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舒服,試試這5個穴位!


心經起於心中,聯繫心系、肺、咽喉、目系,屬心絡小腸,從肺部淺出腋下,循行於上肢內側後緣,止於小指橈側端。

手少陰心經

聯繫心經的循行線路,當心有不適或心經不順暢的時候,都表現為什麼呢?

心痛、心悸、脅痛咽乾、口渴、目黃上臂前面內側本經脈所過處厥冷、疼痛掌中熱痛癔症、癲狂、昏迷等神誌病暴喑(突然出不了聲、講不了話)… …
心的問題,我們可以疏理心經的易堵塞要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五輸穴來快速解決。

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井穴-少衝(木)

定位:小指橈側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癲狂、昏迷等心及神誌病證;②熱病;③胸脅痛

井穴主治熱證、神誌病,少衝作為心經的井穴,也不例外。

我們記住了心經循行線路(經過心系、肺、咽喉、目係等),在相應部位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很快就能想到該找哪條經幫忙了。

「少衝主治心虛膽寒,怔忡癲癇。」

「熱病煩滿,上氣,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嘔吐血沫……口熱咽酸。」

因此存在燥熱心煩、口舌生瘡、尿黃等症狀的時候,不妨點按一下少衝穴或者三棱針點刺放血來泄熱。

點按的方法是用大拇指用力按壓此處,以有酸麻脹的感覺為宜,持續1分鐘,兩手交替進行,每日2次,這樣可以行氣活血、清熱醒神。

還有一些醫師在實踐中發現,少衝穴配合膽經的懸顱穴治療未發膿的急性乳腺炎很有效。這是因為十二經筋中,僅心經和膽經,其經筋循行「挾乳裡」、「系膺乳」。

少衝為手少陰心經的井穴,經筋的起點,在少衝穴點刺放血,具有瀉熱止痛、逐瘀通絡的作用,且其療效能遠達乳房。

放血泄熱的方法是常規消毒少衝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讓鮮血自流通暢,約流3 ~ 5 滴,用乾棉球按壓止血即可。

補充一點,艾灸、按揉、刮痧、貼敷等外治法來說,調理時最好是離穴不離經,一開始學習或實踐沒找准穴位沒有關係,我們先把循行線路記熟了,一樣有作用。

滎穴-少府(火)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在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七版中醫教材),亦有醫家堅持在小指尖處。

主治:①心悸、胸痛等心胸病;②陰癢,陰痛;③癰瘍;④小指攣痛

少,小也,幼也。衝,通達也,通行而直進也。少衝有回陽救逆、補心醒神的功能,是心的本穴,它能夠主治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厥等證,皆與其衝通而和之力有關。

「主數噫恐悸氣不足」

「主煩滿少氣……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太息」

在《外台秘要方》、《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針灸大成》、《類經圖翼》中,少府穴均有主治悲恐畏人等精神疾病的作用。

如果不小心突然扭到腰了,腰部疼痛、僵直,不能運動。可以找尖銳的物體來點按少府穴,如果自己會下針,掌握補瀉手法,用瀉法來運針,效果更好。

跟著名大穴合谷穴作為主穴,還能治療流鼻血、上下牙痛、口舌生瘡、口臭、皮膚瘙癢等問題。

輸穴、原穴-神門(土)

定位:在腕橫紋尺側端

主治:①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癡呆、癲狂癇等心與神誌病證;②高血壓;③胸脅痛

神門、陰郄、通裡、靈道被稱為腕部四穴,也是一個易堵塞的地方,這四個穴位之間,每個穴位相差0.5寸,挺好找的,重點是我們記住它們的順序。

神門有鎮靜、安神、寧心、通絡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癇等。神識不清諸症,取本穴來開心氣的鬱結,故稱「神門」。

「神門主數嗌,恐悸少氣。」

「主心痛數嗌,恐悸,悸氣不足喘逆。」

「心痺悲恐:神門、大陵、魚際。」

「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

「癡呆之症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在現代研究中,針刺神門穴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緩解心絞痛。針刺神門配內關可以糾正心律失常。

針刺或點按神門還可以降壓、增強肺功能,緩解喘息。

總的來說,神門的臨床應用真的太廣了,與心有關的、神誌有關的,幾乎都能幫忙,不然怎麼能叫「神門」呢?

經穴-靈道(金)

定位:如上圖,距離神門1.5 寸的地方,就是靈道,亦即腕橫紋上1.5 寸。

主治:①心痛,悲恐善笑;②暴喑;③肘臂攣痛

暴喑就是突然嗓子喑啞,發不出聲音,講不了話。

靈道有行氣和血、寧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乾嘔、悲恐、瘈瘲、肘攣、暴喑以及諸鬱滯之症,是治療心病和癔病的主穴。

《千金方》說「心痛悲恐,相引瘈瘲。」

《外台秘要方》、《針灸大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類經圖翼》也有同樣描述。

靈道可治舌強不語、乾嘔、瘛瘲(手腳痙攣、口斜眼歪),如《針灸大成》曰:「主乾嘔,相引瘛瘲,暴喑不能言。」

合穴-少海(水)

定位: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①心痛、癔症等心病、神誌病;②肘臂攣痛,臂麻手顫;③頭項痛,腋脅部痛;④瘰癧

「主治寒熱齒痛,目眩,發狂,癲癇羊鳴,嘔吐涎沫。」「主治寒熱齒痛。」

「主心疼。」

「風眩頭痛,少海主之。」

「少海……主腋下瘰癧漏。」

少,有不多之義,少與小古同字。

海,為天池,以納百川。

海深闊無量,少海在肘橫紋尺側端陷凹中,本穴治症,極為複雜,牽及多經之病。

現代研究證明,少海穴有調整心率的作用,針刺少海配神門,可使心率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針刺少海配外陵穴,可緩解結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有效。

針刺少海配合谷、足三里穴,可調節腎上腺皮質功能,且有雙向調節作用。

總的來說,少海擅長治療調理心臟問題、風性頭痛、寒熱齒痛、瘰癧、失眠等證。

文章來源:中醫飲食營養匯

6大止痛特效穴,快速止痛!方便快捷,收藏下吧


六大口訣,遠離疼痛

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鄭鴻強提到,中醫發展這麼多年,已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十個關鍵大穴,稱為十總穴,而這十總穴不僅簡單易記且療效明顯,常用的程度堪稱中醫的吃飯穴。

本文進一步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六大穴位,並提供記誦口訣,只要背起來、記住位置,你就能隨時緩解疼痛。


牢記「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婦科三陰交,腰背委中求,內關心胸胃,外傷陽陵泉。」六句口訣,讓你無論面臨何種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應穴位,緩解不適。

文章來源:醫藥養生堂

「每天學點養生」緩解膝關節疼痛,簡單有效的中醫指壓穴位口訣!


緩解膝關節疼痛,老中醫私藏的指壓穴位治療口訣:急性扭傷尋梁丘,關節積水犢鼻求。膝蓋發涼找崑崙,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憂愁。

急性扭傷尋梁丘

如果發生突然性扭傷,可馬上點按“梁丘”穴(膝蓋骨上方貼近股骨邊緣敏感之處),它是胃經的“郄穴”。郄穴的特點是善於調治各種急性病,能最快地調節胃經氣血的有餘與不足狀態,不但能治療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腸胃炎等本經之病,還對急性腿痛、腳痛、膝蓋痛有手到病除之效(陳舊性疼痛除外)。



關節積水犢鼻求

平時跑步、爬山導致膝蓋受損、疼痛,或有膝關節積水,風濕性膝關節病,以及長時間久坐膝蓋疼等,都可以通過按揉犢鼻穴解決。犢鼻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這個穴是一個能強身健體的穴位,最善於治療膝蓋上的病。

犢鼻穴在哪兒呢?我們膝蓋下面內外兩側都有一個窩兒,外側的窩兒(也叫外膝眼)就是犢鼻穴。“犢鼻”怎麼解釋呢?“犢”是指牛犢,“犢鼻”就是指小牛犢的鼻子,大家可以看看,膝蓋的那兩個窩像不像個小牛犢的鼻子?《會元針灸經》說:“犢鼻者,是兩膝眼如牛犢之鼻狀,故名犢鼻。”

指壓時用雙手中指,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關節疼痛在不知不覺間就可去除。

膝蓋發涼找崑崙

膝蓋發涼,按摩膀胱經上的崑崙穴(位於外踝後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非常有效。

膝痛中渚要常揉

對於陳舊性的膝蓋疼痛,就可“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於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中渚”穴是三焦經的“俞穴”,它是止痛的要穴。《難經》上說:“俞,主體重節痛”;膝蓋的疼痛正好也在它的主管範圍,由於這個穴位很好找,操作起來也不難,平時可常按按它,對於緩解關節疼痛會有很好的效果。

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

多揉揉大腿膽經上的“膝陽關”穴(膝外側,當股骨外側上方的凹陷處)。它是膝關節氣血下行的必經之地,常按摩此穴,對緩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還要著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兩寸處),不僅能治療肘關節疼痛,還對膝關節疼痛有特效,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療方法。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憂愁

跪膝法,這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也可跪著擦地板。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而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但有人膝蓋有傷痛,那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

小貼士看看膝蓋的痛點壓迫在哪條經絡上,然後讓家人從此經絡的大腿穴位開始到踝骨附近的穴位做按摩,效果會很不錯!但是千萬不要按摩關節的痛點,否則會起反作用,造成關節深度損傷或變形。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神奇的八會穴!


在針灸中的選穴中,八會穴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所說的八會穴就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

具體言之: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懸鍾。

其歌訣如下:

臟會章門腑中脘

髓筋絕骨陽陵泉

骨會大杼脈太淵

血會膈俞氣膻中

“八會穴”是首創於<難經>的一組特定腧穴,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這八個特定腧穴,除了能治療所在經脈的病症之外,還具有其特殊的治療效果。如章門為臟之會穴,因五臟皆禀於脾,為脾之募穴;中脘為腑之會穴,因六腑皆禀於胃,為胃之募穴,膻中為氣之會穴,因其為宗氣之所聚,為心包之募穴等。

在臨床方面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八會穴治療。如髒病取章門,腑病取中脘,各種出血病證取血會膈俞。另外,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人體中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八者精氣會聚的八個穴位。又稱八會穴。《難經·四十五難》:“經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中脘)、藏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懸鍾)、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膻中)。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現在臨床應用已不限於熱病,凡與八者有關的病症皆可據情選用。

穴名:太淵《千金要方》:“狂走易罵,灸八會隨年壯,穴在陽明下五分。”近代《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將本穴定於手背側,鼻煙窩中點(陽溪)下0.5寸處。治癲狂,白內障,近視,高血壓,中風,卵巢疾患等。

八脈交會八穴。《標幽賦》:“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見八脈交會穴條。

具體的穴位為:

1.章門穴:

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章門穴,別名長平,季肋,隸屬於足厥陰肝經。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

2.中脘穴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噁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輔助消化等。

3. 陽陵泉

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臏腫痛,腳氣,脅肋痛, 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現多用於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4. 絕骨穴

又名懸鍾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其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其在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分歧部,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主治頸項強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痺,健忘,癡呆,中風,牙神經引起的疼痛,以及骨科疾病。

5. 膈腧穴

膈腧穴是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足太陽膀胱經第十七穴,主治:胃脘脹痛、​​飲食不下、嘔吐、呃逆、氣喘、吐血等上逆之證。

6. 大杼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為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主治胸肺、項背等疾患。如傷風頭痛、咳嗽氣急、喘息喉痺、頸項強、肩背痛、熱病、胸脅氣滿、腰脊強痛、癲癇、厥逆、眩暈、虛勞、骨髓冷痛、瘧疾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肺炎、腰背肌痙攣、骨結核、肢體麻木等症。

7. 太淵穴

別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淵。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長展肌腱內側,有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氣喘、無脈症、腕臂痛。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病證,無脈症,腕臂痛。

8. 膻中穴

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膻中穴的主治病症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由於“八會穴”在生理上與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特殊聯繫,故在治療上有其特殊功效,其“會郄治療法則”更是對疼痛類的疾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

我是劉閣大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章來源:劉閣大夫

記住這些穴位,喉嚨不適時可自己按摩緩解


每當換季的時候,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這種變化,就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特別是換季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喉嚨不適。

引起喉嚨不適的原因很多,如咽喉炎、咽喉炎、咽炎、扁桃體炎或全身病毒感染,都可能導致喉嚨的不適。那麼喉嚨不適時怎麼辦呢?不用擔心,小編給大家說一個按摩緩解喉嚨不適的方法,當自己喉嚨不適的時候,可自己按摩。

喉嚨不適

1.按揉廉泉穴

位置:在頸部,於喉結上方之骨性突起(即舌骨)的上緣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症:舌下腫痛,舌根急縮,舌乾口燥,喉痺等。多數喉嚨不適的病症,都能通過按摩廉泉得到緩解。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100次,注意手法要輕柔,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廉泉穴



2.按揉人迎穴

位置:在頸部,喉結旁開1.5寸。

主治病症:咽喉腫痛、咯血、喘息、及高血壓等病症。

按摩方法:以食指和拇指捏揉兩側人迎,操作100次,手法要輕柔,以出現酸脹感為度。

人迎穴

3.按揉天突穴

位置: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主治病症: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等症。

按摩方法:以中指端按揉穴位100次,施力方向朝下,手法要輕柔,以免刺激到喉管。

天突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超實用的6種運動,讓你遠離腰酸背痛!收了吧!

“腎經”2穴位消腫化瘀,改善腰痛、膝關節腫痛!


腎是先天氣血的來源,中醫師周泉在《氣血好百病不生》裡說,腎主骨生髓,跟造血功能有關,腎正常運作讓骨髓增強造血功能,有利血液更新,為人體提供足夠血液。

腎經起點在兩腳小趾後方,斜行經過腳底的湧泉穴,循行到足弓,再往踝關節骨頭突出處的下方,往上前進至小腿,與脾經、肝經交會於三陰交,再以小腿與大腿內側的位置往上行走。因腎經的位置在脾經後方,距離很近,運用拍打法按摩經脈也可同時進行。



腎經重點2穴位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中線,在前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界處。中醫師吳茱萸說,現代醫學研究指出湧泉穴附近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微血管與微淋巴管,與身體各系統與組織器官都有密切聯繫,按壓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乃至於全身整體性調節與治療的目的。

复溜穴

從字面意義來看,「复溜」就是讓水再度流動,吳茱萸說,按壓复溜穴可以通經活絡、利水消腫,治療氣滯血瘀相關的疾病如慢性腰痛、膝關節腫痛、水腫少尿、月經不下、泌尿系統感染、潰瘍傷口不愈等症狀。复溜穴位置在踝關節(突出的骨頭)與腳跟的阿基里斯腱中間凹陷處的太谿穴,再往膝蓋方向兩公分處。

文章來源:每天一節健康課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你氣不足,自然小病不斷!收了吧!


補元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中醫認為,元氣是我們健康與壽命的根本,各種大病及慢性病之所以多見且難治,與元氣不足有必然的關係。

如何補元氣呢?

艾灸補氣穴

1


湧泉穴

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處。湧泉是人體長壽大穴,有強壯腎精,耳聰目明,使人精力充沛作用。

2


足三里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是一個強壯保健的大穴,有健運脾胃,培土化元,補益後天,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3


中脘穴

為任脈穴,在臍上4寸。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等。

4


神闕穴

在臍中央。此處是禁止針刺的,多用艾炷隔鹽灸法或艾條懸起灸,具有溫中散寒、養生保健、溫陽救逆、開竅復甦、調補衝任的作用。

5


關元穴

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為任脈與足三陰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處,聯繫命門真陽,有培補元氣、強壯作用。

操作方法

每穴艾條溫和灸10分鐘,每日1次,連續1週,間隔1週後再用。1個療程用3週。

手法按揉補五臟

1


補元氣—神闕穴

方法:晚上,盤足端坐,雙手對搓,手心發熱之後,左手心放在右手背上,右手心摀住肚臍,按順時針方向轉圈揉搓。隨著手的搓揉連貫注到肚臍位置,想像肚臍下有熱氣蒸騰全身,每次搓揉15分鐘。

2


補心氣—神門穴

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點按神門穴30次,30秒~1分鐘左右。按揉此穴時力量別太重,不必追求酸脹感。

3


補脾氣—脾俞穴

方法:每天晚上8點左右刺激最好,因為這是脾經精氣最旺盛的時候。按摩的時候,可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按在脾俞穴上,慢慢增加力度下壓,邊壓邊揉,使穴位產生酸脹感覺,每次可按揉10~15分鐘,每日可按揉多次。

4


補肺氣—太淵穴

方法:早上起床前找准穴位打圈按揉,效果最佳。用大拇指按壓片刻,然後鬆開,反复5~10次,這樣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對於肺部的健康來說也很有好處,可以幫助緩解肺部不適。

5


補腎氣—關元穴

方法: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雙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學點養生」這樣拍拍打打能養生強身,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當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出現酸痛的症狀時,人們會下意識的對該部位進行敲打來緩解酸痛。

自古以來,拍打也是一種養生的方式,可以通過拍打全身來健身及治療相關疾病。身體有很多穴位、經絡,經常拍打可起到舒筋活血的保健功效。

調神經絡拍打操

人體有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12條正經,和任脈、督脈兩條奇經共14條經絡。這套調神經絡拍打操根據中醫經絡學說,通過拍打經絡循經路線及關鍵穴位,起到康復、保健、調神健腦養心的作用。


◆第一節:拍手三陰、手三陽經。手三陰經位於上肢內側,手三陽經位於上肢外側,對心煩胸悶、頸肩椎疼痛、手麻手痛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第二節:拍足三陰、足三陽經,促進血液循環,有效預防腳麻和腳痛。

◆第三節:拍合谷穴,可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提神醒腦,也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第四節:敲神門穴,有寧心安神、開竅、補心氣的作用。

◆第五節:拍內關穴,可寧心安神,助眠,疏通心臟氣血,對改善胸痛、心悸、氣短也有很好作用。

◆第六節:拍頸肩、八髎,對肝氣憂鬱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

◆第七節:敲大椎穴,可使頸肩、頭部氣血運行通暢,對頸椎病、頭痛、各種神經症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第八節:敲膻中穴,可寬胸理氣,舒暢情志,同時對心肺二臟具有調理作用。

◆第九節:拍氣海命門,可以很好地調節任督二脈,對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第十節:拍足三里,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助眠的作用。

◆第十一節:拍三陰交、懸鍾穴,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的功效。

◆第十二節:腹式呼吸。腹部有9條人體經絡通過,為元氣的大海,長期練習腹式呼吸,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通過拍打全身來健身自古以來就有,拍打療法主要是根據中醫的經絡學說來疏通經絡。雖然拍打全身確實有益健康,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度。

要注意手法的運用,拍法是以虛掌來拍,通過壓縮空氣而產生震動力,它可以疏通經絡,不能實著拍,實著拍體表會感到疼痛,會對人體局部造成一定的損害,如局部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皮下淤血等。

另外,在拍打過程中要注意避開肝區、腎區等重要器官的部位。而對於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和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是不適合拍打健身的。

愛生活,愛養生,歡迎廣大中醫養生愛好者互動交流。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不想心臟“早衰”,堅持“三多三少”,常按四處,強心更健康!


心臟,也有“保質期”,大約是40年!

容貌,可通過“化妝”等手段,變得年輕。

但是,你的心臟,卻無法偽裝其“真實年齡”。

人體的心臟,每天在不停的跳動,延續著生命。

而心臟,也還是有“保質期”的,大約是40年,也就是說,人在40歲後,心臟開始加速“衰老”。

然而,生活中,由於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很多人的心臟會“早衰”。

身體發出7種“信號”,十有八九是心臟“早衰”了:

1、連續上3層樓,會出現心慌氣短,心跳加快,休息十多分鐘才能緩解。

2、人變懶,耐力變差,和以前做一樣的家務勞動,會更容易感到疲憊。

3、睡覺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墊高枕頭,才可呼吸順暢。

4、夜晚睡覺時,突然氣悶、氣急而易驚醒,需要坐起,才得以緩解。



5、吸煙時,會常常感到胸部憋悶、疼痛。

6、沒做劇烈運動,但脖子、手掌、後背、腳心等,突然大量出汗。

7、血管內壁鈣沉積多,形成一種“瘢痕”,瘢痕越多越厚,心血管年齡就越老。

生活中,這三件事,是心衰“加速器”,勸你少做為好

1、悲傷

生活中,總有人是容易感傷的,經常悲痛、悲傷。

然而,悲傷,已被列為心髒病發作的誘因之一。

當人體,處於悲傷時,交感神經系統,便會分泌大量的壓力激素,這會使得心跳加速,動脈收縮,容易出現心痛、氣短、休克等,誘發心臟疾病。

所以,生活中,減少悲傷,保持良好的心情,對於心臟來說,十分重要。

2、熬夜

工作加班,好友相聚、追劇、刷段子…….

越來越多的“理由”,讓人們加入到了“熬夜”大軍之中。

然而,長期的日夜顛倒,不僅損害皮膚,導致內分泌失調,還心血管健康不利。

近年來,熬夜猝死的事情,不斷的發生,究其原因,多數屬於心臟猝死。

長期熬夜,導致心臟超負荷工作,加重負擔,導致心梗、猝死等找上門。

因此,保護心臟健康,一定要注意,減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管理好睡眠。

3、嗜菸酒

抽煙、喝酒,在生活中,十分常見。

其對人體的危害,多數人還停留在“傷肺傷肝”上。

但其實,菸酒,不僅損害肝肺,對於心臟、胃部、血管等等,皆有嚴重的損害。

喝酒,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易誘發心臟疾病。

抽煙,一方面,直接通過炎性反應,煙草代謝產物,直接損傷心肌。

另一方面,間接通過導致高血脂、血粘稠、動脈硬化等,加重心臟負荷,影響心肌供血,來損害心臟健康。

所以,保護心臟,一定要注意遠離菸酒。

不想心臟“早衰”,堅持“三多三少”

“三多”

1、多飲茶

多飲茶,有益心臟健康,還可促進身體排毒,抗氧化,一舉多得。

泡上一杯人參百合玉竹茶,可養心安神,助眠,有益心臟。

用人參、百合、玉竹,蒲公英,苦蕎,搭配在一起,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人參,百草之王,不僅滋陰補生,扶正固本,還很有較多的人參皂苷,能強心氣、補肺氣,對心臟健康,十分有益。

百合,常見的食材,也有藥用價值,入心、肺二經,可養心安神,養陰潤肺,增強抵抗力。

玉竹,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味甘多脂,質柔而潤,補益五臟,具有保護心臟、血管,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之效。

苦蕎,可健脾益胃,寬腸磨積滯,有益胃部健康,此外,還有“三降食物”之稱,有益心血管健康。

蒲公英,可清熱去火,改善血液循環,並且性質微寒,可以改善人參滋補容易上火的問題。

搭配在一起泡水,可養心安神,促睡眠,增強抵抗力,保護心臟健康。

還可以泡一杯蓮子竹葉茶,清新降火,促排毒。

用蓮子心、淡竹葉,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心臟喜“苦”味,蓮子心,味苦,且入心經,可清心去熱,改善心火內熾。

而淡竹葉,則能夠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搭配在一起,能增強蓮子心去火之效,可以快速降心火。

所以,日常泡上一杯,有助於防心火,促排毒,養護心臟健康。

2、多吃紅

“紅色入心”,日常多吃點紅色食物,有益心臟健康。

紅豆,有“心之谷”之稱,經常用其煮粥、煲湯等,對於心臟健康,皆十分有益。

西紅柿,形似心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血壓,進而降低心髒病危險。

紅棗,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血液攜氧量,是的心臟的氧氣增加,讓心臟能更好完成血液循環運作。

3、多搓手

早起後,多搓搓手,有益心臟健康。

因為,早起後,心率加快,肺活量也增大。

清晨6~8時,是缺血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等,死亡的高峰期。

所以,早晨時刻,要調養心肺,多搓搓手,有益處。

在搓手的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刺激心臟經絡,有益心臟健康,還可讓臟器興奮起來,幫助人體迅速恢復體能。

“三少”

1、少鹽糖

飲食上,要注意少放鹽、糖。

鹽攝入的過多,會夠發高血壓等,增加心臟負擔,危害心臟健康。

而過度的糖,易誘發糖尿病,並且,會損害血管內皮,增加冠心病等心髒病的發生。

所以,飲食上要注意,少鹽少糖,不可忽視。

2、少刺激

情緒的刺激,對於心臟健康來說,尤為不利。

除了上面提到的悲傷,不利於心臟健康以外,大喜大怒,情緒起伏過大,都會危害心臟健康。

當受到情緒刺激時,血壓易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導致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梗。

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使之穩定,起伏過過大,對於心臟健康,十分有益。



3、少壓力

巨大的壓力,對於心臟來說,也十分不利。

不論是工作壓力,還是家庭壓力,過大的壓力,會給心臟埋下一顆“炸彈”。

相關研究表明,精神壓力大的冠心病者,比精神壓力小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3倍。

因此,學會給自己減壓,十分重要,切莫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常按四處,強心更健康

1、內關穴

內關係,位於手腕的橫紋之上。

經常按,對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可強心,調節心率,還可改善睡眠、胸悶,舒緩壓力。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內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外關穴,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

2、極泉穴

極泉穴,在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

經常按揉,可寬胸寧神,緩解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還有益祛除心火毒素。

四指併攏,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反复揉壓。

3、勞宮穴

勞宮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經常按揉,可改善心悸、心痛,有益心臟健康,亦可安神、促睡眠。

右手拇指指腹,點按於左手勞宮穴上,按而揉之,產生局部酸脹痛感,並活動左手手指,以加強指壓的感覺,左右交替,反复操作。



​4、神闕穴

神闕穴,即肚臍。

經常按揉,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保護心臟。

睡前,用食指,按壓5~7 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