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套實用的膽經自我疏理方法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1、正坐位,用同側的指間關節沿著膽經大腿上端一直敲向膝蓋3—5遍,多數人在“風市穴”會產生強烈痛點,膽經既容易存鬱氣,也容易受寒,所以疏理此穴能理氣、排寒。一般情況下3—5天痛感可消失。

2、疏理完“風市穴”,再用同側的小指掌指關節,輕敲“懸鍾穴”附近3分鐘,有高血壓、坐骨神經痛、寒氣凝結之人,此穴反應會強烈,甚至於疏理後會出現結節,需按揉3、5次將結節按揉開即可。


3、耳鳴、偏頭痛等膽經不通嚴重者,可食指立起來,放在四、五趾骨分叉處的“臨泣穴”,輕輕點揉即會痛不可摸,需按揉3、5次。

注意:在疏理膽經的同時,會出現打膈、放屁等排氣現像,有的人第二天大便會呈黑色,這是因為膽經淤毒經腸道排出而產生的,不要驚慌,過幾日也就沒事了。

二、輔助調理疾患

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膽囊疾患、偏頭痛

三、最佳探查、疏理時間

晚9點——11點,先雙手同時疏理風市5分鐘再疏理懸鍾5分鐘/側、點揉臨泣穴5分鐘。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正安文化北京

15個超級有效穴位


1、風池穴

清熱醒腦治感冒

祛病:感冒頭痛頭暈中風

2、合谷穴

牙疼有合谷

主治:牙痛降血壓氣喘頭痛扁桃腺炎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如果你被牙疼折磨得苦不堪言時,可以嘗試按壓合谷穴,就會立即止痛。

3、關元穴

女性健康的福音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陽痿、早洩、遺精、氣虛、體弱

《扁鵲心書》曰:“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等病症,對男性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早洩、遺精、氣虛、體弱等,也有很好的調理保健作用。

4、百會穴

憂鬱煩躁點百會

主治: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鼻孔閉塞

是百脈之會的地方,自然也是百病所主的地方,因此這個穴位可以治療很多的病症。如果你長期感到憂鬱不安、情緒不佳,還時常頭昏、腦脹、胸悶、失眠的話,只要按壓這個穴位,就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5、內關穴

預防嘔吐的靈穴

主治:嘔吐心臟衰弱胃痛膈肌痙攣暈車

對於由於飲食不潔、飲酒過度、嘔吐不止或者想吐又吐不出來等各種原因導致的身體不適,具有良好的療效。經常按摩內關穴,還可以治療心腦血管和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

6、足三里穴

胃病的關鍵穴位

主治:胃腸虛弱、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癭氣、腸雷鳴、腹瀉、便秘、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胃下垂

經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達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7、攢竹穴

主治:急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下垂、眼睛疼痛、腦昏頭痛、眉棱骨痛等

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工作都很緊張繁忙、疲憊不堪,尤其是整天都在辦公室裡面工作,眼睛長時間地盯著電腦屏幕的白領們,或者是那些經常通宵達旦地熬夜加班,對這些人士來說,只要能夠經常正確按壓攢竹穴,可以對眼睛起到一個很好的保健作用。

8、天宗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主治:乳腺增生、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肩胛疼痛、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

據古人的記述,凡遇到肩重肘臂重不可舉、胸肋支滿、頰頜腫、肩胛痛、背痛時,按壓此處穴位,可以使病情得到緩解。

9、三陰交穴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主治: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產後血暈、遺精、遺尿、陽痿、腎炎、急性心肌梗死

“三陰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黃帝明堂經》,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依賴於後天的滋養,後天來自先天的促動,所以,經常按揉三陰交穴,可以調補肝、脾、腎三經的氣血,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10、中渚穴

更年期女性福星

主治:耳聾、耳鳴、頭痛、頭暈、咽喉痛、失眠、便秘、落枕、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

按壓中渚穴,能夠對更年期綜合徵進行有效調理,保證中年女性朋友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質。

11、長強穴

潤腸通便如廁順

主治:便秘、腹瀉,痔瘡、便血、脫肛、陰囊濕疹、引產、陽痿、癲癇、腰神經痛等

長強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通暢,還能有效治療便秘,對人體內部腸胃排毒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12、委中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主治:腰痛、四肢發熱、熱病汗不出、小便難、中暑、急性胃腸炎、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頸部疼痛、下肢痺痛、腰骶疼痛、膝關節疼痛、瘡毒

腰腿無力,腰酸背痛,幾乎成了每一個現代文明人的通病,此時,只要經常按摩委中穴,就有助於強化腰腿力量、祛除腰酸背痛。

13、迎香穴

鼻炎鼻塞緩解穴

主治: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症

要解決鼻病的煩惱,可經常按摩迎香穴,這樣有助於鼻子保持舒暢。

14、內庭穴

手腳冰冷找內庭

主治:牙齦腫痛、齒齦炎、扁桃體炎、胃痛、蹠趾關節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流鼻血

“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疼,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這首歌謠,說的就是內庭穴的作用。

15、湧泉穴

按摩足心好處多

主治:精神分裂症、陽痿、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徵、怕冷症、腎髒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久咳不愈,這兩組腧穴竟然有奇效!


治療久咳不癒的兩組腧穴

1


左側通天

凡是久咳不愈,劇烈咳嗽,甚者不能睡覺,乾咳或痰咳,如左通天(或其上下左右的部位)有鬆軟或僵硬的指下感,或按壓時患者有酸痛感,可用搓針法進行針刺治療。對於慢性氣管炎,以咳嗽為主者,有良好的療效。根據症狀可與其他相關腧穴配伍。

筆者很久以前做經絡診察時偶然發現左通天能治療慢性乾咳,所以有一段時間把左通天稱為“咳點”,以本穴為主配伍其他腧穴,針刺4~5次能痊癒,包括病史有幾年時間的咳嗽。

後來發現,有些腰痛、尿頻的患者也在此處有異常反應,是否也應該把它稱為“腎點”?最終決定還是叫“左通天”,因為從經絡理論上能解釋它的作用。

“通天”的意義應解釋為“使上下相通,使肺氣宣發”。肺與天地之氣相通,而太陽經在三陽之表亦主“開”,與天地相通。《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而《百症賦》說通天能“去鼻內無聞之苦”,因此《針灸穴名解》解釋通天能“開通肺竅”。

《針灸甲乙經》曰:“通天……足太陽脈氣所發……”又曰:“頭項痛重,暫起僵僕,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雖然中醫經典未記載通天能治療咳嗽,但筆者通過經絡理論和經絡診察反應,已用通天治療不少例乾咳,取得良好療效。

腧穴在發病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移位,所以左通天的定位大概是在前頂和百會之間旁開1.5寸左右,在冠狀縫的後面(大約矢狀縫旁開),需要仔細循摸。

2


經渠與大都

《百症賦》曰:“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於經渠。”兩穴為太陰經腧穴,能治療傷寒汗不出。為何本組對穴能發汗?從經絡氣化功能來看,手足太陰經在三陰主“開”,指宣發的意思,即對陰分(體液,水液)有排出和灌滲的功能。

“開”指“開放”,即在細胞外環境使人體的營養物能輸布,使代謝物(廢物)能排出。該對穴也涉及五輸穴的理論。

大都為脾經的火穴,為母穴,有較強的補陽氣的作用。經渠為肺經的金穴,為本穴,調理本經的功能強。

當人感冒時汗不出有兩個原因:第一,肺氣宣發能力弱,用經渠能調節肺氣升降;第二,脾為肺之母,太陰經經氣不足,缺乏鼓動力,無法托發肺氣,用大都溫補脾氣,利用脾氣把肺氣托出來,謂之“母能生子”。

本組穴位除了傷寒汗不出之外,亦能治療外感咳嗽久而不愈。這種咳嗽雖然不嚴重,但經過治療仍不愈,伴有脾虛症狀(便溏等),屬於肺脾兩虛的證型。為何在此情況下不取太淵、太白?區別在於經渠、大都治療外感餘邪未淨兼有肺脾虛的久咳不愈;而太淵、太白治療單純肺脾兩虛的久咳不愈。

經渠、大都能把汗從裡面自然地滲透出來。脾主肌肉,故取大都能疏鬆肌肉止痛,即把津液滲透到肌肉各個層次,把肌酸排出體外。為加強解表功能,可加大椎。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大晉醫匠:中醫古法,幾個急救穴位的作用


合谷穴:治暈厥

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療頭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減輕疼痛。另外,合谷穴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清熱、宣發陽氣、扶助正氣的作用。

當病人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原因導致暈厥、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時,可按摩合谷穴緩解症狀,實現急救。

方法:用拇指掐捏合谷穴。持續按揉2分鐘至3分鐘後,暈厥等症狀可消失。

勞宮穴:治療血壓驟升症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長期堅持還可使心火下降。高血壓患者會因生氣、暴怒或激動使血壓急劇上升,此時按壓勞宮穴,突然升高的血壓可得到緩解。

方法:用大拇指從另一隻手的勞宮穴開始按壓,逐個按到每個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壓。按壓時要保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按壓後突然升高的血壓可得到緩解。

少商穴:止咳嗽

少商穴屬肺經,足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穴是治療咽喉症狀的特效穴,能緩減咽喉疼痛。而少商穴最擅長治療的一個病症是咳嗽。咳嗽不止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

方法: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略有酸痛感。

內關穴:防治心絞痛

內關穴有疏導水濕、寧心安神、理氣鎮痛之功效。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絞痛、心率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方法: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鬆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

人中穴: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方法:每分鐘掐壓20—40次,每次持續0.5—1秒,共持續1—2分鐘即可。

當然,掐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繫,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我們身體上的五大救命穴位,出現突發情況時,用正確的方法按壓可以急救。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耳穴治濕疹,簡便又靈驗


耳穴的治療範圍非常廣泛,遍及人體呼吸、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泌尿、免疫等各系統疾病。耳穴療法不僅適用於人體的功能性疾病,對器質性疾病及病毒、細菌所致的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而耳穴對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腸炎、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濕疹、蕁麻疹、風濕熱、血清病等,有著良好的療效。



方法1:耳穴壓丸法

第一步:取穴

選取肺、心、腎上腺、內分泌、神門耳穴。

第二步:操作

在穴區內尋找敏感點,耳郭常規消毒後,對準耳穴敏感點壓丸,病程長、遷延不癒的慢性濕疹患者採用輕揉按摩手法,以有酸脹或輕微刺痛感為度;其餘用對壓強刺激手法,以感明顯脹痛、發熱為宜。每次貼一側耳穴,隔2~4日換貼另一側耳穴,兩耳交替,10 次為1個療程。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 次。

方法2:耳穴放血法

第一步:取穴

選取耳尖穴。

第二步:操作

按摩全耳郭使之充血、發熱,常規消毒耳郭皮膚及三棱針或一次性採血針後,持三棱針或一次性採血針點刺耳尖穴,放血5~10 滴後,用消毒幹棉球止血。隔日1次,每次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4 次為1個療程。本法適用於急性濕疹者

點評

“肺主皮毛”“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而肺穴又為治療皮膚病的要穴,故貼壓肺、心兩穴;腎上腺穴具有清熱消炎、抗過敏的功效;內分泌穴有抗過敏、祛風止癢的作用;神門穴可鎮靜安神、止癢;耳尖穴放血可清熱、祛風、止癢。諸穴合用,可疏通皮膚經絡,促進皮損癒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傳授六招“心腎相交”秘法


腎是人體中極為重要的髒器,被稱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納氣,主水液,主骨髓,主志。腎主藏,是生養身體的根本,五臟六腑之精華皆由腎所秘藏,是身體的“能量庫”。腎精充養骨骼,滋生腦髓;腎臟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對血液有過慮和排泄廢物和毒物的作用;其與肺、脾二臟配合共司體內水液代謝和調節。人的生、長、壯、老、死的過程,與腎的功能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腎氣不足,則會出現精力下降、腰膝酸軟、下肢無力、頭髮稀疏、健忘耳鳴、意志消沉、陽痿早洩等諸多表現。一般常見的各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遺精、腰腿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五臟六腑各類疾病的產生都與心腎不交有關,心腎不交則和氣不生,和氣不生則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就容易得病。

一、玉液還丹法

心液還於腎為玉液還丹。玉液、金液是周天過程中產生的唾液。唾液極為古代練功人士所重視,並給予多種稱謂,如金漿、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漱咽之,並名“胎食”,玉液是在小周天過程中產生的唾液。

古人認為:人的舌下為玄膺,該處有兩竅,左名金津,右名玉液。當精氣經過玉池(口)的時候,這兩竅所分泌的唾液為玉液。《黃庭內景經》中說它,能“開通八脈血液始,顏色生光金玉澤,齒堅發黑不知白”。金液是指在大周天過程中產生的唾液。內丹術中認為,這是腎水中的精氣上升之故。因按五行學說,金生水,金為水母,蘊藏在腎中(即丹田中),在大周天中可以隨精氣的運轉而上升至口,化為甘甜的唾液,其對身體的效用,更超過玉液。

當玉液或金液增多,而“津液滿口,如井水然,微漱數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樓(氣管),漸過膻中(兩乳之間),鳩尾(劍突下),中脘、神闕(臍)至氣海(下丹田)止”(《性命圭旨》)。在嚥下時,最好要閉目內視,似乎看到它在下降。內丹術中還認為這種唾液,是在周天中產生,而又咽歸丹田,與一般唾液有質的不同,所以也稱為玉液還丹或金液還丹。

二、鳴天鼓

心腎相交法的第二種叫做鳴天鼓。我們的後腦勺就叫做天鼓。鳴天鼓要用到我們的聽聞穴和勞宮穴。人體的勞宮穴是最操勞的一個穴位,它是一個火穴,像我們肚子疼了,馬上就不自覺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勞的。

具體鳴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們的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然後彈撥後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經常這樣做對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三、按摩聽聞穴

第三種叫做按摩聽聞穴。耳朵裡的聽聞穴要怎麼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實還是採取的心腎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於心,耳朵、眼屬於腎。首先,掌心向後,然後用中指插進耳朵孔裡去,塞進去以後,手指在裡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後讓手指輕輕地在裡邊蠕動,要注意,不要使勁地杵,而是輕輕地蠕動,就像小蟲子一樣在裡面輕輕的動,按摩上二三十秒後,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來,最好能聽見響。這就是完整的按摩聽聞穴的一個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進耳朵裡去以後,覺得指尖有一種黏著感,有吸力的話,這就是濕氣太盛的一種感覺,那在按摩完了以後,猛的將手指拔出來就可以了。

這裡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動作都要以不受傷為原則,就是說動作要輕、要柔、要緩,要輕輕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鉸得很乾淨,然後用指尖輕輕地按摩耳朵裡邊的聽聞穴,千萬不要傷到耳朵。

四、引火歸元法(手心搓腳心)

第四個心腎相交的方法叫做引火歸元法(即手心搓腳心)。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方法,這裡面融匯了很深的中醫道理。

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我們前面說過,如果人生一口大氣,氣全憋在上面的話,那就有可能會造成耳聾和耳鳴。那麼,用手心搓腳心有利於我們疏通人體的氣機,氣機順了,經脈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會改善。而且這樣做有助於改善睡眠,對有高血壓的病人也非常有效。

五、撮谷道(提肛術)

處於安靜狀態下,全身放鬆,用順腹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收縮),並在呼氣時稍用力收縮前陰和肛門,吸氣時放鬆,重複10次。

六、握固叩齒法

齒是骨之餘,是骨頭的餘氣,而腎又主骨。當人到了一定歲數,腎氣就會逐漸衰弱,牙齒也會鬆動。牙齒裡的經絡和腎經是相通的,只要堅固牙齒,它就可以對腎起一個反固的作用,就可以讓腎強壯。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要想“陽氣”足,常向“大椎”求!收了吧!


中醫理論認為,陽氣指臟腑之氣,是臟腑功能的體現,陽氣具有溫煦、推動、防禦、固援的作用。陽氣充足則臟腑功能正常,抵禦外邪的能力強盛。陽氣虛弱則臟腑功能低下、免疫力下降。

陽氣虛的整體表現:肢冷畏寒、倦怠懶言、四肢乏力、皮膚淤血、體虛易感、月經量少延期、陽痿遺精等。

一、臟腑氣虛的表現

心氣虛:以心悸、神疲、心悸、氣短為主要症狀;

肺氣虛:以咳嗽無力、氣短而喘、自汗、為主要症狀;

脾氣虛:以食少、腹脹、便溏為主要症狀;

胃氣虛:以胃脘痞滿、隱痛喜按、食少為主要症狀;

腎氣虛:以腰膝酸軟、小便、精液、經帶、胎氣不固為主要症狀。

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又被稱為“陽脈之海”,故大椎穴被稱為“陽中之陽”,具有統領一身陽氣的作用。《針灸甲乙經》謂:“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陽督脈之會。”

按摩大椎穴可以起到疏通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經氣,調整督脈氣血,補充人體陽氣的作用,又因督脈、任脈和衝脈都是從胞宮中起源的,“一源三岐”,因此按摩大椎穴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研究證實,按摩大椎穴確實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二、按摩大椎穴的方法

1.按法:深呼吸,用食指緩緩用力按壓大椎穴,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10-15次。

2.搓擦法:以食、中、無名指壓力均勻地放在大椎上,左右搓擦,反复10-15次。

3.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著力於大椎上,做輕揉緩和的環旋揉動,反复1-15次。

4.推法:用拇指指腹沿正中線在大椎上作上下推動,反复推動10-15次。

5.拍打法:用食、中、無名指及小指併攏後拍打大椎穴,反复10-15次

【文章由平涼市振中堂供稿、審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幾個簡單動作輕鬆疏通經絡,敢讓你“脫胎換骨”


別以為自己年輕就可以隨意揮霍,到頭來身體絕對會“報復”你的!身體是奮鬥的本錢這句話大家都知道,真正重視的卻很少……

1、滾揉後溪穴

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

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2、拍拍肘窩

肘窩是一個經絡密集的部分,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和心經這三條經絡通過,拍打肘窩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氣。

拍的時候手掌放鬆,有力且有節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條胳膊連續拍打5~10分鐘,先拍左肘窩,再拍右肘窩,便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可以調整力度和時間。

每週一次,一般3~5次反應減少,怕疼的話,輕輕拍打到發紅也可以通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

注意事項:拍打結束後,馬上喝一杯溫水,當天不要洗澡。



3、瑜伽蝴蝶式

晚上回家做一下這個動作,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腰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向地板振動。每天10分鐘。

4、搓摩臉部煥醒肌膚

雙手搓至發熱,乾洗臉,搓揉麵部60次,手掌搓熱輕柔的拂過即可。

注意事項:起床後,睡覺前,覺得眼睛疲勞時都可以做做。

5、雙臂上拉護肩頸

保持這個伸展的動作10秒鐘,放鬆,再做一次。在伸展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肩頸背部的痛點。做完以後很舒服。

6、拉伸脊椎緩解背部疲勞

保持這個姿勢10秒,放鬆,再做一次。

7、提肩松膀護肩頸

站直,提起雙肩,感覺到肩部有酸脹的拉伸,保持這個感覺15秒鐘,放鬆肩膀。再做一次。

8、緩解肩膀酸痛+減肥

買一隻擀麵杖,時常放在腳下來回的擀,每天10~15分鐘。如果你的肩頸部對應的位置會覺得疼,有顆粒,擀到顆粒散開,肩頸部的疼痛也會相應的散開,堅持做還可以減肥。

9、膀胱經排毒

一次至少要做15~30分鐘。

越是夠不到,越說明你的毒素堆積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蠻力,只要大腿後側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覺就可以了,否則容易拉傷韌帶。

10、按揉印堂

一次40下為宜。這樣做可以調整內分泌、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安神定志。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足陽明胃經45個針灸穴位圖,高清穴位圖解!收了吧!


足陽明胃經分佈於人體頭面、胸腹、下肢外側前緣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個穴位,首穴為承泣,末穴為厲兌。其中有11個穴位在頭面頸部,19個穴位在胸腹部,其餘15個穴位則分佈在下肢前外側和足部。

【經絡循行】

足陽明胃經起始於頭部鼻旁,循行經額顱中部、頸部,進入鎖骨上窩部,再向下經胸、腹、下肢到達足尖。

【主治病症】

頭面五官病症:目赤腫痛,口眼歪斜,鼻出血,耳聾,耳鳴,咽喉腫痛。

呼吸道病症:咳嗽,氣喘。

胃腸道疾病:呃逆,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便秘。

經脈循行處不適:頸項強痛,胸脅痛,乳腺炎,小腹脹滿,下肢麻木、疼痛。



1

精確取穴: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疾病:

1: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眼瞼動。

2:口眼歪斜。

2

精確取穴:在面部,目正視,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疾病:

1:目赤痛癢、目翳、眼瞼動。

2:口眼歪斜。

3:頭痛、眩暈。

3

精確取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鼻唇溝外側。

主治疾病:

1:口歪、牙痛、鼻出血、唇頰腫。

2:眼瞼動。

4

精確取穴: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主治疾病:口歪、流涎、齒痛、頰腫。

5

精確取穴: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的前緣,面動脈搏動處。

主治疾病:

1:口歪、口噤。

2:牙痛、頰腫。

6

精確取穴: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咀嚼時咬肌隆起的最高處。

主治疾病:

1:牙痛、口噤不語。

2:口歪、頰腫。

7

精確取穴:在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疾病:

1:耳鳴、耳聾、聤耳。

2:牙痛、口歪、面腫痛。

8

精確取穴:在頭側部,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主治疾病:

1:眼痛、迎風流淚、眼瞼動。

2:頭痛、目眩。

9

精確取穴:在頸部,喉結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主治疾病:

1:咽喉腫痛、瘰癧、癭氣、胸滿喘息。

2:頭痛、眩暈。

10

精確取穴: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人迎穴與氣舍穴連線的中點。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

2:咽喉腫痛、癭瘤、瘰癧。

11

精確取穴:在頸部,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主治疾病:

1:咳嗽、氣喘、呃逆。

2:咽喉腫痛、癭瘤、瘰癧、頸項強痛。

12

精確取穴: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

2:缺盆中痛、咽喉腫痛、瘰癧、頸痛。

13

精確取穴:在胸部,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呃逆。

2:胸脅脹滿、疼痛。

14

精確取穴:在胸部,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咳唾膿血。

2:胸脅脹痛。

15

精確取穴:在胸部,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咳唾膿血。

2:胸脅脹痛、乳癰。

16

精確取穴: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氣喘。

2:胸脅脹痛、乳癰。

17

精確取穴: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說明:此穴不針不灸,只作胸腹部穴位的定位標誌。

18

精確取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

1:咳嗽、哮喘、胸悶、胸痛。

2:乳癰、乳汁少。

19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胃痛、嘔吐、腹脹。

2:食慾不佳。

20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胃痛、腹脹、食慾不佳。

2:吐血。

21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泄瀉。

2:食慾不佳。

22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腹痛、腹脹、腸鳴、泄瀉。

2:水腫

23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胃痛。

2:癲狂、心煩。

24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胃痛、嘔吐。

2:癲狂、吐舌。

25

精確取穴: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

主治疾病:

1:繞臍腹痛、腹脹腸鳴、便秘、痢疾。

2:痛經、月經不調。

26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腹痛、痛經、疝氣。

27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小腹脹痛、小便不利、疝氣。

2:遺精、早洩。

28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小腹脹滿、疝氣。

2:小便不利、水腫。

3:痛經、不孕。

29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腹痛、疝氣。

2:月經不調、閉經、白帶、陰挺。

30

精確取穴:在腹股溝稍上方,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

1:腹痛、腸鳴、疝氣。

2:陽痿、陰腫。

3:月經不調、不孕。

31

精確取穴:在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

1:腹痛。

2:髂骨痿痺、腰痛膝冷。

32

精確取穴: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主治疾病:

1:腰膝冷痛、下肢麻痺、腳氣。

2:疝氣。

33

精確取穴: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主治疾病:

1:腰膝痿痺、屈伸不利。

2:腹脹、腹痛、疝氣。

34

精確取穴: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主治疾病:

1:急性胃痛、乳癰。

2:膝腫痛、下肢不遂。

35

精確取穴:在膝部,屈膝時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疾病:下肢麻痺、膝腫痛、屈伸不利。

36

精確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

1:胃痛、嘔吐、乳癰。

2:頭暈、失眠。

37

精確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

1:腸中切痛、腸癰、痢疾、便秘。

2:下肢痿痺。

38

精確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8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

1:下肢痿痺、跗腫、轉筋。

2:肩臂痛、脘腹痛。

39

精確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9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

1:下肢痿痺、小腹痛。

2:痢疾、乳癰。

40

精確取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2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

1:痰多、咳嗽、哮喘、胸痛。

2:頭痛、眩暈、癲狂。

41

精確取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疾病:

1:頭痛、眩暈、癲狂。

2:腹脹、便秘。

3:下肢痿痺。

42

精確取穴:在足背最高處,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主治疾病:

1:胃痛、腹脹。

2:癲狂癇、口歪面腫、牙痛。

43

精確取穴:在足背,第2、第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1:目赤腫痛、面浮身腫。

2:腸鳴腹痛、腹脹。

44

精確取穴:在足背,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疾病:

1:牙痛、咽喉腫痛。

2:腹痛、泄瀉、便秘。

45

精確取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疾病:

1:牙痛、口歪、鼻出血。

2:多夢、癲狂。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十大養生穴」,平時多養生,病後當醫生,收藏了吧


平時不養生,病時養醫生。養生之後當醫生,看病難治病貴,養生永遠大於治病。今天給大家分享人體本身就有的十大養生穴位:

1.明目醒腦穴:風池。

2.養胃穴:中脘。

3.補腎固元穴:關元。

4.養護心臟穴:內關。

5.清熱止痛穴:合谷。

6.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7.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8.“全能”穴:足三里。

9.滋陰養顏穴:三陰交。

10安神健體穴:湧泉。​ ​​​​



找穴方法:

1.明目醒腦穴:風池。

2.養胃穴:中脘。

3.補腎固元穴:關元。

4.養護心臟穴:內關。

5.清熱止痛穴:合谷。

6.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7.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8.“全能”穴:足三里。



9.滋陰養顏穴:三陰交。

10安神健體穴:湧泉。

平時不養生,病時養醫生。養生之後當醫生,看病難治病貴,養生永遠大於治病。

文章來源:老中醫講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