呼吸,用木梳或手指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的力量向頭頂、枕部、頸項順序梳理頭髮,再梳理左右側頭頂,順向梳理並使梳齒與頭部表面垂直,動作稍快為好。

同時補充養血營養素。保證營養均衡,以提供頭髮生長所需要的多種營養,如氨基酸、維生素A、微量元素、蛋白質等。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富含鈣、鐵和碘,特別是碘,能增強甲狀腺的分泌是對頭髮的色彩和光澤有幫助的食物。銅、鈷、鐵等微量元素是合成黑色素所必需,而食用富含銅、鈷、鐵等元素的菠菜、柿子、西紅柿、馬鈴薯等。大豆、花生、芝麻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尤其是構成頭髮的基本成分胱氨酸、甲硫胺酸,是護髮美髮必不可少的食物。可經常進食一些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和藥物,如大棗、枸杞子、桂元肉、黑木耳及黑芝麻、黑豆、核桃、何首烏等。

頭髮生長的好壞與肝腎氣血有直接關係,脫髮患者是肝腎兩虛、氣血虧虛。肝腎不足,則精不化血,血不養髮,髮無生長之源,毛囊根空虛而脫落,形成脫髮。常梳頭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和頭部穴位,通過神經和經絡傳導作用於大腦,調節經絡和神經系統,鬆弛頭部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疲勞、強身和促進頭髮生長的效果。要注意飲食結構調理,進食一些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則可以保持精血旺盛,確保頭髮柔順亮澤。

四、常鍛煉牙齒延緩骨之梢衰退

每天早起或睡前,或閒坐閉目養神時,先靜心聚神,再雙唇緊閉,上下齒相互碰擊,盡量讓所有牙齒都接觸到,用力適中、均勻,開始時每回叩擊60次,以後逐漸增多。

經常食用健齒食物。適當增加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魚、蝦或骨頭湯,必要時可服鈣片。

古人早有“朝夕琢齒齒不齲”的說法。因此,堅持對牙齒的鍛煉很重要。經常叩擊牙齒可增強牙齒堅固性,使牙齒不易鬆動和脫落,增加牙齒自潔作用和抵抗力,並且使咀嚼力加強,以促進消化機能。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肺火咳嗽,肝火失眠,胃火口臭……


如果出現目紅眼赤、咽喉乾痛、鼻腔熱烘、口乾口臭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認為是“上火”了。

不管是什麼器官上火,都要大量喝水(就是不上火也要多喝水!),最好加點蜂蜜,蜂蜜滋陰非常好。

再就是晚上泡泡腳,搓雙腳各100下,點按湧泉穴,這樣可以起到心腎相交,陰陽平衡的作用。

上火了,如果知道是那個器官上火了,有針對性的治療,當然效果會更好!

不同的“火”在舌頭上的表現也不一樣。

1


舌尖紅:心火

夏主心,因此夏天心火會旺!

如果舌尖紅,伴有煩躁、口乾、口舌生瘡、睡眠不好做惡夢、手足心熱、盜汗小便赤熱發黃、大便乾等症狀,就可能是心火。

解決方法:喝蓮子心茶,按揉或艾灸大陵穴降心火。



2


舌兩側紅:肝火

有肝火時,舌質也是紅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兩側,此外還有:性急易怒、失眠、頭暈目眩、面紅眼赤、口苦口乾、耳聾耳鳴、舌苔黃薄、胸脅痛、大便乾結、乳頭痛癢、月經提前量大。

解決方法:喝菊花茶,按揉或艾灸太衝穴降肝火。

3


舌前半部分紅:肺火

肺火表現為臉有癤子、鼻乾咽乾疼痛、咳嗽胸痛、乾咳無痰或痰黃而黏、睡眠不好、舌頭前半部分紅;

清肺熱的一個好方法就是生吃幾個白蘿蔔;吃梨也有清肺熱、潤肺的作用。還要通腹氣;這時早晚各揉腹一次,每次5分鐘。

解決方法:喝金銀花茶,按揉或艾灸大魚際穴降肺火。

4


整個舌頭紅:胃火

胃火重表現為:煩熱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齦腫爛、牙宣出血等、想喝涼水、容易餓、整個舌頭比較紅,(有時舌紅苔黃,黃色把紅色覆蓋了)就是胃火的表現。

解決方法:喝苦丁茶,按揉或艾灸內庭穴降胃火。

5


舌紅少苔:腎火

如果舌紅少苔,腰酸膝軟、發脫齒搖、口乾、耳鳴,有時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腎陰不足。如果在這個基礎之上熱擾心神,出現心煩、盜汗、手腳心熱,多是陰虛火旺的表現。嚴重者舌頭更紅,沒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層薄薄的黃苔,表明有熱出來了。

解決方法:喝蜂蜜菊花茶,按揉或艾灸照海穴降腎火。

我們的器官上火大多數是由於我們自身的生活習慣引起的,人一天要喝1500ml–1700ml的水,相當於普通裝的礦泉水3瓶多!夏天來了,更要多喝。

降火配方茶

1、玫瑰白芍茶

適用症狀:舒緩胸悶、煩躁。

材料:玫瑰花、白芍各3克。

功效:

✦玫瑰花可行氣活血、理肝氣、解鬱。

✦白芍平肝養陰、益氣除煩。

2、銀花梔子飲

適用症狀:痘痘問題、淺眠。

材料:金銀花、梔子各3克。

功效:

✦金銀花可散熱解毒、涼血及消炎。

✦梔子清肝瀉火、鎮靜除煩。

3、柴胡甘草茶

適用症狀:口乾舌燥、嘴破。

材料:柴胡、甘草各3克。

功效:

✦柴胡能疏肝解熱、鎮痛消炎。

✦甘草有助於清熱解毒、益氣生津。

4、菊花薄荷飲

適用症狀:眼睛酸澀、頭痛。

材料:菊花、薄荷各3克。

功效:

✦菊花具平肝明目、解熱養陰功效。

✦薄荷疏肝解鬱、清利頭目。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陽虛長斑,陰虛長痘,腎虛……


陽虛長斑

陰虛長痘

腎虛眼圈黑

肺虛毛孔大易生白黑頭

脾虛眼袋大

肝鬱就容易長皺紋

血淤身體面部現青筋

血熱就有紅血絲

血寒就生白癜風,牛皮癬。

一、腎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

中醫認為“陽虛生外寒”,因此腎陽虛多表現為怕冷,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

為什麼腎陽虛長斑呢?

1,腎陽虛怕冷,體寒,體內會瘀,因此長斑;

2,腎主水,腎具有藏精和調節水液的功能。陽虛後,水液在皮膚下的代謝能力減弱,黑色素代謝減慢,因此長斑。

解決方案:補陽益腎

(1)食療

建議多吃核桃,同時有針對性地運用可補陽的藥材來燉湯,例如巴戟天燉豬尾巴湯,再加上一些枸杞子、山萸肉、桂圓肉、大棗等,美味而滋補。

(2)艾灸

艾灸具有:溫散寒氣、活血行氣、溫通經絡、回陽固脫、溫補腎陽的功效。

補腎陽的艾灸穴位:關元、氣海、腎俞穴、次髎穴、太谿穴

二、腎陰虛:主要表現為上火

我們將腎陰虛的人群叫“燥熱一族”,他們在腎虛的同時還有熱的徵象。中醫理論有“陰虛生內熱”之說,腎陰虛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即兩個手心、兩個腳心以及胸口感覺煩熱)、口乾舌燥、小便黃、大便乾、精神狀態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睡覺時容易出汗等症狀。

解決方案:滋陰補腎

(1)食療

可以多吃黑木耳、蓮子、桂圓肉、桑椹子、枸杞子等滋養全身陰液的食物,也可以多喝豆漿。儘早調補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及時糾正腎虛正是預防耳聾、骨質疏鬆等老年疾病的關鍵所在。

(2)艾灸

以老一輩人的臨床經驗和老一輩的書籍所示,說陰虛的人是不適合艾灸的。他們沒有從艾灸的雙向調整入手分析,而是單純指責艾灸的熏灼和火氣會導致陰虛更加嚴重。

其實艾灸是可以雙向調整的,陰虛之人在艾灸的時候,有可能上火嚴重,甚至是一輪又一輪的上火表現。隨著艾灸的深入,艾灸會幫助你改善陰虛的狀態,從而使你的陰陽平衡。

上火的狀態是短暫的,隨著正氣的增加,逐漸上火的狀態會完全消失的。我們治療疾病,不能墨守成規。我們不能繃著老祖宗的書本而不思進取。

補腎陰的艾灸穴位:中脘、肚臍、三陰交、湧泉、太谿、太衝。



身體就像一個警報器,如果是腎虛問題,身體會以什麼形式告訴我們?

1.怕冷

“陽虛則外寒”,正如上面所說,人體陽氣衰微,氣血不足,衛陽不固,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人就特別容易怕冷。手腳總是冰涼,多與腎有關。

2.無緣無故感覺口咸

鹹味和腎的關係十分密切的,中醫理論有“鹹味入腎”的說法。無緣無故感覺口咸,多為腎虛所致。口咸以脾虛濕盛,腎虛火旺為多。除了口咸外,往往還伴有咽乾口燥、頭昏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症狀。

3.無緣無故地出現恐懼的感覺

心理學家曾對不同情緒時的身體反應做過系統研究,發現羞恥感主要調動的是面部肌肉,討厭情緒的產生主要集中在胃部和喉部,而恐懼感所涉及的部位很多,最主要集中在外陰的位置。中醫的觀點,“腎主恐”,恐懼是腎虛的表現,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有恐懼的感覺,往往說明有腎虛的問題。

4.牙齒鬆動

腎主骨,骨靠腎精滋養,腎好骨才好。齒為骨之餘,骨頭的好壞直接影響牙齒的好壞。所以腎虛則骨失所養,牙齒就會不堅固,容易鬆動。

5.唾液異常

醫生告訴我們:吃一輩子降壓藥,吃一輩子降糖藥,打一輩子胰島素,基本上人們都會相信並很認真的堅持。

一般來講,人口中的唾液是適中的,既不覺得口中乾燥,也不覺得口水過多。如果腎陰虛,腎中的陰液分泌不足,唾液就會變少;如果腎陽虛,腎中的陰液分泌過多,唾液就會變多。所以,無論是唾液過多,還是唾液過少,都說明可能有腎虛的問題。

養生專家告訴我們:排一輩子的毒,調養一輩子的身體,持續一輩子的鍛煉,卻有很多人很難相信並且堅持。

這就是為什麼健康的人很少!亞健康和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重視中醫養生,這樣才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五臟排毒的第一大穴,時不時的按一按


養生關鍵在於找到身體的“排污口”,把濕毒排出去。其實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們都“窩”在關節的部位。

五臟排毒法第一大穴位

1、腎臟有毒

如果你月經量少,或者經期短,顏色暗,有可能你腎臟已經積累了過度的毒素。下頜長痘,容易疲倦,都是因為腎臟體內積累毒素的表現。

排毒穴位:湧泉穴

這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經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顯。湧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處(計算時不包括足趾),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2、肝臟有毒

肝臟毒素積累過多,會出現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因為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領域,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並且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髒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排毒穴位:太衝穴

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手交替按壓。

3、脾臟有毒

脾臟有毒時,面部會出現色斑,而且白帶過多,身上會積累脂肪,導致肥胖。同時,口氣會比較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

排毒穴位:商丘穴

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手交替做。

4、心臟有毒

容易失眠,心悸,而且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額頭就會長出痘痘。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排毒穴位:少府穴

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5、肺部有毒

肺部有毒的表現之一就是出現便秘現象。而且中醫認為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皮膚呈銹色,晦暗。

排毒穴位:谷穴

有利肺臟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身體“排毒口”

1、極泉穴

位置: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

功效:去心臟的鬱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2、肘窩

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每一到兩週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3、天樞穴

具體位置:在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處。

按摩方法: 睡前用雙手食指指端同時回環揉動天樞穴50-100次,逆時針和順時針方向各重複一次。

功效: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長期保養按摩此穴能夠確保腸道健康。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面診大全:三庭五眼法


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四大診法,而面診又是中醫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被歷代醫家所重視。顧名思義,面診就是通過觀察面部各個部位的色澤、形態變化,以獲取人體內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進而診斷和防治疾病。

通過對面部形態、皮膚、顏色、瑕點分佈等方面的觀察,可以得知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狀態。簡而言之,面診就是“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五臟在面部的分佈

兩眼間為心、鼻樑為肝、鼻頭為脾、兩眉間為肺、頰外側為腎

望五官知五官

脾氣通於口:脾和順則口唇能納五穀;脾有病狀則唇色發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肝氣通於目:肝氣順則目清明,目清則能辨五色;肝有病狀則目眥發青,會影響視覺。

肺氣通於鼻:肺臟和順健康,則鼻能聞香臭;肺有病狀則喘息鼻張,影響呼吸功能。

心氣通於舌:心氣和順則舌能辨五味;心氣不順有病狀則舌卷短,影響話語清晰。

腎氣通於耳:腎氣足則耳能聽五音;腎氣虛則耳鳴耳聾,影響聽力。

面診的具體流程

面診流程圖

望面知健康

反射區在兩眼之間的鼻樑處,此處出現橫紋或橫紋比較明顯,證明心律不齊或心臟狀況不好。

反射區在外耳道連線與鼻樑中線交叉處。如這兩個部位發青發暗或有斑,可能是脂肪肝。

反射區在鼻頭。若鼻頭髮紅或酒糟鼻者或鼻頭腫大,證明脾熱或脾大,一般會感覺頭重、臉頰疼、心煩等。

反射區在兩眉端連線的中點。若有粉刺,證明此人近期患過感冒或喉嚨疼。

反射區在鼻翼水平線與太陽穴垂直線交叉處。若此部位有痣或痦子,證明此人腎功能先天不足。

早在兩千年前,《黃帝內經》中《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就指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孔)竅。 ”說明人體內臟功能和氣血狀況在面部都有相應反映,人們可以通過對面部各種狀況的觀察,來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態和病情變化。因此,面診是很有根據的。

正常人的面色

正常面色:紅黃隱隱、明亮、潤澤、含蓄。

面色異常的情況有幾種



三庭五眼法

三庭五眼法反映了人體面部正面觀的縱向和橫向的比例關係。上中下橫向分三等份;縱向分五等份,每等份約合一隻眼睛的寬度。

不正常的臉型

1 上庭太大:為腦型,該人中年以後易患精神方面的疾病。

2 中庭太大:為呼吸型,易患呼吸系疾病。

3 下庭太大:為消化型,易患消化系疾病。

面部五色與常見症狀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身體濕氣大,這樣敲一敲,推一推,非常有用!收了吧!


濕氣,一年四季都會沾上,尤其是經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更容易脾虛濕氣重,因此,久坐

的人,必須要學會“排濕”,如何“排濕”呢,下面介紹2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敲打京門穴

京門穴屬於膽經,但又是腎經的募穴;

也就是說京門穴是膽經上的補腎大穴,腎的元氣在這裡匯聚;建議大家每天隨時隨地用空心

拳頭輕輕敲打這裡,數量不限,越多越好!

“腎主水,為水髒”,人體內水液的瀦留,分佈與排泄,主要靠腎氣的推動。

你時敲打,按揉艾灸都行,主要是刺激京門穴振奮腎的元氣。

元氣發、水道通、寒濕除!

方法二:推脾經

只要經常推一推三陰交及陰陵泉,濕毒就跑光光。

因為三陰交到陰陵泉這段屬於脾經,脾主運化,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功能正常,水濕就

不可能聚集。

具體方法如下:

從三陰交穴開始向陰陵泉穴推。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的交叉點,可以調動肝、脾、腎這三條

經絡的氣血以通暢脾經。

然後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复地推。

推的過程中,要去找最痛的點,這個點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這“脾經管道”

就打通了。脾經一通,多餘的水濕就會順暢地排出去了。

脾經是通過膀胱來排濕的,所以堅持推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小便增多,這就是排濕的表現。

大部分患者開始推這段會很疼,怕疼可以到專業的養生館做調理。

為了增強祛濕效果,配合艾灸,效果更好

艾灸有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養生,經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濕健脾。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

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6、解溪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

讓艾灸事半功倍的中藥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

二十種草藥。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

要灸肚臍和腎俞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足底十大養生穴位,經常按一按效果超讚


腳俗稱我們人體的“第二心臟”,僅僅在腳底的常用穴位就達到幾十個,經常的按摩我們的腳底能夠養生保健,而腳的健康狀況也關係到我們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腳底都有哪些保健穴位,該怎麼做好腳部保健吧!

1、太谿穴:補養腎臟

太谿穴是腎經上面的一個重要的穴位,每天堅持按摩太谿穴能夠幫助我們調理氣血,溫補腎陽,揉按太谿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谿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2、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也是腎經上比較常見的一個穴位,經常的按壓此穴能夠幫助我們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每天堅持按壓,按壓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5-10分鐘就行了,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

3、內庭穴:祛胃火

內庭穴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功效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口臭,便秘等不適都可以按摩內庭穴進行緩解,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4、湧泉穴:滋陰降火

湧泉穴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穴位了,湧泉穴也是腎經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補腎溫陽我們都可以按摩這個穴位,並且還可以滋陰降火,效果非常好,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5、豐隆穴:祛濕化痰

豐隆穴是祛濕效果非常好的一個穴位,適當的按摩豐隆穴能夠祛濕化痰,長時間的按摩還能夠將脾胃上面的濁濕排出,找到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作用,能夠幫助我們祛濕化痰,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

6、大敦穴:清醒頭腦

大敦穴位於足厥陰肝經上面,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經常的按壓大敦穴的話,能夠提神醒腦,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7、隱白穴:健脾回陽

隱白穴位於足太陰脾經上面,當我們出現倦怠乏力,身體昆仲,脘腹脹痛,大便溏瀉的時候,可以拇指指尖按在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能夠有效緩解!

8、厲兌穴:通調腸胃

歷兌穴具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9、至陰穴:清熱散風

當身體濕熱嚴重,出現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按壓至陰穴,每天下午3點到5點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大拇指按壓至陰穴,堅持1-3分鐘,然後換另一隻腳,能夠清熱散風,通利下焦,對尿黃澀痛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竅陰穴主要治療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上面就是我們腳上比較常見也比較重要的幾個穴位,多了解這些穴位,沒事按一按,對身體大有好處,平時睡覺之前熱水泡一個腳,泡完之後自己按摩一下,既舒服又養生!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灸十二原穴,斷身體疾病!


十二條正經在腕關節或踝關節處各有一個原穴,由於原穴是原氣在五臟六腑腧注、經過、留止的穴位,所以我們元氣大傷了,都可以通過刺激原穴來補原氣!正如《難經·六十六難》所說:“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十二原穴位置口訣


陽明大腸合谷強胃經疼痛取衝陽


太陽小腸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陽池膽丘墟肺覓太淵脾太白


心包疾發大陵治肝原太衝按摩良


少陽心經神門在腎尋太谿是良方


督脈無原求百會任脈膻中乳中央

古代先賢與灸療大師都極為重視“原穴”灸治,認為:五臟六腑有病了,你不知道具體艾灸穴位不要緊,先取原穴,然後再找配穴!搞懂原穴,你就能自己配穴艾灸!

下面是十二原穴主治與配穴大全,吃透它們,你基本就能做到自行配穴了。

1、肺經原穴:太淵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現多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無脈症,腕關節疼痛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配內關、衝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

文獻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幹,太淵主之。《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金鑑》: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症。

2、大腸原穴:合谷

主治:頭痛,頸項痛,目赤腫痛,鼻衄,鼻塞,鼻淵,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熱病無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閉經,滯產,小兒驚風,上肢疼痛,痿痺。現多用於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電光性眼炎,近視眼,腮腺炎,扁桃體炎,舌炎,牙齦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配伍: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配太衝,稱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文獻摘要: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資生》:風疹,合谷、曲池。《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灸合谷;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3、胃經原穴:衝陽

主治:上齒痛,足背紅腫,口眼歪斜,足痿。現多用於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

配伍:配足三里、僕參、飛揚、复溜、完骨,有補益氣血,潤養經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豐隆,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文獻摘要:《素問》:刺跗上,中大脈,出血不止,死。《甲乙經》: 善囓頰齒唇,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胃脘痛,時寒熱。《銅人》:偏風口眼喎斜,肘腫。

4、脾經原穴:太白

主治:胃痛,腹脹,便秘,痢疾,吐瀉,腸鳴,身重,腳氣。現多用於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痙攣等。

配伍: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

文獻摘要:《甲乙經》:熱病,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膝股腫,痠轉筋。

5、心經原穴:神門

主治: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症,癡呆,脅痛,掌中熱,目黃。現多用於無脈症,神經衰弱,心絞痛,癔病,舌骨肌麻痺,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配伍: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無脈症;配大椎、豐隆,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

文獻摘要:《甲乙經》:遺尿,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銅人》:治瘧心煩。《大成》:主心性癡呆,健忘。

6、小腸經原穴:腕骨

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指攣腕痛,黃疸。現多用於口腔炎,糖尿病等。

配伍:配通裡,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配太衝、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獻摘要:《甲乙經》: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頭痛,驚風。《金鑑》: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7、膀胱經原穴:京骨

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癇證。現多用於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配伍: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文獻摘要: 《甲乙經》:癲疾,狂妄行,振寒。《聖惠方》: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循經》:寒濕腳氣,兩足燥裂,或濕癢生瘡。

8、腎經原穴:太谿

主治:咽喉乾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於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文獻摘要:《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大成》:主久瘧欬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金鑑》: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9、心包經原穴:大陵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癇症,胸悶,脅痛,驚悸,失眠,煩躁,口臭。現多用於心動過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配神門、列缺,有舒暢經筋,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豐隆、太衝,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主治氣鬱痰結型之癲狂。

文獻摘要:《甲乙經》: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銅人》: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善飢,喜悲泣驚恐。《大成》:短氣,大陵、尺澤。

10、三焦經原穴:陽池

主治:肩臂痛,腕痛,瘧疾,耳聾,消渴。現多用於腕關節炎,風濕熱,糖尿病等。

配伍:配外關、曲池,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痺;配少商、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配脾俞、太谿,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獻摘要:《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外台》: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11、膽經原穴:丘墟

主治: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嘔吐,噯酸,下肢痿痺,外踝腫痛,瘧疾。現多用於膽囊炎等。

配伍:配風池、太衝,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配崑崙、申脈,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腫痛;配陽陵泉、期門,有疏肝利膽的作用,主治膽囊炎。

文獻摘要:《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腳攣。《大成》:脅痛,針丘墟、中瀆。

12、肝經原穴:太衝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目赤腫痛,鬱證,小兒驚風,口喎,脅痛,崩漏,疝氣,小便不利,癇證,內踝前緣痛。現多用於高血壓,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配伍:配合谷,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配氣海、急脈,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文獻摘要:《甲乙經》:痙互引善驚,太衝主之。《千金方》:主黃疸,熱中喜渴。《銅人》:治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衝、三陰交。

建議收藏多加觀摩,吃透它們,自己就是半個醫生!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